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总结(6篇)

来源:

现代物流总结篇1

[关键词柳州;物流;发展环境

[作者简介]明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广西抑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f127;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078—03

柳州是广西及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2003年被交通部定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被广西定为物流发展试点城市。柳州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柳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并对柳州市的物流发展前景作了如下描述:“近期建设成为桂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中期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基地,远期发展成为大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及辐射东南亚的重要物流中心。”物流发展的环境是柳州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柳州的区域经济地理位置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东临粤、港、澳,南接北部湾、东南亚,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处于华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形成背靠中南、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有利区位。

从城市的分布来看,柳州位于广西城市分布中心轴上中部偏北的位置,一直以来就是广西中、北部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这里交通便捷,水路可通过珠江中游重要的支流——柳江深入广西中、北部广大腹地甚至湖南、贵州等地,向东可直通粤、港、澳;桂海高速公路从柳州通过;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是我国的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以成都、重庆、贵阳为核心的西南制造业带以及由我国北方的工业基地直通东盟的铁路大通道从柳州通过,这条经柳州到南宁的铁路线向南可通过越南直达东盟各国,也可在防城港实现海陆联运。这样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可成为柳州实现其区域物流中心目标的重要条件。

另外,柳州又处于泛珠经济合作区域的中部,这样的位置可以使柳州在泛珠区域经济合作中起“承东启西”的作用。柳州可以利用其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工业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以物流业促进工业的腾飞。

但是应该看到,柳州深入内陆的区位因素使得柳州距离港、澳和东盟经济热点地区较远,并且随着广西经济发展重心的南移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崛起,柳州交通枢纽的优势也逐渐被弱化。

二、柳州的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泛珠与东盟区域合作发展迅速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九省(区)的区域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的1/3,经济总量的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东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和老挝10个国家,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亿。2005年东盟10国地区生产总值达8882.14亿美元,是我国第5大贸易伙伴,第5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来源地。

近几年来,泛珠三角区域以及泛珠区域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蓬勃开展,使得该区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由于泛珠区域内部以及泛珠与东盟之间存在极强的经济互补性,这种经济互补使得该区域贸易活跃,将会带动该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在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的合作中,广西正处于大通道上,而柳州则位于这个大通道中的关键部位。柳州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凭借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自身的物流系统不但能为本地经济服务,还能为广西以及西南广大地区服务。

(二)柳州本地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增加迅速,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柳州市“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期初200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79.11亿元,2005年达519.96亿元,与“九五”期末相比实现了翻番。2005年柳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广西位居第三位,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在广西排名第一,达14399元/人,为柳州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为柳州带来了巨大的物流量

柳州的第二产业中工业发展突出。“十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411.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39.5亿元。2005年柳州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24%,这表明柳州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量。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物流需求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商业。2005年柳州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柳州市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13.89:42.24:43.87调整为2005年的11.01:51.97:36.51,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第一产业相应发展的产业结构,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了柳州的主要经济支柱。

在柳州的制造业中,汽车、冶金、机械、烟草、化工产品等行业创造的产值在其工业产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可为柳州创造大量的较高层次的物流需求。2005年柳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4.6亿元,增长18.9%。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8.93亿元,冶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9.08亿元,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29亿元,这三大产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为4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7%。形成了以汽车、冶金、机械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结构。这种以工业为主,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为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数据来源:《2006年柳州经济统计年鉴》。

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物流业带来巨大的需求量

柳州号称“桂中商埠”,历来是广西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近几年来,柳州商品市场日益繁荣,流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网络日臻完善,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商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场与超级市场、连锁店共同发展的大商业、大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2005年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3%,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18.27亿元,增长7.4%。

随着泛珠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我国与东盟经济贸易的广泛开展,柳州的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2005年的对外贸易额是2001年的2.4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现代物流产业开辟了市场空间,提供了需求环境。

