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收集2篇)

来源:

文言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四、复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一段

方法:(1)教师范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

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

从而古:跟从并且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词语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5、讨论:

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学成才是不是与韩愈说的必有师

相矛盾?韩愈所说的道指什么?我们今天要以什么为师?

6、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

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7、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辨析

师道者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道德风尚)

吾师道也(学习道理)

师道之不复(从师的道德风尚)

惑而不从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复(从师)

不耻相师(学习)

3、古今异义词辨析

众人古:一般的人众人今:许多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4、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5、读本段。思考: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为什么韩愈要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6、讨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别?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7、教师总结,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

(二)第四段

虽为附记性质,但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三)问题探讨:

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

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

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三、分析论证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阐述(必要性、原则)反面阐述(对比)

例证:孔子附记:赞扬

四、体会语言:整散结合顶真手法

五、作业:背诵全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经典文言文句子篇2

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5、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6、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7、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8、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1、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3、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7、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好词好句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

1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20、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21、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2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3、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24、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5、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好词好句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

2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7、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9、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3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3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34、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35、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7、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38、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9、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40、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41、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42、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3、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4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4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h2>文言文教案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庸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祝福结婚的文言文_祝福结婚的文言

    - 阅0

    1、仁宅莺迁鸾凤舞,欣逢吉日与良时,陇西得厚承天佑,福禄骈臻献祝词。
    2、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3、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花.....

    表达爱情的文言文短句_形容爱情长

    - 阅0

    1、今夕何夕,与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 · 唐风 · 绸缪》
    2、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国风·郑.....

    文言文复习计划(精选2篇)

    - 阅0

    文言文复习计划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那么怎么安排好.....

    刘凝之二文言文翻译(收集2篇)

    - 阅0

    评语祝酒词采访资料篇1保证书试题了喜报回复广播稿!教学竞聘廉洁志故事了计划书宣传周千字文三字经借条学习方法诗歌了信开幕词说课稿!学习计划杜甫部编版节日面积我措施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