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6篇)

来源:网络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使得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金融监管的放松,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更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形式。信用风险的管理也成为当今风险管理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如何防范与降低信用风险已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中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之一,它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信用风险概念的理解。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受信方)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授信方(信用提供方)带来的潜在损失。授信方可能是提供贷款的银行,或是以信用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公司。授信方总是会更多地考虑信用风险问题,比如发放贷款的银行,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商业银行的早期业务中,常常将信贷风险等同于信用风险。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演变和发展,信用风险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经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造成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上说,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协议、偿还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或信贷资产评级的下调、信贷利差的扩大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着眼于贷款是否违约,成为违约风险;后者则强调信贷资产质量价值的潜在变化,所以通常称为信贷利差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是形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2)非系统性与系统性。(3)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的收益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4)信用风险的历史交易数据难以获取。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用风险所涉及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

(一)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1、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董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近些年来,一些大银行由于风险管理失败而遭受了巨额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使得银行股东、经理们以及金融监管当局领略和感受到银行风险的严重后果,深刻地认识到现代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国际上一些大银行的最高决策层已把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计划,将之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

2、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开始出现,风险管理趋于日常化和制度化。与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相适应,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在组织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的适度分离,改变了风险管理决策从属于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业务决策的传统管理体制。同时,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建立在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及时、有效地管理风险的能力。

3、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与主要重视信用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现代银行风险管理还非常重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更全面的风险因素。而且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和人才的损失也视为风险,提出了声誉风险和人才风险的概念。

4、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信用风险为主的模式发生变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者,无论是在管理技术手段上,还是在管理理论上,都构成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内容。

5、风险管理技术趋于计量化和模型化,各种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发展迅速,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日益增强。与传统风险管理的特征不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

2、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信贷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

3、不良贷款比例高,贷款资金趋向长期化、集中化。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人多集中在房地产或其它人型资产投资项目上,且数额巨大。而贷款资金长期化将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一旦累积的信用风险暴露出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信贷损失,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与先进的国际性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而的作用。另外,由于会计信息不完备和真实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风险的技术方法,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而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建议

第一,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水平。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要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客户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充分的客户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发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第二,确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得以落实。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在对各类业务的各环节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和优化。首先,通过授权管理、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风险在业务环节中的出现。其次,通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系统化,从而严格控制银行内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最后,通过不间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三,强化风险外部监管,完善宏观外部环境。强化风险外部监管是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必然要求。首先是市场约束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为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强调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银行财务状况、经营业绩、风险管理战略和措施、风险敞口、会计政策以及业务、管理和公司治理6个方面的信息;其次,监管当局必须在强化合规性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监管,逐步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同时要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实现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注重风险性监管的转变,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并保持监督的持续性。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法制环境。落实《物权法》,修订完善《破产法》和《担保法》等,在完善商业银行的立法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金融秩序。

第四,规范社会信用关系,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体系,推进信用文化建设。据有关机构分析,社会信用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促进GDP增长0.9%,促进生产率提高0.7%。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255-256.

[2]P.Jorion.ValueatRisk[M].NewYork:McGrawHill.1997,128.

[3]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6-7.

[4]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72-02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简述

通常人们所讲的,所谓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的基本的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或者获得额外经济收入法人一种可能。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狭义的信贷风险。狭义的指的是只有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一面既只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一种。本文探讨的正式这种只会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狭义的信贷风险。说完狭义的信贷风险,那应该还有广义的信贷风险。顾名思义,所谓的广义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机会使银行获得收益也会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本文所要研究的商业银行的狭义的信贷风险主要包含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的所获得收益与所遭受的信贷风险是正相关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既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越高,商业银行遭受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与此同时银行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也随之增大。第二,与商业银行日常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实体,比如政府,公司企业,个人消费者,商家和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承受者。第三,在商业银行日常经济活动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内部经济系统形成了一种自我平衡和自我适应的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突出性问题

