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要素(6篇)

来源:网络

审计的要素篇1

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最终要表现为一定的成果。这一成果的具体形式就是审计判断绩效。良好的审计判断绩效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还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积极追求的目标。同时,审计判断绩效也是衡量审计判断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确定审计人员责任的基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审计判断绩效的评价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审计判断绩效及绩效函数

(一)审计判断绩效的涵义

什么是审计判断绩效(AuditJudgmentPerformance)?最为典型的当属Libby(1995)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他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与一定的判断标准相符。显然,此定义是对一个好的判断绩效的定义,并不是对审计判断绩效的一般定义,因为审计判断绩效可能好,也可能差。笔者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的相符程度。这里所说的标准包括效果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一个绩效好的审计判断要同时满足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质量上的保证成本,又不能过高。修正后的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是符合一般的业绩定义的精神的,是以审计判断的效果性或效率性作为指标或标准来界定审计判断绩效的。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判断的效果性和效率性是比较难于确定的,从而也就导致了审计判断绩效的计量是比较困难的。

(二)审计判断绩效函数

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最多的是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inhorn和Hogarth(1981a)以及Libby(1983)提出的等式(1)表示的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函数:

绩效=f(能力,知识,激励,环境)(1)

从等式(1)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审计判断绩效受审计人员的能力、知识、激励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后,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Bonner(1990)研究了经验和审计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Frederick(1991)研究了经验和知识之间的关系,Bonner和Lewis(1990)研究了知识和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Libby(1995)指出,由于知识被其他三个因素及经验决定,因而绩效与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知识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知识=g(能力,经验,激励,环境)(2)

以此公式为基础,Libby(1995)构建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被认为是比较完善的模型。大量的研究都是以此模型和审计判断绩效函数为基础的。在上述两个公式中的环境因素都包括了任务的因素。

笔者认为,等式(1)和知识的前因和后果模型基本上勾勒出了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框架,也与Campbell(1990,1993,1996)提出的绩效行为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我们也认为Einhorn和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绩效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和脉络,比较零散;二是有些绩效影响因素不恰当;三是对环境因素理解得太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个因素,对后三个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研究比较少。

二、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的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系统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和审计环境的函数。审计人员因素也称为审计主体因素,是指由审计人员拥有的并带到工作中去的因素;审计任务因素是指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项目;审计环境因素也称系统因素,是指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所有的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项目之外的因素,它们不受审计判断主体的影响。据此,审计判断绩效函数可以表示如图。(图见11期杂志)

根据以上我们对主体因素的界定,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Einhorn与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中的前两个因素知识和能力属于主体因素。但用这两个因素概括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是不全面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审计判断主体因素应包括:性格、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经验、努力程度。

(一)性格

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格心理特征,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影响的反应而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同样能够表征个体判断绩效方面的差异。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如A·培因和T·查理按照理智、意志和情绪哪一种在性格结构中占优势来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三种。H·A·威特金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把人分为依从型和独立型。

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一个风险偏好者进行审计判断,其判断结果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从而进一步把其本身、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置于高风险的境地。风险厌恶者在进行审计判断过程中往往会设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导致审计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应该说以上两者的审计判断绩效都不好,但就两者比较而言,后者的审计判断绩效强于前者。因此,我们认为风险中立者,或者考虑审计效率的风险厌恶者,具有取得良好审计判断绩效的基本素质。

(二)知识、技能、经验、记忆

一般来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但对个体来说,知识是指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显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个体已经获得的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比如,许多人都会骑自行车,但却讲不清这种知识;许多人能流利地说本族的语言,但却说不清语法规则。在审计判断过程也是如此,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却说不清审计判断是如何做出的。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显然,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审计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无论在哪个国家,要成为胜任的审计人员,就必须首先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因此,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既是对要成为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是否具备从事此项业务的基本知识的检验。同时,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还需要具有程序性知识,也正是这些程序性知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审计人员的个体的判断绩效的差异。因此,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但后者影响更大。

