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6篇)

来源: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供水系统;小城镇;问题;对策

Summary:waterresourcesisanimportanturbandevelopmentstrategiesofeconomicresources,isthebasisfortheeconomicand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andtowns.Withtheadvanceof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waterpollutionisgettingworse,andseriousthreattothewatersupplyincitiesandtowns.Atpresent,therearemoreissuesandsmalltownwatersupplysystemisnotreasonable.Thisarticleprovidesananalysisofourcountry's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watersupplysysteminsmalltowns,and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smallcitiesandtownsputforwardappropriatesolutions.

Keywords:watersupply;smalltowns;problem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991

一、小城镇供水系统概述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条件,小城镇供水直接关系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供水系统作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小城镇供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为小城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以及发展其他各项事业所需的用水,同时满足居民对水质、水量以及水压的要求。

供水是小城镇经济发展及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要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解决好城市化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紧缺等的矛盾。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快,小城镇供水系统也越来越完善,我国小城镇供水事业自1978年起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系统存在水资源污染严重、供水设施不完善、供水规模较小及用水量预测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我国小城镇经济及城市化的发展,因此,研究小城镇供水对策十分必要。

二、我国小城镇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进程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中仍有大部分的饮用水达不到相关标准,饮用水水质安全没有得到可靠保证,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小城镇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由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远远高于城市,这就加快了水资源的污染。此外,农村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也加快了小城镇水资源的污染。我国小城镇的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处理难度增大,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加剧。

(二)供水设施落后

我国的小城镇供水系统普遍存在供水设施建设不足、水处理及供水工艺落后、供水设备老化及管网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许多小城镇的水处理厂及自来水厂等的水处理设施十分简陋,老化情况严重,很难保证出水水质。此外,由于管网的老化情况严重,管道内存在较多污垢和锈蚀、管道的漏损率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城镇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会给企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漏水量过大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将会影响到用户用水水量及水压的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三)供水规模小,运行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小城镇供水工程的运行规模较小,运行成本普遍偏高,缺乏对供水系统的统筹规划,重建、改建现象比较严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小城镇群大配套供水系统。我国现有的小城镇水厂中,大部分的综合日均供水能力以及建制镇的人均日用水量较国家相关标准要低,完全不能满足小城镇社会经济及工业化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了小城镇水厂的运行成本偏高,直接影响了小城镇供水系统的运行。

(四)用水量预测不合理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川、重庆等地的部分新建水厂中存在着供水能力过剩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水处理设施长期处在不饱和运行或者闲置停产的状态,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制水成本大大提高。我国的小城镇给排水的相关管理标准及规范还不完善,小城镇的给水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直接套用或者照搬城市给水系统的建设标准来建设的,而没有根据小城镇的实际用水需求及供水范围等,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了输出力设施建设的投资过大、系统的运行费用过高、不适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且管理较为困难等问题。

(五)建设资金短缺

随着城市化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供水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面也越来越广,工程的投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资金不足成为了制约小城镇的供水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近年来建设小城镇供水系统的贷款数量在逐渐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建设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六)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部分小城镇供水系统还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以及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供水系统的管理方式及手段都还比较落后,供水企业的经营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建设、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此外,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小城镇中已建并已投入运行的供水工程的供水价格普遍偏低,工程利润较低,很多都只是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是达不到运行的成本,小城镇的供水系统很难保持良性运行。

三、改善我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对策与措施

(一)保护水源

水源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水处理的效果以及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要从根本上保障小城镇供水的水质,最基本也是直接有效的对策就是保护水源。

对水环境以及供水水源地进行保护,需要采取相关的行政、法律、技术以及经济对策,才能有效地保持水环境良好状态。首先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水源,根据地方水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保护要求及规范。其次,应充分利用好水资源,综合考虑经济性、技术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实现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

水环境的污染直接威胁着水源水的水质安全以及小城镇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因此,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时,应以预防控制为主,将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有机结合,以削减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方式为辅进行水源防污减灾工作,将保护饮用水源列入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内容中去。水质检测可以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水源污染。可以通过将水环境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保护区,根据相关标准建立水质及水量的监测信息模型,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控制,有效地防止水源的污染。

