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基础教学(6篇)

来源: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改革;主观能动性;多媒体;兴趣

【中国分类法】G718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职业类学校机电、电子等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在21世纪,电子产业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电路复杂度更高,无论是电子产品制造业还是电子品服务业迫切需求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技能人才。如何平衡学生当前薄弱的基础素质与专业技术要求的差异;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掌握好专业技术基础;如何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培养更具专业技术能力的针对性等,都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其他教师关于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发现目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教学,仍然是传统观念的“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传统,轻创新”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也就是教师讲多、学生动手少。在这种背景下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感和厌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2)电子、电流、电路本身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受现实的诸多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抽象、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放任自流,导致学不好,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3)学生本身因素: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求知意识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无法激起学生求知欲,那么整门课程教育教学将难以有成效开展。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适当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和逻辑计算。技工学校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要少而精。目前我校采用全国劳动版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其内容和结构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框,是大学教材的浓缩,内容偏深,理论水准偏高,虽然目前使用的第四版比第三版的难度已有所降低,但很多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因此,必须整合教材理论深度,应减少定量分析,在讲清电路物理意义后对复杂计算不做过多推导。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分析方法要有取舍,像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频率特性分析等许多内容都可舍去不讲,应重点特出这些器件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技工学校的教学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整个专业技能体系要求,瞄准岗位目标,实施能力教学,结合各个专业对电子技术要求的差异,以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直接从事岗位的需求为准,有的放矢,讲授时灵活把握深度、难度,不要一刀切。

三、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实施课堂教学,化繁为简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概念又多又抽象,把物理、电工学、化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关联起来了,对当前文化理论基础较差、专业知识薄弱的技校生来说,这实在是有点难度。学生提不起兴趣,加之学习习惯以及求知欲淡薄,对知识有问题和不理解也不愿意提出来,那么教师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前不做好精心的策划,一旦不能触动学生求知欲望,这节课就白讲了。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力求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把握好传授尺度,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通俗的方法讲解。

例如在讲授二极管,多数教师开讲前先会亲自在讲台上演示一个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而我觉得这个实验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简单就三节干电池,一个3.8V灯泡,一个二极管、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一个串联电路。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明显增强,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本课题的积极性。实验完毕,教师对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功能、分类和使用作总结,对于PN结形成过程,由于涉及化学变化少讲或不讲。最后列举二极管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展示一些家电设备的电路板,指出二极管的位置、型号等,让学生对二极管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加强实验安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性较强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基本的实验操作单元到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比如先学习使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三极管管脚和型号,再进一步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较为复杂仪器。教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验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兴趣。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多做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利用电子实验室组织学生成立电子兴趣小组,让学生制作如焊接门铃,装配收音机等简单电子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机房优势,借助EWB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实验,可以直观看到电路的组成、运行和输出。EWB(ElectronicsWorkbench)软件不单是一款优秀的电子电路仿真工作平台,也是一款很好的教学模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点:(1)作为仿真工作台,组成电路图所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操作简便,电路结构直观显示,且与普通实验相比减少元器件焊接带来麻烦。(2)软件自带有丰富的各种虚拟的仪表仪器和集成器件,它提供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转换器、逻辑分析仪、万用表等工具仪表,且操作界面与实物一样。它的器件库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各种数字门电路芯片。(3)EWB强大的仿真功能,使它在教学模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利用它提供的虚拟的元器件和仪器,《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所涉及的电路基本都能在该软件里实现,因此利用该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电路实验,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学生会更加喜欢。

俘获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心理上帮学生建立起学习的意识,求知的欲望。因此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精心安排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才能把技校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主编.郭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中职会计电子技术基础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设置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的课程目标设置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根本不适合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却跟风开设,这些学校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科学的探究。所以这些中职学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只好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较少,不了解现今企业进行生产的需求,没有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需要相结合。

(二)中职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上仍然遵循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投入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优势,仿真软件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而很少中职学校开设仿真实验课以及建立专门的配套练习机房。

(三)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

第一,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就是参考相似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使形成中职教育不“中等”的现象,只是从传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如何阐述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联系结合的课程;第二,侧重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而不注重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没有开设更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中职学校一部分生源来自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来自不喜欢那种激烈竞争的高中生活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是家长强迫来读书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中职学校如果还采取和基础教育一样的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混个毕业证的情况。

(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化

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厌倦了基础教育模式的初中毕业生和逃避高中激烈竞争的初衷毕业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目标设置过于接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学部好,进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被弱化,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适应电子生产企业的需要。

(三)学校资金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资金不足的现状。由于中职学校受到资金限制,而电子技术应用等工科专业不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备要求较多,学校无法提供相应资金支持,而电子技术理论实践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造成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难以良性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被弱化的现象,中职学校要打破基础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特点,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讲清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课程间内部的联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科学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要重在应用的意识。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要做到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实践充分结合,多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为与国际信息化对接,应与国外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接,取其精华,重新设置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使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电子产品营销基础、数控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专业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教师有一定下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工作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和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订单,要采取优厚政策引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一、制订课程计划

