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总结(6篇)

来源:网络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45-1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尤其是出现了以微电子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系统技术,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成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和感知效应要素为基础,对各种要素及其信息处理,接口匹配,运动规律,物质效应,能量转换进行细致的研究,使其整个系统有机结合,并在系统程序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有规律运动,使整个系统体现出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方面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功能的最佳功能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主要表现为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和集成化。

1.1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绿色机电一体化随之产生。

1.2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崛起,为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对机电一体化提出了很高要。

1.3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上增加语音录入功能,为机器添加了智能功能,给使用、操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4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按照国家标准研制统一标准的机电一体单元,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5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把各种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电器系统,使维修操作更为方便。因此,机电一体化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6人性化

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好完善的性能外,还要调整它的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1.7微型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精细加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

1.8集成化

把各种系统功能完全集结起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控制技术(IC);(2)分布式控制系统(DCS);(3)开放式控制系统(OCS);(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5)现场总线技术(FBT)统(CIMS);(6)交流传动技术。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炉窑改造应上

国内外现在已有成功的技术改造比工业炉窑单纯用计算机技术好的多。所以,我们建议今后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工业炉窑要用机电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其中采用机电技术改造的已达到了80%。

2.3积极采用机电数控技术,对机床高备改造应用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我们应放在经济、实用型机电数控系统的上推广应用。根据相关方面的了解和调查,从国家要求开始到1995年,已经改造的机床设备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现在已经按要求改造完毕。

2.4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在变频调速技术

提高了风机、电泵工作效率,采用此技术后,变频调速后风机、电泵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广泛应用、推广应用该技术。据悉到1995年,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成60%;到现在,风机、电泵和其他调速电机以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2.5CAD/CAM技术优先与机电一体化结合,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消除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现状。据悉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85%,CAD的覆盖率为80%。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振兴相互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杨自厚.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4,(5).

[2]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2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

、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着。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

当今社会,电子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汽车工业也为电子技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为全面的展示平台。随着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加深,要求汽车向节能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同时,驾乘人员对驾驶的便捷性、操控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等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现代汽车的电子信息化和网络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和必经之路。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产品和汽车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汽车已经打破了单一功能交通工具的传统概念,而是融合了汽车技术,集电控技术、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多工种相关复杂技术的集合体,现代汽车已经成为由基础汽车技术层、电子电控系统层和智能人车环境交互层所组成于一体的智能产品。在新材料新能源不断的推动下,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以及相关的技术部门,以及智能芯片和微电子芯片制造商都纷纷对汽车电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相关的理论技术创新都取得十分优异的成果。

一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微观应用

1电子技术在汽车地盘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汽车的底盘作为整车的基础,是汽车最为重要的部分,包含了转向、制动、悬挂等多个系统:转向系统中,电动助力转向已经初步替代了传统的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将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层次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其中,在欧洲市场中销售的小型汽车大多数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同时,在汽车的稳定性控制方面,电子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驱动防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技术和整车横摆稳定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汽车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有效的主动安全技术之一,而电子机械制动和线控制动已开始由研究阶段转为实际应用阶段,前景十分广阔;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减震系统是最为主要的部件组之一,电子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很多的技术部件对此加以操控,包括通过调节电磁力变化的阻尼连续可调的电磁流变减震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和通过调节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实现对悬架控制和对车辆高度调节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这些系统的研发成功,为汽车的减震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2电子技术在汽车综合集成控制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化的发展,驾驶人员索要操控的功能会越来越多,而汽车的操作也要求越来越简化,这就要求电子技术能够解决综合集成各种控制技术的目的,实现对多个控制目标的统一协调控制。其中,发展和应用都最为广泛的就是融合了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和直接横摆控制和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汽车动力学综合管理系统,这一复杂系统不仅集成了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同时,这种分布控制系统为车载网络总线技术提供了合理的架构,也为整车综合集成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

3电子技术在汽车动力传动中的应用

汽车的动力性作为汽车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反应汽车性能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指标。但是,随着我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对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推动了汽油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以及稀薄燃烧以及车载诊断等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基于缸压控制的电控发动机和均质压燃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而随着各国对发动机排放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单纯的采用车载诊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而需进一步采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以及电控高压燃油喷射,包括废气再循环相关控制和排放后处理技术。同时,在自动变速器发展方面,实现动力转动一体化的集成控制以优化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是目前技术发展的热点。

4电子技术在汽车总线的应用

由于汽车操控的部件越来越多,为了简化汽车电控装置的线路连接,提高汽车系统可靠性,利于各电控装置之间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便于建成标准模块化结构,现代汽车的网络总线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车载网罗总线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整车综合集成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也对整车电气系统设计的结构优化和技术革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宏观应用

1电子技术在汽车交通智能化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对于机器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已经转移到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响应快速可靠的执行器技术,同时需要结合集成协调控制策略和网络通信技术,这些技术的引进,将大大提高智能汽车的环境实时感知能力,也为实现车辆自身的规划决策行驶路线能和自动驾驶操作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人类对于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的使命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未来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重点,这也成为提升交通畅通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电子技术在汽车信息系统平台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以人、车、环境交互为统一特征的信息系统平台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现在,以车载远程信息系统作为基本构架,提供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移动通信办公、多媒体移动影音系统、车辆远程故障诊断、辅助驾驶等功能的技术已经得以实现,人性化的人机交流控制技术将在不就得将来得到广泛应用。

