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层次(6篇)

来源: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一、空间环境设计理念的演变

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城市、建筑、环境已成为当代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由于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多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高层建筑设计不能够停留在独立的自身完善的概念上,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景观、轮廓线、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城市的生态元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在设计概念上的差异已不十分明显,绿化、树木等自然元素,也不再单纯地被列为外部空间的组成,而被广泛地引入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组成的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环境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应是围绕着环境设计而展开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开敞空间、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车、人交通空间、体量、造型及动力供给、信息的收发等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设计要从整体环境出发,同时城市环境条件也为高层建筑提供了相应的限制和资源作为自身完善的系统,内部、外部的空间组成本身又应有明确的架构组织关系,使内、外空间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生态系统、文化传承等因素互相交织,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原则要求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为中介,建筑空间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积极介入城市环境系统,变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其职能要素正突破建筑自身功能体系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功能,从而使建筑与城市走向一体化。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使建筑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建筑与城市相互联结、渗透。

(二)开放性

开放性原则要求适应现代化开放城市发展的趋势,将建筑的底部空间向社会开放,使其“公共化”,或将室内与半室内空间与城市空间结合,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供公众享用。这些大小不同、形态丰富、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既是某幢建筑的,也是属于城市的,每幢建筑的底部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并且与城市道路、人行天桥、街道花园等其它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连续通畅的城市空间环境,减少了堵塞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形成了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生活场所,并满足了人们对丰富多样性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

(三)步行性

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应将步行条件设计置于中心地位,机动交通应围绕步行交通考虑,通过集约化的交通组织,形成安全、舒适、宜人、连续的步行空间系统,系统由商店、娱乐场所、宾馆及居住单元构成,其中将充分设置人们能游憩的开放空间,以缓解现代城市空间的拥挤和嘈杂。在这个步行区域中人们更加亲密,公共交往和公共活动较多,从而营造了一个具有情感归属和情感认同的现代城市社区。同时,步行的实现可以减少车辆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需要,减少污染。

(四)文化性

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城市插入体,每个设计都应是对现有城市文脉的尊重、认同与配合,从而使一个城市的秩序逐渐形成和完善,使居民保持对城市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城市的宜人性。对于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与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对传统街道尺度、居民活动模式与生活习惯的尊重与保持方面。如旧金山的波特曼酒店紧挨着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奥林匹克浪子俱乐部,波特曼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吸收了周围建筑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如色彩、材料、肌理、尺度和形式等,最终使酒店与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五)人本性

城市的本质就要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现代城市中,街道因为汽车的介入成为交通的机器。钢铁和混凝土的发展使超大尺度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因而,现代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城市和建筑对人的满足,人性化设计就是一种从人的需求着手的设计思想。人的需求在实质环境中,主要表现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即通常所说的建筑和城市的使用功能需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是要建筑和城市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良好物理条件。人的心理需求有:安全、认知、愉悦、多层意义等几个方面。一个好的建筑的城市空间,应该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高层建筑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空间比例的设计,消解大体量的建筑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其次,利用空间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塑造舒适的、吸引人的空间环境;此外,精心设计庭院、屋顶花园等室外景观,并合理布置足够的、舒适和美观的并与整体空间效果匹配的室外设施。只有在每个细节的设计中都认真的考虑到人的需求,才能真正在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城市中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

三、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一)路面设计

路面不仅是高层建筑底部人流最频繁的活动空间,也是人们视觉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路面不仅能满足路面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色彩、质感和构形加强路面的可识别性,以划分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对人流进行引导和疏散,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底部空间交通的安全性能。路面的视觉效果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更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从而使底部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路面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铺装和搭配,注意以下要求:(1)通常以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为主,不同材料只在暗示空间的变化和提示不同区域的使用性质或创造视觉趣味时采用,并保证在铺装统一中多样;(2)铺地材料的运用应与其他水平界面要素统一协调,在统一中形成对比;(3)当铺地出现高低变化时,交接材料要变化,给人以明确提示。铺地与垂直界面上其他要素交接处最好以材料的变化来形成明确的过渡,较粗质的铺装材料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大面积使用的不同材料交接处,也应使用变化的材料以表示交接明确,交接材料要略高级一些。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人文环境;控制

