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整理3篇)

来源:网友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篇1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

深化对中心对称图形特点的理解;

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些中心对称图案;

操作相关按扭,进行可见交互操作以及利用windows自带的绘图板进行相关图案设计。

②过程和方法

欣赏中心对称图案,寻找共同特点;

利用特点和flash课件拼中心对称图案,并总结方法;

利用上述方法及authorware课件设计生活中的图案;

对图形的进一步欣赏,利用圆和线段在画板中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中心对称特点在图案设计中的价值;

增强自主探究图形的能力;

体验到信息技术在图案设计中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具备一定的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画板的使用能力;在生活中对中心对称图案有一定的认识。

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涉及的知识有:正方形的特点,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圆形的对称性,画板的操作。

●教学资源

教师围绕本课知识内容设计相关场景及使用课件,这些课件具有互动和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初步。

校园网络以及windows附件中的画板。

●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造性设计学习,包括五个环节:①情境创设;②探索活动;③应用设计;④相互交流;⑤反思评价。

●教学支架

学生最初欣赏图案时,帮助学生提炼出两个回顾性问题:中心对称图案的对称中心在哪?如何找出来?

当学生设计拼组图案时,提示学生小方块应如何摆放能保证图案最终是中心对称的。

当学生操作课件及画板工具时,教师需要示范操作方法,并对学生的操作困难给以及时的提示和反馈。

当学生进行独立的图案设计时,教师要通过带领学生对相关图案进行深入的欣赏,提示学生线段的摆放应成中心对称。

当学生交流总结时,帮助学生合理的简化或组织语言。

●组织形式

全班呈现情境------个人理解问题------全班交流理解------小组合作设计------全班交流设计结果和过程,反思总结------个人解决迁移问题------全班欣赏------个人设计图案------全班交流

●教学环境

四人一个小组,环状排座,每人一台电脑,电脑连入校园网。

●教学评价

①知识和技能

六个小正方形拼组成中心对称图案;

设计满足中心对称特点的瓷砖;

指出实际图案中的对称中心;

利用圆和线段构造中心对称图案。

②过程和方法

回顾设计环节,能够利用中心对称的特点进行图案的设计。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调查学生对使用计算机探索数学问题的态度。

观察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研究图形设计过程中的情感反应。

●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境

教师用电脑动画提供街道的场景,场景中出现我国几个著名的大品牌的徽标图案,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中心对称图案。

师问:他们的对称中心在哪?怎么找?

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加以验证。

师问:你能说说他们的含义吗?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评价。

师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中心对称图案,请举例说明。

学生可链接相关网页举例说明。(网页应是学生课前收集的。)

通过欣赏图案以及初步的分析图案的特点和内涵,一方面让学生复习中心对称的知识,另一方面用现实中图案的美与实用性来引发学生的设计欲望。为下面的分组设计做好心理准备。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整合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分式”能力自测题苏科版八上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体例第十六章“分式”简介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二次根式查看更多>>八年级数学教案

②探索活动

电脑出示设计主题:用六个全等的正方形拼成无重叠无缝隙的中心对称图案。

师: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图案拼组中去感受设计中心对称图案的本质吧!

学生分组设计。

为了避免学生在准备实物道具时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纸张,教师向学生提供了用flash制作的“拼一拼”课件。在课件的操作平台上有代表四个方向的按键可迅速移动小方块,有next按钮可选择下一个小方块,“复位”按钮可退回到开始。另外,若中途需对某个小方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只需点击该方块,即可用方向键调位。由于每组有四台电脑,所以可确保每组拼法的多样性。课件系统还提供了“看一看”,验证学生所拼的正确图案。同时“看一看”中的六个小方块用了不同的颜色标记,方便学生归纳出小方块拼组时的诀窍:分对并成中心对称拼组。

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学生交流、互评。

③应用设计

教师口述设计主题:请选择一个或两个或更多的方形图案,设计含中心对称图案的瓷砖并贴满墙面。

学生独立设计。

教师向学生提供了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课件中的方形图案可通过左键单击的方式取出,按住左键拖动,单击右键旋转,双击左键垂直旋转,点击“更新”铺墙,点击“重新开始”清除。这是一个独立课件,学生可通过主机交流。

学生小结:实际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能选择一种或两种方形图案进行瓷砖的设计。

由简到繁,由做到想,由会到用,让学生领会中心对称特点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感触中心对称图案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如果老师将小方块换成圆和线段你还能设计出中心对称图案吗?

学生:……

师:我们先来借鉴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设计的,好吗?

