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拍摄制作方案(6篇)

来源: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1

【摘要】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码照片越来越多,做好这些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归档和整理保管工作,是目前档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研究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码照片越来越多,做好这些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管工作,是目前档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数码照片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规范

(一)数码照片是数码技术和照相摄影技术的完美结合体,是数字化的摄影作品。它是利用感光电子元件(CCD或CMOS),将真实世界的信息(光学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息,并在存储载体上记录保存起来。数码照片是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数码照片相对于传统纸质照片而言,优点是成像迅速,处理快捷,传输范围广,编辑手段丰富,检索方便等;缺点是对软硬件依赖性强,格式多,容易被修改,易感染病毒等。数码照片既是照片又是数据底片,相机拍摄后形成的没有调整修改的数码影像元数据比底片收集容易得多。数码照片归档后就作为档案保存了,形成了数码照片档案。

(二)传统照片与数码照片可以互相转换。传统照片经翻拍或扫描,等同于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形成了数码照片,方便管理与利用;数码照片可以冲印或打印成纸质照片,也可以生成传统底片。

(三)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标准和规范。数码照片既是同传统照片一样的光学照片又是电子文件。所以,既要遵循《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又要遵循《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二、数码照片的超前控制

数码照片的超前控制是指提前设计和规划好将要生成的数码照片的各种属性、品质及归档状况,并对生成过程进行控制,使得照片按设计好的目标生成,从而保证数码照片能满足归档的技术要求,有利于归档后的维护和高效利用。

(一)拍摄型数码照片的超前控制。1.存储格式的选择。依据照片的用途和拍摄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格式,如JPEG,TIFF等。2.分辨率控制。数码照片最低采用1600*1200的分辨率,满足冲印出常见的高品质5寸照片的质量要求。3.元数据控制。包括拍摄日期设定,拍摄者代码,拍摄现场信息内容的文本记录。4.拍摄技术指标控制。相机上设置的光线、色彩、构图、测光、曝光指数、白平衡等指标的控制。这些指标考验拍摄者的技术水平。5.硬件选择。为了达到各项预设指标,需选择合适的数码相机及其附件。

(二)扫描型数码照片的超前控制。1.原件的保护。对于要扫描的原件,事先要进行清洁、去污、修复等技术处理,从而保证扫描后的影像质量。2.扫描模式选择。确定恰当的扫描模式、图像类型及色彩模式的选择,确保扫描后图像的质量,又能节省存储空间。3.输出格式及分辨率控制。依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确定TIFF和JPEG两个格式为扫描仪存档标准。4.图像处理。纠正偏差,比如旋转、拼接、去污、锐化、色彩等调整。不能破坏真实,只能再现真实。5.硬件的控制与选择。依据扫描的类型、规格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扫描仪。

三、数码照片的收集工作

数码照片收集工作的原则是要有利于档案的完整成套,有利于安全管理,有利于利用。

(一)收集范围。鉴于数码照片的特殊性及归档后管理与利用的需要,其收集范围要比传统的底片照片的归档范围宽。凡是在本单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数码照片均属于收集范围。包括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故、重点工程、仪器设备、实物档案等照片。

(二)收集要求。首先,数码照片需要专人收集。数码照片复制方便,导入导出方便,不安排专人集中收集,很容易丢失。因此,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相关内容的数码照片的拍摄工作,并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其次,要做好照片模式及存档格式质量的控制。负责数码照片收集和移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数码照片超前控制中的各项指标的要求来做好整个过程的管理。再次,数码照片的审核和技术处理也不可缺少。数码照片的审核主要指质量鉴定、遴选、元数据检查与补录。其中,鉴定包括真实性鉴定,可读性鉴定,病毒检查和摄影质量审查。而对于存在技术缺陷又无法重拍的数码照片可以进行适度的技术处理。四、数码照片的整理工作

数码照片的整理工作要有利于保持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便于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一)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根据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文件readme.doc,包括:1.事由:照片影像所反映事件、事物的情由。2.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产生的时间和拍摄时间。3.地点:被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4.人名(或物名):照片影像上主要人物的姓名或实物的名称。5.背景:对揭示照片影像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的背景。6.摄影者:照片的拍摄单位和拍摄人。综合运用好这6个要素,内容力争准确,文字务必简洁,语言描述通畅,并注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

(二)按照项目及产生时间顺序排列和组合,不同项目的照片不能混放。对照片进行排列组合时,要注意先排组再排张。有密切联系的照片组合为一组照片,组与组的排列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而定。

(三)排列整理好的数码照片需按年度刻录在光盘内。1个年度1张光盘,如果空间不够,可追加多张,逐一编号即可。刻录好的光盘最起码应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借查阅使用。

五、数码照片的归档工作

数码照片的归档比传统纸质照片复杂,档案管理人员要督促承办部门及时收集整理,并履行审核、验收、归档手续。一是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数码照片应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二是归档的数码照片要求达到各项超前控制指标的要求,画面清晰完整,未加修饰剪裁。文字说明文件中应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六要素,缺一不可。三是归档的数码照片档案必须齐全完整,应是原件、原版,并刻录成光盘(DVD,VCD),盘片应该为原盘,并具备保存和利用价值。四是在刻录好的光盘盒上按照SJ/T11156-1998《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贴上标准格式的光盘封面,其中包括档号、标题名称、保管期限、密级、硬件软件环境等等说明内容,最后编制光盘目录,并分类整理入电子柜。五是如果有已经洗出来的照片,则按照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两大类分别编号登记。首先我们给照片编号,文书档案中的档号包括类别、照片标志符、照片顺序号;科技档案中档号包括类别、项目代号、照片标志符、照片顺序号。在反面左上角编号。随后,我们再编制照片目录:目录包括档号,拍摄时间、照片名称、照片张数等内容。最后,按档号分别依此装入照片册,并标明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及内容。要注意的是,根据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按项目及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和组合,不同项目的照片不能混放。

六、数码照片档案的保管工作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2

从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兴起,《望长城》、《藏北人家》、《龙脊》等一批优秀的纪实纪录片中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同期声,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纪实类纪录片栏目也开始注重对真实声画时空的还原。中国纪录片创作观念上真实性原则的确立,使得同期声真实的时空感、环境感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期录音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摄录一体机(ElectronlcNewsGatherIng,简称ENG)的出现使得拍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声画一体,并且省去了传统电影制作;中印、混录等繁琐的制作工序,再加上DV纪录片注重拍摄现场感、追求时效性的要求,使得个人DV纪录片创作成为可能。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概念

同期录音主要是指声画同步录制。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同于电视剧/电影故事片,后者可以使用声学条件优良的内景摄影棚,可以反复勘景并挑选利于录音的外景环境,也可以对演员的语言提出发音要求、进行反复补录,采用带机走戏等手段来实现理想的录音效果。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特点

