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6篇)

来源:

初等教育专业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教学技能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就要从儿童时期抓起。近年来,国家和各省渐渐意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各地都纷纷办起了大批的农村幼儿园,相应的办起了很多职业学校,以培养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一、教学技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从一定程度上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而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关乎我国教师的素质,关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发展壮大。此外,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教育改革要求转变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迫在眉睫。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中职学校的学生只有努力加强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站稳讲台,在教育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每一位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主要有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言语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说课、听课、评课技能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言语技能、多媒体使用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四方面的培养。

三、中职学生的特点

现在中考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都要进高中,而不会到中职学校读书,这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导致中职学生基础太薄弱。也正由于基础差,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自信心。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学习具有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进取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制力差等特点。

四、关于培养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初步探索

1.称呼学生为老师,帮助其做好职业定位

每次上课时,我们应该首先向各位未来的老师问好,课间提问时,也不忘“×老师”的称呼。其实,“老师”这个名词不仅仅是个称呼,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个提醒,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将来是一位教师,并以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2.多看教案、多评教案、多写教案

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入职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学中,我通过多使用教案案例,让学生多看教案,多评教案,最终通过多写教案来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每一个幼儿园的学科中都有很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每讲完一种类型活动的设计,我就会找出相应的教案来和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教案,然后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改进教案。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最后锻炼学生写教案的能力,再通过互评教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评教能力。

3.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中一直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是真正该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在我的课堂上,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站上讲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也不等于学生会了!我们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还在讲述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讲述能力。其次,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儿歌教学、讲课比赛活动、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技能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不但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育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培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多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教师!

初等教育专业篇2

【关键词】初等教师教育教育实习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03-02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自1994年起连续19年获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andWorldReport)初等教师教育(ElementaryTeacherEducation)最佳院校。该校初等教育专业实行五年制培养模式,录取学生在完成前四年的学士学位课程后需进行第五学年的教育实习,以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本文从基本设置、实施过程、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其教育实习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育实习基本设置

为使实习生养成富有成效的实践习惯(ProductiveHabitsofPractice),促进其专业化水平及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实习学年共开设六门教师教育课程:秋季学期开设TE501、TE801、TE802,春季学期进行TE502、TE803、TE804。其中,TE501/2即教育实习,每周定期举行研讨会,以此作为专业学习的组织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指导。同步课程TE801/3为专业角色与教学实践(I/II),TE802/4为教学实践反思与探究(I/II)。除每学期30学时的课堂时间外,四门课程均设置每周3学时的现场活动时间,以供实习生回顾、拓展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课堂实践,以MSU教师教育标准为依据就其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与评价。

基于实习课程设置特点,MSU初等教育学生将在课程教师(CourseInstructor)、指导教师(MentorTeacher)、现场教师(FieldTeacher)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教育实习。课程教师指TE80X任课教师,以学校集群(SchoolCluster)为单位进行分配;指导教师即实习学校合作教师,为实习生教育实习提供全程指导;现场教师则特指课程TE501、TE502任课教师,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将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与课程教师的理论指导有机结合。上述三方在承担规划及沟通、专业活动设计与实施、实习支持及指导、实习生需求管理等共同责任的前提下,分工明确、密切合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实习提供全方位指导。

二教育实习实施过程

围绕了解学生、课程、学校,开展单元规划与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形成专业认同等中心任务,为期一年的教育实习可划分为七个不同阶段(见下表)。①

秋季学期共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课堂、学生及课程阶段(1~7周),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为中心,举行首次实习生、指导老师、现场教师三方会议,确立团队合作规范,制订工作计划,结合TE801/2课程任务开展合作规划与合作教学;(2)语文、数学科目合作单元教学阶段(8~14周),同步课程TE801/2暂停,课堂参与程度逐步增强,建立实习生档案袋,进行期中评估会议,与家长进行交流;(3)回顾、总结并制订下一步计划阶段(15~17周),实习生将课程与课堂经历相联系,反思本学期课堂实践,进行期末评估会议,并对春季学期教学进行规划。

