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6篇)

来源: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1

关键词: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绩效;企业

2006年,我国创建并改变了原有的发展道路,改为了科技创新型的新时代路径。但是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项体系性的建设,而且需要一种适合科技创新的建设环境。经济的发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拥有一个完善运行的经济体系不但可以创新发展,还能有效减少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国内的科技管理行业的融资较难、创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存在潜力的市场等来提高的,并不是质的提升,所以这种状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培育和发展创新型的企业,是加强科技以及经济紧密结合的作用点,也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点,不仅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发展也证明了科技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在2006的时候便推出了新型的发展计划,在之后我国又将其上升为我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计划和提高国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与创新技术是我们建设创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为了使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创建了许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利的举措,比如,增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合成效。当前,国内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各种情况,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技系统向企业提供科技的过程中,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降低科技系统向企业投资的意愿。所以,企业创新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加强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缺少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我国科技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2.1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过采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将其与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的总称。科技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狭义的科技管理又被称之为科研管理,是一种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对资源、研究和成果进行相关的管理,职员对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所创造的效益进行考核,为所制定的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并制定新的目标。科技管理可以促进职员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保证资源、研究及成果的顺利完成。

2.2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

科技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还有促进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企业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且科技投入的积极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对人才和经费的投入,通过对企业技术的管理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当下,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科技进行有效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能有效进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业技术是广大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1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低效的问题。企业对技术有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说明是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比较高,还能有效减少风险、发展激励等目的的实现。通过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增长。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需不断鼓励和加强员工对科技、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合理选择且有效利用对科技的管理。

3.2合理配置技术资源,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

一般情况下,创新型企业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会比较高,创新的能力自然很强。科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经费和人员非常重要,这两种因素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投资人群利用企业技术来促使技术创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风险,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了能有效地维持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带来的优势,需要对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合理配置相关技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对企业目标贡献程度的评价,是人们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一种主观评价。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对企业的技术长期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对科技进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但是很多人员对科技合作组织的方式并不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时刻对科技进行管理,并没有使其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所以,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的管理,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

4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管理来具体介绍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从理论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仅要重视科技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国家也需进行适当的鼓励并重视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缺少的情况,就要对此领域上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以严谨的态度看待我国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现实情况,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规律,发现以往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互结合发展。

4.2相关建议

对此,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有了相关建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国还需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探讨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我国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及成熟,所以还需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填充新知识。科技创新要依赖经济、企业技术等之间的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与配合,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更系统、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

5结语

本文主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创新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还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专利和新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具体介绍了科技管理的含义、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以上就是笔者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作者:邬亲丹王媛媛廖芬单位: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玲.知识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4).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2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即员工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日益迅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市场变化有极高的反应能力,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中小企业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是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又存在相对劣势,因此,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各国政府一般都会从该国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与文化背景出发,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对其鼓励和支持。

2不同国情使得创新政策阶段不同

技术创新政策具有民族性。由于各国的技术创新政策是在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相对性,必须适合各民族的不同特点。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两大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政策。美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技术创新模式,日本则形成了“生产-技术-科学”的技术创新模式。[1]两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两国创新模式、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却都是符合各自国情,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1美国中小企业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是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联系的。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其市场结构、市场风险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不断变化,其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自由竞争时期的中小企业自由发展政策阶段。由于美国长期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策,在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企业均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因此没有制定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第二阶段,垄断竞争时期被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阶段。由于垄断竞争的形成,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市场被部分大企业所垄断。加之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处境日益艰难,大量倒闭。为了阻止大企业的过分垄断,维护自由竞争,保持经济活力,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在1953年成立了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主要负责向中小企业提供资助和支持。

第三阶段,高技术发展时期的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阶段。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技术变化日益迅速、全球竞争和科技创新日益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高技术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为此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由过去的被动保护向主动扶持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倾斜,给予高技术中小企业全面帮助,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一做法获得了巨大成功,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直接带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