纪录片的非虚构性质决定了其录音方式的基本特点。

首先,纪录片是对拍摄对象真实的记录,它不同于故事片可以对情节线索随意虚构,现实生活的进程决定着拍摄的方向,因此,同期录音有较强的非预期性。纪录片的拍摄常常需要拍摄者通过耐心观察与长期跟踪,渐进地去靠近拍摄对象,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往往就是寻找和挑选细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事件变化的偶然性和环境的制约因素都考验着创作者的现场控制力,这就需要在同期录音过程中,声音创作者对拍摄对象有一定的分析、思辨能力,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与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地找到那些充满信息量而又饱含情感与思考的声音细节。至于当前流行的“真实再现”、“摆拍”等虚构手法的录音,其实质上是一种虚构作品的录音方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虚构影片为了维持时空的真实感,往往不允许“穿帮”。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能补录重来,有“一次过”的特点,因而为了实现对声音质量的追求,保证语言信息的完整性,常常要牺牲掉一些画面。比如,为了接近声源不得不把话筒部分伸进镜头,因此有时会因为无法及时调整光线而导致话筒阴影的存在。在纪录片《挑战者姚明》(《TheyearoftheYao》)里,编导跟拍姚明的过程中,由于姚明的身高原因,限制了录音师的机动性,所以吊杆话筒就常常进入画面。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声音清晰,不失真,观众能够听清、听懂,因而处理好声音的运动感、空间关系与距离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并不是受过台词训练的专业演员,有时甚至会使用方言,因而发音不准,或者含混不清的情况比较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不能中止拍摄,然后对拍摄对象的发音做纠正,因而除了尽量把声音录制清楚之外,可以考虑后期使用字幕解决。

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干扰声音的处理。因为纪录片拍摄无法“清场”,所以环境噪声无可避免,也无法完全掌握拍摄对象的行动方向。拍摄现场环境对纪录片的限制较大,录音师需要迅速对拍摄现场作出判断,选择站位,合理地使用话筒,注意混响等干扰因素,并消除杂音,这些因素都直接考验着录音师的反应能力。

再次,在保证同期录音声音质量的前提下,DV纪录片的同期录音并不追求录音规模,为了不损害纪录片的真实性,减少拍摄人员对拍摄对象的干预,录音的技术设备大都相对简化。纪录电影史上,多位纪录片大师以优秀的作品创造了深入人心的同期录音工作方式,例如,直接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在拍摄时,阿尔伯特・梅索斯负责摄像,大卫・梅索斯负责录音;同样,尤里斯,伊文思与玛斯琳・罗丽丹也以这种方式合作了多部纪录片。美国纪录片导演怀斯曼获准拍摄费城东北高级中学的《高中》一片时,怀斯曼本人充当录音师,与摄影师两人进行拍摄。由于纪录片拍摄现场的不可预期性,摄像加录音这种工作组合往往既能保证拍摄的机动性,又能保证合格的录音技术指标,因此现在仍然被很多纪录片拍摄者所采用。

DV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设备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一直有着“重画面,轻声音”的不良倾向,忽视纪录片的录音质量也是中国作品无法跻身国际一流纪录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一部分高成本,追求高质量的纪录片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录音设备和同期录音工艺,以保证同期录音的质量。实际上,纪录片提高声音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专门的录音组,或使用专业的录音师,即使是小型纪录片的拍摄组至少也要有一名录音助理。

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需要考虑拍摄现场状况、制作成本,节目整体构思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录音方案,通常,专门的录音设备和技术人员是进行同期录音不可或缺的,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同期录音硬件设备,以便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与差别,适应纪录片同期录音多种方案的需求,一套比较完整的同期录音系统主要包括:

1,指向性话筒及话筒附件(固定话筒的枪柄,防风罩/毛衣、话筒杆)。

2,专业无线话筒,手持无线话筒。

3,便携式数字硬盘/DAT录音机。

4,便携式调音台。

5,监听耳机,以及大力胶带,音频线、电池,转接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DV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几种设计方案

以下就是纪录片同期录音几种常见的方法:

1.使用外接有线话筒。这种录音方式一直被认为是目前取得高质量录音的最佳方法,也是电影同期录音最常使用的方法。外接有线话筒的抵抗信号干扰性能要远远优于无线话筒,不必担心接收信号的死点现象;当拍摄现场有磁场,或信号被屏蔽时,外接有线话筒是最好的选择方案。此外,当创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性有较高的要求时,录音师或录音助理利用手持、举杆有线话筒传声器进行拾音的方式往往能够表现出声音的空间感、立体感,不会出现无线话筒“声音太实”的现象。需要清楚的是,无论是设备需求,还是人员配置上,外接有线话筒的录音方式都需要相对高的录音成本。

2.使用无线话筒。随着无线话筒收音质量的增强,无线话筒灵敏度低、信号差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同期录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纪录片的口述、静态采访单元基本上都采用无线话筒的录音方式,其近场效果很好;在公共空间进行随机采访时,采访者也常常手持发射机与无线话筒活动,这大大扩大了采访者的活动空间,也增强了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摄影师的景别限制,不必担心大景别画面构成的问题;在跟踪拍摄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拍摄对象所处的环境无法使用有线话筒的情况,尤其是当拍摄对象活动范围较大,长焦跟吊无法实现时更是这样。比如车流中的人,拍摄对象在小船上,马上或者透过玻璃汽车/屋子内外等;调查类纪录片暗访时候,摄像机在远处长焦拍摄,而记者身上或者拍摄对象身上的无线话筒往往也成为唯一的选择。

3.使用随机话筒。在使用ENG声画一体机拍摄过程中,一般都要打开随机话筒录制环境音,参考音。随机话筒的主要缺点是机位固定,完全受摄影机的限制,与声源的距离也无法自由调整,因而对影片语言高清晰度的要求通常无法满足。目前,通常使用超指向话筒或无线话筒录制主声源,随机话筒作为补充录制现场声(环境声)。随机话筒的优势在于完全解放了录音师,将拍摄人员压缩至最低,且机动性、隐蔽性都比较高,对突发事件的拍摄也往往能显示出其优势,因而低成本的个人独立纪录片制作常采用这种相对简易的同期录音方式。其缺点是声音质量不过关,技术指标较低。

4.无线、有线的混合使用。即有线、无线两套话筒在调音台上分成两轨进行录音,灵活调整与组合,各自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在纪录片创作中,同时使用几种同期录音方案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同期录音主流的创作观念,也是对记录对象本身声音复杂性的适应。另外,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录制同期声,都需要用监听耳机对声音进行监听,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补救。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3

在众多独立纪录片中,独立与自由就意味着要听自己的,拍自己认定的纪录片,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的出路几乎都直指国际上一些纪录片节和电影节。获奖是他们唯一的追求。至于经济上的回报,几乎都是被动地等待获奖后某些收藏机构或电视台的收购。基本上是靠着热情与智慧在做纪录片。

如果不能获奖怎么办?第一部获奖,第二部也能获奖么?下一部片子的投资在哪里?这几乎是很多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国外电视机构在中国选购纪录片逐渐增多,一些国际选片机构开始注重寻找独立导演的作品,于是,有了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美国探索与发现频道也开始在中国不断推行“新锐导演计划”,于是培养了一些熟悉国际电视纪录片生产规则的青年导演,这些人当中,几乎相当一部分组建了自己的纪录片制作公司;同时也促使中国的一些电视机构不再铁板一块,偶尔有些栏目也会购买一些纪录片,于是就有了零频道这样专门经营独立导演纪录片的公司,就有了李京红凭一部纪录片卖出数百万元的奇迹。

在2006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纪录片的商业化被凸显出来,很多独立导演也想通过与国外电视台进行联合制片,为自己的纪录片寻找投资和回报。但这条路是否能够解决独立导演的困境呢?

