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与管理(6篇)

来源: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物理学家冯瑞院士说。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甚至学校的水平。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实验室管理。

1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

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处在中心地位,全程参与设备计划论证、采购、日常管理、维修、报废处理。实验技术管理人员不但要与专职教师一起制定实验方案,而且要指导新进教师使用实验室。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是实验室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但在学校中他们得不到足够重视。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偏低等问题;实验室人员队伍不是很健全,人数少、学历和职称低,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以人为本,从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晋升奖励。提高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地位,激发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教学秘书排实验室课表时一定要经实验技术管理人员之手,至少要让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过目,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因为实验室有哪些设备损坏,哪些厂家什么时间过来维修设备,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是最清楚的,而教学秘书不一定清楚。

2建立实验室网络系统

实验室网络系统首先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设备从计划论证、采购、日常管理、维修、到报废处理的"一条龙"全过程管理。保证学校对实验室设备情况全面了解,做到台账与实物相符,同时可以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又能够及时采购。

实验室网络系统其次也是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由于学生对实验设备不十分了解、不熟悉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离不开实验教师的指导。有必要使学生在实验前先大致了解实验内容、过程和所用到的器件。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要做大量的准备,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错误、那些元器件容易损坏。设备数量少时,害怕损坏设备,不得不由自己亲看操作,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或者手把手地教学生,这样实验的效率就大大地降低。应该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详细登记每个实验室能完成那些项目,本实验室的特点、注意事项。最好有每个实验项目的视频,有利学生预习,在做实验时做到心中有底;特别是可以先熟悉安全事项、易犯的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后果,以及如何避免错误。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实验室网络系统再次也是实验日常管理系统,每个教师根据此系统可以知道那些实验室有课。领导可以知道这个星期那些实验室做那些项目,那些实验室在什么时间可以对外使用。可以根据此系统进行动态调度。

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各实验室共享。一般实验室隶属于各教研室,只为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服务。实验室各自分散,由于资金有限,各实验室买不起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只好购卖小型仪器,导致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设备精度低,功能简单,不能接触到高精尖设备,也不能在该领域处在领先地位,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也不能满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

3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无论是电、气、药品,还是特种设备,都需要专门的安全管理。永远都是安全第一、实验第二。实验可以重复做,安生不能再来。制定安全制度不能单单挂在墙上,要深入每一个进入到实验室的人员心里。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一定要在做实验前强调安全操作,包括人的安全及设备的安全。可以通过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中易犯的错误。错误操作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来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当然也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细则、事故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方案。

4让学生也成为实验室的管理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及实验室人员的负担。可以采取以实验管理人员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模式,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管理实验室。学校可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补贴。学生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获批后经培训合格就成为管理员助理。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又相对保证实验设备安全。对于普通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利用视频记录学生的实验全过程,在网上进行共享,促使学生认真按规范完成实验。不按规范完成的学生因生害怕其它同学的嘲笑,也会慢慢改变习惯。对于完成好的学生,更可以激发其主体意识,想办法让实验做的更完美。学生往往分享朋友圈或分享给父母家人,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5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对于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对外开放,进出实验室人数较多,管理人员难以管理,因此仪器设备及器材丢失和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该开放实验室又是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验室,则会影响计划内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一定要有要在有实验管理人员时进行。开放实验室对外开放增加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这些付出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实验管理人员这部分工作增加一些补贴。

进入开放实验室的人员要先申请做哪项实验项目,用到哪些器件,一定要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不然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进行开放性实验的效果。研究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在合理、安全、可控下进行,使实验室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既减少实验室闲置,又发挥其效益,同时又是服务学生和社会的一个良好平台。

在以上五点基础上,不断观念创新,寻找更适合的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罗联社等.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

[2]康莹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

[2]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改革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

[2]刘玲等.欧洲高校研究实验室管理对我国实验室管理的启示.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2

