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6篇)

来源:网络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1

一.终端零售是决定提价的基础

A.就某地一个知名地产白酒A,在本地区销售连年上升,而还有一家地产知名白酒B也是力战群雄,霸气十足,想尽一切办法准备将A白酒赶出市场,并利用各个环节想致以A白酒以死地,加之经济危机给市场带来的原材料上涨,使产量,销量,市场份额都不如B白酒的A白酒企业在市场操作上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本区域的销售连月下降,人心惶惶,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如何可以走出困境。终端零售价位的低迷,和产品中低价位的结构,使本身就利润薄的产品想利用涨价了调节压力,那只有两个结果,一是调价的成功救活A白酒,另一个是失败的苦果,让A白酒雪上加霜。

B.为了是A白酒在本区域市场提价的成功,A白酒准备了大量的产品终端零售店铺市计划,想利用淡季的缺口来对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涨价宣传和市场调查工作,利用本区域终端店的网络来实施本次产品提价的计划,具体操作;产品定价――广告,当地知名报刊软文宣传――市场零售终端店的深度调查―――分析终端零售店调查报告――零售终端店的提价宣传《POP宣传画报,产品提价标签,客户联系卡》――产品有奖销售和促销礼品搭赠――循环不短的高密度区域性铺货――回访提价的效果和促销礼品的落实―――对第一轮铺市效果进行评定―――总结不足制定第二轮铺市计划和促销礼品的调整情况――检查POP宣传画和提价标签,客户联系卡的实际效果――进行第二轮的铺市,以至于第三轮,第四轮。。。。。。。

二.终端零售店铺市可能遇到的问题

对与产品来説如果能坚持以上扎实的铺市和区域市场的操作,那么产品提价的成功那就是指日可待,可对于A白酒来讲,这样的高密度的铺市和市场细化的炒作只是踏进终端零售店的门槛,下来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1.A白酒在本区域市场也是占据了几十年的老品牌,品牌知名度早以扎根于消费者的心目之中,包装几十年没变,口感几十年始终如一,使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可就是产品本身的价格也被消费者所认可,突然之间的提价,会使消费者接受不了,终端零售店接受不了,这是阻挠提价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于产品提价的前期工作出现了部分的漏洞,市场上还存有大量的A白酒的调价以前的低价产品,要想把现有的低价产品消化掉还须多长时间,那么A白酒的市场炒作会有起色吗?这个也是摆在A白酒面前的特大难题,市场一天不接新价位产品,就等于调价提价是空的,终端零售店的低价位货不消化,我们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以在前期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和B白酒企业低端产品所带来的压力,迫使第一步计划在终端零售店是否接受新价位和市场低价位产品何时消化完成了绊脚石。3.产品进行了第一步的计划,对于铺货数量而言可以说几乎是零,只是给市场一个信号,A产品要涨价了,终端零售店这是干的比较多的是如何从其它区域调集来大量的低价货了买,来稳定店面的销售和老顾客,并不是忙于处理库存来接新价位的A白酒,价位的争议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展开,各个大,中型超市为招揽顾客低价明码标价A白酒XX元,活动时间每人限购两瓶,活动几天,使大部分零售终端店质疑,A白酒是不是在骗人,明明在涨价为什么超市就有这么低的酒,什么时候接新价位酒,看来还须等待。4.为了成绩讨得部分商家的好处,A白酒的总经销商也不时的在处理老包装产品,怕新产品上来旧产品不好买,以低价供给他们的二线客户,包括部分大,中型超市,是A白酒一度时期的市场价位混乱不堪,经销商抱怨新产品价位高不好买,终端零售店有货的依然低价买,没货的观望,等待。

三.终端零售店提价成功的要素

A.在总结了市场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外,A白酒从企业内部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对现有合同经销商上年开票未提的A白酒,数量较大的进行了强制冲红处理,而且在提货管理上进行了改进,每拉一批老包装A白酒必须搭配一批新包装A白酒,无论是谁没有A白酒项目部的许可,不容许给任何经销商发货,从发货源头上进行了改进,如果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B.各个A白酒办事处,严格对本区域内经销商库存产品的发货走向进行监督,并加派市场管理部门专人专管,对违反调价的经销商取消经销权,对区域内市场严格控制发货量,并与促销品相互搭配,造册进行登记,必须保证促销品到达终端零售店并配发给消费者。

C.A白酒业务员施行“保姆式”服务,全天侯进行服务,制定送货半径,保证经销商在次服务半径内产品销售的利润,也充分的照顾了本区域内终端零售店的网络,使原来的产品不挣钱到有利润,是区域内终端零售店的价位有了提高,产品在区域内终端零售店的提价得到了有效提高。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零售银行定价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11-05

