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6篇)

来源: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1

所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去实现其减排的目标,从而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国际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和自愿碳交易市场。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完成相应的承诺目标,交易机制包括《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三种。

EUETS便属于强制性碳交易,有30多个欧盟国家参与,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最主要的碳交易体系。从2005年到2007年为第一阶段,2008到2012年为第二阶段,2013到2022年为第三阶段。在各个阶段,每个成员国都有减排目标,并且按照指定的要求提交国家分配计划,将排放控制总量及各相关主体分到减排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上报给欧盟委员会。如果参与EU-ETS的企业未能自己或通过交易完成其规定的减排任务,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RGGl)和即将在2013年开始的加州碳交易市场也属于强制性碳交易的类型。RGGI由美国东北部的十个州参与,旨在以2000年排放水平为标准,到2018年年底减少区域内10%的温室气体排放,该交易体系已经于2009年启动实施。

根据备受争议的加州AB32法案,加州的总量控制和碳交易市场也将于2013年启动,首先加入该机制的是电力行业和水泥等高排放量的工业行业,根据法案,到2022年,加州计划比2008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00万吨。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即将在国内开展强制性碳交易,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CDM是针对《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单位转让。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CDM由此产生。而Jl和ET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

自愿碳市场是企业或者个人为了展现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自愿购买碳减排量而形成的。国际上基于配额的自愿碳市场主要的交易平台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CC×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地区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交易所的会员自愿但从法律上联合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C×要求会员实现减排目标,即要求每位会员通过减排或购买补偿项目的减排量:实现在2003~2006年问每年减少1%的排放量;并保证截至2010年,所有会员将实现6%的减排量。但由于自愿减排价格的低廉,2010年7月起,CC×母公司被美国期货交易集团洲际交易所收购,结束其开展8年的碳交易。

中国是从CDM项目开始对碳市场逐步了解并介入的。2004年6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外交部颁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入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到今年2月份,我国已有725个CDM项目,共获得约5.2亿t减排量签发。

除CDM项目外,自愿减排项目在国内也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展开。不过,无论是交易量、交易价格、交易所的规模,还是自主研发交易的标准数量等各方面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最早成立的交易所有京、津、沪三家,交易规模相对较大。此外,已宣布成立的碳交易所的还有山西、武汉、昆明、深圳、辽宁、河北、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这7个省市陆续完成了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的初稿,初步计划是2013年启动相关试点交易。

与区域碳交易建设相比,自2009年以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这一规范国家自愿碳交易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正在研究起草中。《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国内自愿碳交易市场,提振市场信用使其运行更为有效。2011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从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方案等可以看出,碳排放交易和碳市场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但是,碳交易在中国健康良好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借鉴相应的国外经验和做法。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2

澳大利亚一揽子未来清洁能源发展政策不仅仅包括制定碳价格,还将提供很多重要的配套政策,以提高商用能源效率,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支持人们对清洁能源生产进行投资。

因为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对中国投资者来说,现在是一个不错的机遇,可以关注并投资相关清洁能源技术。

低碳规划寻出路

2011年8月,澳大利亚气候工作基金会的报告《澳大利亚低碳发展规划――一揽子碳价格政策的影响》显示,发展规划与碳排放交易可以降低澳大利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4亿吨。如果上述规划实施顺利,那么澳大利亚的最低减排目标――2022年比2000年碳排放量降低5%――就可以完成逾3/4,剩余部分可以通过购买国际补偿额来完成。

气候工作基金会的报告特别关注了那些可以商用的技术和方法。

《澳大利亚低碳发展规划》显示,澳大利亚已经拥有可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减排,减排活动大致可分为3方面:能源效率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和清洁能源生产方面。

从能源效率方面来看,从建筑行业着手减少碳排放成本最低。这些措施包括:提升新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通过改善建筑物设计、朝向、保温性,使用更优良的建筑材料等;利用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更换低效灯泡,降低由于开放性制冷、烤箱或水管绝缘性差带来的能量损失;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减排,可减少10%左右能源消耗;住宅也有减排潜力,如可增强现有住宅的隔热性能,将温室气体产生量大的热水器更换为供暖装置或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天然气热水器。其他主要措施还包括:将荧光灯泡(CFL)替换为发光二极管(LED),提高电器和设备的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也是工业部门进行减排的关键一环,有许多措施可以节省成本,包括:改善相关控制系统和工艺;到2022年,铝冶炼新技术和采矿新技术也应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

