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方法(6篇)

来源:收集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措施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和初级阶段,其教育效果和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引导。数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更是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量、形、空间及时间等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脑海中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引导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幼儿对于生活与社会的万事万物还处于认知阶段,对什么东西都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使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将数学知识和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生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生活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措施探析

(一)借助生活教具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形象最直观的展示品和借助物,对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教具,发挥其各自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运算的概念,老师可以借助苹果或者橘子等教具展开教学,如“数橘子”,让学生在亲身数一数的过程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分类”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书包里将自己带来的所有物品,如手帕、水杯、皮球、铅笔盒等物品,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事先弄好的“标记”筐,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认真观察,看看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根据每一个篮筐中的标记要求将这些物品一一投放到适合的篮筐中,完成物品的分类。这样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因此,老师在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富有创意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比一比”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做好的一扇门的教具,然后在顶上挂上一串铃铛,让学生挨个来摸摸看,看自己是否能触碰到铃铛。然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同学可以碰到铃铛,而且铃铛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有些小朋友却不能碰到。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入新课。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简单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设计“吃饼干”的游戏,让学生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饼干啃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圆等,让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设计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红灯时所有人停止手头的动作,坚持十秒,并且让学生一起数十秒,从而增强学生脑海中对“秒”的概念的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幼儿的天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之余,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了数的相关概念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或者留意生活中的数量概念。这时学生就会观察留意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概念的存在,如年年龄、电话号码等,并且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数的简单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看日历,明白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与关系等。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在幼儿数学教育阶段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方法作用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新课改以来,教育局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讲教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实施了数学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快乐地自由自在地接受数学知识,并且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幼儿不但从小就拥有了数学思维,还能够轻松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种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铺平了道路。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步骤

(一)为游戏化教学营造教学气氛。

在幼儿园上数学课的时候,如果教师要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就要营造“游戏化”的气氛,避免课堂沉寂、没有声音,以及教师态度严肃等。因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为数学教学游戏化设置了阻碍,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孩子,抓住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一些肢体动作,因为孩子所表现出的这两个因素能够表现出孩子对做这样的游戏是否抵触等。与此同时,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是游戏,但要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孩子既学到数学知识,又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二)设置与数学有关的游戏。

在数学课上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必然需要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以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轻松快乐地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例如,“拾豆豆”的游戏,幼儿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做游戏,让孩子爬过小山坡并且钻过小山洞,捡起教师规定的相应的豆子数量,再迅速返回起点。这一游戏不仅让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对数量有了认识,还锻炼了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了思维的灵活程度。这种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三)游戏过后,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完成数学问题。

游戏结束了,并不意味着这堂数学课就结束了。游戏结束以后,孩子对游戏还会恋恋不忘、回味无穷,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独立思考可能会有些难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独立思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思考中得到成长。例如,中班的孩子在学习认识数字6的时候,老师在讲解之后,组织孩子进行送礼物的活动,让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数字卡片并且送和该数字所表示的相同的礼物。这个游戏结束以后,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思考6以内的数字,巩固他们对6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所产生的影响

数学教学游戏化,虽然是在做游戏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但是具有极高的效率,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游戏化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记忆力非常好,而且他们对游戏一词很敏感,只要听到做游戏就立刻精神百倍。如果单纯进行数学讲教,孩子很容易失去积极性,以致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数学学习有促进作用。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地进行课后复习。

幼儿园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课后复习,更不知道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运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数学知识,并且对学习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后孩子一定会对课堂上所做的游戏恋恋不舍,教师可以告诉孩子在家里和父母做这样的游戏,孩子在家和父母做游戏的同时,对数学就进行了有效复习,并且记忆深刻,为孩子以后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孩子的基础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要从基础教育做起。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实行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孩子在做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数学知识,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以后能够很好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也为人才的培养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高院琴.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N].延安日报,2011(12).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研究

一、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一把金钥匙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这个“情”字最能打动人心的,也就是最能随你的思维而动的一种“东西”,它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手段。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爱每个幼儿,特别是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爱与关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温和、宽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用对数学的爱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热情。如在“5的组成分解”拍手游戏中,只有一位能力差的幼儿没找到朋友一起玩。我就走到他身边说:“我很喜欢玩这个游戏,你想玩吗?”他摇摇头说:“不想,大家都说我笨。”我故意大声说:“谁说你笨,我们俩一起玩,你一定会玩得很好的。”不一会儿,他掌握游戏的玩法,其他小朋友也主动走过来和他一起玩,大家在和谐的气氛中尽情游戏,诱发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巩固数学的知识技能。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可以凝聚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师幼间形成和谐情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亲切富于激情的语气说:“看谁找得又对又快”、“你真行”等,带有竞争、表扬的语言,诱发幼儿的学习情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兴奋状态,心情愉快,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取得良好效果。