由于当今时代,电器普及,电工与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所以各工种的技术工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电工基础知识。所以电工基础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将电工基础和其他相关课程衔接起来,将电工基础内容分出层次、阶段,这样讲授时可以将各层次、阶段相互渗透、融合,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教材是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目的的信息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电工基础教材能提供给职校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所需的基本技能。当前我国电工基础教材的不足有:传统知识偏多,扩展的新知识少;单元电路分析的知识多,缺乏对综合性电路的全面分析。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教材基础性。重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阐述,同时以丰富例题加以训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语言做到通俗易懂。阐述问题时,描述的语言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本的知识。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其性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应当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一大弊病应该受到重视,并及时改革。在基础性试验阶段,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电路实验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

参考文献:

[1]唐素霞.对职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改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3(18).

[2]王立艳,陈艳华,王文杰,等.基于工作过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39-02

关于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教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校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讨论,就是根据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类型上的定位(应用型人才),结合校区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等软、硬件教育资源,探讨适合校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更好地为校区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本文结合近几年校区自动化应用型本科教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应用型人才

什么叫应用型人才?过去对这个问题的提法较多,“复合人才”、“综合性人才”等,理解上也比较模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具有专业技能、突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高,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究其原因,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无论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不例外。由此可见,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职业技校,它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宽厚的学科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实际就是指那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又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可不是单靠实验课、技能培训所能达到的。国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要求多达十几项。

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就电类专业自动化应用性本科而言,专业基础课应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构成电类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框架,提供了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电路原理提供了工程电路的基本描述、分析方法与技术,包括现代仿真分析与技术,这是建立工程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电气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要求工程师必须有很强的电路和系统模型描述能力。电子技术是一个系列课程,包括模电、数电和半导体物理基础。电子技术也是学习计算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数字型号处理的重要基础。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无论在电类专业(自动化、电子通讯、电气自动化等),还是在非电专业(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计算机等)的专业基础理论框架中都排在前两位,而专业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看,专业基础课程则属于核心教学内容,而电路、电子技术又是这核心的核心。尤其是当今信息时代,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已渗透到各专业领域,是一个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重要基础课。无论对工科还是文科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也是提高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体现。

三、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涵盖的专业越来越多,已超出了传统的工科范围,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充,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学时的减少已成为趋势。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我们根据自动化应用型本科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要求,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既突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又解决了因学时少而产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好的效果。下步我们打算对计算机、机电类、采矿、资土等非电专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它们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内容,避免导致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不够用,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没有用的现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耽误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宝贵时间,影响同学们后续课程的学习。

四、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类大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阶段,所遇到的第一次实验技能训练课程。也可以说是同学们实现未来工程师梦想迈出的第一步。以往由于对实验课程的作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过程、考核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验课时不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有机衔接;验证试验过多等问题。首先优化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课时利用率。众所周知,验证性实验一般根据电路原理图或制好的实验电路板,按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测量数据和波形,然后再按指导书上的要求填写图表、整理后写出报告。甚至在没弄懂原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整。这种实验的缺点是学生动脑少,优点是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老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内容灵活安排实验时间,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搬到课堂上讲。一来解决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二来理论与实验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可以多个验证性实验合并在一起(如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法中的叠加原理、戴维宁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时利用率。二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质量和要求,使其更加接近工程项目要求。目前,我们所进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大都停留在利用各单元电路的拼接实现功能,学生只能根据各单元电路原理对综合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并没有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对电路的参数、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我们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如何以工程项目的标准和要求驱动综合、设计性实验。如设计一个语音放大电路,教师首先介绍一下系统原理和整个系统框图,然后对各个单元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再以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为工程约束条件,按工程要求将性能指标分解到各个单元电路,以确定各单元电路的参数,使其各单元电路之间有效耦合,最后再把单元电路搭建成系统电路,进行系统的调试、改进。这样可以加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工程。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工程训练。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5

论文摘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但对于我们原本文化基础就比较差的技校学生来说,要学习这门课就更困难。

针对技校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的情况,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学生就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可以说,比赛的方式、内容及要求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专业教师可以以比赛为导向,按照比赛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确定其教学目标。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比赛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一个大项,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接触的知识大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因此本课程对于这个项目的比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加以重视,在确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是熟悉掌握元件识别、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元件除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外,还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元件。

二是掌握电路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良好的电路焊接技术和安装工艺知识,能使用仪器、仪表调试电路。

三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各基本电路的形式、作用、应用及简单估算等。

四是具有企业职工所需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

五是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定位是: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能为技能比赛做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做到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合理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外加电子技术基础大量的实验需用到电,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再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声音、图像显示的电路,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到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实训中专业教师特别要注意的

