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分析培训(6篇)

来源:网络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1

【关键词】物流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77-02

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较好地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考证成绩和叉车技能。在此,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有益探索,以供交流。

一、在中职物流专业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就是从实际场景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物流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需要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流实训室内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较大地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在物流实训室内,在真实的物流设备如叉车、立体仓库、货架、FRID射频系统等设备上,讲授实操的每个步骤。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分析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动手去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物流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中职物流专业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形成良好课堂氛围,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掌握知识。在物流实训室内,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演“独角戏”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每个实操和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主动去寻找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拓宽思考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动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和巩固了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

中职物流专业具备案例教学的条件。案例法教学,需要较大的教学实验场所,需要具备比较好的教学设备作技术支撑。广西物资学校有全区中职教育系统中规模大、配备先进、设施齐全、模块设计合理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具体来说,学校的实训硬件设备1500万元,实训室面积25000平方米,具备应用案例教学的条件。利用教学实验场所和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培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考证成绩。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考证培训

通过播放多媒体,让物流班的同学们认识和了解物流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对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前物流班参加物流员考试的通过率都不高,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简单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考证成绩。经过分析发现,只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考证成绩和通过率。为此,引入了案例教学法,选择物流员考试中典型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物流考证的案例,把案例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物流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知识与考证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引入,动手操作。根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培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物流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把考证题目进行归类,然后利用案例来进行讲解。在讲解中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物流考证试题中有一道多选题:

如果你是某饮料厂成品仓库的一名物流搬运工,如何在搬卸装运过程中,让饮料物品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备选的答案有:A物品树立放着,B物品放在托盘上,C物品分开放,D物品放在箱里。

教师带学生到实训基地的物流实训室内,在模拟场境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按照这四个备选答案动手模拟去放置物品,最后通过比较4个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的相关知识。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但这还只是开始,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一起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分析以上4个备选答案,分析后得出第2个答案才是符合让物体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认识到把饮料物品放在托盘上,这样才随时方便搬运,方便运输。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如果把物流的物品都放在托盘上,是不是更便于搬运?于是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与操作能力,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想法来进行操作,作各种摆放,进行多种排列,并对各种摆放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白了处于便于流通状态中,物体才是最好的物流,即,把物品都放在托盘上。由此,学生们更加明白了物流中的便于流通的含义,也让同学们知道了这案例的目的性,即考虑学生学习此知识的用途,即其目的性――为以后在物流实践工作如何让物体始终处在便于流通的状态中,更好地提高物流的效率。

通过此次案例教学专题培训,同学们养成了自己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以物流叉车操作复习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其学生进行叉车技能教学培训。

首先利用视频播放叉车的结构、前进和倒退等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叉车的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对叉车的认识。然后引入案例,进行动手操作。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车站有一堆标注“危险品”的货物,如果你是一名叉车手,如何正确、快速、安全地开叉车叉取货物?

设置这个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针对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老师对学生进行组织与引导,在真实的物流设备叉车上,复习实操的每个具体步骤,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打开大多数学生的思路,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让同学们分组开叉车,为了安全、快速、正确地开叉车叉取货物,寻找多种方法。具体做法是: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1)叉车手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快速、安全地开叉车叉取托盘?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多种方法,有的方法快,但不安全;有的方法看起来很快捷,但不正确;有的方法正确但不快。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比较、总结得到:为了安全、快速、正确地开叉车叉取货物,必须规范操作,只有在规范的操作条件下才能快速地完成任务。让同学们由此更加主动地去练习和掌握叉车驾驶和叉取货物的相关技术,如起步前准备、走规定线路等。进行动作步骤训练,作业单练习(上架指示单,移库指示单)叉运货物、带货绕桩、托盘码垛、入库停车等。(2)老师提出新问题:除了掌握以上步骤和作业训练方法,还要掌握什么方法?于是有的同学就会思考,提出还要进行心理渗透等训练。这样,通过案例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自己激发了学习电动叉车的积极性,主动地进行规范动作训练,主动掌握技术要领。(3)分组竞争,让学生通过现场竞争,找到各自的优缺点,并不断得到完善。这种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扎实地掌握叉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中职物流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效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取得了成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3年的物流运输员考试中,2012级物流1班参加考试的学生有36人,通过考试的有29名,通过率达到83%。以前的2011级物流班,通过率只有50%。在第9届(2014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中,获得了3个项目的奖励。

