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6篇)

来源:网友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危机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疏散;紧急救援;危机控制

公共危机往往是一些突然降临的天灾人祸,具有非预期性、巨大的危险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要成功地战胜危机,常常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要探讨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首先需要弄清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危机应对在理念上重要区别。

现代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政府等危机管理主体,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除正在发生的危机势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一般来说,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尽快消除危机,二是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尽量不侵犯或少侵犯群众的利益。危机应急管理既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又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阶段。这是因为应急管理是在危机事件爆发的紧急状态中进行的。危机事件通常来势猛,能够让人们作出有效反应的时间很短,决策很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而应急管理一旦发生失误和错误,就会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损失,政府的失误和错误往往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甚至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例如,1986年4月25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由于前苏联共产党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表现不佳,尽管已经事过境迁,此事仍然是其它政治力量攻击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张王牌。

现代危机应急管理与传统危机应对的主要区别:一是现代危机应急管理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传统的危机应对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保护“江山社稷的安全”,只要不危及“国家安全”,对统治者来说就无关紧要。二是现代危机应急管理以保护人为主,传统的危机应对以保护财产为主。三是现代危机应急管理是有准备的管理,是建立在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基础上管理;而传统的危机应对是没有准备的被动应付,往往建立在迷信基础上,以逃命为主要方式。四是现代危机应急管理是对危机的主动“管理”,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系统措施;而传统的危机应对是被动的应对,是人在大难临头时的一种本能反应,因而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得多。

当公共危机爆发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不同类型的危机应该有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但从总体上来看,危机应急管理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环节。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人类战胜危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对付危机的技术水准的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制定应急预案。所谓公共危机的应急预案,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前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危机应急管理的总体方案。一般来说,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在总体上反映了人类危机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制定的危机应急预案,就是该国或者当地危机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及时、有序处理突发危机事件至关重要。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与传统社会的危机应对的主要区别之一。传统的危机应对是指人类在危机爆发时,在没有足够准备,没有应急预案,没有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阶段的情况下被动迎战危机。在强大的、突如其来的、来势凶猛的危机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十分渺小,最初的本能反应就是逃命。而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因此,没有危机应急预案就不能称为现代公共危机管理。

应急预案的种类很多,尤其是子预案更是五花八门。一般来说,危机应急预案包括一个综合性的总体预案,总预案下分别制定几十上百个子预案。如突发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地质滑坡应急预案、台风灾害应急预案等,还有更细的应急预案,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春运应急预案、校园应急预案、运输保障应急预案、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地铁防爆措施应急预案、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筑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重特大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煤气管道应急预案等等。

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危机的预防措施实施方案,包括各种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它物资的储备、危机信息的监测、搜集、报告、分析、确认和通报预警制度和预控制度;[2]危机应急管理的级别、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应急管理的指挥、决策,以及各项应急管理措施的实施;危机后如何恢复秩序、重建家园、进行补偿和救济,以及危机评价等等。

仅仅制定应急预案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把应急预案付诸实施。如果把应急预案当成应付上级的一种摆设,应急预案就起不到丝毫的作用。以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例,中石油集团和川东钻井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和措施,如中石油集团制定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其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谈到应急计划,包括应急情况分类;紧急情况报告程序、联系人员和联系方法;现场应急报警程序;火灾及爆炸应急程序;油料、燃料及其它有毒物质泄漏应急措施;井漏、井涌、井喷应急措施;放射性物质危害应急措施;现场急救医疗措施;恶劣天气应急程序;其它应急措施和程序等。川东钻探公司也制定有《应急工作手册》,其中包括井台为每个当班钻井工人配备专用呼吸仪,并配有公用呼吸仪,还包括一旦有井喷发生,应有消防车、救护车、医护人员和技术安全人员在井场值班等等,然而当“12·23”井喷事故暴发时,人们既没有看到钻井工人们面戴呼吸仪自救和救人,也没有见到消防车、救护车飞驰而来,[3]说明这些纸上谈兵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根本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要使应急预案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把危机预防工作落到实处,不但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危机意识,而且还要为危机应急管理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第二要做好危机预警工作,要对各种危机因素进行预测和监控,发现危机征兆,立即进行分析和确认,如果认为会引发严重危机,就要尽早启动应急预案。可见,应急预案不一定都是在危机爆发以后才启动,有时候应急预案在危机爆发前就已经开始启动,这样能为危机的应急管理获得更多的宝贵时间。第三,不能随意启动应急预案,而是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进行。因为随意启动应急预案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会在民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会大大降低将来启动应急预案的效率。

二、应急疏散

(一)应急疏散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应急疏散是指在危机已经来临时,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将安全受到威胁的民众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危机管理措施。根据这个定义,应急疏散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应急疏散实施的时间是在危机已经来临时,这与危机爆发前的紧急疏散是有区别的。危机爆发前的紧急疏散属于危机预控,而危机已经爆发后的应急疏散属于危机应急管理。二是应急疏散的依据是被疏散的人员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如果不紧急疏散,很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当然,没有危险的群众就不必疏散,不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应急疏散的内容是把安全受到威胁的民众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四是应急疏散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应急疏散在危机管理中意义重大。它是危机应急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紧急措施,因为它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实践中的成功案例非常多。如2005年8月11日晚,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新兴乡等地区连降暴雨,磨西镇南门关沟、小河沟、磨子沟等地段多处爆发山洪泥石流,堵塞河道,冲毁桥梁,造成海螺沟景区严重遭灾,导致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人员、物资,采取果断措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对景区内的1400余名游客成功进行了应急疏散,确保了大灾不死人,将此次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又如,据报导,美国“9.11”事件中双仔楼倒塌前一片漆黑,由于大楼很高,层数很多,需要撤离的人员太多,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很长,加之心理恐慌导致行动慌乱,应急疏散十分困难。由于消防队员等应急救援人员的成功疏导,加之大楼内安装了很多夜光紧急疏散指示标,约18000人在大楼跨塌之前安全疏散出来,这也是应急疏散的成功案例。

