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空间设计(6篇)

来源:整理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1

本文以“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景观文化内涵,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以大悟县城市入口设计实例,采用景观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论述红色文化理念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景观文化,文化内涵,景观设计

1、红色景观文化

1.1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载体。红色文化能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道德风尚,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因此,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红色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红色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形式,主要是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组织接待并开展缅怀学习为主体的景观形式。wWw.133229.cOM因此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重要。

2、红色景观文化的特性

2.1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景观文化载体在空间上连成一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形成特有的文化域。不管是地域景观文化还是民族景观文化,其所反映的景观文化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2.2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在人们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形成了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审美需求形成景观文化在艺术层面上地理特性,因此在利用不同地域的特有景观元素进行造景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地域性特点在红色景观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

2.3融合性

景观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处于各类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之中,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同其他艺术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自身完整的发展系统。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必须注重和当地特有的文化、地方风情等资源相结合。

大悟县红色资源相当丰富;城市入口背靠七里冲生态公园;场地仅靠澴水河,所以,该设计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蓝色滨水为大背景”设计理念,其目标是把红色文化主题逐步渗透并与整个区域大背景相融合,极大的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2.4继承性

景观文化的形成都是由某些社会群体通过世代积累、创造、继承和发扬使景观文化源远流长的过程。所以无论哪种景观文化,我们都能从中找出某些贯穿其中的特性和理念,而景观文化的其它个性都是在这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景观文化是当地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的综合体现,其不可复制性正是源于明显的继承性从而使得红色景观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3、红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场地现状分析

3.1.1规划场地与周边环境

明确该场地与周边空间是如何通过交通、视线、使用等相联系的,从而使规划场地中的红色景观成为当地景观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顺畅的环节。

该规划场地位于大悟县南部,是重要的城市入口景观节点,四周被交通道路包围,北面有县道通过,西临澴水河,东临京珠高速公路,沿河地段有300多米,规划面积2公顷。总体而言,场地在整个周边环境中处于交通岛位置,同时也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红色景观作为革命老区大悟县的特色文化景观,有利于提升城镇文化形象。

3.1.2规划场地内部要素

对规划场地内原有的景观元素、景观功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原有景观在视觉、心理和环境中的特性,使新建景观与原来景观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延承性。

场地大部分为一般农田,地形较为平整;水域面积丰富,水质较好;场地内基本没有可因借的自然景观;植被覆盖多为井田状,植被景观元素的组织上有难度;此外入城主干道和场地内水域将整个场地分成四块;对于场地的功能结构和交通组织划分有很大影响。

3.2场地规划设计分析

3.2.1交通道路分析

设计场地以四周的道路为边界,东面紧邻京珠高速公路,由此形成快速的交通视线,此设计中强调“线性”,东面广场放射式道路的组织,行道树的线性排列,产生强烈的形式感,适宜于快速交通过程中对景观形成深刻印象。

场地内连接东西区有两个路口,主园路将整个分散场地联系起来,西区靠近澴水河为滨水景观大道,其余场地由次园路可以任意到达。

3.2.2空间功能分析

结合场地现状和设计理念,划分了八个功能区,东区紧靠京珠高速为生态风景林,起防护隔离作用;此外场地北部和南部也分布有生态风景林,以保证场地绿化率;东区其余为纪念性广场和高速服务区。西区靠近澴水河边为滨水景观带,考虑到为以后为周边居民服务,设有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广场和休闲健身步道。

3.3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小品中的运用

艺术性是景观文化中最重要的特性,景观小品普遍反映出的缺乏感染力问题也就在于其艺术成分太低。景观小品传达文化内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结构或者布局等表现出来。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文化内涵传达的不同方式达到相应的视觉审美要求。

3.3.1景观小品造型上的运用

本设计通过对景观小品的不同造型来体现革命战争及红色文化,如残破的瓦砾、熊熊燃烧的战火、折断的枪、四重门、战后的云梯等小品元素,这些景观元素的运用使人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战争氛围,回想起当年艰辛的革命历程。

3.3.2景观小品色彩上的运用

场地中的五组小品均采用红色,一方面是红色象征战火,忆当年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使得在以绿色植被和蓝色滨水空间的大背景基调下,凸显红色小品的主题效果。

3.3.3景观小品寓意上的运用

首先战争中的“瓦砾碎片”用来寓意昔日的家园被战火无情的摧残,房屋被毁、流离失散;“熊熊燃烧的战火”寓意战争的激烈状况,战火硝烟仍在继续;“折断的枪”寓意战争转折,黎明破晓前,光明指日可待;“四重门”寓意战争结束,

3.3.4景观小品在空间布局和游览路线上的运用

有时景观所表达的文化理念需要人与景观在互动参与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人在景观中行走,感受其空间、形式、色彩等变化,这时景观设计中需要有道路让人们能够接近,场地内部要有适宜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行走和停留。

场地主园路沿路布置景观小品,按照小品寓意和其在空间上的设置,从东区到西区是重走革命历程,从西区到东区是回顾革命历程,使得横向空间上和纵向时间上形成革命战争的历程再现,使人在观赏行进过程中,加深对景观的印象。

3.4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植物配置中的运用

3.4.1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

凸显红色景观文化的同时,也要体现设计的生态原则。对于“红色文化”题材植物配置也要牢牢把握环境主体与人的关系,围绕设计场地营造场所精神。

配植常绿树种松柏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营造纪念氛围,如柏树因其苍老刚劲和不怕严寒、四季常绿,比拟人的坚贞不屈和万古长青的意志精神。本设计场地内的松柏类植物有雪松、龙柏、圆柏、池杉等。所谓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配植形式,因它们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同样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此外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种植含笑表达对先烈们含笑九泉的欣慰;杜鹃象征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寓意植物的使红色文化的主题得以体现。