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了。”通过对一些目前仍在前行的纪录片人的访谈,可以看到虽然他们所走的道路不尽相同,他们的经验也各不相同。

中国独立纪录片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各自趟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身后有多少人在追随,哪一条将成为大路,还需要时间与实践。

下一部还能获奖么?

――周浩访谈

尽管离飞机起飞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我还是与周浩见了一面。因为要与纪录片人谈纪录片的商业化,就不能不采访他。刚刚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电影节上回来的周浩也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转了一圈。但是,他并没有参与方案预售。在真实电影节参展与电视台选购之间,周浩都不排斥,但是,很坚定,他更看中前者。“对我来说,获奖更重要”。

“你又如何能够保证一部片子获奖,下一部还能获奖呢?”我的问题几乎是所有曾经荣获过荣誉的纪录片导演自问的一个问题。

在我所认识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中,周浩绝对属于那种什么都想明白了的人。比如在纪录片拍摄选题上,因为那么多年新华社与《南方周末》摄影记者从业经验,他知道最“出彩”的选题是什么。并且也非常熟悉用国际影像语言来叙述故事。“我从不担心我的片子会不会获奖,我只是担心我是否能拍好我的片子。”这个回答似乎自己画了个圈,但是,也能看出周浩的眼光和高度,他自己就是自己片子的评委,片子拍好拍不好,不是别人说了算,要自己先肯定。“好片子就会得奖,全世界每年有各种各样的电影节、纪录片节不下600个,其中有很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题材倾向。是金子总要发光,只要你拍得好,肯定就有获奖的机会。”

之所以不太能够接受与电视台买家的合作,周浩认为自己不喜欢模式化的创作方法,电视台因为播出时间的限制,因为有收视率的压力,有广告的回报要求,自然会有一套特别精彩的叙事方法和最产业化的生产流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东西,但是,周浩更喜欢不断创新与融合自己的想法在纪录片实践中。在这一点上,周浩说,“我从贾樟柯的电影中学习了很多东西。”

听起来周浩似乎是只追求艺术并不问市场回报的人,其实,在纪录片商业化上,周浩也想得很多。“获奖也是为开拓市场。”只不过是不同的市场。世界上有多少个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要收藏优秀的纪录片?全世界有多少个专门放映纪录片而不受时间制约的电视台?有多少个电影院可以专门放映纪录片?一部获奖影片在这些市场上是占有分量的。

周浩所在的单位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报系,单位对他没有业务要求,每个月照发薪水,所以,周浩不太会因为拍摄“不务正业”的纪录片而丢掉饭碗,反而能够得到单位的支持。周浩说:“我在全国所有的独立纪录片人中都是个特例。”说话中也体现了他对集团的感激。《高三》的获奖对周浩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他所在集团的荣誉。“南方集团多年来一直敢为人先,可能只有南方人才能做这样的事。”周浩说。

周浩说自己的片子虽然不受电视模式制约,但还是很有观众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高三》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纪实频道、北京电视台等等国内主流电视台播出播出,这在国内众多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的纪录片中是很少见的。

周浩认为,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市场推广很不规范,包括一些电视节、纪录片节,应该逐步完善机制,周浩的明白再次体现出来――在这次阿姆斯特丹一行十几个中国纪录片导演中,周浩可能是唯一一个有经纪人的导演。

这也让我联想到第一次采访周浩时他未来的筹划,他知道纪录片在近期是不会有很多经济上收益的,纪录片的收益在未来,他说别人都在拼命赚钱,给老婆孩子买房子、买车子。他要拼命拍上若干部非常棒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将来会成为女儿的银行。

观众最重要

――拓拔周访谈

拓拔周:

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1986年开始电视生涯,为纪录片导演,独立制片人,Dsicovery在中国选定的“新锐导演”。他导演的纪录片《一个日本兵和一群中国孩子》曾获得第22届国际科学、教育电视片奖――“日本奖”特别奖。

钟情于纪录片,认为其魅力无穷,价值永恒,应为影视艺术之王。

拓拔周姓周,但是,他一定要让我用拓拔周这个名字称呼他。坐在广州纪录片大会茶歇厅的沙发上,拓拔周始终腰板笔直,目光炯炯。让我不得不相信他的血液里一定有异域异族狂野基因存在。

拓拔周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从军,但是,这个理想未能实现,反而进了电视这个圈子。拓拔周说自己依然是“台里的人”,每年要制作一些台里的节目完成工作量。同时,他与哥哥拓拔长啸在上海成立了“拓拔周纪录片工作室”,以公司化的模式运作工作室。2004年,拓拔周被Discovry选拔为当年中国的新锐导演之一,开始为国外电视台制作纪录片。谈起参加Discovry新锐导演的选拔与培训直至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拓拔周感慨很多。拓拔周说:“自己在电视台工作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感觉自己拍摄纪录片的路子没走正。”当年拓拔周提交的拍摄方案是《业余“联合军”》,原本打算给大家讲一个好玩的故事――上海一群军事迷,他们收藏世界各地的军品,并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互相展示自己的收藏。这个带有娱乐性质的内容很容易被Discovry接受,但是在故事的讲述方法上Discovry提出了一些要求。他说“一是影片要有历史性,通过这些“军迷”要将中国军队以及国际军队的历史发展的过程表现出来。二是要用最大的可能让所有观众都理解这些人为什么成为“军迷”,向所有的人去解释这个问题。要让没有这种知识储备的人也能看懂。就是这两个问题,让我下了很大功夫。当时每一个Discovry选定的新锐导演都有两个直接指导导师,我们通过电话、E-mail不断地沟通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用影像叙事的方法。他们的建议使我的片子内容由窄变宽了。由浅变深了。这很重要,提升整个片子的水准。在制作技巧上,他们要求我的片子开始有亮点、中间有悬念、有高潮、结尾有余味。甚至考虑到因为中间要插播广告,在什么时间应该设下伏笔和悬念以吸引观众广告之后继续收看,非常到位。”

因为有了第一次良好的合作,拓拔周越发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在选题上也更加国际化。他目前要做和正在制作的几个纪录片几乎都是有国际电视台销售目标的。比如这次在广州纪录片大会上的预售的片子《金日成和他的老师尚钺》,就这个选题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几乎都有观看的欲望。

于是,我提出了我的担忧,这种制作上的技巧以及选题上的选择,会不会让自己沦为一个追求市场的制作者,而丧失了作为一个纪录片人那种创作的原动力呢?有市场的选题并不一定是自己最想拍摄的选题,如果对选题本身不感兴趣只对市场感兴趣,又与制作其他电视节目有什么不同呢?

