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6篇)

来源: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1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象牙雕;传承;创新;艺术品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1.牙雕工艺之“死”――牙雕工艺发展的现状与矛盾

1.1牙雕工艺的价值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众多,其中象牙雕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工艺品种,它作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载体,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别树一帜的,不仅可以体现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还能体现出不同朝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象牙是一种有机质品,它的表面光滑莹润,光泽柔和,纹理美观且细密有规则,非常适合精雕细刻,不仅光洁而且耐用,由此也被称为有机宝石,象牙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特殊功效,能够用来鉴别各种毒物,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美容,隆鼻,还能够用来止血、拔毒生肌,清热定惊,治疗惊疯癫痫、痈疮肿毒等多种病状,具有很高的药物价值。

1.2牙雕工艺的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象牙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比如说商代的华丽繁密,西周的厚重简朴,秦代的生动别致等等,逐步形成了不同特点的象牙雕刻。在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帝王也都把象牙雕刻作为皇家贡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当象牙材料不足时,各朝代也积极开拓象牙进口材料,发展对外贸易。建国之后,随着党和新中国对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视,发展创新,象牙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批珍贵的牙雕工艺品,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遗产。

1.3牙雕工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牙雕工艺正在生存线上挣扎,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大批从事象牙雕刻的国有企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纷纷倒闭关门。另一方面象牙雕刻技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象牙材料,1989年在瑞士举行的《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会上,各国代表团一致决定将大象列为濒危物种,我国因是该公约成员国,大会之后,不再从国外进口象牙,从此我国材料匮乏,牙雕工艺的发展日趋没落。

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国的象牙雕刻企业已有37家,数量较前些年有一定发展增长,但是生存发展状况仍然堪忧,以北京象牙厂为例,生产制作环境极其简陋,制作象牙雕的工具破旧不堪,,现如今也只有几十人,大多数象牙雕刻师早已过世,仅存的几位雕刻大师岁数已高,国宝技艺濒临失传。

2.牙雕工艺之“生”――缂丝工艺为鉴

2.1缂丝工艺之“生”的经验

缂丝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世代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代缂丝的生产成本很高,生产周期长,大量产品用于出口而不是流通在国内市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工业化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缂丝工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举步维艰,很多从事缂丝的企业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手工艺人员的待遇很低,缂丝工艺师们转行的转行,流失的流失,继承人也难以寻找,同样面临过难以发展传承下去的窘境。然而现在的缂丝工艺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重新迸发活力,成功的传承发展,以下列举我国在当展缂丝工艺采取的举措,可以用于借鉴如象牙雕刻等其他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第一,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推广。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将缂丝工艺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范畴,让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和保护这门技艺,并加大对缂丝工艺发展资金上的投入,同时,我国在教育上也积极普及缂丝工艺,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寻找缂丝工艺的继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国内的缂丝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发展的新道路,开拓了许多新的缂丝领域,古代的缂丝工艺主要用于服装纺织业,应用面较窄,现在经过对缂丝工艺的开发,把它与多种艺术相结合在一起,比如摄影,装饰画,甚至雕刻艺术,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单一发展。同样,对缂丝工艺材料也大胆开发,把其他织法改革创新并应于缂丝工艺技法中,使缂丝工艺效果增强,比如生动性增加,更具有立体感等。在开拓新的缂丝应用领域方面,缂丝应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产品,比如装饰画,靠垫,枕头,箱包,甚至说领带,首饰品等都可以应用发展。

第三,结合传统工艺,打造现代品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类的需求也是变化多样,人们总是期待新的产品来迎合时尚,体现自己的独特品味,一些时尚品牌顺应时局打上了复古轮回的旗号,把缂丝工艺与现代的品牌相结合在一起发展,让缂丝工艺与时代特征完美交融,结合现代品牌的开发,推广和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来发展,这样就让缂丝工艺产品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全世界,愈发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消费品。

2.2牙雕工艺之“生”的思考与建议

牙雕工艺要想发展应该有创新,可以考虑借鉴其他技艺发展的精华,“走出一条新路”,比如,创作出牙雕跟木雕、景泰蓝、花丝等结合的新产品,或者一些雕刻作品可以用乌木、金银等材料作为主题,在脸和手的部分才用象牙来表现,将象牙料用的少而精,起到提神、画龙点睛的作品。创新方面,根据象牙材质特点,创作出既实用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此外,象牙雕刻制品不提倡规模生产,而是走艺术收藏的路子,更多的是应该集中到博物馆由国家统一保护,在保护和传承中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牙雕工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象牙材料。因此,保护发展象牙雕刻,必须抓住象牙雕刻材料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解决,根据象牙的特质,要积极去开发象牙的替代品,如人造象牙,“假”象牙,或者寻找能代替象牙的其他原材料,像鸵骨,牛骨等。把象牙雕刻技艺成功移植在其他工艺材料中,并加以改进和创新,对因面临材料枯竭而几近灭绝的象牙雕刻工艺绝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保护象牙雕刻工艺也要从保护象牙雕刻的人才做起,现在的象牙雕刻从事人员稀少,象牙雕刻部级大师更是不到10位,在他们有生之前,加大对其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需要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给予大师们特殊的照顾,国家可以考虑每年给予其一定数量的象牙材料和经费补贴支持大师们进行研究创作,同时大师们也定会用精美的作品回报国家的资助。还要加强重视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在国内工艺美术高校里,尽可能的开展象牙雕刻相关专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到象牙雕刻事业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象牙雕刻的制作流程进行整理并记录。尽最大可能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象牙雕刻工艺制作的整个流程进行整理和记录,汇编成册,将这门工艺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让后人在材料富足的时候可以继续学习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平,王海港等,中国工艺美术及其在当展的可能性断想[J].装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李研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文艺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2

[3]吕品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互动.中国民族报,2008-07-11

[4]毛欢喜.象牙:收藏界的“白色黄金”.投资北京,资本孵化大出版集团,2010,04.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2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优良,古典家具的雕刻艺术更是为古典家具平添了几分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明清家具的雕刻装饰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古典竹、木、牙、角器雕刻艺术品一脉相承,是受商周青铜器、春秋玉器、唐宋陶瓷器等雕刻艺术品的熏陶影响,吸纳其精神文化,体现在家具上的升华结晶。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古典工艺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其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代家具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其造型和做工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与先秦两汉传统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与同时期其他工艺制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示了明清两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现了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祈望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2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赏析