应急疏散除了疏散人员以外,还需要疏散设备、物资等。如果应急疏散迟缓或者失败,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2003年发生的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就是应急疏散失败的案例。该事故应急疏散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上下的危机意识很差,危机预防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对违规操作缺乏必要的制约,导致事故突然爆发。二是作为从事高危产品生产的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没有把事故的危险性告诉地方政府,也没有向周边群众普及安全防范常识,当地的干部群众根本想不到油气井会冒出毒气来,更没有听说过“硫化氢”这个恐怖的名词,以致他们在事故发生时毫无防范能力,不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有意识地迅速撤离。有的群众由于对硫化氢的危害一无所知,躺

在被窝里死活不愿意转移,有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后还想回家锁门、拿东西。三是预警和预控机制缺失,无法在事故爆发前发出预警警报,更不可能采取预控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井喷事故发生后,川东钻井公司反应非常迟钝,居然没有把事故发生的情况告知受害最深的,离井喷地点不到1公里距离的高桥镇镇政府,而开县县政府直到事故发生后1小时半才接到钻井队的电话。这种致命的延误造成应急疏散迟缓,当地政府虽然在接到通知后,尽最大努力疏散了大量的群众,结果还是造成是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40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以上。二)应急疏散的实施

实施应急疏散往往难度很大,原因是:第一,危机突然爆发,始料不及,而且来势凶猛,来不及疏散群众和设备物资。第二,应急疏散的决策时间往往很短,要求又很高,这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弄得不好也会有很大的风险。第三,应急疏散需要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疏散群众,尤其是大规模地疏散群众,要挨家挨户去动员,去解释,疏散到什么地方,经过那些路线,是否能保证安全,群众怎么安置,后勤供应怎么保障,都需要周密计划,妥善安排,需要大量的工作尽心尽力、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出问题。第四,如果平时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疏散计划,没有组织过培训和演练,没有必要的物资准备,就很难成功地组织应急疏散。

根据实践经验,要搞好应急疏散,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地方制定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制定公共危机应急疏散计划,由于公共危机的种类很多,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尤其是可能需要应急疏散的危机,分别制定应急疏散计划。发达国家的基层政府大都制定有类似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大致应当包括:计划制定的依据、需要紧急疏散的情况、决策机构、组织实施、协调机构、应急疏散时机、疏散、避难场所的安排、后勤供应保障等等。(2)按照应急疏散计划事先预设疏散避难场所,并做好必要的建设和物资准备。(3)明确应急疏散的决策机构,为决策指挥机构提供足够的情报和技术支持,做好公安、民政、消防、卫生、教育、交通等执行机构的组织协调工作。(4)搞好危机预防和危机预警工作,在危机预防中要安排必要的应急疏散演练。危机预警要尽可能快速、准确,这样,才能为应急疏散留出足够的时间。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的SARS危机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公共危机的应急疏散工作。很多地方政府都针对本地情况制定了应急疏散计划,并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应急疏散演练。在实践方面,我们已成功地组织了一些大规模的应急疏散,如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先后发生两次局部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事发后,重庆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立即组织力量控制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重庆市长王鸿亲临现场指挥,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爆炸酿成惨祸,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迅速组织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群众疏散。[5]笔者本人有幸成为这次被疏散的群众之一,半夜两点多钟,街道干部、小区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市民,说明疏散的原因,疏散的地点和路线等,虽然应急疏散工作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需要借鉴的地方。如2000年9月12日,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遭到暴雨袭击,造成两人死亡,面对来势凶猛的暴雨,名古屋市政府已发出紧急疏散市民的命令,共有约36.4万居民被井然有序地转移到临时安全居住地。这样大规模的应急疏散,组织得如此之好,可见其应急能力和组织水平相当高。[6]

三、紧急救援

(一)紧急救援概论

现代意义上的救援起源于欧洲的山地救援,而真正使用现代化的搜索与救援装备并接受专门的训练进行救援活动,则从1945年开始。救援力量的组成经历了从军队、消防等部门,到现在的以职业救援队伍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演变过程。救援任务也从单纯的山地救援,逐渐细分为水上救援、高空救援、狭窄场地的救援、沟渠救援、有害物体泄漏救援、丛林火灾救援、山地救援、冰雪救援和建筑物倒塌救援(或称重型救援)等。救援任务也从人员失踪的搜索与救援,演变为参与处理各种灾害事件,有的国家还明确将恐怖主义事件作为救援力量的主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的不断运用,各类恶性灾害、事故日趋增多,处置方法日趋复杂,加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各种骚乱、突发不断增多等问题,建立科学、协调统一的社会紧急救援体系,有效地处置各种危机灾难,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国家、地方和民间等完整组合的救援体系。为了保证救援行动的实施,很多国家也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培训等完整的体系。联合国有关机构也正着手建立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体系,其中包括法律框架,即国际搜索与救援公约,也包括与救援技术有关的标准和救援程序等。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国际上的急难救助和搜索与营救都是救援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含义很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事件,规模可大可小,涉及的人数也可多可少,难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有偿的方式向不同的对象提供,即有可能以商业方式运作。这与我们的紧急救援概念完全不同。紧急救援无论从其事件类型、规模、人数和处理的难度等方面都远非前者所能相比。紧急救援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其救援的对象是各种公共危机引发的大型灾难,其救援队伍是以职业救援队伍为主,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为辅,必要时可以动用国家的力量,如军队、武警等。因此,紧急救援主要应是政府的责任。

过去,我国的灾害救援较多地强调军队在灾后救援中的主力军作用,但并未强调灾前的准备和演练,因此在多次灾害救援中,由于缺少装备和专门的训练,致使救援效率不高,且使战士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时,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重提这个问题,并引起了全国人大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该法颁布后,救援力量的组建、救援装备的研究和储备得以起步。另外,根据《消防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其它救援力量也在迅速地组建之中。我国统一的救援体系也正在建立过程中。