(二)加快供水系统的设施建设与改造

小城镇供水系统的供水设施一般建设较早,设施老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快小城镇供水系统的设施建设与改造的步伐。针对目前小城镇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和改造小城镇的供水设施:

1、优选供水方式

我国小城镇的供水方式大多采用的是水源井直接进入到供水管网内的一级供水方式。该法一般用于水量不大或者用水量相对均匀且调节容量较小的小城镇,在采用高位水池或者水塔进行调节的地区比较适用。但不适用于昼夜用水量变化大、送水扬程较高、用水量较大或者必须解决沉砂和水质消毒问题的地方。

2、制定合理的管网建设方案

在建立水管网前,应合理地设计建设方案。应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设施对原管网进行改造,以减少改造工作量。改造过程应结合近、远期规划,采用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及强化常规处理几种,其中常规处理技术是目前最经济适用也是最成熟的处理技术。常规处理技术最适用于处理微污染水,能有效去除对水中有机物,但材料和设备一般比较昂贵,投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而强化常规处理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也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且水源污染较低的小城镇。

(三)合理预测用水量

预测用水量的方法有多种,较常采用的有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法、供水年增长率法以及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的指标预测法三种。在选用用水量的预测法前,应综合分析小城镇的实际及规划情况,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预测法。用水量预测过程中,水量标准的选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应综合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程度和规律、主要产业结构、地理气象条件、最高水源开采量以及居民的生活条件等选定水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城镇排水工程的发展条件预测用水量。由于小城镇的水工程建设资金、用水人口数、给排水卫生配套设施等都相对于大中城市要低,因此不能直接照搬大中城市的用水量指标。应结合小城镇的实际转光以及发展规律,以长远的眼光来确定用水量。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

我国的小城镇供水系统多是自主筹集资金为主,而以国家补助为辅助建设条件。为有效地扩大小城镇供水的投资规模,应制定合理的吸引外部资金的措施,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鼓励国内外的投资者以BOT、合资或独资的形式来筹集资金,以促进小城镇供水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五)完善管理体系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并配备相应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以发挥供水系统的效益。同时,以成本为依据,在补偿成本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水价评价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作为经济手段来调节和控制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四、结束语

小城镇供水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供水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为进一步促进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地做好供水规划、筹措资金、制定合理的供水水价、转换供水企业的经营机制等,从而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山区小城镇供水系统工程施工的探索和优化[B].四川建筑,2008,28(2

):202-204.

[2]赵蓉,李振海,祝秋梅等.中小城镇供水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A].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5(1):1-7.

[3]雷济民,祝年俊,李宁等.西部小城镇供水工程现状及问题分析[C].中国水协设备材料委第二届二次供水设备选型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9:140-

144.

[4]小城镇供水管网模型拓扑结构的简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9):

101-102,105.

[5]蒋绍阶,谢东方.优选小城镇供水管材[A].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1):1

05-108.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小城镇生活空间环境,带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纵观近年来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不可否认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众多限制,解决好小城镇规划中一些误区,对推进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城镇规划内涵及现状

小城镇规划是国家和乡镇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是一定时期内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同时也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小城镇作为我国城市场体系中的特殊一员,因而规划人员普遍地按照《城乡规划法》把小城镇规划分作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规划既遵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同时又遵守《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这正是小城镇及其规划者的尴尬之处,亦具有城乡二重性,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并不截然分开且有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双重特色的小城镇规划模式。其内容通常分为三个部分:1、镇域总体规划;2、镇区建设规划;3、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和意向设计。

三、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规模盲目扩大,盲目攀比

当前,全国各类地市级以下开发区普遍存在脱离自身基础和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扩大规划规模,摊大饼式地增加面积,摊子铺得过散的现象。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不结合自身实际,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城镇规模要如何大,修的道路如何宽,要盖多少高楼,建多少市场和广场,集聚多少人口等等,贪大求洋,以为街道越长越宽越好,市场越多越大越好。结果虽然花大力气建成外观气派的小城镇,但并没有引来相应的投资和人口,“人气不旺,财气难聚”,出现了有场无市场的尴尬局面。