2.2日本中小企业发展阶段。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3]一是强化经营基础,包括金融对策、税制对策等;二是支持结构调整,包括发展新兴产业、支援新创业等;三是其他专业对策,包括防止过度竞争、防止不公平交易等。其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行保护型政策阶段。由于长期战争,日本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因此,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宏伟的经济重建计划。在促进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为避免企业间的“二元结构”矛盾,对中小企业实行了保护主义政策。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实行现代化型政策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1956)、“中小企业行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60)、“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等政策法规,以促进中小企业在设备、技术、经营管理、专业协作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实行知识密集型政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加剧,致使与出口有关的中小企业惨遭致命打击,国际竞争力明显减弱,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日本政府逐步改变了一些政策法规,促使中小企业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化。通过颁布“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74)、“产地中小企业对策临时措施法”(1979)、“融合化法”(1988)等新法规,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2.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中小企业起步较晚。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制度的改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发展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发展政策上重视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实行大力发展基础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眼光主要盯在大型项目上,并且认为只有国有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于政策取向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这一时期,国家在政策上、在资金投入上强调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因而使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忽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对中小企业实施肯定性政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人们对经济体制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抵制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乡镇企业开始崛起。大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环境下自由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阶段,1997年至现在: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政策阶段。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使其优越性逐渐体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补充的地位,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政策保障。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开始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型政策,对其提供资金和服务体系支持。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1999),提出创建一种特别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0年),提出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转贴于

3文化差异形成不同技术创新模式

现代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样式进行的。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潜在投资,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就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加强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社会文化因素是隐藏在深层的推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产业、文化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态势,经济、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不同的现代文化氛围,影响各个国家制定出不同的经济政策、创新政策。

3.1美国文化中的创新因素。美国企业的创新多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原创性。这种敢于进行原始创新的精神一方面基于美国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实力和雄心,一方面来源于美国人强烈的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而这种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主要来自西部拓荒运动。当时美国的西部是一片荒蛮之地,环境非常恶劣但又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要想到西部去发展,必须具有很强的冒险主义精神;要在西部存活下来,则要靠顽强的意志,依靠自己,具有很强的英雄主义色彩。美国企业的原始性创新就是以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为基础,主要依靠“少数优等生”的单干,形成“加数效应”。[4]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曾收集20世纪对美国和世界有过巨大影响的65项发明和创新,发现它们基本上都先由个人完成,他们在取得专利后,办起自己的小企业,生产和销售这种新产品,最后,小企业发展为大公司。[4]杰出的美国公司普遍认为组织中的大部分成员必须是创新者,鼓励个人创新的冒险精神。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思想,强调个人价值、个人权利和个性解放。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在企业中表现为强调自我表现,强调敢于创新。要自我表现,就要在工作上标新立异,追求卓越;要自我表现,就要敢于冒险、刻意创新。要冒险、创新,难免有挫折与失败,而美国文化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硅谷是美国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聚集地,而中小企业是美国创新的源泉。在硅谷,政府鼓励创业,鼓励创新。所以,很多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没有受到封建主义残留思想的影响,从独立伊始就推崇自由、平等、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是美国企业创新的源泉。在美国企业里,同事之间不轻易否定他人的意见,同时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管理人员经常与员工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批评,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创新活动。

3.2日本文化中的创新因素。日本企业大多采取“引进—再创造”的创新模式[5],博采众长,后发制人,这与日本文化历来注重学习和模仿的传统有关。日本企业擅长于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或品种翻新。几乎欧美企业每生产出一种工业品或家用大型产品,日本企业就能迅速将其小型化、多功能化,以此来超越对方,夺取市场。

作为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家的观念很重,集体主义思想很强。与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相比,日本企业的创新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强调集思广益、团队协作,形成“系数效应”[5]。日本人以企业为家,认为企业的成功依靠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脱离集体作用而过分强调个人能力,是不利于组织的发展的。但他们并不因此而限制个人能力,而是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对仍未得到验证的构思进行大胆尝试,并允许失败。因而日本企业以锐意创新、富有活力而著称。