案例教学的全员互动性、启发性,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因此,在物流考证上的培训上,讲解和训练的每一类型题目都尽量配有具体的真实的案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带领学生进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的思维扩大化、多向化,而不是局限在对概念某一单方面的理解上,训练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但需要功能强大的教学实验场所,要有比较完善的设备做技术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和教学内容等关系问题上,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选择典型的案例,让这些案例能涵盖更多的知识点,并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显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日后的实际问题。

以后要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争取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如果把区内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校间合作,充分利用教学与实训条件,应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有望把学生的考证率提高30%,节约数亿的资金,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学生得到很好地发展。

【参考书目】

[1]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

[2]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2

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目前拔尖人才的培养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数理提高班,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教育试点班,对于高职阶段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甚少[3]。我院三年制护理专业录取分数居学院之首,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基于此,我们展开了对高职护理专业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

由于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专业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4]。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5]。所以,护理专业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我院自90年代起就举行每年一度的护理技能大赛,然而,传统方式的护理技能竞赛,培训选拔阶段及比赛阶段选手都以“个人”的形式参与。培训时,教师示范每项操作的流程,选手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练习每项操作,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这种方式,只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反思甚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间都是独立的参赛个体,交流甚少,常常使训练者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比赛时,选手面对多功能模拟人,完成操作流程,无法展开真实的互动式交流,与目前临床护理中迫切需要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不相适应,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护士核心能力更是无法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护理技能训练方法、参赛方式及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培训教师的潜能,激发参赛选手的参赛热情,促进优秀拔尖护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训练方式法上融“情境教学法”、“PBL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充分挖掘教师教学的潜力,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培养优秀拔尖护理人才出发,指导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教师将以护士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护士的工作领域转换为学生的训练领域,训练前,培训教师集体备课,精心设计临床护理各工作领域的典型训练情境,最大限度地做到“真景”;训练形式上,将参赛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小组成员相互“角色扮演”,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学会换位思考,体现小组的合理分工和医护人员的配合,真人代替传统大赛中的“模拟人”,进行“互动式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场地,我院护理实训中心为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的部级护理实训中心,高度仿真,让学生在训练中“如临其境”。通过真人真景真情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整体护理能力,使学生间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临床护理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二,竞赛形式及评价方式,以“小组”身份取代传统个人身份。“小组模式”主要为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合作性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6]。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磨合有助于她们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成果;有助于帮助他们学到一些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做事的技巧[7]。竞赛中小组成员“角色扮演”,实施真人操作(有创操作除外),小组成员“每个角色”的表现都有独立的个人成绩,相加后为小组最后成绩。小组的整体表现依赖于每个成员的个人表现以及相互的共同配合。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培训师资及及评审专家的建立,以往的大赛中,都是护理专业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单一的培训师资和评审专家,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为了进一步贴近临床实践,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可以在培训阶段,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共同设计培训的典型情境,探讨有效的训练方式;最后决赛阶段,由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打分评价,评价项目除涉及基本操作流程外,还包括不同角色的仪表态度,沟通交流能力等相关人文素养,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能促进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的进一步合作,有利于护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因此,可通过改革技能竞赛培训及参赛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平台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护士核心能力的养成,成为优秀拔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磊、顾斌.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特征分析与培养平台建设研究[J].学园,2011,(12):4-12

[2]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81-84

[3]刘磊、顾斌.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特征分析与培养平台建设研究[J].学园,2011,(12):4-12

[4]杨俊华,晏娟.临床护生分层次带教与建立护生职业规划理念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6):77-78

[5]宋春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3

关键词:企业培训体系建立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种种考验后,仍继续发挥支撑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足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呢?我认为建立科学、系统、完善、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建立企业培训体系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企业培训情况现状分析

1.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等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许多企业开始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但却往往忽视企业自身内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更多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招聘等直接途径进行选拔和任用,很少在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的全面培养,甚至包括已经招聘进入本单位工作的人才,一旦引入,一般就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提升性培训。往往是以业务性培训为主,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还少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在经费投入上,许多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方面,更加注重财力、物力等有形资产的投入,相对于人力资源的无形价值,财力、物力的投入和产出效能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投入效果在短期内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加以准确地证明,这也是为什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许多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费用占全年利润的1%至2%之间,平均到每个人少之又少。

3.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低、培训缺乏系统性。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从表面上看,非常重视培训,但是往往是业务知识、短期性培训、岗位化培训为主,忽视培训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缺乏长效机制。培训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缺乏专业的方法和手段,不能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很好地储备和培养人力资源。