三、柳州的政策发展环境

(一)国家对物流发展非常重视

我国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联合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建立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措施、加强现代物流基础工作、搞好现代物流发展组织协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意见、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政策文件对广西、柳州发展物流业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二)柳州被国家定为公路主枢纽城市和自治区物流发展试点城市

2003年柳州被国家定为公路主枢纽城市和自治区物流发展试点城市以后,各级政府先后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扶持柳州物流的发展。如自治区交通部门对柳州和南宁这两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划,并计划投入17亿元资金进行建设。

现代物流总结篇2

关键字:现代服务业衡阳发展布局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以知识密集、信息技术带动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增强辐射服务功能、发挥经济中心城市作用的迫切需要,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打造全国区域中心、巩固湘南中心城市地位和建设文明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

1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1.1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

衡阳区位优势独特,素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是连接粤港澳的重要节点城市,有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区位优势。

1.2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2011年12月衡阳获批“三网融合”首批省级试点城市,2012年5月衡阳市政府与中兴网信正式签约建设“数字衡阳”,全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衡阳引进和吸收了“一站式审批”、“零障碍服务”、“保姆式服务”等模式,大部分低风险货物都得到了快速放行,出口平均海关作业时间为4分钟。

1.3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文明基础雄厚,在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等领域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发展生产业也更具优势。房地产、通信、信息、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各类服务业都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服务业总量小、占比低、速度慢

2011年,衡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7.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在14个地市中总量排位第3位,增速与湘西自治并列排位第4位,与衡阳人口总量在全省排位第2位的情况存在差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4.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低于第二产业6个百分点。

2.2服务业支柱行业与龙头企业偏少

一是大中型企业单位数偏小。2010年,全市服务业大中型企业109家,占全省6.04%。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06家;大型企业落后于长沙、株洲、湘潭、常德、张家界,中型企业数在全省排4位。二是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偏少。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共541家,营业收入为3476025.2万元,户均营业收入为6425.2万元。

2.3城镇化水平低限制了服务业发展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以及服务产品非储存性特点,决定了服务业发展与人口的积聚、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发达的城市发展呈相关关系。2011年,衡阳城市化率为46.99%,比全省高1.8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5位;城市化水平不高限制于消费和生产服务业的扩张,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3发展思路与总体布局

3.1发展思路

衡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兼顾生产业和消费业,构建一个以深度融入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开放性、创新型的生产业为主体,以特色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业为基础,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基础雄厚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根据衡阳市委文件,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商务、金融、科技信息、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六大服务业,共同推动衡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2总体布局

衡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兼顾生产业和消费业,构建一个以深度融入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开放性、创新型的生产业为主体,以特色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业为基础,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基础雄厚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科技信息、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六大服务业,共同推动衡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衡阳市区位条件和服务业基础,综合考虑发展重点和协作关系,以服务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两大核心区。以湘江生态经济带与解放大道为主要发展轴,以外环西路和南路以及衡州大道两条发展带为依托发展多种类型的服务业,构建“两核、两轴、两带”的服务业分布格局。(如图1)

图1总体布局规划图图2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规划

3.2.1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规划

2005年衡阳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增加值44.3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34%,占全市服务业比重10.1%;2010年实现全社会物流业增加值11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1%,全市服务业比重14.2%。2005-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增加值年均增长21.1%。2010年第三方物流货运量4096万吨,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社会GDP的比率为18.5%。

通过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以市域物流为基础、区域物流为重点,大力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四大平台,即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的物流运作平台、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物流和商流的网络化,建成湖南省一级现代物流节点城市、湘南物流中心。

围绕五大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等生产服务的需求,优化区域布局,构建跨区域信息互通、商品互换、产业合作、无缝对接的物流集群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建设衡阳白沙、松茶、江南三大物流园区;加快云集空港物流、衡阳钢管物流、特变物流、千吨级港航物流、陆运物流、红光物流、西园农产品物流、中电大件物流、华源建材家居物流、丁家桥水运物流中心、呆鹰岭全国湘菜原材料物流中心等15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形成跨区域性和区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匹配的,相互联系、优势互补、高效便捷的“开放状物流网络服务体系”。结合工业集聚区布局,逐步形成“三园区多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布局结构。(如图2)