3.4.2景观植物色彩、形态上的运用

植物四季变化的绚丽色彩为各种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视觉感受。针对体现红色景观文化,较为适宜的是白色系象征纯洁,如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樱花等;红色系象征革命,如枫香、石榴、合欢、夹竹桃、凤凰木等;黄色系象征高贵,如腊梅、金桂、云南黄馨、金丝桃、黄花菖蒲等;紫色系象征庄严,如紫花泡桐、紫丁香、紫藤、三色堇等。

除了选择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树种外,要特别注意植被种类的多样性,以免造成过于烈士陵园似的肃穆氛围。此外还要注意乔灌木的比例搭配,常绿、落叶树种和色叶树种的比例搭配。

场地内植被的选择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城市主干道绿地率大于30%,行道树为常绿树种香樟搭配乡土树种乌桕,使得四季景观色彩丰富。东区的放射式广场道路种植雪松、圆柏,搭配女贞、黄杨等绿篱以及地被植物,形成错落的景观层次。西区滨水地带,种植水杉、黄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利用驳岸退台的方式,增加绿色垂岸植物如垂柳、垂枝樱花、云南黄馨,结合木栈台等,减弱堤岸生硬感,增强亲水的方便度和安全度。此外适当配植乌桕、鹅掌楸、银杏等色叶树种以丰富景观色彩,孤植、片植亦可。

4、总结

运用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红色景观文化表达当地居民的场所情感、景观意象,强化了他们的场所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也为革命老区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2

摘要:

本文以啥尔滨长青公园改造扩建成公祭广场的设计方案为例,深度解析因不同主体的需求而确定不同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宜性,总结不同理念下的最优设计方法,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类似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长青公园空间接受论红色文化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18-03

1概述

纪念性公园是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的产物,往往承载着历史叙事和精神反思及情感表达能量。而公祭广场更是近年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城市大型公祭空间,是市民纪念行为和本能活动的主要场所。啥尔滨长青公园改造设计以根据场所接受理论,将烈士纪念塔以及其周边空间改造为大型公祭广场,并重新设计其西侧的足球场门球场等场地形式与功能为任务,以哈尔滨独有的“共和国长子”红色文化元素和互动理念相结合营造出井然有序的纪念场所和丰富有趣的民众休闲、运动空间。

长青公园原占地1.8万平方米,主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娱乐场所。其中烈士纪念塔占地450平米,周围为门球场(5898m2),篮球场(2500m2),体育场(约2.1万m2),市休育局(820m2),东方幼儿园(3390m2)等。地处南极街与八区街以及景阳街之间,周围多为体育场所和商业用地,是民众经常运动和休闲的场所。而此纪念塔的独特价值并没有被完全体现。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更具有祭奠对象的广泛性和公祭主题的明确性,而且其地段茌三区的交合处,适宜扩建为城市公园。其位置合适,设计主题明确,周围拆迁费用少,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周围人群的需求,因此更适合作为纪念日的大型哈尔滨公祭场所。

2接受理论与新改造后公园需求

(1)接受理论概念

场所接受理论是指在空间领域的接受活动,它以空间作品为对象,空间使用者为主体,是空间接受主体对空间的主动择取,接纳,理解,整合与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向的,是作品与创作者以及专家与反馈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如果按照接受主体来分的话,从个人接受的角度出发,公祭广场的接受者有设计者,专家,公众以及委托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公祭广场的接受者分为社团,城市,民族和国家等。这些群体具有相同目标,相同信仰,目的一致,结构稳定,利益相同。因此在设计成果的接受过程中对社会风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接受主体下,能够满足不同主体需求是改造后公园的需求目标。

(2)文化展示需求

对于公众以及一部分个体而言,公祭广场首先需要的就是文化展示需求。一个纪念广场的内容核心便是文化,这也是最为直观的表达。哈尔滨丰富的红色历史背景能够承载这一文化广场的意义。哈尔滨不仅是东方小巴黎,也是红色城市,更是共和国长子。其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其红色历史和成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23年哈尔滨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从此开启了红色之路,成为通往共产国际的必经之路。1931年,啥尔滨成为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和党的工作中心。在抗日战争期间,哈尔滨保卫战开启了自卫第一枪,随后在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时,哈尔滨情报组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包括后来有效支援解放战争,劳军拥军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南厂北迁”等一系列事件,都体现了哈尔滨在红色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事迹。这些啥尔滨的红色代表文化,这些历史的展示与设计表达能够打造哈尔滨第一个红色主题的城市公园。

对于纪念性文化公园来说,红色文化展示能够满足长青公园改造后的市民们的文化需求。其能够给公园赋予历史意义,并将红色文化内容通过景观设施和设计的形式表达给使用者,以达到纪念文化历史的目的。

(3)大型公祭需求

对于社团,城市以及国家而言,大型公祭需求是社会文化角度的设计目标。一定规模的公祭公园对于城市而言是必要的,也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时间进行公祭与其他活动,能够真正将公祭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临时性活动。这种相对纯粹的场所能够引起人们对历史价值的关注以及思考,对于相关人员的调配和集体悼念也更加方便和高效。