二、转变观念,重视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以上企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当在思想上、观念上正确对待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明确培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才是做好企业培训的基础和前提。重视培训不能仅仅依靠企业个别领导或部分员工,而应该是把培训作为企业营造整体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自上而下,给予培训正确的认识。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培训的主导性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注意建立内部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更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2.中层管理人员应发挥纽带作用。而作为培训具体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发挥良好的纽带作用,更好地配合完成企业内部横向、纵向、长期、短期等多种维度的培训实施工作、及时反馈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搜集实际工作的培训需求。

3.通过内部沟通及时反馈员工建议。普通员工作为培训的接受者,更多情况下是被动接受,可能由于培训设计本身的原因,存在比如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或是将培训结果与薪酬收入关联从而引起员工不满等等阻力,可以通过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反馈员工建议,并对员工的培训给予相应的激励,以培训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

在企业内部上下一心,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将培训无用论的企业氛围转变为努力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之后,这就给培训体系的建立构建了一个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要给予培训相应的经费支持、鼓励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更多企业往往忽视培训的经费投入,直接原因就在于培训不像其它方面的成本投入,能够立竿见影、产生效能。但是,可以通过选择科学、有效、适合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即使企业投入培训经费,但是由于员工的流失率、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率较高等原因,给企业考虑投入较大成本进行培训方面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经费上合理支持,就为培训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建立良好的前提和保障。

三、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要改善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

1.健全、完善企业培训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工作流程等制度,将培训工作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和职责、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

2.建立、健全企业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随企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相互关联的,培训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将更大地促进培训工作的进行和开展,从而建立良性的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等工作,建立与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培训机构,如人力资源部所属培训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培训部等机构。同时,这些机构将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

3.建立培训体系的模型和结构

通过对培训体系的分析研究,我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类别、分层次建立培训体系结构。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主营业务、战略发展等信息的分析,可以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培训体系的建构。根据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因素,可以将培训类别分为企业文化培训、专业继续教育、专项主题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

结合类别再进行分层次培训体系的建构:根据公司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员工的成长阶段,专业发展方向、能力层次情况等可分为新员工岗前培训、在岗员工培训、专业发展与能力培养等。下面我就以上观点,绘制了企业培训体系简图。

培训体系简图:

(2)按培训工作流程建立培训工作运行体系。第一、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绩效与工作要求及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培训就是为了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员工之间能力的差距。培训的需求分析就是建立在完善的培训体制的基础和前提下,通过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员工个人需求分析,从而形成较为完整需求分析报告,作为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据。第二、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年度培训计划、专项培训计划等,可以进行日常常规性培训、专项业务知识培训、普及性培训、小范围人员培训等针对性的培训。第三、通过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实施培训。内训、外训相结合,第一种是内训。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选拔内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型员工建立企业内部培训组织和培训队伍,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可能进行新聘员工岗前培训或相应专业技能性培训。第二种是外训。也就是送出去培训或请外部专家来到企业进行专项或短期培训。由企业请各大院校的教授或专门从事培训的专家到企业来,对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进行专门培训。第四、科学的培训评估和总结。培训是否有效,发挥的作用如何量化,目前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员工培训的评估标准可参考可卡帕切可提出的四个标准:①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或看法;②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③行为标准即员工在培训后的行为变化;④成果即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这四项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培训信息,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项目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设立培训评估标准后,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培训评估方法和手段。具体的评估方法有:控制小组法;事前事后测试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目标评价法等,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在进行评估时,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评估手段,如直接向上汇报、调查问卷评估、检查培训记录、跟踪调查等,在这些评估手段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训记录系统的建立,它往往是培训评估系统的基础,是整个培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五、建立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培训激励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一方面可以通过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企业内部的相应专业资质、外出学习等手段进行精神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奖励、奖金奖品等方式进行物质奖励。

总而言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未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外企薪酬调查浮出水面[j].中国劳动,2000,(1)

[3]charlenemarmersolomon,continuallearning:racingjusttokeeping[j].workorce,1999,(4)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4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在线学习柯氏评估模型培训效益

人才已成为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人才之争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企业必须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培养塑造优秀人才。随着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的提升,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企业培训管理问题分析

培训作为企业行为,目的在于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组织绩效,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培训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现代意义上企业的要求。培训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深入的需求分析——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

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培训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没有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因而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使得培训工作盲目又随意,培训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2.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培训过程事倍功半

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模式培训,采用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所以无法调动学员积极性,培训与实际脱节,造成培训效率低下。

3.评估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模糊

大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具体体现在:评估资金投入有限,领导重视不够;评估手段单一,没有跟踪调查;评估内容片面、表面化,没有进入深层次发掘;对评估情况、数据缺乏系统记录,或没有进行系统管理;与实际生产工作脱节等方面,这些都不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便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