2.1美观多样的雕刻纹饰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纹饰多样,雕刻图案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在明清时期家具雕刻达到艺术的顶峰。明式家具质朴简洁,在装饰上简单大方,主要是为了体现其材质美而形成具有清新雅致与明快的简约风格特点,其雕刻手艺精细而且结构比较严谨,根据家具的整体需求,对家具的局部进行适当的雕刻装饰。

按雕刻图案题材分类,明式家具雕刻图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但其倾向于松兰竹梅等植物题材和龙凤祥瑞等动物题材,突出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连环、如意、云头等来表达平民对幸福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按雕刻图案所在位置来说,明式家具不同部位的雕饰图案基本形成了独立的雕饰样式,有一定的范式,主要是在家具的椅背、牙子(包括各类角牙、挂牙、站牙、牙板、牙头、券口、圈口及档板等)、腿足、端头、结子以及各类板面等部位雕饰,工精意巧,具有灵动的装饰效果。有些结构雕刻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另外,在家具的显眼部位通常以雕刻或线形雕刻装饰的手法做小面积雕刻装饰,与大面积素底形成鲜明对比,也是明式家具雕刻的常见形式。

2.2意蕴悠长的雕刻内涵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的纹饰图案大多有固定的寓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如植物类的雕刻纹饰中,不同的花卉植物依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品质和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华丽、莲花象征清正廉洁、梅花象征刚健傲骨、菊花象征高洁优雅、兰花象征朴实无华等,传统的文化给它们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再如飞禽走兽类的雕刻纹饰,龙作为皇权和贵族的象征成为人们崇拜喜爱之物,云龙纹、拐子龙等龙纹多装饰在宫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凤作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所崇拜的图腾。另外,在古典家具的雕刻纹饰中,很多将不同题材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将图案中的同音字和谐音巧妙运用,从而形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福庆有余”、“麒麟送子”、“松鹤万年”等固定的搭配,这些吉祥的搭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盛行。

同时,古典家具雕刻图案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儒家倡导“修身”理念,梅兰竹菊四君子成为雕刻图案的首选之物;而飞天、莲荷、火焰等的纹饰则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寿”为主题的图案是道家长生不老思想的延续。

2.3日趋成熟的雕刻工艺

家具雕刻的工艺在能工巧匠的不断实践探索下,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明清家具充分运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法,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清代除了继承明代原有的竹嵌、玉嵌、石嵌等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珐琅嵌、瓷嵌和骨木镶嵌。其雕刻工艺程序流程主要由“拓样”、“制粗坯”和“扫活”三大部分构成。

(1)拓样。将预先设计好的雕刻纹样绘制到雕刻工件上,形成雕刻的参考纹样,即“拓样”程序,是雕刻加工的重要步骤,对后续加工及雕刻部件最后的美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拓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拓样用的纸要轻薄通透和柔软,显露出木材本色的同时要完全贴合在木材表面;在处理较大的纹样尺寸或对称式分布和形状复杂的纹样时,可将纹样分块复制,但要注意拼接处纹样切忌重叠;粘贴时应将浆糊刷在工件上,而非纹样上,避免中间出现气泡和杂质。

(2)粗坯雕制。把拓样处理后的雕刻工件,根据整个纹样的设计意图和表现形式,经过凿、锯、磨等加工出具有纹样轮廓的雏形。进行粗坯雕刻要等拓样贴纸牢固后进行,经镂空和去边后的工件即可进行“锉毛边”的处理,在浮雕制粗坯的过程中存在前期“铣地”处理的要求。

(3)扫活。在扫活之前要先用圆槌敲打各种型号的铲和凿,避免直接进行铲削造成雕刻纹样的破坏,然后用光木锉、尖木锉、刮刀片及型号较小的铲刀对基本完成的雕刻纹样进行细致的修补,修补后用砂纸将其打磨至光滑。

3对现代家具装饰的借鉴意义

现代家具在进行装饰时,很多都采用雕刻装饰大量的传统图案,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但由于题材和雕刻装饰的形式都是从明清家具上直接吸收借鉴,甚至全盘抄袭明清家具的雕刻纹饰,缺乏应有的创新,失去中式家具应有的韵味和风格,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因此,在借鉴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时,要对古典家具雕刻图案进行提炼:首先,要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祥禽瑞兽,运用象征和寓意等的手法,体现对“乐”感文化的追求;其次,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将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作为设计的题材,并将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上,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再次,要体现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运用“藏”与“隐”的手法,追求“言不尽意,弦外有音”的物我交融的意境,体现质朴与协调的审美情趣,强调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的协调融合;最后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在进行家具装饰图案的设计制作时,要结合当代特点,进行简约和适度装饰,体现现代人的个性和追求。

在进行现代家具装饰设计时,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怀旧情怀。同时要改良雕刻工艺,克服传统雕刻工艺中的缺陷,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考虑用电脑制图设计,增强雕刻图案的精准性,加强技术的提高,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益,加强雕刻工艺的技术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管理,融入新的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家具装饰。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3

中国的传统木雕艺术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包含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工艺品木雕等,它具有分布广,品种多的特点,除人们耳熟能详的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四大木雕”外,还有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泉州木雕等。传统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以浙江东阳木雕为例,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以建筑雕饰、雕版印制、宗教制品为主。近年浙江东阳依托历史优势,对传统市场进行转型升级,2009年,集合原有资源建设成中国最大的木雕城,城内汇聚了上千家木雕生产企业,但东阳并不仅仅满足于成为国内最大的木制工艺品和木雕家具批发市场,而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木雕文化产业综合体平台,要将东阳建成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目前在东阳木雕城中建有展示木雕文化的木雕博物馆、有旅游休闲的木雕休闲广场、有购物的市场交易中心、有远程商贸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可进行大型活动的会展中心等。同时木雕城筑巢引凤,吸引全国七十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入驻东阳中国木雕城,并建立专门的创意研发中心,在题材内容、工艺技法、材料选用等各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木雕之都。