关键词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理论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高校积极组建了一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浙江省,到2011年已批复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56家,其中就有79家建在高校里(43家建在省属院校),占50.6%。这些实验室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既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又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①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与队伍建设、硬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同等重要。由于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使命、任务、研究力量、投资力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经验,应该独辟蹊径、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模式、管理方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运行管理机制。②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提升传统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提升我国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实验室于1999年成立,2003年获批准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顺利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2010年批准组建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实验室从普通校级实验室,逐步成长为校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这与实验室一直秉承的运行理念、坚持的管理机制、形成的管理办法、推崇的实验室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就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实验室运行理念

理念从学术角度讲可称之为“理想”,是抽象概括的,但对实验室运行管理而言,它是具体形象的,能够向所有研究人员表明实验室运行管理方向和目标。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坚持“实验室是我们命根子”的信念,同时也注重吸收其他优秀实验室运行管理经验,形成了“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

“崇尚学术、潜心研究”,是实验室在学术上的价值要求。崇尚学术是潜心研究的价值导向,潜心研究是崇尚学术基本保证。崇尚学术,指在学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积极弘扬学术精神,着力呼唤学术精品。潜心研究,指营造宽松向上研究氛围,号召研究人员积极养成脚踏实地、甘于寂寞、戒除浮躁的治学态度。

“和谐高效、精细管理”,是实验室在管理上的目标方法。和谐高效是精细管理的目标要求,精细管理是和谐高效的基本保证。和谐高效,指在运行管理上提倡和谐、高效管理文化,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积极营造以实验室为家的和谐氛围。精细化管理,指在日常管理上实验室借鉴了“8S”的管理理念,③建立了符合实验室的“7S”精细化管理理念。其在本实验室应用如下:整理(SEIRI):要求定期清理不要用的、过期的材料等,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顿(SEITON):要求仪器、试剂等依规定摆放整齐,明确标示,以提高工作效率;清扫(SEISO):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素养(SHTSUKE):要求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安全(SAFETY):制定科学措施,适时监督检查,防患未然,保护大家和实验室的安全;节约(SAVE):爱护实验室财产,节约水电、实验耗材,养成节约习惯,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学习(STUDY):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鼓励学习各项专业技术和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精细管理、和谐高效”的运行理念指导下,实验室逐步构建了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的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是指,研究人员来自各学科,实行双重聘任,行政上归属于各依托学科,学术上归属于实验室。科研试验中心是开放共享的平台,直接归属于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等资源相对独立。各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科研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有偿使用各类仪器设备等,在分配到实验台面等进行研究工作。

“统一管理”是指实验室实行公共资金,公共平台统一管理与使用,后勤统一指挥与保障。这有利于资金、资源设施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有利于综合、开放型公共研究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形成合力;有利于做好后勤保障。例如,实验室针对后勤保障方面,成立了由实验室、基建、安全保卫、后勤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实验楼管理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协调会并进行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实验室在物业方面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是指实验室管理按职责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具体而言,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在学术上,各成员对课题组负责,各课题组对方向负责,各方向对实验室主任负责。在科研实验中心管理上,实行参与式管理,要求每位研究人员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实验员、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分级负责制,确保每个房间、每个台面、每台大型仪器的运行落实到人。这有利于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有利于各项任务的分配和落实,同时人充分调动和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实验室形成责任明晰、定位准确、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开放共享”是指实验室实行大型仪器、台面等资源对校内开放。客座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能够享受和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相同的待遇。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全都纳入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通过仪器设备开放的形式,2012年接受浙江省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杭州药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温州医学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

实验室通过推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来贯彻实验室的运行理念,落实“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

“规范化”指实验室有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实验室的运行,使方方面面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规范化管理还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④具体指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实验室运行管理依靠实验室的每一员,利用培养大家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实验室坚持主张全体人员参与管理,并积极调动大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主人翁意识,实验室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方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卫生、安全、纪律等管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另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和凝聚力。