4.培训效益差——培训工作得不偿失

企业对员工进行高昂的培训投资后,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平台使培训成果得到应用,培训投资就无法回收;加上受训员工流失现象,培训成果付诸东流,这都可能招致管理高层对培训项目的否定。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殖,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这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而建立规范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实现这一共识的前提条件,不容忽视。

二、规范有效新型培训体系构建

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要看它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且应具备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着眼于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等特征。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培训计划(目的、对象、机构、时间、地点、内容等)、培训实施(培训方式)、培训评估、培训效益。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1.建立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规范培训体系的基础,是确定培训内容的决定因素,它是培训计划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培训评估的第一步。培训需求一般来自三个方面:新员工入职培训、新项目投入培训、绩效考评差距培训,无论一个培训项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培训主管都应该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决定具体的知识、技能、态度的缺陷。现举例介绍后一种培训需求分析:

某外企采用“职务分析”的方式,即以工作说明书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员工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该公司对各关键岗位的技能做了分析并制定标准,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例如:对工程部电气工程师岗位,首先,设定岗位技能评估标准,分为基本技能评估表(见表)和专业技能评估表(略);然后,由工程部经理对该岗位员工进行评估,理论考核采用试卷形式,操作考核根据其工作表现打分,得出分数后将其归类(如英语49分属于D类),形成一张员工技能评估表(略);最后,将员工实际评估水平与岗位要求水平对比,形成了一张差距分析表(略),在上面注明需要培训的项目和建议培训的时间,如此就完成了简单的培训需求分析。

2.完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有很多种,各有优势,分别适用于不同情景下,传统培训方式已发展成熟,这里就不作介绍了。由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优秀企业的共识,但传统的培训方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实施培训资源的整合管理。“E-Learning在线学习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特性,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自我计划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学习模式。

第一代E-Learning系统,本质上是传统教学的网上翻版,表现为下载阅读电子文本教材、在线播放录制的讲课过程、通过E-mail或聊天室的异步或同步答疑、学生在线测试等形式。第二代E-Learning系统,实质是传统沙盘管理培训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电脑技术的强大能力,模拟现实管理情景及各种可能发生的错综复杂管理过程。它以交互式仿真为特色,将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集为一体,使学员在逼真、新鲜和刺激的环境中学习,学员还可以尝试不同方法,达到“做中学”和“错中学”效果。该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实践性、体验性,通过虚拟现实、仿真、角色扮演、模型化假设检验等,激发学习激情、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习速度和质量。因此,仿真E-Learning已成为发展重点和未来,该系统在西方国家已有运用,但在国内还极为新兴。

3.强化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而遵循良好的评估流程是有效进行培训评估的保证。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了解培训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评估应该包括如下基本步骤:

(1)完善评估数据库。进行评估之前,培训主管必须将培训前后发生的数据收集齐备,因为培训数据是评估的参数,根据能否用数字来衡量分为: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评估主要衡量的参数,它以比例形式出现,是一些易于搜集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包括产出、质量、成本和时间等要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这四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业绩衡量标准。常用的软数据包括工作习惯、氛围、技能、发展、满意度和主动性等,是评估工作的辅助参数。

(2)确定评估层次。“柯氏(Kirkpatrick)四级评估模型”(表略),这种评估工具较为实用,它不仅要求观察学员的反应和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而且强调衡量员工培训前后的表现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根据评估的深度和难度柯氏模型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培训主管要确定最终的评估层次,这将决定评估开展的有益性和有效性,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至少要对一部分培训进行三级甚至四级评估。然而,限于企业的精力、实力和财力,大多数的培训在做完一级评估或二级评估后就不作跟踪调查了。

由于培训要求的加大,培训主管也不得不进行深层次评估。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一级评估;但要使学员掌握某些特殊知识或技能,需进行二级评估,如安全知识课;三级评估适用于那些意在改变工作表现,且客户对实际效果期望很高的课程;四级评估则是更深层次要求,需要从整体上考察公司经营业绩、市场占有率等要素。

(3)统计资料并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的方式有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案例研究等,培训主管对评估调查表和结果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访谈资料等进行整理合并,剔除无效资料并得出相关结论。在分析以上资料后,再结合学员考核结果,对此次培训项目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并做出适当合理调整。

(4)评估结果反馈。在培训评估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评估结果的反馈,经过分析解释的评估数据及结果应该与四类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包括:培训主管——需要培训信息来改进培训项目,管理层——根据培训信息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受训员工——看到成果受到鼓励或者发现差距继续学习,直线经理——根据受训结果调整部门内工作计划。在沟通有关培训评估信息时,培训部门一定要做到不存偏见和高效率,经过有效沟通会更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效果的发挥。