江西的木雕从古至今都在书写恢弘的篇章,可惜的是江西的木雕在国内市场中还未形成一定的气候,远不如“四大木雕”有名。清代主持设计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木雕设计的“样式雷”,祖籍就是江西永修,一门七代服务于清皇家设计。在江西的乡野,有着众多古留存完好的民居木雕,江西的婺源、流坑等地,民居建筑中的门楼、梁坊、斗拱、雀替、窗棂、隔扇、漏窗等都是精美的木雕作品,它们是生活与民俗的结合,是地方文化的缩影,但它们只是代表了江西木雕的过去;在现代,江西人凭借着木雕手艺一路开拓,用自己的木雕作品打开了海外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木雕艺术要获得丰厚的生存土壤,必须建设木雕设计、创作、展览、销售、交流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产业。江西的丰城、余江、广丰、新干等地利用地区优势,正在逐步培养本土大师、建设木雕市场、开展对外交流,让江西木雕重焕英姿。

丰城木雕

丰城是江西著名的木雕之乡,丰城木雕历史悠久,据记载丰城木雕起源于洪州窑商代制陶期,最初只是为制陶而打造花纹木雕模具,之后逐渐发展成建筑、家具装饰,及至独立的木雕作品,丰城木雕兴盛于明末清初,丰城白马寨、厚板塘古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木雕。南昌万寿宫、滕王阁、普贤寺、水观音亭等处的精美木雕作品都出自丰城木雕艺人之手。我国著名的雕刻艺术家范庆云是江西丰城市尚庄人,他的雕刻作品《袁世凯》像,曾获巴拿马赛会国际金奖。

丰城木雕艺人以工艺精湛著称,从业人数众多并遍及海内外,木雕工艺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打造丰城木雕文化,2011年丰城洪州集团组建了丰城市洪州工艺品有限公司,邀请丰城雕刻大师共同探讨开发丰城木雕事业,同时培养木雕人才传承木雕文化。成立了江西根艺创作基地,建设了木雕博物馆并在中国根石艺博览会和中国家具博览会斩金获银。

广丰木雕

江西省上饶市的广丰木雕同样历史悠长,据记载最早起源于唐代,繁盛于明清,嵩峰乡十都村的十都大屋、管村文昌阁、祝氏宗祠中保存完好的木雕作品是广丰木雕水平的见证。八十年代,众多的广丰木雕人才背井离乡到浙江、福建、广东学习技艺,逐渐当地成为生力军,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广丰籍木雕工艺师和家具艺人有2万多人,占全国同行业从业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仙游木雕市场为例,共汇集了全国各地四万多木雕从业人员,而广丰籍的木雕艺人就有8000多人,在仙游形成了威振闽南的“广丰一条街”,从此可一窥广丰木雕艺人的水平和数量。“屏风大王”纪辉武、刘兴丰、黄坚、张如东、黄敏、吴奇旺等都是曾在外学习打拼而成名的广丰籍工艺美术师。广丰籍的木雕艺人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工艺博览会、工艺美术作品都收获了杰出的成绩。

2011年开始,广丰政府开始倾力打造木雕产业,搭建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全国第三大工艺城,以“一街一城一基地”即华运大道红木文化街、广丰木雕城、红木家具基地三大部分组成的广丰红木文化产业园。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江西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档次最高且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国一流精品木雕集散中心,同时鼓励和引导在外的广丰木雕人才和资金回流,努力将广丰县打造成全国木雕工艺、红木家具制造基地。

余江木雕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也是著名的木雕之乡,余江木雕起源于汉唐,清末因佛教木雕制品闻名。建于清咸丰九年的安仁财神庙、以及先锋街和东风街有保存较好的近似汉唐风格建筑装饰木雕作品。20世纪70年代,余江人张果喜先生利用江西盛产的樟木雕刻樟木箱打开了国际市场,让余江木雕再次崛起。余江人从外地请名师开办木雕培训班,有的走出家乡学习技艺,还有许多东渡日本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特色。果喜集团引入新型加工设备,将传统的手工木雕工艺与现代化管理和科技结合,提升到产业化和高度专业化的制作,以生产宗教造像、祭祀器具、树根雕为契机,发展成日用雕刻、宗教雕刻、装饰雕刻三大系列上千品种,使余江木雕逐渐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

近年,余江县政府也在积极做大做强木雕品牌,据余江县《加快雕刻产业发展意见》,将建设“百亩根石艺术园、千亩雕刻产业园、江南雕刻文化街、国家雕艺博物馆、世界佛佑雕刻城”五大平台,着力将余江打造成“中国工艺雕刻之乡”。

中国人对木的情结是根深蒂固的,木代表自然,是生命的象征,这也是千年来以木为原材料的木雕艺术始终有着生命力的原因。随着国内物质生活的丰足,艺术品的收藏渐成风气,木雕艺术品的关注度在国内正在逐渐提升。传统的木雕艺术需要传承和创新,不然只会成为博物馆中死气沉沉的历史,但在发展中要找准特色定位,避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虽然前有“四大木雕”占领了国内市场,但木雕市场依然有巨大的待开发空间,希望江西的木雕产业凭借自身优势和把握市场机遇,走出特色之路。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林彬,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4

关键词:陶瓷雕塑;装饰技法

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结合了传统的陶瓷工艺技术,并结合时代的审美特点,对陶瓷雕塑工艺技术不断创新,促进了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的发展。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的操作过程也较为繁琐复杂,陶瓷雕塑装饰主要分为三步,具体表现在:陶瓷烧制前的生坯装饰、陶瓷烧制过程中的装饰、陶瓷烧制好后的装饰。

1陶瓷雕塑的特征

陶瓷的雕塑需要不同艺术技巧的采纳,在陶瓷的雕塑中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在雕塑中赋予作者感彩的表达。只有这样,陶瓷的雕塑才不会感到生硬,让观众感到陶瓷雕塑的柔和美。谈到陶瓷雕塑的特征,就不得不提到陶瓷雕塑的形象的概括性与单纯性的统一特点。陶瓷雕塑的图案必须让观众直观明了地看懂,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同时陶瓷的雕塑中形象的概括性特点又不是笼统含糊的,而是在单纯与概括的融入之中,概括的形象中不失单纯,单纯的简笔中又不缺乏形象的整体美与概括美。陶瓷雕塑中赋予了艺术品的明朗与凝练中的单纯,让观众对陶瓷雕塑品作者的工艺叹为观止。