(4)不同人群需求

此外公祭广场也需要满足周围使用者的其他需求。关于空间接受主体可以分为使用者,业主,公众,专家与批评家四种类型。

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区别在于其实时性,高组织性以及人群的特定性。使用者与广场发生的接受关系最为密切,获得场地所传达的信息也最为完整。广场对于使用者的最大价值在于满足活动的功能需求,广场空间的舒适和合理是使用者首先追求的。使用者对于众多来来往往的广场接受者相比只占少数,但却是对所在广场的文化与空间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人。使用者对于广场接受的要求更加关注自己的实际需求,对特定公祭空间,功能安排等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空间内容尤为重视。因此在特定公祭时间,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特定空间来提供使用者进行公祭活动。

业主是指广场项目的投资者,拥有者和经营者。其对方案的接受多是从经济价值角度进行的。追求广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业主的根本目标。不同的业主由于职业背景,文化教育程度等差异,对广场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长青公园周围业主背景不同,因此周围建筑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干差万别。业主有个人商家,也有区委等公共团体,使用功能也有所不一,因此权衡业主们的利益关系也是此次设计的内容之一。

公众是空间接受主体中数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类型,其空间接受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鉴赏性接受(文化方面)和实用性接受(功能方面)。公祭广场主要以鉴赏性接受为主,直接服务于社会大众。公众接受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也很强,因此公众的接受角度,接受方式千变万化。但是公众对于建筑的接受也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对生活化的符号场景反响强烈,对具象的,现实性的通俗表现手法情有独钟。因此如何将红色符号融入到设计中,也是设计目的之一。原长青公园原先也有着门球场,篮球场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因此在改造设计中也要满足公众的日常娱乐活动,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提供公众的娱乐与交流设施,使其在非特定时段中也有宣传文化和历史的功能呢,成为一个民众交流休闲场所。

专家与批评家指对建筑与景观的专业知识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学术素养的人群,对于设计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导与督促作用。在设计前期中能够对设计者进行引导和指正,后期能够通过回馈使用者,业主以及公众,因此对广场空间接受发挥着重要的“意见领袖”作用。文化纪念景观对于文化的准确性以及红色宣传的重要性要求极高,因此专家在其中的作用更加不可或缺。

因此在设计初步方案时,长青公园改造设计需用设计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文化与功能的空间设计。

3长青公园初步方案设计

(1)经济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经济型概念要求接受主体主要为使用者,因此设计的核心为纪念塔。为了突出纪念塔历史悠久,内涵深广I国际造型的独特价值,经济型概念以纪念塔为主景,将长青公园改造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专有场所。整个场地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识别性,占地2.4万平方米,其中可使用的公祭使用面积为0.38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3500人。主要设计手段为保留原有纪念塔周围场地,并将纪念广场与门球场中间联系打通,移走中间阻碍视线的树木。通过对树木的剪形,门球场和足球场之间的开口,一定程度的扩展园区,以及借势足球场等设计手段来满足专有的需求。以纪念塔为核心来组织交通流线,最大程度短时间内疏散观礼人群。

而在细节设计上,提供一定的移动门来改变空间,组织不同人群的观礼与文化展示。

(2)借势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借势型概念要求以纪念碑和红旗为对景,确立景观轴线,同时将门球场减至3个,同时将其他空间作为仪式空间。整个场地占地4.5万平方米,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0.38万平方米(其中足球场2万平方米),公祭时.广场可容纳人数为3500人,足球场可容纳人数为1.8万人。其特点在于巧借场地,交通便捷。通过拓宽门球场的入口来满足未来使用上对人群的流散功能,并将原来的门球场南侧的休息亭架进行改造,并在此竖起象征胜利的革命红旗,与纪念碑形成对景,增加仪式的庄重感。在特定时段,其足球场改为大型仪式空间,因此交通流线只在广场空间中设计。

门球场处设置的可移动栅栏可以实现交通的可控性,流畅性以及可达性。移动栅栏可以将门球场设计为全封闭状态,半封闭状态以及全开放状态。

在广场内也设计了一系列文化设施来响应文化主题。比如长青公园内足球场上的“抗战第一枪”雕塑,周围用象征战车的轮胎作为标志物,供游客休闲;位于抗战大旗右侧的“光复第一区”坦克雕塑,供游客合影留念;还有公祭广场上的“抗战十四年”传播长廊,十四年十四个展板,讲述抗战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石制座椅以及一些细节等,都在用直观的设计手法展示红色的文化主题。借助场地西侧的足球场作为大型的仪式观礼空间,并搭配LED屏幕让观礼效果最佳并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仪式空间很大,可容纳上万人,但LED造价较高。

(3)协同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协同性概念在前两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增加公祭广场面积,占地7.3万平方米,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0.8万平方米(足球场2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7500人(足球场可容纳1.8万人)。设计空间较完整,设施较完善。设计主要以纪念塔为核心建立十字轴线对景关系,通过轴线向两边发展,轴线明确,彰显气势。功能增加,拓展休憩区,五感花园,抗战体验区以及运动区。将幼儿园改建成新长青综合馆,其中包括展览中心,接待中心,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为公祭和居民提供休憩与学习。

其中综合馆与纪念塔形成对位关系(北立面南极街界面),形似红旗,旗尖指向纪念塔,以符号的形式关系直接表达出红色主题。公祭广场扩建,由之前的门球场大小拓展至篮球场处,整体形成“8字形”,意为幸运数字,与纪念塔相连则整体形成福禄形状,故称为“福禄广场”。整体广场沿轴线视野开阔,场面恢弘。主要区域为纪念塔和福禄广场,“福禄”道慢性系统让人们走出健康,走出文化,走出趣味,走出故事,走出五心,走出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主广场两侧增加了红色文化与历史展示长廊,临右侧区域为战争遗存展示互动体验区,放置有抗战飞机,坦克等雕塑和文物,供使用者互动和学习。广场末端安置五心广场,与纪念塔遥相呼应,五心内容分别为“自信心,敬畏心,感恩心,精进心和欢喜心”。五心广场旁边也有一些感官互动区域,供人们休憩,尝试奇异沉浸式体验。

