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6篇)
来源:其他
农家小院篇1
夏天到了,小兰来到农村的奶奶家。
吃完早饭,小兰来到后院。雷雨过后的小院,空气特别新鲜,就象我们的花园一样。小院里的葵花、茉莉花都开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也开了,青蛙在荷叶上快乐地跳来跳去。奶奶准备了西瓜、桃子、梅子,小兰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听爷爷和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知了还在叫着,小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这美丽的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篇2
我最喜欢姥姥家普普通通,富有生命力的农家小院。
走进大门,就会看见四周高高的墙。还会看见一条用混凝土铺成的路面,这条小路直通到台阶,台阶左边,种有许多植物:有苹果树、樱桃树,一棵棵都枝繁叶茂,旁边还有二三十盆花:有月季花、菊花、仙客来、君子兰、仙人球,从远处看,就像五颜六色的小花园。花旁边还拴着一条狗,门口一有熟人,狗就汪汪的叫起来,好像在客人,也在向主人报告,有人来了。台阶右边,有两棵杏树,还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上有绿绿的叶子。一串串葡萄能让你流口水。旁边种了一些黄瓜、南瓜……后面有一个鸡笼,鸡笼的小门一打开,椭圆形的鸡蛋就滚出来了。走过台阶就到了房前,红红的瓦,白白的墙,一共有五间大房子,窗明几净。
我喜欢姥姥家生机勃勃的小院。
农家小院篇3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又来到了“农家小院”,我们的“农家小院”现在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的了。
哇,大家种植的向日葵、韭菜、辣椒等小苗挺着胸迎接我们到来,一个个好象在说:“瞧,我们长得多好!”我欣赏着这绿油油的小苗,想象着将来的丰收场面,喜不胜收!
扭头一看,动物圈已里三圈外三圈地被围了起来。一只雄壮的大公鸡向我们走来,似乎已“怒发冲冠”,看起来好生气,原来一个同学忍不住地在说:“大公鸡,我好想吃你啊,你一定好吃极了。”突然,公鸡大声地“喔喔喔”叫了起来,它仿佛听懂了似地抗议地说着:“我讨厌你!你快走开”,这时,另一个同学跳到了圈里,我们连忙对他说:“你好,大公鸡!”大公鸡见来了个“伙伴”才停止了抗议,又高兴地摇头摆脑起来。
噢,还有两只雪白的兔子,一大一小,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亲密得就像父女一样。突然,大公鸡把兔子逼到了一个死角,好险啊,幸亏兔子非常机灵,瞬间就穿过笼子的洞钻到了另一个笼子里,笨手笨脚的鸡无法跳过去,鸡还是只好与兔子在一起,不愧是“鸡兔同笼”啊!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希望我们通过“农家小院”的建设,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农家小院篇4
摘要:早期维吾尔族庭院经济主要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内容,从维吾尔农村生存方式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基本生活方式。近代维吾尔族庭院经济作为维吾尔族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覆盖了农牧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题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维吾尔族社会的主要生产和财富源泉。到了当代,由于丝绸之路经济辐射作用的衰竭,庭院经济又回归到了最早期的谋生手段和农牧业为主的小手工业。本文主要简明阐述该经济活动的内涵,基本形态,基本形态成因及主要特点。
关键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维吾尔族
根据专家以庭院经济的范畴,结合当前庭院经济的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概念概括来讲,庭院经济可被理解成为: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时空为基础,以劳动密集或技术密集为手段,运用自有可支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综合配置和开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农户在继承、发展和改造传统的家庭“副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和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庭院、坪地、临盘、多余旧房屋、农舍屋顶或利用院落内人工设施模拟生态环境等优势,以开放庭院时空为基础,以可利用的农作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畜兽、鱼类,或其他水生物,珍稀动物等生物及其他可利用资源位劳动对象,以集约化、商品化生产为特征,以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为手段,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宗旨,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一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农村商品的经济形态①。
根据学者上书阐述,个人认为,所谓庭院经济是90年代初期为了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通过具体的庭院菜篮子工程、庭院养殖等一系列的微观政策导向,为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搞活农村市场经济,也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我国在广大农村区域和城市郊区针对性组织和大力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维吾尔族庭院经济的内涵