(三)紧急救援的意义

紧急救援是危机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老百姓最在乎、最关注的应急管理措施。显然,紧急救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紧急救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人民原则,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是国家的本质体现,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而公共危机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当公共危机爆发时,实施紧急救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紧急救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一个社会没有安全和秩序,那里谈得上和谐!因此,当人民有难时,当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政府必须挺身而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实施紧急救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恢复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社会才可能达到和谐状态。(3)紧急救援是减少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措施。紧急救援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次突发危机事件往往会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使大量的人员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例如一场大地震可能使数十万人被埋于废墟之下,地震之后如不迅速组织救援,就不可能挽救大量的生命,大震之后往往有余震,如果不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地组织紧急救援,死亡人数就可能大量上升。可见,迅速组织高效的紧急救援,是减少伤亡和损失的关键。(4)紧急救援是防止危机转化和扩大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紧急救援缺失,原生型危机就可能发生演变,产生出一些派生型危机。如发生洪涝灾害后,如不及时组织救援,许多伤者就可能死亡,遇难者的尸体如不及时清理,就会引起疾病流行。可见,发生洪涝灾害后及时抢救伤员,及时清理遇难者的尸体,进行卫生防疫处理,不但能是减少伤亡和损失,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派生型危机的发生,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三)紧急救援组织

紧急救援组织是实施救援行动的主体,没有紧急救援组织,就不可能组织大型的救援行动。可见,紧急救援组织在救援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古代社会没有职业的救援队伍,需要救援时,主要是使用军队,因为军队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行动迅速、便于指挥,战斗力强。当然,古代的救援与现代救援差异很大,古代的危机应对处理主要是维护“江山社稷”,古代的救援主要是抢救物资,或者救统治者想救的人,而现代救援则是以救人为主,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救。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现代紧急救援组织主要包括:(1)救援指挥机构。紧急救援是非常复杂、规模非常庞大的综合救援行动。它需要大量的救援队伍,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一个坚强有力,效率很高的救援指挥机构,要组织大规模的综合救援行动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由政府派出的得力领导人加上常设性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组成权威性和效率性都很高的救援指挥机构,是一种较好的选择。(2)职业和专业救援队伍。由于公共危机种类很多,任何救援力量都不可能包办所有的救援任务,因此,完整的救援体系往往需要由分层次、分地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隶属性多元化的各种救援力量组成。而且,有些灾害需要非常专业的救援队伍,甚至职业救援队伍,如火灾的救援需要职业的消防队,地震灾害的救援需要专业的

地震救援队,煤矿发生重大事故需要职业的救护队进行救援,海难事故的救援需要使用专门救援船只的救援队等等。这些职业和专业救援队伍是救援行动中的主力军。(3)民间组织和自愿者组织。有些救援行动规模非常庞大,仅有分别隶属于政府和企业的职业和专业救援队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民间组织和自愿者组织的参与。如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死亡总人数超过29.2万,[7]受灾人数达数百万,职业和专业救援队伍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大量的民间组织和自愿者组织参与了救援工作。有些民间救援组织,如红十字会(已经成为庞大的国际性组织),早已成为各种灾难和危机中的重要救援力量。(4)军队和武警。不仅古代的紧急救援使用军队,现代的紧急救援也经常使用军队,而武警是我国特有的部队,也经常参与紧急救援行动。尤其是在大型的灾难和危机中,军队还常常成为紧急救援的主力军。如我国1998年遭遇特大洪水,不仅动员了大量的部队参加抗洪抢险,而且还动用部队参加紧急救援。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受灾国家不仅动员了大量的本国军队参加紧急救援,而且还允许一些外国军队参与救援工作。可见,军队和武警是紧急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我国在紧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紧急救援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由于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救援工作的广泛性、综合性、专业性。每一次危机的紧急救援,都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协调运作,都需要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不是一个地区、部门、单位所能解决的,往往需要很多个部门、单位,乃致全社会的支持。

