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6篇)

来源: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西安;风格;分析;评论

Abstract:ArchitecturefromtheRoyalGarden,Xi'anasanearlycountryhavebeenbrilliantgarden,butnothandeddown.AftertheMillenniumGardenfacingthepopulaceonceagain,wehavetore-examinetheXi'anGarden,discussitsstyl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Xi'an;style;analysis;review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起源于西安皇家①,秦宫汉苑,堪为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的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提到中国园林人们只知道江南园林或北京皇家园林。历经千年沧桑,今天西安园林是什么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在此对其风格做初步探索分析。园林风格由植物和园林建筑两方面形成。

1、西安园林植物景观特点

园林植物受环境气候限制,因此植物景观最能体现园林的地域特征。西安所处的陕西关中地区②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北侧,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地势相对较低。冬季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被黄土高原阻隔大幅度衰减,秦岭平均海拔约2000米、可阻挡空气南北对流。这使得关中平原比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温润而少风。因而这里既有众多的北方植物、又可以引种栽植许多南方植物,是北方园林露地栽培植物品种最多的地区。北方园林较稀缺的多种常绿阔叶树都可以在这里正常生长。常绿阔叶树中已作为园林主体植物的乔木有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桂花(Osmanthusfragrans)、石楠(Photiniaserrulata)及多种竹子;藤灌木有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凤尾兰(Yuccagloriosa)及火棘属(Pyracantha)、卫矛属(Euonymus)多种植物;在园林中少量点缀的有日本女贞(Ligustrumjaponicum)、蚊母(Distyliumracemosum)等。南北植物交汇、季相分明、四季有绿是西安园林的植物景观特点。

2、西安园林建筑风格

建筑的地域风格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2.1自然环境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影响较大。平民建房考虑财力、要使建筑成本最小化必须就地取材。关中地区黄土广厚,民居多以土坯或黏土砖为墙体材料,感觉厚实淳朴;气候是影响民居造型的另一重要因素,关中民居属北方类型,但由于风比较小、屋檐伸出多、屋脊稍高,没有华北民居那样的拱形屋面带来的圆滑感。民居风格间接地影响了西安园林的建筑风格,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园林最早出现在皇家,皇家建筑不受财力限制,因而自然环境对皇家建筑影响较小。因为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一部分,民间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衍生物。所以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也较小。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建材资源,如造园用的山石、江南以太湖石为主、岭南以英石为主、西安地区则以秦岭石为主。秦岭石广布于秦岭河沟、经水流长期冲刷形状浑圆、质感光洁,近年在西安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园林一大亮点。

2.2历史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属于皇家建筑范畴,而皇家建筑风格主要由历史文化决定、由皇族的性格风俗决定(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明朝时为矩形,到清嘉靖时改为圆形,这与清朝皇族帽子造型风格相近)。西安早期园林建筑也由当时皇族风俗文化决定。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主要有周、秦、汉、唐。周朝的已无从考证,但周人先祖精于农耕,性格应该粗中有细。秦人先祖是牧马部落,性格彪悍,后来移居关中与周人后代融为一体。周人和秦人都发迹于关中西部——西岐和雍城(今宝鸡市的岐山、凤翔一带),他们都曾在此经营发展数百年。由此可推断周秦两个朝代的皇族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体现在建筑物造型上是粗犷、简洁、得体。紧接的西汉沿袭了秦朝体制和文化。唐代的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建筑更加考究,相比秦汉建筑略显华贵。外来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也有影响,如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曾影响西安,今天在西安地区的绿地公园中偶尔还可以看到具有西域特征的石雕,见图6。再如、近代我国江南园林对西安很有影响,在西安及周边城市有许多亭、桥、山、水都是模仿江南园林建造的。今天影响西安园林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一些新建的城市广场有明显的几何流线气息。日本次之,在大雁塔附近有少量日本园林。

