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6篇)

来源: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1

1)专业办学标准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至少安排8门必须的测绘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分别为测绘学概论、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

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淄博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测绘甲级资质企业的调研,分析测绘行业的岗位设置情况,确定了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

3)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共分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及创新能力训练课程四个模块。①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等课程。②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岗位能力需求,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开设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等以外业”为主的课程,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等以内业”为主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测量、数字化采集、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③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开设数字化测图实验等校企共建课程,开设数字化数据采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等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人生观、文化基础、职业人生规划和通用能力等基本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课程。④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则包括测量程序设计、MATLAB空间数据处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途径,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2课程建设

1)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以省级精品课程《测量学》为龙头,结合测绘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山东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与企业密切合作完成10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形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2)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标准》,选择比较成熟的课程《MATLAB空间数据处理》作为双语教学建设的课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完成英文教材引进、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讲课录像等工作;并且在教改项目立项、进修提高、报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3)校企共建课程建设

为了尽快达到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熟悉企业作业模式和规范要求,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数字化测图实验、数字化绘图软件等课程开展校企共建,即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在实施中采用校企交替”的形式组织教学,先由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基础知识讲授,再由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战技巧讲解,将企业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4)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按照课程知识关联度,整合原来单一课程的实习与设计,形成以《测量学》、《地图学》和《数字化绘图软件》三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外业数据采集”为核心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实习;以《地理信息系统》和《GIS工程实践》两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空间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以《摄影测量学》和《遥感原理与应用》两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图像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以《大地测量学基础》、《GNSS原理与应用》和《工程测量学》三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为核心的大地测量实习;以全部专业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为核心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全部实现校企共建,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对外沟通能力。

3结束语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2

作为当代求职的必要手段,简历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个人简历表格,以供大家参考。

教师个人简历表格一: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湖南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湖南身材:162cm?52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30诚信徽章:人才测评: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大学教授:专业教师、软件工程师、职业技术教师:工作年限:5职称:中级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东省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5-09~2009-06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担任职务:专业教师工作描述:信息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

1、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表达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2、擅于钻研课程及相关内容,把握好每节课程质量,明确教学目的.

3、积极学习新知识,多次参加院级、省级科题研究,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4、文学功底扎实,能够应对日常写作。

5、工作细致、认真,学术严谨,与同事和睦相处。

信息技术系---教务秘书

1.负责日常礼仪接待学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协助完成学员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处理学员学习中的教务问题,包括请假、停课、转班、等手续;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课表;

4.为教务同事提供帮助,配合教师教学工作;

5.调查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了解学员动态;

6.科系主任交付的其他事宜。

信息技术系---班主任

1、能很好的和学生沟通,协调好学生和班干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班里的日常事务。

2、责任感强,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3、及时完成系里指示,带领班级完成。

4、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先让他们自由发展,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建立和协的师生关系。

5、定期开展集体活动,既丰富学生生活,也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感受到集体团结的力量,也曾获得院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离职原因:志愿者经历: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湖南大学最高学历:硕士毕业日期:2008-07-01所学专业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5-092005-1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教师资格证语言能力外语:英语良好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做事细心,诚信,有很强的责任心。

2、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强。

3、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4、有大赛培训经验,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冬季技能大赛(高职组),并获得奖章。

5、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6、熟练掌握PPT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语言技能:CET4通过,能听懂90%日常对话与50%西方电影,曾担任计算机专业英文著作翻译;普通话二级乙等,能流利的完成授课过程.