一、价格指数

2006年的报告范围包括20个国家、142个银行。除比较国家之间的价格外,也按照欧元区、非欧元区、北美和亚太来进行地区间比较。报告继续集中于四类银行服务产品:账户管理、支付手段、现金使用和异常处理。(如图1)

价格演变:差异继续

账户管理部分的价格下降反映了网上银行业务价格的剧降(-28%)和呼叫中心价格的较小下调(-12%)。关于支付工具,信用卡用户从2006年约11%的降价中获益匪浅。另一方面,电汇价格大约上升了14%。关于现金使用,在其他银行的ATM网络提款占指数的三分之二。这些成本有所下降。(如图2)

相较之下,在非欧元区的六国里,活跃用户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仅小幅下降0.7%。与欧元区相同,异常处理价格上升最为显著(+19%)。账户管理价格也有所上升。尽管网上银行服务价格下降,流通账户价格上升的幅度足以抵消这一下降。支付工具价格小幅下降(-2%),而现金使用的成本下降了约17%。ATM提款的价格下降22%,然而这一下降被柜台存提款服务价格的上升所抵消。这两个现象的结合――柜台交易价格的上升与网上银行和ATM价格的下调显示出向远程服务的转换趋势。亚太地区价格3.4%的上升主要归因于账户管理价格上升,特别是网上银行的价格。中国开始对网上银行业务收费。

支付工具(-3.6%)和账户管理(+2.5%)占消费者总成本的75%,在全球范围它们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然而,现金使用价格下跌10%,产生了比异常管理价格上升1.2%更重要的影响。单个产品来看,直接借记、呼叫中心、在线银行的价格下降最大(-12%、-20%和-23%),这对多种渠道的消费是利好消息。停止支付服务的价格增幅最大(支票+22%,借记卡+16%)。

较不成熟的市场消费者支付仍然较多

在全球范围内,零售银行业务和去年一样占人均GDP的0.4%。在中国,基本银行服务约占人均GDP的1.09%。在中国的大银行集中关注高端客户的同时,基本服务对于大多数居民仍然是溢价购买的,即使以吸引大众市场为目标定价时。相较同行,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的银行收取更大比例的费用,尽管随着市场的发展差额在逐渐缩小。这看起来与银行服务业遵循标准产业发展模式有关,即价格随成熟度上升而下降。

全球水平

相对稳定的价格(如图3)。2006年银行核心业务全球平均价格为90欧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约一半被调查的国家价格位于此均值的±15%内。现金使用价格下降,账户管理和支付价格相对稳定,异常处理价格大幅上升。亚太地区产品价格最低,中国银行的定价压低了指数。北美地区,美国的价格下跌了2%,这是由于账户管理(下降14%)和支付工具(下降12%)的价格持续下调。被调查的六个加拿大银行依然延续他们以往的免费提供传统流通账户的策略。在美国,提供免费支票账户以吸引业务的银行也越来越多。欧元区数据下降至平均价格87欧元。法国和葡萄牙的账户管理费用下跌,德国现金使用的平均成本下降,荷兰的异常处理费用也有所下调。

国内价格发展不存在共同趋势

一国内银行改变价格时是否一致(如图4)。高离差说明银行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变价格,而低离差反映银行的共同行动。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银行各自采取大不相同的策略。

在中国,标准差居高不下缘于银行市场分割以吸引高端客户为目标和降低价格以吸引大众市场的两部分。法国的两个受调查银行大幅降低价格以吸引新客户和多样化其客户层次。在美国,银行市场仍然十分零散。领导性银行的市场份额约占10%,而其他国家领导性银行的市场份额平均约26%。

不存在标准的暗含定价模式

各国价格结构差异相当大,无论用何种分析方法,都难以鉴别出一致且具有国际性的定价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和2003年相比的主要差别是支付工具作为核心银行业务费用来源的重要性下降。2004年,这一分类的产品在取样的十个国家中约占总费用的66%。2005年支付工具仅占总费用的59%。

结论

零售银行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已经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因此比较银行之间的价格变得日益困难。此外,不同国家之间采用的定价结构也各不相同。虽然如此,可以观察到欧洲连续第二年显示出价格趋向收敛。另一个趋势是可以观察到全球范围内远程服务(网上银行和呼叫中心)使用价格的下降。一些银行显然试图重新定义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方式,将自动服务引入常用服务并在分支行开展更多高级服务。