在战争遗存互动体验区中,还有情景再现体验区为人们提供冰雪野餐,篝火活动等一系列互动,再现当时的红色革命情形,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进一步增强人与空间的互动感。用帐篷和木质座椅搭建思考空间,给公众以文化解读与反思。

协同型方案已经比较完善,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公祭空间和与之匹配的休闲空间和互动空间,以及市民的活动空间。相对空间功能较多,但内容相对较杂,不够整体,景观轴线明确但相应的红色内容和设计细节有限。

4统筹型方案设计与策略

经过前几个方案的比较与优化,最终方案拥有标志性和惠民性以及兼容性。其公园定位为具有红色文化主题的公园;具有休闲健身的公园:多种活动兼容的公园。该方案占地7.3万平米,其中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2.1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2万人。(图1)

整个轴线以纪念塔为中心,两侧场地呈开阔之势,对景减弱,轴线突出,主题鲜明。整体平面已经完善,入口由八区街南侧改为西侧,减去横跨球场的时间。纪念塔附近增加绿植,与雕塑区共同增加绿化面积。原体育场改造为雕塑园,放入红色艺术雕塑墙和字碑,为公众提供红色互动空间和户外纪念学习空间。幼儿园改为新长青综合馆,在室内布置红色教育纪念展览。原公祭广场扩大,横向扩至180米,将“福禄”八字扩至门球场边缘,附近增加铺装和绿植,保持通透性,整体线路清晰,气势磅礴。

雕塑区分为建党雕塑区,抗日雕塑区,解放雕塑区和抗援雕塑区。四个区域各有主题雕塑,分别为战争记忆雕塑,抗战胜利雕塑,走向胜利雕塑以及抗战齐心雕塑。雕塑各有不同,有的为一面墙,有的为雕塑群组。整个雕塑园平面路线为“之”字形,通过不同雕塑点来区分主题,供民众自行学习。和纪念塔连接空间开放性增强,加强空间流动性。公祭广场缩减五感主题区域,使整个公园主题更为鲜明,内容更加精细准确。整个广场轴线和流动性更加明确,突出了纪念塔的同时,奠定了整个空间交流展示的基调。

(1)从使用合理性角度进行比较

从合理性来说,统筹型设计更为完善。其中纪念塔广场和公祭广场边界清晰,能够成为图形,边界线为树植在视线遮挡的前提下不影响流动性。

铺装面直到广场边界,空间领域明确,构成了良好的文化图形。空间内建筑和纪念塔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从交通上来讲,统筹型的交通流线更加完善,将整个交通重心由体育场移至纪念塔,节约了横跨雕塑园的时间成本,给公祭使用者更好的活动效率。

(2)从设计形式角度进行比较

从设计形式来讲,统筹型在形式上更加完善与简洁。根据纪念塔现代简洁的设计类型,整个平面设计简洁现代,图形性强,具有对称性和强烈的空间指向性。而之前的方案形式不一,从纪念塔为核心向外逐渐设计,缺少系统和细节的规划。局部区域设计完善而整体区域不完整,缺少联系,导致使用者在场地中感到疑惑。

之前的方案由于设计空间有限,导致塔的高度和场地的长宽比例不协调,使用者站在塔下感到十分不适。门球场和篮球场的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的在场所中进行活动。扩园至棋校和足球场处能够在纪念塔南侧形成气势宏大的广场,可作为大型仪式的举办和观礼空间。将足球场改建为抗战雕塑体验园,能够为场地增添活力与人气。而统筹型也将景点分布逐渐扩到了整个园区而非局部区域,以提供使用者完整的游园体验,给民众以更多选择和学习的机会。(图2)

(3)从细节进行比较

从设计细节和设施来讲,统筹型方案在细节上更加丰富,接受主体更加多样化。

设计细节更加形象和生动,雕塑墙做成旗帜的形状,与长青综合馆形成呼应。所有的“旗帜”形状的设施的方向均指向纪念塔,起到强烈的指示作用。鲜艳的红色相对减少,更加凸显旗帜和雕塑墙的位置。公祭广场的花坛均为斜角,角度指向纪念塔,增强其气势。不同的区域通过铺装来区分,灰色调的丰富性能够一定程度弥补空间空旷的不足。(图3,图4)

入口区域的抗战第一枪,光复第一区依旧保留,并且将新长青综合馆的入口加设与入口区之内,为使用者提供聚集空间和公祭广场进入前的疏散空间。新长青综合馆建筑体量形成内院,供公祭使用者的室外休息。雕塑园除了区域雕塑活动之外,还设置有瓦砖小道供使用者体验,思索“抗日艰辛路”。雕塑园绿植丰富,有鲜艳颜色加以点缀,改善整体凝重的气氛。

公祭广场设施更加完善,颜色一致,文化展示牌运用冰裂纹元素进行深化,场地运用特制橡胶铺装来规范慢行道路,力图形成纪念运动文化。一定距离下会有告示牌来提醒运动者已经行走的距离,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休憩广场和纪念区放置有抗战题材的座椅和设施,加强概念,深化主题。广场设施整体阵列性强,给人们以革命和思考的力量。从细节和设施上真正做到了“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图5)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藏族元素现代建筑