IT技能:熟练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用ASP、XML等语言软件完成网页制作;同时熟悉数据库SQL应用,完成网站后台数据库的开发;

精通VC、JAVA语言,可以参与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

熟练运用MicrosoftOffice系列和OA系统进行高效的办公室日常工作;详细个人自传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得是自己经过一年的工作,感觉到做为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应该要具有实际的开发经验,才可以更好的教授学生。

做事踏实、责任感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简历表格二: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女出生日期:籍贯:陆丰目前城市:广州工作年限:三年以上目前年薪:XX万人民币联系电话:13800000000E-mail:xxxxxxx@hotmail.com(邮件&MSN)请换成自己的真实信箱!应聘方向求职行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政府,学术/科研,检测,认证应聘职位:中学教师,图书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英语翻译求职地点:北京市,杭州市,青岛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薪资要求:面议工作经历2004/03—现在:***公司

高中英语教师学校外籍教师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主要职责:我用实际行动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现除任课外,还参与外语组主干课题研究,自己设计课题方案并策划,主持英语课题实验活动。另外,兼职负责外籍教师(任教口语的英国老师)管理工作。工作业绩:除教学成绩优异外,今年8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部级刊物上发表.2002/08—2004/02:陕西绥德中学(省级重点中学)

高中外语教师中学教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主要职责:在工作的一年里,我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丰富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人为善,宽人律己”使我受到了同事的喜爱;曾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将书报上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有选择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总结工作的成败,写成论文《高中外语教学模式刍议》,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教育培训1998/09—2002/07陕西师范大学生食品工艺教育本科教育学、心理学及食品相关专业课自己研习《教育管理学》、《课程论》、《教育心理学》、《中国新时期教学论发展进展》、《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具备形成理论基本能力。2008/03—2008/05国际标准认证与管理协会中国代表处文书与档案管理师资格特训文书与档案管理师双高级资格证书主要培训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计算机高级技术应用等课程。2003/07—2003/08新疆新华人寿保险西安分公司营销学上岗培训上岗合格证职业技能外语:英语:精通证书:2008/05文书与档案管理师双资格证书A2005/01初级工程师2004/11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a2000/09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2000/06大学生英语六级自我评价待人真诚、自信乐观、谦虚稳重、做事认真负责,勇于挑战自我;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相信自己能很快融入单位,为其创造价值。我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对于未来我满怀信心,我认为确立明确目标对于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相信“适合”永远是最好的!教师个人简历表格三:姓名吴虹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7.09籍贯广西桂林

毕业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校毕业时间1967.07

专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探矿学历中专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13978392822家庭地址桂林市建干路12号

工作经历

1967.07:桂林冶金地质学校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四年制)毕业

1967.07~1971.01:“”滞校

1971.02~1980.12:安徽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808地质队,从事钻探、物探和化探工作,1980

年晋升助理工程师

1981.01~2013.09:桂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1.01~1985.06: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物探系,实验员兼助教

1985.07~1997.04: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遥感科研与教学,

1985.12

晋升助理研究员,1995.12晋升副研究员

1993.09~1995.05: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攻读硕士学位,获矿普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7.05~1998.06: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系进修学习,开展遥感与

GIS科研合作

1998.06~2001.06:桂林工学资源与环境系,副研究员

2001.06~2001.11:广西区教育厅派遣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1.12~2013.09: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教研室教师,2001.12

晋遥

感地质学研究员,2006.12转职称系列为遥感地质学教授。广西区级精品课程《遥感地质学》

主持人,地球科学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负责人,2002年聘为桂林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

年聘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遴选为桂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获奖情况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六五”

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内蒙古狼山宝各太庙地区隐伏铜矿床预测研究”,项目主持;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课题:“遥

感物化探综合信息图像处理找矿应用”,项目主持;

3、全国第七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遥感地质学》课件,主持,,2007,北京;

4、全国第六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主持,,2006,

北京;

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集体),1987,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个旧——大

厂及其地区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和找矿远景的研究”,为我校遥感课题负责;

6、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1,著作:《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主编

袁奎荣,科学出版社,1990出版),为主要作者之一,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地理;通识课程;遥感图像;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科生;综合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表层与“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1],关注并理解地理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不仅成为公众议题,也成为现代公民素质之一。地理通识课程对于传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相关知识与理论,提升当代大学生地理素养及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2]。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内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未来教师人才,更需要传承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教育。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的学科优势,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遥感技术,开设了“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以期推动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快速、优化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多方位“通识”的课程理念