二、远程服务的兴起:建立新的客户关系模型

零售银行面临增收节支的压力日益急迫,传统的零售银行开始将直接销售和服务并入服务渠道结构中,精简分支行网络并引导消费者使用其他替代服务渠道和自助服务。同时银行也认识到他们的分支行网络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开始重新定位和塑造他们的分支行以吸引更具盈利性的客户。同时,继续对替代渠道投资以适应市场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

Capgemini公司访问了全球41家规模较大的零售银行的管理层,调查显示出银行家对于销售服务中远程渠道日益重要和分支行转向前摄性咨询销售的共识。从现在到2010年之间,受调查的银行都将转向远程销售服务渠道。分支行将扮演前摄性咨询销售角色。通过远程渠道实现销售变得日益重要:接受调查的银行预计其远程渠道(主要是网站和呼叫中心)销售份额将从200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33%,这一趋势存在于全部银行产品中。服务中人际交互的比重下降:最初促使银行建立起网站和ATM网络的并不是推动销售,而是自动化客户服务的需要。在银行大力推动之下,客户自然改变消费行为并选择远程服务渠道。

分支行的前摄性咨询销售:简单仿效直接银行无法解决传统零售银行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它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分支行网络。特别在西欧和北美,银行已经开始对这一服务渠道进行重新定位和投资。被调查的大多数银行认为分支行应主要实施销售和咨询行为,超过80%的调查回应称将培训咨询师和自动化业务作为必须。北美和西欧超过90%的调查回应强调了咨询

师的培训。东欧被调查到的所有银行都优先考虑自动化。同时,一半银行可能增设更多的分支行。

面临的障碍

前摄性咨询方法会有盈利性吗?客户服务自动化的成功引出了一个悖论:银行雇员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于分支行客户交互上;而在分支行和他们进行交互的客户却越来越少。此外,访问分支行的客户又往往并非银行希望得到的那部分客户。研究表明,相较倾向于使用分支行的其他客户而言,受银行追逐的盈利性客户向其他服务渠道转移得更为迅速,分支行使用者通常是年纪较老、收入较低的消费者,而且他们在分支行一般进行日常交易。

远程渠道能够有效促进销售吗?远程渠道销售的增长预计主要源自远程渠道发起的前摄性活动,比如邮件或者呼叫中心拨出的电话。这些主动活动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即使推介活动设计得再好,也一样会被那些每天收到漫天产品广告的客户抵制或忽略。不过,仍有71%的受调查银行计划利用电话顾问扩大对既有客户的产品销售,56%的受调查银行计划增加电子邮件推介活动。此外,30%的受调查银行希望其商业开发活动能在不同阶段包含多种服务渠道。

消费者对多渠道体验的高预期能得到满足吗?当消费者不是根据服务渠道,而是自己总体体验来评价银行时,银行可能会发现通过多渠道让客户满意越来越难。银行通常向客户承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使用服务渠道,但是银行实际上却限制着客户的选择。比如,银行通过对柜台服务更高的定价、自动转接呼叫中心接入的来电、推广包括网上银行的配套服务包等措施,来驱使客户转向使用远程渠道。银行喜欢这种转变,可是远程渠道的更广泛使用并不意味着客户更高的满意度。银行可能无法面面俱到:多渠道下客户满意度取决于一些看上去简单却但难以达成的条件(如图5)。

客户在多渠道服务中希望得到即问即答的结果,比如希望分支行职员回答一个关于网络账户的问题。这种服务需要综合的多渠道服务客户文档,而只有33%的受调查银行能提供这类文档。在西欧,50%的银行存有综合的多渠道服务客户文档。我们这部分的结论是,银行若不投入一些基本而价格昂贵的元素,就无法轻易满足消费者对多渠道服务的期望。

银行能通过电子渠道增强客户关系吗?消费者通常以和分支行经理、咨询师、甚至出纳员的关系来评价其银行。然而,随着远程渠道的兴起,这种关系已经被削弱或者消失,取之以注重实效的标准:各渠道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产品的效能和定价。在零售银行发展其电子渠道时.他们对抗直接银行和特点厂商(niche-players)的主要能力受到了削弱。银行难以通过电子手段建立或者维持与他们客户的紧密联系。相比那些基于人际的个人交互,电子渠道下的关系总要更为薄弱。