3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由于能源的耗竭,减少汽车工业对石油的依赖以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最务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新能源汽车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载动力蓄电池管理、电液复合制动,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和动力系统匹配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乃至每一个部件,接下来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优化汽车电子系统的架构,为此,世界主流的汽车生产厂商和芯片供应商已经开始推进嵌入式微控制器及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为内核的电子控制单元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并通过集成而适当减少嵌入式微控制器及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为内核的电子控制单元数量。最后,从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等角度,对汽车各部件进行有序的功能集成,不断的优化汽车电子系统架构已经成为电子技术应对现代汽车不断发展而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电子电工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且有利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有利于今后电力系统更好地发展。

1电子电工技术概述

1.1电子电工技术的含义

从表面意义来理解电子电工技术就是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M行有机结合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工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既包括电子技术,也涵盖了气电工程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制造技术与应用理论;电力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应用以及与电气制造有关的各类相关应用理论和技术。

同传统的电工技术相比,电子电工技术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新的电子电工技术具有集成化的特点

集成化指的是利用电子技术可以将各种单元型器件进行并联处理,经过系统的构建最终能够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电器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各个元件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有能够集体发挥作用。

1.1.2电子电工技术的高频化特点

高频化指的就是电路设备等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器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极大地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各类电器控制软件的出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线路的操作控制效率。

1.1.3电子电工技术具有全控化特点

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对各类电子器件实现全面的控制与调节。

1.2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

电子电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电子电工技术的限制,在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2.1优化了电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

电子电工技术可以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可以正常、高效、节能运行,可以减少系统故障发生的频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的损耗。

1.2.2电子电工技术使得电子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行业逐渐朝着高端技术方向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产业得到兴起,就是将电力系统同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电力行业的网络化。最后为系统工频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由于各类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很多电气设备都朝着轻便、小巧、功能强大等方向发展,使得电力系统不断被优化。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2.1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发电工程中,电子电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

2.1.1静止励磁

它主要应用的是非线性控制理论,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能够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静止励磁主要被应用在一些大型的发电机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其他不同的电子器件进行配合,主要会采用放大器、整流电路等不同的设备来保障正常的电力输送。

同传统的励磁器件相比,静止励磁具有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大型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在发电过程中,静止励磁主要是对电路进行有效的调节,保障发电机的运行。

2.1.2变速恒频励磁

通常来说,在进行水力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过程中,发电效率总是会受到水头流量、风速等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利用变速恒频励磁可以有效对发电系统进行调整,并且可以保障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发电效率。

2.1.3机泵变频调速

在电力系统进行高低压的转换过程中,可以使用变频机泵可以大大提高电压的转换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2.1.4太阳能系统

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现代社会,很多新的能源被逐渐应用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构建与电子电工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就是将大量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进行集中存储。除此之外,风能、水力发电等都是电子电工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

2.2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输电过程中也少不了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具体有静止无功补偿器、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柔流电输电技术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主要是用晶闸管来代替传统的电器开关,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对各类电器进行及时精准的控制。目前这种技术尚在研发之中。

(2)柔流电输电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将输电水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柔流电输电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输电系统整体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输电故障发生。无论是对于供电公司还是对于用电用户来说,输电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保障电能输送到不同的用户终端当中,能够为用户营造一个稳定的用电环境。最后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强电能转换设备的移动能力,减少电能的损失。

2.3在配电及节能环节中的应用

配电效率与电能的节约是目前电力公司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不断提升配电效率,并且有效减少电能的损耗,这样可以有效优化电力系统,并且可以保障整体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能源使用紧张的背景之下,更要注重电能的节约,这就需要电力工作者以及各相关学者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科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创新电子电工技术,提高配电效率,降低电能消耗。

3结语

总之,随着电子电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还会更好地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并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能力。随着电子电工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敏.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1):251-252.

[2]向建国.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08):63.

作者简介

王莉娟(1974-),女,江苏省邳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状

1.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由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其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系统的开发、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应用等等。电子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如家用电话中的交换机,手机通信中的视屏音频图像的传送等。

1.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相关现状

2018年7月31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据统计本届百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合计3.5万亿元,比上届增长16.7%;总资产合计4.4万亿元。在经济效益方面,本届百强共实现利润总额2249亿元,比上届增长20.5%;百强平均利润率为6.4%,比上届提高0.2个百分点。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投入合计2194亿元,比上届增长16%,与收入增速保持同步。在跨国经营方面,2018年出口额达到7737亿元,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18.4%。在税收贡献方面,实现税金总额1378亿元,比上届增长17%;税金占全行业总量的60%以上。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几乎已经做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本着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目标,就会使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加快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有着极高的位置,比如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从手机网络的3G、4G网络的应用到接下来5G网络的普及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联系。电子信息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实体店的消费,到各大购物电商平台的普及,都已经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5G时代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际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将逐渐推动企业向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逐步进行低碳化、高效化和智能化调整。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不仅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大幅度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的同时,也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升。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行业,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不仅仅提升机器的生产效率,还使得机器的使用寿命更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仅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中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生产行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并加快我国生产的行业的转型升级。