危机紧急救援的实施应坚持“以人为本、救人第一”和“快速有效救援”的指导思想。立足防范、统筹规划、紧急响应、平战结合、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救援基础,对各种紧急救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紧急救援方面起步较晚。很自然,在紧急救援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我国目前紧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都根据当地的灾害事故编制了紧急救援预案,设立了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较为共性的问题:一是救援组织体系不完善,组织体系松散、缺乏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纪律上的约束性,各种救援机构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多头管理,协调难度较大,各种专业资源未达到整合,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救援的指挥体系不完备,各地大都采取临时建立指挥机构的应急办法,决策权与指挥权权限不明,职责不分,一方面工作缺乏连续性,危机一过,大家各奔东西,下一次来的很可能是另外一些人,谁也不会去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临时建立指挥机构都是危机爆发以后才建立,危机前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机制的缺失大大增加了危机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的难度,显然,这种救援机制缺少科学性和协调性。三是救援信息系统不完备,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特号报警系统多而杂乱,110、119、120、122、185等多号并存,增加了信息互动的难度,许多市民报警报错电话号码。重庆市不久前就出现过“拨错一位数,枉送一条命”的典型案例。[8]信息没有实现直接传输,而是间接获取,存在滞后性和真实性。四是没有统一的规划,队伍布局不和合理,缺乏战斗力强的骨干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灾害现场应急能力不强。应急指挥手段和救援队伍装备落后,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五是社会紧急救援管理和法制建设滞后。许多方面管理制度不配套,法律规范不健全,尤其是在基层,制度冲突,法律打架的现象并不少见,同发达国家统一、先进、科学的急救援体系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2、完善紧急救援机制的思考。针对我国在紧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对策思考。一是建立各种层次的紧急救援指挥机构,地市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紧急救援的常设指挥机构,这种机构也就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常设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并组织、指挥、协调突发危机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组织起草有关紧急救援方案的规范技术、标准、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各种突发危机事件危险源调查、辩识、组织实施紧急救援预案,以及负责紧急救援的演练及培训工作;实现本辖区与上级紧急救援中心信息联网,承担相关信息搜集、统计、分析、确认、、处理任务,形成集中统一管理、分层级分部门负责的紧急救援体系。二是每一个紧急救援指挥机构都必须有一个信息联动系统,它既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信息平台,又是一个指挥调度中心。信息通讯是紧急救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紧急救援的重要保障,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应包括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无线调度通讯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递系统等系统组成应急指挥和综合信息平台,把各种专业救援机构和非专业救援机构都纳入这套信息处理平台之中。同时,把传统的报警系统和特号服务系统110、119、120、122等整合为“一号拨入”的社会联动系统。这样,各种与危机有关的信息就能通过这个平台迅速传递到危机管理的指挥中心,并利用这个系统对各种分离的信息与资源进行完整的系统分析和系统集成,为指挥系统决策提供依据。没有这个信息联动系统,信息互动就没有保障,指挥和联动的效率都无法提高。三是建立技术装备保障系统。技术装备是紧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保障系统,采用先进科技,优化系统功能,对各种紧急救援资源进行整合,购置先进的特种车辆、侦检设备、防护器材及通讯设备等,才能实现紧急救援的准确、快捷、高效。因此,要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装备,保证救援力量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变目前以使用通用设备和人海战术的低水平救援方式,以更低的风险、更低的成本拯救生命。四是建立和完善职业性与非职业性、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紧急救援组织。重点是完善救援组织的组织机构、对救援机构进行培训,应根据不同预案对各级救援指挥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救援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我国目前没有救援教育和训练的专门机构,也没有专用教材、专业指导人员,这种状况对救援力量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储备都极为不利。因此,应当建立从兼职到专职,从专职到职业的多层次教育和训练体制,以使我国救援组织的能力尽快达到先进国际的水平。五是完善紧急救援预案体系,要注意综合性总体预案与各项子预案的相互配套和相互协调,更重要的是把应急预案付诸实施。如果把应急预案当成应付上级的一种摆设,应急预案就丝毫没有价值。六是紧急救援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视为首要价值,把公共安全视为首要目标。在所有的救援行动中,都必须把拯救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民众的伤亡和痛苦。七是要建立紧急救援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紧急救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当危机来临时,需要紧急救援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平时的正常工作根本无法与其相比),甚至做出极大的牺牲。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期待紧急救援人员作出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牺牲,而必须为紧急救援人员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给紧急救援中的有功人员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另一方面也要给紧急救援中牺牲的人员提供补偿和抚恤。第八,完善紧急救援的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法规和政策建设是紧急救援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各项社会救援活动的依据。依法行政,可以使社会紧急救援体系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地方政府应颁布《紧急救援管理条例》等规章、法令、以及与紧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管理制度等。

五、危机控制

(一)危机控制概论

所谓危机控制,是指危机发生时,人们为了尽快消除险情,防止危机扩大和升级,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而采取各种措施的过程及其总和。根据上述定义,危机控制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危机控制发生在危机产生之后,危机爆发前采取的防止危机产生的措施属于危机预控,而不是危机控制。二是进行危机控制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尽快消除险情,只有消除了险情,才能恢复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如果不能很快消除险情,也要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防止危机扩大和升级,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三是危机控制的内容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制定措施和实施措施的过程。四是如果危机控制措施不力,导致危机控制失败,往往会造成局面失控,形成危机扩大、升级,甚至演变为危机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危机控制意义十分重大。

危机是个动态的过程,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和扩散性,危机之所以会造成极大的恐慌,是由于人们不知道危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形态和后果往往无规则,事先难以准确预测。同时,危机又具有易变性,它始终处在变化过程中,一个公共危机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应,演变为一连串的危机。很多时候,危机之所以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是因为人们对危机的动态性和扩散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在危机爆发初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机,或者控制危机的措施不当,导致危机扩大和升级。甚至会造成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使损失成倍增加。

(二)危机控制的实施

危机控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不管再难,也得想办法控制危机。因为不控制危机,危机就会扩大、升级,其带来的灾难往往是难以想象。危机控制的目的:一是消除险情,控制危机,避免发生重大伤亡,如发生了森林大火,就要想方设法把火扑灭,把火扑灭了,就消除了险情。但

有时候不可能完全消除险情,只能控制危机,使危机不至于造成很大的灾难。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大江大河的防洪堤常常发生险情,如在堤内发生管涌,严重的管涌险情往往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出水口涌水挟沙增多,涌水量也迅速增大,很快形成管涌洞,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将附近堤基下沙层淘空,导致堤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严重决堤灾害,后果难以想象。据统计,1998年长江爆发洪涝灾害时,长江干堤近2/3的重大险情是管涌险情。所以发生重大管涌险情时,要想尽千方百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处置管涌险情,动手越早越好,反应太慢,管涌形成了管涌洞,处置起来就更困难。一旦决堤,必将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不过,控制住了管涌,不等于就消除了险情和危机,洪水依然存在,稍不注意,其它地方又可能发生危险。只是暂时控制住了危机,避免了立即爆发重大。二是阻断或者消除危险源。要控制灾害,有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找到危险源,并立即想办法将危险源消除,如不能立即消除,就要采取措施阻断危险源或者对危险源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当发生化学毒气、毒液泄漏时,要控制险情,首先要找到毒气、毒液泄漏的地点,然后千方百计堵住泄漏点,消除险情。如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发生时,我们知道了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指挥部决定在事故井旁两条放喷管线点火,使喷出的天然气燃烧,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燃烧尽,从而不再对人构成威胁,这就是阻断危险源。当我们控制住了井喷,井内不再喷出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危险源就被消除,危机也就烟消云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井喷事故发生18个小时之后才在事故井旁两条放喷管线点火成功,阻断危险源的致命延误,使我们付出了243条人命的沉重代价。三是防止危机扩大和升级。有时候,不可能很快消除险情,控制危机,也不可能马上阻断或者消除危险源,但也可以想办法防止危机扩大和升级,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发生严重火灾时,由于火势太盛,短时间内不可能控制火势,拆掉一部分房子,防止火势继续蔓延。或者在发生森林大火时,砍掉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以阻断火势不断蔓延。只要火势不蔓延,不扩大,危险就不会继续扩大,损失就不会继续扩大。

参考文献:

1、薛谰、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冯惠玲主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2