如何保持客户关系

内部客户市场开发(ICM)是指仅在客户主动联系时才提品或服务并给予客户反应机会的业务。与仅仅对产品作广告相反,ICM运用复杂的技术来决定对某一客户的最佳供给,并考虑了内部联系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购买倾向。Capgemini分析指出,ICM在领导性国际零售银行中日益流行。即使只用基于客户资料和预定义业务规则的简单ICM技术,针对具体情况开展的内部市场开发的成功率达到高达30%的水平也属平常。更精细的最优化技术如预测性建模或即时学习算法能把这一成功率推到50%或更高――这是外向的新客户开发中闻所未闻的高成功率――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零售银行目前集中精力于ICM在三个关键渠道的实现:呼叫中心、分支行和网络。61%的呼叫中心已经存在若干种ICM(网络渠道为49%),另有25%的呼叫中心(网络渠道为30%)计划在12个月内开展此项工作。

既然银行意识到其多渠道架构的真正潜力并学会如何甄别客户和运用精细的产品最优化技术,我们有理由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向多渠道ICM的更大规模转移。

新的客户关系模型正在形成

面临这些问题,银行家们必须围绕以下三点反思并重新确认他们的全球销售模型:

1、继续开发有竞争力的远程销售和服务

银行服务的价值命题应该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而有所不同。银行除了将销售和服务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还应将产品和服务一体化,以向特定消费者群体提供独特的多渠道体验。从技术观点来说,挑战在于通过共享服务渠道和产品单位来提供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体验。必须的技术先决条件包括:存储客户所有相关信息的单一客户文档、执行银行针对客户具体情况制定的销售和服务规则的“价值命题引擎”、使该引擎得以通过协调服务来控制销售过程的服务导向体系(sOA)(如图6)。

2、影响到内部客户联系时,更精细地执行外部运作

大规模外部市场开发活动天生的趋向就是要骚扰到客户。然而,有精确范围和目标的开发活动是有效率的。开发范围应当限定在那些可能会寻找相关产品的的客户中。另外,有限定范围的市场开发也更容易跨渠道实行。同样重要的是,银行应该制定一个反馈程序以检验客户意见并改进开发活动之类,目的在于建立在每次开发活动经验之上的持续改进,为以后的业务提供参照。与此同时,银行应当改进对特定客户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如上文所述,一些银行已经成功地使用了内部客户市场开发(ICM)。

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a、集中关注较有可能成功的特定客户及环境;b、整合各渠道的横向客户信息(基于单一的多渠道客户文档);c、对呼叫中心职员作如何应答客户询问的培训;d、必要时改变工作程序,比如,把某些呼入用户转接给他们的咨询师,而非呼叫中心。

三、改造分行机构以瞄准重要的“账户时机(accountmoments)”和加强关系

我们已经注意到客户对分支行的访问越来越少,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不过,分支行仍是一项重要资产,客户在那里办理流通账户、开展复杂的金融投资、申请抵押贷款等。银行充分利用这些人际交互的三点关键的成功要素在于:1、银行不应错过这些时机中相应的机会,通过培训职员来熟练处理这些情况;改造监管系统(比如给雇员设定一系列清晰的指标)以激励职员;2、其他渠道应实现客户信息共通以帮助分支行预期或鉴别这些时机,比如,当一个客户通过银行网站搜索或拨入呼叫中心询问抵押贷款利率信息时,分支行就应得到通报;3、银行应按照分支行扮演的新角色重新配置分支行,这主要是为了压缩分支行的规模。

结论

在多渠道销售出现之前,客户与银行的关系一般基于分支行,而且销售和服务是一体的。然而今天,客户通过因特网、电话和ATM机乃至手机银行获取服务,银行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单一客户文档和服务导向体系(SOA)来实现多渠道服务。

银行将把销售模式改造成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尽管单单通过受限制的人际交互实现销售更加困难了,但是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来推动其多渠道结构:继续开发竞争性的远程销售(尤其是因特网销售)和服务产品;精细地开展外部市场开发,并注意反馈,推动更多的内部客户联系;改造分支行以瞄准重要的“账户时机”并增强客户关系。有效实施这些主动行为的银行将在多渠道银行业务中获得成功。这些主动行为也能帮助银行在向客户提供咨询和销售金融产品时遵守日趋严厉的限制性规则。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3

为什么选择在店电视广告?