日本企业的创新更多源于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的驱动。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的压力使日本民族一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二战失败后,日本国内经济濒于崩溃。这种残酷的现实更唤起了日本人重建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而他们有迫切的愿望为改变国家和企业的面貌而不断改革、创新。

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以创新为途径,通过不断创新而加强自己的实力,从而不断做大、做强,达到成为大型企业的目的。

3.3中国文化中的创新因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深受儒家几千年文化思想的熏陶。中国文化中既有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也有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同日本相似,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集体主义,重视“集体”价值与利益。在个体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体利益。这种观念有利于企业的团结和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但儒家思想中有很强的保守与回避风险的思想,比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都是要人们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中国人害怕犯错误,害怕承担责任。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和冒险精神,中国企业必然不愿主动开拓进取,推陈出新。

在企业人际关系方面,中国推崇“中庸之道”,主张人与人要和谐相处,避免纷争。由于创新必然是对旧有事物的某种否定,必然涉及到现有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中国企业里面等级观念很浓,职工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封建等级意识,崇拜领导权威,一般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求既不承担风险,又不得罪他人。所以,中国的企业里面缺乏主动创新的精神。即使有所创新,也是由于市场压力、竞争压力而被迫进行的。

4发展差异造成财政支持政策不同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差、应对风险能力差等因素,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在风险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点,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投资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4.1美国的融资投资政策。风险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基金。[6]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多由民间创立。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完全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企业在创新项目上的选择更加灵活,其风险投资越来越向高技术产业集中。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美国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性贷款,还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6]。《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定:每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要将财政预算的1.3%用于支援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小企业管理局可根据中小企业的申请,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总金额不超过15万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的政策性贷款。这是美国唯一的由政府直接出资而且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贷款。

4.2日本的融资投资政策。与美国相比,日本的风险投资制度多由政府设立,且建立较晚,还缺乏成熟而富有成效的风险投资队伍。其风险投资制度不足,对日本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日本的风险投资受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影响较大,因而很难把风险投资集中在创新性的高技术发展方面,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以至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

在融资方面,日本信用保证协会、贷款保险公司、贷款担保公司、政府共同对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支持。在贷款方面,则以政府设立的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主。目前,这样的金融机构有“中小企业金融共库”、“国民金融共库”、“商工组合中央公库”等。它们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2~3个百分点的较长期的优惠贷款。

4.3中国的融资投资政策。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制度不够成熟,还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融资制度。但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引导。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提出,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尽快研究提出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的办法。同年《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999)进一步要求,要积极解决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担保问题。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0年)中,提出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2002年,人大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之一,目的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3

【关键词】品牌名片科技创新科技名片

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品牌,尤其自主品牌更能体现企业竞争优势,2011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出指导要求,强调以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思想,市场导向,各方参与,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主品牌涉及到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但还远远不够,不能反映企业科技活动的全貌,要通过全新的科技创新评价和监督指标的设计,从科技创新角度将企业品牌建设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使科技创新品牌成为企业一张响亮的“科技名片”。

1企业科技名片的内涵和意义

1.1企业科技名片内涵

品牌是企业的一张最好的名片,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于品牌的内涵有多种说法,李晓飞认为[1]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从价值角度看是无形资产,从外在表现角度看核心是产品或服务,从本质角度看体现了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承诺。蒋Z萍认为[2]品牌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基础要素、品牌个性要素、品牌传播要素、品牌外部关系要素。因此,可以说品牌涵盖了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一切关系,它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我们平时所说的品牌一般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

其实,商家之间的合作更重视的是彼此的信用状况,随着全国各地信用建设的开展,信用信息的有据可查为企业树立信用品牌创造了方便条件,因此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应该延伸到信用方面。