(一)信贷前调查问题

目前,我国的有些商业银行在信用贷款发放之前存在着调查不仔细、相关资料收集不认真等现象;有些商业银行随便采用企业或个人交给的资料数据,缺少对虚假信息,虚假资料的有效防范,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不能够及时发现各种不良的信贷行为,而且对企业信誉度和个人信用度审查不够严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可能导致贷款发放前资料调查报告存在形式主义,不严密,不仔细,贷款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信贷时审查问题

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的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对开户前的信贷资格审查审查不够严格,严密,严谨。没有严格按照信贷管理制度执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更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性,增加了信贷的不安全性。比如,有的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暂时的收益,完成年度的业绩目标而对一些大型的企业客户放松检查,对其财务资料审核不严密,导致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使大量信用贷款变成了呆账,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三)信贷后检查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信贷营销而不重视信贷检查的弊,信贷的任务就是简单地将贷款袋出去。而且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落实信贷安全管理责任机制不到位,对于信贷后的管理工作环节相对薄弱,存在管理盲区。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没有落实,因此导致不良信贷持续不断地发生。要想减少贷款的拖延时间,增加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就要不加强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信贷客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同时严格深入贯彻落实信贷管理责任机制。

三、当前情况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及思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没有达到既追求速度和规模,又重视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式经营”的模式。只有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控管理,才能让银行的信贷业务取得相应的收益。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信贷日益风险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就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规范化的高效的风险监管掌控体系,从而形成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一)充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要在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自我监控氛围,建立现代商业法人产权制度。要使企业法人责任制度真正的落实到位,加强管理。让银行利益与法人责任人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才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监控机制有效运作的的基本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提高整体的信贷风险监控技术水平,提高可操作性。

事银行风险监控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应制定专门的详细的贷前调查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方法。应当建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相结合的风险评估、监测体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战略,把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上来,能够更加持久的掌控风险,使其处在一个相对可控范围内。形成严谨、规范、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二)要加强对问题贷款的处理,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审查率

降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不良资产的资产重组、加大对道德风险引起的逃债行为的法律诉讼、严格落实呆(坏)账核销准本制度。管理好对不良资产与安全资产的分类,更好的盘活不良资产库存,把不良资产规模占银行整个资产的比例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要拓宽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手段,创新思维方式。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更高效的化解不良贷款,必须创新观念,改进机制,改善手段。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借力打力。同时要与投资银行等机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资产流通市场,并尝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甚至是外资的关注度,让社会资本和外资来投资不良资产,从而分散风险。

(三)要加强对信贷结构的管理,实事求是的调整信贷投入,做到与时俱进

要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要准确的判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对相关行业和产业政策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在最大限度的降低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那些信用良好,经济效益稳定,不存在道德风险,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的投资。加大对信贷风险低,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的支持度。一如既往的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和行业,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要适时调整客户结构,加大对信贷所涉及的行业风险的关注度。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银行应当配合国家做好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银行的贷款投向应该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对各个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对国家的政策调整要反应迅速,对未来贷款投入方向作出准确的预测。

(四)不断完善信贷业务地具体操作体制

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建立规范的商业银行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银行的信贷决策体制要更加科学合理,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更加严谨要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严谨,信息披露制度更加透明。最主要的是是建立银行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加大对贷款审核权利的制约。同时要加强外部环境对银行风险的监督,充分发挥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作用。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立法法制建设,对宇那些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恶意拖欠贷款的单位必要时进行法律制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央行应该对企业兼并,重组,破产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政府要全力协助金融机构依法有效的对自身金融债权的维护,保证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应当着力解决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有效的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央行应该严格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标准化制度,提高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度。

(五)要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在当今信息时代,应该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作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信贷风险综合管理。对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设定详细具体的操作系统。把信贷政策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应用到与之对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系统便会自动关闭,从根源上拒绝违规操作。这样就最大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信贷风险。

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化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对可能发生的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监控。使商业银行信贷担保制度贯彻落实到位,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贷担保经验方法。努力达到与国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采用的合法贷款担保制度相接轨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把商业保险引入到信贷风险中来,依靠商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化解银行的信贷业务的经营风险,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效避免借款者逃债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3.

[2]张玲,张佳林.信用风险发展方法发展趋势[J].预测,2002(1).