形象的静穆性与完整性又是陶瓷雕塑品的另一个特点。陶瓷雕塑品必须具有形象的完整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肯定。陶瓷雕塑工艺品形象的完整特点并不单单指陶瓷工艺品的外表,更加注重的是内在形象美的完整。一件好的陶瓷工艺品,观众能通过陶瓷雕塑工艺品整体部位工艺特点的呈现感受到作者创作意图的完整传达。陶瓷雕塑工艺品注重整体部位的和谐整体性,不会讲某个部分的雕塑凸显出来,陶瓷雕塑工艺品更加注重的是整体装饰部位的效果传达。当然,在陶瓷雕塑中,也不可忽视单个装饰部位的作用,每个装饰部位都是整个装饰品的构成元素。

最后,心灵性与视觉形象性的统一特点在陶瓷雕塑中也极其重要。陶瓷的雕塑装饰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陶瓷雕塑工艺品的美。另外,陶瓷的雕塑品能够表达出雕塑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传达的思想感情。观众们通过对陶瓷雕塑工艺品的鉴赏,既能感受到视觉美,也能感受到雕塑工的心灵美。毕竟,美的心灵才能创作出好的雕塑品。

2陶瓷的颜色釉装饰(以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应用为例)

2.1花釉性能的特点

花釉在陶瓷雕塑工艺品的装饰极致美观,能够提高陶瓷雕塑品的价值和美观。花釉在高温的煅烧条件下,能够形成五彩缤纷的花纹文理。花釉可分为面釉和底釉,花釉比较耐高温,同时有很强的黏结力。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品的应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在陶瓷雕塑品使用花釉原料。为了陶瓷雕塑品的装饰美观,釉色的选择与上釉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对花釉釉色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陶瓷雕塑装饰品雕塑工的情感传达与陶瓷雕塑品的艺术形象来考虑,陶瓷雕塑品的装饰釉色一定要凸显雕塑品的形象特点。陶瓷雕塑装饰的上釉方法一般分为喷、涂、浸、点等多种,但是陶瓷的雕塑装饰方法也要结合雕塑装饰品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上釉方法。陶瓷雕塑装饰品上釉方法的合理选用是成功陶瓷雕塑装饰品的必要条件。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应用有很大阿德学问,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它的工艺规律,灵活的对釉色、上釉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2.2花釉的工艺方法

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可以起到精妙绝伦的作用,能够为观众提供好的视觉美感。花釉在陶瓷装饰中文理层次不一,颜色也会千变万化,给观众一种动态美。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固然美观,但是花釉的工艺方法却很难操作,尤其是在对陶瓷上釉时需要涂抹较厚的釉层,但是由于花釉在雕塑品上的流动性特点,往往导致雕塑品表面的釉层涂抹不均匀。为了提高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过程中的工艺技巧,提出以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成功的陶瓷雕塑装饰品必须有着简介明确的形象,为了避免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流动性造成的花釉覆盖不均匀性,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上釉时在陶瓷雕塑装饰品上光滑表面的起伏与迂回。这样,就能减少上釉覆盖层不均匀的特点。同时,上釉时要保证线条清晰明了,让观众直观地看到。第二,花釉在对陶瓷的雕塑装饰中,需要结合陶瓷雕塑品的形象特点,上釉的方式方法都需要衬托作者雕塑装饰品的内涵,花釉的上色都一定要紧扣作者的创作内涵。第三,陶瓷雕塑装饰的过程中,上釉的轮廓都必须连贯,一气呵成,切忌断断续续的线条勾画。上釉的线条必须连贯流畅、柔和,赋予陶瓷雕塑装饰品的柔和生机美。第四,对花釉的工艺性能牢牢掌握,充分发挥花釉的优势,彰显陶瓷雕塑装饰品的魅力。例如,在线条的部位可以利用高温煅烧花釉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构造出薄弱的釉樱凸显胎骨的部位,制造出栩栩如生的美感。在面的部分可以利用花釉层聚集在一起的厚重特性表现出花釉独特的美感。熟悉花釉的工艺性能,能够为陶瓷雕塑装饰塑造立体生动感。

3陶瓷的刻画装饰技法

所谓的陶瓷刻画装饰技法,就是在没有煅烧的陶瓷品上用铅笔或者墨汁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其表面喷一层清水,便于对陶瓷的刻画。陶瓷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斜面刻刀对纹样的结构、层次进行细节刻画,使其在陶瓷雕塑装饰品上达到凹陷的效果,最后用透明釉对凹刻面进行填充,最后将其煅烧,完成对陶瓷的雕塑装饰。

陶瓷装饰中的每一道程序都不容忽视,当然,陶瓷刻画装饰技法也需要我们的思想注意。例如,纹样中的线条应该尽量地呈“窄、浅”的特点,这样才能凸显刻画的工艺美感。然而花的外轮廓则相反,为了表达整体效果,必须呈现出“宽、深”的外轮廓特点。在艺术品的装饰中,最忌讳的是线条紊乱、断断续续,因此陶瓷的刻画装饰中线条必须流畅,达到刀痕刻画漂亮的效果。最后,陶瓷刻画时雕塑品表面的透明釉层应该尽可能地厚,展现出凹刻的纹样美。

4陶瓷的剪纸装饰技法

陶瓷的剪纸装饰技法是建立在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的,对陶瓷的雕塑装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剪纸装饰技法的操作步骤为:第一,铅笔在纸上刻画轮廓;第二,小刀子啊玻璃板上刻画轮廓;第三,将刻画好的剪纸贴在装饰品的表面;第四,毛笔沾上水,使剪纸被浸湿附着在装饰品的表面;第五,在其表面喷上流动性较差的区别于坯体的色釉;第六,色釉干燥后,去掉剪纸。

剪纸装饰技法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注意事项:色釉上釉不得过厚,以防在撕掉剪纸的同时,将釉层撕掉。同时,剪纸需要与坯体的表面紧贴,防止色釉的浸入。剪纸的轮廓纹样需要连贯,易于陶瓷的剪纸装饰。

5结语

陶瓷的雕塑装饰技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需要继承陶瓷的传统雕塑装饰技法。同时,陶瓷的雕塑装饰一定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结合时代的特点,融入民族的元素,对陶瓷的雕塑装饰技艺不断改革创新,将我国的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郑日迁,郑日万.浅谈陶瓷雕塑装饰技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2(003).