2、规划缺乏长远性、严肃性和稳定性

有些地方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规划意识不强,只着力于眼前经济利益,考虑短期的效益。把规划目标制定的短浅,致使出现规划“几年一变”的现象,极大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有些地方虽然修订了长期的规划方案,但在领导任期期间未能有效的实施建设到位,在领导换任后规划建设变的盲目性,规划设计也随意更改,促使规划渐渐走样,出现规划项目停滞不动,项目选址随意变更,基础设施拆拆建建等现象,这都说明了地方对规划意识不够,对规划没有严肃性和连续性。

3、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是按“性质—规模—布局”的三部曲进行。城镇性质难以概括现在城镇日益复杂的职能;一些规划工作者对实地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调研不够深入,盲目套用典型规划或利用以往经验,忽视各个城镇的个性特征.泯灭了城镇规划中的个性。导致小城镇规划趋向“样式单一、风格雷同”的模式,这在当前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下,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活力。

4、不注重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城镇往往先编制了总体规划,并且已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而后再补做环境保护规划.这时的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必将受制于总体规划.其内容或结论如与总体规划不相符合就很难处理。有的小城镇在旧城开发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重视不够。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不做文化考证.不作必要的保护和保留.而是在旧城改造中一拆了之.历史悠久的城镇面目皆非,重要历史建筑无处可找,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荡然无存,割断了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文脉.失去了小城镇的根。小城镇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就没有灵魂,难以发展。

四、解决小城镇规划问题的对策

1、结合自身实际,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城镇规划设计中要把握好科学合理的度,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其城镇的总体取向,根据各自的发展性质、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建设规模、推进速度等客观要素找准城镇的“位置”来经营城镇,确定是为旅游服务,还是为大城市服务,还是以自己发展的龙头产业来带动,这样会找到良好的市场取向,有利于布局的合理与迅速形成小城镇的格局,有利于发展自我。认真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严谨的规划可行性论证。才能更好的避免好高骛远和短视规划带来的负面后果。

2、规划设计要有严肃性和不可替代性

规划是前提,规划的优劣,决定了它是丰碑,还是败笔。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正确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不可替代性。建设规划经过批准后就成为法定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意见或投资者的要求而随意改变规划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经济形势和城镇建设的发展,一旦发生规划与城镇建设不相符而要改变时,也要经过专家组反复论证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更改。调整不是对现存规划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原规划的修改、充实、完善和提高,要避免一任领导一任做法,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小城镇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优势,是形象,是知名度。小城镇规划中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应深入研究当地小城镇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各自独有的内涵,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发掘和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支柱产业,这样的小城镇才会有生命力。

4、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

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密切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状况,统筹规划,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适当保留部分老区旧有的风格风貌,保存好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等,体现出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

五、结语

规划是小城镇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规划的优劣,直接决定小城镇发展的空间。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正确认识规划的重要性。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突出特色,正确确定小城镇建设规模,在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定位分析。根据镇区在县域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进行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璇;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3.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小城镇现状,规划布局,对策

1引言

小城镇规划的意义体现在规划的实施,只有通过规划的实施,才能全面而完整地实现规划的意图、原则和内容,规划对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才能得到实现。小城镇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对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它所造成的遗憾几乎是无法弥补的。小城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编制缺乏法制化、制度化,实施法律基础薄弱,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重视经济的发展而轻视规划的实施,小城镇规划缺乏特色,致使小城镇规划编制不完善,实施难,这己成为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中鱼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小城镇规划实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发现了目前小城镇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小城镇规划实施的对策,为日后更多的小城镇规划发展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

2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上看,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小城镇空间布局和体系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突破体系规划搞重复建设,局部规划与体系冲突;小城镇区域间产业布局分散,结构雷同;在土地占用、水资源分配、污染控制等方面,体系规划没有强制调控和约束能力等。可以说,有的地方没有编制出与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有的地方即便是编制出来,也束之高阁,没有起到指导和调控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小城镇仍处于缺乏区域宏观调控、以单个规划为依据的自发建设状态。

