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6篇)

来源:网友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育环境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与布局,建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价值。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2、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

3、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的,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

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经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3、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以他们的活泼向上、纯朴刻苦、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学生的美好心灵。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就越好。其次,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对人生观、价值观均未确立或正在确立的学校生来说,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建设好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关建国.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2004,(11).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新课程;口语表达;校园文化建设

语言是一个国家历史人文、风俗,以及文化的结晶,通过语言记载会达到传递信息、展现现代化文明之目的,而口语方面的体现也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作为语言普及最重要的校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并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深远影响,加强学生思想文明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21世纪人才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是建设校园文化、保持校园文化纯洁性的需要

近年来,党中央强调整治党内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作为党的花朵—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校园,在进行大力建设的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园建设大潮中,更能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语言美更能体现一个民族自身的内涵情况。既承载着民族与国家对外沟通的形象纽带,又是衡量社会文化、道德修养的重要指标。

加强口语能力训练,学会运用口语知识正确表达思想、表达情感,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加强,不断将语言美与现代社会生活做完美沟通、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优美语言陶冶情操,用优美语言歌颂青春,无不体现了学生之青春、文化之纯洁。

二、加强口语训练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向多元化方向进展

1.时代化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口语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需口语,谈判需口语。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速度和效率,而运用简

洁、易懂、方便的语言,会提高办事效率与积极性。伴随时代的发展,准确、缜密、规范的口语表达有助于提升校园知识形象,打造良好校园文化,做一个有素质、有能力、有风范、有思想的四有青年,更有助于自身形象的体现。

2.创新化

语言需要创新,语言的传递与传承同样离不开创新带来的激

情。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创设优良学习情境,营造健康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描述,激发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增加其表现欲和表达能力,对日后校园文化建设向创新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情感化

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加强与训练,会对事物产生新认识和看

法,句子语言的重组与拆分有一个新高度。新事物的辩解与效率的提升令我们更自信,个人信心的养成与能力的形成均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因素。

在校期间可通过校方协助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赛。第一,通过奖金制的比赛机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广为宣传口语及其重要性,令学生重视并参与其中,形成广大学习者基数。第二,通过大赛选拔具有优秀口才的学生担任学校文化部门职务,既能弘扬人类伟大发现,又能减轻老师重担,重要的是,新鲜血液的输入正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

4.知识化

知识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灵魂,任何缺少知识的殿堂注定只是学术的傀儡,而要打造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竞争力的校园,其在校园文化方面必须具备独特性和独立性。通过加强口语能力训练,弘扬我国的语言文化,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知识性和时代性。

通过每个人努力,打造文明校园、知识校园,让校园文化建设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三、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是建设文化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

进入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园建设新篇章,精心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开拓校园文化,着力改善、完善文化建设机制。树立和谐校园风尚,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于校园建设中,始终坚持服务人才这一核心战略目标,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基础,坚持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在这一发展大前提下,从人类有记载记录以来就出现的语言文学上逐渐步入文化建设者眼目。口语表达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以及对人类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通过不断训练与表达,沉淀其不足之处,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知识跟现代社会潮流做一完美链接与呈现,在继承历史遗留精华的同时,又可融合现代文学底蕴,可谓是语言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与时俱进;网络文化

一、网络背景下的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在《辞海》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均匀;在《说文》中的解释则为“相应、谐调”;就“和”字而盲,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中国哲学视“和谐”为自然规律,并以能够认识这一规律为明智。中国哲学还主张“天人合一”。“合”与“和”通。“天人合一”实为“天人和一”。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当效法自然、遵守自然规律。“和谐”的内涵在后世的发展中得到了演进与丰富,并饮誉世界。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和谐”理念在教育领域内的渗透。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校园的建设都不能忽视网络文明的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要保证。在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络已经日渐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内容的广泛性、环境的开放性、角色的虚拟性、语言的异化性、规范的不健全,以及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网络及其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带来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又产生了消极影响:价值观产生倾斜,盲目地西化,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道德意识、伦理观念混乱等等。为此,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加以分析,进而找出应对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网上学习、网络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流已越来越普遍,在不少学校,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和与学生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学校的重要特征,它对现代学校文化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

校园文化泛指学校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它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主要是指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现代高校的校园网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业已成为学校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阵地。一个优秀的校园网,对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交流和讨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内化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自觉行为。互联网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网络除了能为教育教学、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传播和弘扬学校文化。而深入到高校内部的校园网的建设从设计之初就提出“网群”概念,他是集学校信息站点(即官方网站)、自动化办公系统站点、教育教学资源库站点、电子邮件站点,电子图书站点,学生成绩管理站点等为一体的网络群。这些站点从建立到一系列功能的实际应用,都蕴涵着丰富的学校文化。一个成功的校园网要依靠其学校信息站点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风貌,以此来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和谐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联贯平等互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向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的新理念、新思维。