拓拔周语气坚定,仿佛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说一个军事战略;“我只拍我感兴趣的题目,你可以看到,我拍的东西几乎都是和军事、历史有关。”至于谈到获奖,拓拔周说:“我认为一部好的纪录片首先应该是有市场的,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两条平行线。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才能体现纪录片的价值。在我看来,观众是第一位的。”同时拓拔周也承认,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国内纪录片市场并不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上道”的导演也并不太多。目前,他的“拓拔周纪录片工作室”仍旧没有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纪录片还是在培养阶段。但是,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5―10年后,中国的纪录片市场环境会大有改善。“拍纪录片并不难,只要下功夫,DV的普及也给纪录片的拍摄带来很大的方便。纪录片最大的魅力是它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比拟的。”

“在片子获奖和争取更多观众这两个方面,我选择后者。”拓拔周最后说。

逃离“主流”拍摄主流

――简艺访谈

简艺,生于1975年,原籍江西吉安。影片制作人、记录者;简单艺术工作室创办人。

1995年获江西师范大学士学位,1998年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ofNotreDame)硕士毕业,1999年北京广播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3年加入“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EU-ChinaTrainingProgrammeonVillageGovernance),负责公共宣传、影片制作和摄影。

2005年与吴文光共同创办“中国村民影像计划”。该项目纪录片作品在2006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瑞士VisionsduReel国际电影节、法兰克福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放映。中央电视台及中央教育电视台分别于2006年5月和9月播出该作品。2006年在美国纽约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圣母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利兹大学做影片专场放映和讲座。

2005年起拍摄《中国梦》系列纪录片。关注社会转型期人的变化。最新纪录片作品《超级女生》(2006年出品)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超级女声选秀的高清DV纪录片。

无论从哪些方面看,简艺都不像拍纪录片的:时尚的外型,有些物质青年的感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曾经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很“主流”。但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跳出了体制之外,自由并“独立”了。简艺选择了拍摄纪录片。

简艺之所以选择拍摄纪录片,我一直认为是受了吴文光的蛊惑。2005年简艺与吴文光共同创办“中国村民影像计划”。当时,简艺是“欧盟在中国”的工作人员。“欧盟在中国”的计划结束之后,简艺却没有从纪录片中走出来。简艺说:“拍纪录片的感觉就像参加超女选拔一样刺激。”

2006年,简艺成为彻头彻尾的纪录片人,并独立拍摄完成了一部纪录片――《超级女生》。参加广州中山大学“影视人类学研讨会”时,简艺的《超级女生》刚刚出炉。在中山大学的宾馆里,通过我有幸成为第一个观看者。

160分钟的片子,我没有瞌睡,实话实说,很好看。

“超女”在2005-2006年之间是一个被爆炒到了极点的词,简艺从这个最火爆、最流行的词语中看到了更深层的社会内涵。于是,单枪匹马开始追踪拍摄“超女”们追求梦想的历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独自拍摄并剪辑出了《超级女生》。在纪录片拍摄与剪辑方面,我丝毫不怀疑简艺的能力。因为他有良好的拍摄图片的背景;因为他曾经有过纪录片拍摄的经验;因为他可以自己使用高清软件亲自操刀剪辑;因为他可以自己精准地制作英文字幕……

至于说到市场,简艺也非常明确地将目标锁定为国际市场。有国外工作的简艺经常往来于各个国家之间,他自认为对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有自己更为敏锐、更为好奇的观察。“据说品酒员在品尝两种酒之间要喝一口醋,醋是用来还原味觉的。长期在国内生活,会对身边一些事情缺少一种敏感性。有的时候我只在国外停留几个月,再回来时,见到国内什么事情都倍感亲切与好奇。”简艺虽然将自己跳出了“主流”之外,但是他关注的却是社会的主流,他认为,社会大的主流需要独立与客观的记录。当然,这不是说,只有跳出去“喝一口醋”才能更客观地观察与记录生活,那只是浅层的感受而已,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是拍摄者选择拍摄内容的最关键的能力。

谈到投资与回报,简艺无不遗憾地说:“由于资金的问题,我在这次拍摄的时候,没有请助手,在声音方面做得很失败。你知道,在国际行家眼中,对中国的纪录片从来不会在内容上有质疑,反而在声音、画质、剪辑上有担心。”这次《超级女生》的拍摄,简艺选择了高清DV来拍摄。“我想保证画质,因为目前国外的很多数字电影节,基本上都是高清放映设备,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在销售上价格会提升很多。”目前简艺是靠自己工作几年的积蓄在拍摄制作,没有任何外来投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还是紧缩开支,“但是,我很后悔,下次一定要把声音做好,尽量请个助手。”

简艺虽然在与国外各电影节的交流上没有障碍,而且有很多方便的条件,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先向电视台预售方案找投资的方法。他认为,还是首先要参加电影节,如果能够在一些重要的电影节上获得奖项,会对这部片子的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目前,简艺已经选择了2007年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电影节,开始为参加电影节做准备。

“你对《超级女生》的期望值有多大?万一收不回投资你怎么办?”面对简艺我还是提出了一个冷静的问题。简艺算了一下,“如果算上机会成本,《超级女生》能够卖到18-20万元人民币就已经算收回成本了。如果不能收回成本也不要紧,一方面我还有一些积蓄,另外,我会去做一些临时性的拍摄工作,或者是翻译工作,或者干脆到新东方去教教英语也是可以继续拍摄我的下一部片子的。”

简艺说自己其实更适合做一个策展人的角色,因为他沟通的能力很强,也非常善于描述与叙述故事。“如果做策展人,比做一个导演更合适”简艺说。但是,简艺不会放弃,还有很多选题要拍,解决资金也是他最严峻的问题。

联和制片像一个联姻的过程

―安雪枫访谈

制片人

2003-2006年担任制片人的影片:《上海新娘》,51分钟纪录片。2003年澳大利亚国际纪录片大会最佳风格奖获得者。参加了旨在获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加拿大广播公司的2万美金发展基金的96次海选与5次决赛,最近该片由加拿大布兹・塔西和纽约的影视人档案馆销售。同时也在欧洲的MTV3频道播出。

2002-2003年担任制片人的影片:《坠毁测试》,故事片。导演:司马优(SamVoutas),第英国国际荒诞电影节上获得高度评价奖。最近该片由纽约SRS电影公司销售,同时适于在网上的亚马逊销售站和NETFLIX销售公司销售。