在Einhorn与Hogarth以及Libby绩效函数中,把能力(Ability)作为审计判断绩效的变量。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指普通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而是指完成信息编码、检索和分析任务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信息加上角度出发的。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能力相当于技能。技能是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定的、复杂的动作方式系统,这里的动作是广义的既包括外显的实际操作,也包括了内隐的智力动作。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动作的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因此,Einhorn,Hogarth和Libby绩效函数中的能力应属于智力技能范畴,而智力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的机会的广泛的境况。根据此定义,经验不仅包括亲自参与完成实际审计的境况,也包括复核其他人的工作、收到上级人员的复核评论、收到结果的反馈、与同事讨论其他审计、阅读审计指南和培训。此定义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把经验界定为可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是不恰当的,各种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只能是为增加经验提供了条件,或者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但不等于是经验本身,经验应该是这一过程形成的结果;二是过于宽泛,包括了学习间接知识和获取直接经验的境况,很难划清知识和经验的界限,也不能体现经验的实践性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审计人员的经验应界定为:直接通过实践形成的技能,或者说是技能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绩效。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它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的审计实践的积累。

被认为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事物的反映。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心理学家Hogarth(1985)指出,一个好的记忆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判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些研究人员(Pumlee,1985;Moeckel和Plumlee,1989;Frederick,1991)研究了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并指出: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期间,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记忆对决策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记忆与经验、技能等要素是什么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它们是把记忆作为导致不同经验差别的原因来看待的。大量有关记忆的研究是在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新手之间进行对比。有的研究(Frederick,1991)表明,经验的审计人员存在着一个图表式的记忆结构,对内部控制优先回应,而新手只能根据线索回应;也有的研究(Choo和Trotman,1991)表明,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回忆起更多的与持续经营假设不一致的信息。我们认为,记忆既是形成经验的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在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审计人员的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程序性知识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智力技能是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记忆既是经验的形成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容。当然,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也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雇员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个体内部因素(能力和性格等)、个体的外部因素(所受的教育、培训、经历等)的函数。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动机和努力程度

动机是激发个体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因此,审计人员的判断绩效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动机的影响。正因如此,一些绩效评价的研究者(Campbelletal,1993)把动机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原因。我们并不否认动机在绩效中的作用,但把它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因素是值得商榷的。

在影响审计判断的绩效的诸多主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和不努力、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绩效的不同。努力应该是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来自于审计人员的动机,动机越强努力程度也就越高。一个特别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比一个不太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绩效要好。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努力程度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动机通过影响努力程度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审计人员的动机受需要和激励两个因素的影响。努力程度除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以外,还影响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与其陈述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成正向关系。努力程度、动机、需要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审计判断绩效的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任务因素

我们认为,任务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任务的特点不同,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是不一样的。Hogarth(1985)指出,审计判断的正确性是个体特点和任务环境结构的函数。任务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重复性、任务的规范化程度、任务的类型和任务质量等,其中前两项受到了广泛关注。任务的复杂程度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如表。(表见11期杂志)

从上表可以看出,任务越复杂,其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需要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比较而言,复杂程度越低,或者说任务的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取得好的判断绩效。审计人员不断重复的参与同类审计项目有利于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

(二)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绩效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多层组织背景、责任关系、激励和时间压力、组织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由于有关环境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这里不再具体展开分析。

审计的要素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委派制;业务能力;与时俱进;提升途径

人的能力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学习和工作实践积累的总和。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党和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促进其素质与能力方面在不断提高与攀升。

一、提升能力素质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原则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能力素质的基本原则要与《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相一致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也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审计业务的能力,是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前提基础。这就要求委派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审计专业理论、业务知识、且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审时度势地准确把握国家的审计法规、吃透国家的政策精神,正确有效行使审计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作用,在审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性原则是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前提基础。委派的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要理解和把握国家卫计委对医药卫生战线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委派制的重要性的认只,是为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国际与国家的审计法规,独立于各管理层,极大地发挥国家在卫生领域投资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有效性和作用性。

