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6篇)

来源: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1

中国的“新启蒙”是相对于中国以前的、历史上未完成的启蒙运动而言的。所谓“启蒙”,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中这样说:“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要有勇气使用自己的知性。”[1]简言之,就是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欧洲17—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任务,它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特权,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教会的世俗权威。它的理想目标是以理性破除蒙昧和迷信,变革社会制度,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它把人的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从文艺复兴运动到思想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就是从人的自由和解放入手,把在蒙昧主义与专制主义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的人还原为富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然后以理性建立一种社会秩序,以保障自由和人权不被侵害。历史过去了300年,“启蒙”在中国仍是个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已证明了以专制政治、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相适应而构成的中国传统文明的破产,一批有识之士不再仅为中国“国将不国”而忧虑,而是更多地开始为中国“人已非人”而痛心。他们疾呼“扫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收回我天赋之权利,换回我生来之自由”[2]。终于形成了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站在普世价值的立场,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行批判,企求国人都能以理性精神打破几千年来禁锢着人们思想的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接受民主与科学等现念,成为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国民,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改造国民性”。然而,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命运多舛,它一开始就遭遇了民族救亡和阶级翻身的两大历史主题而被束之高阁(亦有学者认为,压倒启蒙的不是救亡,而是选择了错误的救亡道路,民族救亡是呼唤启蒙的)。[3]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陈伯达、张申府、艾思奇等人又发动过一次“新启蒙运动”,这是“新启蒙”这一名词的第一次提出。但它的内容和精神却与大相径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传统专制主义所加于人民之“蒙”;而他们的“新启蒙”则是以无产阶级的新哲学、新思想,不但“启”传统文化之“蒙”,而且“启”五四时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加于人民之“蒙”,[4]可见它只有“新启蒙”之名,而无新启蒙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启蒙思想更被当成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横遭批判。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浩劫的一批逐渐觉醒的知识分子,以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元化、王若水等人主持的《新启蒙》丛书为主要园地重新呼吁思想解放,并提出了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有启蒙潮头再起之势,学界把这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之为“新启蒙”,但它很快就不幸夭折了。本文所说的“新启蒙”,是指当下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启蒙努力,其旨孰与郭罗基先生的意思相同———“中国21世纪的新启蒙具有双重含义,即重新启蒙和新的启蒙。任务的提出,理由有二:第一,因为以前的启蒙不彻底,故需要进行重新启蒙;第二,因为老的蒙昧未去,新的蒙昧又来,故需要新的启蒙。”[5]虽然中国的启蒙思潮一波三折,步履维艰,但启蒙是中国人从根本上获得自由、尊严与权利的必由之路,虽荜路褴褛,但应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哲人说,有几流的国民就有几流的社会,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要使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平稳、顺利地转型,首先必须进行新的启蒙。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学》的启蒙责任

因中国本土思想资源的缺乏,启蒙思想只能从西方拿来,这就使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这些精神的全面的异质性而赋予了《外国文学》课程比别的高校专业课更多的启蒙责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建构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其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陈寅恪所说的“三纲六纪”(“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全民的思想纳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和等级制度之中,从而彻底消灭了个人的尊严和权利,将国人驯化成统治阶级的顺民和奴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专制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表法里”———表面上讲儒家的仁政、王道以欺骗民众,实际上是实行法家的、霸道[7])。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8]131所以当人们请鲁迅先生给青年推荐必读书的时候,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9]其原因是专制主义、奴隶主义的气息几乎弥漫在各色各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只要一接触就会受感染而不自觉。因此“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所以,“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历史就是“先儒”所谓的“一治一乱”两个时代的循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难道中国就跳不出这个历史怪圈了吗?鲁迅先生说:“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8]126-129。鲁迅先生说这番话至今,快一个世纪过去了,而当时的青年和现在的青年完成了创造“第三样的时代”的历史使命了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五四”先辈未能完成的启蒙历史责任,进行“新”的启蒙。《外国文学》作为一门大学专业课程,它蕴含了极其丰厚的世界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它几乎见证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每一个足迹。