2.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我国的航天史从1956年二月开始,到2018年我国将先后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和探测器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可以看出航空航天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到高精尖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高精度制造,这些通常表现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软件研发与应用、航天领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高端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等。就像我国发送到月球的探测器,从研发到制造模拟再到试飞,直到最终的试飞成功、投入使用成功这一过程,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供的技术支撑作用。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起点低,但是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未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趋势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3.1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快速优化电子、电气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产业链,形成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的目的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龙头企业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科技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建设。

3.2用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要在国际市场竞争,就要在该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和企业都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政府积极引导,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把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各自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研发力量。同时,创新的成果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产权工作,重视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总线通信技术;保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等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完善,加上电力系统不断向大参数、高电压等级、复杂电网结构等方向快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时性、可靠性、精确性等方面均很难满足现代智能数字化远程调度电力系统需求。为了实现变电站中所有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如何确保过程通信网络中所有测控、保护、监视等数据信息在采集、远程传输、以及运算分析等过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就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过程层应用技术研究难点和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1]。

1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通信技术实现背景

1.1变电站IEC61850国际标准

变电站IEC61850国际标准是新一代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和系统通信协议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变电站内部所有IED设备数据对象的统一信息集成建模,并按照面向对象服务技术和抽象通信服务规范接口的统一语言描述定义,从而实现变电站内所有分层分布式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无缝通信实时共享。应用IEC61850标准中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所有智能IED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以及系统自动化功能的扩展兼容性和运行长期精确稳定性,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数据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基础前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过程层智能IED电子设备实现信息集成建模的基础数字化的重要保证,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总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重要方向。

1.2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化断路器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变电站系统运行中,特征电参量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监视、保护、控制等智能IED电子设备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由于不同智能IED设备通常来自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因此,利用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数据信息,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实现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和互操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断路器智能化的二次系统可以实现断路器监测系统信息量的最大化、准确化、故障事故逻辑判定程序多样化、以及断路器监控保护技术手段智能自动化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对系统故障和事故定位的实时精确化。

1.3网络通信集成网络化技术

数据信息的实时通信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交换式以太网、以及虚拟局域网(VLAN)等网络通信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完善深入,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二次信号回路和控制回路逐步向集成网络化等方向快速发展。用数字通信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电量信号传输模式;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代替传统控制、信号电缆的硬接线模式,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集中式向分散分布式信息集成等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过程层中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输入输出接线端口,通过过程层网络真正实现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

2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应用结构体系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汇中过程层和过程总线通信的提出,是基于IEC61850国际系统规范标准对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协议体系(如UCA2.0)进行信息集成通信的重大技术变革,也是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区别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指标特征之一。按照智能数字化变电站IEC61850标准要求,过程总线应用结构应采用集成网络化通信结构代替传统变电站的二次控制、信号电缆硬接线模式。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应用结构应以工业以太网为通信核心,按照不同的组网方式构筑满足不同数据信息流需求的合理灵活的逻辑拓扑结构。目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常用的过程总线应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以及网状拓扑四种模式。但是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来看,星形结构从信息流通信实时可靠性、逻辑拓扑结构清晰性、以及使用成熟完善性等方面均较其它三种应用结构体系较为完善合理。加上变电站智能IED电子设备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采用冗余设计模式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已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首先的通信应用保护结构。

在大量工程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很多电力研究学者又在过程层总线中通过将保护IED设备和合并单元两者相互组合,并利用时钟源进行在线分析的改进过程层总线保护结构模式,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经功能整合后的变电站过程总线保护结构

从图1中可知,电力研究学者在标准冗余星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单元间的可用性因素,利用合理的合并单元与断路器控制组合体与保护IED电子设备间的运行可靠性判断,通过功能整合有效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通信总线运行可靠性、精确性、以及实时可靠性。

3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应用功能的实现

按照图1中所述的功能整合过程总线冗余保护结构,推出了实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应用中的过程层功能合并单元(合并单元/断路器控制器)的整合设计方案。此处以ABB制造厂家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保护结构体系为例,其具体过程总线保护实现方案如图2所示:

图2ABB过程总线保护实现方案

从图2可知,ABB推出基于ELK-CP3组合采集分析处理装置(组合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过程总线保护结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2021金工实习总结范文(精选12篇)

    - 阅0

    金工实习总结篇1我的母亲最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一个钳工,我的父亲则是一个刨工,我的奶奶是一个热处理工,我的爷爷是一个钳工,金工实习小结。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工人家庭中,小时.....

    物业保安队员年终总结范文(整理4篇

    - 阅0

    物业保安队员年终总结篇1在不经意间从指间划过,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回顾20XX年这一年间我所做的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员工的大力配合支持下,秩序维护部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