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6篇)

来源: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1

无可置疑,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这种重要性将持续数十年。中美究竟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伙伴还是战略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为预测中美关系未来的演变,准确把握2009年及201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双边关系从一个较高调的阶段到了一个更多摩擦与互相猜疑的争执阶段。

中美关系转向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中美关系整体向好并呈上升趋势。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一个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两国共同实施了一些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并采取了并行的经济刺激计划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作为一种新的中美合作机制,战略经济对话7月出台。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奥巴马总统说,中美关系将决定21世纪的走向,使得这种关系和世界上的任何双边关系同样重要。

2009年11月,奥巴马访问中国,两国就众多领域现存的和潜在的一系列双边、区域和国际问题签订协议。联合声明声称:中国“欢迎美国以一个亚太国家的身份为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美国重申“支持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双方同意“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保证平稳发展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尽管12月哥本哈根会议在气候问题上没有达成一个合法的约束协议,但若不是奥巴马和共同努力劝说,其他主要国家领导人、欧洲国家领导人及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也不会接受一个折中计划。

2010年,中美关系却掉头转向。年初,美国向台湾出售大批武器,随即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尽管4月两国试图维系关系,但双方紧张关系在夏季达至顶峰。美韩军演,天安号沉没后,中国强烈反对美韩在黄海的军事演习,其中包括报道称可能出现在黄海的航空母舰华盛顿号后来出现在中国东海。

7月,河内举办东盟地区论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对中国南海不稳定局势的担忧。北京将之视为美国意图干预与挑衅中国与各周边国家的关系。入秋,在日本拘押扣留中国渔船船长事件后,国务卿希拉里声明,属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这表示如果争议演变成军事争端,美国将有义务协防日本。同时,美国对中国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施压,并在众议院通过一个法案,即若得到总统批准且国会支持,美国可对中国强加“补偿税”。

双边关系的深层透析

对中美双边关系急剧转变的一个普遍的解释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对世界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促使美国开始采取措施“先发制人”,或至少是减缓中国成为美国在世界上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的进程。很多中国专家指出,美国正在实施策略来限制防范中国,并在军事上包围中国。而一个流行的理论是,美国正加紧其“C型中国包围圈”。美国被许多中方专家描绘成一方面巩固传统的联盟,同时又发展新型伙伴关系并加入地区多边组织对中国施压,进而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基础上发展美国自身的利益。

但在大部分美国人眼里,局势却大不相同。中国威胁制裁卖武器给台湾地区的美国公司和中方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强烈谴责,看起来有些过分且不公平,因为它们并不违背过去的美国政策,只是照章行事。并且,奥巴马在会见达赖之前的2009年11月就事先告知中国领导人其决策意愿。中国“强硬”的回应被很多人解读为是断然拒绝了奥巴马与中国发展更多合作与共同承担责任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提议。

在美国人看来,北京拒绝指责朝鲜攻击天安号是不负责任的,这种行为有可能间接鼓励平壤再次采取类似行动。在南海事件上,中国被视为通过单方面实施禁钓,为中国渔船提供海军护卫队,并扣押争议性海域上的渔民来“恐吓”其周边国家。北京也被认为阻碍各国商订一个未来更能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行为准则;而中国和日本间的“喧闹”也被看做是中国更愿意采取恐吓和惩罚措施的一个例子,其中包括中国通过削减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而对其施加经济压力等。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在解释中不断扩大的核心利益,使人感到不安。因为它显示的是:当中国变得强大,它也变得不能容忍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在“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却是可以商量的”基础上去行事。

总体上,美国人认为中国在对待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举措上越来越独断。从他们的视角看,中国目前的政策建立在狭义的自我利益上,而中国的群众则充满令人焦虑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个对中国的广泛解读是,自从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以相对未受损失的身份出现而美国仍面临经济困难时,北京方面认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势力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在逐步缩小。

换言之,美国正处于一个相对下降的位置上。而中国相对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对美国的杠杆作用也在增强。除此之外,悉数美国国内和国际挑战,包括国债增长、恐怖主义危机、武器扩散问题以及气候改变等,正在转变中美之间已经持续多年的平衡关系:华盛顿对与北京维持良好关系的需求大过于中国希望与美国维持合作关系的需要。所以,中国的行为被解读为试图利用其新获得的杠杆作用来测试美国和其他国家做出让步的意愿。