一、建立完善消防工作责任机制

(一)强化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各县(区)政府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调整充实市、县(区)级政府消防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适时召开政府消防工作会议,做好全年消防工作部署安排;组织编制市、县(区)两级《“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发展规划》;与政府、有关行业部门签订年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有效地推动各项消防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和灭火、应急救援职责;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管;规划部门要严格对城市建设用地选址和建设工程消防规划的监管;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大型活动审批、火灾事故处理和对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的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商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监管;工商、质监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在各自监管领域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管;教育、民政、交通运输、农业、水务、文体、卫生、广电、旅游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切实抓好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依法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要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保证消防安全的必要投入;年内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非重点单位中的公共娱乐场所(市、区场所建筑面积在300m2以上,乡、镇场所建筑面积在100m2以上)要达到“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标准。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消防中介组织参与消防安全服务,依法开展消防设施检测、电气防火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职业培训等中介服务。要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功能,积极引导公民投保房屋财产火灾保险,对农村村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投保予以重点扶持。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要积极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保险公司要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快速做好勘查、定损、理赔等灾后服务工作。

二、着力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

(一)加强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快补旧账、不欠新账,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城乡消防规划的修编和实施,确保城乡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以及消防装备等内容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加强对消防供水管网、消防车通道和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完好有效。各地要结合“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年,对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乡镇、村寨,要利用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要利用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水渠等水源,设置消防取水设施。城市、乡镇、村庄消防通道规划要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二)推进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按照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和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要求,即:“年所有省中心小城镇(重点小城镇)要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并达到“有消防车、有房、有人、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其他乡镇要依托公安派出所民警、乡镇干部、民兵、治安联防人员等组建志愿消防队;各社区、行政村要依托村治保员、村干部、民兵等组建村志愿消防队,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要充分发挥保安队伍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切实增强社会单位火灾防控水平;要大力加强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确保福利待遇、立功受奖和伤残抚恤等政策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努力推进多种消防队伍的建设,逐步健全能覆盖城乡,有效控制各类火灾的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

(三)加强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为提升农村抗御火灾风险的能力,要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解决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乡(镇)人民政府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开展1次消防安全检查,村委会每月要开展1次消防安全检查,冬春旱季、重大节假日、农业收获季节要加大检查频次。着力加强社区消防工作,加大社区消防组织网络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和经费保障力度,形成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驻社区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运行机制。要将社区消防工作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评比内容。加强农村社区消防设施建设,每个村(居)民委员会至少设置一个消防器材配置点。年内,各县(区)须完成5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四个基础”(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群防群治基础、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任务。

(四)深化社会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增强公民消防安全法制观念和火灾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公众掌握和使用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的能力。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内容;科技、司法行政部门要将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纳入科普、普法教育工作内容;工会要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组织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驻地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义务宣传消防知识。要积极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确保全市60%以上的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突出抓好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一)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职能。公安消防部队要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依法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依托消防特勤队伍建立危险化学品、建筑坍塌、水上和道路交通事故等专业救援队,所有普通中队要建强抢险救援班。立足可能发生特殊灾害和爆炸、次生灾害和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加强应用性、实战性训练,开展区域性和跨地区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二)加强公安消防应急救援攻坚保障能力。各级政府要将消防装备建设纳入应急管理项目,认真落实《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县级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加大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置力度。年内,按照标准要求完成80%以上器材装备配备。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参照《省州(市)级和县级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标准》(云财行〔〕464号),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四、依法预防火灾和整治火灾隐患

(一)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严格落实重点场所和部位的消防安全措施,对人员密集场所或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未按规定设置自动消防设施以及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严重的,要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对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的,要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对违反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将生产、储存、经营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责令停产停业。

(二)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相关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从源头上防止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项目进入市场或投入使用。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给予规划许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消防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或改动防火设计。对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的建设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不得给予竣工验收备案,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众聚集场所,公安、工商、文体、卫生等部门不得给予经营许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得给予安全生产许可。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而擅自经营的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酒吧、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行政强制措施并实施行政处罚。质监、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3

印发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次计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为统筹做好全市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加大应急管理队伍培训力度,提升队伍专业化和综合能力,增强专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委组〔2022〕19号)和《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应急管理重点行业领域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应急发〔2022〕1号),制定了《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次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现印发给你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有关干部。

二、班次设置

市级层面统筹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18个班次,4574人次,具体安排见《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次计划》(附件1)。

三、学制安排

专题培训班学制原则上不少于3天。

四、工作原则

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从严管理、务求实效、注重统筹。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应急局、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年度应急管理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本地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要合理分配调训名额,统筹好市、区县的调训工作,选派干部参加相应班次培训,避免重复调训和多年不训,促进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应训尽训,队伍专业化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精心设计,推进落实。各主办单位要会同施教机构,认真推进计划落实,根据工作安排,如期举办计划班次。根据本计划制定办班方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加强法律法规等各项制度学习,增强法治思维,提高执法的精准度,多渠道整合授课师资,采用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拓展训练、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增强执法能力。要严格培训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加强对参训人员培训成效的跟踪转化。

(三)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各主办单位要严格按《市应急局干部培训工作管理制度》(渝应急发〔2019〕67号)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严格履行备案手续。一是按期开展培训计划班次的,在开展培训20日前,将《重庆市应急局干部培训方案审批表》(附件2)送人事处备案。二是确因特殊原因,取消或延迟培训计划班次的,应在原计划班次开展培训20日前,报有关领导批准,送人事处备案;三是未列入本计划班次的,原则上不再另行组织培训。列入本计划班次的培训安排,原则上不作调整。确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应提前报有关领导批准,并送人事处备案。

附件:1.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次计划

2.重庆市应急局干部培训方案审批表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

2022年4月30日

附件

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次计划

序号

班次名称

培训主题

培训对象

培训时间

人数

培训地点

承办单位

培训形式

经费渠道

备注

1

应急管理工作专题研讨班

应急管理工作专题研讨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应急局局长;市安委会、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处室负责人;以及市应急局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4月;1期;6天

37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市委组织部、市应急局

现场培训、视频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2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专题培训班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专题培训