进入组合课件中的“想一想”。该部分提供了几个典型的圆和线段构成的实际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案以及他们的验证。在第一面上的圆形小按钮提供了进入“变一变”的通道。通过一个图形的变化让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线段的摆放要成中心对称,并且和圆的对称中心要统一。

电脑出示设计主题:请用圆和线段设计有一定涵义的中心对称图案,并用一两句话概括你的涵义。

学生利用windows自带的附件中的画板进行图案的设计,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

④相互交流

学生打包保存自己的设计并上传。

学生自愿。教师将其作品大屏幕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由方块拼组到圆和线段的构成,是设计形象上的突破;由欣赏理解到自行设计创意是审美和思维能力的突破;由欣赏别人的作品到把我的作品给别人欣赏,是自我欣赏的突破。

⑤反思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口答,教师择其要点用写字板展示于大屏幕,最终进行必要的串联,完成反思。

师:课后,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学校的校徽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中心对称的插图,形状自选。

将设计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无目的上升到有目的,从而形成真正的设计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态度。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篇3

一、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欣赏、启发和找联想规律来充分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一幅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离不开奇特的联想,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展开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联想出与题相关事物,口述他们的思维方式,还要求他们能把自己脑子里的抽象形象通过自己的绘画技能、联想、添画等方式表现成绘画语言即画成形象的图形。这既在训练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绘画技巧。

让学生在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中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及表达能力。通过作业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指导启发学生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联想的合理性、创新性。(通过对物体联想,体会联想的广泛性,要回到原始形的规律变化。讨论前后物体间有什么关系?再体会联想需要什么条件?要有联想基础点。通过基础点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探究进行进一步的丰富联想)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通过学生的联想画和范例的对比、探究、总结画面的组织和联想添加的规律与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范画

四、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

一、引导阶段

(1)师画水杯,问:这是什么?

生:杯子

师:杯子用来做什么?

生:……

(2)课件出示奇特的画《水杯创意图》

师:奇在哪里?

生:把杯子联想成有跳台的游泳池……

师: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改变了杯子的用处。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什么是图形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要是我们去跳水那该怎么办?

生:人变小或杯子变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夸大或缩小)

(3)师:虽然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但它们有共同的地方,都是水,画家根据这一点展开了奇特的联想。

(4)揭题《图形联想》

二、发展阶段

(1)课件播放音乐(各种水的声音,学生联想)

师:听到了哪里有水?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展示水的图片

师:在这些地方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联想回答,教师展示学生说到的不同地方水的图片,并启发。

师:我们在这些地方可以做什么?

学生继续想象,教师展示水上活动的图片,并启发。

师:那么我们怎样来利用刚才欣赏的题材,进行杯子的再联想呢?

生交流讨论后,上台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通过杯子联想,体会联想的广泛性,要回到原始形的规律变化。讨论前后物体间有什么关系?再体会联想需要什么条件?要有联想基础点——水。如果把其中的一些环节省略掉,让学生想象这幅联想图还好吗?不好,学生缺少联想基础。)

(2)课件欣赏杯子联想作品,对学生黑板上的联想作品进行讲评,通过对欠佳作品进行修改,来说明绘画的注意点:简洁、有趣、不要一大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练习体会、掌握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方法是在总结自己和同学们试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三、学生练习

展示实物图:卷尺、直尺、三角尺

(1)找灵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与尺相近?

生:笔直的路、三角形的旗、旋涡……

(2)课件欣赏尺子联想作品(吸管、闹钟……)感受、分析、体会

(3)学生尝试运用尺子进行联想创作。(简单的用线表示)

(4)作品展示讲评

①交流展示作业,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点评。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从总体方面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同学参考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形象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了学生一个实践、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进一步体会相邻物体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前后物体间要有合理性。让学生体会图形联想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注意点。)

五、拓展运用

(1)师:图形联想有什么用?难道仅仅是好玩吗?

图片展示悉尼歌剧院,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师:像什么?

生:帆船、贝壳……

(2)介绍悉尼歌剧院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师设计意图,说明图形联想与生活中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富有创意的建筑的欣赏和分析,来理解图形联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有什么用。)

(3)展示鸭子图形,和联想作品欣赏,学生猜一猜。

感受小鸭的图形联想跟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联想方法,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较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

小结:图形联想给我们的奇妙的灵感。我们可以把普通的东西变的更加有趣和美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布置作业

(1)作业要求:自选或者指定一个图形,运用图形联想的方法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画出一小组联想的简易图,最终确定一个图的联想图,进行细化)

(设计意图:通过简易图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联想的思路)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小组比一比。

六、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过程,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七、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灵感,让自己成为一个联想丰富的人。如有时间让学生谈谈对联想绘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感受联想绘画的乐趣。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