所有人一致认为庭院经济是个经济,但从维吾尔族庭院经济的形式来看,它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庭院经济早已成为维吾尔族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维吾尔族家庭所在地的绿洲分布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维吾尔族家庭经过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变生活用地为生产用地,开展庭院经济活动。新疆是个维吾尔族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村村户户庭院前后都是葡萄满架、瓜菜飘香、绿树成荫,牛羊满圈的独特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发展葡萄、果树、蔬菜、养殖业、织地毯综合生产单位的一种经营方式。
所有的维吾尔族人们的宅基地前后和庭院边缘地带,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果园、葡萄架、种植的蔬菜,只要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家兽动物,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事一些简单的具有浓厚地缘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的生产活动,比如瓜果、杨树柳树为内容的林果业,恰玛古、白菜、豇豆为核心内容的蔬菜种植业、马、牛、羊、毛驴为内容的养殖业、榨油、编织地毯、小花帽、服装为内容的手工业和小型加工业,日常必需品、短途运输工具、囊房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等。这些经营活动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代庭院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已成为了维吾尔族人们最基本的经济性生活方式。
二、庭院经济的基本模式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区域所从事的庭院经济活动按照相似性程度和生产经营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庭院种植型。农民充分利用小小庭院的“方寸地”发展庭院种植业,利用庭院植树,栽果,种药,种菜,栽培食用菌及景观草木等。城镇近郊以发展高档蔬菜和名优花木为主;平原地区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区地区面积大,多选择果树,特产林木栽培等。
第二、庭院养殖型。农民在庭院内饲养农畜、家畜及珍稀动物等。平原地区饲料丰富,多饲养食粮畜禽;山丘地区饲草丰富,以发展牛、羊、兔、鹅食早畜为主;城镇近郊和工矿区多发展奶牛、鸡为主;沿海冰湖地区,以发展养鱼等经济动物和水生生物为主。
第三、庭院加工型。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粮油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工艺品加工、铁木制品修理以及建材加工和龙头企业扩散产品加工等,还有为工业、农业、商业、外贸出口服务的极小针织缝纫等的加工项目。此类型在传统家庭副业基础上,技术和规模可不断扩展,效益稳定,可较快地向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四、庭院仓储型。以冷藏等为主要手段,在水果蔬菜集中产区从事果蔬类储藏,可以达到防腐保鲜,以旺补淡,均衡上市延市增值,调节市场供应的目的。
第五、庭院综合开发型.即农民在庭院里共同发展种植、养殖、副业三种以上项目,相互促进,增产增收。这种类型又可分为主体开发型、种植加工混合型、养殖加工混合型、种养混合型、种养加混合型等。
第六、庭院休闲观光服务性。农民利用庭院发展以服务为特色的第三产业。这种类型以城镇郊区和集镇为主,庭院内容有生活服务、旅游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如小商店、小饭店、家庭旅店、托儿所、图书馆、理发店、电器修理店等。②
三、维吾尔族庭院经济特殊形态形成原因
形成上述特殊庭院经济形态原因很多,可从社会分工角度、经济发展角度、技术进步角度讨论。本文研究从民族性及其分布的空间特点,形成上述特殊形态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因素。维吾尔族分布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内。东西长达到4300公里,南北长达到3700多公里。就从时差可见,新疆东部区域哈密和新疆最西部城市喀什之间的时间差就达到88分钟,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时间的时差最高达到57分钟,最少也达到10分钟。南北地区之差形成了从亚热带地貌转向干旱地带再转向北部温热带地貌。各大绿洲中心城市之间的最小距离达到150公里。因此气候环境、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光热资源分布表现出极大的差距。结果就造就了同样的庭院经济领域,但是不同的庭院经济内容和不同的生产方式的特点。就南疆地区而言,吐鲁番一带庭院经济的基本内容为以葡萄和玉树为主的林果业,棉(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巴州北部一带以蔬菜和杨树为主的林果业,以牛马为主的养殖业,巴州南部以香梨和杨树为主的林果业和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阿克苏地带主要是以杏子、核桃、杨树、柳树为主的林果业,以恰玛古、白菜为主的蔬菜业,以牛羊骆驼为主的养殖业。克州和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是以杏子、石榴、无花果、沙枣、杨树、柳树为主的林果业,牛羊毛驴为主的养殖业,各种生产工具制造业为核心的小作坊手工业。和田地带以核桃、葡萄和杏子、杨树为主的林果业,以牛羊毛驴为主的养殖业,艾蒂莱丝绸段、地毯为主的手工业。这些已经成为浓厚的地方经济特色,已经成为集体商标和地域名号。实际上,从上述庭院经济活动的内容来看,不难看出不同自然条件影响因素之下的不同庭院经济形式。