(二)要坚持与时俱进地为卫生行业的改革发展服务的指

导原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的营运发展情况时刻也在不断变化,为确保大型公立医院为人民的健康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对委派的内部审计人员要随着情况的发展与变化就得与时俱进地转变审计观念,根据医院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改变,要不断更新审计理念、调整审计的指导原则、以适应服从和服务于大型公立教学医院的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的需要,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市场的逐步开放,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将不断涌入到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中,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委派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审计的知识结构,加强审计工作的法规与国家在每个时期的政策学习与研究,不断打破常规的旧观念,倡导消化新东西、不断挑战与提升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具有与时俱进地知难而进的指导原则

在审计工作中要树立有所为的新观念、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实现审计的方式方法、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与时俱进,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确保国家卫计委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委派制的跨越式发展。着力要解决与确立一个公正、公平、公认、科学的审计评价标准,要依据国家和各地域出台的与审计规则方面有关的政策、规则、工程量计算标准、劳动定额框架标准、税率标准、管理费用标准、利润标准,规范统一一致的审计业务技术与审计方法,是确保审计业务开展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力性的有效保证。二是审计证据的收集要具有客观实在性存在有难度性。审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没有统一的尺度与标准,特别是国家有许多腐败案例它走的招标程序与路径都是正确的,但只有在执行过程中对产品的品牌和对工程项目中合同工期及分项目的签证发生了改变,因签证的合理性而没有合法性,给国家的投资额度的增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确实也有不少。投资方签证的改变大多都是由被投资方的利益而引起的。各种变更签证的动因有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业务能力不熟悉及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造成的是有的;也有的是审计人员与投资管理方及投资方勾肩搭背而造成的,有些项目是审计人员事先没有参加,审计机构情况不明也有不少。若是后两种原因是投资方的管理者出于是有目的活动,其审计证据收集的正确性是难以保证的,使得审计证据的取证增加了难度性;三是效益审计的标准欠缺统一性、方法性。

二、委派的审计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一)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掌握要明、要细、要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委派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基本功,这是对审计人员最基本的专业技术要求。也就是说委派制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公立医院营运情况、医院法人的政策水平与观念等情况及医院职工对领导层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廉政、勤政意识的应相与公认度及反应情况是好还是差、是优还是劣,特别在医院营运的管理上是否存在有偏差与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和全面的了解,便于在审计业务开展活动中有驾驭的方法与能力,始终处于主导与主动地位;

(二)审计人员知识方面的能力要全面、要广泛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当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快、知识信息变更快、更新快、发展快,这就要求委派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发展,必须要以严谨求实态度,契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博览群书、丰富知识、积累知识,为开拓审计工作的新局面适应时代的发展履职承职;二是对审计法规制度要熟悉。审计工作的法规制度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项目是非曲直的一把尺子,依法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审计业务工作准则及会计准则,并要掌握与审计相关联的法律条文和行业规章,且能准确理解其基本精神,才能具有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经得起法规制度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审计专业技能要精细。审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事项需要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状态,才能有效适应审计领域深层次、多情况、多问题的正确处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无论是审计和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是其它专业人员出身,在审计战线均有用武之地,就得不断学习、深钻细研、努力实现知识更新换代、能使审计业务工作在原专业上成为问不倒、难不住的专家型人才。

(三)创新科学的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原则

真实合法的审计是一切审计业务开展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真实合法的审计,发挥内部委派审计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1],在审计的方法上要正确处理好效益、合法、真实三者的关系,就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同时要深刻领会审计组织赋予对所有审计职能部门和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的权限、职责,使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属上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由上级机构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和使用,以确保内部审计在方法上所确立的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合符国家内部审计准则与要求。

