渔业产业发展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渔业产业发展范文篇1

1传统渔港

传统的渔港,依托码头满足渔轮进港卸货、补给、修整、出海捕捞生产,单一渔轮生产性功能,同时设施不健全,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综合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单一生产性功能的传统渔港被拆迁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渔业产业经济发展、产业人员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心渔港

21世纪初国家提出了中心渔港概念,并在全国主要沿海城市布局。中心渔港由传统的单一性功能向多元综合性功能的发展,在传统渔港功能基础上增加鱼货交易、活鱼暂养交易、深度加工、休闲渔业等功能。使中心渔港汇集了三个产业,形成集海上渔轮捕捞回港卸货、生产补给、修整维护、安全避风、活鱼暂养、产品仓储与交易、物流配送、休闲渔业、旅游餐饮等为一体产业集群平台,引领产业链延伸的相关产业集聚,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从而形成渔业产业经济圈。

3中心渔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3.1着力于中心渔港建设针对传统渔港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现状,为加强中心渔港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我国的渔港建设应该着力于中心渔港的建设,对于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产业集群经济效益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对中心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基础功能;拓展渔港功能的多元化;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发挥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效应,即以中心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渔业产业链为依托,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深度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延伸企业的集聚,拉动渔业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构建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经济圈。

3.2中心渔港经济建设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中心渔港已发展为多元化的产业聚集,是集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生产,补给与避风相结合,信息服务、休闲旅游、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渔港。其建设不是单一渔业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交通、物流、旅游等,多行业、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整体工程。因此在中心渔港建设中,必须发挥中心渔港的带动效应,宏观调控,加强多主体的沟通协作,使中心渔港的建设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建设配套体系融为一体,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融合、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统一。

3.3建设要致力于渔港经济发展中心渔港的建设,除了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与相关产业相协同,以此来提供给渔业生产更全面的服务保障;还必须注重对其经济功能的强化,加速渔港经济的发展。中心渔港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渔业经济和渔港发展的必然;是渔业产业人员从事渔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地,涵盖渔业的一、二、三产业,涉及交通、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集合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要把中心渔港建成以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的经济、城市功能区。如:新兴建设中的天津中心渔港,将成为地区的地标、渔业产业经济的标杆,它所带来的产业经济集群效应在推动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经济的繁荣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渔港经济发展:一是以港兴渔。以中心渔港的建设为依托,加速渔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以港兴业。以中心渔港为依托,加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包括海洋运输、渔机修造、渔船、餐饮旅馆、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三是以港兴城。合理利用港区周围的土地资源,推进渔区的城镇化建设,使群众性渔港的渔民逐步转到中心渔港港区并逐步向城镇转移,解决转产渔民的再创业、就业问题,从而加速渔区城镇化进程。

3.4规划的文化性在中心渔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外,还要注重打造文化港口的观念,让文化在中心渔港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港口的建设的特色化和个性化能进一步促进渔港的建设和渔港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很强的辐射力和聚合力。在中心渔港建设过程中,融入我国丰富而悠久的海洋、渔业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将成为国内渔港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3.5规划的生态性生态渔港是渔港建设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主题,在渔港规划设计上,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注重社会、自然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导向的作用,以长远的眼光规划中心渔港建设。

4中心渔港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将其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实际上产业集群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运营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营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中心渔港产业集群中涉及如下行业的企业:

捕捞业的渔具、设施、船舶制造与航修;渔获物的交易、物流配送、保鲜、等;养殖业的种苗,饲料、药业、物流等;加工业的加工保鲜技术、生物技术、包装业、仓储、物流配送;休闲渔业的旅游观光、餐饮业、购物,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行业。中心渔港的建设奠定了渔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推动渔业产业及产业链延伸相关企业入驻集聚运营,促进运营的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运营的效率,促进集群内部资源整合,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在集群中的主体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临近性,中心点是渔港,其余集群内的各主体分布在这个中心周围;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集群内的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等为各个企业所共享;集群内的科研机构、组织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汇集的优势使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

4.1规模经济效应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的集聚效应,聚集着大量相关且专业化的企业,同时吸引着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企业集聚,集聚的发展又产生了扩散效应,促进企业间运营的交流和传播,由此又推动了企业的入住经营。如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进行了自我完善合理布局之后,进入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又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向该集群集聚,伴随着关联企业的集聚,促使行业企业之间密切而广泛的双向关联关系;同时,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更加重视运营、技术的创新,以此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扩大,带动产业链中其余相关环节的生产、运营。产品市场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更加灵活,企业从信息市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成本更加低廉,集群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也会有显著提高等。在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内部,规模经济日趋合理、完善。专业化的生产、运营与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应。