0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发展迅速,大大丰富了城市景观,但随之而来的也破坏了城市环境的平衡。其原因主要是高层建筑设计者往往只是从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来考量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人口增加,我们需要高层建筑,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的环境综合考虑,以便使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

1高层建筑设计应考虑的环境因素分析

1.1人文环境

从城市的发展来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说、自己的习俗,这些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环境。而自古以来,高层建筑就具有重要的象征功能,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的凝固性表达。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必须一开始就要融入当地的精神内涵,以实现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1.2人工环境

在自然背景中留存的人造物质环境,我们称之为人工环境,具体包含城市的格局、空间构成、建筑形式、古迹及典型设施等多方面内容,按照历史划分,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传统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留给后人的遗产,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对此,高层建筑设计必须尊重并与之和谐。同时建筑设计师必须具有开阔的胸襟、大局的思想,尊重同代人的建筑,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能够为城市空间添上和谐的音符。

1.3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非人为的由自然而形成的物质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作为最显著自然特征,是神话之源,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及其表达方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新宠儿,其设计也应该对当地的气候做出呼应。地理条件是建筑的基础性因素,高层建筑设计必须对此做出反应,努力使建筑物与周围的地势地貌相协调。如我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倚山面阳、逐水而居”等风水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选址原则,就体现了对地理条件的全面而朴素的观念。

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共生

为了达到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需要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从如下三个环节去控制:城市整体环境、街道环境、高层建筑本身。这三个层次实际是整体与部分所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1城市整体环境控制

这要求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来研究高层建筑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及清晰的城市结构。从这个角度出发,高层建筑设计从技术上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分区、景观视线走廊。城市轮廓线是人们感知城市的视觉方式,这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高层建筑,其布置应有机统一。首先,为避免高层建筑相互干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应统筹规划,采用不同的高度,彼此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组成相关的构图,而从单个高层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应以以统筹规划所得出的构图作为参照依据和蓝本;其次,顶部的设计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高度区分要从城市的横切面来设计,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使得高层建筑物错落有致,避免高层建筑密集,产生拥堵感和紧迫感。

另外,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其形象的独特景观,对此,高层建筑应当避免,防止高层建筑对其遮挡和破坏,如果高层建筑有利于城市环境,那么在设计的时候便要充分研究原有的景观特色,在设计的时候加入原有的景观要素,达到相似、对比或者渐次和谐。

2.2与街道环境和谐共生

街道的平面视角是人们对城市形成直接感知的角度,因此,高层建筑必须与街区建筑物形成连续性或映衬性,忽略这一点,便会造成冲突和不和谐。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街区环境。

2.3高层建筑单体的控制

高层建筑可以反应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因此,造型的选择尤为重要。从高层建筑的结构来看,高层建筑主要由底部裙房、主体和顶部组成。因此,从造型的选择上,首先要运用数学关系严格控制这三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只有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恰当,建筑物在总体的外观上才有美感和和谐感。其次,对高层建筑造型起决定作用的是塔楼,因为塔楼是高层建筑的主体,因此,对塔楼的表现形式需要进行严密的设计。第三,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来说,裙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从街道的角度来说,它对于街道空间创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它的造型及色彩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第四,顶部虽然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其能够强化建筑形象的个性,丰富城市的天际线,因此,应根据建筑的裙房、塔楼以及整个城市的环境慎重设计。

3结束语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重视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作用,对设计者也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综合考量各种环境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使高层建筑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以及城市的高层建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沃沃.传统与现代对话[J].建筑学报,1998(6).

[2]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珊珊,王恩栋.探求城市环境中的和谐共鸣--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设计[J].建筑学报,2001(4).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3

1基于城市空间规划的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1建筑主体设计

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穿插的塔楼,可以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然而,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而高层建筑的主体反映的则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因此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重点,应在于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

1.2建筑整体尺度的把握

要创造出令人舒畅、愉悦的审美效果,首先须使建筑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均匀平衡,这就要求设计师运用数学知识中的比例系统对其关键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应使主体、顶部、裙房等部分的比例协调,并在设计中加入符合建筑整体特色的装饰手法使其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其次,应处理好建筑立面细部尺度的层次关系。建筑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的呈现必须明确而合理,对较为自然舒展的建筑物而言,设计中应强调其宽阔状,而突出、挺拔的建筑物就应以修长的因素为主导。设计中,还要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这两种因素,使建筑作品大中有小,小中见大。