高原生活以民族艺术的方式凝固为视觉形态,既有美化生活、传递信息的使用功能,也有表现精神需要、情感需要的审美意识。文章通过梳理和探究藏族传统建筑的视觉表现形态以及造型特点,结合藏族的生活习俗、等传统文化因素,总结归纳出藏族传统建筑的特征和审美价值,以期于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有效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一、灿烂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文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奋斗成果,建筑文化则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自然、人、民族、社会密切相关、水融的载体,建筑除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之外,要处理好其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定的思想行为和方法世代相袭而形成的精神支柱,它亦是千百万劳动者生活习俗和精神上的共识而自觉的被认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宝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跻身于世界建筑之林,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的现代建筑,如何继续发扬其影响,是现代人、现代建筑应当思考的问题。

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地域的广袤性和差异性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建筑上。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族建筑文化流传千百年来,与藏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族建筑也正是秉承着民族传统文化而凝聚独特韵味。

数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而考古界的数据表明,在4000多年以前的卡苦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其房屋形式多样,生活设施丰富,已经显示出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老而珍贵的藏族传统建筑有着其它建筑形式不能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民族精神的一种物质体现。由于拉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些古老的藏族传统建筑在具有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具备着现实的使用价值。它们如同活化石一般,帮助我们揭示拉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气势恢宏的宫殿,如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还有简朴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的建筑以华贵、庄严、质朴的魅力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民族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

二、传统藏式建筑特色

1.传统藏式建筑的空间特色

传统藏式建筑的空间特色,与藏传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藏传佛教的密宗信士,把曼陀罗作为观想的对象。曼陀罗外圆内方,中间有一个亚字形空间,亚字中间又一圆形绘本尊,四周为四殿门,修习者分别供奉不同的本尊像,而不同的本尊有个自的坛城。坛城即佛教的精神宇宙模式。是僧侣修习的崇高的境地,是凡人对佛教境界的一种空间概念,是一种向心性的空间观,在藏族地区根深蒂固的文化精髓。藏传佛教密宗还以之为模型建造寺庙。理解其精神实质的空间理念,应用于拉萨的城市空间及城市设计创造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风貌的空间艺术。佛教建筑的基本形制为以佛殿为中心,周边殿布置走道及房间及的转经道,再外的城市街道及居民区,民居开门方向却朝向寺庙中心。无不以“坛城”的空间思想进行修建。在很多地区都可以找到这种城市聚落的例证,宗教文化理念是空间内涵的根源。在建筑及城市设计中,“坛城”的空间理念可以成为拉萨的空间设计语言,应充分继承发扬。

藏传佛教的寺院及民居都有相似的空间组合特征,即平面为“回”字形布局,在寺庙中间布置佛堂,周边有廊道及房间,平面基本为方形,中央空间升高,成为共享空间。典型的民居院落中间为一庭院,四边布置各种房间,院子与房之间设有外廊或平台。这些建筑空间朴实、简洁、完整、严谨,充分体现了藏族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内涵,标志曼陀罗作为藏传佛教世界空间形式的实质。在外部空间的组织上,虽然藏式建筑每个单元空间比较简洁单一,但经过自由组合,高低错落,体量大小的变化,产生极其丰富的外部空间,因建筑多为平顶,建筑群体的外轮廓为梯阶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领会其空间特色,在空间形态的实质及组织上做到藏式建筑空间的“神似”,从而使外部空间达到“形似”。“神似”的首要内容是在空间形态及其组织上符合藏式建筑的特点,这也是建筑设计核心空间实质问题。利用现代设计原理,吸收国内外各种设计流派理论及方法,加入拉萨建筑传统元素,灵活组织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形式应保持朴实、简洁、完整、严谨,这样才能使建筑达到“神似”,使外部空间,错落有致,造型达到“形似”。

2.传统藏式建筑的外装饰特色

在造型的基础上藏式建筑外装饰亦极具特色,建筑等级越高,装饰越丰富。寺庙的外墙建筑装饰多以佛教为题材,佛教的法器,铜饰屋顶。外墙,如墙上的铜装饰。铜装饰的雕刻图案丰富细腻,极具标志性。外饰用布装饰,这在其它地区是少有的,将布做成窗外帘、门帘并饰以彩条或吉祥图案。民居的屋顶四角升起柱子一样的“土就”,插上经幡。在墙上饰红棕色边玛饰带。窗边饰有黑色梯形窗套,窗扇多为木窗,窗上出挑雨棚,多饰彩绘。大门上一般设有神像,门板上装有铜饰,并有日月吉祥图案。

为了使我们设计的建筑在外观上具有地方特征,即根据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选用以上全部或部分造型装饰元素进行装饰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或利用现代造型手法和建筑材料将以上某项装饰手段抽象或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的装饰手法,使其既不失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又极具时代感。

3.传统藏式建筑的色彩特色

在色彩运用中同样要尊重藏式建筑的传统色彩,其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用色以原色为主,各种色彩均具有一定代表含义:白色——吉祥、温和、善良。外墙多用白色,红、黄色代表重要建筑,彩画及各种图案色彩均具一定的宗教含义或美好吉祥的寓意。

位于拉萨红山的布达拉宫是拉萨乃至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主要是由红宫与白宫两部分组成,白宫供活佛生活起居,红宫则是供奉活佛灵堂的地方。红白两色的墙和窗子,以及红色、白色的幔帐更是引领庙宇颜色的潮流。红与白成为寺庙或者建筑的主要色调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藏族食用的酥油和牛奶是白颜色的,同时食用的牛羊肉则是红色的,庆贺时用红色为主的牛羊红宴,而献给尊贵的客人则是洁白的哈达……所以,红色与白色在已经成为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颜色。