4.提高培训效益

培训效益(培训投资收益),是真正证明培训的价值并决定培训命运的基准,人力资本既然需要培训这种投资,就应该寻找投入产出比最大的投资方式。所以,提高投资效益,证明培训的价值,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1)增加培训收益——应用培训成果

首先,培训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实际,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如此员工受训后才有可能(因为培训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并有意愿(因为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应用培训成果。

其次,要营造支持性工作环境,由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长期倡导学习,强调应用的必要性,并明确直线职能经理对培训成果有效应用的责任,通过把培训应用纳入绩效考核中,调动直线经理的积极性,从而客观上保证培训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工作中。

最后,要保证长期收益,培训成果必须不断巩固并完善。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学习小组;②行动计划;③多阶段培训方案;④应用表单。为防止受训者中途懈怠,可由其上级或培训人员定期检查或抽查,一般适用技能类培训。

(2)规避培训风险——控制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的确会带来培训成本增加,造成投资无法回收,但人才流失的原因不在培训管理本身,而且一个好的培训体系不仅能留住内部人才,还能吸引外部人才。对于人才流失的原因本文不作论述,下面就流失现象提出两方面建议:

①利用法律约束:企业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明确规定受训员工只有在企业工作满几年后才能离开公司,否则,必须按比例补偿部分培训费用。

②运用激励手段:把培训成果与绩效、薪酬、晋升挂钩,将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要使人才培训后不是流动,而是更加稳定,关键是把培训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培训主管要从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教学培训

一、研究对象

44名长春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现场发放问卷44份,回收43份,问卷回收率97.77%,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100%。

2.座谈调查法

对44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关于“培训效果”的座谈。

三、培训效果调查与分析

1.本次培训中你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调查显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案例分析,学员们认为案例分析能够贴近一线教学实践,简单易懂易操作。专家讲座的形式喜欢度也较高,通过座谈了解到:专家精彩的讲解以及独到的见解能够让老师们了解最前沿的教学动态,以使自己能够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还有44.18%和27.91%的老师选择了共同体建设、教育沙龙。另外有18.60%教师选择了其他培训形式并附有文字说明:教学观摩、体育学科实践类培训。通过座谈了解到:选择教学观摩的教师们认为可以通过参观一些优质的体育课,学习到其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领悟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突破校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质量。一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会带来一定的启示,能够直接指导教学。选择体育学科实践类培训的教师们认为,体育学科实践类知识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础和根本,通过体育实践类的培训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一现象表明,此次的培训方式不能满足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的需求。

回顾此次的培训方式,主要采取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安排的理论课程内容过多,室外的实践类内容太少,背离了体育是实践操作学科的特点,理论化过强,太枯燥,学员提不起兴趣。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数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2.参加本次培训后,你感觉收获最大的三个方面是:

调查显示,骨干教师们收获最大的三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精神、对教育新理念的理解、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座谈了解到,在团队组建与素质拓展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团队活动给骨干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在小组活动中真真切切、淋漓尽致地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和智慧,在拓展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专家精彩的讲解以及独到的见解,让老师们了解了前沿知识和教学动态;通过培训师的专业引领,让学员了解了科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方向。

调查显示,收获最小的是建立社会关系。通过座谈了解到,5天的课程有3天半是所有学科的集中学习,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缺少体育学科教师们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3.您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

调查显示,有4.65%的教师觉得培训时间安排和工作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经过座谈了解到,有的老师在假期有训练任务;还有老师觉得平时很辛苦,好不容易放期,身心需要调整,假期不愿意被占用;还有寒假天气寒冷,培训不允许住宿,培训地点太远,交通不便等。教师们希望培训选择学期后半程(期末),在学期末的时候,体育基本结课,留给其他学科进行总复习,这时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参加培训。

4.您觉得今后自己最需要强化的三种能力是:

调查显示,最需要强化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其次是教学改进能力和引领教师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内力的素质基本功,由于过去教师们对科研的不重视以及工作量、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科学研究,再加上自身文字组织能力差,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的“科研软肋”就比较明显。在骨干教师提交的15篇论文中,经过修改只有7篇通过审核并刊发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虽然在本次培训中,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学员们觉得要想取得良好科研成果还远远不足,还需要专业教师的引领。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和排头兵,虽然在工作中正在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他们也非常迫切需要借鉴更新、更好的教学经验,超越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改进能力和引领的能力。