市安委会、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处室负责人

7月;1期;7天

65

浙江大学

市委组织部、市应急局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3

区县综合救援队伍培训班

技战术提升

全体队员

9-10月;1期,10天

126

安能营地

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4

现场技术指挥官培训

能力提升

市级技术指挥官

10月;1期;7天

87

中原油田

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5

全市森林防灭火骨干培训班

全市(各区县)森林防灭火业务骨干培训(含航空应急救援地面保障业务培训)

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局火灾防治管理人员、市森林消防专业队管理人员和骨干

9-10月;1期;4天

18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火灾防治管理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6

全市防汛抗旱业务培训

防汛抗旱业务工作培训

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应急局防汛抗旱工作分管领导、防汛抗旱科室业务负责人、业务骨干;市应急局相关业务处室和事业单位人员

10月;1期;3天

206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防汛抗旱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7

全市危化品监管人员培训

危化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

市应急局危化处、区县(自治县)、化工园区等应急局危化监管人员

5月;1期;10天

11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8

危化重点县监管人员培训

化工园区风险管控、精细化工内附评估、现场执法、业务能力建设等内容业务培训

重点区县(自治县)、化工园区等应急局危化监管人员

7-8月;2期;每期25天

4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9

局机关内部业务培训

危化品监管基本知识培训

局机关涉及危化品相关处室

6-10月;3期;每期1天

50

市应急局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视频培训

10

行政执法规范化现场培训

行政执法规范化

非煤矿山监管人员

8月;1期;3天

90

市应急局

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

视频培训

11

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提升班

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各区县、园区、重点镇街应急系统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7-9月;2期;每期5天

18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工贸安全监管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2

灾害信息员师资培训班

培训灾害信息员师资

区县应急管理部门灾害信息员、部分多灾易灾乡镇(街道)灾害信息员

4月;1期;3天

12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救灾和物资保障处

现场培训、视频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3

全市应急系统新入职执法人员培训班

全市应急系统新入职执法人员执法业务知识培训

市、区县、乡镇三级应急系统新入职执法人员

5-10月;5期;5天

80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4

全市应急系统执法人员轮值轮训班

全市应急系统新入职执法人员执法业务知识培训

市、区县两级应急局新入职执法人员以外执法人员

5-10月;10期;5天

1900

市应急局

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

视频培训

15

全市危化救援队员业务培训班

危化队员专业救援理论及技能

全市危化救援队员

5月;1期;15天

60

国家危化救援重庆基地(中石化重庆川维消防中心)

市安全生产救援中心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6

全市矿山救援队员业务培训班

矿山事故救援处置技术

全市矿山救援队员

5-10月;1期;30天

24

矿山救护基地

市安全生产救援中心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7

全市矿山救援队员业务培训班

矿山事故救援处置技术

全市矿山救援队员

10月;2期;每期7天

76

矿山救护基地

市安全生产救援中心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8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业务培训班

事故调查类、行政执法类

区县应急局事故调查分管领导及事故调查负责人

5月;1期;3天

90

国家安监实训西南基地

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总队

现场培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合计

4574

附件2

重庆市应急局干部培训方案审批表

填报单位(公章):

培训名称

培训对象

培训人数

培训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教师姓名、单位、职务(职称)

经费预算

情况

(元)

费用合计

人均费用(元/人·天)

师资费

食宿费

场地资料费

其他费用

人事部门

意见

业务分管领导意见

人事分管领导意见

主要领导

意见

注:备案表作为培训经费报销附件之一。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4

、统一的政府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是当前急需着手解决的工作,是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保障社会和谐安全的一条良策。笔者结合消防部队的一些实际情况简要地谈谈自身的看法和观点。

一、当前应急救援机制存在的问题。

1、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的薄弱。一是救援力量少,难于处置重、特大事故。目前,各地专业性质的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小城市,真正专业性救援力量除消防、公安、武警外,只能依靠省会或较大城市以及国家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支援,不能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救助。二是专业性不强。大多数救援队伍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性的训练,接触重特大救援事故较少,使之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置。

2、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存在着问题。一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制定不细。主要表现在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模糊、混乱不清,在救援力量进退路线的安排部署上,有救援路线、无退防路线,交代了各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二是事故应急救援步骤制定格式化。应急救援中心在制定市级预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制定救援对策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如救援中心的力量什么时候到达现场、现场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救援时哪些人利用哪个救援工具等像这样的问题布置得太具体,看起来就像是在演戏,从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规律和计划指挥与临场指挥的关系,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三是事故现场设定过于简单。事故设定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救援力量部署、施救对策等内容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事故设定过于简单,如只确定一个事故点或是不设置事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危化品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建筑物的倒塌、人员连续伤亡、被困情况变化等),整个预案就显得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作用,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4、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制定的预案脱节。对于一些较大规模、较大影响的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和辖区单位和地区都会制定同一地点的应急救援预案,但是如果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就会造成力量部署如停车位置、事故现场设置、救援和退防路线的设置甚至任务分工不协调。一旦出现应急救援中心调动多种力量作战时,就很可能造成作战任务重叠或者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预案失去作用。

二、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机制中的优势和重要性。

1、性质和任务优势。消防部队是一支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纪律部队,人员集中、思想稳定、纪律严明、行动迅速、作风果敢、抢险技能全面。

2、全天候备勤和快速出动优势。消防部队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人员、装备随时保证在岗在位,接警后,1分钟之内就能携带所有装备出动,迅速地赶赴灾害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按照国家颁布的消防队站建设规范,城市消防队要能在接警后5分钟赶到事故地点,故灾害事故地辖区消防队能在最快时间内,就能赶到灾害事故现场实施救援,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的队伍都无法达到。

3、具有救援应急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优势。消防部队实行科技强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消防官兵长期经受灭火战斗、抢险救援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频繁参与灾害事故处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救援方法,掌握了较强救援专业理论知识,养成顽强的作风,练就了官兵不怕流血牺牲的顽强意志。