“制度化”是指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依规治室,建立健全各项规则制度,在管理中用规章制度约束。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性实行管理。⑤实验室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时,注重制度建设的民主性、科学化、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如实验室出台管理制度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讨论后决定。实验室每周一召开例会,民主协商解决上周实验室出现的问题,布置这周的工作安排,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信息化”是指实验室将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对实验室设备、药品、环境和日常事务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⑥实验室建成覆盖整幢实验楼的门禁和监控系统,实行刷卡入室,既可确保安全又方便管理;定制了符合本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大型仪器和危险品领用管理系统和PI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建立了实验室网站,用于对外的宣传和信息的。

4总结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指导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机制保障下,“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运行管理办法的规范下,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势头良好,建设成效显著,在历次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成绩优秀,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乃至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浙江省乃至周边省市的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凝练完善。构建一个适合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运行管理体系,既可以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更好发挥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高校学科、条件平台等方面建设发展,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作为依托高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运行管理和发展方向,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所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应紧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即需妥善处理实验室与依托高校的关系、需尽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如本实验室在未来发展中,将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增强服务社会机制、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紧跟依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步伐,更好服务于浙江省的“两创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谢尉慧,李晔.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311-321.

②张相琼,汪木兰,吴晓东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8-11.

③叶园.运用“8S”理念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1):78-80.

④李文鹏.由“标准化”引发的管理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94-96.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3

关键词:物联网;普通高校实验室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在看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今天,高校实验室的质量已经成为彰显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普通高校实验室已成为教学、科研等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成为直接反映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实验室管理得好与坏、实力的强与弱已成为该高等院校的一种实力体现。通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室仪器、人员、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就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需依靠物联网技术

1.目前部分实验室管理、建设基本上依附于某个专业或研究中心,专门为某个特定专业的学生教师服务,造成了实验室教学、科研目的单一的情况,从而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及教学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科研、实践、教学三者结合的优势很难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是需要宏观规划与微观布局的。很多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应先进行统筹规划,否则在建设过程中会导致实验室目的性单一,经常采购相似甚至基本相同的设备。在我国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普遍不充裕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实验资源的严重浪费,以上的一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室建设发展,从而制约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在调查了很多所普通高校、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后,发现了一些相似或类似的问题。在理工类专业,实验设备在大部分实验室供不应求,不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而在其他一些专业实验室中,同类设备则出现多年闲置或封存的状况。大部分财经类专业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设备基本相同,都能独立满足本专业的科研教学要求,但实验室的实际使用状况却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通常都全天运转,而其他几个模拟实验室其使用率却不足30%,这就说明教学科研资源的使用情况上没有较为合理的规划安排。

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小,很多设备往往很短年限就跟不上科研、教学的需求,但是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却没有进行对应的调整,反之很多高校投入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却在逐年递减。例如,很多高校使用的实验设备尤其是微机仍是7年前,甚至是更久以前的设备,这些设备出现了严重老化,不断出现故障错误,而且运算、调试速度越来越慢,有些甚至无法满足教学所需的最低要求。这不但增加了实验室的维护困难,还使得教师、学生能力提高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很多基础学科的实验室经费无法得到满足,高校较多地将经费投入到科研实验室,对于基础学科实验室缺少资金扶持,导致基础实验室条件落后、设备陈旧。随着知识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增加,很多设备无法满足新的实验需求,实验仪器的性能跟不上技术的改革和发展,导致实验运行结果不够精确。总的来说,基础学科实验室同样需要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的倾斜。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一门新技术来方便管理。物联网技术与实验室管理相互融合必将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带来新的革命。

二、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主要用于医疗、安防、污水处理、电网、铁路、桥梁等各行各业当中,之后我们把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事物的数据化、网络化,在这个整合后的网络当中,由强大的计算机机群来管理整合后网络中的人员、设备、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和管理。我国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物联网在我国高校的研究,聚焦点在南邮。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学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推动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物联网工程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2011年4月,长安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部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的申报通知。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

三、高校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的应用

在物联网技术与我们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影响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才很多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提出了实验实训中心实施设备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主要就物联网技术的两个方面的应用做详细说明,即硬件支撑平台和软件管理结构。