在零售现场,广告、产品、消费者三者实现零距离接触,广告就在眼前耳边,产品触手可得。

消费者在进入大卖场购物时,很容易受到卖场气氛的影口向,非计划性购买占了60%。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0%的消费行为是即时冲动型消费。

对于FMCG产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很容易在同类产品中转换不同的品牌。这时,能否在最贴近多数消费者与产品的地方提供最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广告形式就成为商家抢夺的热点。

据AC尼尔森的市场调查显示,相比其他常规形式的店内宣传广告,液晶电视媒体的效率更高,效果差距达5到10倍。著名零售商英国TESCO测试结果表明,参加测试的62个品牌的平均销售额提升了10%。

CGEN2005年的一份广告效果测试显示,在大卖场投放一个月液晶电视广告后,某本土品牌的洗发水销售额提升了24%;某国际冷饮品牌的销售额提升了4.6%;某知名可乐的市场份额上升了3个百分点。

而在对店内购物者的访问中,有近9成的受访者表示留意过店内液晶电视广告,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常规广告形式。具有播放效果生动、有感染力以及靠近广告产品等优势的在店液晶电视,在卖场、超市遍及的今天,无疑成了商家贴身肉搏战的重要武器。

哪一类零售场所的电视广告最有效?

首先,有必要对目前存在的各类超市做一些具体的比较:

(表一)的数据表明,由于停留时间太短,购物者在“小型超市”接触电视广告的机会不到“1次”,而在“便利店”里接触广告的机会更是几乎为“零”。

国内现在提供大卖场液晶电视媒体的供应商主要有2家,一家是2003年就进入大卖场液晶电视广告网络的玺诚文化传播,另外一家就是2005年4月才进入该领域的分众传媒。

玺诚传媒是国内最早的卖场电视运营商,一向以专业著称,他们认为单店的年销售额,是卖场行业考核其卖场经营状况、发展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日均客流量则是广告主判断其广告投放的CPM、CPRP及广告效果的重要依据。所以玺诚更关注于选择和发展运营状况优良的卖场作为媒体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在分众传媒目前的4000多家超市中,小超市和便利店合计就有3000多家,累计占了81%以上,真正的大卖场只有几百家,所占比例不到20%。

早前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最新公布的国内卖场电视媒体市场份额调研报告显示,玺诚传媒独占全国金级门店六成市场份额,其他传媒包揽余下四成。

大卖场:优势越来越明显

来自家乐福的调查结果肯定了上述提问。在家乐福,顾客平均购物停留时间在1.5-2.5个小时之间,平均每次购物消费金额在100-200元之间。而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比显示,消费者的购物花费与停留时间成正比。

另外,消费者光顾大卖场频率由2004年的65%上升到2005年的68%,在大卖场上的花费也由2004年的46%上升到2005年的50%,据预测,这一比例到2006年将超过56%。这说明大卖场由于价格优势和品类齐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4

都市报以其重视舆论、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读者,成为深入经营区域市场的广告主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都市报关注的不仅仅是普通市民大众,还是有消费价值的人群,这个人群控制着社会话语权,具有相当的购买力并影响着他人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广告商,尤其是地产、汽车等品牌广告商特别看重的消费对象。

回暖在望

新兴媒体冲击、经济危机等外界因素使都市报的经营遇到困难,不过,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介绍,在过去的4年里,30岁以下报纸读者比例下降了27.8%,51岁以上的中老年读者的比例却增长了11.5%,报纸媒体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9月,多家都市报纷纷提高零售价格,报业整体零售大幅下降,竞争格局被改写,不过,进入2009年之后,一些城市的都市报零售市场出现回暖现象(图1、图2)。

世纪华文总经理田珂向《广告主》杂志介绍,商业及服务、房地产、汽车这三大投放报纸广告的行业2009年上半年投放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对报纸广告依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CTR的调查数据,2008年l~5月这三大行业报纸广告集中度为57.2‰2009年1~5月集中度下降到52.1%,具体而言,今年1~5月报纸房地产广告下降了14%,交通(汽车)广告下降了18%,此外,药品、家居用品等广告也明显下降,而增长最多的是医疗保健机构,增幅达76%,娱乐休闲广告也上升了47%。“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转好,广告市场也有望回暖。”田珂如是说。

特色鲜明

与其他媒体相比,都市报在区域影响力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由于其贴近当地消费者生活,是广告主推广促销活动和其他品牌活动的上乘之选。

肖明超指出,目前中国都市报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都市报正由其创办的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渗透,甚至很多都市报开始探索城市社区报等,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都市报的覆盖范围,第二,通过跨区域办报输出办报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的受众和全国的广告资源;第三,每个区域的都市报目前都在逐步形成市民生活类报纸品牌,向品牌化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这无疑为广告主加大品牌推广效果带来了便利。

田珂同样认为目前省级大报有向周边城市渗透的趋势,此外,中国都市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读者再次分流,并迅速向强势媒体聚集,在报业转型期,具有成长及赢利潜质的报纸将生存得更加顽强,并将以一种品牌力量在网络时代存在下去。不过,总体而言,目前各地都市报格局趋于稳定,如北京市场上《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列席前五,难有新的报纸立锥之地;珠三角地区基本由广州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报业集团三大报业集团控制,三方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报纸,互相抗衡,主要竞争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羊城晚报》与《新快报》6份报纸中展开。