另外从很多美国人的角度,值得指出的是,中美关系在2009年到2010年的转折并不如中国分析家描述的那般尖锐。2009年的一个主要变化是一种独断模式的兆头出现,而在下一年变得更为清晰。在3月-5月间,一系列事故在中国南海和黄海发生,各种各样的中国巡逻队和海军舰艇“伤害”到了在中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美国监视船队。事后人们认为,这些事件反映出至少有一部分中国人认为应该非常积极地维护中国利益和其对国际法的解读,甚至和美国发生政治和军事冲突也在所不惜。

建立战略信任

中美互相责备所造成的双边紧张关系,事实上指向一个主要问题,即中美之间严重缺乏战略信任。尽管60多个对话机制被设定来促进合作及解决问题,但互相的不信任却与日俱增。

中国认为美国会阻止中国以一股强大的势力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纪;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强大,它会寻求挑战美国利益,并改变国际制度。

相互间缺乏战略信任不是一个可以一夜间解决的问题,但是双方共同朝着减低不信任和建立互信努力,可以阻止这种下滑的趋势,并预防两国向战略竞争性方向发展。如下的建议会帮助稳定双边关系,增强更多的相互信任。

第一,开诚布公交换意见。中美应该坦率地表达双方的焦虑和担忧,尤其是高级官员层面。双方都应该寻找方法解决对方的忧虑,不要存有禁忌。

第二,中美之间的分歧应该有所区别,双方要尽可能防止单一议题的分歧影响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双方关于核武器扩散的军事意见的交换,不应该由于怎么确认台湾海峡稳定的分歧而停滞。由于中美缺乏军事互信,这样一来消除战略不信任几乎就变成不可能。

第三,中美要更好地了解彼此。形成公众舆论是领导的职责,错误的政策不应被执行,因为那是被无知的公众所带动的。举例来说,美国人应该被告知,中国不是美国经济萧条的主因,特别是不该被责备“偷”了美国人的饭碗;中国民众应该清楚,美国过去30多年的政策并不能说明其试图打压中国崛起。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是一个和之前打压苏联完全相反的政策,美国主要扩展了中美贸易,鼓励并促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中国扮演一个更为自发的地区性和国际性角色,支持中国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股份。

第四,战略性信任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在核心安全问题上相互理解。在核武器准则、导弹防御和太空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应该进行细节上的讨论。美国应该想办法缓解中国关于美国抵消中国报复能力的担忧;中国应该给予美国信心,保证不会在美国和俄罗斯削减兵工厂的时候扩展自己的核武器,并保证中国核武器只起威慑和反击作用。

第五,中国和美国需要有对国际平衡能力和各自强弱的现实评估。中国确实在提高实力,而美国目前正面临一些困难,但美国过去无数次验证了它的恢复力,而中国在很多综合实力指数上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对美国自我更新能力的低估,可能导致其做出过度延伸的外交政策,最后造成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关系的负面效应,而美国对中国实力的夸大则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在美国蔓延;相反,对中国实力的低估则会导致对中国在核心利益受到挑战时愿意退让的误判。

中美在2011年的首要任务是成功地建立起友好关系。两国需要尽最大努力至少在一个特殊问题上达成具体合作。成功的合作会使两国的批评家都“消音”,并能对两国的精英和民众甚至其他国家显示出“即使双方存在分歧,还是能够合作”。

当布什总统上台时,中美各自的猜疑处于一个相对高的程度,2001年的中国战斗机和美国的侦查机相撞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接下来在恐怖战争中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在六方会谈上达成取消朝鲜半岛核武器的共识,使得中美双方对彼此重拾信心,而关于“”可能产生的危险的私下磋商和一系列防御措施更使双方建立了信任。

中美关系对两国尤为重要。双方关系在过去的30年经历了很多危险关头,但两国越过困难,从每一个危机衍生出的新承诺中渐进成维持稳定和颇具建设性的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而双方也都着力应对本国内的危机和挑战。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2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国家在税收方面特别是企业所得税方面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为方便纳税人了解相关优惠税收政策,本报特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有关业务负责人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一)高新技术产业主体

政策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

解读: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特点是从过去的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格局。《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统一实行15%税收优惠税率,并将该优惠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大到全国范围,体现出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利用

政策规定:

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

2.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

解读:费用加计扣除和加速折旧均属于事前鼓励性的制度规定,它不同于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它不以企业承担纳税义务为前提。