2001-2002年担任制片人的影片:《最后一个面包车》60分钟纪录片。导演:司马优(SamVoutas),负责影片翻译、字幕、采访和音乐资料。最近由以多伦多的BUZZTAXI发行公司负责国际销售,并在澳大利亚境内由国际纪录片发行节和2004年真实生活电影展上播出。

国际市场经验

2005年温哥华DOCTALK,加拿大:是中国区联合制作研讨小组成员,12个中国代表的主要协调人员。

2004年和2005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任纪录片组织者的翻译和助理

2004年HOTDOCS多伦多国际纪录片大会:任TDF观察员代表。

2003年澳大利亚国际纪录片大会:任代表和摊位参与人员。

采访安雪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现场,安雪枫与她的丈夫司马优都是工作者。在2005和2006年广州纪录片大会上加拿大电视台和纪录片节选片机构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纪录片方案的预售模式也来自加拿大,并且由被誉为加拿大独立制片之父的帕特・费恩斯(Pat・Ferns)培训和主持,所以,作为久居在北京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加拿大籍安雪枫自然要协助工作。更何况,安雪枫夫妇本身也是独立纪录片制作者。

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几乎所有的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方案预售和吸引投资上。每一个有预售方案的人都对国外的投资充满希望。面对台下诸多国际买家,每一个导演在展示方案的过程都带有竞技与被选择的紧张感。但是,究竟谁的方案能够获得买方的青睐?他们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自然,安雪枫知道的更为详细一些。

“在纪录片商品化与艺术化两个方面,我认为不能存在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不存在,两种要共存。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作为艺术品的纪录片也有很好的市场。”安雪枫说,“做纪录片不能不考虑市场问题,但是还是要拍摄自己喜欢的片子,这里面有矛盾,我们需要调和矛盾。寻找投资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位长期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工作者,我非常想知道安雪枫对中国纪录片市场的认识以及与国外纪录片市场的差别。“在中国,纪录片市场空间不大,并且价格很低(安雪枫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国也有销售),很难得到大的回报,所以,很多独立制片人都希望能够到国际上寻找市场。广州纪录片大会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并用一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法来预售自己的制作方案以寻求投资。而国外的很多电视选片机构也愿意来中国看看这些预售方案。”

通过我对广州纪录片的观察,众多预售方案中能够得到投资进行联合制片的几率很低。在我看来,目前众多国内纪录片人都有一个错觉,认为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外国人会特别感兴趣,把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故事作为方案提交。但是,别忘了,台下坐着的多是电视台的买手,他们心里想的是收视率,而非文化的价值与传播。有个别成功经验的选题无不与投资国有联系。比如有国际合作经验的朱春光,今年提交的方案是《莎士比亚在中国》。讲是是一些中国小孩背诵莎士比亚原文并进行比赛的故事,英国的电视台自然比较关注。安雪枫认为:“这个大会就像是一个相亲的大会,虽然双方都有结婚的要求,但是,还必须需要一个钟情与恋爱的过程。尤其是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坐在一起,要通过一个相亲会就促成几对婚姻是很难的。但是,这个相亲大会还是有必要存在,因为大家刚刚学会怎么介绍自己,也许今年有一个有意的,明年就会有一对成功的。”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存在着操作方法层面的问题,还有政策上的问题。“在加拿大,如果一个纪录片的方案和一个电视台签订了预售合同,电视台如果只能给你30%的资金,政府部门投资电影和纪录片的相关基金就会给到60%的资金,剩下的10%还可以从发行公司那里得到。”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政策,美国就没有这种政策。“据我所知,加拿大、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都有这种政策。但是有一个前提是:申请这种基金的只能是本国家公民,所以要想拿到国外的基金,就必须要与国外的一个制片机构联合,以他们的名义去申请基金。基金会审查的过程中自然要考虑你拍摄的内容要与本国相关。”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4

进行二次加工整理,并结合当前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拍摄制作出具有一定史料性、说明性、参考性和艺术性的专题片,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城市建设成就、招商引资条件、城市形象宣传等基础参考数据,使之成为全新的对外宣传窗口。

笔者从事城建声像档案资料的拍摄与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本文仅以我馆拍摄制作的电视专题艺术片《中国·吉林市》为例,略谈对城建专题艺术片创作的粗浅感受与体会。

一、专题片的选题

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制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因此,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其建设风格也不尽一致,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选什么样的角度去反映专题片的主题思想,是关系到专题片摄制成败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为,选题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选题以时空的跨越为依据来考虑。

其中包括历史空间跨越、年度时间跨越、内容题材的时间跨越等。以时空为依据的选题,着重注意内容的连续性、真实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等因素,并随时注意素材的收集、拍摄、保存,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发生断层现象。

(二)选题以表达什么主题为依据来考虑。

主要是以点、线、面为结构。点,反映的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并具有见证历史作用的一个突出事件,以电视形象反映出来。线,反映的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侧面或一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过程,它所表现的是这一历史时期中一项或多项城市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以纪实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反映的是整个城市建设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它包含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和业绩,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宏观专题介绍。《中国·吉林市》专题片是以面为主题所创作的一部电视专题艺术片,它全面地叙述介绍了吉林市自清代吉林城的兴建和建成后城市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画面之美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众多精彩画面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所采用。

(三)选题以所要反映的人或事为依据来考虑。

其中包括以人带事或以事带人。城市建设离不开人,事是靠人去做的,但就专题片所要反映的内容而言,必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让人看后知道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反映的是什么。以人带事就是片中主题要以人为主线,反映城市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之,选题是拍好一部专题片的重中之重,选题的基础工作做好了,我们拍出的作品才能主题突出、段落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二、专题片的拍摄

电视专题艺术片的拍摄,不同于录像资料的拍摄,它是基于一定的艺术欣赏基础之上的“以艺术的形式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文化现象所做的真实的描绘”。因此,要求拍摄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并在拍摄中熟知如何掌握构图和造型,如何把握光线,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如何能够灵活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用镜头语言这种艺术形式传达思想和信息,充分表达出所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

城建专题片的拍摄,摄影师应有意识地将客观记录与创造性表现结合起来,避免画面过于单调、平淡、呆板,在再现事物本来而真实的面貌的同时,对现有事物进行理性升华。城建专题片的拍摄,笔者认为应有如下程序:

(一)要做好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电视脚本的撰写、设备器材的配备、人员的分工、后勤的保障等。

电视专题艺术片《中国·吉林市》的拍摄前期,我们首先进行了总体策划,在电视脚本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制定了方案、确定了文本表述方式,聘请了一名具有多年撰写电视专题艺术片脚本经验的编导,来编写该专题片的脚本,在脚本的内容及质量上严格把关,这样既能通过编导的手笔把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反映出来,又能给电视专题片在文辞修饰上带来美的享受,其中最主要的是电视画面与画外语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因素在于电视编导在撰写脚本的同时,周密地考虑到每句解说词与画面的对应,使其完整地表达编导的艺术构思和表述意图。分镜头剧本的撰写为后期的拍摄和制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设备器材的配备上,我们根据编导对专题艺术片的总体要求,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那就是在电视台播出时音视频信号不至损耗。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购进索尼DSR—1P数字摄像机一台,索尼DSR—30P数字录像机一台,广播级DPS数字非线编辑机一套,索尼9寸彩色监视器一台,这样,为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播出质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在剧组人员分工及后勤保障上,我们采取了外聘与内派相结合的