3.2.2商贸商务业发展布局规划

近年来衡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第三产业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保持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趋于稳定,大致在35%—40%之间变动,三产发展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GDP增长中约有1/4来自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较明显。(如下表)

表1衡阳2005-2010年第三产业及批零贸易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与贡献率

现代物流总结篇3

[关键词]哈尔滨;现代物流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

一、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布局结构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产业带总用地面积达114.6平方公里,将计划建立一个物流产业带与两个关联产业区并行的“1+2”布局结构。其中,用地面积为62.66平方公里的物流产业带分布在香坊区、道外区和阿城区3区,各用地面积为25.24、32.25和5.17平方公里。同时,规划设立“1+3”模式的四大功能区,即用地面积达56.35平方公里的位于阿什河东侧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位于阿什河西侧的禧龙物流园区与神州物流园区和哈尔滨市铁路集装箱中心站3大功能团。

2014年6月16日,哈尔滨市正式开仓运营了中国首个对俄电子商务边境仓,这促使哈尔滨至少要发展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空港物流增源区。就在2014年10月20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消息称:“哈尔滨正式签订了‘哈尔滨空港物流增源区项目’”。

(二)发展水平

根据哈尔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哈尔滨市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共计12382.2万吨,同比增长了4.2%。货物运输周转总量为444.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了5.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共16050.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8%,旅客运输周转量达368.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率为28.3%。航空货邮吞吐量9.2万吨,增长率为7.0%。[1]航空货邮吞吐量9.2万吨,增长率为7.0%。

根据哈尔滨市物流协会官网公布信息显示,黑龙江省5A级物流企业两家,都是哈尔滨市的物流企业,分别是:中国铁路物资哈尔滨物流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农垦北大荒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4A级物流企业3家,哈尔滨市占两家。

二、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1.前提假设。假设购进货物或者固定资产等可以取得合法的扣税凭证,而“营改增”之前,应税劳务的提供不能取得合法抵扣凭证;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不发生变化。

2.构建模型。根据统计理论可建立样本回归模型:

yt=β0+β1Xt+et(t=1,2,…,n)

式中,yt为因变量y的第t期观测值,为解释变量x的第t期观测值;β0为常数项,是总体回归模型式中常数项的估计值;β1为斜率系数,是总体回归模型斜率的估计值;et为第t期残差,是总体回归模型的残差估计值,n为样本数据个数。而增值税又存在下面的关系:

增值税额=增值税销项-增值税进项

增值税销项=销售收入*增值税税率

所以本文将增值税进项和增值税额的总和作为因变量,并用Z代表,销售收入作为自变量,用CONSUM代表,可建立关于自变量销售收入CONSUM的回归方程:

Z=β0+β1CONSUM

(二)数据选取

随机选取20家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企业,均为“营改增”实施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他们主要的业务是货物运输及物流辅助服务。其中,增值税选取的是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企业所缴纳的税款,而营业税选取的是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一个连续完整年度企业所承担的税款,具体数据情况见表1:

表1哈尔滨市20家现代物流企业的收入与流转税情况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和哈尔滨市地方税务局

(三)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6.0可以模型方程结果进行输出,输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LNZ对LNCONSUM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表三中的结果可将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写出,

LNZ=0.082872LNCONSUM

Se:(0.018904)t:(4.383878)

R2=0.916368R2=0.989500DW=2.271068n=20

上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判断系数较高,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在显著性水平为1%是,系数通过了t检验,而且DW满足在2左右波动的要求,不存在自相关问题。而方程的系数即为变化弹性系数,即增值税税率。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以辅助物流、交通运输为主营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8.29%,即在保证原来缴纳的营业税不变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业需要承担的增值税税率定位8.29%比较合适。然而,和我国目前6%的辅助物流业增值税税率和11%的交通运输业相比,目前交通运输业定的增值税税率较高,而辅助物流业的增值税税率又较低。