企业享受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即便企业亏损,企业也能够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该项费用,能够使企业真正的提高其税后利益。

企业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时,实际上是推迟了缴纳税款的时间,等于政府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积累资金再投资的能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

政策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七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

解读:高新技术产业既是高收益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制定创业投资抵免政策的目的是调动和聚集企业外部的资本力量投入到科技创新的活动中来,缓解单纯依靠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与动力的不足,增加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

(四)高新技术产业转让收益

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

解读:技术转让是实现科技成果转让的重要方式,对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技术转让所得给予减免税优惠,属于税基式减免,是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研究开发高新技术、转化技术成果的重要措施。

(五)高新技术产业股息分红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3

政策面变化的客观估计

政策面的变化是决定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对于政策面变化的客观估计是判断资本市场重要的逻辑支撑。目前,无论是美联储、欧洲央行还是日本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基本上呈现宽松取向。美联储量化宽松只不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一部分,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过度质疑之处;美联储增加流动性投放既是满足美国经济的需要,也是缓解欧债危机、稳定全球资本市场的需要;指责美联储滥开印钞机并据此认为美元一定会贬值的结论不仅狭隘而且缺乏内在逻辑;在在推出力度缓和的QE3追加QE4,政策面的叠加对于资本市场必然构成叠加型的强力支撑;美联储将低利率政策一直维持到2015年传递的信息是:在美联储看来,美国经济在2015年之前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没有必要因此加息,甚至连加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都没有;QE4推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从这一刻起,所有看空的逻辑都不再成立。

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内涵

只有从战略高度理解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实质,才能把握资本市场行业基本面的相对变化。按照这一战略规划,维持巨额顺差和外汇储备是通货膨胀之根源。从供给无法充分满足需求的混合型通胀来看,必须增加供给(包括进口,来自国外的供给)、减少需求(包括出口,来自国外的需求);就输入型通胀而言,必须压缩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规模,促使资本流动格局由单向流入转变为正常的双向流动,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缓解-物价上涨压力。按照这一战略规划,中国必须逐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

为此,人民币汇率将成为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人民币升值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步伐不会因为沿海少数出口企业破产而放慢或停止;从因素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被远远低估;人民币升值只是合理的价值回归,这一进程刚刚开始,远未结束。

上述判断对于资本市场投资的意义在于:受惠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行业基本面将会好转,受制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基本面将会恶化;与人民币升值题材有关的股票将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货币政策取向及其变化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货币政策的大收大放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经历了一保一控、一保一稳、双保、一保一控、一稳一控的演变,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周期性演变;2012年6月8日降息开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动用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转向实质性宽松,之前基本上属于预调、微调的范畴;尽管目前货币政策的空间比较狭小,但是QE4的推出使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通道彻底打开;这一政策信号为资本市场上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面支撑。

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判断

首先,从全年7.8%的增速来看,超额完成了7.5%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仍然稳健运行;经济增速下滑并不意味着硬着陆;宏观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复苏趋势基本确立;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经济放慢速度调结构、上台阶是好事;总体增速下滑是执行十二五战略规划的需要;这一判断对于投资的意义在于:周期性股票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比如银行与地产。

其次,从CPI来看,2012年全年2.6%,2012年10月份的1.7%应是全年最低点;如今所有因素都不支持CPI进一步下跌;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我们可以用通胀平稳回落、增长平稳放慢、结构有序调整、良性增长可期;展望2013年,良性增长对股市上扬构成有效支撑,通胀与结构调整压力表明支撑力度较弱,从而中国股票市场尽管趋势上扬,但表现势必相对较弱。这一判断是我们应该乐观进取而不能盲目乐观的理由,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虽然向上,但是股市三年会上8000点的判断未免过于乐观。

再次,就政策面而言,中国政府为了保经济增长,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望推出;随着降准和降息的双管齐下,货币政策取向已经转为实质性宽松,只是力度仍然小于预期,即使如此,至少相当于利空出尽。