春季学期以“指导下的主导教学”为中心,共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1~3周),在继续开展数学和语文教学的前提下,制订或修改指导下的主导教学过渡计划及常规活动计划;讨论并制订指导下的科学及社会研究主导教学计划及职责分工等相关调整方案,以为指导下的主导教学阶段做好准备。(2)过渡阶段(4~6周),就实习生增加教学责任的过渡方式及过渡时期日常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讨论,开展与学科科目、过渡阶段相适应的合作教学或经课程教师及指导教师审查后进行科学及社会研究科目的主导教学,制订校长课堂观察计划等。(3)指导下的主导教学阶段(7~12周),逐步实现全职教学,承担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科的主要教学责任,进行至少一个周的单独教学,进行期中评估

会议以制订主导教学阶段后续计划,同步课程TE803/4暂停。(4)逐步退出阶段(13~17周),确定该阶段继续开展合作教学的领域,为实习生建立课堂教学与TE803/4课程任务之间的联系提供支持,完成档案袋材料的组织与整理工作,反思主导教学及在此期间与家长交流的有效性,进行期末评估会议,完成退出性表现描述(ExitPerformanceDescription)。

三教育实习评价机制

MSU初等教育专业教育实习(TE50X)实行Pass/Nograde制成绩评定方式,在形式上由初等教育实习生协调员决定,在实践中则由现场教师及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同步课程(TE80X)由任课教师采用数字制(NumericalSystem)就实习生课堂及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定。②

除终结性评价外,MSU初等教育专业注重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实习生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期均召开期中、期末评估会议,旨在帮助实习生学会如何开展教育实践评价,制订具体的教师成长计划,增强其专业发展意识并对发展方法形成清晰认识。会上由实习生首先发言,再由指导教师、现场教师进行评估。三方共同就实习进展、成长计划进行讨论,探讨教育实践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两次评估会议期间的短期目标及行动纲要,以促进实习生的持续学习、激励其不断成长。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现场教师以主导教学阶段为基础,结合实习生实习陈述、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出具退出性表现描述报告,用以存档或供实习生求职之用。

四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的启示

MSU五年制初等教师教育模式实现了学士学位项目与教师认证项目的整合与创新。现结合该专业教育实习特点,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以实习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建立明确的阶段实习目标

以总目标为基准,设置阶段目标,有利于实习生掌握各时期发展重心并适时进行调整,实现专业理念、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理念由内化到外现的转换,实现教育知识由内容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实现教育能力由基本技能到教育智慧、创新能力的转换。

2.立足于真实的教育问题,构建教育实习研究共同体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③教育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基于真实的教育问题,以定期、同步举行研讨会、建立研究共同体的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全程实践指导,以利于大学与实习学校开展互惠合作,以利于实习生养成批判精神、培养其专业发展能力并最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3.规范合作交流机制,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以多种形式开展形成性评价

教育实习应通过定期举行评估会议,监控实习生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学习计划。同时,通过采用档案袋评价,收集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证明材料,为实习生自我评估与反思提供素材,为指导教师准确掌握实习情况、客观地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参考。最终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为教育实习服务,为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注释

①GuidetotheElementary&MiddleSchoolInternship2012-2013[EB/OL].http://education.msu.edu/te/Elementary/Interns/About-Internships.asp

②数字制共分为八个等级(4.0/3.5/3.0/2.5/2.0/1.5/1.0/0.0),TE80X课程成绩不得低于2.0

③刘德华、付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之基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2(9):6~9、14

参考文献

初等教育专业篇3

1.现代教育技术与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对比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要相对枯燥.而初等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象又是一群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将来要担当教育大任的孩子.仅采用原始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边倒”模式,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对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

2.1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及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更显着地感受到数学内容带来的刺激,有利于记忆的形成.例如在进行正弦型函数_v=Asm(u^+^)图像的教学时,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参数A,?4在变化过程中对图像的影响,教师要借助许多图像来加以讲解.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工具软件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节省作图时间,而且可以让参数A,p根据需要连续变化,使学生可以从图像上直观感受到这些参数对曲线的影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数学也变得生动、有趣、易学.这些是仅依靠黑板讲解根本实现不了的.