三、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

“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物流业被分为交通运输业与服务业两大类来征税。其中,货物运输、装卸搬运等服务按营业收入的3%计缴营业税,仓储、等物流辅助等服务按营业收入的5%计缴营业税。而在“营改增”以后,仍然将物流业分为“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两个不同税目,其中,交通运输服务按照不含税收入的11%计缴增值税,物流辅助服务则按照不含税收入的6%计缴增值税。“营改增”实施前后,从事仓储、货代等物流辅助服务的物流企业的税负基本持平;而从事陆路、水路等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企业,由税率为3%的营业税调整到税率为11%的增值税,税率上调幅度达266.67%。[2]

(二)税收征管难度加大

由于作为试点改革的交通运输业与辅助物流业包括的明细分类繁多,而改革文件在列举说明时容易存在范围宽泛、区别不细致的情况,这就给基层税务机关在认定企业经营行为的纳税种类时带来了一定困难。

1.税务稽查工作量增加。许多现代物流企业都是混业经营的,企业想尽办法将其全部营业收入算作提供物流辅助服务所获取的收入,负担较轻的增值税。税务机关需要对纳税人的交通运输业收入与物流辅助业的收入加以区分,然后按照规定的各自税率计算征缴增值税,这就需要大量的具有税务稽查经验的工作人员,来保证国家的税款应收尽收。[3]

2.两部门职权和人事的重构问题。“营改增”后如果由地税机关负责增值税新增部分的征管,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留现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过会出现同一税种多税务机关征管的混乱局面;如果让国税机关承担新增增值税部分的征管,有利于业务管理的延续性,但对于两部门之间的人员就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缺乏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

通过广泛梳理相关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可以发现,不只是哈尔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整体税收政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定位偏低,除2013年8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将现代物流业作为试点行业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外,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严重不足且散乱。截至目前,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第三方物流不发达、现代化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落后、小微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极弱等。如果这一局面长时期存在,必将严重阻碍了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能力。

二、促进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加大营改增的力度

“营改增”后,企业缴纳增值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大“营改增”的力度,推动结构性减税的进度:

1.制定精准且统一的税率。综合考虑“营改增”实施前后现代物流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将现代物流业所涵盖的行业统一“打包”,即把“交通运输业”、“物流辅助服务”、“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合并设立为物流业一个税目,纳入增值税税制管理,统一低税率。

2.放宽进项抵扣范围。对于数量较大、发生地分散、难以实时取得的可抵扣汽油费发票,一方面,企业可以集中购买,分散使用;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按行业平均水平估算出其使用的汽油费用,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进项税中。[4]对于不能获取发票的人工成本,可以按一定比例计入进项税额

3.重新设定现代物流业纳税人身份的界定标准。有必要适当降低现代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认定标准,可以考虑降低到销售额300万左右,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小规模纳税人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增加一般纳税人数量的同时,完善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也加强了上下游企业间的交叉勾稽关系。

(二)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对于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税收征管问题,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对增加的增值税部分征管工作、税款缴纳、税收优惠政策及发票使用进行有效衔接:

1.提高税收征管工作人员素质。税收征管人员是税收征管政策执行的主体,税收征管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包括“营改增”税收政策在内的税收专业知识,要灵活地与其所要征管企业的实务相结合,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准确对企业的交通运输活动与物流辅助活动进行区分。

2.加强国地税信息共享。省市国、地两部门均应注重加强数据交换,建立交换机制,国税定期反馈“营改增”后相应的征收入库的明细数据,为地税部门“营改增”后续测算工作提供数据依据,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三)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从流转税、所得税等多个方面体现政府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鼓励与支持,来实现刺激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1.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现代物流业园区建设。增值税方面,对园区内企业之间所涉及的各环节业务往来免征增值税,进口的相关设备以及接受的劳务,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可以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自企业赢利年度起享受二免五减半的优惠,对园区内企业减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并据情况给予投资周期较长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5]