2.校园网络文化打破了固有的封闭学校环境和陈旧教学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火柴盒式的教室教育正在被四周没有墙壁的可移动的开放式教育所逐渐替代。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可以进行多种开工的有利于教学双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式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种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总之,网络化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学为模式的新教学格局将会逐步形成。

3.校园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充斥生产信息垃圾,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到严惩威胁;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二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不积极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这种和谐校园的精神内涵也将在校园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得到更快的传播和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网络会越来越重要。因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也正迅猛无息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极其重要性,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加快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净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应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硬件、学科等方面人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是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式。校园网络使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不失时机地增加各种新的信息资源,开拓高校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将会始终成为推动远程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讲文明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工程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进人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2.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是和行政管理

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向在校园网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育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运用法律政策和德政管理手段,减少校园网络的不文明现象。

3.要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网络不能办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循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同时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搜集、分析、加工、处理,从是弃非,传良荃芳,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

网络文化重在建设,硬件建设是校园网络工程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大学校园信息化的进程;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要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上工作队伍;在校园网络队伍建设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为重要。还要加强网络学科建设,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云.《论市场经济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5).

[2]《青年读本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4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编号:DJA130332),主持人:黄志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江苏省行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编号:C-a/2016/03/14),主持人:袁乐;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路径研究”(编号CDGZ2016034),主持人:吴玉剑。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49-04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精神内涵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式样,本文结合教育生态学的视野,对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展开讨论。

一、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综观近些年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要求与激励,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硬件的改造与完善,而是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在提升办学实力、凸显办学特色的过程中积极将行业特色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使得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另一方面可能受办学历史、文化积淀、视界狭窄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合模式上略显单一,特别是同一类型院校之间、政行校之间的文化融合有待拓展,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上有待完善。对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描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特色逐渐凸显

行业性高职院校是指隶属于行业或具有很深的行业渊源和背景,长期依托行业办学,形成独特专业优势和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它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围绕行业岗位及岗位群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为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2011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行业分为20个门类,96个大类,433个中类。如建筑类行业就包括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5个大类[1],这里面的每一个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个中类和小类。因此,界定行业类高职院校的首要条件是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的20个行业大类,如建设类学校、交通类学校、信息类学校等。随着近年来这一类院校的发展、转型,行业特色逐渐在这些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其中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如建设类院校的“鲁班文化”、“绿色文化”,卫生类院校的“南丁格尔文化”、“巧稚文化”,交通类院校的“詹天佑文化”、“高铁文化”[2],医药类大学的“中医文化”、“药文化”等都在这一类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模式单一

校园文化是呈现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其育人与熏陶功能不仅体现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也应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行业性高职院校因为有着深厚的专业建设历史,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已初见端倪,但是在文化建设的“双育”功能方面还有待发挥,既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行业院校划转以后,至今真正属于行业性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不多,大部分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与原有行(企)业的联系,也有院校已经实现了向综合性院校转型。然而,目前这些为数不多的且仍保留着行业特质的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的程度仍然不高,包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各类行业性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是以本校为主,在校内按二级学院(部)为单位进行探索,形成的成果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同类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效应与集成优势,也没有实现对不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的吸收与消化,这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难以实现全面的发挥。除此之外,行业性高职院校与一般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相比,在主管部门上存有差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将其主管部门的文化予以吸收、内化,真正实现政、行(企)、校文化的融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体系不够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要素、连续性的综合性过程,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打造方面都需要有完整的支撑体系。首先,校训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元素,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的校训与一般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相比,没有体现出所对应的行业特色,多是一个通用性的基本要求。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口部门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团委、学工部门主管,有的是宣传部、工会等部门主管,没有一个专门的建设机构或者归口部门的散乱状态,会导致无法将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建设力度与管理力度。再次,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呈现出物质文化建设好于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的情况,如医药类学校校园的宣传栏、墙面甚至路灯杆上都是张贴有关医学的人物介绍、药物说明等;建设类学校中的建设长廊、教学大楼等也是张贴关于建筑发展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等,然而在精神文化的挖掘、宣传与内化方面却较为薄弱,在制度文化的执行、操作过程中仍然?^为困难。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还不是足够完善。