1.3顶部造型设计

在建筑林立的高层楼群中,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往往可以使建筑作品与其他建筑具有明显的区别,并对保护原有环境及街道传统特色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在追求所谓"个性"、和"财富"象征的设计思路的影响下,一大批耗资巨大却缺乏审美内涵的建筑顶部对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怪诞的形象仅引起一时的话题,却肢解了城市的整体性,破坏了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城市文脉关系。有鉴于此,设计师应从城市居民的切实需要及建筑所在的环境和人文特点出发,创造既独特又不失城市风味的高层建筑顶部造型。

1.4后退广场的处理

为缓解高层建筑给城市街道带来的压迫感,处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个广场空间。就城市空间而言,后退广场往往能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而就高层建筑本身而言,优秀的后退广场设计将成为建筑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如将广场设计成下沉式的休闲场所,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使人们更容易留下对建筑的印象;而在我国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设计师则可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设计喷泉广场,在霓虹灯、音乐等技术的配合下,使广场成为著名的消暑和休闲胜地。

1.5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

在亲近自然的绿色思潮的引领下,城市建筑也开始呈现出生态化的设计思路,特别是随着城市大面积绿地的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建筑外墙绿化、屋顶绿化等已经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新的重点和亮点,此类设计在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生态化休憩平台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人对绿色的渴望,也使得城市空间愈加丰富多彩。

2结语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4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层次体系建立

1.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这些系统以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可概括成两类:硬分力和软分力,其中硬分力=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软分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这样城市竞争力的框架便表示为:城市竞争力=硬分力+软分力。

2.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座城市所具有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一座城市在某一个行业(或产业)、某一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在这些关键性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一般要高于其他领域。

3.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由于城市核心竞争力判别系统是一个多级递阶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较为适宜。

4.建立的指标层次体系

城市核心竞争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前者包含有: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后者包含有: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

(二)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这一步中,我们首先要确定目标,随后找出影响目标的几个主因,而然后在每个主因下再找出分别影响这些主因的分因。

2.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分值标准如上表:

3.层次单排序

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λmax为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ax-n)/(n-1)。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查表确定。

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最高层下面的第二层,其层次单排序即为总排序。随后对这个总的排序矩阵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一致性检验

对总排序矩阵的计算结果仍然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可参考步骤(3)

二、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评价步骤

1.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即城市核心竞争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前者包含有: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后者包含有: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

2.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矩阵,设为A,其表达如下:

其次,细化硬实力矩阵,设为B1,表达如下:

再次,细化软实力矩阵,设为B2,表达如下:

3.层次单排序

对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矩阵A,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2,对应的特征向量Wa=(0.6667,0.3333)。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既A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对硬实力层次矩阵B1,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8.1,对应的特征向量Wb1=(0.288,0.357,0.168,0.085,0.055,0.029,0.019)。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18

对软实力层次矩阵B2,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3.47,对应的特征向量Wb2=(0.090,0.419,0.400,0.193)。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177

4.层次总排序

进行总层次排序,其运算矩阵如下:

对总矩阵A,经计算得CI=0.0016

致性要求,其结果可以接受。

三、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城市核心竞争力总权重按大小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硬实力中的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和软实力中的制度力、管理力。这一部分的权重值全部大于0.1,其中最小的科技力也有0.112。而在权重值列中剩下的因素组成了第二部分,其特征是权重值全部远小于0.1,其中最大的环境力也仅有0.057。因此,我们可认为以0.1为分界,在权重值排列中权重值大于0.1的可以被判断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周宏山,吴诣民.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经济问题,2003(12):2-4.