目前正在研发的技术包括:乏风甲烷氧化处理技术;碳捕获与存储技术;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如改进称重系统、以优化矿车载重或使无人钻探更为精确,降低钻探总要求――这些技术可以节省采矿时使用能源的7%左右。此外,热电联产技术也可以节约能源。更换燃料或燃料成分、改进工业生产工艺以及减少天然气排放等,都将有助于澳大利亚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从土地利用方面来看,地上碳封存和家畜减排将有助于碳减排,包括:减少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是成本最低的农业减排措施。但是,相关措施在澳大利亚已被广泛采用,所以能带来进一步减排量的可能性不大。土地利用方面,还可通过减少家畜温室气体排放的、改善牧场和草场管理、农田碳封存等措施减少碳排放。另外,由于澳大利亚土地资源丰富,所以增加植树造林同时减少采伐会有助于碳减排。

从清洁能源生产方面来看,低排放性发电极具减排潜力。发电行业是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有关人士建议,电力行业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减排:将燃煤发电替换为海上风电、天然气发电和光热存储发电。但目前这些措施仍需政策支持才有能力参与经济竞争。

《未来清洁能源发展法案》制定了碳价格,并提出配套政策,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成为上述3大减排领域中多数措施落实的经济保障。

政策力度可期

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假定碳价格仍处于5%的上限水平,这意味着2012年起价为23澳元/吨,然后每年按实值递增2.5%,3年后,碳价格根据2022年排放总量由市场决定――碳价格还不足以刺激人们投资多数的低排放发电技术,所以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

据预测,减排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定碳价格双管齐下,是仅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本身所能达到的减排量的两倍还多。这是因为,碳价格刺激了一些成本低的减排措施的实行。但是,仅靠碳价格减排还有许多障碍,因为碳价格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各企业会承担所有减排量,即便减排从技术上来说可以节约成本。

现在面对的主要障碍包括:首先,资金获取受限、高风险项目很难获得贷款,有的投资回报期长,难以吸引投资,有些投资回报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其次,减排措施的有关信息获取受限。

此外,企业对减排所带来的潜在资金和生产力方面的益处缺乏认识;对有些企业来说,减排项目不是核心业务,员工不具备所需相关技能;而个别措施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成为应用的障碍;电价是一个非市场化价格,降低了有些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程度;有的项目太小、利润有限、交易成本高,难以独立成立一家企业;通过现有供应渠道,很难获得一些需要的能源效率设备;市场太小或不太成熟,难以保证有些产品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对某些技术而言,具备相关技能的工人数量不多,难以大规模部署。

在一些人看来,这些障碍对《澳大利亚低碳发展规划》提及的减排措施会有所影响。

碳价格机制中的成本机遇

不过,气候工作基金会的分析显示,澳大利亚的一些政策有助于克服半数上述措施落实时面临的障碍。

通过碳价格机制,能源效率方面的很多措施变得更富成本效益,同时,《清洁技术投资规划》和新白色证书计划可增加企业的前期收入。《清洁技术投资规划》可拨款,购置更多的能源效率设备;新白色证书计划则通过全国性《能源节约倡议》,将小范围减排措施聚集起来,有利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应用相关政策并减少交易成本。

利用100亿澳元的政府投资,清洁能源金融集团让热电联产减排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变得可行,同时支持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生产。

在电力生产领域,政府还提供资金、以便让2千兆瓦褐煤发电提早退役,这为相关低排放技术进入该市场提供商机。

在土地和林业方面,比如植树造林和农田减排,现在都可以获得重大支持。《碳农业计划》和《碳农业未来》等计划将有助于克服信息获取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当然,计划的实施很关键,这样才能保证一揽子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它们对减排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关于减排的措施,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有些措施需要激发其潜力,以增加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对投资者来说,澳大利亚的新政策和可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富有机遇的市场。气候工作基金会在《澳大利亚低碳发展规划》中所进行的研究显示,2012年碳价格机制以23澳元/吨起步时,会出现成百上千万吨具有吸引力的减排商机。这为能源效率设备设计商、制造商和安装商,以及碳农业技术和低排放发电带来商机。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3