此外,从房地产市场来看,调控限购措施暂时不会取消,但是没有理由进一步从严,这是经济上保增长、政治上维稳大局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客观要求;以前政府一方面对房地产调控限购,一方面推出保障房建设;新一届政府一方面强调调控限购不动摇,一方面推出城镇化这一题材,实际上仍然是变相的房地产;这两个互相矛盾的措施清清楚楚告诉我们政府的政策取向和房地产调控限购的实质;城镇化的初衷是借助房地产向城镇的延伸进一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但是这一题材并不现实;短期内这一题材对于资本市场有一定意义,长期内不会构成强有力的实质性支撑;城镇化对于已经富起来的地区是机遇,对于没有富起来的地区是个虚幻的题材;结合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城镇化题材对于钢铁、水泥无法构成有效支撑,对于新型建材有实质性利好。

资本市场判断的要点与行业选择

依据前面的分析,对于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要点:

外部市场:美国复苏、欧债见底、政策企稳、信号清楚、恐慌消失、慢牛反转;

局部事件:叙伊危机、无碍大局;

内部经济:速度放慢、结构升级、通胀抬头、谨慎为宜;

政策面:稳长抑涨、财货双松;

市场面:预期企稳、机遇来临;

未来趋势:短期企稳、长期慢牛、趋势向上、谨慎乐观;

投资策略:顺势而为、持股为宜、积极进取、选股建仓;

行业选择:周期特征、蓝筹为宜、新兴行业、政策支撑、红利吃定、题材回避;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4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教学改革双语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3-0123-02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经济学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10年来,欧美等国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大发展,学科内容得以拓展和更新。相形之下,我国环境经济学教材和教学在学科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为了及时反映学科进展,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课程于2011年以来在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教材与教学参考

首先,对这门课程的国内外教材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名校的教材选用进行了考察。国内环境经济学的教材近些年在理论和方法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加快了教材更新的频率。我国已出版了一些优秀教材的英文影印版和中文版,其中以当代国际著名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家TomTietenberg撰写的《EnvironmentalandNaturalResourcesEconomics》最为经典,它通过完整的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结合经济学、生态学和政策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阐述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该书视野开阔、持续更新,是该领域的前沿和经典之作。该书已成为国外优秀大学最受认可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的教材,目前已出版至第9版。

其他教学参考书目包括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环境经济学教材与学术书籍,如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2010),左玉辉《环境经济学》(2003),Sterner《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2003),Callan和Thomas《EnvironmentalEconomics&Management:Theory,PolicyandApplications》(2007)。

此外,向学生推介国内外多所优秀高校的公开课资源,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Policy》,麻省理工学院的《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GovernmentResponsetoMarketFailure》等课程;优秀学术期刊如EcologicalEconomics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环境机构、环保组织、学术站点的网络资讯,均可以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一)双语教学探索

双语专业课教学,是在专业教学中采取以母语和非母语两种语言相结合形式授课的教学方式。[1]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影响以及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产生了我国对双语教学的大量研究与实践。[2]在我国,其具体形式包括在课堂授课、教材选用、课程习题、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不同程度地结合使用汉语和外语(多指英语),使学生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维和交流。具体结合形式应基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科难度等情况加以决定,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环境经济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双语教学的性质不是“专业外语”或者“加强英语学习”,而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接触优秀的原版学科教材,掌握专业词汇和概念,可以流畅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具备专业工作对英语的基本专业需求。

通过文献调研和教学实践,教学组完成了以下工作: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与应用,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制作教学课件,编制课程习题集等。授课方面,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程度,以专业知识的习得为重点,辅以第二语言的习得,采用了英文课件与中文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结合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防止语言问题成为学习障碍而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辅以内容精炼的全英文课堂板书,例如图、表、公式、概念模型等,对重点内容和学科术语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促进学生对重要专业词汇的积累和对基本经济分析方法的掌握。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讲课进度和课件呈现方式,以改善学生对双语学习的接受能力。经过努力,学生对此双语课程的接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与学互动

课程的教学相长意味着不能仅强调“教”的力度,还要调动“学”的积极性,只要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枯燥的专业课同样可以上得有声有色。[3]本课程在每章或重点节的内容学习之后设置多样化的课堂思考、练习和讨论环节,通过教与学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能及时反馈学生听课和理解情况。具体形式包括思考与讨论、判断对错、术语与概念连线题等。

结合课程内容对现实环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其发散和创新思维。例如:学习环境政策矫正外部性的理论知识后,采取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方法,探讨防控溢油的政策方案的激励作用与政策效果。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思考外部性、市场失灵、政策失灵、政策激励与政策效果等一系列核心关联问题进行讨论,并思考政策激励与实现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统一、不确定性与政策风险等问题。