这就为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宣传普世价值为宗旨的的思想启蒙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思想资源。以古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为切入点,介绍西方人本主义观念萌生与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西方最早的文学———古希腊神话的形成,即已形成了最初的古希腊人本主义观念,它亦成为了整个古希腊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灵魂。在揭露中世纪基督教会宣扬神本主义,挤压人性生存空间的同时,充分肯定基督教经典《圣经》作为西方文明“二希源头”之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罪感意识”的认识,并以此反思中国的“精神胜利法”。从骑士文学的“骑士精神”,联系1215年英国《大》的诞生,介绍英、法等国议会的起源与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大学生了解对统治者权力加以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但丁《神曲?地狱篇》中对自杀者的惩戒,论及古今中外各种自杀现象以及斯多葛派、叔本华、康德、别尔嘉耶夫、庄子、萧乾等中外哲人的相关思考,指导大学生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善待生命,树立生存勇气。从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个人主义和人性论出发,重新认识国家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以人为本”和“以国为本”的关系,厘清国家、政府、政党三者的概念,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从文艺复兴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思想解放之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作用,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及中国文明衰落的缘由,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从莎士比亚戏剧中对金钱罪恶的批判,联系中国西晋鲁褒的《钱神论》,唐代张说的《钱本草》等,教育大学生在经济大潮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通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结合马克思以及T?杰弗逊、富兰克林?罗斯福等人的论述,阐明言论自由的重要性。通过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社会契约论》等作品,以及18世纪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巨大历史功绩的评析,使大学生理解民主、等重要理念。

通过对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特征,来进一步阐明革命与改良的关系。通过左拉等作家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的表现,来辨析中西方对“知识分子”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文化差异。通过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对苦难的升华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以澄清大学生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呼唤中国当代文学应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外国文学》课程中普世价值的文明因子俯拾即是,它在给课任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先接受了普世价值和有了启蒙的自觉,才能在外国文学的文明长河中披沙拣金,献给学生以真知。

三、张扬普世价值培育世界公民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而国雄于地球”。陈独秀亦在1915年《青年杂志》发刊词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对他们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国家未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就证明了当青春激情一旦被暴力和愚昧所控制将会酿成多么可怕的恶果。长期以来的片面教育,已在一些大学生中造成了基本价值观的严重偏移,“无边消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夏中义语)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新启蒙的“精神成人”教育刻不容缓。冀通过启蒙,希望大学生能达到“人与自我”、“人与国家”和“人与世界”三个维度的正确认知,将自己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之中,以普世价值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来看待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民主、人权……等世界问题,而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世界公民”。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2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日据时期;启蒙;救亡;台湾妇女解放运动

中图分类号:D442.8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145-04

台湾在甲午战争之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和反殖民的救亡运动,成为台湾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强有力的精神和实践动力。在此背景下,长期受压制、沉默无语的台湾女性群体既成为被启蒙、被解救的对象,也是追求解放的一支强大的主体力量。她们特别是一些受到新式教育的现代女性在思想启蒙中踊跃探讨妇女问题,在参与民族救亡运动中积极推动妇女解放,启蒙与救亡成为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不断向前推进的双重动力。

一、启蒙:妇女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日本殖民台湾以后,殖民政府推行解缠足运动和所谓的现代女子教育,其实质为了将日本的性别文化复制到台湾女性身上,以养成新的性别不平等。因此,可以说解缠足和殖民政府推动的兴女学,并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而是女性在形体上松绑之后又纳人殖民统治的束缚中,使得台湾妇女处于殖民者和父权的双重压制下。