办法,外聘就是在专题片拍摄之初,首先聘请编导为其撰写专题片的脚本及分镜头剧本;在后勤保障上,单位专门派出车辆为其拍摄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同时要求办公室为保证拍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根据工作需要,特定一名外联人员。由于室外场景、时间的需要,实行摄制人员不坐班制度,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拍摄工作,按时完成了拍摄任务。

(二)遵循构图规律

我们在每一次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任意或不经意的摆放,都会使电视画面或镜头中表达的内容和信息表述不清,造成观众在理解上的混乱和注意力的涣散。

电视摄影是在二维平面上对三维现实空间进行的表现,是摄影师以图像语言对于事物认识的描述,是摄影师将所要讲述和表达的内容视觉化的结果,因此,电视构图尤为重要。

《中国·吉林市》电视专题艺术片的拍摄,要求摄像师对画面视觉元素的习性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建筑工程千方百计地在造型与整体外观上打破传统的模式与风格,追求独特、新奇与个性化,但不失整体的均衡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稳定感,为此,在拍摄这些建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构图规律就是画面的均衡。

我们采取的主要是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均衡态势,以求达到一种平稳的组合。我们对固定物的拍摄,既采用了对称的方式又运用了非对称的方法进行,效果甚佳。如在拍摄吉林市紫光秀苑高层住宅楼的过程中,因该建筑物高大,我们采用摄象机长焦远吊拍摄手法,运用非对称构图方式,使建筑充满画面的左侧,而画面的右侧则以一座小的雕塑作为前景,使画面景象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一个三角构图,前后景深变化有序。在运用非对称构图拍摄中,我们采取给观众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使画面在受众者的视觉中是均衡对称的,在拍摄沿江城市的建筑物时,采用了从江心以大全景的方式,镜头从江面开始,顺江水的流势摇向远方的城市、建筑,使城市岸边呈曲线顺江由近至远,给江水的运动方向、城市沿江而走的态势、观众观看的视线和想象留下空间。

(三)把握静态拍摄

作为城建声像档案工作者,我们所拍摄的对象大部分为静止不动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物体,所以要拍好一部动静结合、具有一定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建设专题片,并非一件易事。在对象处于静态时,如果拍摄主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同时摄像机的拍摄位置也没有变化,那么,我们拍摄出来的画面就会过于呆板、僵硬,专题片《中国·吉林市》,对静物的拍摄采用了以下手法:

第一是被拍摄的主体为一件物体时,我们采用全方位拍摄,以造成静止物体在编辑后的画面中,给人以动起来的感受。如在拍摄中级法院大楼时,对楼体进行180度分镜头拍摄,经过后期采用特效编辑效果不错。但在全方位拍摄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测量摄像机位置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距离的不统一会使主体画面不一致;二是要在一个45度的圆弧内划分点位定点拍摄,这是依据电视的二维平面要表达三维效果来再现主体的原理,给人一种在视觉上的自然感受;三是要定焦距、定光圈、定高度拍摄,目的是使画面协调统一。

第二是对被拍摄的主体为两件以上时,我们采用仰角旋拍的方法,也就是用摄像机的位移来替代静态物体运动,这样能使画面灵活欢畅,在使用此类镜头拍摄时,我们用了以下方法:一是摄像机的拍摄点位不动,在原点采用仰角摇拍的方法;二是采用摄象机位移的拍摄方法;三是位移与镜头推拉相结合的拍摄方法,通过后期制作达到出人意料的满意效果。

专题片的拍摄,不仅仅只限于构图及静态的拍摄,笔者谈的以上两点,是通过实践,针对固定不变物体拍摄所积累的一点粗浅体会,而实际操作中,作为一个电视摄像师,还需要了解与掌握诸如造型手段、光线运用、色彩调整、动态场景的拍摄等技术知识,通过这些摄影技巧,来理解每个镜头画面作为电视语言的概念。

三、专题片的编辑

电视专题艺术片经过策划、拍摄等工序后,还只是一些零散素材的集合,大量的整理与加工工作,还需要靠电视后期编辑来完成,它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电视素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其工作性质决定了电视编辑人员应具有综合性、广泛性、时效性和艺术性的统筹能力。(一)画面的编辑电视画面的编辑涉及到镜头选择、长度确定、画面组接等内容,他是一个选择与排列的过程,也是对电视内容再创作的过程。首先,要根据最初的分镜头剧本,对所拍的影像资料进行筛选,选择最好的镜头、最好的画面、按照有利于叙事、表达思想的顺序及要求来组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5

[关键词]新闻摄影与时俱进观念创新新闻策划视角冲击

摄影技术的问世对于新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新闻的表达方式,拓宽了大众的视野,让人们实现从耳听为虚到眼见为实的改变。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形式,是新闻现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与舆论工具,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进行着一种形象的反映。在最早的新闻照片出现之前,一个普通人只能看到那些发生于他身边的事情。而新闻图片,正如历史证明的那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它使人们对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熟悉,对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了更多、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1842年5月5日,在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已连续燃烧了四天的大火,当时以银版摄影术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微细画家比鸥乌与史特尔茨纳,克服了许多困难,进入了这个当时震惊世界的大火现场,拍摄了有关火灾遗迹的记录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火灾劫难以后的残酷场景,保留下了至今为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实践的第一张新闻照片。今天我们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对新闻摄影赋予了更高、更新的期望,同时也给摄影人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摄影人面对数码网络时代赋予的挑战,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解决立体传媒时代的视觉文化与新闻摄影相得益彰的问题。

一、在新闻摄影的拍摄手法上要树立观念创新的意识

摄影人在新闻摄影手法上往往跳不出老套的格局,严重制约着新闻摄影的发展。在新时期,一定要打破老式体制,以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首先,突破新闻摄影的传统模式,创新新闻摄影的观念。新闻摄影的特性是瞬间纪录,通过瞬间的定格告知公众新闻事实,它是客观产物而不是主观的“艺术创作”。新闻摄影的采访拍摄,要强调加强采访,仔细观察,迅速抓拍,对事实做出真实记录,渗透着摄影人对拍摄对象的思考、领会和把握,展现出被摄者的情感,凸现出摄影人的思维。