三、委派的审计人员要具有扎实全面的工作能力

(一)在审计工作中要有严谨认真科学务实态度

在大型公立医院的营运发展中、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委派制的能力与水平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准,提高委派内部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确保医疗卫生战线的大型公立医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深刻认识审计工作委派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委派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求真务实性、独立性、权威性、客观实在性的综合素质,具有全面扎实的审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及契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在项目审计中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审计行业法规贯穿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审计程序和审计章程办事。也就是要在实施具体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委派的审计人员要放下架子、静下心、专心致志投入到项目的审计中,按时、保质完成审计组织交结的任务,把项目存在的问题查真实、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委派制的作用。

(二)在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工作要严谨、一丝不苟

项目通过审计后的数据的统计、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与不对,能经得历史复查与检验。要深刻认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严谨性、客观实在性、政策法规性。审计的主体和内涵主要是与人、数、事、物相融合,是一项既认真又细致且复杂繁琐的工作,只要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把审计工作做细、做深、做透的综合能力素质,做到在项目审计中一丝不荀、细致严谨。

(三)在落实审计结果与结论时要注意方法性、技巧性

注重运用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包括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确定,正确把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度、科学性分析性与有效性,在审计工作中在与被审计单位在对话时既要敢于亮实情,做到诚实、公正、正派、可靠,又要注重在与其对话中的方法性、策略性、技巧性、原则性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对待,更要坚持原则性、把握政策性,基本做到一视同仁。

(四)要有提升与发挥团队作用的能力

在审计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团队的作用发挥很重要,团结与合作就是力量。人们必须结合在―起,将个人的才能、创造力和精力到团队中,才能有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①要认识当今的审计工作复杂、政策性强,个人的力量存在有相当的局限性。在审计业务中发挥团队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比单打独斗的个人力量要大得多、强得多;②要建立能发挥团队的影响力、作用力,达到高绩效的审计工作团队。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也就是让审计团队成员彼此合作,激发团队成员创新审计意识,获致独到且具有一致性的审计工作成果与绩效。在团队中的分工协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团队中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抛弃利己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团队意识。③审计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要自觉服从审计组织及领导的工作安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根据工作进展和情况变化作好审计人员力量分工的调整,且审计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要自觉服从、主动协助他人工作,相互之间要注意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为审计组织的整体利益与目标的实现而履职尽责。

四、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抓好集中组织培训

卫生卫计委直属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委派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要求“从委派的方式与方法、委派机构及人员的管理与领导、工资关系、考核办法、人员交流的原则,以及牵头的部门与单位、委派人员的时间及待遇”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与要求。特别对委派到的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都要集中3~6个月的审计业务技术教育培训与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学习能进一步熟悉审计人员委派工作的管理、准确掌握国家审计政策、审计法规、审计事项的内容、重大经济事项和经济政策变更、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支出、重大合同协议方案、重大诉讼情况、以及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形式与方法,审计报告及审计例会的形式,审计的职能与权限,且明确了在审计报告中的主体责任。对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组织内容、范围、技术及内审法规准则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内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审计组织要不断组织审计人员加强业务与技术学习

委派的审计机构及组织要科学掌握审计法规、吃透国家对审计的要求与精神,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每周得组织一次碰头会,让所以的审计人员汇报在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及履职水平,以及在审计项目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难点问题、凝点问题、关键点问题进行研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是否受审计法规还是政策的影响、还是被审计单位的违规及违纪问题、还是国家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违规违章问题,以及是否是审计业务技术不到位出现的问题,正解查出所存在问题的来源及存在的根源,对问题的提出通过研讨会进行分析与归类,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的措施与办法。委派的审计组织要每月组织1~2次审计方面的业务技术学习,不断了解国家在内审方面的最新动态、先进经验、审计技术与方法、上级组织相关文件精神及医院各种文件方面业务学习,促使内审人员知识不断更新,有利增强委派的内审人员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委派的审计人员可采用走出去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与学习