[3]陈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简析[J].商情,2013(43).

[4]张卫平,曹志鹏,张欣.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M].2011.

[5]李红媛.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2).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3

【关键词】财富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关于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解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在外延上可以包括对个人的财富管理和对企业的资产管理。

(二)财富管理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的区别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财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个人和机构的财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有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划分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两个不同的理财业务时代:一个是早期的理财业务时代;另一个则是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要,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客户长期的财富管理顾问。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的理财业务。

财富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理财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其一,从本质上看,财富管理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客户设计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而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它的主体众多,不仅限于银行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推出财富管理业务。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多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三,从服务对象上说,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限于对个人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服务对象较广;而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较早阶段,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类金融产品推出,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打包,服务对象多为私人。财富管理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主体众多”以及“服务对象较广”,使它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成为理财服务的成熟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电子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账户管理服务是以信用卡作为载体的。现阶段招行“金葵花”理财也是紧密结合其领先国内同业的信用卡的技术优势,同时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条服务渠道配合推出的。财富卡体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第一大要素——资金集中,财富卡的推出一方面推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透支等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目前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中行、工行、建行最近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是5万元,收益各有所不同,但利率都高于相应期限的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汇理财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留住外汇存款客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人力、客户资源,通过开发外汇理财业务潜力,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再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计划。财富管理计划中为客户设计的投资产品多为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外汇买卖,以及银行的各种国债、基金、保险产品。

第四,各种优先优惠措施。这是银行为稳定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多属于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最后,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为企业提供日常财务监理、资金调拨等账户管理服务,以及为企业兼并收购、债券及票据发行、基金托管、工程造价咨询等提供顾问服务。

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银行风险管理有了新的内容。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奉献。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1)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拆借、贴现及结算等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头寸蒙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及金融产品价格风险等。

(3)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行内的征信系统,是财富管理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财富管理业务下游的客户端来说,由于财富管理业务中的短期融资业务离不开对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征信系统,便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减少融资性业务的风险。

首先,从整个市场环境上说,要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建立一套系统的自信调查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上海等一些地方近几年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应当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由中央银行、财政税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配合,并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保证体系。通过各种监控保证措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针对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整理客户资料,筹组和完善行内征信系统。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兼业合作的同时,做到咨询共

享,利用合作机构的客户信息,扩充行内的征信系统。

四、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按照有关规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理财方式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商业银行在最初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为了吸引客户,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普遍以保本、收益保底来招揽客户,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相应风险。同时,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足以支撑的投资组合,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亏损的差额就必须由银行自己承担。

防范和管理市场风险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注意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中蕴涵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将市场风险的监管对象延伸到由本币到外币,由境内到境外,由表内到表外,由简单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其次,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自营与、前中后台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带。特别要将商业银行开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的向客户披露财富管理业务中各项创新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误导客户,只谈收益、不谈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在业务操作办法和制度中予以防范外,需要从风险总量上予以控制,制定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额度管理制度,即确定某项中间业务能够承担的风险总额。该风险额度的确定应当与该业务在一段时期内的收益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五、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员工下达一定的客户数量指标,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判员工的业绩。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只重客户数量、不重客户质量,大批招揽客户的局面。这从表面上看是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却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从业务的操作风险角度看,这一业绩考核机制不符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业绩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服务部门,具备资源整合的功能,而不是用来推销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产品。因此,银行考核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标准不是拉存款数和拉客户数,而应当是销售各种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数。这样,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客户的需要推荐产品,客户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总之,对于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考核适宜直接和其效益挂钩,在按照区域、业务和客户三种进行考核方式中选择按照客户贡献度来考核,并同具体业务经办部门区别对待。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和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授权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权限和财富管理业务评审小组。该小组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的专家组成,对新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寻求客户利益、特点与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财富管理业务给银行和客户所带来的风险最小化。特别是对于涉及到有关个贷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从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遵循性要求,努力实现全程电脑规范化管理操作要求。

六、加强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

从业务合作方看,应当加强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银证、银基、银保、银信等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上游的理财产品端来说,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兼业合作上。