1961年4月22日,戴维营天气阴冷,树木光秃,就职才三个月的肯尼迪总统,由于面临棘手的世界危机,在马尼兰总统别墅山庄求救于已隐退的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当他们让记者照完相后,艾森豪威尔转过身对肯尼迪说:“跟我来,我知道一处我们可以谈话的地方”。所有在场的记者随即走开,只有美联社的记者保罗·瓦西斯看到肯尼迪和艾森豪威尔两人低着头沿着一条小径离去,看上去是那么的孤独,于是拍下了《六十年代的诞生》这一经典佳作,作品获得普利策摄影奖。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瞬间,没有强烈夸张的构图,没有美妙优雅的光线,没有表情生动的人物,甚至没有可以引发联想的典型环境标志,只有初春复苏的树林,蜿蜒前凸的狭窄石径,还有就是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和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两个男人沉重的背影。当时的美国,正企图积极改变外部世界,向世界各地输出自由与民主,成了世界的宪兵。这张以思想内涵取胜的照片属于一位有思想的摄影人,他必须对1960年代美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在别人都放下相机的时候按下快门。两位美国总统的背影定格了1960年代初美国的政治环境,成为“思想高于技巧”的经典之作。这幅经典作品的诞生,就是摄影人在观念上突破了僵硬的传统模式,让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宽而产生的。

其次,在新闻摄影中观念创新还表现在拍摄手法的创新上。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当然首先得有好的主题,但拍摄手法的创新能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想着、爱着、回味着,沉浸到新闻事件中去。

1980年,马耳他记者麦克·维尔斯在充满天灾人祸的非洲大陆拍下了传世佳作《乌干达干旱的恶果》。作品以独特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自19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作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很有代表性,作者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表现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强烈对比镜头拍摄,表达出作者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拍摄手法,充分运用视觉艺术的特点,让人们的视觉感受强烈而集中,使照片更具视觉冲击力。

二、新闻图片的摄影报道要具备新闻策划意识

新闻摄影图片具体、细致而且真实可信,对于以真实性为第一生命的新闻报道来讲,摄影图片毫无疑问地是最有效的新闻报道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厚报浪潮蜂拥而至,受众对读图时代的需求,图片的采用之多和篇幅之大都是空前的。虽说报纸不是画报,但图片报道正以独特的魅力在报纸版面上展现出它的风采。大图片、整版图面、图片专栏等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利用新闻摄影的独特功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摄影人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要树立新闻报道图片的策划意识。

影片拍摄制作方案篇6

摘要:在对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有技术手段的参与应用,影像实录和研究的过程并没有既定的方法可循,从一定意义上带有某种实验特性,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研究机制,完善拍摄和考察方案,整理成功的拍摄成果和研究经验。对于项目拍摄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记录、整体、研究、解决,为其他同类传统历史文化项目的研究提供有效经验和帮助。

关键词: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影像摄影图片编辑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是基于当前时代文化背景下,对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展开的影像记录与保护工程项目。该项目以中国明清古城的代表之一――荆州古城的传统街区为考察对象,展开了系统性的田野考察和摄影工作,通过具体的摄影拍摄技术和影像采集实践,实时实地地通过纪实摄影方式和方法记录和研究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在当前面前的发展与保护等各种现实问题。

对于项目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关系到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的考察方向和研究效果,有必要专门拿出来分析、研究,特拟此文在此一并探讨如下:

一、影像记录的拍摄时间节点选择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是一个结合现实问题,以物言物的主题性应用型研究,这正与摄影的客观性、真实性完美契合。该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时间点的选择,所以选题中以当代影像实录的当代最关键,当代正好说明了摄影记录的当前性、即时性。当前和即时,在这里特别指当下时间的记录意义,对一个以历史文化为对象的研究项目来说是一个选择的难点所在。

明清古城的传统街区历史跨度非常大,即使不谈古代,仅在近代、现代的背景下,情况也会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再把时间跨度缩小,就拿近十年的时间范围来看,传统历史街区的变化也是惊人的,很多传统街区在这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从存在到改变,再到消亡的过程。

此外,拍摄选择的季节月份是需要特别考虑的。从纪实摄影的拍摄角度来看,摄影是视觉性表现艺术,通过影像记录与叙述,气候环境的变化都会直观地表现出来。比如一年有十二个月,有春夏秋冬四季,有不同季节月份,有不同的冬夏冷暖,这些信息都会反映在影像中,反映在传统街区中生活着的居民身上,影响他们的着装、表情、动态、环境、气氛等非常具体的问题,影响居民们的喜乐与悲苦。这些承载具体环境信息的视觉影像或多或少地关联到传统街区影像记录内容。拍摄时间在季节月份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跨度,整体范围以一个年度为节点,这个范围时间内都需要采集到一些具体内容。再抓住个别关键的时间节点,以点带面地通过影像叙述表现传统街区的文化背景和人居环境。

二、拍摄的前期工作与影像资料的收集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是以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为记录与研究对象,这些传统街区都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与过程,与地方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关联性。这个研究项目的导入,首要问题就是对传统街区所在明清古城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考察与了解,再弄清楚传统街区在古城中的位置与功能,对街区的缘起沿革、发展过程有清晰认识,能够明确街区的发展过程对街道规划与建筑格局的转变,需要细致地了解到传统街区里的富有代表性的具体建筑。

在项目工作前期需要在传统街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与历史档案的收集与整体工作。具体可以联系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及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通过文字、录音记录关键信息,通过收集和翻拍重要的历史照片,建立传统街区的影像史,同时传统影像可以和当代影像实录中的纪实摄影影像相呼应,建立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多维度对比。这能够打破传统记录与研究中文字为主体的单一性,也是该项目理论研究和拍摄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

三、建立纪实摄影的拍摄提纲与结构

在传统街区影像实录的项目研究中,摄影作为工具方式存在,充当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纪实摄影本身既以传统新闻摄影观念为主导,同时在拍摄和视觉表现中,又融会贯通了艺术语言与观念。这种学科交叉的多元性表示纪实摄影方法与表现的多样性,结合到拍摄研究中会产生侧重点的不同和差异。因此,为了建立标准化的研究方法,避免影像表达过于宽泛,必须建立一个拍摄与研究体系。不仅要树立一个新的概念和方法,还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拍z体系和方法结构。

传统街区影像实录的拍摄提纲与结构是一份摄影拍摄指南,不仅能在此项目中作为框架存在,还能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规范。拍摄提纲需要提出拍摄的整体结构,提出具体的拍摄内容和要求,甚至数量。也可以列出具体的拍摄清单,提出拍摄的范围,涵盖传统街区的整体场景、街道格局、建筑样式、人居环境、家居陈设、生活场景、视觉肌理等。

作为“活的古城、活的街区”还需要对传统街区中的人做详细细致的拍摄提纲,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以某个有代表性的传统街区院落为样本,对其中生活的家庭和个人进行摄影记录,记录可以以人像为主体或环境、人像两者兼顾。此外,不管摄影还是研究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拍摄过程中会产生偶然的巧合和突发的灵感,因此这份清单并不是必须照搬的规定和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变通的,而是为后面的拍摄提供参考和辅助,有助于拍摄者避免遗忘重要项目的明细表,引发拍摄者对题材产生新的思考。