要全面提高内审委派人员的综合素质,走出去参加全国举办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班,是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方法。①通过培训,对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并可在培训中通过互相研讨与交流,可获取许多审计方面的信息、并能为解决在审计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提供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②通过教育培训能扩大与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规范。科学建立内部审计执业规范、实施三级复核制度,且以内、外部检查制度的严格遵循,有利严格按程序执行审计;③通过培训且能进一步熟悉审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查证能力、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提供支撑与帮助;④通过培训有利于建立一套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内审人员及其工作质量的定期评比与考核,是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的需要。

审计的要素篇3

关键词: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经济行为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审计工作是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强化经济监督、发展社会事业的基本手段,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有效落实国家财经法规起到保障作用,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家与人民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而审计工作的主体是审计人员,由此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概念以及作用

(一)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概念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指的是:从事审计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的与审计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反映审计工作要求的、具有审计人员的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准则与规范。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判断能力以及审计方法等。在审计工作中审计报告与审计查证事项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其合法程度,这些内容都是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息息相关的部分,面对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

职业道德素养是社会职业道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约束审计人员的个人行为,调整审计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可以保证审计人员有效的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机关的社会形象,净化审计行业的风气,促进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具备较强的责任感

审计人员具有责任感是完成审计工作的内在动力,较强的责任感可以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其主观能动性,审计人员的责任主要包括审计职业、职务与审计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审计职业责任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党的指导方针下,进行审计工作的创造与开拓,有效的完成审计工作,遵守党的宗旨;审计职务职责指的是每个审计岗位有其工作的范围与目标要求,要求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努力完成岗位要求,实现岗位价值;审计人员所肩负的审计社会责任指的是其所负责的审计工作,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肩负的责任,需要审计人员将做好审计工作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相联系;审计人员所肩负的政治责任指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和人员依法行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保证政令畅通。

(二)具有奉献精神与高品质思想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爱护自己的审计工作岗位,树立为本职工作奉献的精神,敬业就是将自己的职业作为事业去对待,将自己的前途与审计事业相互联系,审计人员需要树立审计理念,养成能做、会做、做的好的审计工作作风,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有探索的精神,对审计工作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创新审计工作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才华奉献在审计事业中,保持自己对审计工作的斗志与激情。

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品质思想,充分做到廉洁自律,维护与保持审计机关的社会形象,审计人员需要自觉的做到讲党性和讲原则以及讲奉献,具有忠于党和人员、遵守法律并忠于职责的精神,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三)遵法守法

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审计工作条例,要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审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具体依据,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审计人员需要做到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处罚条例做出处罚意见,同时对于审计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揭露。

审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是严格依法与执法,做到客观公正审计,勤勉尽职、政治坦诚,要严格保守秘密。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需要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揭露,坚持廉洁自律原则,在面对金钱与其他物质诱惑时,保持廉洁自律,积极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审计人员需要勤勉高效的履行审计的职责,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做好保密工作,对于审计过程中了解的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要认真保守,为了更好的保证审计队伍的清正廉洁,审计机关内部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廉政制度等约束制度,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

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审计独立性,审计部门起到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地方的审计单位是当地政府的下属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其审计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而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受社会与家庭等方面影响,需要审计人员不受环境所左右,完整的、真实的完成审计报告。

(四)具有审计工作能力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中审计能力是重要基础,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保障,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随着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实行绩效责任审计制度,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审计责任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审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与绩效审核的具体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审计能力与审计职业素养,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审计知识、财政知识、法律知识、行政知识与管理知识等,熟悉并熟练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做法的了解程度,以便可以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三、结语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有效的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是需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落实,文中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概念与作用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对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做了详细的论述,审计人员需要较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依法进行审计,保持审计独立性,树立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王杭.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J].重庆与世界,2011(13).

[2]董焕萍.浅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J].理财,2011(08).