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等能力及水平指标可清楚的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应该延伸到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品牌代表着企业科技活动的全部,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张科技名片,它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企业档案工作,而是建立在企业科技档案基础上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规范企业科技活动,能更全面的体现企业品牌特色。如图1所示。

1.2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意义

1.2.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

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科技名片反映了科技活动的全貌,体现出企业对科技投入的重视和科技创新效果,因此是企业品牌建设中重要一环,要让企业像重视商业品牌建设一样重视科技名片建设,要通过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和科技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名片建设工作。

1.2.2企业品牌的有效延伸

市场未来竞争靠的是科技创新,而传统的企业品牌注重的是商业品牌价值,企业科技名片代表的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企业实力与未来的发展潜力,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引导企业的品牌建设向科技创新延伸,从长期来看,企业商业品牌必然还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苹果品牌的树立就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上,在涉及技术问题的时候,苹果公司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主导市场[3]。

1.2.3培育企业创新意识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能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科技活动,其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立及其相应政策上的引导,也能加强和规范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与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能更加激发起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1.2.4改变科技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科技管理方式非常不利于企业项目申报,由于科技项目立项是采取网上征集、单位自行申报方式,对企业有失公允。首先,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并不熟悉政府的项目申报工作,其次,因为科研院所内部有科技申报部门专业性申报政府项目,每年的政府科技项目经费都较多的流入了科研院所,加之要照顾一些关系户,导致最需要科技经费支持的企业无法得到政策与资金支持,无法体现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据可查,对建立了企业科技名片的企业一是可实行普惠制的政策支持,二是也可将其作为科技项目立项重要依据,使政策与资金支持向企业倾斜。

1.2.5有利于完善科技统计工作

目前多数科技统计工作都是分散在各部门完成的,各专业科技统计之间存在壁垒,由于制度原因造成沟通不畅、统计内容及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不一致、重复填报现象严重[4]。

从统计对象看,我国《科技统计报表制度》涉及的企业分布面有限,统计内容也不尽一致,指标设计仍不完善,实施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可将统计的企业面拓宽,重新设计指标体系,统一管理口径,能更加完善科技统计制度。

1.2.6有利于拓宽科技政策普惠范围

目前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关于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6〕31号)从总体部署上针对各类企业特点重点支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对针对开发区内外的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并于2008年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第172号文),对中国境内注册的、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统一的认定工作,2016年又进一步进行了修订工作;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文件规定,支持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包括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

从以上可见,科技创新型企业虽然涉及的面较广,但目前只进行了试点工作,从试点政策推出到2010年全国也只有400余家试点企业[5],高新技术企业也只能是通过认证的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主要涉及三方面外包服务业务的企业,并仅适用于20个城市。目前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面较窄且内容有重复,申报的企业有时也无所适从,实行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后将统一规范科技创新统计工作,符合条件的所有类型企业均可受益于普惠政策的支持。

1.2.7有利于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

多年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创新发展,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的《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中有专门针对企业的创新调查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其三级指标涵盖的范围较广,但与传统的科技统计工作一样,单独靠统计法约束企业行为效果并不会理想,企业上报的数据质量上也无法保证,实施科技名片制度将通过政策支持与品牌战略扩张的宣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调查工作落在实处。

1.2.8有利于企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科技活动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独立的自主品牌。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研发、品牌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6],科技名片制度的实施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根本。

2企业科技名片建设的基础

2.1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科技活动的原始凭证,凝聚着众多人的劳动成果,有时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信息的支持和科技进步的积累,企业科技创新要求企业应建设自己的科技档案,科技档案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是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环节[7]。企业的科技档案是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档案,为其科技名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科技统计

我国目前实行的科技统计制度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但其统计数据已成为各类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将农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软件开发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纳入我国科技统计范畴。

2.3创新研究与实践工作

近年来对科技创新的研究较多,主要从创新体系、模式、能力及指标体系等方面内容相关,国家层面也对科技创新研究重视有加,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提出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从2013年初开始,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总体部署,据此科技部从国家、区域、企业(产业)、典型创新密集区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和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并对其《国家创新调查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上网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开展第二次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此次试点以北京、江苏、山东、湖北4个地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为主[9]。