硬件支撑平台主要指门禁系统,固定资产的条形码和RFID标签管理系统等。很多普通高校都设有开放型实验室,给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问题,由于学生实验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验设备的安全性,给实践教学和资产安全管理增加困难,在某些方面制约了开放型实验室使用率。在此,引入物联网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门禁系统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更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良性发展。为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更好地为一线教学、科研服务。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199-02

高校实验室(实验中心)在承担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提高办学水准的极其重要的基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其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规划;大批仪器设备的管理、调配和使用;教学和科研资料及实验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应用;大量实验药品的进出库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调度等。面对如此复杂而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做到全面协调有序而且高效运行,而必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经过各学校实验室多年运用,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实验室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实验室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其特点是研究怎样以科学合理的策略及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能量,使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实验室管理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实施、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实验室考核与评估、信息技术交流等。因此,高校实验室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力量强大的实体,拥有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诸多优势。大量资源的投入配置、使用与管理、信息的收集、筛选及保存,工作量很大,操作难度也大。如果用传统模式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也差,无法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与基础设施发展很快,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面貌已经不再是玲琅满目的玻璃器皿,许多高度电子化、集成化的大型精密仪器已经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配置,这些电子仪器大都配置了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或者都配置了计算机信息终端。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运行、管理和维护。

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管理那些流动性大的通用设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实验室网络,使大量的实验室信息资源得到共享;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制作实验教学软件,开展实验网络教学,制作模拟化学实验室,实现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使主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监控实验室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2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化学实验室管理管理系统,运用VisualBasic、FoxBase、FoxPro、Access等软件设计和开发数据库系统。具体可制作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库,大型精密仪器管理、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实验试剂与耗材出入库记录数据库,实验教学研究与科研课题开发数据库。已有行业专家开发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室管理软件,有些是免费的,有较强的实用性。化学实验室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检索、运算、存储和输出等强大的高度自动化功能,对实验室所配置的大型精密仪器和种类繁多的实验试剂及各种材料等信息进行动态、实时的自动化管理,实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1实验室基本信息档案的建立

2.1.1实验室序列与层次结构管理

本学院的实验室基本结构为化学实验中心和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则按学科再分成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向下的结构序列还可细分,如分析化学含有仪器分析,其中又分为色谱、光谱、质谱等实验室;以实验中心为主体的组织结构,接受校、院两级的领导和管理,本身具有相当的权限,有较强的独立性,为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因为有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关系,在管理上较为复杂,因而管理信息和技术数据的精确处理和高效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数据库除了管理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和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还包括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数据库中可以查阅他们的职务、职称、学历、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工作岗位与职责,以及科研与教学方面,个人及团队所取得的成果。

2.1.2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制度

实验室(中心)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实验室各层次、各序列的管理权限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与运行规则,安全管理规则、危险物品管理规则、财产管理制度、经费使用与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登记及管理和使用记录等。以上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把大量的文档、图形、影像等信息技术以电子信息方式建立和保存,构成索引链接的数据库,使制作、查阅、修改及更新都十分方便,并且便于实行网络化管理,适应纵向和横向的管理和监控。

2.2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立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科学合理地配置实验室的各种资源,使资源管理公开化和网络化,实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方式,根据教学和科研及各教研室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开发SQLserver以及Assece等数据库平台,对实验室(中心)的仪器设备实行科学管理,主要的服务是把仪器信息录入、更新、查询、使用预约和跟踪维护。

首先,建立便捷而准确的仪器设备查询系统,以所有的仪器设备的主要参数(仪器名称、编号、型号规格、产地或购入日期以及报关地点等)为索引,查询时,输入仪器的某个参数(数据),就可以查询该仪器的完整参数、功能作用、技术性能以及使用和管理。通过设置链接,还可以查询到仪器的技术资料如使用说明书、线路图、结构示意图等。如此实现实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也给仪器设备的准备使用者提供很大便利。本单位人员通过连接实验室网络的电脑终端,就可以随时入网查询。本学院近两年购置了一批进口的大型仪器,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我们建立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学院的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使用条件及要求,可以进行预约使用,在管理员的安排下,实现仪器的有序管理、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