5.您对本次培训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参培教师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对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满意度最高、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的满意度都较高,说明此次培训的总体安排还是合理的。但还有34.89%对教学设施与条件、30.23%对用餐与服务质量、18.61%对研修(培训)方式、方法选择、16.28%对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13.95%对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安排、11.63%对研修(培训)成果与收获不满意。通过座谈了解到,参培教师认为教学设备陈旧,大屏幕看不清楚,教室太冷;用餐人多,当排队就餐时饭菜已经冰凉;理论课程安排太多,实践课太少,传统的室内讲授式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给今后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6.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调查显示,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最满意的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呼唤心灵追求特色》《团队组建与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思考》;《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及应用》《中学骨干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课程的设置比较满意,但是对集体集中形式的讲授形式不满意,如果这三门课程能够针对体育教学来讲,可以让学员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沟通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不满意率较高的是《强化自身德才兼备―如何做好体育骨干教师》,教学内容浅显,教师讲课没有热情也没有激情。

四、调查与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最大收获、最需提高的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的调查与分析,以及与参培教师的座谈与交流,得出以下结果:

1.培训方式单调,不能满足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的需求。

2.理论课太多,体育实践课程太少,忽略了体育学科的特点。

3.集体集中形式的培训,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同伴交流的机会。

4.培训和结束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5.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条件较差。

6.有的培训师教学和指导能力不高。

7.教师最需要强化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改进能力、引领教师的能力。

8.缺少亲临优秀课堂借鉴更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改进能力、引领能力的学习机会。

9.历年来的培训都缺少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五、对策

1.培训前要认真地进行需求调研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注重培训前的需求调研与分析,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根据教师的切实需要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2.除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教育等通识培训外,尽可能不进行多学科的集体集中形式的大课堂学习。

多学科集体集中形式的大课堂学习,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缺少体育学科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所以要改进培训方式,尽可能以学科为班级,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环节,让学员在互助、互学、互帮中共同提高。

3.合理规划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包括培训开始的时间和培训结束的时间。培训的时间尽可能不安排在假期,特别是寒假;培训结束的时间尽可能不与学员的回程时间冲突。

4.增加一线名师授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线的名师,他们具有在课堂实践中升华出理念、理论与教学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的经验,并且也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的、困惑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能够切实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

5.开展体育科研专题讲座,切实提高体育骨干教师的科研

水平。

体育学科的“论文写作以及体育科研”是体育教师的软肋,在培训中,不仅需要专家理论方面的引领,更需要结合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特点聚焦案例的剖析,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引领他们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从中挖掘研究点,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切实提高体育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6.观摩学习式培训。

在培训中,组织学员到基层学校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让教师亲临课堂,通过看课、听课可以捕捉到有用的东西,把别人的教学长处、别人的教学绝技、别人的精彩之处无声无息地“嫁接”到自己的课上去,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改进能力、引领辐射的能力。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培训。

当前的培训安排在教室里的课程内容过多,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模式,背离了体育是实践操作学科的特点,学员提不起兴趣,继续教育的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障。应采用理论学习和术科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真正激发教师内心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8.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为更好的培训提供保障。

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是培训学习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长春市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加大投资,积极地筹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

9.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聘请和选择培训师时,要认真考察其培训能力,并要提前审阅讲课内容,避免因人设课,避免相关课程的重复。

10.开启培训后跟踪服务系统,增强培训效果。

依托网络资源定期布置作业、验收、评价,并开辟在线疑难问题解答、学员互动、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建立持久的联系,为培训的后续学习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张海珠.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

流体力学分析培训篇6

关键词:培训中一心培训绩效评估企业培训

1.研究背景

培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培训中心通常是专司企业职工培训服务的直属机构。当前,企业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正在赋予所属培训中心更多的培训职责和任务,同时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培训提供保障。如此,保证培训满足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需求,使企业的投入获得最大利益就成为培训中心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对培训中心的考核标准。然而,如何鉴定培训成效即培训绩效评估则始终是培训中心在培训循环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应该是培训中心当下所应着力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

2.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理论概述

2.1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内涵

绩效一词源于英语performance,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培训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确定培训是否有效的问题”。因此,培训绩效评估可以概况为以验证培训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收集培训结果的活动。而要科学地验证培训结果是否满足培训目标或需求,则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手段、评估流程等因素,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

2.2现代培训绩效评估理论简述

2.2.1柯氏模型

柯氏模型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DonaldKirkpatrick在1959年提出的。模型依据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绩效分为反应(reaction)、学习(learning)、行为(behavior)、结果(results)四个递进层次。