关键词:碳减排;治理机制创新;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1708

如何进行环境治理,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治理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科研机构创新精神不够;政府管理部门多、杂,权利交织导致调控力下降,治理成本高;管理方式行政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本文对碳减排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对碳减排负有责任、拥有相应的权力和减排手段,对碳减排目标实现具有较大影响,与碳减排利益关系较大的组织。

这些问题表明了我国碳排放治理中政府单方治理的高成本、低效益,同时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未得到有效利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者将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角度对碳减排治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为我国碳排放治理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将对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回答谁是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其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与碳排放利益相关者分类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尚未检索到。

碳排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等的关系及碳排放的因素分解等方面[1-4]。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人口因素、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据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能源效率和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建议[5-7]。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碳排放治理的文献侧重于政府单向治理,如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取向分析和政府在碳减排中的职能等[8-11]。李欣研究认为环境治理中政府管制手段的优点是强制性高,效果明显,缺点是简单粗暴,经济效益差以及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制度缺陷[12]。学者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碳税、碳金融政策等方面也有大量研究成果[13-15]。如樊纲为代表的学者明显倾向于碳税政策[16],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则明确建议采用碳市场制度[17]。财政税收手段属于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碳排放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其对能源产业、收入分配、就业、国际贸易及公平性等方面的影响难以确定[18-19]。碳排放市场交易手段在国际层面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初始碳排放的国际分配及界定方面,难以达成国际共识,在国家层面其关键问题是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完善问题,也难以发挥利益相关者的推动力和积极性。

碳减排政策建议从客观上来看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而政策的实施要依赖于利益相关者去执行,其实施效果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执行程度和积极性。同时,目前的治理模式不能发挥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推动力量。因此,提高碳减排效果还需要研究利益相关者及其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利益要求等。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近年来扩展到了生态旅游和可持续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碳排放治理领域,试图突破目前的碳税治理和碳排放权治理模式的研究,为我国碳排放治理研究新的途径,提供新的选择。

二、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对我国碳减排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选择政府、生产企业、银行、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投资者、中介机构等10个组织进行调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管理碳减排的部门有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及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节能减排部门,在控制碳排放事务方面他们属于互补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共同为治理碳排放任务工作。因此,在本文中中国政府管理碳排放的部门统称为政府,以下不在说明。

借鉴学者提出的“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的分析思路[20-22],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利属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三个维度对中国碳排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

根据界定与分类方法,本文编写了调查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分别从合法性、权利属性、紧急性等三个维度对所给出的10种利益相关者与碳减排的相关程度按着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名第一用1分表示,排名第二用2分表示,依次类推。因此,1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大,2分表示相关程度第二大,依次类推,10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小。

其中,合法性,表示该组织是否在法律或道德或特定的被赋予了减少碳排放的义务、责任,或承担了碳减排风险;权力属性,表示该组织是否拥有影响我国碳减排的能力、地位和相应的手段,对碳减排目标实现影响力的重要性程度;紧急性,表示该组织与碳减排的利益相关程度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迫切性程度。

(二)数据来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选择,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实际回收586份,回收率78.13%,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529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0.27%。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

分类频数百分比(%)

性别男29655.95

女23344.05

年龄30岁及以下18534.97

30-40岁16431.00

40岁以上18034.03

学历本科24345.94

硕士研究生19436.67

博士研究生9217.39

工作行业大学417.75

研发机构499.26

政府部门6311.91

生产企业6913.04

金融业438.13

中介组织529.83

能源供应行业489.07

新闻媒体519.64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83

公众团体6111.53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学历为本科以上层次,对碳减排能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工作行业来看分布在大学等10个行业,包含了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行业,调查对象来源较为广泛。从调查样本数量来看,除其它行业外最少的分类变量数据大于40个,数据量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调查结果从合法性、权利属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三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布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2利益相关者合法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D.