是,学生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电路图中元件外形、符号、极性与印刷板电路图的元器件位置、连线、标识的识别尤为困难,经常出现对不上号,极性搞错,连线错(位置不对或不会看图搞错),即便是装配对了也不知为何装的,错了的也更难查找。假焊、虚焊更是比比皆是。如此,让他们自己检查,检查十遍恐怕也难找出故障点,往往一次实验课,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检查问题,排除故障上,而装配元器件花费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应加以注重,以便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更好提高学生积极性,应事先有所准备。比如:所有元器件管脚(尤其是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类)都要先上好锡,如有氧化和不容易上锡的管脚,要用细砂纸或小刮刀轻轻打磨(刮),直至露出铜线,然后在松香液内(固体的也行)上锡,以减少虚焊的可能性。这部分工作表面上有多余,因为有的元件出厂时管脚已经浸锡,容易焊接,但对于后期装配的成功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制作屡次失败将打击他们的信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作品的成功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作品的成功率。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渠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列举两种辅助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采用多媒体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抓,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将事物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能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化解思维上的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例如,讲授二极管时,学生对pn结的内部结构及导电分析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讲解演示这一性质让学生了解二极管性质(单向导电性),便直观形象得多。再如,在讲解触发器一节关于触发器输出波形的教学中,制作相应的课件,将题干、电路图及分析过程中融入到课件里,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将时间留给学生分析、解答。这样既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又高效生动省时,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2.利用软件教学

为弥补实验的不足,提升实验效果,电子技术的教学利用ewb(电子虚拟工作台)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例如:在电子实验中,教师可从经济角度和成功率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安装某个电路之前,利用计算机做一个仿真实验,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如通过ewb(电子虚拟工作台)调出电路中各元件组成该装置,再通过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实验仪表(虚拟示波器、虚拟万用表等)对电路进行测量,让学生找到实验中的必要结果,再实际安装电路,就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实验的信心。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幻觉中,会使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的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我们专业教师可以广集信息,从多方面来加以教育,如采用目前推行的项目教学法等等,面对技校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辅助课件、创设环境、实训练习等多方面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乐学气氛,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本身永无止境,以上只是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一些思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第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汽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繁杂,逻辑性强,实践性强,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理解力相对偏低,教师和学生缺乏足够的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造成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本文利用“微课”,以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好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这门课程。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概括说,微课就是一段聚焦于某一教学主题的简短(一分钟长度)的教学音频或视频。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

由此可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主要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进行的精细化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二、微课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内容较多,本文以比较典型的知识点“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为例介绍微课的具体应用。

1.任务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前照灯基本电路,在电路中分别串联一个1KΩ电阻、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接通电源,观察前照灯是否发光(都发光);再把电阻和二极管的两根引脚调换接到电路中,继续观察前照灯是否发光(接电阻的继续发光,接二极管的不发光),把这个电路现象拍摄并制作成微课,然后发到教学平台或者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阻的正反接法没有影响前照灯的发光,但是二极管却影响了前照灯的发光,为什么?

2.重点突出。还是上面那个电路,学生被电路的不同现象吸引住了,他们知道了二极管正向接可以导通,反向接截止。但是对于在接线时正反向是如何区别的,教师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大,让所有学生都能注意这个步骤,这样,除了第一次接时需要用到万用表判别阴阳极,其他任何时候都能根据电路的现象直接判别出二极管的阴阳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细心,增加其学习的信心。

3.知识领悟。视频上传后,学生可以无数次的播放、暂停、放大,每次观看后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收获当然也不同。例如,第一次观看,大多数学生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知道了二极管不同于电阻,有极性而已,其他的可能理解不多。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和思考,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最后可以通过自己总结的规律掌握知识点,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是指正向接导通(也即二极管的阳极接电源的正极,二极管的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反向截止,以后只要遇到二极管的场合,其单向导电特性都是如此判断。

4.知识巩固并延伸。学生领悟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后,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典型习题,比如给出几个二极管应用电路,让学生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并讲解原因,以巩固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的重点及规律,并给出几种不同层次的二极管应用电路(整流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等),让学生练习,达到知识延伸的作用。

三、微课应用的注意事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微课的应用不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量。拍视频,选材很重要,既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特点,又要掌握知识的难易和易错点,所以要求教师对知识非常了解,对学生因材施教。

第二,微课的拍摄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动静的结合。整个视频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内容要简洁明了,清新流畅,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等。

第三,微课的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并不是简单观看视频,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并思考,最后找出规律理解所学知识。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微课也不例外。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其作用都是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掌握方法,理解知识,让课堂变得轻松,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学习新《职业教育法》体会范文(精

    - 阅0

    学习新《职业教育法》体会范文篇1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从教22年的一线教师。等到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倍感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相信新《职业教育法》必将促使职业教育进一.....

    公司物流部门公告范文,关于物流方面

    - 阅0

    关于公司物流部门公告范文篇1光阴如梭,一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x年即将过去,x年即将来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从事代储监管和过磅工作,较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这主要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