2.2.2柯氏改良模型

柯氏改良模型是美国另几位学者1993年在柯氏模型基础上针对其不足而提出的。他们认为培训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是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把四个层次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培训绩效评估看作是培训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把评估和培训分割开,这样一来可以把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培训评估对培训计划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使培训计划更加适合员工以及企业的培训需求。

2.2.3CIRO模型

CIRO模型是Warr.P,Bird.M,Rackham.N三位专家在1970年提出的。它描述了四种基本的评估级别,即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反应评估、产出评估。背景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关于当前操作环境的信息,以便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投入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可能的培训资源来确定培训方法。反应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参与者的反应来提高培训过程。产出评估是指收集和使用培训结果的信息,它是评估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包括界定趋势目标、选择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四个阶段。与之相似的还有美国学者Stufflebeam,D.L.在1967年提出的CIPP模型。

2.2.4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

Phillips于1996年提出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模型在Kirkpatrick四层次模型上加入了第五个层次,投资回报率(ROI)。RIO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是通过财务数据来测算有关投资回报率指标以说明培训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它通常是指培训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往往用百分比表示。

2.2.5满意效用比模型

Lawshe在1975年提出满意效用比(CVRContentValidityRatio)模型。此种评估方法是先有一定的培训人员和老师以及刚完成培训的学员根据KSAO(知识、技术、能力和其他人员特征)运用头脑风暴法建立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对KSAO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根据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CVR方法进行计算:CVR=Ni-Nu/Nt

Ni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指标重要的专家数

Nu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指标不重要的专家数

Nt表示参加评估的专家总人数

2.2.6技术匹配模型

技术匹配模型是Macey在1982年提出的。它采用专家打分法对KSAO指标体系进行打分,从而来评估培训需求的重要程度,确定培训的重点。

2.2.7罗伯特・布瑞克夫成功案例模型

成功案例模型法是通过对部分成功受训人员的知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估从而确定影响成功培训的因素和影响员工正接受培训的因素,从而更好的改良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2.2.8目标导向模型

目标导向模型是Jackson1991年提出的。该模型的特点是,关注受训者而非培训者的动机;评估受训者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把培训效果的测量和确定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培训的评估不由培训者实施。

2.2.9CSE模型

CSE评估模型是加利福利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该评估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整个培训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因而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也较容易操作。与其他评估模式相比,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综合性与全程评估相结合上。因其将整个培训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阶段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获取培训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的可靠信息,不断控制、调整和改进培训工作。

3.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现状与特点

3.1现状

培训中心整体有绩效评估意识,在培训质量要求下多数培训中心建立了教育培训效果满意度评估制度和流程、学员满意度评估制度和流程;建立了评估标准。有些培训中心还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并利用统计数据评价培训效果,通过座谈会、个别沟通等各种方式反馈给培训教师,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但从培训绩效评估的总体要求看,培训中心的培训绩效评估仅具雏形,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着对培训绩效评估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未建立科学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手段)、评估客体模糊和未有效利用评估结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制约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2特点

培训中心的培训职能依据企业的定位和本身的发展战略,不仅承担着企业党校、高管、科研等各类高级人才的培训还承担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等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因此,具有涉及面广、评估难度大,涉及专业多、指标体系复杂,涉及客户多、采集数据相对难度大等具体特点。

4.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设想

4.1构建原则

4.1.1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核心要素是评估标准体系。科学的标准体系应以可测量为前提。但由于培训绩效评估内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又不能完全量化,因此,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1.2区别对待的针对性原则

鉴于培训中心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不同,培训需求、对象、内容、时间均有差异,标准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在整体评估体系框架下,建立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子框架,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可靠结论。

4.1.3全过程评估的原则

培训绩效是培训全过程实施的结果。因此,培训绩效评估体系不仅是培训后对培训产出的评价,还应对培训前需求的分析、实施的策划、过程的控制等环节进行评估,才能一方面及时矫正不足,另一方面为培训绩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4.2评估体系模型设想

依据现代培训绩效评估理论、实践及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要求,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涵需求分析评估、实施策划评估、过程控制评估和培训效果评估四个模块。

4.2.1需求分析评估模块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的依据。因此,需求分析评估是保证需求分析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需求分析评估的内容主要针对需求分析形成的各项要素,包括对需求分析者资格、能力的评估,需求分析手段或方法的评估和对输出结果有效性的评估。需求分析有效性评估的标准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4.2.2实施策划评估模块