二、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生态学基础

本文聚焦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尝试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去进行解释。以教育生态学为出发点,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关注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多元的生态系统中,关注多种可能的生态因子以及他们的和谐发展。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开创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领域[3]。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学校具有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提供的物质环境、推崇的价值观念以及铸就的行为模式等构成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境,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所采取的特定行动,又改变着现实的情境,影响自身和其他个体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是一个“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共同构成学生成长的“生态位”[4]。教育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置于了高度重要的位置,强调各生态因子的协同进化与共同发展。学校生态作为这一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因子,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生态系统中生态链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校品牌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熏陶、教育、凝聚的功能。校园本身又可看作是一个生态子系统,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师生的生态意识、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诸多因素,除了校园内部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还要考虑校园内外环境的关系。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是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学校各项活动的维持和继续,离不开国家、社会等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5]。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来说,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如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相互影响与制约,他们之间时刻都在进行能量流、信息流与物质流的转换;从学校本身这一生态系统来说,校园文化又可划分的更为细致,如校园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这正是教育生态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可见,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可行而且适用的。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教育生态学对“生态位”(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和“整体与互动”(Holism)进行了重点关注。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先找准与学校战略发展相匹配的生态位,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建设,加强不同主体间文化的吸收、融合,最终做大、做强、做特自身的校园文化。

(一)明确校园文化的生态位,打造具有行业与职业特色并举的校园文化

在教育生态学中,注重运用教育生态位分化的原理,发挥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群体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空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风格、专业设置等不同,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般而言,行业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行业院校的体制划转,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发展格局,其中不乏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文化等。因此,行业性高职院校在寻找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位时,一定要将其置于行业企业文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既要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积淀,又要有广阔的育人文化氛围,必须要同时具备“行业特色”与“职业特色”。

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虽然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性”,但不足以体现行业领域中的职业特色,多是以一些发展史、核心人物的文字记载为主,缺乏体现职业院校特色的可操作性文化的呈现。打造行业性高职校园行为文化,需要在建设理念与行业特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职”的特点,在内容方面大力贯彻职业教育精神,既要具备能体现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文化,又要有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育人文化。行业性高职院校组织的活动要重点彰显高职院校在行为文化上的“职”特色,依靠具体行业与专业,积极开展带有职业特点的校园行为活动[6],如建设类院校可通过创造“鲁班文化”品牌,通过鲁班社团开展相应的知识类、技能类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又引导学生积极温习前人的实践成就,感悟他们的拼搏与创新精神;同时要辅之以相应的综合素质提升活动,包括身心健康引导活动、体育健身活动,要求学生们树立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人格,具备强壮的体格,为投身建设行业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园文化的生态体系建设,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教育生态学传递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集战略决策层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层有效执行、教育督导层积极诊改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各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体系。

首先,可由学校科研部门牵头,拟定关于校园研究的相关主题。通过课题的形式召集全校各部门进行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横向纵向与国际比较研究、实践研究,根据各项目组提交的研究结论或者决策咨询报告,由学校的战略决策部门拟定校园建设规划,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促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其次,尽可能地设立专门的校园建设部门,或者明确校园建设的归口部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建设过程中,需要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门的讲座,同时积极参与校外的一些培训或者学术活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声有色地开展校园活动。再次,需要一支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督导队伍,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过程、结果予以诊断。他们及时校园文化的亮点,反馈存在的不足,督促相关部门积极改进、完善。高职院校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各“功能团”的协调互动,形成科?W的校园文化建设生态系统,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良性的运转。

(三)打破校园文化建设的“花盆效应”,促进不同主体间文化的有效融合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大环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术,经济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也诞生了或综合型或专业技术应用型或研究型的各类特色鲜明文化各异的高等学校。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是由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事关师生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校园文化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都不是仅仅单一的教育手段所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完成。校园文化根据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学生的思想、生理、心理等实际情况不断变换新的形式,增加新的内容,使青年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逐渐形成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渗透到校园文化的群体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中,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尊重人,学校要依靠人。一所学校一旦确立了尊重师生、依靠师生这样的价值观,师生员工有了主人翁感,那么,由此而激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即文化力将是巨大的,有利于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不断探索进取,促进教师成长。

(三)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文艺、科技、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竞争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学校群体的组织结构、典章制度无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力量,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营建与创办学校建设,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和精神,激励师生不断超越。

(五)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优良的校风,为育人创造良好氛围。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相互信任、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落实到为国家振兴、民族繁荣而勤奋学习、发奋成才的实际行动之中,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1]。