兼业合作一方面带来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在各金融机构之间传递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应当在兼业合作方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将风险有效隔离在商业银行之外,从而有效的预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1)银证、银保联合,以及银行同基金、信托合作开发理财产品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本身所具有的风险。

(2)其次,要全面了解作为合作方的有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资信,以及具体的经营、盈利情况。

(3)再次,要对合作事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合作时银行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和所期望的利润。

(4)在进行兼业合作之前,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地位,规定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职责,同时明确规定财富管理业务产品出现意外时商业银行的责任有哪些,防止发生跨行业风险传染。

(5)财富管理业务的兼业合作还应当重视合作中和合作后的监管,监督资金的流向,防止合作方挪用资金,阻止合作方违规操作;同时通过事后监管,了解客户对理财业务的反馈意见,为兼业合作的继续开展打下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市场定位,从客户价值最大化出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设计财富管理业务产品,注重风险防范,推行财富管理中心加财富管理专家的服务模式,实行差别化服务,分阶段、稳步的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4

摘要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风险管理再次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场源于美国次债危机的金融风暴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威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然而操作风险始终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金融大案要案层出不穷,不仅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坏了整个银行业的形象,加强操作风险的分析与管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银行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定义和分类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在约定的时间内不能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因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要素如利率、汇率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产品价值及收益产生不确定性的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操作风险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风险,自商业银行诞生以来操作风险就伴随其左右,并时时刻刻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直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才首次提出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由于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关注时间较短,所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二、适合我国的操作风险定义

以上关于操作风险的三种定义各有侧重,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侧重与银行适合监管部门使用。英国银行家协会的定义侧重于风险的管理,适合商业银行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模式,需要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进行合理的界定。本文参考张吉光的观点,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如下分类。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存在问题

1.对一于操作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

商业银行的基层行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操作风险理解为操作性风险,甚至将操作风险等同于内部员工的操作失误和违规操作。因此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侧重于日常操作流程的监控,而忽视了制度建设和系统流程的规范。例如,有的基层行重视贷款的严格审批,却忽视了贷后管理。此外,在风险管理的实施上,注重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高层管理人员引发操作风险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远远高于基层操作人员,但部分银行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日常的稽核监督,只有离任审计,风险意识有待加强。

2.注重事后处理,忽视事前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对业绩和风险管理并没有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往往重业绩而忽视风险,重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轻操作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的这种理念导致其对己经发生或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来控制和减少风险,将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放在次要的位置,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国内一些学者对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博弈模型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注重事后理,忽视事前防范的观念,并不能有效的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

(二)缺乏内控体系,组织结构不完善

1.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和产品线。国外银行通常的执行惯例是将为各个部门设立风险控制小组。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职能部门健全,但风险控制委员会缺乏与各部门及产品线的直接监督和管理,总行、分行、支行、分理处之间缺乏上下联动的风险控制体系。基层机构是操作风险的高发区,却是监督处理的最薄弱环节。

2.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各级分行和支行存在将小额操作风险“就地消化”的现象,部分披露的损失事件存在数据失真的现象,从而导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此外,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信息披露制度急需改进。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外界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

监管部门应制定披露标准,鼓励和提倡商业银行披露损失数据,不仅可以加弧外界监督,还有利于学术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定性与定量管理方法相结合

借鉴国外先进的操作风险分析模型和方法,在强调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快开发和使用高级计量法。加强操作风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及时引进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是我国学术界和银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l]BIS.Basel11:Intem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aRevisedFramework.2005.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5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发展及其对银行内控的价值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指的是银行在对其面临的可能的预期风险在事前采用各种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和技术对其面临的风险,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对常识的系统化的学科艺术,风险管理的基本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预防损失,措施应该放在损失事故发生之前;二是减轻损失,这主要是用于损失事故发生的时候;三是弥补损失,弥补损失的措施主要应该用在损失发生之后。