2.3西安园林建筑风格特点周秦皇族的性格风俗奠定了西安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框架。早期只是为了满足游猎期间临时栖居的需要,园林建筑比较简单。到了隋唐、山水画意境引入造园活动,使园林建筑更侧重于观赏性,因而唐代园林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屋面轮廓线多有弯曲。这满足了繁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简洁自然的大气。唐代以后西安地区不再做国都,原有的宫苑等园林建筑由于战乱和地震等原因全部毁灭消失。今天西安城区存留下来的蕞古老建筑物可能是唐代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从唐朝到民国、西安基本无园林可言,正规园林在西安的重新出现的标志是1922年在唐“承天门”遗址上修建莲湖公园以及五年后修建的革命公园。当时尚没有自我风格意识,公园中古建筑沿用明清样式、山水布局采用江南园林手法。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兴庆公园才重建了沉香亭和花萼相辉楼等少量唐代园林建筑。西安园林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末,城市园林大量修建。源于西方的城市广场园林由于其实用性和满足时代的功能性在西安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但这并没有淹没西安园林的自我意识,西安园林在共性中逐渐确定了以秦汉建筑与唐代建筑为自己的风格特征。2005年建成的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都是以仿唐建筑为主题。2008年建成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及正着手建设的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大型园林都坚持了唐代建筑风格。目前正在筹建的绕汉长安城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则秉承汉代建筑风格。其他小体量的秦汉风格建筑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也随处可见。这种秦汉风格精髓还延伸到一些现代化的园林建筑。秦汉建筑与唐建筑外观虽略有不同,但共同特征是以直线条为主,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可以确定秦汉及唐建筑风格将成为西安园林建筑的主流风格。

3、结束语

西安园林具有我国南北交汇的植物景观;经过周边文化长期渗透影响和现代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强烈冲击,西安园林呈现出多元文化。但是西安园林在发展中没有迷失自我,其主体风格仍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近年来凡经官方或正规专业设计单位之手的大型园林建筑都坚持了鲜明的主题风格,即以唐代皇家风格为主、兼有秦汉神韵。

参考资料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2

1.1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选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都与风水的相关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选址造成影响,另一个就是对布局和规划产生影响。在进行村镇和宫宅的选址时,我国古代的风水学家提出了“风水宝地”的模式,也就是这个环境模式要有山水环抱的格局,内有良田,并且山林葱郁,这种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进行选址的基本原则。

1.2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布局的影响

在理气派的风水理论之中加入了阴阳的理论,并且将阴阳之间的调和以及平衡视作最佳的状态,其中所提出的阴阳分界线指的就是风水学中的对称轴。因此,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和都城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注重对于对称轴线的运用。综上所述,受到风水学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村镇和宫宅在规划和布局方面都呈现出了方直规整以及中轴对称的特点。

2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风水与园林的选址

在现代的园林选址中,更多的是对城市绿地进行布局。所谓的“风水宝地”模式中,背山可以将来自北方的寒流进行阻挡,面水可以感受到夏日的凉风,朝南可以取得最佳的日照效果,近水可以方便生活用水的取用,植物可以对小气候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我国现代园林选址工作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就使得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园林的选址时尽可能地选择草木环绕、山环水抱的环境。此外,在风水学中植物具有化煞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可以将不利于建筑的地方用作植被的种植。由此可见,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规划与布局工作同现代科学角度出发形成的城市布局理论有很强的相通之处。

2.2风水与园林的规划

虽然园林和建筑都是人类所从事的建设活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和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不能够直接地借鉴风水学在我国古代建筑规划中所形成的方法,需要对一些糟粕进行摒弃,与时俱进地探讨风水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段以及应用方式。例如,在进行现代园林的景观规划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子的因素,使景观能够同环境因子协调发展,尽可能地利用环境因子,使园林能够坐北朝南,这样可以有利于对有害因子的控制,通过种植植物来屏蔽所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等。此外,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还要对人的心理因素加以重视,注重设计的整体性,风水学中还十分注重对均衡和稳定的追求,这些都与心理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风水宝地的模式在格局上比较封闭,体现了人们安全以及内聚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使园林的构图能够符合比例协调的风水原则,还要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在规划和设计中还要充分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不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充分地体现出生态化和多样化。在进行植被的种植时,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将绿化量最大化,在植物的搭配上应该尽可能地同自然的群落相接近和适应,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规划和布局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地对场所进行分析和考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之中不仅要体现出统一性,也要体现出多样性。

3结语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3

关键词:美学;古典园林;造园

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立意到构图,到造园形式,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日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意识和美学评判标准,并产生了两种风格独特园林艺术形式,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朴素的道家美学:中国古代老庄哲学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以道家的自然美学认识观为基础,崇尚的是自然、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的人生艺术境界,它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它基本上确立了古代中国文人的自然审美观体系[1],也影响了当时的造园活动。在“道法自然,法无定式”的准则指导下,造园的目标就是造园者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也即“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对场所的认识(相地),在对人工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依据合理布置其空间秩序(布局),使园林完美地从有秩序的建筑空间向自由的自然空间转变,达到“道法自然”而又“法无定式”的境界[2],成功地完成了从人到地、从地到天的过渡,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园林的形式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道法自然”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造园的艺术特点。