[3]吴建琳,朱宁.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5):51-53.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5

城市规划按照不同的专业背景,有不同的定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所制定的城市的目标、规模、发展方向、土地使用及空间布局,其实是对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而进行的一种部署。城市公共资源中最核心的是空间资源,因而空间问题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城市设计的核心同样在于引导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解决城市空间的问题。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评判,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管控手段来塑造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即使存在蓝图式与全过程式城市设计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也仅在于侧重的方法与手段不同,其目标是一致的。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以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在解决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及城市内部空间问题上具有深入聚焦的优势。而城市规划的优势在于以城市理论为支撑,通过经济地理研究、区域研究、政策引导等手段对城市进行总体资源配置。因此,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也是城市规划界的主流观点。按照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要加入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使得原本在各个规划层次均要加入的城市设计内容,缩减到仅限于建筑体量、体形与色彩的控制导则,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已经几乎淡出法定规划体系。然而,在缺乏公共审美范式的当下,规划目标指向也最多是程序或形式的公平,而非指向理想的城市空间。[3]大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提供的是一种针对土地开发的底线,控规指标所反映的限定也主要体现了空间塑造的“天花板”。而探索什么是美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需要通过城市设计来引导,或者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控规,体现在控规的引导性导则中。在淡化了城市设计的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对于空间形态的困惑。因此很多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先做城市设计研究,很多城市需要做总体城市设计、总体风貌规划、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及指导实施的街景改造设计和户外广告系统设计等。这些作为非法定规划的城市设计的变体,都是围绕城市空间塑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规划实践中城市设计这一规划类型被分化为若干其他规划类型或研究,以“空间问题”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衍生出一系列以“空间塑造”为导向的非法定的规划类型。

二、“蓝图式”城市设计与“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蓝图式”城市设计所塑造的空间效果体现了较为主观的美学倾向,那么,究竟如何评判蓝图的好坏?中国当前公共审美范式缺位,导致关于美学的评判标准混乱。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路径,就是将个人主观判断通过组织活动转变为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一角度,当代城市设计追求的目标从“终极蓝图”转向“对终极蓝图共识的达成”,“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应运而生。[4]“蓝图式”城市设计倾向于注重空间形态、特色以及设计的美学。这种建构型的设计方法借鉴了欧洲大陆的设计理论,在中国的建设大潮中,尤其是新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欧洲文艺复兴后所形成的各时期的美学范式,由于产生语境不同,都难以适用于中国的实践。中国地域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多样,要形成统一的美学范式非常困难;地方性的个案探索虽然也有成就,但尚未形成可资参照的范式。因此,“千奇百怪”与“千城一面”在中国同时存在。“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是在“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上形成,继承了凯文•林奇(KevinLynch)以集体判断评价“城市形态”优劣的观点,在国外已经形成完善的操作方法。城市设计框架(urbandesignframework)作为“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最主要的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所依托的是西方国家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确权,并具有法律保障。而中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不仅将城市设计淡化,而且严格执行上级对下级的审批制度,因此关注的不是目标共识达成的过程,而是目标层层落实执行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蓝图式”城市设计刚刚引入中国时,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其纳入既有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引发了很多地方性探索。例如,深圳借鉴英国的“特殊政策分区”和美国的区划法(Zoning),形成了特有的城市设计法定蓝图体系,属于细化导则后的“蓝图式”城市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种变革方向,但一直没有在全国推广,而“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更是多停留于学术研究阶段。

三、“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两种不同视角

1.时间维度上的全过程

国外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是基于单个开发项目的不同操作阶段的全过程,包括对固定范围的前期的策划、组织,规划设计以及后续的实施,类似于开发商从拿地、报批、策划、设计、宣传、营销的一系列步骤,是以开发商为主导的,以“开发营造”为目标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图1)。[5]这种以时间维度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建设目标贯彻始终;第二,项目推动的主体全程不变;第三,由城市设计团队主导项目进展。这些条件只有在单个开发项目中才可能具备。而在中国,即使是单个开发项目,为了应对规划体制的层级报批制度,各个操作环节会因为规划编制要求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规划目标,设计团队也会根据规划类型的不同刻意将项目分割成若干小项目,还要面对团队成员更迭频繁的现实状况。例如,国内某个大型建设项目,作为单一委托主体的单个开发项目,已具有实施“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条件特征。但是,在完成首轮多家方案征集之后,由于规划目标的调整又进行了第二轮方案征集,同时为了确保成果被纳入法定规划体系,由专业团队分别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报批,而各阶段的报批成果都是由城市设计成果进行专门的转化而形成,其过程繁复,已然失去了作为“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优势。