4、先进的器材装备优势。消防部队专业的车辆器材装备和特勤器材,为应对各种灾害事故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消防指战员在长期与火灾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开发和引进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各种常规装备和特勤装备。如防化车、化学洗消车、多功能救援车、登高车、移动式生物快速检测仪、化学毒气侦检仪、生命探测仪、破拆、登高、照明器材及设备,形成种类多,功能全的救援器材装备体系。

三、加强完善消防部队各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机制中的作用。

1、进一步建立完善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的灭火抢险救援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调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参战力量的职能定位和责权范围,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根据国家、省内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县(市、区)特大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和灾害事故类型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加强区域性和跨地区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建立市级灭火救援专家组,积极参与复杂疑难灭火抢险救援现场的作战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高组织指挥专业化水平。

2、解决消防部队编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消防部队编制体制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消防部队的建设力度,大力加强器材装备的投入和购置,重点加强特勤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及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矿山、重大环境污染、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科学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一是要准确细致地制定预案,保证质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严格按照预案的六个基本内容(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进行制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预见性设置事故大小。二是要简要明确地制定预案,便于使用。要结合各地和单位实际情况,应急救援中心、县(市)和协同单位在救援力量部署方面多做文章,把各参战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与协同作战交代清楚是最重要的,而单位级预案应在上级预案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各自具体的救援行动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对实战和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更有指导意义。三是要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在实战中发挥最大作用,很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预案的管理问题。以应急救援中心为例,应急救援中心在对全市(包括县和单位)的预案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勤务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预案效果有人评估。

4、加强和改进执勤训练工作。消防部队要按照勤务实战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灭火救援勤务改革,加强执勤备战,提高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要深化灭火救援指挥体系改革,建立全勤灭火救援指挥部和以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的数字化指挥平台,强化各级指挥员技战术和指挥能力培养,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水平。要从实战出发,改革创新训练工作,深入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强化体能、心理、技术、战术、合成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部队在各种复杂危险情况下的灭火救援能力。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以中队指挥、专勤抢险指挥、重大抢险救援事故指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演练,丰富逐级指挥的形式和方法;着眼战训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完善了大型市场商场以及高速公路抢险救援、反恐怖、防生化等特殊条件下的作战预案,为应对突况下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积累指挥经验;采用多种训练模式,加快装备技术训练单一型向装备技术训练复合型、操场示教训练向实战模拟训练、单一兵种训练向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的进程,缩短了操场训练与战场实战的距离。

5、大力提高灭火抢险救援综合能力。全面开展地下、高层建筑、油气储罐火灾模拟和道路交通、建筑倒塌事故模拟训练操法,开展高温、有毒、缺氧、浓烟等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实战演练。要建立适宜发展需要的消防模拟训练中心。加快灭火救援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重点部位情况、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对策、危险化学品辅助决策等灭火抢险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灭火抢险救援作战能力。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5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县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危化行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切实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行业监管。由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文件,加大对危化行业的政策支持,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确保本质安全。在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建议政府批准实施风险抵押金制度,一方面以提高经营门槛的方式控制经营网点数量,取消一批经营条件差、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经营网点;促使其合法经营必将起到制约作用,更有效的维护各经营网点良好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尽快完善县、乡(镇)、社区三级安监体系,尤其是加大对乡、镇安监队伍的人员配置,不断完善安监人员的综合素质、装备水平、执法能力。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股,行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能。同时,加大对应急救援器材、安全监管装备、演练经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二)强化安全许可,严格“三同时”制度。对已批准建成或在建的危险化学品(含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按照该登记的登记,该进行评估评价的进行评估评价,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档案,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及管理;对拟批准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项目,安监、公安、消防、环保提前介入,帮助参谋,提出建议,严格掌控安全标准,执行“三同时”规定,减少项目批准、核准后因不符合国家规定对企业选址、建设、设施设备、地质条件等反复论证或不能获得批准等盲目性。

(三)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使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从而在制度、设施、标准、人员及管理等诸方面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具体方法是有条件的先上,分批次推行,逐步达到标准化,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四)深化持久地开展危化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危化品行业的安全专项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一段时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个较好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各级政府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整治机构,采取多部门联动,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借助专家力量,有重点、分步骤持续推进。同时,应结合本地实际,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及天气、季节等特征,严格排查治理隐患,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

(五)加强各级部门的协调配合。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面广、需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社会性工作,因此,应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完善各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协调和调度。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重大项目、重大决定、重大举措,可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危险化学品企业及事故处置情况,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把联合执法作为日常监管的一项有效手段,开展执法联合检查,综合治理企业隐患,确保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危险救援中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提高消防灭火救援实战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各种大型商场、工厂、煤化工企业及大型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增多,于是消防部队也从以前单一的灭火工作成为如今的多功能队伍,救援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不断提高,都是对消防部队作战能力的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急难险重任务,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必须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1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状

1.1承担任务的艰巨

现代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化应急救援工作的多样性,对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摆在消防部队面前的全新课题。

(1)灭火救援事故发生的频率加快,任务日益繁重。根据调研近年来,火灾和各类灾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多发、频率加快,消防部队所担负的灭火应急救援任务面临艰难险重的困境。目前消防部队火警调度采用联动的方式,按照等级力量调派方案,一地发生火灾,辖区中队和邻近中队要同时赶赴现场,在确保火灾能够及时扑救的同时也加大了各中队的出警次数。

(2)火灾、灾害事故规模扩大,灭火、应急救援力量急需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燃气得到普遍使用,城乡工业化、市场化的格局逐渐形成,可燃、易燃物质不断增多,一旦发生火灾,便会瞬间扩大,形成燃烧猛烈的局面,往往一处火灾需要多队增援。随着高层建筑和煤化工、石油化工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给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本人所工作的地区黑龙江省鹤岗市目前共有高层建筑62座,其中50米以下的高层建筑有21座,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有8座。最高建筑是向阳区金座大厦A、B栋,共有29层,建筑高度达到98.97米。煤化工企业储存了苯、氨、煤气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油库、加油站、电厂、选煤厂的汽油、柴油储量也越来越大,支队“灭大火、打恶仗”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3)火灾危险程度升高,消防队员的防护能力亟待加强。现代火灾涉及到高层、地下建筑、石油化工、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建筑密集区等,火灾形势瞬息万变,烟雾毒性大、火焰辐射热强、建筑物随时坍塌、燃烧爆炸现象瞬间发生等不安全因素对参战官兵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消防事业的发展,消防部队的装备配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辖区各中队的装备器材都按照铁军中队评定标准进行了配备,但是如何在实战中提高防护能力,确保各类装备能够用到实处,充分发挥其效能也是目前消防部队需要解决的问题。