利弊权衡

在各地都市报纷纷展开推广攻势之时,广告主还需明确传播需求,精准投放。考核都市报的发行量与影响力,只看零售数量当然不够,世纪华文在做报刊零售监测的基础上,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展了订阅调研,从订阅调研结果来看,报纸定位、发行结构与读者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更能反映读者群的阅读特性,如《北京青年报》在零售市场的销量仅排名第五位,而在订阅市场上却是第一名,因为其定位主要是以白领青年为主,多数为公司的高级职员,他们很少光顾报刊亭去零购,同样,主要采取赠阅形式的《竞报》在零售市场的销量排名也与前几名有较大差距(图3)。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5

十年来,世纪华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体系。我们力争坚持科学、公正、诚信的标准服务于整个报刊发行领域

记者:田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世纪华文创立之初的情景是怎样的?您是创始人吗?

田珂:世纪华文是1999年成立的,我是创始人之一。可以说1999年报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发行量的虚报也是一个令广告界头痛的事,但世纪华文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近十年来,正是世纪华文的不懈努力,得以服务近300家国内报刊媒体企业、8000多家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可以说,世纪华文是市场的产物。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您选择了这个行业?

田珂:我上大学读的是报刊发行管理,毕业后到了《北京日报》做发行工作。1993年从《北京日报》出来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然后又在报刊发行局工作到1999年。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基本没有离开媒体这个圈子,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做数据分析研究和我的专业基本上是对口的,也是看到了报刊发行的前景,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与两位同仁创建了世纪华文。

记者:听说您到世纪华文以后首先研发了一套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的专业软件?

田珂:是的。报刊发行数据的监测,只靠人力去分析与调查会非常繁琐,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了SIS(studyofissuesale)报刊零售监测软件,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体系,也就形成了如今世纪华文的研究与监测模式。这套软件可以非常科学地分析出报刊发行方面的指标优劣,使报刊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及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了解市场走势并制定改进策略,寻找优势和广告价值,让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全面了解自己。这是世纪华文的研究体系之一。

记者:现在国内做第三方监测的数据公司并不少,像新生代、慧聪等。目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个什么样的态势?

田珂:目前竞争并没有进入到特别激烈的阶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同类型公司在媒体数据统计方面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我们侧重的是报刊的零售研究方面,其他公司有侧重电视收视率及广告研究的,也有侧重新媒体监测与研究的,有注重阅读率的,也有注重读者结构方面的,还有专业从事广告量监测的等等。这些数据可能不被普通的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所重视,但是对于经营媒体的老板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也是他们每天都要思考,需要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国内报刊媒体研究领域,尤其是广告价值分析领域,与同类公司的竞争中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田珂:我们是最早对零售发行进行监测的一家公司,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的监测与研究。零售发行的终端:报摊、报亭、超市、便利店、书店,这种客观数据的搜集。还有就是其他发行:个人订阅;单位订阅;个人购买等,现在我们主要通过零售终端的多种渠道进行监测,这种自主性消费对于广告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属于主动消费,广告主一般愿意在这种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再有就是很多的报刊社提到的这种精细发行,或者说有效发行。一种理念认为,精细发行是把发行做到最节俭,一份媒体,比方说一份都市报,它发行20万份和发行25万份,可能从广告效果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多发行那5万份以后,也并没有给它带来相应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很多刊社、报社也都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从一个角度说,我们做精细发行,做节俭发行,做有效发行。

我们的报刊零售监测目前已经达到36个城市,监测报刊900多种。2008年第一季度我们刚刚做的监测,已达到40多个城市,包括珠三角,包括长三角的这种监测。原来我们最早只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广告主的需求包括重点城市、区域城市我们现在都在做。从广告的前景来看,继一线城市后,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记者:除了这个重点的优势,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吗?

田珂:我们的其他优势在于访问团队的100%的非滞留面访、公正性、调研项目的细分,比如报刊几时上摊、销售的周期与销售高峰、滞销脱销的细分、覆盖率以及市场份额、信心指数等等,非常重视调研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时效性。此外,近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庞大的数据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介于这些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媒体的整个走势做出科学理性预测以及前瞻性的判断分析,比如新媒体加入后,对整个媒体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马上给出专业的分析与预测。

记者:世纪华文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您怎样看世纪华文的发展之路?