2.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成长。领用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创办或投资小微现代物流企业。例如,对新办小微企业5年内应纳税所得额小于6万的,免征所得税;对将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投资的小微企业,给予其按一定比例抵(退)税的税收支持;利用税收手段刺激金融企业和担保机构为小微物流企业提供贷款,以缓解其融资困难的问题。

3.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为了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市场化经营,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企业,产生良性竞争,才会使哈尔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现代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建议凡是在哈尔滨市进行投资并且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该外商现代物流企业可以享受3年内免征收所得税,3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崔振洪.哈尔滨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2(9):16-17

[2]王冬梅,张福伟,钟乐.我国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探究[J].税务研究,2014(5):36-37

[3]郭瑞娜.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22):159-160

现代物流总结篇4

摘要:现代物流业是衡阳市重点培育的产业,在分析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的前提上,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规划了现代物流业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并进一步阐述了加快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衡阳市物流业第三方物流物流基础设施

现代物流业是衡阳市重点培育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衡阳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城市、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湘南物流中心,是衡阳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量与物流总量快速增长

衡阳市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快速,大型超市及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201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04.48亿元,同比增加15.7%,占GDP比重为7.36%。全市物流总额2650亿元,物流总费用为229亿元,占GDP的16.1%,进出口总量在2010年达到9亿美元,2005-2010年间实现24.8%的年均增长速度。

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0年,衡阳市各行业、各部门拥有各类仓储设施达40多万平方米,车辆达20多万台,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95.00亿吨公里,增长25.4%。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177.62亿吨公里,增长25.8%;水上货运周转量17.38亿吨公里,增长21.6%,客运周转量80.03亿人公里,增长16%。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7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9公里。预计到2022年,衡阳市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系统将形成以2个千吨级码头、4个铁路货运站、6个公路枢纽货运站为依托,以水运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为基础,以衡阳市周边高速公路和内外环公路为通道网络,以城市主干道为配送道路体系,全面构建由码头、铁路货运、公路主枢纽货运站系统和货运通道网络、配送道路网络体系三个方面构成的衡阳市物流运输平台,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

3.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截止2010年,衡阳市共有各类超市和市场222个,从业人员9.89万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12亿元,增长19.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113.08亿元,增长37.1%。其中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8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全市现有主要商业网点数量为206个,其中2000平方米以上百货店和专业店21个,超市44个,商品交易市场37个,农贸市场48个,星级以上宾馆、酒店43家,各类商业网点数量所占比重相对均衡。

4.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现代物流企业已经起步

衡阳市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白沙、松茶物流园分别有3个和4个物流企业入园。招商局物流集团、中储股份、璐辉物流、中电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已经在衡阳投资。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80余家,其中以“物流”冠名的有42家,仓储企业56家,承担境内外货运的企业80多家。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利形势

1.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2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1%。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64.42亿元,增长4.4%;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645.73亿元,增长21.1%,工业实现增加值562.74亿元,增长21.8%;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0.19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6:45.5:35.9;人均GDP20599元。衡阳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又是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及支持重点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衡阳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1110家,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总产值1812.73亿元,拥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全市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销售过亿元的176家,涌现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了衡阳工业的快速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共有上下游关联企业近600家,有效带动产业向上下游方向延伸发展。衡阳市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实行工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五大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培育衡钢、特变电工、水口山、核工业、汽车零部件五个佰亿元产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3.传统物流业初具规模

衡阳市是传统的商贸物流中心,雁城大市场、五一副食批发市场、西园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衡阳进行产品中转、分装和配送,为衡阳市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在27个“十二五”规划物流重大项目中,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的有17个,到2015年,所有物流园和物流中心都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为衡阳物流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围绕衡阳加快推进“四化两型”进程的战略目标,以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整合优化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建立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作规范、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衡阳发展成集铁路、公路、水运等多方式联运于一体,以白沙洲、松茶物流园为中心,成为连接珠三角、辐射鄂、桂、赣的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和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使现代物流业成为衡阳发展的新亮点。