3企业科技名片建设原则与对策

鉴于企业科技名片建立的重要性,有必要建立起企业科技名片制度,并作为与企业商业品牌、信用品牌建设并举的管理制度。

3.1建立科技名片制度的原则

3.1.1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科技名片制度中的关键是其能体现科技水平的考核指标,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要反映其投入水平,又要体现出产出效果,还要看到技术扩散的辐射影响力;既要反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又要体现其协同创新能力;既要反映企业科技水平的硬件条件,又要体现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件条件;既要反映科技本身,又要体现出科技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其中,科技投入包括人员、资金、设备的投入及内部研发机构的建设;科技产出包括知识产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技术产出(新产品、自主核心技术产品比重);技术扩散包括技术扩散(技术性销售收入、技术服务出口比重)、产品扩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产品出口比重)、成果影响(获奖情况);科技创新保障包括管理者素质(学历、行业经验)、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认证体系);协同科技创新包括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等。

3.1.2企业积极性高

企业科技名片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有企业的积极配合,否则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在政府层面大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并辅以资金与政策支持,可采用普惠政策与项目支持相结合、财政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名片的建设。

3.1.3体现品牌价值

要将科技名片建设纳入到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中,把企业科技名片作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延伸,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品牌的可识别性,帮助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2科技名片制度建立的对策

3.2.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管理

与商业品牌建设不同,科技名片是一种科技创新品牌,涉及到监督与评价指标、科技统计、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复杂问题,涉及到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此,需要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支持,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指标与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名片建。

3.2.2优化竞争环境,突出科技创新品牌地位

为了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品牌的建设,应加强立法和相应的扶持工作[10]。一是完善对自主品牌、核心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普惠政策、项目支持等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在财政、货币、税收等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引导传统的商业品牌建设更多的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三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品牌的管理和宣传力度,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行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和科技创新品牌管理制度。

3.2.3发挥企业主导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就要将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加强对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产业联盟等支持力度,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企业及其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并通过成立相关基金引导企业科技创新,要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3.2.4加强企业品牌管理,建立企业科技名片数据库

目前我国尚缺乏一套能较全面体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完整的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年代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从技术上支持企业科技名片的建设工作,政府应采取招标方式与相关数据库经营机构合作,建立起国家层面的企业科技名片大数据库,以便更好的把握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状况。

4结语

品牌是企业最好的名片,传统的企业品牌主要指商业品牌,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企业品牌建设要向科技创新品牌延伸,科技创新品牌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张“科技名片”。

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体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能突出企业品牌内涵,有利于培育企业创新意识、改变科技管理方式、完善科技统计工作、扩大科技政策普惠范围、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建立企业科技名片制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对策。原则方面,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企业的积极性要高,要真正能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对策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竞争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品牌管理,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科技名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蒋Z萍.企业品牌内涵及其生成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43.

[2]李晓飞.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使命与责任―以质量方法促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2012.

[3]王锐.霸气苹果创新无止境――苹果缘何创造消费电子产业奇迹[J].中国科技产业,2011,(6):46.

[4]史伟.完善我国科技统计制度的对策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17):8.

[5]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已达469家[J].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8.

[6]倪伟清.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12):10.

[7]吕萍.浅谈企业自主创新与科技档案管理的关系[J].兰台世界,2011,(S2):85.