二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具体的行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的健康。首先,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条件,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让幼儿在自我发现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幼儿自我发现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概念和知识向幼儿讲解,而是引导幼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的知识结构,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并获得初步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幼儿主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发现的前提是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发现和主动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让幼儿在一定的材料中操作,讨论,发现,验证,从而学到概念与技能。让幼儿在自由,宽松,充分享有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中自信主动地尝试,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教师还应该充分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发现,思考,并鼓励幼儿去克服困难,直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教师要等待,观察,不能急于暗示幼儿的正确答案,而应该适时地给予幼儿启发和鼓励,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时,可以放手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发现“1和许多”,这比在幼儿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中去寻找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幼儿要对空间所有的物体进行数量分析,并排出物体排列形式的干扰,抽象出他们的数量关系。当然,也可以让幼儿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去自己发现。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事先在活动室内布置有关的物体,引导幼儿去自我发现。如找活动室内哪些是长方形的东西,哪些是圆形的东西,哪些是正方形的东西。找出活动室内那些能用数字3来表示的东西等等。

四幼儿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讲解演示法是目前幼儿园数学课上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幼儿教师要和幼儿互动,并不断地鼓励和赞儿,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讲解演示法就是幼儿教师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形,量等知识说明和解释,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讲解和演示结合的方法。[10]因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不宜直接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例如,教师边演示边贴色彩鲜艳的事先用纸做好的教具小兔,边讲解:“草地上有三只小兔,又跑来了一只,三只小兔添上一只是几只呢?三添上一是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数的形成的概念。讲解演示适用于在幼儿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或者很难理解的知识的时候,帮助幼儿引导思路,克服困难,使幼儿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的,幼儿往往是被动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幼儿教师在运用讲解演示法时,应该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利用,必须突出讲解的重点,且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洁形象。另外,演示的教具要美观,直观,稍大些,但也不该用太新奇的的教具反而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结果适得其反。

五融入美术元素培养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和美术,一个属于理科中的工具学科,而另一个属于文科中的艺术学科,似乎毫不相干也不能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美术学科也是来源于生活,既包括艺术美,也包括科学美。他们都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知数学美,可以帮助幼儿从形象入手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

就拿最简单的认数字来说吧,幼儿很难记住数字的具体形象,更不用说用手把它们写下来。但是幼儿教师在教他们写数字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面画出数字的形象,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简洁大方,通俗易懂。如,数字1可以是棒子1,2可以是鸭子2,耳朵3,红旗4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

[2]朱家雄.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M]

[3]R.W.柯普兰(美)儿童怎样学习数学[M]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4

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一,教授给幼儿数学知识以浅显基础为主;第二,将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第三,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从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上四点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我们的分析思路是:充分考虑幼儿的在生理上限制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出发,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幼儿进行一些数学运算知识,还要让幼儿热爱这门学科,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出发,兼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从小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我院各班就具体制定了以下课程体系。

1)图文并茂,认识数字1到10,并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目;

2)会比较事物的快慢,对事物的粗细、厚薄、高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

3)能将一些实物数量数出来,并说出总数,能适应不同方式的数数,比如从3数到16、从7数到18等等;

4)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5)会运用序的概念对5个有差别细微的物体排序,以等差数目排序为标准,体验数的差别。运用序的概念排出10以内的顺序关系;

6)对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要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

7)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观念;

8)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跟数字既联系又简单的概念,比如数量、颜色、距离、重量、方位以及时间。

2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改革

2.1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按照教学目标去开展教育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之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实施受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限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规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情感、态度等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2]。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在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片面性,教师都认为幼儿数学教育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也是只要学会知识就行了。针对这个现象,幼教教师应加深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知道如何去学习的学生,这才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从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智力技能出发,幼儿在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很多事物能感受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幼教老师的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反映生活。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数学教育,与此同时幼儿数学教育满足了儿童生活上的需要,也满足他们认识事物的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从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出发,在结合教育内容的同时,明确幼儿发展目标,使各教育活动围绕实现目标开展下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