在判断对错题中基于理论与方法的重点环节设置一些判断“陷阱”,促使学生在分析判断时,主动从全局和重点把握题目所涉及的理论逻辑和分析要点。例如:一种可耗竭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增加,则在资源转换点,其边际使用者成本等于替代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这道判断题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概念,并分析这类资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变化趋势,思考资源转换为何发生以及会在何时发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在资源转换点,未来的收益损失为零的结论,从而判断这句表述是错误的。通过这些练习的强化,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各重点环节的掌握。

(三)模拟练习

本课程在学习共有资源、排放权交易等内容时,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课堂模拟练习环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开展国家之间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模拟,教师作为京都议定书官员主持交易市场,每组学生扮演一个国家角色,每个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以履约为前提,以碳减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结合市场价格和边际减排成本等数据,做出购买、出售排放许可证、碳减排等策略的组合决策。学生参与模拟的积极性很高,对排放权交易原理、决策原则、政策效率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课堂报告

在学习陈述偏好法时,要求学生分组设计问卷,调查评估环境物品的经济价值,并展开课堂讨论与制作多媒体报告。每组学生自由选择拟评估的环境物品,搜集该环境物品的生态服务功能等信息,了解问卷基本结构与核心问题,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报告。通过练习,学生不但可以深入理解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能够得到归纳总结、语言组织和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锻炼。[4]

(五)文献分析

结合本校环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英文水平,遴选Science、Nature等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和引用频次较高的学科经典文献,开展课堂文献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文献分析,向学生介绍研究工作的基本框架,基于案例了解问题提出、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等问题研究逻辑和论文写作规程,使学生了解学科进展的同时获得基本的学术思维训练。

通过以上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改进了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大部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一)原版教材

由于英文阅读花费时间较多,学生大多没有通读教材。如何提高教材利用率,用好外文原版教材,是今后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二)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该学期专业课程和功课较多,长篇英文阅读布置的完成率较低,因此同时尝试了《Science》、《Nature》等学术期刊中“观点”栏目的短篇英文阅读,这类文献具有创见、实时性和较高学术价值,但是篇幅较短,缺乏标准格式的文献阅读体验。今后的设想是,收集最新的篇幅适中的研究性和观点性学术论文,结合经典文献,形成一个文献库,既方便学生阅读,又有助于学生进行标准文献阅读和思考。

[注释]

[1]樊云慧.对高等学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探索,2013(1):95-99.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5

一、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种及相关减免政策

(一)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种

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的相关税种主要有以下4类。

1.营业税

原国有土地权属单位接收国有土地收储补偿款时,需提供相关营业收入的发票,地方税务部门按营业收入扣除5.5%的营业税。

2.土地增值税

这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税赋,按照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征收。国有土地收储涉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行为,按相关规定,需缴纳一定额度的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

这是指针对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由于国有土地收储转让而发生的企业盈利行为,需按纳税年度缴纳。

4.印花税

这是指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

(二)现行税收减免政策

1.营业税减免政策

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另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规定,国税函[2008]277号文中关于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2.土地增值税减免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8条,“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是指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由纳税人自行转让原房地产的,比照本规定免征土地增值税”。另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规定,因“城市实施规划”而搬迁,是指因旧城改造或因企业污染、扰民,而由政府或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已审批通过的城市规划确定进行搬迁的情况;因“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是指因实施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的建设项目而进行搬迁的情况。符合上述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方面,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搬迁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执行。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4.印花税减免政策

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双方不需要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

二、现行国有土地收储涉及税收减免政策的解读与困境

(一)将国有土地收储行为认定为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缺乏立法依据

营业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印花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因此,合同双方不需要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

为实现上述条款,国有土地的收储行为需要满足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这一要件,事实上国有土地收储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缺乏相关的立法依据。

(二)将国有土地收储所依据的土地储备行为认定为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的目标缺乏明确定义

土地增值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然而,其中对于“因城市实施规划及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的解释相对模糊,对于土地储备行为是否为“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这一定义缺乏法律法规上的解释与说明,导致由地方出台的相关办理办法对于土地储备行为与实现城市规划及国家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说明也缺乏明确的厘清。

(三)将因土地储备立项而发生的国有土地房屋搬迁腾退认定为政策性搬迁缺乏有效说明

针对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中提到的,“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以此作为是否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依据。然而,该条文对于政策性搬迁的解释相对模糊:因土地储备立项而发生的国有土地房屋搬迁腾退是否为政策性搬迁这一问题缺乏有效说明,是否是由地方政府出具搬迁文件,即可免去企业所得税。