的民居大多为两层或三层的碉房为主,其形状多呈方形,也有不拘一格的多角形出现。窗子略显窄小,外沿涂以玄色,与整体白色的外墙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这便是藏族建筑最典型的色调风格。外窗涂以黑色是受宗教习俗的影响,藏族认为黑色能够避邪,能够阻止外邪的入侵,窗子的形状也同碉房一样呈梯形。主体以黑白占据的藏族建筑,使用色彩大胆且艳丽、夺目,对比度强烈,是藏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高原湛蓝的天空下,藏族建筑群如同版画一般,夺人眼目。越是大胆的用色,越是常常用在庙宇上。经常有大面积的红色、白色、黄色的墙,紫色的房檐,金色的琉璃或金色的屋顶,还有随风飘舞白色或黑色的幔帐,彼此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幅色调明快的油画,慑人心魄,又撩人心弦。

建筑艺术的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历史长期不断的积累下来的,我们要尊重历史,更要珍惜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是最珍贵的宝藏。继承传统并不是克隆,一成不变,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独特、丰富的藏式传统建筑文化为我们今天的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设计语汇,也为世界认识文化打开了窗口。

三、藏族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装饰风格”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

中国的民族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自西方建筑传入中国以后,同新材料、新技术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传统和创新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课题。在20~30年代,对传统的继承就以“中国固有之形式”出现,50年代,则以“民族形式”出现。在新时期,则在更深的层次进行探索。有的建筑师认为应全部扬弃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突出时代感;有的建筑师则以不同方式表达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建筑传统的意愿,并付诸实践,创造出现代化和民族化、地方化相结合的建筑。例如,拉萨饭店的外观是一座外形简洁、体量高低错落有序的白色现代建筑,体现了时代感,而室内设计较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是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结合的实例。再如,众所周知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承载着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藏族传统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建筑作为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立体和平面的构图,运用点、线、面、体使各部分的比例均衡、对称,充满韵律、节奏、色彩而取得艺术效果。但它又不同于其它艺术,它不描写客观物体,不是绘画的瞬间直观印象,也不是雕塑的三维立体形象。建筑艺术的感染力,是在时间、空间的展开运动过程中对人们的情绪体验、情感活动产生影响。传统文化在历史、民族习俗、宗教等人文因素以及社会组织文明上的体现我们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往往会追溯其历史的印迹和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在传统文化沉淀的过程中,心理和精神上的意识是其最高境界,让自然的气息与人心深处的精神互动,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回归本元的心理状态。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中国的设计师要站在现代视角去解读它,汲取其内在的精髓,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建筑作品。以自己的对历史的感知及丰富的知识去修补岁月的沧桑,重新完美地演绎历史的经典。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建筑文化,使中国的建筑设计作品成为世界建筑天地里一枝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绚丽奇葩。

参考文献

[1]郭强:“设计与传统——藏式元素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应用“,《陶城报》,2006,8,18.

[2]王鹏:“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融合与发展“,《中外建筑》2008年09期.

[3]方咸孚、王齐凯、张玉坤:《现代建筑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4]郭一洲:《中国现代宗教空间设计初探》,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4

关键词:色彩;诱目性;生理反应;功能需求;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66-01

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是色彩斑斓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室内设计如今已是炙手可热的职业。而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色彩以不同的光强度与不同的波长作用于人的视觉时,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里的反应。而心里反应往往是基于生理现象和个体经验产生的。

色彩是具有诱目性的,当我们关注一幅画时,往往最先被鲜艳的色彩吸引住。色彩的诱目性主要受到色彩的色相和纯度影响的。根据五种色光进行诱目性实验的结果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因此对于物体色彩来说,红色的诱目性最强。像具有警示作用的标识大多数是红色,这就是利用了红色最具有诱目性。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将柱子、楼梯间、走廊设计成红色来创造一种醒目的效果。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色彩是有感受和联想的,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效果。任何的色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被人们知觉到的色彩,是与物、形联系在一起的。此外,色彩还会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发生碰撞产生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联系,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综合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将色彩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比如红、黄、橙色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人躁动、压抑、重量的感觉。相反,紫色、蓝色、绿色,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也给人以清爽、轻松、单纯、生机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还要满足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来创造气氛。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馨之感。室内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往往具有一个长久性的概念,如办公、居室等这些空间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气氛。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则可获得一种欢快、活泼与愉快的空间气氛。

因此,在室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成的色彩感情表达与个体生理展示和社会心理及时尚文化的关联,是显然不同的,由此,表现出的设计效果,也显示了层次的丰富性和艺术的深度性,更对室内设计的不能分区的不同诉求,提供了可能丰富的不同表达。比如乳白、浅绿灰、浅蓝灰等色彩用在厅顶和墙壁上,展现其明度较高的心理效果。对地面装饰设计时,可用明度较低的色彩,展现地面稳重和真实的心理感。根据卧室睡眠和休息的空间功能,可采用浅咖啡色、绿灰色、浅紫色等.趋于柔和、平静的色彩,营造温馨、浪漫、舒适的氛围。在设计儿童房时,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天性,采用黄、橙、红等色彩搭配,运用多彩色的组合,色调表现明快活泼,营造天真、幻想、快乐的梦幻般意境空间。在书房设色彩计中,应该以亮度高的冷色调为主,营造出明亮、宁静,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的读书、写字的好场所.。卫生间用色要体现洁净的效果,应以淡雅的色彩为主,大部分卫生间可用水蓝色、暖白色与草绿色等。厨房不宜用白色,也不适宜太强烈的色彩,最佳的是以各种装饰材料的自然色彩,突出其功能。