第二、社会因素。维吾尔族庭院经济出现上述固定模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维吾尔族信奉的宗教因素和长期以来形成各种民族习惯。维吾尔族庭院养殖业中,很难看到牛羊马骆驼和毛驴、狗以外的其他饲养动物。其中毛驴虽然被伊斯兰宗教教义上认为是忌食动物,但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而成为维吾尔族庭院经济养殖业的重要内容,狗作为一种看家本领和狩猎工具而得到饲养(但形成不了规模)。除了鸽、鸭、鹅、鸡等人类共同饲养的家禽中,维吾尔族饲养家禽习俗里,除了鸡之外的其他家禽都可用作维吾尔医学重要药材或用来观赏。另一方面,绿洲文化和绿洲空间造就的民族习性导致上述所有的庭院经济活动。首先就起到一个基本的精神依托和生活方式,不全是收入来源和基本的生计方式。再者,维吾尔族特有的生产环境和造就的生产文化影响产生了生产加工为主的庭院手工业活动。例如:维吾尔族农民主要使用的坎土曼、锛子。根据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习俗影响下,生产的维吾尔族小刀、维吾尔族匕首等日常刀具加工为内容的小作坊。最后,维吾尔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维吾尔族头饰和服装,家庭日用品为主要生产内容的服装鞋帽业并成为重要的庭院经济小作坊。
四、近代维吾尔族庭院经济特点分析
新中国成立之前,维吾尔族庭院经济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为主要形式存在并发展。
第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庭院经济。这一时期维吾尔族庭院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利用以自身开发的或者是家族遗留下来的土地来进行种植生产,从中产出的麦子、包谷、大黄米等粮食;利用芥菜、麻仁、草红花、油菜等油性谷物压榨食用油。一般所有居民家后院中有着自建的果园,主要栽培葡萄架势、桃、杏、酸梅、苹果、梨等果树。
第二、以畜牧业为辅的庭院经济。维吾尔族历来有畜牧养殖的传统,维吾尔族以肉类为主要饮食来源,但大多数人是因生活的需要才在家庭养殖一定数量的羊、山羊、牛马、鸡鸭等家兽。马驴等家畜用作是交通工具来使用,也会将出售家畜肉品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第三、服务业为内容的庭院经济的迅速崛起。在解放前,小商品交换在维吾尔族庭院经济当中占有一定比率的。虽然不是所有的维吾尔族都是从事这种小型买卖形式,但都有过相互交换商品的经历。出售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砖茶、火柴、油等来建立自身的家庭经济,继续家计。现在南疆某些地区任然存在着当时祖宗的生活方式的职业名留下来的家族绰号可证明当时的这种情况,比如茶农、商人等。一少部分维吾尔族将扩大养殖当时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马、骆驼、驴等来帮助客帮将商品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来发展自身经济。虽然这种庭院经济方式不多,但通过开阔运输通道,指导路向盈利发展经济。
第四、绿洲耕牧型。维吾尔族有悠久历史的舍饲畜牧业传统。历史学家苏北海说:“龟兹绿洲以农业为主,惟各家农户也还饲养一些生畜,以适应平日肉食,特别是适应丝绸之路众多商客的肉需所需,所以古代龟兹农村也有相当多的畜牧业。”③多浪羊,是广泛适应农区舍饲的羔羊肉型优良品种。多浪羊是维吾尔族庭院经济历史发展的成果。养殖产业与园艺业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两种产业互相促进。对绿洲耕牧型经济文化背景的维吾尔族来说,通过发挥民族文化传统促进畜牧业的生产效益的同时也能提高产业生态效益。有防御土地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引起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富春.《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和田县委农工部王宏.和田县农村发展庭院经济的调查[R],1994
[3]苏北海.《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注解:
①崔富春.《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农家小院篇5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农家小院
主讲教师:xxx
时间:2018年x月
农家小院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3~94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通过再现“农家小院”的情景,灵活运用有关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世纪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情趣,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于表达自己想法、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关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根据相关信息,提出简单的、有价值的乘、除法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正在收获沉沉的果实,收获秋天的喜悦,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家,感受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吧!