三、国有土地收储的制度性思考

现行国有土地收储工作在涉及税收减免政策方面出现了诸多理解上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土地储备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从199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家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起,直到2007年《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土地储备的推行在增强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城市规划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的积极效应。然而,随着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形势的不断变化,现行制度显现出一些与当前实际工作不协调之处,需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推进土地储备工作。

一是关于国有土地收储行为与公共利益的界定。国有土地收储行为及其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发点多提及到“公共利益”,但法学界一直未对公共利益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各地各级政府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也无统一标准。

二是国有土地收储行为主体的行政行为界定。目前,在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供地主体的行政化模式,其行为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事实上,从目前土地收储行为的性质来看,包括了行政行为、经济法律行为及民事法律行为3个层面的属性。然而,由于目前国有土地收储制度中对国有土地收储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的界定,国有土地收储税收减免政策在执行中存在法律意义上的界定风险。

因此,为加快推进国有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国有土地收储补偿款税收减免,建议从法律法规与行政管理两个层面出发,保障被收储国有土地权利人的合法经济利益。

(一)法律法规层面

现阶段有关土地收购储备的规定仍基本停留在地方规章的层次,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具体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来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行为,国家在土地收购储备方面法律法规的空白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及目标。与土地储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就目前北京市实行的土地储备实施政策,土地储备机构应定位为非营利性、行使行政的机构。土地储备机构的目标应体现为:增强政府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能力,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以及保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明确土地储备机构收储国有土地行为的行政行为界定。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界定土地储备机构在实施收储国有土地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将有利于突出土地储备行为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特征。对于现有土地储备行为的行政行为范围进行界定,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借行政行为之名,行使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二)行政管理层面

在行政管理层面,结合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支撑,通过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保障以下措施的实施。

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篇6

近年来,以苹果公司在线网络商店为代表的新型双边市场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基于经济学论文"target="_blank">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对苹果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给出了双边市场模式成功的原因,并论证了我国适合采取新型双边市场模式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拥有比较优势。

【关键词】

双边市场网络外部性平台现代服务业。

一、引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和市场形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双边市场(two-sidedmarket)。一个双边市场的简单定义,就是作为平台(platform)的企业,同时服务两组不同的消费者。比如,ebay、易趣网、淘宝网这类的电子交易中介平台,同时服务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珍爱网、百合网这类婚姻介绍网站,同时服务男性和女性顾客;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类的工作招聘网站,同时服务企业和求职者。

这种新兴的电子平台,成功的开发出新的双边市场,从而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事实上,双边市场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很早就出现的,那就是媒体产业,比如报纸和电视就同时服务观众和广告商。到底新兴的双边市场成功的原因何在?它与传统双边市场有什么区别?这种新兴的双边市场,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又有什么启示呢?

二、双边市场相关理论研究。

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最早系统的研究双边市场的是caillaud和jullien(2001,2003),rochet和tirole(2003,2006)以及armstrong(2006)。rochet和tirole(2003)首先给出了粗略的定义:双边(更一般的说是多边)市场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台能使最终用户相互作用,并通过合理地向每一边收费试图把双方(或多方)维持在平台上的市场。双边市场中的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的数量。

在这样一个双边市场中,两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交叉的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ies)。网络外部性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在双边市场中,这就表现为一种交叉网络外部性,也就是每个参与者从平台获得的效用或收益,与另一组参与者的总数量有关。一组参与者的总数量越多,另一组参与者得到的效用或收益越高,这就被定义为是正的网络外部性;反之,就被认为是负外部性的情形。

在传统双边市场中,往往表现为一边参与者对另一边参与者的网络外部性为正,反之,网络外部性为负。比如在媒体市场中,该媒体的观众越多,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收益就越大;反之,广告商投放的广告越多,对使用该媒体服务的观众而言,造成的干扰就越多,获得的效用也就越低。