(2)从微观上看,缺乏一套科学完整合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虽然每个小城镇都有一个总体规划,但大都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且相互不衔接。同时,除了粗线条的总体规划外,很少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专业规划与之配套,规划缺乏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3)从建设实践上看,小城镇规划不到位的问题相当突出。①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者们根本不重视规划,不去认真研究规划、分析规划、按规划搞建设;②小城镇从规划到实践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程序,往往由个别领导人的意志代替规划,以“既成的事实”来修正规划;③在建设与规划相冲突时,经常出现以规划上的让步为少数人谋利益的问题,规划服从权力,其严肃性荡然无存;④建成区管理不到位,体现不出规划的效果。建成区管理是规划建设的继续,无有效的建成区管理,就难以体现出规划建设的成效和意义。

(4)从规划管理上看,小城镇规划管理比较混乱,主体不明确,人员素质低。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理应要求规划管理工作要科学化、规范化,理应要求从事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要高境界、高素质,但目前状况并非如此。就全国来讲,当前城镇规划管理模式不一,大部分有三种模式:①镇管为主。镇级政府是小城镇规划管理的“主角”,市、县仅是指导而已这种模式往往是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粗放,导致规划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②县管为主。县级建设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小城镇规划。这种模式虽使得小城镇规划区域整体性强,但往往忽视每个小城镇的实际,在具体工作指导上以偏概全,不够深入、细致,实践性、针对性较差。③县乡共管。县级建设主管部门配备较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力量,并对镇下管理人员,负责小城镇规划的具体落实,镇级处于配合的地位。

3小城镇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建设

要有科学的规划决策。为了改变“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首长一句话”这种情况,应当提倡决策科学化。对规划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要有一个权威性的领导机构来决策,确保可持续发展。如成立规划委员会、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制度等。指导、协调、监督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工作。规划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对小城镇规划及重要设计等进行咨询和技术审查,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确保小城镇规划决策的正确,有赖于法制的健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有赖于合理体制的需求或建立,而合理体制的建立又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国小城镇规划机制的正确认识与定位。

3.2加强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开展小城镇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公开规划程序编制和实施规划。公众参与是改进小城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小城镇的规划要提高科学性,并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群众及乡镇政府领导干部对本乡镇建设发展的设想。当地群众和领导干部,最熟悉本地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当地乡镇生产和建设事业也都有一定的设想,他们最有发言权。通过公开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让公众了解规划并进行项目建设的监督,树立全民的规划意识。

3.3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城镇化建设

在编制小城镇规划时,要把防止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来对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编制好小城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要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相衔接,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环保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密切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状况,突出生态环境的特点,考虑到社会经济与资源生态综合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优化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3.4树立特色理念,强化形成小城镇应有的特色

小城镇都是在利用自然环境中选择能满足自己生存要求的地点形成的。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环境赋予小城镇的特色景观,科学地分析本地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按照“控制人口增长”、“节省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便生活”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注重保护古建筑,以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丰富和发展小城镇的文化内涵,挖掘具有自己的人文特色;注重塑造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注重塑造小城镇的特色标志和创造优美的小城镇空间轮廓,注重营造可持续发展适宜的人类居住区。

4结语

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用于指导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城镇规划工作,同时亦呈现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实践证明,小城镇规划工作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延龙,张丽敏,李艳娟.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4,(6).

[2]杨森林.小城镇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4,(6).

[3]覃建芝.小城镇规划管理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4,(8).

[4]闫慧军.小城镇绿化工作之我见[J].小城镇建设,2005,(8).