政府529172.15530.7036

生产企业529181.13590.9312

银行5292105.93501.4104

碳排放权

交易机构5291108.84171.1606

研发机构5292103.79131.4681

能源供应行业5293104.66021.5314

新闻媒体5291105.20101.2401

公众团体5291107.18830.8576

机构投资者5292108.23300.9884

中介机构5294106.73010.7036

注:根据调查问卷的按相关程度大小排序要求,1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大,2分表示相关程度第二大,依次类推,10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小。表2、表3的含义相同。

如表2所示,从碳减排的合法性维度上来看,按平均得分的大小,合法性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生产企业、政府、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银行、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3利益相关者权利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D.

政府529151.67960.5422

生产企业529192.18641.0884

银行5292105.82042.1061

碳排放权

交易机构529198.95632.0932

研发机构5291104.27281.2853

能源供应行业5292105.10191.3100

新闻媒体5291103.25241.5966

公众团体529187.76211.5061

机构投资者5291106.75731.0917

中介机构5294107.16801.2513

如表3所示,从碳减排的权利属性维度来看,权利大小从高到底依次为: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公众团体、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4利益相关者紧急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D.

政府529151.62621.7270

生产企业529192.13201.4482

银行5292107.07771.6556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1108.66481.3798

研发机构5292105.19321.5808

能源供应行业5293104.88930.9288

新闻媒体5291103.78642.2698

公众团体5291104.08931.4629

机构投资者5291106.35921.9428

中介机构5293107.97280.8070

如表4所示,从碳减排的利益要求被关注的紧急性维度来看,从高到底依次为: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能源供应行业、研发机构、机构投资者、银行、中介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二)配对样本T检验

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Test)进一步判断上述利益相关者每两个变量均值之差与0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合法性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合法性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0.98**(7.77)

3.银行7.18**(7.36)6.20**(4.83)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4.32)4.31**

(6.91)1.89(2.71)

5.研发机构5.64*

(4.25)4.66**

(7.51)1.54**

(5.35)0.35**(5.52)

6.能源供应行业4.50**

(5.40)3.52**

(8.79)2.67**

(4.77)0.78**

(5.80)1.13**

(6.37)

7.新闻媒体7.65**

(5.25)6.67**

(8.01)0.47**

(4.84)2.36**

(6.04)2.01**

(7.75)3.14

(2.09)

8.公众团体3.73**

(6.52)2.75**

(9.24)3.45**

(8.52)1.55**

(4.72)1.90**

(8.02)0.77**

(9.70)3.91**

(8.54)

9.机构投资者5.08**

(4.48)4.10**

(4.79)2.10**

(8.25)0.21**

(5.44)0.56**

(7.38)0.57

(1.25)2.57**

(7.75)1.34**

(3.69)

10.中介机构6.17**

(4.38)5.19**

(9.15)1.00**

(4.10)0.89**

(3.82)0.54**

(5.31)1.67**

(5.87)1.47**

(4.88)2.44**

(6.15)1.10**

(8.01)

注:未加括号的数据表示某两类利益相关者在该维度上评分的均值的差,括号内的数据为配对样本T检验值。*表示均值之差通过了95%置信度的检验,**表示均值之差通过了99%置信度的检验。均

值之差的数据下方有横线者,表示未通过检验。表6、表7含义相同。

从表5可以看出,从合法性维度来看,除个别利益相关者未通过配对样本检验外,绝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合法性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合法性程度的大小关系。

权利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权力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0.89**

(4.24)

3.银行7.03**

(4.16)6.14*

(5.36)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17**

(5.02)1.28**

(6.29)4.86**

(5.81)

5.研发机构1.79**

(4.53)0.89**

(5.22)5.25**

(4.96)0.38**

(6.20)

6.能源供应行业3.82**

(6.33)2.92**

(7.27)3.22**

(7.13)1.65**

(7.96)2.03

(1.23)

7.新闻媒体6.47**

(4.95)5.57**

(5.72)0.5**7

(6.36)4.30**

(7.81)4.68**

(7.63)2.65

(1.92)

8.公众团体0.02**

(4.26)0.92**

(5.28)7.06**

(5.94)2.19**

(5.22)1.81**

(6.73)3.84**

(5.85)6.49**

(4.24)

9.机构投资者3.97**

(6.24)3.08**

(7.22)3.06**

(7.58)1.80**

(7.91)2.18**

(6.34)0.16**

(6.21)2.50**

(6.39)4.00**

(7.03)