1.普及——提升大学生地理素质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于地球空间上的一个点,且无时无刻不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属于特定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如图1所示)。这种系统具有时间上的动态变化——过去、现在、将来,空间上的尺度效应——地方、区域、全球,以及人地相关作用的特征——区域性、综合性、风险性、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等。大学地理通识教育应当传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相关知识与区域认知方法,培养与提升当代大学生地理素质。

大学地理通识课程在国内外都有开设,课程的通识侧重于地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等,强调拓宽学生视野,课程设置上彻底打通专业界限,形成

图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强调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通识课程体系[3]。表1列举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开设的适合全校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公选课,呈现出多样、覆盖面较广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表2列举了国内部分高校开设的地理通识课程,呈现出学校专业优势与学生地理素质需求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地理通识课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素质成为国内外高校地理教学的共识[4-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地图、遥感图像不再神秘,GoogleEarth等工具也成为人们获取日常生活所需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应用遥感图像认识与理解我们生存的地理空间就从可能变为现实。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结合遥感科学技术与区域认识的通识课程——遥感区域。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理念是把遥感图像作为继文字、地图之后,最直观的地理学第三语言。图2表明信息技术发展与区域认知扩展结合形成的双驱动力,可快速提升大学生的地理素质。

表1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适合全校公共选修的基本课程

注:资料来源于作者2011年访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期间的实地考察

表2中国部分高校开设的地理通识课程

注:资料来源于国内相关高校教务网页信息

2.打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使地理通识课程不流于形式,不成为简单的专业知识普及,而是真正打通学科、专业间的壁垒,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这成为地理通识教育乃至通识教育共同探讨的难点问题。“遥感区域”通识课程力图从三个方面打通壁垒,实现真正的通识:一是在内

图2大学生地理素质提升双驱动关系

容设计上聚焦区域,打破专业知识壁垒。虽然选课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但其生存的地理区域却是人人关注的对象。二是把遥感图像贯穿于整个综合区域认识过程,GoogleEarth、遥感图像成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共同通识工具。三是注重互动教学,不仅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之间,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壁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共识。

3.通览——提升大学生全球与国家意识

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与国家意识。在全球变化和全球化时代,人地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都跨越了国家及地域限制,在世界范围内运转。地理通识教育应当把这一变化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全球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遥感区域”在课程设计上也牢牢地把握了这一点,加强应用遥感图像对全球问题的通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全球变化导致极端灾害事件增多,人类活动加剧灾情的科学理念和大国的责任,使学生获得从全球视角来看区域问题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全球和国家意识。

4.共享——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地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正是这种综合性产生的凝聚力,使选课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产生了共同成长的可能。专业背景差异大,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知识的交流碰撞极易产生新思维的火花,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教师也不再只是传统模式中的以教为主,也应通过与多学科背景的学生互动,实现共同成长。遥感区域课程在课程环节设计上,以共享为理念,以区域遥感景观光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提问、演讲、讨论、辩论、会谈、笔谈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碰撞和互动,实现共同成长。

二、地理通识课程基础

大学地理通识教育应当建立在高水平的地理教育基础之上,有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以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支撑。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4

实验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设计是培养学生扎实的遥感技能的立足点。实验要紧跟授课内容,实验与理论课程之间应环环相扣。针对授课内容,安排学生实验,将遥感的原理融入实验中,用遥感原理指导实验,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概念。针对非GIS专业的学生,更要突出遥感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从遥感影像的下载、几何纠正,到图像的增强处理,最后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地物信息提取等,层层深入,并且与理论部分相吻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直接针对实际问题选择、下载、处理和分析影像,达到应用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遥感软件应用、GIS软件应用等课程知识点,因此,应选择学生熟悉的研究区域及研究对象,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设计