[2]王乐华.谈陶瓷绘画艺术中水墨技法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042).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5

关键词:漆器;质量管理;生产链

一、漆器漆器现状分析

漆器距今有着约七千年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通过将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由于漆器具有耐湿、抗高温、不易被腐蚀等特点而受消费者的喜爱。漆器在中国有着较久的历史,漆器艺术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充满独特的中国传统特色,孕育着深刻的美学思想。

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漆器最早出现在7000多年,漆器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和发展着中国漆艺,并且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提高。漆器从古至今便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差异化物品的需求。漆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收藏意义。

与此同时,漆器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漆器由于制作流程繁琐,原料价格昂贵,原料的特殊性也会使手工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出现过敏等原因,导致漆器价格普遍较高,多作为收藏品出现,其受众人群较少。同时中国传统漆器的创新性较低,漆器的生产缺乏新意,以生产仿古产品作为主要内容,所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造型、功能、装饰、纹样、颜色、审美都很难满足人们现在的需求。此外,漆器制作流程复杂,制作周期长,其质量会受手工艺人的手艺、原材料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产品品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批量化生产商品相比,具有一定劣势。如若在制作过程中某一流程出现问题,会影响漆器的整体品质。由于漆器的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漆器的制作与此同时,艺术类院校较少设置漆器工艺这一专业,使得漆器的传承受到挑战。低质量和假冒漆器产品在漆器市场盛行,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但是中国政府近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详细提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和传承的保护政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给漆器带来新的方式和手段,这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二、质量管理在雕漆类漆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漆器逐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手工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使漆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但目前漆器行业任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管理中质量管理的管理方式对漆器的设计、生产进行约束,对于保护中国的漆器文化并将其发扬十分关键。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准则,并通过对流程相应环节进行一定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对于漆器制作而言,质量管理需要贯穿漆器设计制作的整个生产链中。对漆器生产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应该对漆器的生产流程进行制定,确定参与流程的主体及其活动。再运用规定、监督、考核等方式对每一项活动进行协调、合作与控制。

雕漆的制作流程十分繁琐,工程量也十分庞杂。本文主要选取:设计、制胎、光漆、画工、雕刻、烘干、磨光七个步骤进行论述。

三、雕漆制作质量管理案例

雕漆需要根据客户需要由设计者进行设计创作,客户需求对其的制作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雕漆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在雕漆设计阶段,首先应确定产品的造型,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并考虑产品的造型是否与其功能项匹配,运用人机工学等理论对漆器的造型进行评判。其次,对漆器的纹样设计进行质量管理,在设计时可以结合造型设计和纹样设计两方面展开,考虑雕漆造型同纹样是否搭配,避免文质不相符或画蛇添足的现象。最后,还对雕漆的制作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对产品制作工序、制作工艺、所需资源进行详细规划。漆器在进行制作之前应进行漆器设计,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漆器的原材料和制作法进行预先设定,从而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此外还应设计清晰的雕漆制作流程图,实现对雕漆制作的质量管理。

在制胎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胎料的选择,雕漆胎料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胎料有不同特点。其次要对胎体的形状和制作工艺进行质量管理,是胎体的形状同类型相匹配。在雕漆光漆流程中应设定光漆标准,光漆制作流程周期较长,易出现工艺粗糙,阴干时间过短、漆器层次感弱等情况。针对不同的产品,对其漆料选择、光漆工艺、厚度控制、时间间隔和光漆的次数运用具体数据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工艺缺失和赶工等现象,并配监督和考核措施对光漆流程进行监控管理。在雕漆画工流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画工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艺人们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质量。并实行奖罚制度,防止赶工、怠工现象,有效的带动艺人制作积极性,从源头提高漆器的绘画质量。其次,在画工之前,应从漆器的用途和胎体的类型各方面考虑纹样的题材、尺寸,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确定。最后,绘制完成后应对绘制作品进行检验和修改,特别一些较大批量生产的漆器采用制版复印的办法,在印制完成后应注意对画面缺失部分进行补画修改。

在雕刻环节中,应准备大小形状不同的雕刻刀,以便完成由浅至深的雕刻。其次,应制定相应的雕刻标准,规范雕刻艺人的雕刻行为,对作品的制作提出标准,并对艺人的制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在漆器的烘干和磨光阶段,针对漆器不同种类型而需要,在依靠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对烘干室标准、烘干时间、烘干方式进行制定。在漆器烘干前,应按标准对烘干环境进行检查,然后按进行烘干。在漆器的磨光阶段,应明确其流程,确定漆器的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防止工序的缺失和工序的倒置。此外还应制定漆器的磨光标准,以此保证其其表面的色泽和质地的光滑,使漆器能够将本身的美感展现出来。在漆器最终完成后,配备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增加它的美观程度。

【参考文献】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篇6

关键词:黄杨木雕;传承;工艺

黄杨木雕作为温州乐清地区的民间艺术,因其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被誉为“浙江三雕”。黄杨木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据考证黄杨木雕作为立体雕刻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铁拐李像》,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1]。在《中国美术全集》一书中曾记载:“晚清案头黄杨木雕孕育于浙江乐清县。”“著名木雕艺人叶承荣相传在道光二十年后雕刻了黄杨木雕太上老君祖像……从此后,叶承荣便开始了黄杨木雕人像创作,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叶茂纪……”据此可以确定,近代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太上老君道祖像》由乐清柳市民间艺人叶承荣雕刻于清道光年二十年(1840年),同时也奠定了乐清黄杨木雕的扎实基础。乐清黄杨木雕经过代代传承,其雕刻技艺获得了长足发展,现已有“拼雕”、“镂雕”、“群雕”、“根雕”、“劈雕”等不同技法。本文主要介绍黄杨木雕的传统创作技艺,探讨个人创作中的一些见解,同时就黄杨木雕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传承