2.空间维度上的全过程

“空间”既是城市设计的核心,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空间是具有维度的,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和广域空间除了尺度上的区别,更在空间问题上各有侧重。城市规划体系是建立在不同尺度空间层次上的各类规划的组合,城市设计虽然也有不同尺度的空间层级与类型,但是由于缺乏法定地位而一直从属于规划体系。在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后,城市设计就更局限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空间尺度了。在以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城市规划结构所反映的基本不在于城市形态,而更多是功能与资源配置,其所谓的点—线—面结构,与城市设计框架中的空间形态要素几乎没有关系。景观体系规划中对空间视觉网络的营造与城市设计框架比较接近,例如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带、风貌分区与城市设计五要素相通,是具有建构性的空间效果的引导。在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代表的中观层面,城市规划结构所反映的城市形态也比较有限。各地城市设计有不同做法,有时以单独的篇幅提出城市设计的空间框架,有时以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等的导则被纳入分图则的引导内容,有时将城市设计形态示意的空间效果作为分图则的引导内容。无论是城市设计框架、城市设计导则,还是直观的空间效果示意,都是一种弹性的控制引导,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刚性指标要求的“锦上添花”。在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代表的微观层面,详细的总图设计以及建筑选型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空间效果,但由于过于细致,往往难以呈现宏观的空间结构和总体意图。城市设计实践按照空间层次一般划分为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虽然空间的尺度、实施引导的方式均有不同,但基本都含括空间结构框架、空间形态布局与空间建设导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到成果中,就是城市设计框架图、总平面图和城市设计导则,也就是“蓝图式”城市设计,它是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主流,在过去的30年对城市形态的形成作用巨大。而在中国,城市设计成果从蓝图式向全过程式转变的过程中,基于现有规划体系的不同空间维度的视野更具有发展前景,即从总体规划的宏观维度,层层落实到控规的中观维度,继而落实到修规的微观维度的全过程。以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设计依托于规划体系,可以在各个层次的空间维度上对空间问题进行聚焦式研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与现行规划体制并行的、体现在法定管控程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这种“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与国外“开发营造”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有本质上的不同。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所做的总体城市设计,会经过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及专家共同协商,确立一定的发展目标、基本的空间结构框架和形态,是具有全局观的总体纲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所做的城市设计,往往体现了对于上位规划中空间结构规划的遵循,由于本阶段工作更侧重于为“一书两证”提供开发建设条件,因此发展目标与设计要点更多以建设导则的形式体现。与总体城市设计阶段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协商不同,这一阶段的城市设计体现了政府、开发商与公众共同协商的全过程特征,其成果纳入控规导则的程度在不同项目中有很大差异,有些对空间形态要求不高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仅有对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的要求,而具体地块分图则中的城市设计引导更是难以细致到位。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所做的城市设计,最重要的设计意图体现在总图中,空间结构可能不成系统,只能反映更大结构中的局部,而发展目标等文字性的内容在总图中很难直观反映。空间形态虽然是最容易通过修规落实的,但是从总规、控规到修规各阶段,总图所表达的内容深度各不相同,彼此间相互衔接演进的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只有通过以空间问题为导向的、聚焦不同空间维度的城市设计研究贯穿始终,才能更有效地将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中的目标及空间结构信息传递到控规层面的空间形态塑造及导则中,继而再传递到修规层面的空间形态表达。因此,不同空间维度的城市设计,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是一种更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图2)。

四、结语

城市设计的层次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现代艺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早在十九世纪,现代艺术就被人们所应用,究其实质就是一种综合了哲学、美学、文学及建筑学的艺术,其设计源点就是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其应用的方面,现在艺术可主要分为现代音乐艺术、现代舞蹈艺术、现代绘画艺术、现代建筑艺术等等。当前它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艺术性,还可以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蕴含内容和表现其特有气质。

一、什么是城市园林设计

园林作为城市标志性要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时,能够深刻表现整个城市的特色和注重其功能的表现。城市园林设计就是把建筑、美术、雕刻、文化等多个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一体用于园林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园林的分部格局、绿化方面、所用材料以及装饰品等方面。目前,城市的园林设计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的文化艺术处理等,其关键内容是对空间的规划布局和对整个城市形态的表达,根本目标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存质量以及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