2.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一群初中刚毕业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特别强.相对于传统的“黑板十粉笔”的教学形式而言,他们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复数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现当年发现复数的全过程,克服了概念教学的枯燥与抽象,使得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与建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3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现代教育技术融人数学课堂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动手做模型来分析讲解投影以及三视图的画法,学生理解起来抽象,有一定的困难.几何画板引人数学课堂,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几何画板技术模拟空间几何体,使得学生对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的投影和视图都能有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在了解了三视图形成过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承担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大任,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加工知识的技能,只有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与应用,将来他们在课堂上才能将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得得心应手,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2.4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提倡“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人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来,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还可在课堂上引人“创造体验”模式,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实验的乐趣,发现数学内在奥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5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校园网站的建设,个人博客的开通,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电子资源.教师可以将课堂电子教案和数学软件到校园网或微博上,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与研究数学的机会.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图书馆等,既丰富了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导致本末倒置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仅是为了强化日常教学,是一种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应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单纯为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而盲目取代黑板加粉笔.

3.2抽象思维弱化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将某些抽象的概念与图形变成直观的形象,这对于知识的理解无疑是有益处的.但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很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若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将会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与学习数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教师应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直观形象思维进行有效整理,使之上升为抽象思维,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3.3重知识,轻技能,轻情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和交流,计算机快速精准的计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度重视课件的展示,而忽略情感教育与技能教育,那将离教育改革的目标越来越远.因此,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技能的培养,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

初等教育专业篇4

[关键词]初等教育;家庭沟通;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38-03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学校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而设置的专业,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边缘化倾向日益加剧,直接导致了初等教育专业招生吸引力较之以往明显减弱。以滁州某学院为例,近年来该专业所招收学生呈现出女生比例过大、纪律观念不强、学习状态较差的特点,学生现状所受诟病日趋明显。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家长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施教方法参差不齐,对孩子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十分显著。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沟通是最基本的途径,家长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语言、沟通内容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效的沟通会促进孩子正面情绪得到发展,失败的沟通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导致逆反情绪趋于激化。本文通过问卷展开调查,实地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沟通的状况进行了解,以期对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有一定帮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在校学生,问卷在人口统计学基础上,从家庭生活现状、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存在问题及原因等维度进行调查。问卷填写过程中,由班主任现场监督、指导,力求填写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份,收回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0份。笔者对问卷设计问题的答案作了详细统计,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

(一)父母缺位现象比较明显

由表1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同父母双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比例为58.82%;除去上述人员,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同爸爸妈妈同时生活在一起,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高达21.18%。单独同母亲或单独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不在少数,比例达20%。可见,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位较明显。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亲从事的行业类别较为分散,工作岗位类型多种多样:务工务农、个体经商、驾驶员、建筑装潢、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均有,其中,父亲务工务农比例达76.54%,母亲务工务农比例高达90.12%。父母亲务工务农是主流,占接受调查群体的绝大部分。个体经商占比为10%,位居第二。父母亲在事业单位或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比例只有4.94%和2.47%,此数据说明具有稳定工作的家长人数偏少,比例偏低,可反映出家长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

(二)子女父母间沟通意愿不够强烈

围绕沟通频率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同家长的沟通基本以每周沟通一次为主,比例为72.92%。基本不沟通这一极端状况出现的概率较低,比例为7.1%。家长在陪孩子聊聊天、看看书、旅旅游方面,囿于各种因素,家长偶尔为之的比例为60%。有23.53%的家庭从未开展共同聊天、看书、旅游活动,说明很多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主观方面没有意愿去接近孩子、去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被动性倾向较为明显。

(三)沟通内容多以物质层面话题为主

通过沟通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同孩子沟通交流时,对于“身体生活方面”话题关注的比例高达68.24%。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度较低,仅为14.12%,对于人际交往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同样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此数据可反映出,家长们物质层面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精神层面,家长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怀缺失较为严重。

(四)沟通方式需要调整

数据显示,父母同子女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沟通交流、进餐时沟通交流、专门的谈心谈话均有。在诸多交流方式中,谈心谈话是最能走进彼此内心深处,产生思想共鸣的方式,但通过谈心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比例仅为42.35%。比例尚不足被调查群体的一半,此现象值得深入思考。

(五)沟通语言需要改善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在同子女的沟通中,“我这么辛苦的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你别说了,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还不是……”等话语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67.05%和27.06%,两者总计达94.1%,“你怎么这么笨啊,教那么多次还教不会”这一选项被选次数也较多,比例达15.29%。说明家长在子女面前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有明显的权威意识,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较深,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对孩子个体尊重的程度不够高。