日据时期推动台湾妇女解放的文化启蒙发生于1920年前后。1910年代后期,台湾知识分子受到祖国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将文化启蒙作为拯救台湾的方式之一。在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自1918年10月,旅日的台湾知识青年联络从事新文化运动的大陆青年或仿照大陆先后创立“声应会”、“启发会”等台湾新文化运动的最早组织,及刊物《台湾青年》。1920年代,以台湾文化协会为核心,台湾新文化运动发展起来,唤醒民族意识、启迪民智是当时知识分子文化启蒙、改变台湾社会处境的直接目标。在文化启蒙运动中,妇女问题也提上日程,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

台湾是以汉移民为主的移民社会,在社会形态、文化传承上也主要以大陆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传统为主,早期台湾的性别观念也受到中国传统父权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女性长期处于封建文化的束缚下,绝少有受教育的机会,是没有知识的边缘群体。台湾的闺中女子,多足不出户,即使一些女子因急事出门,也要以布巾罩在发髻上,缠绕颈后,几乎脸面全遮,平时罕见女子在街路上行走而养女、童养媳、娼妓、买卖女子的不良习惯都将女性置于被附属的地位,女性没有自己的决定权,无从谈其自。因此,要以文化启蒙台湾民众,女性必然要进入被启蒙的群体。以被誉为日据时期“台湾人唯一言论机构”的文化协会机关报《台湾民报》而言,专谈妇女问题的文章有336篇,曾经两次推出妇女问题专栏。对妇运相关言论的报道有102篇,包括对妇女团体的介绍、妇女参政权运动、妇女教育问题、劳动妇女问题、废娼、断发、妇女节纪念活动等。通过对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报道,热切呼吁台湾男性解放女性,同时引导女性自我觉醒并进行自我解放。“台湾民报鼓吹妇女人权运动,对台湾妇女界产生了相当肯定性的影响。”此外文化协会还组织男女兼收的夏季学校以传播文化知识,其中1926年的夏季学校科目即有陈满盈的“结婚问题”。文化协会还以文化演讲进行知识普及与启蒙宣传,演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与妇女问题,将妇女视为需要启蒙的对象。在文化启蒙思想的引导下,妇女问题浮出水面,鼓舞并启发了台湾知识界对妇女解放的思考。

此时对妇女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女子教育权、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也涉及对女性的经济地位及女性参政权的探讨。但在殖民统治下,一般知识男性的参政权尚无保障,故对女性参政权的讨论并不热烈,教育平等与婚姻自主是核心。台湾新文学的推动者张我军发表《至上最高道德——恋爱》,阐释爱情的真谛及自由恋爱的重要;蔡孝乾以《从恋爱到结婚》讨论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此类文章是知识青年要求自我独立,鼓励女性追求自我的反映。此外,留学祖国大陆的青年学生,尤其是一些进步女学生,受到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积极参与到台湾妇女问题的讨论中,其中有不少女性在《台湾民报》发表文章,如在厦门求学的台籍女学生张丽云感受到祖国大陆女权议题讨论的热烈,发表《我所希望于台湾女界者》,呼吁台湾女性勇敢摆脱旧风俗的束缚,鼓性觉醒;台籍上海大学学生玉鹃发表《猛醒吧!黑甜乡里的女青年》等文章,以期唤醒台湾女青年的文化觉醒及自我意识的觉醒;留学南京中央大学的紫鹃等在台湾报刊发表女性对于社会、文化及妇女解放的相相关言论。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启蒙英语,兴趣,习惯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普遍不够好,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导致学生不仅没有良好的基础,反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和兴趣;还有部份孩子由于过早引入英语学习,加重了学习负担,挫败了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进入初中正式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一些反感和排斥的心理,不利于系统的英语教育。因此,如果做好以下几点会有助于塑造高素质的学生个体,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启蒙不宜过早。虽然孩子的语言能力比较强,但根据Olshtain研究发现,5至8岁的孩子的学习磨蚀速度比9至14岁快。低龄儿童大脑还处于发育期,理解和记忆能力发展很不成熟,因此过早的英语学习,只能是机械的语言记忆,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没有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反而使得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心理焦虑,不利于后期的英语学习。过早开设英语还会加重语言干扰,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几乎同时开始进行,在汉语为母语的教学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出现汉语负迁移的不利影响。学生大量的汉语思维使得英语学习中出现一些中式英文的现象。英语课堂学习的内容不能得以有效的实践和练习,很容易形成学了忘,忘了学的无效循环。