四、摄影中与拍摄对象的接触与交流

作为“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难点是传统街区中居民及人居生活的摄影记录。与居民人像的拍摄相比较,传统街区中的街区建筑等景观记录相对更容易一些,这些静止的物体场景从纪实摄影的技术性来看,场景对象在拍摄中更加直接和方便。但是历史人文的项目不可能只研究景观生态,而不考虑人居生态,人和人居的拍摄是“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拍摄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一套与传统街区中的居民交流沟通的方法。首先,要积极与当地居民接触,当地居民长期生活在街区建筑环境中,是传统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作为田野影像考察,是绕不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接触的。其次,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有效沟通,当今社会中人们对被拍摄比较敏感,顾虑拍摄的肖像权问题及拍摄后不确定的照片用途。应当了解当地居民对被拍摄的普遍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解释和回馈信息,比如将照片洗印送给被拍摄者。再者,可以寻找了解传统街区的居民或学者为向导,不仅可以比较更快地全面了解传统街区的背景和文化,而且可以更快更直接地进入传统街区的拍摄环境,更容易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关于肖像权使用的协议,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居民应允拍摄后即默认同意肖像权的非商业用途。如果提出签署肖像权使用协议,就会使被拍摄者产生各种猜测,使拍摄目的复杂化,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准备好拍摄文书和证明,比如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摄影家协会的会员证、记者证等,可以在和当地居民深入沟通时出具使用,以证明拍摄者的工作身份,获取被拍摄者更深度的信任。另外,在部分拆迁或产权有纠纷的民居中拍摄时,能避免当地居民产生误解导致冲突。同时,这些证明文书可以在通过政府档案、文化部门查阅资料信息时提供一些方便。

五、拍摄方式与影像语言的适用

纪实摄影是基于器材、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型媒介,影像拍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拍摄工具、材料,进而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方法直接关系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的实质。在拍摄工具和材料的选择方面,我们考虑的是以下几点:首先是拍摄器材的画幅选择,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以纪实摄影为出发点,需要考虑到摄影记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具有一旦失去就永不再有的影像特点,因此在画幅的选择上是越大越好,大画幅能够给图像的后期应用以最大的应用空间,适应更多的应用需求。但同时大画幅的摄影器材,体积和重量都较大,同时还需要携带大型三脚架,作为传统街区的纪实摄影,拍摄对象多为狭窄的民居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居民生活,如果采用摆拍的创作方式,那么不符合该项目纪实摄影的客观性、记录性特点,因此大画幅相机的使用和操作并不完全适用此种环境。

采用中小型的数码照相机更具备操作性强、拍摄客观隐蔽等特点,同时随着数码照相机硬件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高画质、易操作的影像获取,更为图像后期灵活方便地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数码相机拍摄的成本极低,保证在纪实摄影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多拍,多记录现场的各种情况,确保图像记录时现场信息的完整性。

在影像色彩选择方面,既要考虑到纪实摄影的记录性特点,又要考虑到摄影的艺术表达特征,采用黑白、彩色摄影兼顾的拍摄和后期思路,根据纪实摄影的摄影创作规范,不对图像内容本身做任何的篡改,仅对图像的黑白层次、色彩效果等做适当调整和润色,在合理范围内增强图像的艺术感染力。

六、拍摄中的文字信息同步采集

作为纪实摄影的影像承载着记录被拍摄对象的视觉信息,但是影像的视觉信息从内容上看是比较有限的,被拍摄对象的背景信息很难依靠视觉来表达,这个时候文字在纪实摄影中的互补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纪实摄影需要文字来完善信息,除了影像中的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外,更需要了解人物姓名、身份等具体信息,在此项目中就涉及人物对象的家族历史、家庭成员、居住时间、个人情感等因素,这些信息都会影响传统街区内丰富人居生态的记录与研究。

影像的文字记载要全面详实,需要从拍摄考察的现场采集第一手的文字信息,这个过程需要和纪实摄影的拍摄同步完成。如果第一现场不能同步完成,很多关键信息就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有时再难采访到当事人,或者导致图文不能够同步统一的情况。现场文字信息采集方式应该多样化,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变化,应该多采用录音设备、摄影设备对被拍摄者进行采访录音和对被拍摄者个人文本信息进行拍摄采集。在考察和拍摄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应该整理出文字信息,并将文字信息与影像信息一一对应起来。

现代技术提供了方便,同时会带来不便之处,比如数码相机的采用,为纪实摄影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拍摄过程,但是易于拍摄的同时也会带来拍摄数量巨大的超级图片库。对于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这个项目,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影像图片库。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图片编辑流程,并最终整理出一套研究的影像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编辑的流程必须伴随整个研究和拍摄过程,前期需要拟定拍摄提纲,不能在现场进行盲目的或者无意义的拍摄,否则既会耽误不少宝贵的现场拍摄时间,又会造成更多的废片耽误后期图片编辑的时间。在每次拍摄之后,都需要对影像单独建档,进行初步的图片编辑和整理,将图像与文字等信息建立初步的关联,这样不仅能有效选出合适的影像,还能为之后的拍摄提供更好的拍摄和编辑经验。最后,在整体拍摄结束之后,进行系统的图片编辑和整理工作,选择影像信息承载大、摄影艺术语言表达理想的关键性影像。根据项目的研究提纲,整体影像的叙事流程,搭配适合的文字信息辅助。

作为数码影像数据,还需要在项目各个阶段都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以免因为硬件损坏或者误操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情况。此外,数码图像在进行图片编辑的时候,应该进行影像的纸质化图片制作,通过纸质影像照片进行编辑,将更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影像作品,并能够充分考虑到影像的后期输出及应用效果。

八、结语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项目研究,尝试使用纪实摄影的方式、使用当代摄影的记录语言、使用先进的摄影技术及硬件,对以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人居生态现实进行记录和研究。

在对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同时有技术手段的参c应用,影像实录和研究的过程并没有既定的方法可循,从一定意义上带有某种实验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有效的研究机制,完善拍摄和考察方案,整理成功的拍摄成果和研究经验。对于在项目拍摄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记录、整体、研究、解决,为其他同类的传统历史文化项目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帮助。

这是作为“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所进行的传统历史文化影像切片,也是其承载的影像文化研究的样本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刚.纪实摄影的本质内涵、本土特色和未来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68-372.

[2]柯杉.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实用价值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1):314-317.

[3]李公明.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对20世纪中国边地民族研究的影响和意义初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9):94-10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精选3篇)

    - 阅0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篇1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2022年的春天,社会各界向各大中小学、师生、家长发出倡议和呼吁:1、校园小霸王们,请停止你.....

    周年庆典祝词范文怎么写,周年庆祝福

    - 阅0

    关于5周年庆典祝词范文怎么写篇1一、活动主题:汇丰15周年,豪礼低价15天二、活动目的:1、回报老顾客,加强汇丰电器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口碑传播,提升汇丰品牌价值;2、提高销量,扩大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