有关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时期。其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时期。P.L.Bernstein(1996)认为风险管理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就已经有了操控灾害或风险的想法或观念。早期的风险管理还主要是强调安全管理(SafelyManagement),主要是从外部因素,亦即银行外部的客观存在对于银行实体损害的管理。其二是新型的整体化的银行风险管理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银行风险管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亦即整体化的银行风险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的银行风险管理较之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在对银行风险的理解上更加广义,把银行风险当成一个系统或说一个整体对待,以期能够全面把握和认识银行风险,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对于银行内控的价值重大,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一是衍生金融商品(Derivatives)使用不当引发了多起金融风暴,促使财务性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是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在名称和计量方式上不断变化,且越来越专业化,加之资本市场上各种专门的新型机构的涌现,使得内部管理的难度增加。

二、当前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战略重视不足。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银行的内控责任具有责任的能动性,银行是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最活跃的细胞之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的发展,而银行业能否实现安全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责任的规范性,责任的规范性包括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两方面的内容。实体性规定包括由法律义务与责任方式构成的责任规范以及工作责任制度等内容,程序性规定包括归责与责任追究的程序等内容。但是,一些银行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把能人为灵活处理的事情弄复杂、不好办了,是给自己套枷锁;有的银行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与银行变动的管理内容、调整的政策、制度不相适应,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形成不了一个健全的机制。有的以后会在内容上多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忽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差。部分银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和文化建设,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也有一些银行有章不循,或将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与监督,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而不是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是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欠科学。银行内部控制还缺乏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和独立性。笔者认为尤其是对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与监督方法欠科学。事实上,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分析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因素主要有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企业大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非财务因素虽不构成直接还款来源,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四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防范、监控能力弱,仅凭直观感性经验控制、防范风险,而缺乏有效的避险、分险和化险的手段,很难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激励机制不强,约束机制不硬,干多干少、干好不干坏都一样,因而有相当部分内控工作与发展要求的脱节,即在面对改革出现新情况时,商业银行的许多部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未能主动的把握机会、积极调研,以寻求解决之良方,而是坐失良机,导致风险发生。尤其是一些银行各个职能部门都重视贷前风险,但是少有部门对贷后风险进行跟踪监督,薄弱的贷后风险监控能力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整体实力无法与信贷业务发展相匹配,制约了信贷业务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下表1,可以参看某商业银行支行2009-2011年资产减值损失情况,不难发现,这一数额仍然十分巨大。

一些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内部缺陷没有得到及时地修正。银行风险管控的考核和评价等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大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奖惩制度,部分银行虽建立了内部控制考核和评价机制,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和实用性,或者没有严格执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导致建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是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银行内部控制。良好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降低银行系统风险意义重大,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银行实现其经营效果,提高效率,促进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首先,银行领导应提高对内控制度健全与落实的认识,重视内控制度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内控制度的健全意识,并有效的加以落实。其次,从业人员应加强认识,确保内控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银行必须强化具体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并掌握有关内控及风险管理的知识,使得他们既要懂得先进的知识,又要具有现代化的内控思想观念,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是要提高提高银行内部控制执行力。银行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速度。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机构完善是提高内控执行力的保障,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度,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梳理银行业务流程和制度,完善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规范银行业务流程,借助简易明了的业务流程,加快工作进度,降低工作执行难度。搭建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利用ERP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督与评价的执行力度,及时反馈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加强银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入手,其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信贷市场的良好环境,促进银行总体贷款规模健康稳定增长;其二是借助投资银行研究团队,加强产品研发,对各个行业、区域、客户及产品制定不同的投资组合,并对贷款对象进行风险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对信贷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其三建立健全银行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对公司客户不仅仅是贷款之后消极等着还贷,而是实行严格的贷后检查制度,积极主动识别风险,并对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控制和化解策略。