通过大量的研究也实践证明,9至12岁是启蒙英语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感知意识提高,以及对母语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因此英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英语启蒙的时候,重视兴趣的激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源泉、是求知的动力。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视频、歌曲、活动、情景会话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英语。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自然就会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对英语的学习和探索中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启蒙英语教学,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英语启蒙的时候,重视拼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孩子的英语学习十分吃力,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单词拼读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单词的读音和拼写没有建立有效的链接,导致单词的记忆和积累成为了英语学习中的严重负担。在启蒙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让学生“反复听-仔细观察口型-认真模仿-放慢速度清楚发音-逐渐加快速度-准确发音”,这一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拼读能力,扫除孩子们读望天书的不良习惯。拼读能力是理解和表达语言音、形、义的基本能力,也是进行听、说、读、写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启蒙英语教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英语拼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英语的启蒙阶段,重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启蒙的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认真听、会听,不仅要听清、听懂,而且要多听、多模仿;不仅课堂上认真听,还有培养学生课后听磁带和录音的习惯。督促学生完成课后听磁带录音的任务,同时激发学生对听力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主动听的习惯。

语言是用来说的,语言能力也是在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老师可以通过情景会话、讲故事、讲笑话、值日报告、材料主题演讲等多种的方式,让学生先私下准备,练习,然后上台发言,可以先简单,然后逐渐复杂,可以把教材知识和课外生活结合起来,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方面多渠道,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口,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才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的目的和功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启蒙阶段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朗读可以同时运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在声音的帮助下,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读内容,而且还可以训练语音语调,更好地培养良好的语感。朗读还有助于听和说的能力的提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是强化记忆,消化所学内容的一种有效途径。启蒙英语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要书写规范,还要引导学生减少语病。这个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累积。既能对学生进行阅读和语言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启蒙英语的过程中,重视并遵循教育规律,以启发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绛、军《英语课程总目标下的初中英语听说目标解读及训练》北京报刊发行局2013.3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英国;职业指导计划;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79-02

英国政府于2009年10月26日推出了一项职业指导计划,将向英国的小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并让他们体验大学校园生活和企业工作环境。这项计划旨在使小学生及早找到各自兴趣所在,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家境普通的孩子的上进心。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认为需要将职业教育时间提前,从上小学的娃娃抓起。然而,也有教师对这项计划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不可以过早地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或划定他们的选择范围。但是,适当合理的职业指导和教育不仅不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力和选择范围,而且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人生规划产生有益的影响,关键是如何把握实施的深度和广度。笔者拟从可能性、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性

(一)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可能

首先,从儿童的生理特点来看,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和适量的锻炼,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由于儿童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兴奋占优势,并易扩散,因此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表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进行简单适量的职业训练和工具操作,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

此外,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躯干和四肢都在生长发育阶段中,进行一些适度的职业锻炼和操作,不仅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协调性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儿童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其次,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合理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锻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心理认同。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7~12岁儿童的心理正处于由较低的心理活动过程向高级心理活动过程迅速发展的过渡阶段,该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模式向抽象思维过渡;(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因此,这个时期对于个体的品质和意识而言,不仅是有利期,也是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可以利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第一,可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使其提升对自己的认同和归属感;第二,可以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提高抽象思维水平;第三,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和与人协作的精神;第四,有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职业教育的规律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可能

从职业教育本身来看,其发展规律也呼唤对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发展理论的先驱弗兰克·帕森斯认为,职业发展是个体的“职业自我概念”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过程。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人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

