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化学的技巧(6篇)

来源:

学化学的技巧篇1

关键词:高职后进学生转化技巧

后进学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生各自的禀赋、志趣、追求不同,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班级这个群体组织有了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之分,高职学生尤为明显。高职后进学生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形成的;有的是因父母离异,受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一般说来,先进学生是老师的“宠儿”,而后进学生则因受到冷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由于后进学生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白眼,他们在同学中往往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充分关注后进学生。并积极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班主任,更是义不容辞。如何教育好后进学生,培养好后进学生,使之尽快得到转化?我认为应该多给他们一份真情,多付出一些努力,善于运用表扬艺术与巧用批评技巧,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激发起追求成功、渴望上进的自信心。实践证明,要转化高职后进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后进学生动情。只有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只有消除后进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才能做好转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热情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帮助;有了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犯了错误要进行耐心细致教育;让他们时时感觉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他们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根据自己这些年担任高职班班主任工作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高职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1培养凝聚力,为高职后进学生营造进取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平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学生的需要。作为班主任,首先不能歧视后进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团结友爱,搞好同学关系,特别是与后进同学的关系,积极倡导鼓励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结对子,帮助同学进步。在宿舍安排上,注意成绩好坏搭配:在座次排位上注意表现优劣结合;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上,多给后进学生重要职位,让他们有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友爱、平等和大家庭的温暖;没有歧视、冷漠和偏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和价值。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班风建设、团队意识、集体凝聚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后进学生来讲更为重要。

2挖掘闪光点,善用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后进学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少的是鼓励、表扬与感化”。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表扬要及时。对后进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及时表扬奖励,以强化刺激,不能时过境迁才表扬。表扬不及时起不到好的效果,不会有好的作用。要乐于表扬,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须知良好的品质与事业的成功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只要有助于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表扬要注意方式,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有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等等。

3找准薄弱处,巧用批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班主任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后进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不能以偏概全。班主任的批语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每个后进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要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本人和广大同学的作用。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而是巧妙地通过批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他有所改进。

4把握情感度,将真情融于表扬与批评。太部分的后进学生智力并不差,兴趣并非不广,跟其他的学生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只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老师、同学、家长又不能给予亲和力;再加上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治力。其实,他们跟优等生一样,也希望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希望教师、同学能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在热烈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后进学生”一定要“刮目相看”,只有情感相通、心理相容的老师才能打开“后进学生”心灵的闸门。我们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帮助他们、转化他们,都要动之以真情,用诚心打动他们、感化他们。

后进学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后进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班主任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持之以恒,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工作必须有预见性,以减少出现反复的次数,减少反复的程度,不能等到后进生出现反复再来抓。多关心、多扶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只要我们老师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献上爱心、热心、真心、耐心,学生会在一点点的进步中体会到被尊重的幸福,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转化后进学生与培养优等学生同样重要。对后进学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感到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班主任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要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用爱的雨露去滋润那些干涸的心田,用科学的教育技巧,去启迪那些一时落后的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同样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庆远、宋载铭,吴先正,班主任大金[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6

2李应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6

学化学的技巧篇2

关键词:中学生化学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各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它还被一些专家誉为“21世纪课程的基础”,因而从这一教育的关键概念出发研究新课程是我们切入新课程的一条捷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解题能力呢?

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紧扣课本、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所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素材,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对待。通读课本,做到节节清、章章明。重视课本的阅读,琢磨课本内容,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细读课本中活动与探究,理解每个探究活动的原理和操作要求,明白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

二、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选编的例题、习题的形式作变化,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问题,做到在变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变中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一题多变是指对已讲已做的例题、习题的题设条件或结论进行适当变化,从而构成一系列新题目。然后再对新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三、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

提高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四、关注热点,强化考点

复习时要广泛关注社会最新科技动态,最新热点新闻等,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还有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探究实验,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解答实验题要做到:

①明确实验原理,灵活迁移运用基础知识;

②掌握基本操作要领以及课本重要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

③抓住课本实验,学会灵活变通,并能改进创新,如探究燃烧条件等实验装置的改进;

④拓展思路,激发思维,如实验设计题、实验评价题学会从设计合理性,是否符合“绿色化学”,是否“节能减排”,是否“安全可靠”等方面进行审视和评价。

六、一题多解,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近几年来的中考题目很多题的解法并不只一种,但不同的解法消耗的时间却大不一样,好多学生觉得考试时间不够用,原因就在于他做题的方法繁琐耗时大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所做的典型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并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优化,从而确立最佳的解法;另一方面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优生用优法巧法,差生用常规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差生的学习信心、训练其解题能力,而且能使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对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十分有利。

七、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充实。上好习题课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习题课中要注意典型题的解法,要练得精和透,才能达到掌握一些重要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目的。

八、多题“一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题“一解”的含义一是指解题后的反思;二是指对做过的题要进行归纳总结。有些学生解题流于形式,题目做了不少,收效就是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多题“一解”这一步没去做所造成的。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或是复习,都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做题思想,不要贪多,搞“题海战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做到以下两点:

1、对做过的典型题目要求学生必须从以下六个层次上进行反思: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

④还有无别的方法?

⑤改变题干或题支会变成什么样的题?

学化学的技巧篇3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提问是一门艺术,常常是一节课的艺术性的起始。由问起讲,由讲而问,步步深入,把学生引进一个十分迷人的思考天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更要运用提问的技巧,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简浅处深入。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注意问题的新颖性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一种力求了解、掌握新知识、渴望认识世界、不断追求真理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到好处地摆出一些新颖性的富于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讲溶液导电性时,可提出:“通过物理课的学习知道,因为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能导电,那么溶液是否也可以导电?若能导电,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逐步揭示化学的奥秘。

二、把握教学进程,捕捉提问的最佳时机

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在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教师必须捕捉这个最佳时机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受激发状态”,产生欲罢不休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讲盐的水解时,首先回顾酸溶液pH小于7,碱溶液pH大于7。那么Na2CO3,NaCl,NH4Cl这三种盐溶液的pH为多少呢?大部分同学分析认为一定等于7。教师做演示实验,但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惊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酸碱性不一样?此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熟知教材,注意问题的难易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思考后可以解决的问题。如讲电解原理时,做完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后就笼统提出:“为什么通电时CuCl2分解成Cu和Cl2,而水不分解?”或提出:“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后生成什么?”其效果肯定不好。因前者太难,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暂时阻断了教学进程,后者则太易,近似于现有水平。这样的提问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使学生的现有水平转变为潜在水平。若老师对此内容认真分析,依次提出下列问题:“通电前,CuCl2溶液里有哪些离子?其运动情况如何?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变化?两电极表面上的不同离子哪个易放电?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两极的电极反应,总的反应是什么?”在师生互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就不难解决电解CuCl2溶液的有关问题了,从而很好地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

四、顾及整体、维护信心、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先提出问题,后回答,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切忌先叫学生,后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要停顿片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这片刻时间里,教师还要捕捉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信息,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有把握回答这个问题;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睁得较大,头抬得较高,则表明该学生愿意试一试;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老师的视线,则他可能对问题理解不深,一时难以作答。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确定提问的对象。尤其是高级水平的认识问题,在提问前应有短暂停顿,并舒缓地、仔细地提问,且随后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作出评价。评价时一定要使答案明确,不可模糊。同时,评价时宜先肯定优点,后指出错误。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千万不可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还上个什么学!”因为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通过提问使客观矛盾转变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将设疑、激疑、解疑融为一体,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新的化学知识。课堂上适时、适度、有效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化学教师,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不断提高提问的艺术,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贺湘善,吴俊明.化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学化学的技巧篇4