作为装点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现代艺术具有渗透力强、发展迅速、内容多、范围广、多种多样的特点,所以在建筑、美术、绘画以及雕塑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的应用。现代艺术的广泛应用正是人们对生活对艺术高要求的体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园林,可在其设计中合理融入现代艺术,与多种艺术科学如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使人们身心愉悦,享受美好生活。其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观念

现代艺术观念可指导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布局的规划。作为艺术语言思维基础的一种,现代艺术观念向城市园林设计渗透的时候,要有一个步骤。现代设计理念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有如多角度多视点观察的观念、有关秩序法则建立基础的抽象派的逻辑形式观点等等。园林布局作为一种艺术,需设计者细心的想象思构以及合理地安排层次,运用现代艺术让城市园林更加让人们身心愉悦。例如在有限的空间内怎样合理对亭子、假山、花草、座椅等进行布局,采用什么措施让它们更具层次感与静态美等都是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最后要考虑城市园林的建设地址,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设计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园林来。

(二)艺术语言

对于艺术语言影响方面,在表现方式和技巧方面上城市园林设计要尽可能地借鉴并加以合理应用。在设计城市园林层次设计方面,要注意应用平面层面和空间层次的方式,让二者统一结合,充分达到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成效。

常见的平面层次设计方法有秩序设计法和动态构成设计法两种。以简洁线条构划分层次地表现十分丰富现实内容的设计方法就是秩序层次设计法;为更好地开拓与延伸空间,就可采用以钢琴线、锯齿线等曲线构划的动态构成法。而在规划设计立体空间时,应注意园林整体布局的形象,清除空间内的障碍,亦可在某个网络体系中加入特殊的规划对象,让布局的整体具有逻辑性及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的拔高需要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基础前提,我们在观赏城市园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语言带来的独特魅力。

三、如何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艺术

(一)空间整体布局

在设计城市园林的时候,规划的空间面积一般都都很大,所含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花草树木、假山土石、楼阁湖水、小动物等等,这些元素的组成分割了整个园林的布局空间。基于这个论述,在城市园林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整个园林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该如何布置才能达到整个空间规划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到这些元素的具体的空间位置,详细了解城市园林的平面场地与空间结构,对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如配合比例的大小、静态与动态的变化、良好和谐的节奏等等,按照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以便调节好城市园林空间内部的和谐一致,让整个场地布局合理、美观,最终能够将现代艺术的特殊本质完美地与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融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二)植物绿化艺术的设计和安排

植物绿化艺术,就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在植物如乔木、灌木、花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等得到良好的生长的同时,更要让绿化植物与四周的特性建筑、园林小径、水流山石等园林景观高度协调一致,让绿化植物的形体结构、外观线条、色彩效果等特点尽可能地展现,从而达到城市园林的整体美观,既满足了人们的身心需求,更突出了城市园林设计的独特魅力。在规划城市园林中,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性、地理、人文、当地人的生活习性等特征,全方位调查后进行合理采用。如在城市园林的建筑与四周花草说木的高低配合方面,设计时要注重它们的颜色是否搭配,怎样规划才能体现建筑和植物各自的特性与精神。

作为城市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艺术是非常必要的,不容忽略的,其对整个园林的布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艺术与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密不可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应用地位。

(三)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现代雕塑的应用

我们在游赏城市园林的时候,看到雕塑作品,就觉得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作为现代艺术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具有完美的点缀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园林的设计效果。目前雕塑作品各种各样,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老少咸宜的艺术特质,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体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去除精神烦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雕塑,既美观又环保,还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随着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它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方案中提出现代艺术的构想,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使人文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在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要求和精神审美的需求的同时,为更好地规划现代化的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文婷.浅析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2]陈贵栋.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1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一瞬间的感动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一瞬间的感动作文篇1当秋天的枫叶带走付出时,我怀着期盼的心情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是的,春夏秋冬可以交替变化着,可人生呢?那些曾上我们触动心灵的事呢?或许早已曾为过眼烟云.....

    大学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精

    - 阅0

    大学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篇1活动主题践行校园“十礼”弘扬中华美德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营造浓厚的开学气氛;2、全校师生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激励全校师生振奋精神、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