我国教育家刘占恩在《择业自审表》首项内容“择业须知”中曾明确指出:“对于所择的职业,若要成功,必须有充分的预备与相当的学识”。职业选择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补有益的信息,持续吸收相关学识,这一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开始积累和学习。

此外,要使人们永远具有既为个人谋生,又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意识,有赖于职业指导。这种指导是一种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开始于职业选择之前,继续于已得职业之后。因此,儿童时期的职业指导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说:“我们知道,相比于在7岁至9岁就接受相关教育的孩子而言,14岁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已太晚。”英国的这项职业指导计划将率先在曼彻斯特、普利茅斯、约克等7个地区的38所试点小学实施。届时,试点小学里7~11岁的小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大学和企业,切身感受成年人如何学习和工作。同时,教师也会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出谋划策,并提醒家长做好相关准备,以便指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另外,在诸如“脸谱”等社交网站上,儿童也能获得职业指导信息。

在德国,学校的设置不仅是逐渐递进的,而且在接受完基础教育之后,还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校进行专门学习。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校就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天赋和特长进行分流,一部分孩子从10岁就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了。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和高度工业化与小学分流不无关系。

美国在1971年就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推行实施的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生计教育也涵括了对儿童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通过的《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

(二)弥补国内儿童职业教育的空白

虽然我国正在逐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但是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还有一些观念认识没有转变,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仍处于劣势,专门针对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和指导更是一片空白。

由于职业教育不到位,很多学生只有在所谓“学有所成”之后才考虑定位问题,只有在面临毕业时才考虑职业问题。这就造成对于“职业意识”的无意识,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新失业群体”等就业难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下应当做的,就是要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扶持这一契机,从娃娃抓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发展。

(三)塑造个体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职业教育不完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存在问题。家长、教师、学生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职业指导,使得专门的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下。虽然人们最终都会在某一时段面临就业,开始职业生涯,但却对这之前的职业教育不屑一顾。从娃娃抓起,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指导,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逐渐扭转职业教育的劣势地位,逐渐转变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不仅不会限制儿童的选择,还会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深化其对职业选择的认识,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做好准备,使得个体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重任。

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强制教育和过度教育

早在18世纪,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就曾警告教育者:“不要进行过度的教育,要避免运用一切不必要的强制,这样的强制可能使儿童无所适从,可能抑制他们的情绪,毁灭他们的乐趣;同时这还可能毁灭他们今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探讨职业教育是否应从娃娃抓起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实施职业教育的度,适度的教育和指导有益无害,不恰当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以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这一概念定义儿童职业教育,就是要强调对儿童的非职业定向的启蒙教育,避免过早地给儿童带来心理枷锁和社会负担。职业启蒙教育旨在激发儿童对职业的好奇和兴趣,为儿童提供初步的职业认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完整的人格品质。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强制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其兴趣出发,给儿童自由选择的空间,以免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二)注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显得至关重要。儿童的职业意识正处于懵懂阶段,接受性和可塑性极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教育,有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长久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己对职业教育和指导的认识,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扭转错误的文化传统偏见,以使职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儿童人生关怀及品质和意识的培养

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模式建构是重点,也是难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地点选择、教学内容筛选等都需要经过严谨的研究和科学的安排,都亟待大量相关研究和理论的支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要始终围绕启蒙二字,把握合适的度。

对儿童的职业教育,重点不是训练儿童掌握某种技艺或产生某种社会责任感,而是要给予儿童丰富的人生关怀,塑造其健全的品质和完整的人格。因此,没有必要安排过于专业的过程和紧凑的课时,可以选择类似于手工劳动等简单的课程,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户外地点将职业教育和指导融入教学内容中,给儿童以职业代入感,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新华网.英国职业规划从娃娃抓起让小学生体验企业环境[OL].[2009-10-27].http:///edu/2009-

10/27/content_12337161.htm.