理论和实验部分结束后,应安排《遥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扩展和融合专业课程内容,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侧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课程设计目的的实现。在《遥感》课程设计中,应针对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环节,制定良好的设计目标和完成方式是关键。设计目标应围绕资环方面的实际问题,利用遥感方法加以解决。难度应适中,过简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过难又会打击学生信心。课程设计的实施以采取灵活自由的分组讨论形式为宜。在布置实习题目时,以小组为实习单位。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每3~4人为一组,设1个组长,负责小组成员间实习任务的分工、组织和协调,定期讨论实习内容、进度等。

最后每个人需编写个人实习报告。这种“小组制”实习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堂气氛融洽而热烈,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结语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遥感地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引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建设、林业、环境、农业等各个部门,各高校的GIS专业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遥感应用研究的基础是需要根据地学应用的目的来建立一定的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模型,获得能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信息,而地学遥感就是遥感与地学各学科应用之间的一个接口,它既是遥感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

《地学遥感》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应用遥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遥感数据源,实现复杂地学问题的快捷、方便、省时和省力解决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深化学生遥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遥感地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模型构建,学习遥感技术在各主要地学领域的应用方法,使学生从遥感的角度认识地理过程和规律。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环节及考核方式等都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教学模式探讨

2.1教学方法

遥感技术是一门应用型技术,它所应用的领域众多,而且遥感的许多理论及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现象与实例。《地学遥感》课程是在学习过遥感相关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在基础理论知识这块主要以巩固和深化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的重复式教学,不能以灌输的方式再将学过的知识讲解一遍。教学中可以把经典理论知识与案例相融合,将有针对性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并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把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以问题形式引出,再由学生自行思考、讨论,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对案例所呈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解释和总结,从而达到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因此在课程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可根据教师或者学校其他研究团队在这些领域中的研究,加入一项专题地学分析学习,将实际的科研工作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实例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在这些领域中,各种地学分析方法是如何应用的,应用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指导实际的工作。案例应用在授课当中所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并能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2.2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对理论环节的检验和锻炼,也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较好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地学遥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串联和实际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实验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发给学生实验指导书并讲解其操作方法,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实验的原理及目的,只是依葫芦画瓢,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逐步操作完成。但完成实验后,却对所做实验及上机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几日便丢到脑后。如此一来,实验课的意义不复存在。

因此,每个实验,以及实验当中每一个步骤,其原理是什么,该实验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实验当中的每个步骤有何作用,每个步骤是如何操作的,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步骤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等等;这些是本课程的实验重点,务必让学生清楚并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便可对所做实验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也可以更好地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环节作为理论环节的补充,二者需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实验项目的设置需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二者相辅相成。传统的课程实验是将实验割裂开来,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设置多个小实验、单独完成、单独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模式会使学生很难形成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整体思路,知识的连贯性不够,运用遥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提升。因此该课程的实验应改变这种传统的独立小实验模式,将实践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形式。所谓项目式就是由教师根据科研项目情r及数据可能的获取情况,确定相关选题,选题以能够包含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执行一个完整的遥感数据分析流程、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为原则。学生则分成多个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选题实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最后各自独立撰写一份完整的项目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能更多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此外也能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

2.3多元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衡量学生对一门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然而,学生中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突击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考核方式有较大的关系。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存在。

首先,增加考核的内容,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平时成绩应占较大比重。本课程的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听讲、回答问题、分组演示、上机实习5个环节构成。其次,在期末考试中,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题型占总分的80%。这样,学生只是临考前死记硬背是无法通过的,这也提升了学生上课听讲的专注度。

三、结语

本文根据《地学遥感》的课程特点,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环节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与总结,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实验环节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邓磊,赵文吉,胡德勇.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教改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7):136-137.