黄杨木作为珍稀树种,大部分长于深山老林之中,逢冬开花,春来结果。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乐清民间有俗语“千年黄杨难成拍”形容其生长周期的漫长。黄杨木色彩黄亮,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而质地极佳,有木中象牙之称。随着岁月变迁,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一种典雅、古朴的美感。

明清以来,乐清黄杨木雕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风格,并出现不少雕刻精细、表情逼真的佳作。如明代的黄杨木雕人物老者坐像,作品采用中国画白描之手法进行刻画,特别是五官和分布清晰的长胡须显得格外隽秀洗练,所刻老者面目丰颐,表情慈祥[2]。整件作品运刀简洁,技法圆熟流利,刻工可见浑然厚重之感,是典型的明代人物圆雕造型风格。到了清代,雕工趋于质朴,以刀法清澈、圆转顺畅为特色,突出作品质感。期间如朱子常所雕的“东方朔偷桃”、无名氏所雕的“卧榻仕女”以及康熙年间黄炳勋雕的“铁拐李”等佳作频出。清康熙年间的乐清龙档(龙舟)档头、档尾等处的人物、动物雕刻已有相当水平,特别是圆雕技艺运用十分娴熟。

20世纪初,随着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在国际展览中连连得奖,乐清黄杨木雕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乐清黄杨木雕的地位也因此连连攀升[3]。这一时期除了朱子常之外,叶阜如、叶品芳、潘阿陆、郑祥奎、叶一舟、葛醇、王凤祚、陈志云等一批黄杨木雕艺人也逐渐成为黄杨木雕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和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乐清黄杨木雕得到了及时的挖掘和传承,技艺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和发展,精美之作不断涌现。出身于黄杨木雕世家的叶润周,广泛吸收了前辈艺术家叶承荣、叶茂纪等的专长,运用镂雕和拼雕等技法,创作出的作品玲珑剔透,富于运动感,蕴涵时代的精神风貌。其所雕的《单人红绸舞》得到的赞赏,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加拿大访华代表团。叶润周先生有着扎实的技法功底,他在创作中,深入生活,观察细致,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倾注,使作品富有真实性和个性张力。除了对黄杨木雕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他更倾心于对创新的探索和追求,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敢于大胆突破,而这恰恰是现今温州地区黄杨木雕艺人所缺少的特质。叶润周先生为黄杨木雕艺术和中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为叶润周大师举办了大型专场“叶润周大师暨黄杨木雕学术研究会”,高度肯定评价叶润周大师:作为现代黄杨木雕艺术家的一代宗师地位。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乐清黄杨木雕有了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黄杨木雕特点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高照所评价的:“材质上的精雕细刻、题材上的古今并重、表现形式上的写实手法是黄杨木雕的特点,尤其是后两点,是黄杨木雕明显区别于其他木雕的特点。”[4]

二、乐清黄杨木雕的雕刻工艺

乐清黄杨木雕用料考究,刀具科学,工艺流程合理,雕刻技法细腻精到[5]。如上文所言,黄杨木雕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变革,它自身所蕴含的艺术特色不断完善与成熟,其中所凝聚的是前辈大师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关于黄杨木雕的创作基本原则,叶润周先生曾提出:“为了使黄杨木雕创作技艺达到精炼,要做到四不离、五大忌、六要多、七是否。”所谓四不离,即:1、口不离诀;2、手不离凿;3、行走不离观察;4、脑子不离思索。五大忌:1、大忌骄傲自尊;2、大忌唯论不作;3、大忌拒绝群众提意见;4、大忌作品结构呆板;5、大忌歪曲历史和人物形象。六要多:1、不懂要多问;2、懂则要多钻;3、闲游要多注意一切;4、体验生活要多劳动;5、熟练要多做;6、精巧要多变。七是否:1、题材是否正确;2、内容是否丰富;3、品名是否合适;4、含义是否突出;5、动态是否优美;6、虚实是否分明;7、表情是否传神[6]。这既是叶润周先生创作心得也是他多年木雕经验的总结。就目前来说,乐清黄杨木雕在工艺流程和制作程序上可分为十道工序。

(1)构思草图

黄杨木雕的起始步骤就是构思草图,打好创作的底稿。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榱税巡萃脊顾己茫必须深入生活,多注意一切。通过不断观察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除了了解其中的共性,更要抓住它们的个性和差异。在构思草图时,要通过反复比较和推敲,融入艺术的创作和想象,掌握动态的艺术表达方式。

(2)塑制泥稿

泥稿作为关键的准备工作,通常是依据构思好的草图塑制,因其本身可塑性极强,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不会受到材料的限制。在塑制过程中,创作者应该多花一些功夫,把创作思想和表达内容尽可能的完善起来,使作品形象更为生动美好。如口诀所言:“塑制泥塑要细心,人物比例要认真。草图仅仅作参考,全赖塑造功夫深。穿戴服饰要注意,各个朝代需分明。泥中适量掺棉絮,日久天长少裂痕”。

(3)选用木料

木料的选用,应根据泥稿的大小而选取,为保证作品的质量,一定要选用好的木料,同时要做到物尽其用,防止浪费。在挑选过程中,为避免对作品造成影响,尽量选用体形直而平圆,无节疤无肿块,树皮细匀的木料。不能采用有黑斑的木料、里面有黑色节疤和轮纹粗而不匀的木料。

(4)操作粗坯

操作粗坯是以塑好的泥稿为依据,在木料上用铅笔画出轮廓,将轮廓外的余木用锯锯去,再用平凿、反口、中钢等手法凿敲的工序。在操作粗坯时要注意“由上至下”、“由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到深”16个字,同时应把握好人物比例,避免出现失衡的现象。