近年来,相当多的经济学家把精力投入到对双边市场的研究中来,这也使得双边市场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国外的研究中,caillaud和jullien(2001,2003),rochet和tirole(2003,2006)以及armstrong(2006)主要分析了在双边市场中的定价策略。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双边市场中,定价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单边市场。企业在定价上拥有更灵活的空间,完全可以通过对一边参与者的收费来补贴另一边,例如现实中有些报纸就选择完全免费发放给读者。还有些研究侧重于对市场失灵的分析,提出了媒体市场的这种交互网络外部性会导致媒体产品的同质性,产品不够多样性,从而减少社会福利(比如gabszewicz等(2004),gal-or和dukes(2003))。

在我国,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关注双边市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定价策略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双边市场竞争的政府规制建议。主要实证分析也还是集中在媒体或银行卡市场这样的传统双边市场上。新兴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双边市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比较缺乏。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型双边市场的特征,并不同于传统双边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双边市场所服务的两组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外部性不再是一正一负,而都为正的。例如,加入淘宝网的卖家数量越多,买家就越可能找到更便宜且更适合自己的商品;使用淘宝网的买家越多,卖家就可能卖出更多商品,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区别,主要来自于参与者对于信息的获取过程是不一样的。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析重点就是信息,因为现实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了做出最优决策,市场中的微观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等)需要为信息支付额外的成本。这个成本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交易成本,而这种成本有时可能很高以至于潜在的交易不会发生。我们再以传统媒体市场为例,阅读报纸的读者越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企业就可能卖出更多的商品,所以读者对企业的网络外部性为正。但当报纸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时,必将占据刊登其他新闻内容的版面,读者阅读报纸所获得的效用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读者(潜在的消费者)在报纸上接受到的关于交易的信息,已经被报纸这个平台所限定,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不排除有部分读者因为广告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但这个效应比因广告而造成的效用损失要小,所以在报纸这个平台上企业对读者的网络外部性为负。报纸能提供的关于另一组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实在有限,交易成本没有被显著减少。而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双边市场中,因为有效而便捷的搜索手段,使得使用平台服务的任何一组参与者,都可以以非常小的成本迅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另一组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原来因为潜在交易成本过大而没有发生的交易,在新兴的服务平台能够以比较低的交易成本发生,这对两组参与者,平台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这也是近年来新兴双边市场模式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理论上,这种交叉网络外部性都为正的双边市场,会使得交易成本下降,而这种下降的趋势,会随着参与者规模的增大而更加迅速,从而呈现一种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也就是说,参与者进入这样的双边市场的好处,会随着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现出几何增长的趋势。但实际中,这样的市场模式又会有什么问题,以及对我国有何启示呢,我们下面将通过双边市场的实际案例予以说明。

三、双边市场实例分析。

近年来,全世界最成功的、最引人津津乐道的双边市场的案例,莫过于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ios和服务平台itunesstore了。苹果的迅速崛起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新型的双边市场关系,以itunesstore中专门提供只针对苹果产品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为例,根据调研机构admob的报告,2010年appstore年收入近24亿美元。每位iphone用户从苹果appstore在线商店平均每月下载10.2个应用程序,ipodtouch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下载的则更多,达到18.4个。苹果从appstore中每月平均收益近2亿美元。而考虑到消费金额,平均每位iphone用户每月在appstore上会花费9.49美元,2640万iphone用户每月会给appstore带来1.25亿美元的收入;ipodtouch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会在appstore上会花费9.79美元,1860万ipod用户每月会给appstore带来7300万美元的收入。截止2010年8月份,appstore美国商店应用数量251007个,它们来自50304个者(个人开发者或开发商)。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iphone4和ipad的推出和热卖,以上这些数字还在飞快的增长中。

在截至6月25日的2011财年第三季度,苹果的营收增长至285.7亿美元,净利润为73.1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7.79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2011财年第三季度,苹果售出2034万部i-phone,同比增长142%;售出925万台ipad,同比增长183%。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网络商店模式的成功又进一步带动了平台服务终端的销售。

普遍认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其出色的工业设计和制造理念,更加得益于这种优秀的商业模式,苹果公司将其旗下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和itunesstore这个十分强大的应用平台相捆绑。itunesstore模式的意义在于为多媒体商品和软件的供给者搭建了一个方便而又高效的销售平台。对于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因为用户们对其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规模效应,使得供给者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适应了用户们对商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一个对用户们的正网络外部性;同时,因为苹果在线商品的产品都是音乐、书籍、应用程序这样的虚拟产品,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当商品的供给者越多时,竞争越激烈,价格可以越来越低以至于趋近于零,但低价会吸引更多用户来购买和使用他们的产品,两组参与者再次呈现出对对方的正的网络外部性。总而言之,用户们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供给者们虽然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但由于其商品的特殊性,只要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就有利可图;作为平台的苹果公司在赚取平台服务费用的同时,还能售出更多的平台服务终端。对三方而言,这种模式都是非常成功的,从而使得itunesstore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相辅相成的发展轨道。在其他it领域,网络化,平台化运营也已日益成为当下it的主流商业模式。