10.中介机构5.78**

(5.08)4.89**

(7.19)1.25**

(7.06)3.61**

(6.10)4.00**

(6.76)1.97**

(6.18)0.68**

(7.25)5.81**

(6.89)1.81**

(7.82)

从表6可以看出,从权力维度来看,仍然是绝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权利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权利的大小关系。

紧急性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页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从权力维度来看,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紧急性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紧急性程度的大小关系。

(三)分类结果

根据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中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情况,如表8所示。

根据表8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在三个维度的评分分布情况,本文对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如下:

核心利益相关者,至少在2个维度的得分在4分以下。他们在中国减少碳排放的作用不可或缺,承担着碳减排的责任和义务,与减少碳排放具有紧密的利害联系,在碳减排活动中,有一定的利益要求和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否。他们包括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

重要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在4分以上和6分以下。他们已经与碳减排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付出了专用性投资,在实践中承担者一定的风险。在正常状态下,他们一般表现为一种显性契约人,而一旦其利益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受到损害时,他们可能从潜在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他们包括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

一般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在6分以上。他们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辅助作用,往往被动的受到碳减排活动的影响,不能对减少碳排放直接施加影响,对实现减少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较低,其实现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也不强,他们包括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7紧急性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1.31**

(5.04)

3.银行6.15**

(5.49)7.45

(1.08)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3.74**

(5.07)5.05*

(4.51)2.40**

(8.06)

5.研发机构0.54**

(3.84)0.77**

(8.30)6.68**

(4.13)4.28**

(5.87)

6.能源供应行业3.26*

(4.95)4.56**

(3.64)2.89*

(4.33)0.49**

(5.24)3.80**

(4.86)

7.新闻媒体4.85**

(6.26)6.16**

(3.12)1.29**

(4.23)1.11**

(5.26)5.39

(1.98)1.60**

(4.24)

8.公众团体1.26**

(6.98)2.56**

(6.08)4.89**

(7.18)2.49**

(6.36)1.80**

(5.24)2.00**

(5.82)3.60**

(6.33)

9.机构投资者5.93**

(3.92)7.23**

(4.08)0.22**

(3.89)2.18**

(4.32)6.47**

(5.16)2.67**

(4.91)1.07**

(4.56)4.67

(0.12)

10.中介机构5.14**

(3.75)6.45**

(4.32)1.00*

(4.78)1.40**

(3.81)5.68**

(3.97)1.88**

(5.01)0.29**

(4.61)3.88**

(5.58)0.79

(0.69)

表8中国碳减排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结果

评分[1,4][4,6][6,10]

合法性生产企业、政府、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银行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权力性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公众团体、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紧急性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能源供应行业、研发机构机构投资者、银行、中介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文将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领域对我国碳减排发挥作用。

从核心利益相关者来看,控制及减少碳排放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因此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政府在碳减排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制定、管理机制、利益关系调节等政府均应发挥领导作用。生产企业是主要碳排放者和减少碳排放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生产企业在生产中担负着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引进技术设备减少碳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等重要作用。同时,减少碳排放在一定时期上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因此,生产企业实现减少碳排放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及资金支持。新闻媒体在碳减排中具有强大的舆论宣传优势及监督能力,被调查对象给予了厚望。政府、生产企业及新闻媒体分别在领导、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对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中发挥核心主导作用。

从重要利益相关者来看,研发机构一方面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政策建议、决策支持,另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供应行业可以通过控制能源供应的种类、数量及价格来影响能源的消费数量及种类,促使消费者加大节能投入,同时,可以开发新的绿色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对融资项目进行环保评价控制资金的供给和使用方向来引导节能减排行为,也在客观上承担了减排责任和风险。但目前其作用还非常有限。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和银行分别在技术支持、能源供给种类及数量、资金供给等方面对我国碳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从一般利益相关者来看,中介机构在碳减排中负责检测、检验认证、咨询策划等,可以帮助和促进碳排放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向社会宣传能源、气候及环境状况等,提高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的认识,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向污染较大的生产企业进行抗议,对其施加压力,督促其减少碳排放。机构投资者可以为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但其以盈利为目标,其投资活动将以其预期盈利目标为前提。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是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的市场机制,促进具有成本效率的碳减排。现阶段由于碳排放治理是市场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能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或尚未发挥作用。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完善,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从碳检测认证、投融资、市场交易等角度对我国碳减排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明确了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可以为我们构建合理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促进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和推动力量提供指导。参考文献:

[1]孙作人,周德群,周鹏.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12(5):63-74.