(5)镂雕实坯

镂雕实坯是黄杨木雕的主要工序,重点突出一个“实”字。所谓“实”就是根据作品的整体需求,把一切多余的地方削掉,使作品的各个部位接近成品。在操作中,要注意人物结构突出的地方,衣纹要少刻,人物结构凹的地方要多刻衣纹。同时,人物的动态要形象生动,视线保持合理准确,人物的表情和特征刻画到位。

(6)精心修细

精心修细,顾名思义就是一道极为细致的工序。这道工序的重点就是“精心”,只有精心才能“修细”。要注意的问题有:1、要在原来实胚的基础上把人物的整个面部、肌肉、衣褶各细部等处反复细刻。2、要把凸处凿痕和凹处的凿脚(又名凿垢)予以清除。3、要认真处理黄杨木的倒顺绺问题,使作品而得更加光滑清洁。4、要注意人物表情的刻画力求逼真,形神皆具。5、要注意镂空、透雕和带筋绺门的清楚,做到层次、深浅、交接、起伏等分明。

(7)擦砂磨光

擦砂磨光可以增加作品光洁度,用擦砂纸的时候要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并要注意顺绺而磨在后阶段磨擦时切勿横刺,否则就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

(8)细刻发纹

细刻发纹其特点就是“细”字。在一般情况下,人物的头发和衣纹是细线条组成的。在细刻发纹时,根据大小三角凿能曲能直,工效高的的特点,分层次进行,同时强调“凿冲手稳”。

(9)打蜡上光

打腊上光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作品的光洁度,同时作为保护层使作品保持其原有黄杨木质的天然本色。打腊上光可采用酒精、石蜡、清漆、虫胶等原料配成,然后用毛笔涂刷在作品上,使其色泽鲜亮,必要时可以多刷几遍。

(10)配合脚盆

黄杨木雕作品完成后,要在下面配合底座,才能成为一座完整的工艺品,其底座就叫脚盆。在配合脚盆时要注意依题材而定,和作品本身保持协调,同时按照比例一般不超过作品的五分之一高度。

三、乐清黄杨木雕的个人创作

作者本人从小师从黄杨木雕名家叶岩权,亦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先生指导。1973年开始,从事黄杨木雕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在早期作品《西施浣纱》、《天女散花》、《四大美人》的创作中,我主要参照黄杨木雕精雕细刻,讲究线条柔美、流畅,追求“行云流水”艺术效果的传统特点,以浅、中、高浮雕和圆雕及镂空透雕手法,使作品有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层次多、立体感强的效果。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技法上,都遵循了传统黄杨木雕的艺术表达形式,体现了古典雕塑术的运用。但美中不足的是,作品还缺少艺术个性,动态的张力还不够。为此,我曾停止了创作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寻找和尝试突破。

通过网络、媒体、展览、书籍的帮助,我逐渐对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分传统工艺美术(特种工艺、民间工艺、文物修复、标本制作等)与现代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数码艺术、工业设计、服饰设计等)两大类。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是指中国辛亥革命以来,西方工业文化涌入的背景下发展的工艺美术,包括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三大部分。其生产组织、制作方式、产品结构、形制样式、生产主体、消费对象和价值观念,相比传统工艺美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个人理解而言,研究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寻找相互促进提高的途径,既是时展的需要,亦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强烈诉求。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运用。而现代艺术设计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完成的,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的特征,为大众服务,民主的意识较强。现代艺术设计所设计的产品,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它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装饰、色彩的关注,必须以产品特定的功能和内容结构为基础。传统工艺美术是通过手工技艺来完成的,个人的审美情趣决定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方向和发展[7]。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区别在于:1、传统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现代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2、传统工艺美术注重的是功能美,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注重技艺美。3、一个是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一个是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特别要指出的是,现代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不难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传统工艺美术需要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现代艺术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支撑[8]。经过分析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设计的共性,对比两者的个性,我明确认识到在黄杨木雕创作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入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传统元素,使作品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并以此跳出传统的局限。为此,我将黄杨木雕传统中的“圆雕”、“拼雕”、“镂雕”、“群雕”以及近几年来出现的“劈雕”、“根雕”、“意雕”等不同技法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决定从镂雕着手,将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风格。

镂雕运用到的镂空技法,是黄杨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在传统技法中,镂空因其难度大、要求高等原因,在雕刻中应用的较少。就艺术表现来说,镂雕的作品带给观众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的感觉,并能产生一种腾跃的动感。无论是《普天同庆》还是《三太子戏龙》或者是《草原牧歌》,我在构思草图的过程中,结合题材对原有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合理、恰当的改变,同时融入动感飘逸的现代艺术特点,使观众在欣赏时有耳目一新的触动。塑制泥稿时,我对作品的立体造型进行反复对比,在保证构图结构平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带出视觉冲击力。在镂雕实坯阶段,我运用的主要是带筋法、交叉镂空等技法,为方便处理木料,选用反口凿和现代雕刻工具相结合的方式来雕刻。这一阶段的难点在于,即要体现作品动态上的形象生动,更要将细节特征处刻画到位。比如说创作人物题材的木雕时,我会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在心中反复揣摩,再结合题材的需要,对表情和神态有准确的把握后再动刀。当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细节上应有自己的创作体现。

个人作品《普天同庆》中,我刻画的是一位“飞天”乐女的娇姿美态。“飞天”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了古代美女的体形美,服饰美,健康美和线条美,也有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我在创作中,将凤凰形象融入,使整体构图呈现出“S”型的立体感。同时,运用现代艺术创作特点,以追求纯粹、简化、从主观意趣出发,经过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使“飞天”乐女的身w呈“U”字型。并采用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方式来表达普天同庆这一创作主题。我在“飞天”乐女的脸部形象和衣褶处理上,继承传统黄杨木雕仕女雕刻的特色,使用唐代雕刻的手法,展现出一种古典的韵味。同时推陈出新,采用现代芭蕾演员的舞蹈动作,将小脚脚趾微微翘起,塑造出人物本身的动感。大量应用镂空透雕的技法,使花篮、衣纹、佩带等显得极其空灵剔透。整体上充满动态的视觉冲击力,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有机结合的成果。