2.3化学药品与材料管理

2.3.1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学试剂由于库存及使用情况不断发生变化,是一种的动态的管理。通过数据库,根据每一次的入库和领用的数据,设计一个具有自动更新功能的数据记录表,可以自动更新药品的库存状况。化学药品的库存量,是制定药品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某种药品即将用完时(当库存量为1或2时),可以设置自动提示。还可以设置试剂过期预警,当某种试剂到达预设的质保期限时,该项数据将自动发出警示,提醒注意尽快使用,避免浪费或影响使用效果。

在化学药品管理系统中,运用相关化学软件,根据药品的某个关键词如名称或化学式,就可以查询该试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还可以为配制溶液提供便利,当输入溶质、溶剂名称时,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与体积,就能够立刻计算所需的用量。此外,本单位相关教师可通过实验室网站递交购买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申报,以及审批和回复。

2.4实验教学与测评

2.4.1常规教学管理

设立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模块,载入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参考资料、实验内容、原理和方法以及所需运用是仪器试剂等,作为实验预习参考依据。同时,建立学生实验管理模块,内容有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内容、教学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记录、查询与处理等。还有建立学生实验档案,主要有学生学习成绩管理系统,分别记录学生实验技能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考查,以及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这些数据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录入,期末时进行综合考查评价。同时建立了学生实验信息数据库,学生在完成实验以后输入所指定的实验数据,作为实验教学的原始材料存档。另外,设立教学交流论坛,提供师生教学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2.4.2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中心设立有学生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空间。同时,在实验室网站设立有如下模块:1)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模块,学生除了完成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必须要做的实验外,可以选择其他所列的实验项目;2)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对开出的实验项目所涉及仪器设备、原理与方法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便于学生做实验预习;3)模拟和仿真实验:提供各种模拟实验软件或实验动画、视频,以及一些逼真的互动性较强的电子模拟实验,让学生联系所选学的实验课程进行虚拟实验操作,理解实验方法和原理,设计和分析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4)学生实验成绩评价:正对学生上传的实验报告、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指导意见。

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提供让学生下载的学习参考资料如实验室实用手册、化工辞典、化学试剂配制手册、实验常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料等。学生通过实验室网络来查阅参考资料,十分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

3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3.1实验室的信息化要与院校的信息网络关联

实验室信息化作为校园信息网络的构成,要和学校及院系信息网络高度关联,接受校院两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监控。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建、开发和运行中保持与校院信息网络的同步以及兼容性、共享性和通用性,使实验室管理系统真正成为校院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源。

3.2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验室(中心)要努力争取得到院校主管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充分理解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给实验室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对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对学校的办学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效益会产生极大的促进,因此给予决策与财力上的支持。使实验室(中心)的信息化基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获得所需的的资金投入,以及在人力和技术资源上的保障。

3.3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应掌握信息运用技能。因此,在培养和引进实验室人员,要注重配备既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双专业人才,把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由高端专业人员为带头人、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及知识面宽、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构成的学术和技术团队。

参考文献:

[1]陈军.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的探索[J].琼州大学学报,2005(5).

[2]吴性良,马林,李妙葵等.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

[3]张宏.谈高校实验室实验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的管理[J].天中学刊,2004(2).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31-03

ConstructionofEvaluationSystemofLaboratoryTechniciansbasedonAnalysisofJobCharacteristics//GUFuping,WANGQichun,YAOJinlan,ZHANGZhizhi

AbstractTheauthorofhispaperproposedannewlaboratorytech-

niciansassessmentsystembasedontheanalysisofthejobcharacte-risticsandtheworkloadandworkqualityofthelaboratorytechnicians.