然而,道家思想却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唯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对中国古代造园产生影响的还有儒家和佛家禅宗的思想。儒家和禅宗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在唐代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也曾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圆明园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儒、佛、道合流以后一个突出的典范[3]。但是,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两个方面,而道家的美学意识作为一种指导中国古代造园的设计理念,却从未偏离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并且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2.“隐忍”的禅宗美学:“物哀”与“幽玄”意识

2.1“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

日本在古代时期就有了“物哀”意识的萌芽,即对人的共鸣和同情的思想。其发展和完善融合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意识。它既是一种文学理念,又是一种世界观[4]。《源氏物语》中将其内容概括为赞赏、亲爱、共鸣、悲伤、同情和可怜等,对象也从人扩展到整个社会世象。“物哀”意识作为日本美学的底流,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族文化也有很大区别,它更多的体现一种对失败者的可怜乃至一种悲壮情绪。是一种经过艺术锤炼而形成的独特美感,一种能使人产生心灵感动的纯粹的悲剧美意识。

“幽玄”实际上是“空寂”和“闲寂”的组合,它是以“物哀”意识作为根基的,同时与“物哀”意识又是精神相通的。“空寂”来源于日本的茶道,提倡“空寂”的茶道美理念,并强调了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充实,如果没有审美的存在,贫穷就会成为纯粹的贫穷。“闲寂”则体现了一种浓厚情调的“寂寞”之美,后来,“闲寂”又发展出具有“风雅”意义的一面,成为一种永恒孤绝的美的形式[5]。“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作为日本美学两个主要源流,占据着日本艺术的中心位置,这种意识都是在精神与文化层次起作用,更加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

2.2日本禅宗美学的形成

日本的禅宗思想来源于12-13世纪的中国,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采取学习的态度,所以中国的禅宗思想也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引入到了日本并发扬开来。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样,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与传播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果实。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在日本得以接纳并传播,也是如此。“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的基础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6]。

3.对中日两国造园活动产生的影响

造园思想和审美标准是人类进行造园的根本,这种植根于个人脑海中的艺术美学标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待事物所产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对于造园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山水画因为受道释自然观的影响,有不少画家把人迹罕至的地方视作理想的境界。尤其在宋元之后,许多山水画以追求画面的素净而不画人的活动,表现出“荒寒”的气氛,体现出“超世俗”的思想[7]。随着这种画风在日本的引入,它极大的迎合了日本人“物哀”、“幽玄”的美学口味,进而也影响了日本的造园活动。

日本吸收并发展了中国的禅宗思想,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禅宗美学体系,并表现在绘画、园林、建筑等诸多艺术领域中。中国的造园技术大体与佛教同时传入日本,重要的造园著作《园冶》也在明末引入日本;然而,在“禅”的理念指导下,日本人对于中国的造园手法进行吸纳、提炼,加上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原因,日本形成了以质朴、简练而又富于内涵为特点的园林形式。这种基于“物哀”、“幽玄”意识的禅宗美学意识,几乎渗透到了日本古典园林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布局、意境等。事实上,当中国古典园林从自然山水开始向文人山水转化时,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却开始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美学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日本庭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诠释着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显示出与中国古园林表现手法和技法上的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4.结语

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中国遗留的园林多为明清时期的,反映的也只是我国两千多年造园技术的一点余晖而已。而深受中国造园影响的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礼失而求诸野”,由日本园林我们可以想象出我国宋代、甚至唐代的园林是什么样子[8]。研究两国形成不同园林形式的意识根源,不仅对于弘扬两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促进世界民族交流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

[3]方晓风.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1):39-49

[4]梅子君.《源氏物语》的美学思想―“物哀”、“风雅”与“幽玄”,2005

[5]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洪修平、吴永和.禅学与玄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4

[关键词]风水;园林景观设计;古代建筑

1风水概述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风水的重要思想是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其中包含很多内容。风水学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体,因此无法用只语片言对风水下定义。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风水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中,“天”指的是自然生态环境,“人”指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和谐共处[1]。从总体上看,风水主要指的是建筑中的文化,是有关建筑选址及布局的学问,具体分为2个派系,即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重视建筑的具体选址对建筑的总体规划有一定影响;理气派把阴阳八卦等理念作为基础,采用“天人合一”的方式对建筑的方位及人居住的关系进行分析。

2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2.1风水对建筑选址的影响

风水与我国古代的建筑选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风水对古代建筑选址的影响,二是风水对古代建筑规划与布局的影响。在对建筑选址时,古风水学家会择一处拥有山水怀抱的“风水宝地”作为建筑地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这种选址模式成为我国古代选址的基本准则。