(二)新授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认真观察这幅“农家小院”图,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那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
生2:54个柿子,每盒装6各,需要装几盒?
生3:一共有12只兔子,装到4个笼子里面,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生4: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能装几筐?
生5:黄瓜的身高是青椒身高的几倍?
……
师:同学们很棒,根据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下面让我们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吧。
2、解决问题
(1)师:你们知道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吗?谁来说一说?
生:48根!
师:你是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6×8=48(根)
(2)师:装54个柿子,需要几个盒子呢?
生:9个!
师:你是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54÷6=9(个)
(3)师:平均每个笼子住几个兔子?
生:12÷4=3(个)
(4)师:20个南瓜需要装几筐?
生:20÷4=20
(5)师: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小组讨论,一会找人来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点名回答,全班交流。
3、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找出问题,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在农家小院里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农家小院篇6
论文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模式直接影响农民的受益率,因而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甘肃省新农合运行的分析,提出完善新农合补偿模式,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选择适宜的补偿模式类型;突出补偿方案设计的重点环节;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对基金的监管;合理制定补偿比例;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和改善农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由于新农合补偿模式规定了如何补偿参合农民发生的医疗费用,决定着基金的支出方式、水平及使用方向,直接影响到参合农民的受益率,因此,采取什么样的补偿模式是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函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新农合的补偿模式
(一)文献综述
由于新农合的筹资额度有限,扩大受益面与最大限度增加抗风险能力的矛盾始终是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既保大病又保小病,既保住院又保门诊,则合作医疗基金面临的压力较大。如何在有限的筹资额度与扩大受益面之间进行权衡,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从文献分析来看,补偿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大病”与“保小病”的探讨,赞同“以保大病为主,兼顾保小病”。胡善联认为如果基金仅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及住院医疗费用,会导致受益面小,影响未受益的农户继续参加的积极性;如果不兼顾保小病,农民可能会因小病延误治疗而拖成大病;如果只保大病,会导致资金向医疗倾斜,预防保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地位降低并影响资源配置。纪爱卿认为如果只补偿住院医药费,会导致大量的造假住院材料及引发农民小病大治,增加监管难度,浪费卫生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坚持“保大病”,“保大病又保小病”不可行。新农合制度规定以大病统筹为主,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应重点保障大病风险,保小病影响统筹基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应改变参保者“人人受益”的传统观念。谭湘渝、樊国昌认为由于小病和门诊发生概率极高,是住院率的几十倍,有限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监控数以万计的门诊报销病例,并且基层卫生所、乡卫生院管理缺乏规范,只能对卫生院和农民出于各自利益合谋套取新农合资金的造假等行为放任自流。
(二)目前新农合存在的补偿模式
1.风险型补偿模式
风险型补偿模式在实践中分为单纯大病补偿和住院与门诊大病补偿两种模式(统称大病补偿模式)。单纯大病住院补偿模式将新农合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资金用于补偿住院大病。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防止“因病致贫”具有一定的作用,管理也比较简单;其缺点是人群受益面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住院与门诊大病补偿模式除了补偿大病住院的病人外,还将部分慢性门诊病人纳人补偿范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鼓励慢性病人平时的保健治疗,尽量减少这部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少其可能因为住院而发生的医疗费用。该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慢性病种、病人的诊断的界定要严格监控,以免带来新农合资金透支风险。
2.福利风险型补偿模式