[4]余瀛波.教育至上:一切从娃娃抓起[N].法制日报,2009-11-17:(2).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传统启蒙读物;幼儿园教育;良好习惯;精华

引言: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保证幼儿能通过幼儿教育了解到基本的生活常识,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该做好幼儿的启蒙教育。而诸如《三字经》以及《弟子规》等传统启蒙读物,从古至今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传统启蒙读物的积极作用,就成为当前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优势

(一)诵读传统启蒙读物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于那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会保有高度热情,进而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以及色彩艳丽的图画都会成为幼儿的重点关注目标。打个比方来说,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全文三字一句,非常适合幼儿阶段孩子进行学习诵读。其音律优美、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不仅不会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能在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培养他们对古文的美感,并开发其智力。

(二)诵读传统启蒙读物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现如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人才的标准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其身心健康,同时对他今后的成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穿插传统启蒙读物,幼儿可以从中学习到日常生活应遵循的各种规则,包括孝敬父母、读书学习、尊敬师长、与人为善等。与此同时,通过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学习,幼儿还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诵读传统启蒙读物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正处于培养和锻炼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传统启蒙读物的内容大多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幼儿在诵读的同时,既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举例来说,幼儿挑食一直是困扰老师以及家长的一大难题,在午餐时间,如果发现有挑食问题的幼儿,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小朋友一同来背诵《弟子规》中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从而纠正挑食小朋友错误的饮食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锻炼。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灵活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策略

现如今,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倡在幼儿教育中适时适量的加入传统启蒙读物,而有些幼儿园也将传统启蒙读物作为早读内容诵读。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早读时间,只是单纯的带领幼儿们将这些传统启蒙读物通读一遍,并没有就其内涵向幼儿做出解读,甚至于有些幼儿教师认为现阶段先让孩子记忆经典句式,在他们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其道理。另外,也有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则认为,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读物,其包含以及反映出的价值观或者世界观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并不匹配,而幼儿作为没有形成判断力的群体,如果一味地将上述读物塞给孩子,则很容易对其产生误导。基于此,相关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发挥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计划的向幼儿讲解传统启蒙读物的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中,想要让幼儿通过学习和诵读传统启蒙读物,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老师应该有选择的将一些幼儿不宜过早接触的内容进行屏蔽,并主动为幼儿进行讲解,避免产生“只知其声,不知其意”的情况。举例来说,《三字经》作为传统启蒙读物的经典著作,尽管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的一些古代封建思想,比如愚忠愚孝、三从四德或者逆来顺受等,并不建议幼儿过早接触,以免对其产生错误引导。对于包含这些思想的内容,老师就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屏蔽,或者向幼儿做出明确说明或注释。

(二)幼儿读物的选择要恰当

近年来,幼儿教育读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书籍,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幼儿选择适宜的、且符合时代特征的幼儿读物。传统启蒙读物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宜当今社会形势,这就使得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推荐书目中,也包含了《三字经》、《弟子规》以及《百家姓》等传统启蒙读物,但是仅仅将它作为幼儿诵读教材的一部分,幼儿通过诵读这些传统启蒙读物,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注意对幼儿的引导

传统启蒙读物诞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时间,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以及价值观念也势必与当今社会存在很大差异,且人们的行为习惯也会产生很大变化。所以,在借助传统读物为幼儿进行启蒙时,必须要对读物中的内容进行梳理、筛选以及评价,不得一味地将内容灌输给幼儿。幼儿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有学校的因素,同时也与家庭乃至社会息息相P。如果社会环境不理想,幼儿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合理引导,教会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允许他们接触原著,从而正确、全面的解读原著,以此来更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启蒙读物作为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计划的向幼儿讲解传统启蒙读物的内容,注意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读物,从而在充分发挥传统启蒙读物作用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康丽春.《弟子规》与小班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微格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2(24):114-115.

[2]胡静.沐浴在国学经典的春风下――结合《三字经》,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0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物理教师教学总结,物理教师个人总结

    - 阅0

    有关物理教师教学总结(精)篇1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3篇

    - 阅0

    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