2.发展目标

依托衡阳区位、资源优势,以市区大型物流园为轴心,各县(市)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基础设施为纽带,全面构筑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四大平台,建立以大型物流园区为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综合型、专业型物流配送为节点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物流运作效率显著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将衡阳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城市、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湘南物流中心。

四、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与主要任务

1.空间布局

根据衡阳市“四化两型”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发展要求,按照产业物流贴近企业、商贸物流贴近市场的原则,形成衡阳市现代物流空间总体布局:构建一个枢纽,建设两个园区,培育三大体系,发展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即构建以铁路为核心、集水运、公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现代运输枢纽;重点建设好“白沙洲物流园”和“松茶物流园”;培育物流网络、物流企业和物流信息平台三大物流体系;发展多个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内合外联高效便捷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2.主要任务

(1)建立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按照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对全市分散的物流资源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运营、拍卖撤销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建设培育以白沙洲、松茶物流园区为核心、以物流中心为骨干、以配送中心为基础、以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网络体系。

(2)打造全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移动、电信、电视有线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营运企业,打造衡阳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建立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各专业市场之间信息沟通交流的机制,实现物流资源互通共享。

(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湖南省经济流向、产业聚集以及交通布局等特点,加强衡阳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线点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4)大力发展重点领域物流

第一,重点发展工业物流。要引导衡阳市工业企业实行主副分离,第三方物流介入,使工业制造企业按照国际分工原则,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次,重视发展农产品物流。提高农产品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起物流畅通、集散高效、配置合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产前、产中、产后物流服务体系。最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整合商业、销售、粮食、医药等资源,破除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积极发展壮大超市连锁、专卖连锁、药品连锁及其它新兴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销、配送中心、仓储式购物中心、以及总、总经销等现代营销方式,鼓励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加快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口岸办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

2.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合理安排供地,并实行与工业类项目相同的优惠政策。对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实行减免和贷款利息补贴。重点项目用水、用电在报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后,按工业用水、用电标准收取。对落户物流园区新办独立核算的物流企业,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财税政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3.培育物流骨干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优先向国家、省申报A级物流企业和物流营业税试点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工商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式运作模式,调整、重组企业物流业务,逐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工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可整合企业的物流采购、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逐步实现物流专业化。鼓励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收购、兼并和重组,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

4.成立物流协会与中介组织。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推广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鼓励创立物流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机构在物流信息传播、物流技术服务、物流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区域物流交流、法律规章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长征.陕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J].江苏商论,2008,(4).

现代物流总结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观念;流程

1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成本估算和控制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模式和环境角度来看,现代物流管理并不是增值服务过程,它并不直接创造新的使用价值。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的,就不得不借助于或者是依赖于物流的运作。对于那些在全球经营的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物流成本的管理可以正确揭示物流成本的大小,通过经济核算发现物流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利用物流成本指标可以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物流成本的管理包括物流成本的计算和物流成本的控制。其中,物流成本的计算主要有按支付形态和物流过程进行物流费用的计算、按物流功能与过程分类进行费用统计和从物流功能分类和费用支付形态方面计算三种方式。物流成本的控制包括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控制方法两个方向。

现代物流总结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SPSS计量分析;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38-02

一、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

从经济因素来看,蚌埠市经济发展迅速,物流需求规模总量大;从区位条件来看,多种交通方式组合成的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蚌埠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发达的水路、完善的铁路、便利的公路,三者组成的多体系、多方位的交通运输保障,加上相配套的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当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信息技术来看:蚌埠市信息通信设施发达,是皖北地区的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全省国际和国内邮政及长途通讯枢纽之一。从政策因素来看,蚌埠具有多重政府政策指导。

从2009年至今,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2009年规划初期时,全市仅有物流运输企业近200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是到了2011年,仅用了3年时间,全市物流运输企业就达到了450家,企业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其次,2009年时蚌埠只是初步形成货物配送市场,2013年时却发展成为连锁配送物流、冷链钢材物流、医药物流等多业态物流体系。另外,第三方物流市场也获得积极的发展,物流园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但是,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物流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层次,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政府还没有完成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企业的设备老旧、技术水平低,不注重设备的更新与升级,缺乏吸引人才的工作待遇和环境,而且企业缺乏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人才资源储备基础薄弱。