福利风险型模式在甘肃省实践中分为“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模式和“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两种。“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意味着将补偿基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补偿住院,另一部分用于补偿门诊小病。对于门诊补偿资金也按照住院资金一样实行统筹,门诊补偿制度也参照住院补偿制度设立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对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而言,门诊统筹模式扩大了受益面,提高了参合率,鼓励及时就医,提高门诊利用率;缺点是在按比例报销时手续较麻烦,管理成本相对较高,门诊基金有透支的风险。在“住院统筹十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中,门诊家庭账户是将家庭成员个人缴纳的参加合作医疗的基金集中起来,以户为单位建立起一个家庭成员共享的储蓄账户,可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该账户可用于该家庭任何家庭成员的门诊消费,账户当年的节余可以积累起来用于下一年度的门诊消费,但不能作为次年的参合费用,超出账户的门诊费用则由农户个人支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易于动员农民参加,能控制门诊费用的支出,建立农民健康储蓄的观念;缺点是带来合作医疗门诊资金的沉淀,不能充分发挥统筹基金互助共济的作用。
二、甘肃省新农合补偿模式比较分析
(一)甘肃省实施新农合补偿模式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从2003年在5个县开展新农合试点以来,到2008年全省87个县(市、区)都开展了新农合,参加人口达到1869.12万人,参合率达到93.2%,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筹资标准由2003年的人均30元增加到2008年的人均90元,2008年共筹资16.84亿元,比2007年增加7.37亿元,增长78.15%。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26亿元,省财政补助5.61亿元,市(州)财政补助0.72亿元,县(区)财政补助1.15亿元,农民个人缴费2亿元。
甘肃省在实施新农合制度过程中,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逐步规范统筹模式和提高住院补偿标准,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受益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新农合基金支出147804.94万元,基金使用率为88%,其中住院补偿131150.66万元(其中二次补偿4497.61万元),门诊补偿11857.58万元,住院正常分娩补偿2503.7万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1275.02万元,体检补偿1017.98万元。从受益情况看,全年累计补助1033.5万人次,受益面55.3%,比2007年增加176.46万人次,增长21%。其中,住院补偿101.25万人次,门诊补偿812.46万人次,住院正常分娩定额补偿8.72万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5.15万人次,体检补偿105.92万人次。
从2008年甘肃省开展新农合的87个县市区来看,有76个县市区实行福利风险型的补偿模式,其中74个实行“住院统筹+家庭账户”的补偿模式,占开展县市区数的85.1%,2个实行“住院统筹十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11个县市区没有设家庭账户,实行的是风险型的补偿模式,占开展县市区数的12.6%,其中,有5个县市区实行的是“住院统筹+门诊大病补偿”模式,6个县市区实行的是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见表1)
(二)甘肃省不同补偿模式的比较分析
1.福利风险型模式的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福利风险型即“补大又补小”模式是甘肃省实行的主要补偿模式,在实践中又分为“住院+门诊统筹模式”、“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两种。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刺激和鼓励农民及时就医,提高门诊的利用率,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将小病拖成大病的风险。由于甘肃省实行这种补偿模式的只有两个县区(永靖县和金川区),并且目前只是试点,因此这一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减少了农民就医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率,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三是受益面较大,更加体现了互助共济的保险意识。
实行“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主要优点有:一是相比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门诊费用,降低门诊基金透支的风险。以甘肃省为例(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住院统筹基金的结余比较低,家庭账户基金结余率较高。二是能满足农民的既得利益,使农民觉得自己出的钱还是花在了自己身上,更容易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可以形成积累,保证住院补偿的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福利风险型补偿模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以保大病为主,兼顾对小病的补偿,但是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保大又保小目标的实现。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目前的筹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甘肃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有限的资金根本不足以解决农民所有就医需求。其次,仅就保大病而言,农民因小病在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低、补偿比例高、自付费用少,而因大病在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高、补偿比例低、自付费用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农合对小病的保障力度大,对大病的保障力度差(见表3)。再次,强调“补小”模式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相对而言,大病和住院发生概率很小,而且住院门槛较高,套取新农合资金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如果将小病和门诊也纳人报销范围,势必加大新农合管理机构的监管难度,有可能出现卫生院和农民出于各自利益合谋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情况。最后,新农合基金结余水平不平衡,增加了基金运行的风险。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县市区之间的结余水平不平衡,从而整体上不能有效地发挥新农合基金的作用。二是住院统筹基金的结余与家庭账户基金的结余水平不平衡,家庭账户基金大量结余,不仅影响了农民就医状况的改善,也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2.风险型大病补偿模式的分析