Keywordslaboratorymanagement;laboratorytechnicians;jobeva-

luation

1前言

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室随之承载起越来越多的任务和越来越高的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渗透高等教育领域,促使高校实验室技术与设备更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学历层次逐年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动机和自我发展需要。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了实验技术人员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2]。建立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业绩考核体系,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实验技术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学成效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实验技术队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但考核体系欠完善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及高校体制的影响,实验室一直被定为教辅单位,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编制;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普遍重教师、科研队伍建设,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高校通过引进一些高学历人才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较多高校逐渐关注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考核,探索实践考核办法,现阶段较多实验室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或定性考核、年底述职等方式进行,其考核标准参照行政系列或教师考核标准套用。相对教师系列已具体而能明确量化的考核指标而言,适合实验技术岗位特性、相对独立的定性和量化的考核体系正待进一步完善[3-5]。实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实验室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而正确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基础。

实验技术队伍工作内容特殊,定量考核难度较大与教师工作量考核相比较而言,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化考核比较复杂,这主要与他们的工作岗位特性有关。一方面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他们除了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还要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设备购置计划的申请、实验教学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卫生、实验材料的管理及实验垃圾的处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均难以量化、难以评价;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还要兼顾一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创新任务。因此,实验技术人员既要从事本岗位的管理工作,又是教学延伸的服务者,肩负着管理与教学的双重角色。正因为这种双重角色和工作内容的难以定量,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定量考核难度较大。

其次,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的界定也难以统一,各高校的做法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主要承担实验准备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的还要承担参与实验指导的实验教学任务,有的还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要求。因此,实验技术队伍的考核要充分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特性,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和工作量内容,制定考核办法。采用统一考核模式或简单参照其他系列(教师或行政系列)执行,都是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

与岗位特性不符的考核体系制约着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实验室规模功能的扩大化,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与岗位要求相配套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和考核激励措施,实验技术人员的劳动付出得不到认可,必然会制约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验技术队伍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倾向,实验技术人员找不到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的培养,也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改善外部环境、提高学历层次结构的同时,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工作业绩评价考核体系认可实验技术人员的劳动,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主有院突极性,进而促进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和发展。

3基于岗位特性分析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体系构建

为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结合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的自身情况和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探索和实践基于岗位特性分析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解决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实验技术队伍的年度考核奖励、职务聘任晋升提供参考依据。

合理定位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各高校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认识不一致,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高职高专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角色定位存在很大差异。考核体系的构建应以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为依据。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充分考虑医学教育实践性强,实验实训课时所占教学时数比例大,实验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因素,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定岗,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标,为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定量定性相结合,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实验室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对所有实验室工作进行细化和定量评价难以实现。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定量考核主要针对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的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定性考核主要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工作纪律和工作创新等。通过定量考核量化认可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中的劳动价值,作为年度分配的主要依据,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通过定性考核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管理能力、工作纪律以及工作创新,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胜任程度,作为年度评优评奖主要依据,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定量考核实验技术人员量化考核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准备工作

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和实验室建设工作量。量化工作量要求与同职称教师系列要求相同。

为避免用一把尺子核算不同人员的不合理性,根据不同实验室实验技术岗工作内容的侧重性和差异性,在充分调查、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设立量化考核工作内容的权重系数(如实验准备系数、实验带教系数等)。实验准备工作量根据各课程准备强度设立课程准备工作强度系数,体现不同课程准备工作量的差异。实验带教工作量根据各级实验技术岗的岗位职责结合职称设立带教系数,体现带教能力。实验室管理工作量以各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设备资产为依据,设立岗位数,核定每个管理岗的工作量。

实验技术人员年度工作内容核算办法如下。

1)实验教学工作量(L1):指直接参与实验教学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分主持实验教学工作量和辅助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资格由院教学委员会执行审批和认定。

①主持实验教学工作量(L11):以院教学主管部门的教学任务书为准,独立承担实验课(项目)的备课、讲课、审阅预习报告、提问答疑、指导、批改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完成实验成绩登记录入等,可计主持实验教学工作量。折算系数M1=1.0课时/学时。计算方法:L11=S*M1。S为本课程实验教学时数。

②辅助实验教学工作量(L12):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后的整理,在实验课现场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教学,可计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折算系数M2=0.7课时/学时。计算方法:L12=S*M2。S为本课程实验教学时数。