[2]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6-35.

[3]AngJB.CO2Emissions,ResearchandTechnologyTransferinChina[J].EcologicalEconomics,2009,68:2658-2665.

[4]Betülzer,ErdemGrgün,Selahattinncecik.ThescenarioanalysisonCO2emissionmitigationpotentialintheTurkishelectricitysector:20062030[J].Energy,2013(49):395-403.

[5]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

[6]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4):124143.

[7]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4-16.

[8]ApergisN,J.E.Payne.CO2emissions,energyusageandoutputincentralAmerica[J].EnergyPolicy,2009,37(8):3282-3286.

[9]ThanhCongNguyen,JackieRobinson,ShinjiKaneko,et.al.Estimatingthevalueofeconomicbenefitsassociatedwithadaptationtoclimatechangeinadevelopingcountry:Acasestudyofimprovementsintropicalcyclonewarningservices[J].EcologicalEconomics,2013,86(2):117-128.

[10]途正革.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3):78-94.

[11]HenriL.F.deGroot,ErikT.VerhoefandPeterNijkamp.Energysavingbyfirms:decision-making,barriersandpolicies[J].EnergyEconomics,2001,23(6):717-740.

[12]李欣.环境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13]李昊,赵道致.基于多Agent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5):9-14.

[14]T.Callan,S.Lyons,S.Scott,etal.ThedistributionalimplicationsofacarbontaxinIreland[J].EnergyPolicy,2009,37(2):407-412.

[15]PhilipJames.Overcomingbarrierstolowcarbondwellings:theneedforinnovativemodelsoffinanceandservice-provision[J].EnvironmentalDevelopment,2012,2(4):6-17.

[16]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3):4-13.

[18]沈满红,吴文博,魏楚.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3):28-39.

[19]ChuanyiLu,QingTong,XuemeiLiu.TheimpactsofcarbontaxandcomplementarypoliciesonChineseeconomy[J].EnergyPolicy,2010,38(11):7275-7278.

[20]FreemanRE.Response:DivergentStakeholderTheory[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9,24(2):233-236.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4

一名来自法国的采购商告诉我们,法国于2011年7月1日试运行《新环保法案》,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将被强制要求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这其中包括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一直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产品标签上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因此,法国采购商在采购中国产品时,就特别关注碳标签的实施情况。

低碳之风越来越具象化为一个产业标准,一方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对各行业进行洗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产品碳足迹理解得越深,就能更有目的地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减少碳排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低碳风暴来袭

针对法国碳标签的实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减少碳足迹排放。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开始对产品碳足迹做出限制,很多国际知名的零售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减排计划。

作为全球领先的零售企业,特易购公司计划在2022年以前将自己的碳足迹减少30%。该公司在一年前成立了一个供应链协作中心,帝亚吉欧和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已经加入其中;在美国,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减少产品包装的碳足迹,并希望能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在2015年底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2000万吨。

事实上,消费者的选择同样激励着制造商及时调整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计划,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开发出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品向低碳转换。

与发达国家更成熟的减排技术发展相比,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商品的加工与生产方法往往具有较高的碳排放,若企业希望出口产品避免今后或因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必须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节能改进工艺。如此一来,生产成本一般要高出20%~30%。一般的国内外贸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低碳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如何将企业的产品总碳值降低已经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也已经酝酿在低碳领域内开展行动。据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酝酿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暂行)》和相关技术支撑文件已完成各部委意见征集,将于近期。我国将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

据悉,本次制定的《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囊括4种用能产品和2种非用能产品。其中4种用能产品包括: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初步设计,我国将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近期,广东、重庆两地发改部门还将启动低碳产品认证推广项目,制定管理办法的地方实施细则,各自从生产端(供应商)、消费端(购买者)进行鼓励。