一、运用导入技巧的目的

导入的目的是在知识上承上启下,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精力集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涨的情绪,足够的知识储备进入新课学习。这就要求教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上课时以恰当的方式激活这种结构,使之处于“待命”状态。在化学教学中,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的模式鸟瞰,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化学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导入技巧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使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语道破,会使学生在头脑中自然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导入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教师的亲身经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者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面向大多数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者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技巧

1.开门见山法。教者以清晰、简练、有条理的语言,开门见山,开课点题,如我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

2.展示实物法。教者通过展示实物,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将高深的化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卤族元素》一节的教学,教者可通过展示胶卷,加碘盐,碘酒,消毒液,医药,农药等导入新课。

3.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铁及其化合物》前,教者用三氯化铁溶液画一朵玫瑰花,晾干后玫瑰花呈淡黄色,上课时,教者用喷雾器将硫氰化钾溶液喷到玫瑰花上,黄玫瑰立刻魔术般地变成红玫瑰,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教师板书“铁及其化合物”,开始新课教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当讲到铁的化合物检验方法时,学生恍然大悟,成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巧设悬念法。教者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氮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那里青草茂盛,有的牧民赶着牛羊到那里放牧,原来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牧民及牛羊不幸遭雷击致死,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谷”,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因”。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利用此法导入新课要注意教者应在授课过程中或结束时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5.名人轶事引入法。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名人轶事,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讲授《苯及其同系物》时,通过凯库勒致力于研究苯的结构时,因过度劳累而进入梦乡,却因一梦而得到启发,推导出苯的凯库勒式结构。这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枯燥的结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

6.新闻引入法。结合讲授化学知识,将某些相关新闻适时引入课堂,会使化学教学更具实效性,如新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在科学上的一些突破等。如“神州六号”成功飞天,可与过氧化钠做供氧剂相联系;煤矿瓦斯爆炸事件可与有机气体的性质相联系;在与“非典”抗争时,可传授消毒剂原理等;讲解《乙烯和烯烃》时,可以通过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引入新课。

7.讲述经历法。教者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引入教学,会大大缩短化学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会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使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笔者小时侯,曾目睹一个骗子在农村行骗之事。骗子从一个层层包裹的小盒里取出一小块药品放在清水中,这块药品变成熔融的小球,四处游荡,发出嘶嘶的响声,骗子谎称这是具有灵性的药引子,有了它,他卖的药可包治百病。因很多人不懂化学,包括笔者外公在内的很多人被骗。我在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由此经历引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8.练习引入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是引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习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过度性。习题难度题量要适中,忌选择过多过难过怪的习题。否则不但起不到自然过渡、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兴趣。

9.类比导入法。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类比导入新课。如通过原电池的定义、结构反应等导出电解池的相关知识,这有助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深发展。

10.复习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从温故出发,以旧带新,由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新课,此法注重知识与点的衔接恰当准确,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新课导入的突兀,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四、导入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导入方法,忌故弄玄虚。

2.依据方法的要求来准备素材,忌哗众取宠。

3.将所需素材精心编排,选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忌粗制滥造。

4.结合教学内容,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具和方式,如挂图、实物模型、表格、多媒体等,忌方法单一,生搬硬套。

5.要考虑对已有知识提问、练习、复习程度,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提示的范围要恰到好处,新旧知识点的衔接要合理,忌前后脱节。

学化学的技巧篇5

“以意造象”,在古典文学创作中十分常见。

如《诗经·关雎》中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了水鸟欢快的应和呜叫,表达了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赞美之情。“关关,水鸟叫声。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鲁》说日:关关,音和声也。’……《玉篇》:‘关关,和鸣也。”《集传》:‘雎鸠,水鸟。”,(诗中用起兴手法,写水鸟的呜叫,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或者说,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的“意”,才造了水鸟的呜叫“象”。