2)实验准备工作量(L2):指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于每次实验课前后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安排的环境及设备清理工作。折算系数M3=0.4课时/学时。计算方法:L12=S*I*T*M3。S为本课程计划实验教学课时,T为重复系数,I为课程准备工作强度系数,根据课程准备强度差异设立。

3)实验室管理工作量(L3)。

①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量(L31)。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岗位职责,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均应承担相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量按每个管理岗位每年36标准课时计算。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基本要求:保持实验教学环境整洁有序,实验器材存放安全合理,贵重材料和危险品做到分类存放,消防器材配备数量合理无过期现象、安全措施可靠,完成实验室设备管理(验收、使用、出借、维修、报损报废等),台账清楚,完成实验室数据统计及资料采集上报,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及来访参观等。

②实验室专项管理工作量(L32),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人体标本的维护等。工作基本要求:定期维护,保持仪器设备(标本)技术指标符合教学任务要求,技术资料齐全、管理规范。该项工作多人承担应分摊计算,当年使用效率低(达不到使用要求的50%)、设备故障率高、工作态度差,适当扣减。该项工作由各实验中心办公室向学院提出申请报告,经学院认定后执行。

4)实验室建设工作量(L4):实验室建设工作量根据年度实际发生情况,由实验中心办公室向学院提出申请报告,经学院认定后执行。

实验室开放服务(如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等)承担的工作,采用项目制管理的方式和根据实际参与人数、开放时间核算课时,计入非教学工作来实现。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定性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复杂,服务对象多样。结合学院实验技术人员涉及面和岗位职责要求,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立群等老师的全方位多元化考核模式[6],对实验技术人员年度工作质量进行分层考核。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工作创新分别由最知情的人员完成打分,避免流于形式的盲目性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参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由学生评价打分;实验准备工作质量由受辅助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准备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验室管理工作质量由院分管领导、实验中心管理部门根据实验室安全和卫生、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管理、实验室各项数据资料的采集上报、工作纪律进行评价;实验室建设以及工作创新根据年度承担或参与的项目进行评价。

4个部分权重矩阵为{0.2,0.3,0.4,0.1}。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参考模糊灰色评价方法[7]分4个等级打分。4项总得分为每位实验技术人员的最后考核分数,按得分高低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按岗位考核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与学院年度考核及年终奖励挂钩。

4结语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能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及各项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任务的完成。针对湖州师范学院的情况及历年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构建基于岗位特性分析的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并实施,客观公正地评价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此办法比较适用以教学型为主的地方高校。当然各高校对实验室工作的侧重各有不同,考核体系不仅要反映实验技术岗的岗位特点和职责要求,更要紧跟学校实情和发展目标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蔡康荣,揭新明.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31-433.

[2]高素云,夏扎丹木,原慧.浅谈新时期高校发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43-246.

[3]陈永军,刘进,汪国高.基于量化考核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02-205.

[4]张淑霞.新形势下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1):64-65.

[5]李艳红,王春梅.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体系及标准建立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27-29.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2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实验室管理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抓好基础研究为前提,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并积极加强实验室开放、队伍管理、实验教学创新和实验室管理创新等工作。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一个学校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及其重要。

1加强实验室开放,促进资源共享

通过高校实验室的开放,能够有效促进学术、技术、科研信息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科技研究水平和学术地位。实验室的开放是教学与科研方式的创新,为基础研究以及更高层次的科学创新研究提供条件。

1.1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室开放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供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其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都遵循学生自身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寻求学习方法与解决办法,将学生的被动地位起升到主动地位。其次,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更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更熟练运用实验原理,科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2高校实验室开放力度偏低,资源共享能力有限

高校实验室开放出现共用效果不理想,开放力度偏低,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管理等方面。实验时间应安排的更为灵活,使学生摆脱教学时间安排的限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研究;实验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等,不仅要求其实验内容开放更具有创新性,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理论指导水平;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相关学科仪器设备购置相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学校客观条件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