2.2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比较保守单调。表现在课堂中,习惯从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出发,单一地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直观性,在教学活动中重点采用教具进行演示,由此引入数学概念,主观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幼儿身上。比如说,单以铅笔和水果为教具,教师就上完一节课。下课以后教师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太理想,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保守,单调枯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只有打破这种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才能提供我们的教学质量。不但要在课堂之中为幼儿讲授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适用性。比如说,让小朋友回家后,去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还有在自己家里桌子有几个位置,放了几张椅子等,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传统教学中的实物教学法为主和以采取情境设置法为辅。教师设置适宜的场景,比如说“喜洋洋和灰太狼”,在这样的情境下,让小朋友为喜洋洋和灰太狼准备衣服,城堡等等。用小朋友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来设置场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只要情境设置的合适,不但巩固幼儿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为将来幼儿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2.3关注幼儿个性,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幼儿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环境与资质上各有差异,从而导致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区别,因此幼儿的数学教育要注重关注幼儿的个体性发展。每个幼儿在教师眼中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促进所有的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幼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了幼儿教育的一般性,没有看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特别体现在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上,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分层次地去对待每一个都个性不同的幼儿。我们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参考依据,实施差异教学。实施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师应在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的过程中,去重视幼儿具有的多元智能,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客观充分尊重幼儿存在的个别差异。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都备受关注,包括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从个体上来讲,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之间又是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3.1开展情境教学,利用适宜的问题生成一个个情景

这样是运用最少的时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主动的以较好的状态投入教学过程中去。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如故事、谜语、游戏、图画等,让幼儿触景生情,有所思,有所问[3]。在情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小班数学活动《认知数字5》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利用5个人、5张椅子、五个碗等图片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让幼儿以自己的家为具体情景,在介绍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布置的时候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找一个合宜的时间,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事物哪些东西也有5个?从游戏中活跃气氛,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3.2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为幼儿解决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整个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对传统教学内容输入新鲜的血液

使幼儿了解到数学的适用性,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教材上增加以钟表与时间、旅行线路、价格与购物、生活用品的面积、体积等为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所有数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问题解决,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实用价值。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们创设了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车、各类学具、故事书等作为商品,并分别标上1元、2元、5元不等的价格。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元、2元、5元的钱币,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采用尝试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儿在提问、思考、讨论和探索中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3.2.2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幼儿总是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满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需要适宜的材料。为此,我们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料,以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大班数学活动《学习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绳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让幼儿自选,自定测量对象:课桌、门、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获得结论。

3.2.3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归纳为ABC三种形式:A.问题—操作—发现、结论。B.问题—猜想—论证—结论—评估与交流。C.提供旧知—联想迁移—验证结论。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交集分类》为例,在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A。由于“交集分类”是很抽象的概念,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两个集合相交部分的含义。我们从男孩女孩最喜欢的玩具作为载体,请幼儿分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图片放入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男孩女孩会有一些共同喜欢的玩具,如何为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个新家,而这个新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

3.3加强交流,深入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第一,将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问:你如何评价他人的探究成果?这样的问题方式,不但丰富教师开展幼儿活动的经验,加深对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幼儿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儿可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思考:我是如何进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惑?通过这样的反省,有利于幼儿深刻认识自己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提高以后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数学;游戏;兴趣;情境;整合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要打破以往教师机械讲解、幼儿死记硬背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饶有兴趣。

一、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陶行知曾说:“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老师。”在计算活动中,把幼儿园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注意力,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智力得到发展。幼儿学数数,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在教幼儿手口一致地从1数到5时,用纸扎了5架飞机,教他们数数。在认识平面图形时,我运用了“奇妙的口袋”、“七巧板”等游戏形式,不仅使幼儿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恰当的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选用合适的教具,既要便于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的规律性,又要使幼儿容易看懂。因为受周围环境及电视的影响,幼儿往往对动画片或图书中的人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教5以内加减法时用了幼儿喜欢看的《西游记》中的唐僧收徒弟、猪八戒吃西瓜,黑猫警长抓老鼠等教具,还用废旧纸箱制作动物的家,应用到捉狐狸、抓小鸡等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巧设提问,使幼儿喜欢数学活动