[8]科技部.关于征求国家创新调查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EB/OL].(2013-11-27)[2016-5-23].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4

一、相关研究

最近国内关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租赁的研究越来越多,他们主要集中在融资租赁上。陈建士介绍了融资租赁的理论及其创新业务。杨波通过分析印刷企业案例论述融资租赁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陈丽芹等对融资租赁方式与采用贷款购置方式进行现值法比较,发现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中更优越。企业在成长期的成长阶段会选择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创立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面临短缺和流动性风险,成长期后期还会面临控制权分散的问题,而科技租赁的使用,能够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租赁是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债务难题的办法。科技租赁的核心是提供科学仪器设备租赁服务,包括租赁的各种形式,具有更新科技设备、市场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意义。

科技租赁运用市场化机制,租赁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的成本。科学仪器设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的排他,属于准公共产品,使用科学仪器设备存在集体消费拥挤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增加使用者消费该产品产生成本,按照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应该向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者收取费用。非排他意味着科学仪器设备使用者期望他人承担成本,自己“免费搭车”,理性的消费者不愿在市场上购买该产品,市场无法自发提供这种产品。适应科学仪器设备准公共物品的性质,需要通过第三方来调节,建立一个“科学仪器设备池塘”。通过建立科学仪器设备调剂中心,从而方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科技租赁的理念是通过资产的使用而不是拥有资产来创造价值。当科技型企业需要添置新的科学仪器设备时,就可以优先考虑不使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购买设备,而是委托出租方根据科研的要求代为购买,然后以租赁的方式租回使用,通过设备租赁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同时也开辟了设备维护的经费来源新渠道。

二、少量的启动资金寻求科技租赁的融资支持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启动资金少,可以调动的资源有限,急需科技金融的支持。科技租赁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扩大科技活动融资渠道,实现科技型企业融资行为的意义上,体现出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科技和金融结合,要牢牢抓住资源配置这个杠杆,引导全社会建立一种既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如表1,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有各种局限。科技租赁无需质押,方便灵活,无疑成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

三、技术更新快、设备折旧迅速的条件要求科技租赁的获得设备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研发、专业较强。因此他们对科技设备要求的比较严格,既要不断加强技术革新、设备升级又需要特殊规格的专业设备。在工业企业中,设备及其配件所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资金的50%―60%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设备占用企业资金更多,简单的经营租赁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要求。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融资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一般意义上,经营租赁是除融资租赁的其它租赁的统称。科技租赁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租赁形式,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形式。

四、企业财务安全和规避风险需要科技租赁的方式

科技租赁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有重要意义。租赁和债务相互替代,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来说,科技租赁方式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改造有积极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租赁不影响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比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保障财务安全和规避风险。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技术改造,速度太慢,占用资金过多,如果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仅需支付较少的租金便能超前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他们就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经营租赁方式能使企业随时更换急用但并不想拥用的资产,特别是工艺水平高、升级换代快的设备。技术进步的加速效应,使得高新技术设备的无形消耗越来越大,经营租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规避设备无形耗损风险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促进企业不断跟踪先进技术,加快更新改造的节奏。科技租赁在匹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即通过先进设备的租赁和技术、产品线的升级换代这些硬技术的进步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固定资产租赁的成本与购买和处置等成本相比较也相对较低。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家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和运作,通过“科技租赁”等创新模式为科技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科研仪器设备包括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等产品的中短期综合使用服务。企业通过科技租赁方式来解决科研条件的项目,通过鼓励科技租赁,提高区内企业科研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减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5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现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石油、石化行业既是传统的风险行业又是高技术密集行业,对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研究目前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促进技术创新的推进,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

1.1技术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1年提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把新发明引进生产体系,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作用。各行各业虽具有其自身的不同特色,但是对技术创新的概念都强调的是一种新的开发方案、新产品或新工艺通过有形化载体被首次应用于生产、首次引进市场或为社会所用,把生产成功应用而获得商业利益作为检测创新程度的最终标准[1]。

1.2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了市场需求的构思产生、研究与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市场营销与应用、规模生产、创造利润等几个重要环节(图1),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项创新成果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技术创新的模式,指从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指导性的各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和类型的总称[2]。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三大类:一、自主创新模式。二、模仿创新模式。三、合作创新模式。