2.2风水对建筑规划与布局的影响

对称轴是风水中的重要准则,对称轴指的是把阴阳论融入风水学中,并将阴阳调和到最佳状态,而这条阴阳的分界线就是风水中的对称轴。在建筑的规划与布局中,通常会采用对称轴的形式,呈现出方直、中轴对称的特征。

3风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风水与现代园林

风水中常说的“风水宝地”,从现代的角度解释就是“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通俗来看就是“藏风揽气”。园林背后有山环抱,可以阻挡北方寒冷空气的入侵,山中树木可达到藏风的效果。园林面水可以享受南方吹来的暖流,也可以满足各种用水方面的需求,植物也因充足的水源而长得茂盛,并能调节局部气候,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园林环境。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建设应选择在树木环抱和临近水面的位置,如果缺乏树木,设计者应建设一个绿地系统来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水环境。

3.2风水与园林规划

虽然风水对园林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在园林规划与布局时,不能将风水理论直接引入园林规划中,要摒弃风水中某些不适的理论,取其精华部分,从现代化角度将风水合理应用到园林规划中。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统一。在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设计融入到人、自然、社会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其次,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因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应摆在园林设计的首要位置。此外,要重视文化功效,在实现自然和社会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2]。园林规划时要重视“吉祥文化”。风水学文化的本质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演变来的一种文化。风水学者认为竹、橘树、桂花、梅、石榴和葡萄等植物为带来吉祥的植物。人们为了讨个彩头,或者希望逢凶化吉,一般会在入口处种植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如门前种植桂花意为“门庭当贵”,种植紫藤寓意“青云直上,紫气东来”等。

参考文献

[1]张薇,孙大维.浅析我国园林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3(4):82-83.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新思路

1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1.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1.2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1.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结语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6

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意境的设计,园林的意境通常都要依靠各类手段和方法来营造,并在创造手法的烘托下强化园林意境的体现效果。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一池三岛、名山胜景、文化典故、人化景物以及诗情画意等。其中借助于一池三岛的布置能够促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上产生变化,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层次,立于岛岸,面对碧波,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布局凭借其空灵的风格长期以来受到众多造园者的喜爱。名山胜景主要是通过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手段,将名山胜景和自然风光集于一园之中,其别典型的当属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大规模宫苑,在此方面当推圆明园。这种景色上的借鉴摹仿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从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出发,来实现各景色间的取长补短。文化典故则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神话故事融入到园林意境之中,这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境创造手段。比较著名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都是此类代表,在园林意境中充满着文化典故的韵味,都取自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场景。人化景物就是人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思想和品格,用于人们情感上的交流和抒发,在借景抒情的环境下深化意境,增强园林意境的感染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人化景物的手法都是文人志士所经常使用的手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园林的设计。对于诗情画意的这种手段来说,我们应当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古以来园林景观的发展就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园林比较注重的就是诗意的营造,诗意在很大程度上与园林的意境存在着一致性,在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的相互循环作用下促进园林意境的体现,使园林意境与诗歌之间能够做到相得益彰,相互凸显。但是在设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过程中,还应当做好园林的构思工作,要尽量先用诗句立意,借此来为园林意境定下主题,进而在不断体味中建造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其主题,在经过相应的加工手法后,最终建成具有“诗意”的园林。并且这些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秉承着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生态学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虽然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确保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避免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应有面貌,发挥出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并且文化消费不断上扬的环境下,且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背景中,广大群众对于园林的审美要求不断提升,要求园林具有简洁、容易识别且影响深刻、环保性高等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园林设计既能够反映出现代城市应有的现代气息,而又能够满足市民们的审美需求。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将我国“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与城市建筑相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园林景观。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还应当明确,园林意境、场所感、归属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尽量满足场所感和归属感方面的要求,使园林真正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最后,在对园林意境加以利用时,还要注重对园林特色和城市自身特色的凸显,使园林景观的设计带有时代和城市自身的烙印,保持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特点,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3结束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研究生面试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研究

    - 阅0

    最新研究生面试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xx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xx,来自xxx,因慕名贵校金融专业,它与金融及我本科所学专业相适应,故今年报考了贵校的.....

    优秀范文公园作文字(精选2篇)

    - 阅0

    公园作文600字篇1大年初四,我和父亲、大妈、伯伯、奶奶、爷爷、姐姐和小妹妹一起去曲江公园游玩。我们坐上伯伯的小汽车,不一会儿,来到了曲江公园。一进去,只见人山人海,有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