[5]仇保兴.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强化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规划,200,4(l:)18~28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定位;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033-0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思路以来,中国的小城镇发展已将近三十年。纵观我国城镇体系,小城镇虽所处层次较低、数量庞大,却是连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促进城镇化,以城带乡,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业人口,均衡工农业间利益失调问题,实现工业化,还可以大大拓宽农产品市场空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宁德市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小城镇经济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力推进小城镇发展步伐。通过不懈努力,各试点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所实施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群,带动改善了乡镇环境,展示了新的形象,相关事业稳步发展。

一、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状况

宁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从起步实施到目前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取得了诸多成就与发展经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宁德市的城镇化水平为47.9%,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2百分点。随着小城镇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宁德市的不少小城镇焕发新貌,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在2012年底福建省级试点镇考核评比中,宁德市赛岐镇和太姥山镇荣获首批省级试点镇二等奖;飞鸾镇和牙城镇分别获第二批省级试点镇的二等奖和鼓励奖。

但与全省城镇化建设进展相比较,宁德市城镇化率比福建省平均城镇化率低9.2个百分点。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看,宁德市城镇化率列全省第7位,与漳州、南平等农业产值比重大的城市城镇化水平基本一致,与莆田、泉州等工业增长强劲的城市相比城镇化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全市各县(市、区)的情况看,蕉城、福安、福鼎、柘荣等城市城镇化率较高,分别达到60.3%、58.7%、52.0%、56.6%,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可见,地理位置较为优势和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而地理位置偏远和工业经济较落后的区域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总的来看,宁德市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宁德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相对匮乏、现有的城镇化水平低。这些问题都是小城镇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会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桎梏,甚至为城镇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一)城镇规模偏小,聚集能力较弱

一般认为,小城镇人口规模只有达到五万人左右时,才能正常发挥城镇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宁德市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小,城镇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不能形成支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就造成了不仅缺乏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聚集效应,而且不能有效引导周边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二)人口外流明显,中心城区带动力不强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宁德市户籍人口净流出51.0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5.3%。宁德市主城区超过二十万人的中型城市仅2个(福安、蕉城)刚达标,10-20万人小城市1个(福鼎),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偏弱。为了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力无法就地城镇化,大都外出打工,人口外流,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突出。一方面说明当地人力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说明迁出地无法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提供足够就业岗位。

(三)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不少小城镇不重视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小城镇建设综合开发率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并带动改善整体环境。小城镇“物业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待遇差、素质低等问题。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缺乏,难以从源头上解决“脏、乱、差”现象。此外,由于城镇规模所限,相对低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无法保障人才、项目引进,生产要素市场、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并直接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四)小城镇建设保障不到位

资金与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单一狭窄,尚无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筹措问题,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此外,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和违规建设,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制度,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人才保障不足也是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乡镇很难拿出经费去进行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交流,以致乡镇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小城镇在吸引外来人才方面也缺乏足够优势。在既缺编制又少经费,同时权限不足的情况下,小城镇的规划管理难以顺利地开展工作。

三、推进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推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进程

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00年以来,全省各设区市小城镇建设有加速发展的趋势。相比之下,宁德小城镇发展水平尚未发生根本变化。针对宁德镇区人口偏低现象,加快中小城镇和中心城区的建设,争取在十年内加快形成1个五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初步形成对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化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其实质在于社会化。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优势的差异,小城镇建设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可以分为这三类:一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区域城镇化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大量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的小城镇,将作为农村社区的服务中心而存在。要加快促进社会化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步伐,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解决以下三类社会成员平等享受诸如户籍、就业制度、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子女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一,解决居住农村人口仍然保持着传统社会化程度低的家庭生产方式人员城镇化问题,加大产业化经营培训和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条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村资产社会化流转和社会生产的产业化转型。第二,加快解决常住城镇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待遇问题。第三,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社会保障的均等化问题,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

(二)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另一方面,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最好基地,它具有土地供应充足、劳动力聚集、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天然优势。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规划,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地布局企业项目,科学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规模连片发展。改善对落户企业的“软件”服务支持,营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禁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不断吸引有条件有意向的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小城镇中来。只有不断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才能够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三)加快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聚集

产业分工与发展必然推动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又进一步推进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从而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产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首先,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各地特色产品产业化进程,通过实现生产的粗放经营向规模化、精细化产业化生产转变来推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人口就地城镇化;其次,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是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重要手段,当前应适当强化对非社会化大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税收征收力度,适当降低产业聚集度和精细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企业的税负水平。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小城镇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小城镇管理机构,保障专职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二是科学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思路,县直部门下放的机构和人员要与小城镇经济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密切结合,并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和服务实体,服务小城镇居民,企业,以及采取产业化等形式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服务。三是适当放权,集中力量抓好公共行政管理。小城镇政府可适时下放部分经济社会事务交由相关中介服务组织承担,政府重点抓好城镇规划编制及监督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政府职能工作,其中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工作。纵观宁德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要实现城镇化建设由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化,实现城镇群众建设管理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夏家栋.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城镇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王发典.发展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