2.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现状

2.1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考核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科学院和重点高等院校所投入的国家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不断推进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973计划等重大科技工程,然而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支持却相对很少,往往也只是象征性的赞助[4]。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漫长、具有不确定性的过程,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活动。国内外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制度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还处于不断摸索与发展的阶段,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无法与企业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协调一致,从而使一些研发成果遏制在了摇篮中。

2.2技术创新模式与研发管理模式落后

面对国内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严峻挑战,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创新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创造优势赶上发达国家的关键和必经之路,然而,很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很难适应新兴技术的需求。

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高投入的企业行为,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和后续维护工作。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实验室管理人员结构冗杂、部门重叠,协调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使得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大大提高、效率大打折扣。

3.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3.1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大力营造创新氛围

企业应当建立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时完善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要适当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路子,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拿来主义”,缩短研发周期,建立有效整合资源的创新机制。

另外,建设开放自由的企业文化对于迎接技术的挑战也十分重要,企业需要一种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人人都可以公开讨论问题,刺激团队深入思考问题,更快更好地寻求解答。

3.2增强组织模式的灵活性,合理分配研发投入

由于大多数企业所实施的技术创新规模居中,但是任务又较为繁杂,则可以通过实行矩阵式小组管理来完成拟定任务。在创新小组中,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创新决策,确定工作目标,不应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小组的领导仅被视为一种管理协调职能。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成立的由技术开发、工程、销售等部门人员组成的SET创新小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既分工又协作,大大减少了创新中的“跨域部门边界”导致的效率损失[5]。

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机构臃肿、沟通不畅需要靠新型组织来改变,企业应当由刚性转为柔性,由集权转向分权,由经验主义变为创新精神,不断促进企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此外,对于新兴技术的投入往往周期相对较长,企业应当在研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找到最佳的分配比例,从而保证成本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刘希俭、傅诚德.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承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产业,1997(7):9

[3]刘振武、刘炳义.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篇6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二五规划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既是对今后五年宏观层面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当代中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企业离开了自主创新的主题,也就失去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实际意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江苏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职工群众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知识员工,企业很难采用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良策,也是新时期对群众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它对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和技术素质,开发职工智力资源和创造潜能,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依靠职工的创造力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们对全省34家企业、1000多名职工的抽样调查表明,由于党政的高度重视、企业的大力支持、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工会的精心组织,通过几年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增加职工收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被调查的34家企业中,有33家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比例高达97﹪。二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我省工会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以“学习型组织创建”、“职工技能比武”等为载体,鼓励职工创新,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平台,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比例达到91﹪。三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了职工的收入。被调查的34家企业中,有29家企业的职工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占85﹪。四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下岗再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调查中获悉,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劳动竞赛为主线,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科技创新、素质提升、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做法:1.围绕发展大局,凝聚职工力量,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取得新成效2006年12月,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劳动竞赛问题。根据会议商定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在全省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劳动竞赛活动的意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省总全委会作出《关于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的决议》,极大地振奋了全省职工信心,掀起了劳动竞赛的新高潮。据统计,目前全省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达680个,参赛职工151万名;开展多种形式竞赛活动的企业有56558家,参赛职工1226万人,创历年新高,为推动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全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取得新突破2004年11月,省总工会、省劳动厅、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在南京奥体中心建设工地联合召开“江苏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动员誓师大会”。此后,省总工会与三部门每年都联合开展全省十大工种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各市开展群众性的职工技术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促进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受到各地党政和企业的好评。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省总工会联合省建设厅、省劳动厅在农民工数量最多的建筑业,开展百万农民工职业技能大练兵,举办农民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表彰、奖励的有效机制,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构建了平台、畅通了渠道,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五年来,全省共有2400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大练兵;各级工会组织共举办技能竞赛2900场次,参赛职工390万,其中50万职工晋升技术等级,7万多名职工晋升为技师,1.9万职工晋升为高级技师。3.立足科学发展,激发职工潜能,全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新成果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组织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创新创造学知识普及活动。省总组织力量编写职工《创新创造学》培训教材,举办创新创造学骨干师资培训班,推动各地努力培养职工创新思维,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活动。五年来,全省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21万件,实施85.6万件,创造节约价值78.8亿元;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15万项,发明创造2.5万项,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2.7万项,创造节约价值209亿元。在此基础上,省总工会与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发明协会多次开展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成果”、“十佳合理化建议”、“十大先进操作法”评选表彰活动,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各级工会职工技协组织发挥优势,努力做好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引领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总书记强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近年来,江苏工会打造劳模品牌,创新工作载体,组织劳模专家、技术状元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传授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全省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徐州矿务局以全国劳模殷春银的名字命名了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随后,徐州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省总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徐州经验,并制订《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规范化意见》。目前全省已建劳模创新工作室500多个,取得专利1500多项,创造效益30多亿元,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我省工会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重要载体。全国劳模、泰州供电公司许杏桃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共取得2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12项国家专利。其中“供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在江苏及全国20个省市部分电网推广使用,年均节电15.4亿千瓦时,节电价值折合人民币8亿多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淮安市总把劳模工作室的精神延伸到一线职工之中,建立了“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平台,全市现已涌现100多个规范化的、经市总工会挂牌的“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并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