审计的要素篇4

审计风险=(舞弊风险+误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样修正的依据如下:

1.社会需要推动审计模式的演变。

审计模式的演进不是一种替代与更新,而是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1720年“南海公司”破产事件,惊醒了陶醉在黄金美梦中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纷纷要求议会严罚欺诈者,并要求赔偿损失。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受英国议会的聘请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并出具了一份《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议会根据查尔斯·斯内尔的《查账报告书》,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旨在防止不正当的股份竞争,禁止设立舞弊性质的股份公司等。英国1836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1844年和1845年的《公司法》的颁布,确立独立审计的法律地位。此阶段一直到20世纪初,独立审计没有成套的理论和方法,只是根据查错防弊的目的,对大量的账簿记录进行逐笔审查,故而被称为“账项基础审计”。由此可以看出账项基础审计的诞生正是适应了利害关系人预防欺诈、舞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需要。1929年~1933年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使大批企业倒闭,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度基础审计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但制度基础审计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对管理当局凌驾于内控之上的舞弊无能为力。自60年代中期以来,审计诉讼案日益增多足以证明这一点。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中有这样的描述:1968年《论坛》报道:“过去几个月发生的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是前12年同类案件的总和”。到70年代中期发生了数以百计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直到80年代初期,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仍然令人吃惊,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委托人或从前委托人提起的因审计人员未能揭露管理人员舞弊的案件增多。2001年更是国内外独立审计行业的多事之秋,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公司因为“安然”事件陷入绝境,我国深圳中大勤会计师事务所因为“银广夏”事件而解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更多的为了适应社会公众要求揭露管理当局舞弊行为的需要。

2.舞弊给cpa带来了真正的威胁。

从世界范围内已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例来看,给注册会计师带来真正威胁的是舞弊,尤其是管理当局舞弊。这是因为会计人员的无意识的误报或技术性错误,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内控加以控制的,另外由于这种误报或技术性错误是会计人员的无意识的行为,会计人员是不会加以掩饰的,易于被cpa发现;而舞弊是一种故意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被cpa察觉。因此,cpa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识别和控制由于管理当局舞弊所带来的风险上。该模型把舞弊风险作为审计风险模型的一个独立因子,这就对cpa识别和控制舞弊风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修正模型真正抓住重大错报风险的“牛鼻子”。

新准则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的审计程序,即以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准确地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而对舞弊风险的评估正是抓住了重大错报风险的“牛鼻子”。美国之所以从sas第1号采取强硬立场推卸在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审计责任演变为第99号以积极态度承担应负的适当审计责任,是因为报表经审计后重大舞弊案件仍然频繁发生,政府及公众强烈不满。由此可以看出舞弊风险的评估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企业所产生的审计风险源上来看,虽然误报风险也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损失,但这与管理当局舞弊风险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比拟的。有关这一点,从近十几年中外审计失败的案例中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说明。这表明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实现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和控制管理当局舞弊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上的一种战略转变。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客观要求。为此,注册会计师应摒弃传统的“管理当局中性”的看法,实行“有错推定”,即实行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管理当局不存在舞弊就推论管理当局舞弊是存在的。有关这一点可以充分借鉴美国最新颁布的反舞弊准则《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sasno.99)。新准则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怀疑精神”提出了新的舞弊风险评价模式,即将重点放在舞弊产生的根源上而非舞弊产生的表面结果。该准则建议注册会计师将足够的注意力放在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上,这些条件可以归纳为:压力、机会和借口。当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就意味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很大,注册会计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以控制风险。

4.修正后的模型使得cpa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对象和内容。

修正后的模型中没有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涉及报表层次的应考虑的因素现已包含在现有模型中的“舞弊风险”之中,涉及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的应考虑的因素则包含在“误报风险”之中。由于内部控制对管理当局舞弊以及员工的串通舞弊是无效的,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控制风险其内涵主要包含在现在模型的“误报风险”之中。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这种表述,一方面修正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中所隐含的缺陷,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不能用于财务报表整体,只能用于某一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所涉及的认定方面,这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整体把握和控制;另一方面改进后的风险模型既可用于某一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所涉及的认定方面也可用于财务报表的整体,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对象和内容,特别是涉及报表层次,应以舞弊风险的评价作为重点,便于指导实务中的操作,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审计过程中整体和局部、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和联系,逻辑上也做到了前后一贯、严密合理。