三是优化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于财务指标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局限性,有必要建立一个全方位体现信贷企业风险的评估系统。此系统应包括以下四个模块。其一,企业效能评价。以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为数据基础,计算规定的评价比率指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效能的综合测评。进一步完善财务分析,从量化指标来分析判断企业的发展能力。其二,信贷资源配置中行业风险评估。目前的信贷风险评价系统没有涉及行业风险,然而在市场经济传导机制的作用下,某一行业兴衰决定行业内企业生存状态,同时影响产业链中不同行业企业的发展,行业景气度已日益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投资决策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特别在我国具有明显周期性宏观调控特征的市场经济中,经济的高涨或抑制受到市场和政策双重影响,行业景气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作用在企业层面上,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其三,政府风险评价。政府干预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生成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对信贷企业所在地政府政策和行为的评估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的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银行贷款前期、贷款过程中、贷款后、以及银行依法处置企业不良贷款时,都存在较强的行政干预行为,主要形式有:利用行政权利对银行施加压力,对特定项目进行贷款;挪用信贷资金,改变贷款用途;利用企业改组、兼并、破产转移银行信贷资产,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对银行依法催讨和处置抵押物设立层层障碍等等。其四,信贷企业道德风险的评价。从依法纳税、遵守合同、报表真实性和及时还贷程度四个层次来考量企业诚信。

四是加强银行内控的风险监督机制建设。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十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据此,在银行内部应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风险监督权。此外,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与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此外,要强化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监督,对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最后,应该合理评价银行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评价,及时反馈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对内部控制的改进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农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瞿旭,李明,杨丹等.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4):38-46.

[2]杨爱民,张同健,张成虎等.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战略与内部控制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7):135-138.

[3]张新福,康东.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梳理与体系构建设想[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2):19-22.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使得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金融监管的放松,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更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形式。信用风险的管理也成为当今风险管理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如何防范与降低信用风险已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中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之一,它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信用风险概念的理解。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受信方)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授信方(信用提供方)带来的潜在损失。授信方可能是提供贷款的银行,或是以信用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公司。授信方总是会更多地考虑信用风险问题,比如发放贷款的银行,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商业银行的早期业务中,常常将信贷风险等同于信用风险。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演变和发展,信用风险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经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造成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上说,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协议、偿还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或信贷资产评级的下调、信贷利差的扩大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着眼于贷款是否违约,成为违约风险;后者则强调信贷资产质量价值的潜在变化,所以通常称为信贷利差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是形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2)非系统性与系统性。(3)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的收益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4)信用风险的历史交易数据难以获取。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用风险所涉及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

(一)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1、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董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近些年来,一些大银行由于风险管理失败而遭受了巨额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使得银行股东、经理们以及金融监管当局领略和感受到银行风险的严重后果,深刻地认识到现代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国际上一些大银行的最高决策层已把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计划,将之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

2、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开始出现,风险管理趋于日常化和制度化。与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相适应,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在组织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的适度分离,改变了风险管理决策从属于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业务决策的传统管理体制。同时,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建立在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及时、有效地管理风险的能力。

3、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与主要重视信用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现代银行风险管理还非常重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更全面的风险因素。而且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和人才的损失也视为风险,提出了声誉风险和人才风险的概念。

4、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市

[1][2][3]

场风险管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年代以来,市场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信用风险为主的模式发生变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者,无论是在管理技术手段上,还是在管理理论上,都构成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内容。

、风险管理技术趋于计量化和模型化,各种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发展迅速,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日益增强。与传统风险管理的特征不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

、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信贷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

、不良贷款比例高,贷款资金趋向长期化、集中化。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人多集中在房地产或其它人型资产投资项目上,且数额巨大。而贷款资金长期化将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一旦累积的信用风险暴露出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信贷损失,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与先进的国际性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而的作用。另外,由于会计信息不完备和真实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风险的技术方法,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而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建议

第一,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水平。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要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客户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充分的客户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发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第二,确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得以落实。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在对各类业务的各环节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和优化。首先,通过授权管理、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风险在业务环节中的出现。其次,通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系统化,从而严格控制银行内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最后,通过不间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初中学校春季开学预案范文,2021春季

    - 阅0

    关于初中学校春季开学预案范文(精)篇1上学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xx年高考上省大专线103人,上本科线30.....

    电话客服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

    - 阅0

    2022电话客服工作计划范文一、电话客服的工作内容有哪些1、负责搜集新客户的资料并进行沟通,开发新客户;2、通过电话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寻找销售机会并完成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