在作品《三太子戏龙》中,我大胆创新,将蛟龙与海浪两个元素融合,带出若隐若现的观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采用难度较高的交叉镂空技法,使哪吒身后绶带上下左右连接处婉转自如、凌空飞舞,与哪吒躯体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草原牧歌》选择了女牧民的形象,蕴含着力与美的冲突、对撞。雕刻中主要采用全镂空技法,所骑马匹在奔跑中腾起悬空,另一匹马则以扭曲变形的身体,表现套马时的爆发力。一根悬空的套马杆把人和马紧密连接起来,构成圆满流畅的曲线图形。

四、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愿景

乐清黄杨木雕作为民间艺术,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于2006年6月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出现了市场低迷的情况,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加上个体作坊分散,规模相对简陋,整体缺乏产业规划和发展动力,使黄杨木雕的影响力难成气候。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形势已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客观分析当中的问题,配合有关方面制订方案给予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乐清黄杨木雕现存的问题

1、黄杨木雕材料的局限。上文提到黄杨木雕在选料上要求比较苛刻,而黄杨木作为珍稀树种,本身生长周期漫长,成材不宜。温州地区的黄杨木资源在经历短期大量的生产后,已经所剩不多。远自东南亚等地的黄杨木,运输成本、运输耗损较高,而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制约黄杨木雕工作者的创作,无形中造成了发展的困境。

2、黄杨木雕人才的缺失。目前,从事黄杨木雕行业的艺人年龄普遍在60-70岁之间,少数年轻艺人也都超过40岁[9]。黄杨木雕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学艺时间长。在当前社会,年轻人容易受到其它行业和信息的影响,侧重于经济效益,就很难静下心进行木雕制作。即使坚持下来的木雕学徒也面临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统一的难题,同时缺少展示平台自身难以脱颖而出。乐清黄杨木雕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小,人才断档现象日益严重。

3、黄杨木雕市场的萎缩。乐清黄杨木雕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界末,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提高精神生活的品位,因此整个文化产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黄杨木雕也把握了这一发展契机,迎来短期内的鼎盛[10]。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低价格、损坏小的现代工艺品逐渐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导致价格昂贵、保存难度大的黄杨木雕被慢慢边缘化。同时黄杨木雕市场平台和销售渠道比较薄弱,艺人仍然像过去一样坐在家里雕,等着顾客上门来买。这影响了雕刻艺人的生活和创作积极性,也严重地影响了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发展。

4、黄杨木雕宣传的不足。现代社会,大众文化以强大的传播力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和传播已被大部分人忽视,同样的黄杨木雕也面临着符号化的窘境。虽然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究竟。作为乐清地区文化的象征,民间艺术的符号,黄杨木雕应该更深入宣传自身的历史传承,雕刻工艺,鉴赏价值,同时将目前的发展困境摆上台面来解决。

(2)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策略

1、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将黄杨木雕作为乐清市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品牌,积极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政策。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气氛和投资环境,提升黄杨木雕的整体竞争力。政府积极投入专项资金,打造产业集聚园区,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能够正确把握黄杨木雕的发展导向。

2、科学的人才培育。乐清黄杨木雕要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保护黄杨木雕传统手工技艺,应重视老一辈雕刻艺人的传承,保证黄杨木雕行业后继有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木雕人才专业培育体系。比如联系国内著名美术高校,借助高端师资,组织木雕学徒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由政府出面组织木雕大师对学徒进行实践上的指导,使学徒的雕刻技艺和美工底蕴同步成长。

3、完善的市场平台。没有市场的民间艺术,光靠政府扶持是难以为继的。随着市场的日益细分和规范化,工艺品市场的国内、国际竞争都日益激烈。黄杨木雕作为产业发展,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和行业间的合作。可以考虑以乐清绿色旅游环线为基础,选择跨界合作的方式,打出一张文化旅游的金名片,做到市场的共同经营。政府应着手建立黄杨木雕产业生产、销售、信息交流平台,使产业得进一步发展得到保障。

4、多元的木雕创作。黄杨木雕发展至今,大多是取材与民间寓言、神话故事和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现代生活的发展与日俱增,更多的讯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改造能力也大幅度的增加。为了将黄杨木雕的市场竞争力重新夺回,必须要有创新的工艺来提升黄杨木雕的艺术魅力[11]。这就要求在雕刻过程中,选择多样化的题材,将高难度的艺术品制作推向市场,提高文化和商业价值,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内涵。作为商业发达地区,黄杨木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抓住市场的动态变化,了解市场的需求,通过顺应潮流来创造市场空间,形成产业链。有了市场空间的存在,黄杨木雕才能够体现出创作价值,从而带动整体产业的成长,实现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正如叶润周先生强调的,继承优良传统是黄杨木雕创作的首要问题,要把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优良传统努力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作为一名黄杨木雕工作者,我一直认为我们有义务保护黄杨木雕民间艺术,希望通过现代艺术创作特点和传统黄杨木雕技法的融合,能让新生代青年热爱黄杨木雕艺术,让黄杨木雕艺术得以传承,让黄杨木雕艺术有个光明的未来,使黄杨木雕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书舟,王琪.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渊源与沿革[J].中国城市经济,2010.8.30

[2]王维友.黄杨木雕史话[J].今日浙江,2004(6)

[3]高启新.游走在黄杨木里的精灵――朱子常黄杨木雕品赏[J].艺术中国,2012.2.15

[4]阮静.乐清黄杨木雕[J].浙江档案,2007(11)

[5]刘瑞坤.乐清黄杨木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

[6]叶润周.黄杨木雕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

[7]向旭.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J].台声新视角,2005(5)

[8]w胜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区别、共性之探析[J].艺术教育,2014(7)

[9]陈朵.浙江温州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乐清黄杨木雕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10]张景艳.刍议乐清黄杨木雕[J].大众文艺,2014(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学生会纪检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

    - 阅0

    学生会纪检部工作总结范文篇1非常荣幸地在xx-xx学年的上半学期当选为学生会纪检部副部长,在此非常感谢部长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及厚爱。站在期末,透视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工作的点.....

    人员素质质量培训心得体会,人员素质

    - 阅0

    描写人员素质质量培训心得体会篇1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来到大学的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但是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敬业和道德品质也是必备的,而这些品德修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