要重视原料选用和产品设计

为了减少碳排放量,企业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究竟在哪里消耗了多少数量的碳。对于企业来说,碳足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组织的碳足迹,包括各种活动的排放,例如厂房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企业车辆的尾气排放等;二是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包括产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以及后续的废品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原材料的含碳量是产品碳足迹的最重要考量因素,因此,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就构成了产品碳足迹排放数量的关键。”在广交会上,一位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士说。

以家具行业为例,一般来说,橱柜会采用标准化设计,以及相同的材料制造。因此,不同品牌之间的橱柜产品碳足迹的差异不大。但是,对于其他家具来说,由于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在制造,所以产品之间的碳足迹差异就会非常明显。

“例如,一般采用金属底盘和网眼织物靠背的办公椅的碳足迹就明显高于一般的塑料椅,尽管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这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人士这样说。

这意味着,对于家具产品而言,只有重视产品设计,通过设计减少用材量,或者选择可循环使用、可降价或可回收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碳足迹,降低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绿化”供应链减少碳排放

事实上,决定产品碳足迹多少的因素远远不止于原材料的选用,而会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中所包括的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以及产品的回收报废处理过程,这些都是影响碳足迹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物流环节,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告诉我们。

正如这位第三方人士所言,在企业考虑环境问题的时候,企业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效率,比如设备的高效利用、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快速的包装运输方式等,这些内容往往被看做是精益生产、能源评估、环境管理体系和物流管理的一部分。实践中,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虽然与原材料的制造过程相比,物流对于产品碳足迹大小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也不应该忽视它们的作用。”上述第三方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必须理解,依赖外部的储碳并不能减少产品的碳足迹,因为这种方法仅仅只是将供应链内的碳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企业应该用全球化的目光来看待减碳消耗,要知道,将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5

一、政府依法参与建立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与普通商品交易不同,碳排放具有外部性特征,而且碳排放交易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很难自发形成市场,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政府参与创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非常必要。没有政府施加强制性的约束,单靠企业的自觉和自愿,难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只有政府参与建立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才能真正给二氧化碳的排放定价,引导全社会的预期,有效调动各种节能减排资源。同时,政府参与建立的强制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也会理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各方的关系,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各方在明确各自法律关系的前提下,承担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目前地方政府参与创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问题在于,对于开展强制性减排是否会对地方经济造成过大影响比较担忧。这也是试点地区一直对是否建立强制性市场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也是试点地区决心不够的根源。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建立强制性碳排放市场的条件是否成熟的争论中,因而丧失了适时发展碳交易市场的良机。在目前的体制安排和现实条件下,要想让地方领导不顾及强制减排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根本不现实的。然而只要强制减排,必然将会对地方企业产生影响,对地方招商引资带来困难。所以,要想让地方领导下定决心在本地开始尝试强制性碳交易,一方面要加强研究,进一步理清建立强制性碳减排市场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使其充分认识到率先采取减排措施对地方经济带来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地方性立法,依法促进碳排放权强制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试点地区的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稳定性,以保障地方经济快速而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制定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法律

碳排放市场建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明确设置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对减排地区及减排行业的排放额进行合理分配,从而赋予碳排放量的稀缺性和碳排放交易的合法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准备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前,都对现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研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要考虑企业有没有进行节能减排的项目,如果有已经进行的减排项目,则应制定一个合理的配额。而对那些没有采取任何节能减排措施的企业,如果给它很高的配额显然是起不到约束作用的。相反,对于那些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实现了节能减排的企业,如果对它实行很严格的配额,就等于没有肯定它之前的努力,打击了它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欧盟的经验来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配额分配方式有所不同。第一个阶段,欧盟让各个成员国制定自己的排放总量并进行配额分配,在这个阶段排放配额的分配是免费给各个企业的。第二个阶段是“对标”,也就是按照企业和行业的生产排放情况来制定基准的标杆,以此来衡量企业是否达标。第三个阶段是对配额进行拍卖,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配额就要到市场上去竞拍。当然,欧盟的经验也不是都适合我国试点低碳省市的实际情况的,怎样做才能适合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而且,欧盟自己也不是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起来后就一成不变了,而是每一个阶段都会随现实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我国试点低碳省市在地方性立法过程中既要借鉴欧盟的经验,又要对本地区碳排放配额分配进行全面考虑。其中有四个要素很重要:首先要考虑当前企业达到的排放水平;其次要做一个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预测,预计企业的排放会有什么变化;再次要估计未来几年国家或地区会新上哪些设施和项目,企业会增加多少排放;最后要考虑国家想减少多少排放,把增长的碳排放减去想减少的部分就是这一地区比较合理的排放需求。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与履约处副处长王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将碳排放强度目标分解到各个地区,“十三五”期间还会将这个目标进一步强化,甚至会分解到各个企业。并且将建立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航空等六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报告制度,下一步,在资金比较到位的时候,还会将陶瓷等更多行业纳入进来。鉴于国家在碳排放强度目标分解问题上的进一步强化,以及国家鼓励试点低碳省市在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试点低碳省市的地方人大应尽快通过地方立法制定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法律制度,并在分配指标时进一步建立直接对应的法律责任和措施,使碳排放权配额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有法可依。