(1)风险型大病补偿优势分析
①大病补偿模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传统合作医疗的目的是解决小病,而新农合是为了解决“大病”,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缓解农民看病贵问题。大病对于甘肃省农户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病治疗直接对农户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大病对于农户的人力资本造成影响,对于农户的长期收人与消费甚至于家庭会产生影响。因此,住院或大病是造成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了大病问题,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户的贫困问题。
②大病补偿模式符合新农合初始阶段的适度保障原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特别像甘肃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合就要选择合适的发展规划和合适的补偿模式,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以保持保障适度的程度。当前新农合的补偿目标确定为补大为主的模式,这比较符合当前甘肃省农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收人水平对于一般的头痛发烧等小病有能力自己应付。保障原则要求在设定补偿政策时应力求科学合理,尤其是对最低起付线和最高封顶线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
③与补小相比,补大的工作量小,易于管理和监控。大病补偿不需要专门人员去管理家庭账户,并且住院人数比门诊要少得多,因此更易于管理。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紧张,大病补偿更容易集中管理,成本更低。
(2)大病补偿劣势分析
大病统筹保障模式的设计初衷应当说是符合农民医疗保障实际需求的,但这种制度设计在甘肃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补大病”会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即身体较差以至于有病的人急于参加,而健康的人则不愿参加,即使参加了也可能会由于没有受益而选择退出,从而会导致留在新农合系统里面的都是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较高的疾病风险必然带来更高额的保险赔付,最终将使并不多的新农合基金人不敷出,农民的受益面窄,只有少数大病或住院患者受益。
②经济条件越差的农民受益面反而越窄。因为甘肃省经济条件较差,住院费用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一般农牧民不愿住院,即使住院也由于无力支付较高的费用而提早出院,从而报销金额也更小。
③大病补偿的做法还会降低医疗效率,影响农民的就医行为。如果只保大病,农民的行为就会变成小病不看,拖成大病再去治疗,一方面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的医疗费支出,另一方面也由于忽视预防措施而不利于真正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转贴于④保障目标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人绩效。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甘肃省河西地区是高血压的高发区,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卫生投人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目前河西地区一些县市建立健康档案,并且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效果显著。
⑤易导致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在大病为主的补偿模式下,一方面预防保健人员、预防保健机构运行费用政府不能承担或不能全额承担,预防保健工作虽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就可能忽视预防保健工作,导致防保机构地位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本着保大病的宗旨,把大部分的卫生资源投入到已经发生的大病重病、大医院里,而在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上,则投人相比之下很少。这种相差悬殊的投人比例使大多数人确信大病为主就是“治疗为主、预防和小病为辅”,结果是偏离农村卫生工作的总方向。
三、完善新农合补偿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补偿模式类型
模式类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状况,政策规定,农民的意愿,对减轻因病致贫和照顾受益面的优先考虑等等。从前面分析看,“大病统筹”补偿面太窄,影响参合农民的长期积极性。从甘肃省大部分县市区实行的“住院统筹+家庭账户”模式来看,家庭账户在设计思路上是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促进农民参合,但总体上补偿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尤其现在新农合已经进人全面开展阶段,家庭账户不过是停留在新农合初级阶段吸引农民参合的权宜之计。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大病统筹十门诊统筹”模式,因为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比“住院统筹+家庭账户”模式更有利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这种模式,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大病”界定、村卫生室的生存、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门诊统筹补偿比例的确定等问题。
(二)突出补偿方案设计的重点环节