在室内设计中,恰当的色彩设计与组合,能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幸福指数,有益人的身心健康。色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色彩心理效应与室内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5

主题是展示空间设计的线路脉搏,选择杨凌丝绸之路这个主题,是因为它是西北地区的创业园。十三朝古都相邻,杨凌作为部级的农业科技新区和研发基地,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丝绸之路贯穿东西,连接亚欧大陆是友谊传播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对话之路”发起研究计划,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本次展示空间设计场地是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A馆,做好这次展示设计就必须对课题案例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进行分析,提取精华,浓缩成理念经典,将其分析运用到展示设计过程中。

关键词:

丝绸之路;杨凌;展示设计;空间氛围

要营造出良好的展示氛围,设计策划者需要根据主题来分析观众的临场反应,掌握视觉、听觉、嗅觉等要素,分析大众群体对事物接受的疲劳程度,运用多种形式多功能的空间来表达同一个主题。本案中一楼的中央舞台的设计既可以当会议主讲台,也可以歌舞表演,丰富展厅的内容[1]。以视觉为主,同时联系听觉、嗅觉和触觉,感知空间。结合审美认识做综合分析,利用灯光和色彩搭配[2],更好地展示营造氛围。再者是展会的言语载体,展会要有和主题相应的文字导视系统,本文将从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照明处理等方面进行处理,来满足营造展馆氛围的效果。

一、色彩搭配

展示设计中色彩基调不可太花哨,有针对性的使用色彩,了解色彩的敏感性和依存性[3]。色彩不但影响人的视觉环境,而且还影响人的情感,并且还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的活动行为。色彩也是一种设计语言,不同的颜色,表达着不同的功能。本案综合考虑选用中国大型政治建筑一贯用的红色作为主色,象征着自然伟力、代表着自信、寓意兴旺发达。在许多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在我国红色代表着革命,表示共产主义[4]。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激情燃烧的岁月,红红火火的日子,红色是积极主动的色彩,充满能量,被视为中国红”。本案第二个显著的颜色为黄色,代表本案主题中的丝绸之路文化,过去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要穿过万里黄土沙漠,戈壁,往来使者也是由皇家王族派遣,黄色在封建时期代表帝王贵族。在东南亚黄色代表教义,预示超凡脱俗;在古罗马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如今黄色象征着财富和公正,是政治界所提倡的代表色。本案的第三个颜色是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有难以侵犯,不容妥协的意味。本案将红、黄、白三色相间渐变处理应用在空间上,相互映衬。以红色为主,墙体大面积基色为红色,顶面为白色,地面为黄色,相辅相成。相间色和其他点缀色加以界定,使得整个空间色彩明快,视觉感强。同时融合这三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信、追求和谐、蒸蒸日上的民族。

二、材质分析

在展示设计中,材料的使用往往决定着展厅的质量,本案在设计思想上追求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除了考虑防火、隔音这两个因素之外,还要考虑材料表面的美观性、耐久性、与灯光映射的效果性、与项目展示目的的价值陪衬关系等方面。材料的颜色都是以配合主色调为主,既希望达到使用功能和象征的完美统一,又希望展示祖国的丰功伟绩。墙面主要以喷绘、特定图案和造型无纺布为主。大厅地面选用驼色纯毛地毯,二楼大厅地面采用汉白玉大理石铺设,凯撒灰石材波打线收边。顶面选用最受欢迎的矿棉吸音板,造型石膏板吊顶,刷白色乳胶漆,二楼顶面中间为防晒防爆天井透光玻璃。厅内雕梁画栋,挑檐飞角,玻璃钢艺术铜雕尽显展厅大气不凡的至尊气息。展柜主要是钢化玻璃,柜体是由橡木板组合而成。

三、照明分析

灯光效果渲染着空间环境的情调氛围,不同的光环境带来不同的情调,光对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很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展馆将受众群体大,每个人对光接收的程度不同,灯的色温,辐射强度将会仔细调和,让每个观众都能接受。展馆的照明不能太强,这里主要运用射灯、投影灯、暗藏灯智能化控制操作[5]。灯光效果也将会设定为开场模式、会议模式、表演模式、观赏模式、讨论模式和休息模式等等。快节奏化的生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倡节能减排,但目前国内灯控、线路、及开关方式上并没有普及新型科技,本案力倡新的科技,新的手段,智能化控制,既能科学的美化空间,又能满足功能需求。在展示设计中根据主观构思和表现需要,对空间光影的营造通常会遵循先确定主光、之后加置辅助光、最后设置背景光这样的布置和规律。灯光布置宜精不宜多,应遵循主从、繁简的原则,要有层次性,这样才不会显得的杂乱无章。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环境采用适当的灯具和照度,有效地控制色彩和色温,达到视觉上完美的舒适感,起到引领、暗示受众的作用。因此,照明灯具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本案中选择了以智能化、节能化为主的几种灯。

作者:许岩储若男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霍维国,霍光.中国室内设计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王耀武.理想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心理学;色彩