(4)应急救援形式多样。随着各种新工艺、新设施、新产品的投入使用和自然灾害以及公共突发事件严峻形势,消防队伍的作战任务已从过去的火灾扑救单一模式拓展到抗旱救灾、洪涝抢险、排除爆炸、洞穴坍塌救助、道路交通救援、空难现场施救等各个方面。消防部队必须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立足实战开展训练工作,确保各类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5)社会消防能力的制约。近年来,消防工作虽然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明显进步,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矛盾,仍是制约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根本性问题。一是消防规划制定、调整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市区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与合理布局已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一些地区消防规划编制不及时,滞后于城乡总体规划和区划调整的步伐,有的甚至在总体规划中缺少消防内容,有的对消防内容规划不具体,不能有效指导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由此造成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二是社会消防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当前火灾形势的需要。建设速度缓慢,已建的设施维修保养不及时,规划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水平需要加强。三是社会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够,许多市民都存在侥幸心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虽然消防部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但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1.2官兵实战经验的缺乏

(1)灭火应急救援指挥员素质不高。支队、大队、中队、班四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应急救援的需要。从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部队院校和地方大学生干部为主,部队成长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全市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地方大学毕业的学生干部灭火应急救援经验不足。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离开基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2)缺乏“灭大火、打恶仗”的能力。大多数城市火灾形势相对稳定,主要以居(村)民住宅、垃圾及废弃物、柴草堆垛火灾为主,基层官兵“灭大火、打恶仗”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官兵实战能力的缺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战斗力水平特别是实战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灾害事故不能很好的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一旦发生规模较大的火灾和处置难度较大的救援,对全体官兵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2如何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2.1加大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

培养雷厉风行和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为提高灭火救援综合能力打造消防铁军奠定坚实的思想和作风基础,消防部队官兵不分日夜守候在执勤岗位上,战斗在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的第一线救人于水火,解救于危难,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不愧于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强化官兵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以战斗力为标准”的信念,真正在工作的指导思想、统筹谋划、部署落实、执勤备战、组织训练、学习教育、队伍管理、后勤保障、防消结合、检查考核等方面,一切以灭火救援实战为背景、以巩固提高战斗力为前提,无条件地突出灭火救援在部队各项工作中至高无上的“主业”地位,自觉地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坚决摒弃克服一切阻碍和不适应战斗力生成提高的主客观因素,真正坚持面向火场、面向实战,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精简高效、真抓实干,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巩固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引导教育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现身强军实践”,不断提高官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认真开展理论研究

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着眼于现代火灾、灾害事故处置和未来灭火救援需要,根据本辖区的实际特点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理论自学、集中研讨、论文交流等形式重点学习高科技基础知识、本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因知识不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突出问题。如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毒害机理以及防护措施、可适用的灭火剂、事故处置方法及软件管理知识;新装备结构原理、技术性能、操作程序、维护和保养及操作运用知识;辅助决策的火场组织指挥原则、程序和火灾特点、扑救对策、注意事项以及救人、破拆、供水、堵漏、毒物输转等技术措施。

2.3深入开展执勤岗位实战化练兵活动

灭火救援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影响消防部队对外形象和权威性。消防部队要始终贯彻练为战的法则,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从难从严摔打部队;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象、作战环境,练谋略、练指挥、练战法、练作风,掌握过硬本领,提升实战水平;下功夫学习新知识、驾驭新装备、掌握新技能、研究新战法,以实践创新推进消防部队建设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形成战斗力。各基层中队要按照总队下发的执勤中队日常实战化训练考核及评判细则扎实开展训练工作,立足于实战,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

2.4强化攻坚、精良装备的配备和应用

无论在火场,还是在灾害事故救援现场,能否成功战胜火魔或灾害事故,装备精良是关键,装备应用是核心。因此,消防装备的配备应用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事故的“利剑”。装备的配备应立足于执勤中队担负的具体任务和辖区保卫对象的灾害特点,结合装备的功能进行合理配备。配备装备后,关键是要让装备在实战中发挥效能,研制适应装备特点的模拟训练设施,开发提高训练成效的训练科目,力求技术操作的精确性,让操作从会到精、从精到专,使装备训练从经验型、粗放型向精确化转变。要重点围绕装备功能的检验开展应用训练,并通过训练使官兵掌握在什么灾害现场用什么装备,真正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

2.5加强本地区各种灭火应急救援力量的联席和演练

要充分整合本地区各种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以政府名义建立社会灭火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明确各种社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的职责、任务分工及调动方式,要建立社会力量网络系统,对本地社会救援力量做好详细统计,对人员、装备、车辆类型、大型机械装备及联络人、联络方式详细备案。同时,要明确调度方式,落实调集人员,对现场指挥程序要做出明确规定,平时加强联系,定期开展协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情况,可以随时调动,并根据辖区主要灾害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并按照预案最大限度的贴近实战开展熟悉演练工作。

2.6强化战训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战训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和造就战训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抓紧抓实,着力建设指挥型、参谋型、专业技术型和实用型战训人才四支队伍。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保留四个环节,着重强化灭火救援一线业务与骨干培养工作,培养能干、会干、肯干工作的班长骨干、业务精英、灭火救援能手,有效的保障灭火救援一线战斗力,从而提高部队灭火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青婵.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0(4):1272-127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特岗教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特岗教师

    - 阅0

    对于特岗教师心得体会精选篇1上周四,我踏上了特岗教师再次培训的行程,盐池县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更好的适应初中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上岗再次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

    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 阅0

    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半年过去了,不知不觉我又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在这半年里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下面就这半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