又如杜牧的诗《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是一曲对秋天的赞歌,赞美了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诗人对秋的思想情感是要表现的间接对象。诗中写诗人登高远望,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貌,并用南山这个有名的归隐之地来作衬托,使“秋”的形、神都得到了具体的描绘,更表达了诗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秋”之高远无极的景色与诗人旷达胸怀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让人心有所悟。

还有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对“绿肥红瘦”的描写,皆为表达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绿”和“红”是冷暖互衬的两种颜色,“肥”和“瘦”是差异明显的两种形状,这样的描绘对比鲜明,生动形象,怜春惜花的情感被抒发得淋漓尽致。

“以意造象”,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也十分广泛。如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用“黑奴的外表”、“燃烧”的模样表达了诗人眷恋祖国的炽热情感;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了青翠、挺拔、永不低头的井冈山的毛竹,以表现英雄的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精神;许地山的《落花生》,则以平常事物比喻做人——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以此寄托希望。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以意造象”的外化技巧,都有了具体的形象,看得见,摸得着,更有感染力。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以意造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突出主题,塑造形象,完成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因此,以意造象是有目的的创作,它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和认识,需要受生活本身的触发。有了较为明确的立意,进而加工、提炼出符合生活本质的艺术形象,使立意得到生动的表达。

“以意造象”是一种积极的文学创作技巧,它强调先有“意”再“造象”,重视“意”的统帅作用,古人所言“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正是此理。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就强调了“造象”要先有“意”的重要性:“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脚忙乱。”…“就是说,前人创作往往先有“意”,再“造象”,所以从容不迫;后人反之,所以手忙脚乱。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运用“以意造象”的技巧也容易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先人为主。就是在立意之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所塑造的形象往往如“瞎子摸象”,先摸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只表现一个侧面,有失偏颇。二是生编硬造。就是在立意之后,将一些并不十分贴切的形象生拉硬扯地往上套,七拼八凑,象个拼盘,缺乏鲜活灵动之气。三是平淡枯燥。因为先有立意,后有形象,抽象的东西先于具象,掌握不好就可能导致理性过多,感性缺乏,赋予形象的感彩不够,而表达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的愿望又很强烈,“意”强“象”弱,就是平淡枯燥。

所以,要注意“意”和“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形象的塑造贴切生动,思想情感的表达才可能深刻感人。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好“以意造象”的写作技巧,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呢?

从“意”的方面来说,有两个要求:

一是要有新颖、深刻的立意。如丁芒的诗歌《家书》,这是一封作为老军人的父亲写给在部队的儿子的信。没有象一般的信那样,写报告亲人平安、家乡建设等老一套内容,而是寄给儿子“还燃着的青春的记忆”,“闪耀着壮岁风华的巨大的爱情”,鼓励儿子安心驻防,不忘过去,继承革命的传统。诗歌包含着父辈的深情,引人思索。父亲的“礼品”是珍贵的,特殊的,情感强烈,寄寓了老一代军人的期望。诗中的“硝烟”、“刀光”、“血影”、“英姿”等,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诗歌立意新颖、深刻,能触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情动与中,感人心魄。

二是要有深厚、强烈的思想情感。如张常信的《秋雨》,这是一首写丰收的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又显然是对家乡的牵挂,是对家乡丰收景象的赞美。但他不直接写抽象的思想情感,而是写“洒洒扬扬”的“中秋雨”,写“家乡的美酒”、“黄黄的谷子”、“红红的高粱”,还有心中无比思念的“她”,以及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老乡们,写他们庆祝丰收的醉人场景。一幅幅的画面,象电影镜头般一幕幕地闪现,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情,思想情感深厚、强烈的,打动人心。

从“造象”的方面来说,有三个要求:

一是造象要符合事物本质。所造之“象”符合事物的本质,才有典型性,才具有文学的魅力。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需要出发,“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形象。阿Q渴望革命,却又不了解革命;他痛恨被欺侮,却又总是欺辱比他弱小的人;他对自己受到的欺压无力改变,就用精神胜利法聊以;他希望通过革命过得好一些,但最终只能在被判处死刑之时叹息画押的圈儿不够圆……作者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因脱离民众而招遭受失败的根源,阿Q的愚昧及其悲剧命运亦引起读者深长久远的思索。小说的形象极为真实生动,符合事物本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体现了深刻的主题。

二是造象要有象趣。象趣,就是指形象应具有浓厚的情趣。它要求用生动、有趣的形象,表达出某种深刻的思想观点,寓情于象,寓理于象,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教益。所以,象趣既包括作者塑造形象时所带有的情趣趋向,也包括读者在接受形象时所获得的审美情趣。

学化学的技巧篇6

【关键词】化学学科;学习方法

化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听课;复习阶段。

1.预习阶段

预习阶段包括“读、划、写、记”。其中,“读”,是课前预读,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自己预习的意识,带着问题读懂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涉及到一些具体概念性化学名词应该充分概括和了解其具体含义;“划”,是着重于学生认清重点和难点的能力。在教材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部分,这样有助于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更好的定位和学习。“写”,是写下自己对于教材内容中的疑惑或者问题,学生必须注重自身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够锻炼和培养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记”,是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记住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名词的定义、性质和用途等解释。教师教授的不仅仅是学科专业性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只有学生能够提升其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自觉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认识能力。

2.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运用综合性的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和演示化学实验,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换意见的方式,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解决疑惑的行为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会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十分必要的,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和对知识的讲授和理解,加强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效率,同时,开动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善思多学。

听好课的三要素:

2.1恭听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明确学习目的、严肃学习态度,以精神的高度集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努力实现眼、耳、手、脑的并用。上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必要过程,只有听讲效率的提高,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教学过程效率的最佳转化。

2.2思维

听课时切忌盲目的单方面的听,学生还要积极思考,跟随教师的引导和讲授思路,当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仔细分析和听取老师思路和方法,依照教师的相关解题思路和规范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解决。

2.3记忆

在课堂上思考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伴随着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三个环节。听化学课必须做到全神贯注,力求达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发智力,积极思考,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体会理解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而进行对应性的化学学习。眼到需要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必须认真观察老师在实际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及方法,通过教师直观的演示实验,获取实验的直观感受和基本实验步骤,在细致观察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的化学实验。

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好的学校状态是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勤于观察、观察细致而全面。化学学习是充满难度和挑战的过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对于化学实验最后结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每一个细小的实验步骤都关系到化学实验的最后结果的实现和实验的成功与否。在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时,学生不能够觉得实验过程简单或者步骤没有什么复杂性而不注重观察,其实,每个化学实验都是细节积累而成的。化学实验的操作需要保证每一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验总体流程的连贯性。

3.复习阶段

复习阶段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适当引导,有针对地对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技能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做重点说明和强调,按照化学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化学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知识的梳理,使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可以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其中,新课中的复习是在学习新课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学习新课内容的同时对于涉及到的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在新课中遇到已学知识点即复习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和知识学习的连贯性。“温故知新”的过程是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必要过程。新课中复习注重利用已知引出未知,利用旧知导出新知的方式,可以在对旧知复习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阶段复习一般又可以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单元复习是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单元,进行单元内的复习,将教材内容有机分成不同的单元,复习时注重分模块分阶段的复习,可以提升复习的效率。章节和学期复习也是阶段复习的分支,每章内容的巩固是为学期复习打下基础的,学期复习必然地以章节复习和单元复习为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承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年单位表扬信,单位表扬信范文简短精

    - 阅0

    单位表扬信单位表扬信格式篇1>**********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院:感谢贵司一直以来对我司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贵我双方签订的抚顺市“*****”启动区低密度及景观大道.....

    小学教育小故事小学教育案例范文,小

    - 阅0

    最新小学教育小故事小学教育案例范文(推荐)篇1一年来,我们坚持以“_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稳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