1环境中的红彩

1.1关于色彩

从视角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双眼所能感觉到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吸收光和反射光的复杂的视觉感知过程。和语言相比,色彩有着更为直接、快速的交流能力,但色彩本身是客观的,它不具有某种魔力,这种令人惊奇的力量其实是我们与色彩进行感官碰撞后,对我们心理产生作用的结果而已,因为虽然眼睛是色彩的第一接收器,但负责分析和接受色彩的其实是大脑,我们每个人对颜色的感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结果会根据人们心理以及文化的差异而不同。所以同一个色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和认识。其实在生活中,色彩无时无刻不经意间与我们的心理进行沟通,比如我们在心情好的时候出门,就会精心挑选色彩鲜艳的衣服进行搭配,相反如果心情很糟,我们就会随便挑一身暗淡、纯度低的衣服。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的是否恰当,是可以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好的色彩设计可以更有效的发挥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1.2研究背景

在物质资料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体验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对象,作为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由空间布局、灯光照明、家具陈设装饰、色彩设计等多方面内容,而其中色彩设计是决定一个空间环境整体质量的重要方面。我们进入到一个室内环境,首先第一印象是整体空间的色彩搭配,这个短暂的印象会伴随我们始终,对环境的评定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人类的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方式,现代科学研究资料表明,一个视觉功能正常的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80%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脑部的。作为在室内设计中最有感染力的元素,色彩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如果我们能够科学运用色彩,充分利用色彩的特性对空间进行调节,我们就能营造出更舒适、美好的室内环境,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2红彩与心理

2.1红色

在中国,红色是人们最喜爱的色彩,更让人从出生开始就和红色结下不解之缘,喜得贵子送红蛋,考中状元看红榜,大小喜事逢年过节总是少不了红色。同样在韩国的传统观念中,红色相对于其他颜色而言也是比较美好的颜色,有句俗语说,如果价钱一样,就不如选择红色的裙子。这就是所谓的“同价红裳”。我们知道,红色在色相上属于暖色,暖色在视觉和心理上会给人以膨胀感,所以我们也把这些色彩称之为前进色,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如果大面积的使用了红色,比如整面的墙壁、窗帘,那会在心理上给人空间缩进的感觉。在一些空阔的室外环境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去利用这一点让空间在心理上回缩,给人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红色作为色彩中三原色之一,容易使人联想到火焰、血液等,所以很多人不敢去尝试红色,这是因为固有的观念已经让人们不敢去冒险打破常规,其实红色同样可以给空间增添喜气、幸福的氛围,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度,掌握好分寸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我们任何人去在一个四面墙壁和屋顶都被粉刷成红色的房间里生活一段时间,相信任何人都会抓狂,这是因为红色的感知印象已经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给人在心理上一种兴奋、热情、奔放。家是一个人休息、恢复精力的地方,我们不可能时刻保持着亢奋状态,那样用不了多久人们的心理、包括生理都会崩溃。但是红色这种特殊的属性也可以被我们很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在一些娱乐场所,红色就能够很好的调动起气氛。但这并不是说在室内设计领域红色就是被排斥的,就像刚才所说的,只要把握好度,我们就可以把红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比如可以只将客厅中的某一面墙粉刷成红色,或者在局部点缀红色,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瞬间使空间欢快、活泼起来。同时红色是非常适合餐厅的一种颜色,因为它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3室内设计中的红彩心理学

3.1色彩与情绪的关系

在进行了一定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人会把红色和高亢、兴奋、活力联系在一起,把蓝色和平静、消极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是一种后天才习得的行为,如果想要更好的去了解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对居住者情绪的影响,我们就必须把这种后天养成的色彩关联与真正的心理和生理划清界限,因为色彩本身并没有情绪和情感,我们在一个空间里情绪的变化,色彩是不会起主要作用的,而最根本的还是自己决定的,当我们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与所处空间的色彩发生作用,相互影响的时候,就会有色彩的某种关联,将自身的情绪变化与色彩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在心情沮丧的时候如果进入到一个充满红色调的房间,那我们的这种负面情绪会升级,变得越来越糟,这是因为此时我们接受的只是红色的不利属性,而且会自然而然的与自己的情绪联系到一起。相反,如果逢年过节,或者那一天你发工资,如果你在一个蓝色调为主的房间内,你会发现你很不自在,感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不到一起,那是因为现在的你需要的不是安静,你需要兴奋、冲动和刺激,所以当你走进充满红色的房间,你的情绪和红色积极属性完全契合,此时色彩的魅力才完全显现出来。

4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可以说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不仅能够调控空间感知、功能划分、影响情绪、暗示温度,而且也可以表现个性等。色彩可以使室内空间兴奋或压抑,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从事枯燥乏味工作的人更加需要一点刺激。我们必须把居住者的个性和情感考虑在内。无论是在室内设计中还是在其他设计领域,色彩与心理学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跳出脑中固有的那个圈,放下认为自己知道的颜色知识,去尝试各种色彩。最好的色彩设计是当你真真实实的走进了空间里,去感受空间给你的信息,因为这是一种色彩、背景以及对比效果、光线、眼睛、大脑互动的过程。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最能体现现代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从科学的视角顺应色彩本身具有的规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一定能创造出富有个性、层次、秩序与情调的室内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达到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阿斯海姆,霍兰.蔡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淹本孝雄/藤!英昭(日).色彩心理学[M].成同社,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质检员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篇)

    - 阅0

    质检员工作总结范文篇1春去冬来,寒暑更替,转眼之间,20xx年已经悄然走到尽头,我们又将迈入一个暂新的年头,回首即将成为过去的xxxx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质量部全体工作人.....

    幼儿园教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五(整

    - 阅0

    幼儿园教学教师工作总结篇1个人工作总结怎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