5.修正模型助于cpa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有关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这种划分有助于cpa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风险具体分析应区别对待。对误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管理的条件和水平、以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的情况分析入手,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员工舞弊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结合不同员工的岗位特点,以及有无岗位轮换制度等方面分析入手,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管理当局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存在关联方以及关联方是否存在交易,管理当局是否存在“压力、机会和借口”,从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上分析入手,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从而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的内涵。

审计的要素篇5

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审计过程记录;审计结论;审计标识及其说明;索引号及编号;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来源:文章屋网)

审计的要素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审计要素;重新思考

网络审计是指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即利用网络及通信技术,辅助审计人员进行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在信息系统基础上的网络经济活动(包括网络会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ERP等)进行的远程审计。网络审计是对电算化审计时空观的突破,是现代审计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发展。面对网络审计,原有的审计相关概念,如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审计技术、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准则等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对审计要素进行重新思考。

一、审计对象的变化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考察的客体,即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而在网络财务中,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审计对象更加广泛和复杂,要求分工与协作更加深入,网络系统的认证,定期审查(年审或季审)及网上业务审计所构成的审计作业由不同的审计机构承担成为必要和可能。各种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舞弊行为更易发生;传统财务软件正在经历纵向网络化、横向与管理信息系统融合的发展历程,企业资源计划和业务流程重组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加剧了传统管理流程的变革,使审计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随着电子商务和虚拟公司的出现,使网上实体通过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人联结在一起工作,并且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或是投资融资关系、或是技术协作关系和购销关系等,这些关系可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网上协议的形式整合成企业联盟,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解散联盟,从而使会计主体变得模糊,审计对象也因此变得复杂。因此,在网络时代,审计对象具有动态性、虚拟性和适时改变性。

二、审计主体的变化

审计主体是指实施审计监督的执行者,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网络审计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审计对象、审计线索等发生了变化,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在网上进行。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够在网络上实施对被审单位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审查、监督和提供鉴证服务的审计机构;其次,必须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同时,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现代商贸理论,并能熟练地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和维护等。审计人员必须了解网络结构,在审计监督时,深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中去。关于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中规定:“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系统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有充分的了解,以进一步对委托审计的条件做出计划,并了解电子数据处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估的影响和需要采用的审计程序,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审计人员还应对实施审计程序所必需的电子数据处理具有足够的知识。这些无疑对传统的审计主体提出了挑战。

三、审计目标的变化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独立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即在“有纸化”的信息载体上查错防弊,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审计委托人服务。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在网络时代,它将具有及时性、实时性,同时其内容和范围都将扩大。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因而网络时代的审计工作将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审计、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的审计、政府调控职能实现程度的审计、顾客对企业满意程度的审计以及网络技术本身的合规性与有效性审计等都将成为网络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范围的变化

审计范围是指针对特定审计对象所开展的审计实践活动在空间上所达到的广度。审计范围要依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传统审计中,审计范围狭窄而且封闭。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也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使用信息资源。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审计,需要对交易双方以及其他相关方进行审计,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因而,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审计范围也将大大拓宽。另外,财务会计报告的范围将有所扩大。由于网络的快速性、变动性及虚拟性,使得会计主体的外延复杂化。具有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产品就可能形成一个公司。各个独立会计主体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整合、重组和解散。因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审计范围将变得复杂。

五、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传统审计中,审计证据都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审计线索十分清晰,审计人员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来收集审计证据、审核有关经济业务。而在网络审计中,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企业实现了无纸化交易,所有的审计证据都存储在磁介质上,不再有书面文字记载,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审计线索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在线访问或查询的方式获取无纸化审计线索。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信息的删改可能不留痕迹或痕迹不清,从而使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增大。同时,如果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可能在审计时才发现只留下了业务处理结果,而无法追究其来源,这些势必加大了审计风险。