首先是合理划分基金,将尽可能多的资金划入“基本医疗补偿金”。随着筹资水平增加,应提高住院补偿的水平,尤其是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其次是科学地设定起付线、补偿比及封顶线。起付线、补偿比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病人的过度医疗行为,用经济杠杆调节病人尽可能首先在基层就医。一般来说不宜采用零起付的方式,否则可能会出现门诊转移为住院的现象。最好采用梯级起付的方式,即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其次应使起付线尽可能地低,即尽量使住院者都能有机会得到补偿。封顶线的设定要避免过多的超大额费用占用新农合基金的太大比例。三是补偿方案测算应向精细的模型化方式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计算机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各地都记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这样就有条件改变目前的简单测算方式,转而采用模型化的精算方法来测算补偿方案。
(三)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农村居民最常见疾病,慢性病的危害和疾病经济负担也已成为新农合方案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中,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民通常的就医特点是: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一次的门诊费用也不会太高,但是慢性病的累计门诊费用却很高,最终有可能成为农民重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新农合制度重点关注大病保险的原则,在各地方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把住院治疗确定为大病,实际上应该包括长期在门诊或家庭中治疗的慢性病。慢性病门诊费用纳人大病统筹基金管理,首先要明确纳人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测算慢性病基金分摊比例和基金额度,确定门诊费用人均累计起付线和封顶线。其次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人大病统筹后,最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工作量和管理的科学性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线测算的科学性,提高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加强并完善相关制度。慢性病门诊费用的管理需要服务机构的密切配合。慢性病门诊费用一般由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基金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有效控制费用和质量。
(四)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
调整新农合补偿模式可以提高公平性,但无法解决低收人群体的全部医疗保障问题,毕竟现阶段的新农合是共付医疗保险,其规则是针对全部参合农民的。解决低收人群体医疗保障问题,要发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实践表明,虽然贫困人口名义上参加了新农合,但还是无力承担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按比例补偿后的个人承担部分,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补助。因此,除了利用救助资金为困难群体代缴参合费用,还应当由政府直接为贫困农民购买一定的医疗服务,保证他们真正得到最基本的卫生服务。患大病住院的农民由于住院总费用高,导致个人负担加重,因病致贫的可能性很大,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要加大救助力度。在充分掌握救助对象信息基础上,改变事后救助的方式,先用救助资金垫付部分医药费,缓解因大病致贫的现象。
(五)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着最高的补偿比和最低的平均住院费用,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引导农村病人到基层卫生机构看病不失为一种双赢措施。病人就医的目的是为了治好疾病,在选择就诊地点时,大多首先会考虑什么医疗机构有能力治疗好这种疾病,再接着考虑所需花费和方便程度。选择在基层卫生机构看病,一方面由于医疗费用降低、报销比例较高,使得患病农民可以得到较大补偿;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费用较低,可以缓解新农合统筹基金的压力。因此,完善新农合制度,必须同步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提供适应农村居民就医需求的能力。
(六)强化对基金的监管
新农合补偿是新农合链条中最敏感的环节,严格执行补偿方案的规定,减少不确定风险,是保证补偿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补偿环节减少和消除管理方及提供方的不规范行为,有利于提升政府在新农合管理中的公信力。要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建立包括政府在内的纪律监察、审计监督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主管部门对管辖机构的监督以及外部的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内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发挥制度对行为的约束力,增大监管对象的违规成本。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吸收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其他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新农合监督。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简单,个人年度工作
- 阅0如何写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简单(精)篇1一、本年度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201*年即将过去,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中我通过努力的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临近年终,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
优秀范文写的梅花作文(精选3篇)
- 阅0写的梅花作文篇1面对姹紫嫣红的春天,他不争红斗艳,面对冬凉似水的冬天,他凭着一身傲骨,挺立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力的花朵,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芳香!是的,他就是梅花。春天刚刚停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