[3]沙喜才.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5

城镇化土地制度金融创新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十三五规划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人口的城镇化当作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了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制度与供应问题

我国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在这个前提下,两者的附属权益是不一样的。而且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有公共利益需要时可以收归国有。这样以来,导致我国的广大农民处于劣势地位,城镇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同时,在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下,土地利用率低,土地供应不足,难以保证城镇化的土地需求,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

2、地方财政和土地市场泡沫

过去十多年的传统城镇化,是以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忽视了城镇化的内涵。正是城镇化带来的土地扩张和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改革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助长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方式实现更多收入。而且地方政府人为控制土地供应,导致了企业高杠杆购地、土地市雠菽。正是居高不下的土地价格,也助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攀升,导致更多的房地产泡沫,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3、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户籍转为城镇户籍的人口总量越来越多,但是大量农民工流动到城镇,却没有获得城镇户籍。在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农民工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但仍没有获得市民资格,而且社会中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这也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与此对应,市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等权利非城市户籍者是无法同等获得的。这些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广大农民同胞不愿意到城市生活,究其根源还是我国的城镇化忽视了人的同步发展,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4、盲目粗放发展带来继发问题

中国所经历的城镇化过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质量水平比较低。在无序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土地供给短缺、优质耕地被占、环境恶化,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说明盲目无序扩张,使很多城市只追求外表的繁荣,忽视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而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城市有明显的偏倚,使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所以,应该摆脱传统的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

1、借鉴国外经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以上,国外城镇化经验告诉我们,当城镇化率达到50%―60%时,社会矛盾往往集中爆发,大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拉大、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或缩短出现这种状况的时间。当前,我国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上述诸多问题。值得借鉴的发达国家在推进城镇化的策略方面主要有产业服务化、城市群建设、逆城市化和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国应该结合具体国情,有所甄别。

2、城镇化需要做好城镇规划

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关系,建立城市之间的整体协调机制,编制统一的城市规划,建立合理完整的城镇体系。当前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远远高于人口的城镇化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超越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地方政府缺乏长远眼光,城镇化建设中城镇不断扩大用地规模,建设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城镇化率当作主要政绩指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镇化的建设规律,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阻碍了城镇化的正常发展。

3、政府加强金融创新

有研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是政府数以万亿计的投资与花费。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对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巨大投资缺口。同时,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势必会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过去与现在,资金来源都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应该首先改变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加强金融创新,实行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例如:税收融资、公私合作、发行市政债券等。

4、以人为核心,提高质量和水平

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融合、协调、同步发展。总理更是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针对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应该把人口的城镇化当作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国的城镇化,注重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当然,城镇化并不能解决有关发展的一切难题,应该客观看待。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也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但是,城镇化带来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在关键时刻,有必要去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盛培宏.城镇化视角下土地制度改革[J].特区经济,2013-07-25.

[2]王妍蕾.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困难;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小城镇的基本概念

1.1小城镇性质

小城镇在中国已成为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①。我国的聚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聚落,所谓城市指的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②,市区和镇区称城市聚落;另一类是乡村聚落,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一般称为乡村,设立乡和村的建制。

1.2小城镇现状

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小城镇可泛指较小的城市、建制镇(县城关镇和实行镇管村体制的建制镇)以及集镇,但直至目前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小城镇属城市性质,指小城市(多少万人以下仍有争议)和建制镇,不应包括集镇。一种看法认为小城镇即设立行政建制的镇,不包括设市城市和集镇。本文中小城镇定义为广义,但一般指建制镇和集镇的镇区。按城乡二元的划分,前者属城市范畴,后者为乡村范畴。客观上它处于城乡过渡的中介状态。因为小城镇与周围的村庄关系密切,所以人们常把小城镇与村庄放在一起讨论,简称村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城镇化建设正处于提速的起步时期③。