(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亚文化,既受到主流文化的规范,又受到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同时校园文化又要反作用于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属于社会前卫文化、精英文化,是比较先进的文化。其科学的、批判的、民主的、超越的校园文化风貌对我国特色社会文化起到导向辐射作用。并且,在这种文化环境的氛围中熏陶成长的青年大学生一旦进入社会之中,就会把这种良好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洒向社会[2]。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类高校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一方面,各高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措施,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掌握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敏捷、善于搜集信息、反应快的特点。各种制度和措施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实践创新活动,指明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校围绕培养“四有”人才这个中心,从政治思想、学术科技、文艺体育、校园文化环境4个基本的方面的建设入手,寓思想性、学术性于娱乐性、服务性之中,推进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3]。

(一)通过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上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占领阵地,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利用党群、团校、理论研究会为阵地,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体现其思想政治性。

(二)适应大学生求知创新的要求开展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特色,激发了广大学生面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艺体育活动,形成了“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校园文化建设主次不分,层次不分,深度不够,缺乏重点。近十年来,校园的物质基础、校园环境、图书资料、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校园内文体和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较多。但对于校园文化中的校园精神文化涉及较少,而这个方面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校园科学文明民主的基本精神、师生员工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等,是校园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着力懈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丧失了灵魂。

问题二,校园文化选择的功利性与盲目性。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文化消费欲旺盛,但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尚浅,特别容易接受、移植、内化不良社会文化,在文化消费选择上容易受非理性主义文化、享乐文化、金钱文化、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文化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不仅降低了校园文化的格调,而且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问题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缺乏品牌,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当今大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及其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大致相同,高校之间跟风模仿,千遍一律,缺乏特色,难成品牌,脱离办校实际;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单凭领导主观臆断,缺乏论证;方案随领导调动而换套,缺乏长效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一批专家型、导师型的具有稳定性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的参与与指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以上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校园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起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师生员工共同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认真贯彻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持久性的原则,以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理论学术研究和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自觉参与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热情和积极性。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并有重点地分布实施。坚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全面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坚持软硬件并重;坚持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物态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自身办色特色、理念、专业相结合;重视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校园精神。

(三)加强校风建设。校风作为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育人的环境,事关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优良校风是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形的榜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严格制度执行校训校规,培养爱校意识,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严谨务实、团结友爱的良好校风,构建健康良好校园文化。

(四)建设一批稳定的专家型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指导作用。教师工作性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批稳定的具有专家型的校园文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只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具体指导,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现代传媒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互联网络一方面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的特点,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开放、交互式、终端用户独立自由等特点,也使网络本身对不良文化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建立网上的文化阵地,以吸引争取学生,同时也要主动向网上的不良文化信息展开斗争,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4]。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与时俱进、重在创新,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突破,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静.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6.

[2]张新福.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42.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53-02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又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特别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开始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发展。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大学和谐校园是指高校学生自身个性、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高校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高校师生与校园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它包涵了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配置的教育资源、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等,其主要特征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教育有机体。

二、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和谐校园发挥重要作用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它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还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指针,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以更好地发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使命。

2.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精华、高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成为和谐校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的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3.大学校园文化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谐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文化源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全力营造稳定、法制、公正、有序的校园,向上、创造、竞争、活跃的校园,宽松、协调、包容、文明的校园。

三、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路径是途径和措施,它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发展路径即方法、措施的选择和运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决定了高等学校肩负的特殊责任。这在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也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运作上,即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性落在实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融入全过程,贯彻到工作中的各方面,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

3.把塑造大学精神放在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首要位置。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也是文化继承创新的过程。大学文化是在大学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大学文化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在大学精神上,而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特品质和精神气质。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任务在于培育和弘扬师生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及理性的批判精神,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广大师生的大学文化认同,为大学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4.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谐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谐文化是实现校园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校师生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围绕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核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校园风尚等方面取得实效。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创新,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5.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消除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进而形成长期的文化积淀。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并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作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它的发展路径,也必须进行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中国教育报,2004-12-30.第1版.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光明日报,2011-10-26.第1版.

[3]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大学文化建设[Z].中国教育报,2007-11-15.第9版.

[4]高明胜.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的选择[J].世纪桥,2008,(07):50.

[5]张斌.构建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1,(01):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保安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 阅0

    保安个人工作总结篇1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近岁末,似乎去年圣诞的钟声还响在耳边,实感时间的飞逝,让我们的脚步也显得如此匆忙。可细细品味,却也发觉自己在不轻易间成熟了许多。.....

    最新教师培养计划范文(精选2篇)

    - 阅0

    最新教师培养计划范文(通用7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