培训策划(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是培训实施的脚本。因此,对培训实施策划的评估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实施策划评估的内容主要针对策划者和策划内容,包括策划者资格和能力的评估、目标制定的准确性评估、培训时机、时限、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场所和设施策划的适宜性评估、过程策划的有效性评估和培训预算的合理性评估。

4.2.3过程控制评估模块

培训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培训策划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培训实施过程控制的评估即能为培训实施的有效性及时诊断,又能为培训策划的有效性再行提供佐证。培训实施过程控制评估内容覆盖实施全程,包括培训者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对象的适宜性评估、师资聘任过程的有效性评估、教材及教学媒介的有效性评估、培训资源(设施、设备、环境)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内容和进度有效性的评估等。

4.2.4培训效果评估模块

培训效果即培训产出是培训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检验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依据柯氏模型和菲利普斯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培训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教材使用效果)评估、服务效果(教学设施和环境、生活设施和环境、管理设施和环境)评估、学员收效(学习收获、考核成绩)评估、培训收效(上级评价、同事评价、业绩表现、态度转变等)评估、企业收效(企业或主管部门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估和成本―收益(培训投入和产出的财务指标)评估。

4.3评估体系的流程设计

评估体系依赖于科学的使用,制定评估流程是保证评估科学性的重要途径。评估体系的流程应包括分析评估需求、确定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评估、分析评估信息和反馈评估结果六个环节。

4.3.1分析评估需求

分析评估需求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的需求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评估需求分析主要通过对项目主管部门的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

4.3.2确定评估目标

评估目标是评估实施的导向标,决定着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培训目标的确定以评估需求分析为依据,以可测定为原则。

4.3.3制定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是对评估整体过程的策划。评估方案应包括评估目标、内容、方法、指标体系、评估过程等。

4.3.4组织实施评估

依据评估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应注意保存所收集的信息资料。

4.3.5分析评估信息

根据评估目标和标准,汇总分析评估过程所收集的各种数据,得出目标要求的评估结果,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估过程、评估标准、数据分析方法、评估结果和建议等。

4.3.6反馈评估结果

评估报告应以适宜的形式反馈给培训相关方。首先,向培训对象反馈,以使其了解培训的效果,增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向培训实施者反馈,使其了解培训实施的优劣,促进持续改进,增加培训的有效性;第三,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反馈,使其了解员工受训后的变化和提高,促其不断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第四,向企业高管反馈,使其了解培训的收益,给予培训工作更多的支持。

5.提高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质量的建议

5.1提高对培训绩效评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科学的培训绩效评估是培训良性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依据戴明的PDCA循环,没有检查评估,就没有实施。因此,培训中心应在全员中强化对培训绩效评估的认识,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共识,形成培训文化。

5.2推进培训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建设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培训中心应通过建立培训绩效评估制度,完善机制,特别是通过对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和实施的考核机制,让培训中心上下像关注培训一样关注培训绩效评估,不断推进培训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减少评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3不断完善适合培训中心的科学性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是检测培训绩效的有效工具。工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培训实施相关部门应根据培训需求,不断通过调研,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以达到科学性的要求。

5.4提供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平台

科学的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有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支持。培训中心应在资源上保障评估的实施,如建立培训评估电子数据库,研究评估数学模型等。

5.5加强培训绩效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培训绩效评估成败的决定因素。培训中心应通过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实施培训绩效评估的能力,培训应包括态度培训和技术培训。

5.6充分发挥培训绩效评估的作用

要使培训绩效评估真正服务于企业培训,就要充分利用培训绩效评估结果。不能将评估结果束之高阁,让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培训中心利用评估结果矫正不足,以达到培训的既定目标;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再策划的依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玉萍,许伟波,彭于彪.绩效・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永刚.浅谈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08).

[4]张民.论现代企业职工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J].职业,2010,(05).

[5]袁凌,朱瑞娟.国外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

[6]左经文.凯洛格公司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研究[D].万方数据.

[7]人行海口中支人事处课题组.我国央行培训绩效评估研究[J].青海金融,2009,(1).

[8]刘北国,郭慧香,高玉春.培训绩效评估流程设计[J].石油教育,2009,(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最新给领导的感谢信字,给领导的感谢

    - 阅0

    给领导的感谢信字给领导的感谢信篇1敬爱的领导:您好!我是您的员工xxx,这次心情很激动给您写这样的一封感谢信,自从您上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聊了一会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眼前就已经豁.....

    以乐趣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篇)

    - 阅0

    以乐趣为话题的作文篇1愉快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帮妈妈做饭。放假的时候我和妈妈说假期我们有一项作业是学做家务,我学什么呢?收拾茶几?很早就会了!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