(六)家庭沟通问题原因多样化

针对现状成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学生认为造成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有效沟通很少,比例达52.94%;居于第二位的原因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比例为41.18%,说明孩子对自身情况有一定了解,摆在第三位的问题是孩子过于自私,不关心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比例达24.71%,二、三位的数据说明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家庭沟通方面和自身存在问题;而认为家庭教育是门学问,父母需要学习培训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比例也达到18.82%。综合上述数据可知,认为责任在父母的一方的比例达71.76%,而认为责任在子女的比例为65.99%,比例较之前者稍低。

三、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之间的沟通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成因较多。

(一)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偏少

该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多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外出打工忙于工作和生计,离孩子较远,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较低,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多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照顾和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教育孩子的模式属于隔代教育,弊端十分明显,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宠爱过度,二是易导致亲子隔阂,三是老人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成长。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过于自我中心,跟父母沟通较少,感情冷漠,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不利于持久发展。父母亲的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精力偏少,对于子女成长成才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长注重物质提供而忽略思想引导

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特殊阶段的学生而言,父母如能对其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会获益匪浅。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日常繁重的劳动量和时间长期被占有,他们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子女的思想发展、学业进步提供有效帮助,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的发展状况和日常的生活状况,关注关怀止步于生活费用、日常饮食等,而对思想方面、人际交往和未来的长远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少。

(三)双方沟通方式缺陷明显

沟通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增加接触、增进彼此了解的一种形式。谈心活动是沟通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形式灵活、成本低廉,非常有利于交流思想、化解矛盾、缓解情绪。在沟通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如能充分进行谈心,对于解决双方思想方面的局限和误区都有明显的作用。可现实中,由于家长存在权威意识过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过分自信、时间精力受限等问题,导致双方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与环境中进行深入谈心谈话的机会很少,互相之间无法走进内心深处不能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交流浅尝辄止,有肤浅化倾向。

(四)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她们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和解释问题,这就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自我中心”。由于对父母的不理解,对父母的工作环境、特殊处境无法感知,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练,对父母不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亲身份地位低下、学识浅薄,双方没有共同语言,难以沟通。即便是沟通,主观上具有逆反情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思想已经成熟,而认为父母观念保守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父母很多道理讲不清楚,导致沟通效果不理想。

四、结论

家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子女与父母在沟通态度、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等多种因素差异化导致的结果。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初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让她们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非常关键。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培养更多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笔者以为下述三方必须协同努力。

一是家长应多花时间与精力同子女接触,了解孩子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同子女进行沟通,以期提高沟通成效;除了直接同子女联系,还应多同学校沟通,侧面把握子女的状况,力争做到对孩子的状况有充分的、立体化的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帮助其成长成才。

初等教育专业篇5

在初等教育中不仅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对班主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班主任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中职学生毕业之后会直接走向社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机构,学生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产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中职学生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参加培训的比例相对较小。学校没有组织针对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专业培训。

2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管理的对策

(1)完善班主任自我发展的制度

自我学习和完善是增强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途径。作为中职班主任需要通过积极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自我学习可以促进班主任的自我发展,使其具有丰厚的理论功底。班主任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靠其爱好,要想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就需要刻苦钻研与其工作相关的知识,主要有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知识,只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这类知识,努力积累学习经验,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总之,班主任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需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其管理作用。

(2)增强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经验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主要活动有班级管理课程的开发、校本活动的举行等。通过校本活动可以加强班主任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给予学生就业上的指导和帮助。职业指导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定位非常了解,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帮助。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对学习的经验进行交流,主题班会的开展有利于班级形成凝聚力,同时还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这样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为班主任工作给予一定的锻炼,是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直接接触者,其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其思想觉悟。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师难以替代的。除了在工作中要做到细心之外,还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管理中的主导者,班主任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增强其在管理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此外,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将工作的思路整理清楚,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沉着处理,确保管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4)构建信息化管理环境

为了增强班主任的专业化知识,促进班级管理的专业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班主任需要自觉学习和掌握专业化知识。利用信息化资源支持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和信息资源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可以利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加快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学校管理者还应该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班主任的实践性知识。其中教学资源库中主要包括素材类的教学资源和结构性的教学资源,班主任通过对各种资源和数据的收集能够提高其实践性知识水平。