2小城镇规划的现状

小城镇是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的物质载体;是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与战略产业的有力支撑点;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前沿阵地。可是,与小城镇发挥的重要作用相不协调的是,与小城镇作用相配套的规划缺落实很不到位。迄今为止,小城镇规划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个别省份只是做了一些指标控制对小城镇建设加以引导,实例研究较少,即使有,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地方把社会主义新型的小城镇规划与大城市规划混同起来,造成小城镇规划套用大城市规划标准,使新型的小城镇建设不城不村,不仅不利于改善小城镇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制约城镇化进程。

3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小城镇规划理论存在问题

目前小城镇规划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体规划缺乏灵性。多数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对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少,使得规划成果缺乏灵活性,规划设计在落实时成为城镇建设的机械地施工蓝图,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二是跟上层规划缺少联系,又无法指导下层规划。一方面由于指导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一些规划单位的编制成果也较粗糙,使得小城镇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无法把上层规划作为依据,造成做出的规划在区域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水平和专业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使得大多数小城镇总体规划偏重于圩镇建设规划,而对镇域镇村体系规划重视不够,无法指导村庄的规划建设,从而制约了各自然村落的发展。三是对小城镇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不够深。针对小城镇特色、现存问题以及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创造特色、实施规划等一系列发展战略问题没有很好地研究。

3.2小城镇规划过于雷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大批小城镇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城镇的政府领导与规划管理者要求进一步发展的热情高涨,正积极寻找小城镇建设新的突破点,如福建石狮市永宁镇,具有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曾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卫城,现今还留存着大量的卫城军事遗存与古厝民居、番仔楼及洋楼等,对此镇政府希望借此进一步促进城镇的发展,但如何在现行的制度体系中合理利用这些遗产、如何调整原有的规划、如何发展等现实问题却困扰着它们,亟待上级规划管理部门的技术指导。但是,上级规划管理部门却忙碌于所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无暇顾及小城镇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城镇规划管理的无奈与无助。随着城镇之间文化、信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交流的频繁,从城镇管理者到普通百姓都在这场交流中相互模仿,由此形成了从民宅到整个城镇面貌的相似性,出现了类似于大中城市“千城一面”的“千镇一面”的病态。

4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初探

建立以务实和谐为主体的城镇规划体系。众所周知,小城镇在经济、人口、用地、产业和交通等众多领域都不同于大中城市,往往没有大中城市繁荣的城市面貌、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但小城镇拥有着大中城市没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乡土情怀与传统民间文化等,这是小城镇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小城镇文化是固守我们民族乡土文明的根基之一,面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更需要有份珍惜的心态,需要有针对性、务实性,需要强调人与地、地与环境、城镇与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构筑以务实和谐为主体的规划。

以务实和谐为主体的规划是指具有针对性的,以城镇发展中关系主体间的和谐为主体的城乡规划。在规划编制中需要对城镇历史、现实环境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并分析城镇空间演变的规律、各大产业对城镇的影响、人与土地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人口规模与构成的变化等,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闭门造车与自我臆断。在研究中应加强社会学、城市规划学、人口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前期研究,特别应加强针对性、务实性等方面的研究。

5结语

但是随着城市与城镇文化、社会、信息和经济等众多方面交流的频繁,作为社会管理之一的城镇规划管理却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城镇规划管理进入病态。因此,小城镇规划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小城镇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借助平时工作经验,建议建立以务实和谐为主体的规划,突出小城镇特色,体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1996(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出纳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集锦(整理4篇

    - 阅0

    出纳年度工作总结篇1今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州中心及各县管理部同仁的热诚关心和帮助下,通过自我学习和提高,我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能力上有了很大提.....

    优秀范文桂花作文字(精选3篇)

    - 阅0

    桂花作文400字篇1设若我是一朵桂花,顾着高兴,在笨笨的桂树上,懒洋洋地沐浴秋风,又与打过蜡的绿叶比衣裳,妈妈,你会认得我吗?别找我,别呼唤,我要默默酣睡在枝桠间,静静酝酿着醉人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