4.2竞争效应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中的各个主体,分享细化分工而带来的高效率,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核心骨干企业在集群内部获得资源高效整合平台与空间;创新能力高、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核心骨干企业有机的联合在一起,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利于集群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特性进行相互比较,形成了一定的标准,由此将给企业带来竞争效应。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必须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式来达到目的,或者通过提高本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产品的制定往往是依据市场需求,即用户接受程度而来;而同类企业面对的用户往往没有区别,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要在同类企业中获得市场认可,就必须生产出差异性产品。另外,经济集群的形成也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在众多产品中的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产品激励着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创建了竞争的平台与空间,由此带来提升竞争效应,为集群中各个主体提供创新的条件,促进其发展。

4.3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中心渔港渔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渔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离不开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渔业结构的优化也离不开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涉及种苗培育、水产品深度加工、海洋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和细化分工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衍生新企业,从而带来集群结构优化效应;对于规模小、低水平生产与运营、结构简单布局不合理的主体,推动其转型升级或淘汰;促使集群的各个主体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生产与运营能力和水平、提高产业资金量和追求附加值最大化的经济;甚至更大跨度、更多范围整合产业资源,使产业链延伸更长。以中心渔港为平台,以渔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延伸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企业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促成专业市场和服务型行业的形成。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使渔业结构低附加值区提升到高附加值区,从单一化的渔业运营转变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运营;另一方面,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渔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方式,传统渔港以扩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生产逐渐转变为以提高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导的集约型运营。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合理。

由上所述,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产业的集群效应显而易见,集群效应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扩大,产业在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引导企业规模、效益扩大及渔业产业经济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

渔业产业发展范文

进一步完善水产许可证制度与相关的渔业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在实地调查当地养殖区域的养殖负荷量与环境负载量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与养殖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而导致环境超载负荷,从而对水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进一步明确科学的养殖排水标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严格控制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对排放标准的规定还相对比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严格、标准的排施规范。设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与模式,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属于农业部门与水产系统,而鲜有环境部门参与其中,国内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水产业综合治理模式,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养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环保水平,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准相对较低,多数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不高,且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养殖业中不仅养殖技术落后,而且对环境问题也不够重视;相关部门要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开设各类知识讲座与竞赛活动,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与使命感、责任感。

在养殖过程中,只要解决养殖用水的处理问题,提高其循环利用率,即可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率,要将水中的残饵、生物代谢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营养盐类等净化干净。现在水产上常用的水体净化方法有两类,即物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其中物理化学处理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物等去除,而生物处理则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谢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养殖户要根据养殖用水的水质情况、经济条件来选择适用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属于一种初级处理方法,其根据水体及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该方法的普及度相对较高。常用的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逆渗透法、吸附法、曝气法以及磁分离法等,其中针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以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等进行处理;水中如果存在诸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将有毒物质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气体,比如氨气或者氯气等,可以采用换水、曝气等方法向水体增氧,清除有害气体;磁分离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分离原理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不过该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术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广性。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是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不过对于化学处理法而言,由于化学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应用范围。

生物处理法在各种水净化处理方法中,生物处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渐成为水体净化处理方法中的主流发展趋势。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与自养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对有机物产生相应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体中人为培育有益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进食的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一些藻类、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养植物的营养来源,从而防止残饵、代谢物累积,对水质产生破坏。不过通常不会单纯地采用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而是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滤器,将净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着在固体表面,比如鱼网、贝壳等,可以有效除去悬浮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常用的生物滤器包括滴滤池、浸没式固定床生物滤器、流化床生物滤器、生物转盘以及生物转筒等多种,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处理效果好,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来净化水质,比如光合细菌、绿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绿藻可以摄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机物质,比如醋酸、葡萄糖类等,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与生物耗氧源;而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也可以对病原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净化池中适宜生长的生物如下:龙须菜、西施舌、贻贝等适用于卤水种类;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莲、蚬等适用于淡水种类。

总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巨大,水体污染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特别是食物污染严重的今天,更应当注意对于养殖业水体的保护,特别是缓流和静水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制度面与技术面着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环境问题,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本文作者:杨明伟工作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渔业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达濠渔港现代渔港经济区发展战略政策突破

现代渔港经济区是以渔港为中心,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辐射和带动沿海地区乡镇(县)发展的经济区域;是渔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第一、二、三产业聚集地,是渔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平台,是渔区城镇化、渔区经济繁荣、渔民小康的标志。