二、工会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优势与作为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工会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特殊优势。一是工会的地位决定了其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大有作为。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将我们党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工会途径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实现手段、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向职工宣传清楚,有利于统一大家的认识,为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思想和舆论基础。二是工会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大有作为。工会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实施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最广大的职工群众,要把职工群众的活动策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为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工会的职能决定了其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大有作为。工会的最基本职能是维权,既要维护企业发展的权利,又要维护职工发展的权利。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将两者的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通过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职工的社会竞争力。工会的“双赢”维权职能为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工会在组织职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对策研究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要“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与职工自身是提高素质、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与企业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与工会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作为的重要职能和手段。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技术比武等活动,动员职工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建功立业。从江苏的实践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浓郁氛围王兆国在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推动国家进步的根本在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职工素质的提高。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当前,我省正处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核心是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关键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力量。加快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主力军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进一步提高对职工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积极团结动员组织全省广大职工广泛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凝聚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认为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单位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和创新成果,积极宣传各地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2.建立技术创新培训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关键在于职工现有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知识员工,企业很难采用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是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劳动智能化、知识产业化进程的力量源泉。企业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使职工不断把握新知识、储备新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施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整合相关资源,积极配合和促进企业行政合理使用教育培训费用,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3.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也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基础。要督促和引导企业把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列入企业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政策,足额提取职工教育费用,抓好职工培训工作;切实解决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对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积极支持工会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并在活动开展、经费保障、成果评选、表彰奖励、待遇落实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职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重点要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企业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要与职工的读书自学活动相结合。要把鼓励引导广大职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立足岗位,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的自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自学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注重树立、宣传和表彰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企业要使科技创新同读书自学活动互相促进,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条件。二是企业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要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相结合。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任务,特别是生产一线的重点工程、重点施工项目和生产实际中重点、难点,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发明创造和技术比武,把以优化项目、优化施工方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完善管理和解决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中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作为科技创新选题立项的主要内容。同时,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推广应用,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拜师学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等,在广大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自觉钻研业务技术,学绝技、练绝活,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职工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要与劳动竞赛相结合。劳动竞赛是在职工群众中开展的劳动比赛活动,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要以“比”为基础,以创造为主旋律,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由低向高、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创新、创优、创先、创最佳效益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使劳动竞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产经营和经济技术指标创新,使劳动竞赛成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通过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科技与智力含量,为劳动竞赛注入新的活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最新学校邀请语,学校邀请函怎么写

    - 阅0

    学校邀请语学校邀请学校的邀请函篇1为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优质课堂,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定于12月11日(第15周星期四)下午1:15承办樊川.....

    大学生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 阅0

    大学生实训报告范文在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实训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