实验室应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开放和交流合作,逐步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和开放,优化资源分配,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实验室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1.3基于学校情况,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室开放要求实验室在仪器设备方面更要注重管理,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及时记录设备维修及使用情况,建立起仪器设备管理登记制度,保障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并制定仪器设备安全细则和操作规程。其次,根据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开放课程内容、实验的项目,进行实验室统筹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极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第三,制定合理的预算经费方案,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避免经费的浪费。第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规程,避免对仪器设备的损坏遗失。

2加强实验室队伍管理,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

实验技术人员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大型仪器设备和公共研究平台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优化升级及对外开放工作。在高校,一般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辅助教学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里还存在实验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学历、职称偏低,不能更好的参与实验室教学等工作,仅能参与日常简单的管理工作,阻碍了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实验室应确保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加入,引进科学技术人才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2.1引进科技技术人才充实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凝聚与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聘请高学历的优秀人员,引进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培养一批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深厚、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的人才队伍,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关键。虽然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但高校实验室管理同样需要专业的师资进行管理,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授课、进行实验研究、指导学生实验和维护仪器设备等工作,保障以专业化、技术化、科学化的师资队伍开展科研工作。

2.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

高校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很难进行创新研究,而且实验教学队伍存在学历和职称较低的现象,高校应提供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对于其他专职任课教师的贡献得不到肯定,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弱势,评定标准应与其他教师不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更侧重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方法、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单纯从发表的论文篇数、科研成果不能全面的看待他们的贡献,应在评定职称方面给予肯定。在工资和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专职技术人员编制,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情况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在进修、培训、评定职称和待遇等方面给予平等机会和充分的重视,应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2.3建立和完善实验人员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就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岗位问责制、考核评估制度、奖罚制度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建立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制,对大型贵重仪器实行定机、定岗、定人的工作制度,记录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建立起仪器设备管理登记制度,保障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制定仪器设备安全细则和操作规程。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制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在职和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将采取随机抽查、专家评估、综合测试等考核评估方式,考核评价其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学术水平,科研技术水平等。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奖罚制度。奖罚制度的建立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对实验人员采取培训制度,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更新技术扩大知识面。能够通过短期培训和业余进修,让优秀的实验人员得到学习的机会,了解最新研究技术,熟练使用最先进仪器设备。

制度创新使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实验室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制度的确立,可作为实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参考标准。

3实验教学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实验教学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高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乏演示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高校应采取实验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实验教学方法。

3.1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应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科技研究,实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跟踪研究向创新研究、原始创新研究发展。实验室的布局应从过去的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发展转变。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逐渐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内容应当与当前新的技术、相关学科、前沿学科相结合,将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之中。

3.2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课题研究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课题研究工作需要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完成课题研究,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帮助学生尽早的进入课题研究对他们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即培养了学生科研意识、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又在实验教学方面得到完善与创新。在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信息化、现代化教学,使实验教学不再乏味,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科研技术学习的机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4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促进实验室高效运行

4.1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建立建全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更好的发展。第一,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功能单一、不利于跨学科实验研究等问题,只有实现“共建、共享、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极大满足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二,建立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评估制度,能有效直接反映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的业绩,有利于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第三,建立实验室监督机制,尤其重视监督实验经费、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提高避免重复采购和重复建设,监督机制的运行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作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如实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实验室监督检查的工作。

4.2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

实验室管理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协调好学生与管理的关系,促进实验室高效运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网络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针对实验人数、实验内容等情况做好仪器设备、材料等准备,确保实验有效进行。逐步实现仪器设备、实验数据、实验方法和经验的网上共享,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的服务能力,极大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网络化管理能及时得到学生对实验室管理的评价与监督。

5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证,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促进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并加强实验室队伍管理,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1):152-156.

[2]李伊荇,侯文海.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05):110-112・

[3]林卉,胡召玲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3):152-155.

[4]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1):94-95+106.

[5]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1-8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大一新生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

    - 阅0

    大一新生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篇1亲爱的自己: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我就是想问问你过得好吗?告别了自己的童年,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你已经学会独立,不想现在还在依赖父母.....

    毕业论文致谢范文(精选5篇)

    - 阅0

    毕业论文致谢范文集锦篇1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