三、制定促进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篇6

关键词:低碳化节能减排交通运输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的主力,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同时,严格控制和不断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一、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背景

(一)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增长

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碳排放有三个主要来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汽车的排放量已经占到全部排放量的25%。国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近10年来,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碳排放量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仍然在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引起世界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消极因素。

(二)我国政府承诺建设低碳国家

面对气候变化,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我国政府对此也十分关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采取严厉措施逐渐降低并减少碳排放,到2022年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45%。针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将通过“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等途径实现自己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三)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严重

一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情况令人担忧:据国际能源组织测算,2005年我国因石油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来自公路运输(非公交系统)行业的排放已占到21%。二是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国运输车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货运汽车为例,我国车辆百吨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要高30%。三是基于城市化的需要,我国交通用能将持续增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碳排放压力还将持续增加。

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对策

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的一种能源消耗最少、效率最高、排放最低的交通发展模式,低碳交通运输最大的特点,是以最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预定的运输服务目标。当前我国公路交通实现低碳化,面临着能源消耗数据不全面、碳排放数值统计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化必须从“碳足迹”和“碳预算”等基础工作做起。

(一)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化的根本途径,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化也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比较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目前使用沥青铺设路面是我国交通道路建设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但现在常用的沥青在使用过程需要加热到160℃―180℃,部分沥青甚至需要加热到190℃以上才可以使用。使用这种沥青进行施工,不仅会耗费过多的能源加大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会伴随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摸索开发出一种温拌沥青。使用这种沥青铺设路面,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加热燃料,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温度,在保持热拌沥青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典型的低耗高效低碳铺路技术。是名副其实的高节能、低排放的低碳铺路技术,是路面铺筑技术的重大创新。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沥青混合料数量巨大,其用量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经验,沥青的使用量与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呈正相关。按照这个理论,我国沥青混合料的用量未来很可能大幅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目前我国每年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约为3亿吨,排放二氧化碳540万吨。如果我国在交通道路建设中能广泛采用温拌沥青施工方法,则每年可节省大量燃油,并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加强对重点领域碳排放的监测

公路交通运输方面的碳排放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类运输车辆在路面行进时消耗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在道路交通建设和道路养护时熔化沥青消耗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根据数据统计,车辆行驶时因燃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增速较快,车辆排放已经成为公路交通领域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源,并且将会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在更高的程度上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基于此,当前必须尽快开展对汽车碳排放的监测工作,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全国性的汽车碳排放网络监控体系,为交通运输领域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做好基础工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

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还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领域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化目标。减排基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科学测算设计出多个减排基准,并通过模拟手段设计减排情景。在设定减排基准和减排情景时,必须从行业全局出发,强化整体理念,充分考虑公路交通运输减排的潜力,反复比较和分析现实和潜在的减排成本,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可信的减排效果。通过这些大量的基础性预测,提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不同阶段的“碳预算”目标。在确定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目标时应该注意,鉴于我国的条件,目前我们只能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二氧化碳的单位强度,从总量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我国来说还不现实。

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放量是交通运输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认清碳排放带来的消极影响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行业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对运输车辆等重点领域碳排放的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将对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化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彦德,等.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途径与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蔡博峰,刘春兰,陈操操,等.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1一本励志书上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的20xx,如果真的要来一个总结的话,自己真的是感.....

    政治机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 阅0

    描写政治机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120xx年市政协机关党建工作在市政协两级党组和市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