田珂: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量化媒体运营的单位之一,我们一直在志于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报刊社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我们一直在力争能够证明这个媒体的真实发行量、覆盖率,能够真正为广告主、广告公司提供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的数据,我们一直在做着努力。诚信是社会和谐之要素,也是世纪华文的生存之本。

发行量的认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目前在中国要想做到真正的发行量透明,还需要漫长的市场调节的时间

记者:您对于国内媒体普遍虚报发行量这种情况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对于媒体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多大损害?

田珂:发行量的认证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有ABC体系,还有BPA体系,如果认证了哪家报刊社虚报了发行量,你所登的广告,可能要退还人家广告费,甚至还要被罚款。而在国内,这种现象没有。就是说,我做了认证,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数字的认证,并没有这种惩罚的相关配套体系。既然没有惩罚体系那么虚报也就不是问题了。对行业的损害不言而喻,整个行业内报刊的发行量都被普遍抬高,最重要的是会产生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浮躁心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虚报发行量的现状,在短时期内可以改变吗?

田珂:较之前些年的发行量的虚报,近些年情况有所改善,市场透明度在增加,但完全改变很难。虽然有我们第三方监测,还有一些国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如国家出版物核查中心,依靠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进行的强制认证等执行起来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这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记者:在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世纪华文是怎样做到在数据上始终不受任何媒体、机构的影响和干预的,毕竟各方利益在许多时候很难调和,这个过程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田珂:我们每年定期做的四次监测调研,是不受任何报刊媒体委托的独立自主的研发行为,调研城市和报刊种类一般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决定。媒体关注广告主的投放意向和变化等方面,反过来广告主一样关心杂志的销量、发展方向和趋势等。去年我们在36个城市做了此项调研,其中有20个大中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我们会根据广告主的一些专项委托,对所监测的城市做出调整,比如2007年,增加了对甘肃地区的监测,因为从去年起关注甘肃的广告主增加了很多,这与我们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城市相关。

记者:世纪华文到目前为止有没有遇到过事业上的瓶颈?

田珂:当然会有。世纪华文所从事的报刊零售监测项目,及版面监测、广告监测、内容监测、专项调研的服务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超前性,一些在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的报刊媒体,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比如一家大的期刊系列,它在成立新刊之初,会主动购买世纪华文对某类期刊的研究成果,或委托我们做专项测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朝不保夕,没有实力来关注这方面的调研,但这本身是一个误区。品牌媒体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化程度高,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才会更好的生存。每年新刊层出不穷,生存不下去的报刊也为数不少,而岌岌可危的报刊,才最应该向品牌报刊学习,关注来自市场的真实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世纪华文近十年的努力,不仅仅得到品牌报刊的认同,同时也得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认同。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已成为世纪华文的品牌,但世纪华文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更多报刊媒体的认同。

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您对于如何塑造媒体品牌影响力的最新和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田珂:这要从两方面来谈,其一,引导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大众传媒永远的责任。因此,媒体品牌最高层次的深化和拓展应该是在倡导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媒体品牌往往能够产生对社会经济、文化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般工商产品品牌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客观存在,媒体品牌更应该担负起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其二,联合新媒体立体传播品牌。媒体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去满足受众所需,并尽可能保持受众对媒体或品牌更长久的联系,以此培养受众资本,建立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忠诚和长期的互动关系。受众的忠诚度得到培养,才会得到更多的广告主的青睐。

记者:作为一只研究行业的机构,您对如今国内报刊的发行有什么好建议?

田珂:不必追求量的多少,内容要追求新闻性、实用性、时尚性。这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因为读者在阅读你的期刊时,甚至会按照你上面的推荐去设计发型、着装、选择运动种类等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不仅是报刊,所有媒体从定位角度都要追求实用性。越实用,离老百姓越近,就越受欢迎。同时也存在一个差异化竞争的问题。从目前报刊发展的趋势来看,报刊的行业细分、市场细分会更加鲜明,报刊媒体贴近大众,做出自身的特色是长久之计。

随着报刊市场的成熟与报刊媒体的进一步市场化,世纪华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媒体发展咨询机构

记者:从贵公司2007年的媒体报告来看,更多的还是分析传统媒体的居多,但是现在新媒体的成长步伐非常迅速,为什么没有对新媒体的一些相关价值的监测与分析?

田珂:今年我们就计划进军网络监测这一块,对网络广告、网络读者群和流量等进行监测,目前预计和一家大的网络公司合作,具体是哪一家还没有最终确定。

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的媒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概能占到多少份额?