二是实现物流企业间物流数据共享仍存在障碍。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市场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或者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物流平台的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地交换,难以形成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物流市场处于散乱状态,致使货运信息不畅,车辆空驶率高、待运率高、运输效率低。

总结上述两点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是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较差。由此可见,蚌埠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到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的影响。

(三)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物流需求、对外贸易物流需求、政策因素、行政因素等。该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影响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其中两个因素: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从蚌埠市这个典型的局部来推导安徽全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并且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是因为: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前提。而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对于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十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而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也是依托于先进的物流网络建立起来的。第二,在上文中通过定性分析蚌埠市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蚌埠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到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的影响的结论。

根据已有研究结论,本文以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量代表蚌埠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以Y表示。同时,本文认为邮电业务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发展水平,因此把邮电业务总量作为技术影响因素,以X1表示;以X2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额。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蚌埠市相关统计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得到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667*X1+2.484*X2-524.68。

回归结果表明,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与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都呈正相关。由回归系数可知,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就将平均提高1.667个单位;而在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就将平均提高2.484个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影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安徽省物流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2010年,安徽省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22.8亿吨和7153.68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4.1倍和5.6倍,年均增长17.7%和20.8%。2011年,安徽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由2007年的535.6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760亿元,年均增长10.4%。”

(二)安徽省在打造现代物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从蚌埠地区以及安徽省全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来看,整体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上述那些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现代物流观念薄弱。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种类单一,服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在服务的种类上,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功能还只是提供货物配送、仓储服务等初级服务,而更高层次的服务功能,如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则难以展开服务。总而言之,物流业还没有实现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为物流问题策略提供商的角色,物流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另外,不同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不同,各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各个服务商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无法统一全行业的标准和打造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物流业。

二是物流管理不规范,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储备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平均水平不高,物流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专门的研究人员。一方面,企业不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导致后备人才数量较少,专业人才的补充较为困难,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物流管理制度更新速度缓慢,无法跟上蒸蒸日上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造成物流市场处于散乱状态。由于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到铁路、民航、海关等多个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三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之间没有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和共享。市场参与者固步自封,不敢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创造共赢的局面,导致资源的浪费、物流业的低效率、成本的增加等各种不利于物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是物流业整体行业水平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完善的现代物流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

三、促进蚌埠市和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扶持物流明星企业的发展,加快物流行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引导物流企业从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向物流策略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大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

(二)加大对于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于全省范围内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打造现代物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降低物流行业贷款的门槛,放宽融资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民间资本投资物流产业,保障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制订专项规划,共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四)政府人员和企业人员要转变观念。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重生产轻物流”、“仓库+车队”等同于现代物流的观念,加强自我的学习,加深对于现代物流业的理解;企业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旧有的物流业观念,积极学习现代物流业观念,从而转变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思路,开拓自己的经营渠道与经营范围,努力打造一条有效、高效、多方位的现代物流业。

(五)建立一个从政府到物流企业的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所需,减少企业的发展阻力,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协会,加快物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各方面的制度管理,促进物流企业更快更加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郁玉兵,曾有挥,曾言红.安徽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8,(1).

[2]森尼尔・乔普瑞.供应链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董宇鸿.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市场研究,2003,(11):7-8.

[4]牟维.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6,(1):32-33.

[5]吴彩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蚌埠现代物流业[J].蚌埠党校学报,2011,(1):24-26

[6]吴彩虹.关于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J].时代经贸,2013,(6):53-17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范文(精选2篇)

    - 阅0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在中国百年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秋,我们育红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新小班小朋友。我们是小蒙三班,是一个全新的班集体。作为.....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3

    - 阅0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文篇1为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根据紫云县教育和科技局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