一、渔港经济区建设的理论概述

进入21世纪,渔港经济区建设越来越受学者们的关注。徐质斌认为建设渔港经济区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转产渔民的发展、渔业产业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聚集带形成提供了平台;通过对广东渔港建设的分析,提出了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领先、文化提升。周春山等先分析了广东省神泉渔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发展优势和契机,然后采用现代渔港经济区理念,探讨了神泉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设想与对策措施。李权昆、陈万灵等提出了在渔港布局中运用“点一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先确定各海湾区域的重点渔港与城镇之间的多级发展轴线,再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个沿海渔港经济圈,带动渔港和海岸带的经济发展。丁洁等认为要开拓渔区经济发展新的领域和增长点,应把渔港建设与渔港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渔港经济区的构建要注重渔港现代化、经济多元化、环境生态化,要建设一个核心、扩大经济辐射圈和开发休闲旅游基地。

二、先进渔港经济区的发展经验

1、台湾渔港的发展经验

(1)功能多元化。在当前渔业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渔会指导渔民转营休闲渔业、观光、购物、渔鲜餐饮等行业,积极推动渔港功能多元化,增加渔村经济效益,改善渔民生活。淡水渔人码头即为如此,渔业捕捞生产及渔船避风已不是其主要功能,渔港设旅游、休闲、观光、购物、食品等功能区,丰富了渔港的使用功能,活跃了市场,增加了收入,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

(2)政策保障力度强。台湾十分重视渔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渔港基础设施投资均由各级政府预算投入。据介绍,每个渔港投入多者折合人民币几十亿元,少者折合人民币数亿元,投资力度相当大。

(3)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当地港务局在寸土寸金的高雄港(台湾最大的海港)专门留出一块较大区域作为渔港使用,高雄商港与渔港同时并存,渔业与海运协调发展。良好的渔港及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台湾远洋渔业企业,这些渔业企业集结于高雄,保障了高雄乃至台湾渔业的持续发展,保持了高雄作为台湾渔业重镇的优势地位。

2、天津中心渔港经济区的发展经验

(1)规划引领。天津中心渔港经济区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划和理念,紧紧围绕“北方冷链物流与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游艇产业中心”的产业定位,联手国内外顶尖咨询机构,深入开展相关业态研究,对整体园区进行产业分区布局,从开工伊始,就确立了“一年围海、二年造陆、三年成港、八年初具规模”的规划目标。

(2)产业多元化。该渔港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最大的综合性渔港,区位独特,拥有完善的港口功能和交通优势,综合运输成本低,其依托京津冀多元化的腹地产业集群和广阔的市场支撑,紧紧围绕“两个中心”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带动旅游地产业,发展企业会所业,以及游艇培训和4S店第三产业,全面构筑“2+4”产业体系。

(3)项目带动。该渔港注重招商引资,引进了水产城项目等大项目,现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0亿元。

(4)政策优势。该渔港享有国家给予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金融创新、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鼓励政策。

三、达濠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基础

1、达濠渔港经济区的发展优势

(1)发展历史悠久。达濠渔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长达6500多米,港区水域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达濠渔港是泻湖港,属典型的港湾渔港,自然条件优越,适于本港和外港渔船进港停泊避风,历来有香港、台湾、福建、粤西以及邻近汕尾、饶平、南澳等地的大功率渔船常年前来达濠渔港停泊、避风、卸货、交易、补给。

(2)区位条件优越。达濠渔港隶属粤东的中心城市汕头,位于汕头南岸中心城区的达濠区,能得到极强的城区经济辐射带动和濠江新城建设引动。渔港靠近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广澳深水港,交通便利,拥有出口优势。

(3)渔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濠江渔业经济呈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2011年渔业总产值实现54997.46万元,比2006年的39523万元增长了39.15%,年均增长6.8%。

(4)渔港升级空间大。达濠渔港于2008年12月晋升为国家一级渔港,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加上渔港后方发展空间充足,给达濠渔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发展机遇较佳。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水产品精神加工园区,积极发展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和观赏渔业”,掀起了海洋综合大开发的浪潮。濠江新城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大开发大建设,带动了达濠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广澳深水大港的兴建打开了汕头现代渔业走向世界的窗口,特别是给靠近广澳深水大港的达濠渔港经济区带来了极大的物流便利,提升了渔业流通及服务业的成本优势,也增加了其吸引资金投入的竞争优势。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