田珂:新媒体肯定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传统媒体也绝不会消亡,两者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地发挥两者各自的职能与所长。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篇6

为规范零售商的促销行为,*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21号),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包括整治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在内的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此项整治工作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年5月18日,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商整规发[*]269号),明确将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等六类商业欺诈行为纳入专项整治工作。*年6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9号),明确提出要“引导和规范零售商的促销和进货交易等行为,依法打击商业欺诈,整顿规范流通秩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及顺利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制定相关规定,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零售商的诚信兴商意识,使企业通过不正当促销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现象得到明显好转,促销行为更加规范,消费者反映较为突出的促销活动中存在的欺诈行为基本得到治理;建立公平、规范的促销环境,维护零售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

二、主要任务及具体分工

(一)制定有关规定,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商务部要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制定《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零售商在促销安全、促销宣传、促销价格、促销商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贯彻落实《办法》的具体措施,建立部门间的协调管理机制。

(二)加强对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零售商促销活动的行业管理,依据法律法规及《办法》,引导零售商依法开展促销活动。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本地区存在的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调查摸底,确定重点整治的不规范促销行为。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造成治安事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公安机关要依法查处。

(三)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的价格违法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零售商与其进行交易,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要将促销时谎称降价、虚构原价、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降价销售与标示的折扣幅度不符、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作为检点。同时要积极推进零售商价格诚信建设,引导零售商树立诚信兴商意识,自觉抵制价格欺诈行为。

(四)整治零售商虚假促销宣传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规制零售商的欺诈性促销宣传行为,禁止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使用含糊的、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或以虚假的“清仓”、“换季”、“拆迁”、“歇业”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对零售商从事欺骗性有奖销售、巨奖销售等不正当促销活动的,依法查处。

(五)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对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商品、不合格商品以及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行为依法查处。对促销活动期间或促销活动结束后,消费者购买的促销商品因质量等正当原因要求退换货,零售商以促销为由拒绝,以及零售商将假冒伪劣、失效、变质、过期或无生产厂家、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的物品作为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或作出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偷逃税的行为。税务机关要严厉查处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的偷逃税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三、组织领导

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建立全国打击不规范促销专项行动部际协调小组(以下简称部际协调小组),组长由商务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有关业务对口司(局)级领导组成。部际协调小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行动,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开展专项行动工作,督查督办大案、要案,并根据整治工作进展的需要,适时组成联合督查组,分赴重点地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部际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有关部门的处级干部组成。办公室根据部际协调工作会议的决议督促各地、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汇总各地情况向部际协调小组报告。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全国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二组(设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承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建立本地区整治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专项行动协调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本地区整治工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工作部署,切实负起牵头责任,保证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狠抓实效。零售商促销活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打击不规范促销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改善消费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要见成效。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地要加强专项行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结合《办法》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协调管理、监督机制。

(三)加强舆论宣传,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各地、各部门要以“规范商家促销,保障百姓权益”为主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办法》及有关规定,宣传整治情况,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案件,跟踪报道大案要案;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倡导明码实价,诚信兴商,营造消费者放心的良好购物环境。

鼓励社会公众对零售商的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举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子信箱,并对举报人保密。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对举报事项进行查处;举报事项不属于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的,要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各地也要设立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建立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并对举报人保密。

(四)加强信息沟通,对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公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打击欺诈行为的信息共享机制。零售商违反有关规定开展不规范促销活动的,负责查处的部门要依据《办法》将查处情况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将依职权查处的情况及有关部门通报的查处情况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对查处情况予以汇总,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通过商务部网站和全国性报刊向社会公告,公告信息包括:零售商的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注册号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机关依法查处的事项、处罚内容。受到处罚的零售商具有下列情形的,暂不予公告: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对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受理机关或法院尚未作出终局决定、裁定或判决的。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

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抓紧制定《办法》,争取10月底前联合。

各地根据本方案精神成立协调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并在9月30日前将协调小组人员名单及举报电话、电子信箱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

《办法》颁布后,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贯彻《办法》。省级协调小组要结合前期调查摸底过程中掌握的情况,确定下一步整治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于12月20日前将摸查情况、宣传贯彻《办法》情况、下一步整治工作具体方案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整治实施和督查指导阶段

各地根据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中及贯彻落实《办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要及时向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进行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沟通、认真指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奠定基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1

    - 阅0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1时光飞逝,转眼间,暑假就快过去,新的学年就要开始。在这个暑假里,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

    综合素质测试范文,综合素质测试范文

    - 阅0

    2023年综合素质测试范文(推荐)篇11.自己喜欢的课程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练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也能踏实的按要求完成。一个很认真,很努力的人。2.和同学相处很融洽,对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