3结语

初等教育专业篇6

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有关小学数学本体性与实践性知识的现状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贱性知识。其中本体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言传数学知识,也包括隐性的默会知识即数学能力、素养。而实贱性知识也是在掌握好本体性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把握学科内容基本思想,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现在小学教师在本体性和实贱性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丰富和牢固,知识水平总体是零碎的,不成体系,不具有整体性,不能高观点地把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2.隐性的数学能力不强,特别表现为以认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数学能力,比如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理解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数学交流能力等。3.关于数学思想及方法论的认识比较粗浅,不了解现代代数学诸多思想方法,不知道数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脉络。4.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的知识,不了解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对小学数学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5.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

三、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本体性与实践性知识的对策

1.调整、充实初等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随着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师范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其内容看似简单,实际涵盖的范围却非常广泛,渗透了集合、对应、函数、概率统计、极限等数学内容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须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其中整合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各方面科目,从而使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理解。另外,考虑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还应添加数学思想方法论、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方面内容,从而增强师范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2.转变初等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前的高师教学课堂上,教学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所谓“师范性”就是要培养和锻炼未来的数学教师,从而使在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善于进行教学法加工,转化为易于认识的教学形态。同时,在高师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做好榜样的力量,在重视数学知识的演绎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眼光,形成数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讲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强化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觉意识和技能训练。初等教育专业培养最需要的就是通过拓宽和加深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本体性知识。这就需要他们的内省与发奋,没有个人的认识的提高,单纯靠外部的推动,培养的实际效果不会很明显。也就是说,我们更多要注重学生内在因素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自觉意识。

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小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然而对于小学教师而言,端正的三笔字、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口语表达却依旧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而看似简单、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仍然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学教师的魅力也来源于此。

4.丰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贱中的运用,实贱经验的积累也在不断的丰富着我们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但往往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理论总是大于实贱。所以对于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就是多参加课堂教学,让他们提早感知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听课、评课、备课、讲课,获得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逐渐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思路,增强教育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次就是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当学生进入小学的校园,接触到实实在在的班级,小到批改作业,大到班级的管理,不论简单或复杂,都蕴含着教育实贱中的各种规则和规律。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小学内部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使理论知识在实贱中得以体现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实贱中进步的快乐。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我们的教育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学生要具有不断的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的职业生涯才能更加丰富和精彩。

学生对一些地名和地理事物不熟悉,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地理位置。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积累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常识性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学生头脑中若有简单的脑中地图,就会很容易辨别出那些常见的区域,也能简要地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劣。

学生无法有效地将头脑中原有的相关信息迁移到面临的问题上来。迁移使得地理知识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断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的本质联系,提高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觉察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和空间排列方式等。在遇到地理问题时,学生头脑中没有可调用的“地图”,无法判断各个区域的空间关系及成因,不利于学生空间智力的发展。

初中、高中的教学资源有限,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接触地图的机会较少,对地理的认识较为模糊。若能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研究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趋势,使学生不断熟悉地图,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迅速地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知识的空间联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地图训练直接影响学生头脑中地理知识的系统化。在运用各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形象、准确的地图,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生会逐渐将地理知识附着到地图上,头脑中就会形成地理框架。

地图是表达地理空间现象的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是传递信息的载体,“纸”地图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对于脑中地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图教学是脑中地图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地图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由读图想象地理空间格局,根据文字描述画出简单的分布略图,从地图中找规律下结论。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让学生在运用地图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丰富的脑中地图。

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动态变化的,教师除了利用传统的地理挂图或板图等教具之外,还要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前后联系。但是多媒体的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使教学内容与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脑中地图的形成。

教师要将地图运用到整个地理教学中,频繁呈现地图来讲解释地理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地理问题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呈现的地图应是各式各样的,如不同区域范围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等)、不同专题的地图(有自然地图、人口图等)和不同投影方式的地图(有墨卡托投影地图、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图等),指导学生进行辨别和区分,学生通过反复读图、用图,丰富头脑中的地图框架。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基层医生个人主要事迹,基层医生个人

    - 阅0

    基层医生个人主要事迹(精)篇1今天,我们在屈原党校举办全区乡村医生培训班,目的是对全区乡村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这是全面加强我区农村卫生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全区乡.....

    个人主要表现范文好作文推荐,个人主

    - 阅0

    推荐个人主要表现范文通用篇1校本研修是通过对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进修、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等活动,从目的、内容、形式及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