[2]张飞,买买提.《遥感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6):174-176.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遥感;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3-0105-01

遥感(RemoteSensing,RS)是当代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1]。同时遥感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遥感应用技术素质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城乡规划、地质等专业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遥感技术作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断在提高与完善,这就要求教学不断调整内容与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分析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发展需求及遥感课程教学,发现课程教学并未很好地适应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其中尤以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突出。针对当前现状,本文详细分析了遥感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遥感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社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目前遥感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适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选取合适的理论课教材,对确保教学内容合理,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选取教材的原则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兼顾”[2]。近年来,国内先后出版了一些可作为大学本科遥感课程理论内容教材的书籍,但并不能满足遥感技术发展的需求。《遥感导论》、《遥感概论》和《遥感技术导论》出版时间较早,内容有些陈旧;《现代遥感导论》在应用方面涉及较少;《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兼顾,而且在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但此书内容相对较深,需要学生具备摄影测量、电磁场理论、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基础。

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普适性较强的遥感实践课程教材。与《遥感导论》配套的上机教材,未采用国际主流软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ERDAS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教程》、《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等书,内容系统,但受学时限制,不适合作实践教学的指导书。

2.实践教学薄弱

遥感课程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遥感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是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来感悟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2]。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课内实践,另一个是综合实习。目前,国内大多院校的课内实践学时偏少[3],而且多以教师演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3S”(RS、GIS和GPS)技术集成,是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加强学生的“3S”综合应用能力,然而这种多学科的综合实习普遍较少。另外,数据类型单一、内容陈旧,也使实践教学滞后,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

3.考核方法不合理

课程考核,考察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更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遥感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以笔试为主,对实践能力考察的关注较少。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改进考核方法,建立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

二、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在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具有前沿性的遥感技术发展愈加迅速,对教学内容选取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教材受出版周期限制,这就要求遥感知识更新途径除了选择合适的新教材外,更应充分利用网络、中、英文期刊或国际会议文献等媒介,传递最新讯息,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现时性。如在讲述不同卫星平台轨道参数时,教材受出版周期限制,其内容始终与最新的遥感卫星发展有差距,备课时需要到相关网站查阅最新的参数信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遥感卫星的最新发展动态[4]。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参考资料,培养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自编符合实际的实验课教材。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普适性较强的遥感上机实践课教材,并且各大院校使用的实验教材多为自编。对实践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新,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以至于研究设计型实验过渡,形成较为稳定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建立和完善遥感实验课数据库及习题库,及时更新和补充资料,包括案例、科研论文、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兴趣,达到优化和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建立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构筑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三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由“有解实验”变为“求解实验”,由“知识积累”变为“智能开发”,为学生自主实验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所侧重,如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遥感与地信相结合的实验课,如“3S”集成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5]。

(3)创造实习机会。由于实践课程受学时、实验条件等限制,使学生的实验机会较少、而且实验内容单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研究性学习,深入到实际科研工作中,成为锻炼实践能力有效途径[6]。另外,寻找相关的实习单位,直接参与到实习单位的科研、开发、生产工作中,与实习单位建立双导师制管理机制,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3.丰富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实践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大读书报告、论文考核、野外(或社会)调查、创新考核、综合实习等的比重。同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做相应的调整。如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当适当加强3S集成等综合性知识的考核;对于地质、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则应侧重遥感技术在该领域新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的考核。

三、结语

通过分析目前社会发展对遥感人才的需求和遥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丰富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体现了遥感技术的前沿性,使教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丰富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方位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综上,加强遥感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社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这既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银娣.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68-169.

[3]黄秋燕.GIS专业遥感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27):352-353.

[4]陈星彤,童洁,刘春红.遥感原理在测绘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矿山测量,2008(2):79-8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新学期教师寄语范文(精选4篇)

    - 阅0

    新学期教师寄语范文篇1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回望并细数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历程,看着你们日渐成长,老师的内心被幸福充盈,被爱包裹。当你们刚走进校园,来.....

    年会致辞主持稿,年会致辞主持稿范文

    - 阅0

    年会致辞主持稿年会致辞总结篇1亲爱的xx家人们:大家好!凯歌辞旧岁,骏马迎新春。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三峰人欢聚一堂,共同分享这丰收的喜悦!回顾过去的一年,三峰人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