六、审计内容的变化

审计的职能是监督。网络审计的内容与传统审计相比有了一定的拓展。第一,要对系统进行审计。在网络财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应有审计人员参加,对系统的功能、数据流程、处理方法、安全措施等进行审查,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第二,要对网络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即应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行政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有关保护企业资产和保证会计记录可靠性的组织计划和业务处理程序,包括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企业资产的限制接触,保证记录和报告体系准确可靠的一系列措施。内部行政控制则侧重于督促目标责任的落实与业务效率的提高,如劳动人事制度、新产品研究开发制度、商品销售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电子信息和情报资料内部控制制度等。第三,对网络一般控制审计。一般控制审计是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控制手段之一,内容涉及人员管理、网络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运行环境等的审计。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系统,它赖以运作的基础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上计算机硬件资源用户的接口,是各类程序运行的基础平台,它支持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网络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一般控制应该做到对网络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系统安全、组织分工、系统开发与维护、软硬件资源安全等的有效控制,一般控制审计就是针对企业对以上控制内容的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并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依据。第四,应用控制审计。与一般控制审计不同,应用控制审计的目的在于确保应用系统保护电子数据处理资产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一致性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工等,这些控制可以设置在贯穿整个系统处理流程中的任一阶段。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审计,必须把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实用性列为重点,尤其是与传统内部控制明显不同的应用控制,更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

七、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变化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对被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它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使用纸、笔的基础上的,因而对会计资料的审计也只有采用手工的方法进行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函证。网络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的电子化和会计控制的局部程序化,直接造成了审计线索的“不可见性”。因此,审计人员利用审计接口软件来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审计抽样软件来进行样本抽取,利用审计分析软件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配比分析和数据查询,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进行分析,利用审计专家系统进行审计推理与判断,并通过数据挖掘、样本抽取、异常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法进行测试、检查、分析与核对,对会计数据进行可靠、完整地保存和管理,借助单机系统或工作站,对会计数据进行迅速、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计工作。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已大大突破了原有方式下所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八、审计安全控制的变化

在传统的商贸活动中,企业资产和经营安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得以保证。但在网络经营条件下,企业经营和资产安全离不开连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再是企业内部所能完全控制得了的,网络经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计算机病毒和黑客随时都可以威胁企业的安全,使企业在瞬间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安全控制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控制外,还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和网上交易控制。这给审计安全控制增加了新内容。如何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这些安全控制,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网络安全体系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从CPU、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开发者留下“后门”;②网络设备和软件不可能是完美的,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缺陷和漏洞;③对于网络企业网或者ISP的公网来说,管理的失败是网络安全体系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九、审计准则的变化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在网络审计中,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现行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也随之不完全适用了。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审计准则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例如,对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网络经济的事前审计准则、网络经济系统安全可靠评价标准、网络经济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审计准则体系中的有关准则应该体现网络环境下网络审计的特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更切合实际的准则,更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

十、审计风险的变化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单位的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使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般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网络财务中,由于财务数据处理的严密性,其本身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得以保证。因此,固有风险基本上能够被控制,并呈降低的趋势。网络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共享和交流,审计目标向多元化发展,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恰当、审计无纸化、审计软件不完善等原因形成了网络审计风险,比如,财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财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和恶意修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肆意侵袭等。可见,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使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水平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

十一、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给领导的邀请函范文给领导的邀请函

    - 阅0

    精选给领导的邀请函范文给领导的邀请函范本篇1时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无论何时何处总有人给我帮助与关怀。一再的体会,一再的确信,正是因为有您的爱心与宽容,才成就了今天.....

    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2篇)

    - 阅0

    2021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2021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篇120xx年至今,认真履行主治医生的岗位职责,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临床方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