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平台竞争,因为正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很多企业都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然而这就可能造成重复投资,资源会被浪费。就以和苹果公司竞争的其它几个移动终端服务平台为例,除了谷歌公司的安卓(android)系统外,诺基亚公司的塞班(symbian)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phone系统在市场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而标榜所有应用程序免费的安卓系统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相关商品的利润率却比苹果公司的低很多。这是因为在交叉网络外部性都为正的双边市场中,两边的参与者越多,就会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越高,规模报酬递增,这类似于经济学中定义的自然垄断。在这样的市场中,如果存在多个平台瓜分两组参与者,反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体现,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任由一家企业做大,成为市场中的垄断者,又会抬高商品价格,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所以适当的政府规制是必要的。

而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我国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因为现在的相当多的新型网络平台,所提供的都是很多虚拟产品,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以及监管地相对不足,企业采取双边市场模式,如何保证商品提供者的合法权益和利润,值得思考。

双边市场为市场中的参与者提供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更多的交易得以发生,但如果有部分参与者提供的是虚假信息,则会造成与之交易的参与者的损失,使得整个平台的效率和社会总福利下降。这种情况下,要求作为平台企业对于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信息进行检查和辨别成本又太高,所以相关政府机关和部门的监管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双边市场的潜力,也了解到在市场任由双边市场发展会出现的问题。结合到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际,笔者认为在中国发展这种新型双边市场模式是合适的。

四、新型双边市场对发展有中国特色服务业的启示。

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现代服务业体系中,金融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于相关经济金融法律的保护,依赖度很高,考虑到我国相关经济金融法律制度的现状,想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发展现代金融业,难度很大;而类似的原因也适用于法律咨询、会计师咨询、创意产业等其它相关行业。而发展新型双边市场,更加准确地为市场中各个微观个体提供相关交易信息,降低成本,在我国则更具潜力,主要理由如下:

(1)我国双边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很多跟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易信息获取不易,信息成本过高,这方面发展潜力巨大。比如,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很重要的水、电、煤气等服务往往信息不充分,查询和缴纳方式原始,交易成本过高。

(2)我国人口基数使得潜在规模效应巨大。如上所述,这样的新型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会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甚至会呈现几何增长的速度。如果能建立全国范围的双边市场和服务平台,消费者的福利和企业的经济利润的增长,也会相当可观。

(3)我国强大的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能够有效地调控和监管双边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文提到了双边市场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的重复投资或者是垄断者,知识产权保护和虚假信息问题,都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制和监管。

(4)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发展新型双边市场有了完备的技术基础。

综上,笔者认为在我国发展新型的双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这种双边市场模式能有效减少信息成本,增加交易数量,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政策建议。

最后,根据本文之前的理论和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给出如下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1)对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或者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比如水、电、煤气等市政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社保等,政府可以自己建立服务平台,整合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医院、学校的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使国有企业等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信息和需求。

(2)对于其他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行业,应该鼓励有潜质的企业投资设立新的服务平台,发展新的双边市场。同时注意不要重复投资和浪费。

(3)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双边市场,要注意监管,以免出现行业垄断。加强司法建设和监督,保障双边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推广互联网的建设,不断增大受众人数,包括广大农村人口,使得双边市场规模效应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陈玲。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的市场平台研究[j].商业研究,2010(4)。

[2]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

[3]彭移风。双边市场定价方式及其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挑战[j].价格月刊,2007(3)。

[4]尚秀芬,陈宏民。双边市场特征的企业竞争策略与规制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中职班主任心得体会范文,中职班主任

    - 阅0

    关于中职班主任心得体会范文篇1时间如流水,光阴去无回。转眼间,已将结束为期14天的省级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在这里,非常感谢省教育厅、省合师院能够举办和承办此项培训大交流.....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范文(精选2篇)

    - 阅0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在中国百年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秋,我们育红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新小班小朋友。我们是小蒙三班,是一个全新的班集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