提问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启迪幼儿思维,让幼儿边活动边动脑,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逐步得出结论。在大班计算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操作提问,一个物体去掉一个物体是多少,让幼儿说出没有了,没有可以用零来表示,说出1-1=0,用同样的方法提问幼儿,让幼儿得出2-2=0,3-3=0,4-4=0,等等。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断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幼儿不仅乐学、爱学、好学,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5只青蛙在岸上玩,有2只青蛙“扑通扑通”跳下水,岸上还剩几只小青蛙?通过“青蛙跳水”的生动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地学习减法。大班幼儿学排序,我利用幼儿洗手经常出现排队拥挤的混乱现象,请他们帮老师想办法,解决拥挤问题。有的说一组一组洗,有的说让女生先洗。我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这样从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教师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让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自己通过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如:怎样排好队呢?你排在哪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杯子表演一对一倒茶。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1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

七、数学教学应与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薛辉.幼儿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30):188-189.

[2]韩璐.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33.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情景教育兴趣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枯燥的教育方式往往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根据新《纲领》精神,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开始尝试以将数学教育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数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数学教学看似独立,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幼儿数学教育更加需要与生活相结合,以幼儿的生活为主体,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数学的认识程度所出发,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和游戏,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以“生活情境”导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想象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贴近现实、十分自然的特点,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气氛。

1.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新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非常贴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内容,为幼儿模拟出一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并且把每种商品设定为5元钱一件。然后分别发给每个幼儿面值不同的纸币,让幼儿学习怎样通过组合不同的纸币购买商品。在游戏完成后,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购买了什么商品,分别使用了哪些纸币。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幼儿在真实、轻松的气氛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思维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帮助幼儿识别纸币,最终达到使幼儿学会组合纸币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区角活动游戏配合幼儿数学教育,让幼儿通过对某些材料的操作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坐在各自座位上时,教师可以借机让幼儿数出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点头,并一起数出6个小朋友。之后,教师取出5个苹果,问:“把5个苹果分给6个小朋友,是多一个,还是少一个呢?”幼儿会齐声回答:“少一个。”接下来,教师可以让每排负责发苹果的小朋友根据每排的人数领取相对应的苹果,并放到每位小朋友的盘子里。用这种“发苹果”的方法使幼儿在脑中形成算数和对比的数学能力,在提供给幼儿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数量少的物品,再提供数量多的物品,供幼儿进行分辨,提高幼儿数数的能力。

2.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现数学的奥秘和魅力,只有让幼儿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吃水果的时候用水果的形状启发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有的幼儿喜欢吃整个橙子而不喜欢吃切开的橙子,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两个半球形的橙子就是一个完整的橙子,使幼儿在吃橙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球形、半球形”的认识,这种方法比专门教授形状更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桌椅、门窗的形状;在吃饭时观察饭碗、勺子的形状和大小等,引导幼儿认识形状,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共同体会,一定就会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学习数学。

3.在生活中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配合教学活动,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发现数学的情境,让幼儿运用学到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橱,或者在与家长共同到超市购物时,运用学到的简单加减法计算购买商品的价钱。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互动,幼儿能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生活化,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对数学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强化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时,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学会认识纸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自己认识到十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引导幼儿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的探索意识。在“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分别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收银员、顾客等,同时准备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幼儿在选择完物品之后结账,比如一件玩具是6元,教师付给幼儿10元,应该找回多少呢?由此启发扮演收银员的幼儿,并可以趁机提示他“10-6=?”幼儿会及时反应过来:“等于4。”于是他拿出四张1元的纸币找给顾客。这种玩游戏的方法不仅让幼儿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幼儿生活的经验,懂得在超市中购物的每个环节,培养了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灵活性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幼儿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一种情感唤醒和认识的动力,因此,只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唤醒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教师往往会发现幼儿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吃饭时,幼儿会关心其他人碗中的食物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多;在玩投球游戏时,会关心其他人是否比自己投的更远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生活包含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够清楚地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放大,使幼儿近距离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和做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仅能够使幼儿学以致用,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获得知识,从各方面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新时代的幼儿数学教育提倡将数学教育生活化,营造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

[2]张莉.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7(02).

[3]徐海晶.幼儿数学教育刍议[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幼儿园实习总结范文(精选9篇)

    - 阅0

    幼儿园实习总结篇1近三个月的实习期就要结束了,毕业后,我还会依旧留在这里————xx幼儿园。因为我爱幼师这份工作,更爱我的这群孩子。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和学到了许多.....

    关于质检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

    - 阅0

    质检员年终工作总结篇1一:年度回顾一年来,认真学习并实践公司质量管理控制流程,通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对于冲压件质量问题处理,都有明显的进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