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的意义(6篇)

来源:整理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1

【关键词】城市发展;旧城改造;保护;再生

1城市改造的原动力

1.1城市功能落后催生改造

城市的原有规划和设计具备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的,当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城区的规划当然不会具备更加现代化的元素,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没有城市远景规划的时候,所依循的是老城的模式,进行逐步的扩展,而这种扩展就是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功能性需求的目的。这种功能性的落后和城市的发展是矛盾的,因此城市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的城市格局,建立新型的城市功能性体系,如交通体系。这就推动了对旧城的改造。

1.2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的发展伴随的是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区划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即城市的内部区划在发展中获得的优势条件是不同的,一些城区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生活功能的实现,此时落后的城区为了改善原有的落后局面就必须利用改造来创造经济发展的空间,这种空间的打造也促使整个旧城的改造。

2旧城改造中的矛盾

2.1文化遗产的对城市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就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在城市中无论是园林还是街道住宅,无处不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特征。这些历史受到滞后的城市规划思想的限制,导致一些城市的发展是围绕这原有的旧城模式来建设的,因此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遗迹”被固化在城市中,当具有这些文化遗迹的城市发展到今天,就会受到原有格局的束缚,也就产生了旧城与新城开发之间的矛盾。但是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这是因为文化遗迹和旧城的某个部分是城市的历史印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是一个城市表明其特性的重要标志,在当期趋同的城市建设中,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当然也就可以达到彰显城市个性的目的。

2.2旧城改造中的拆与保的矛盾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就是对旧城中的历史建筑或者特色建筑是保护还是拆除的矛盾。因为旧城当中一定会存在一些有着历史内涵的建筑,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这种建筑在旧城中是十分普遍的,这时就会引起保护和拆除的矛盾,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改造,一方面是让城市更加的具有历史特色。这时容易将旧城的所有的“旧”建筑归纳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中,这显然与不进行区分而全部拆除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需要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评价,将功能性改造、合理的保护、规模拆迁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对旧城进行新的规划,以此解决这种矛盾。

2.3对保护对象的认识矛盾

在对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对旧城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应当尊重真实和整体的原则。目前人们对就旧城改造中遗产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即认识上的矛盾。这种矛盾来自于将城市文化遗迹保护与对单体的建筑保护等同起来,这种保护是不具备现实意义的,因为旧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在与其整体性,即旧城的某个一建筑群落所呈现的才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价值的城市遗迹,因此在对旧城进行改造性的保护中应当注重对区块化的旧城进行保护,而不是将一座建筑孤立的保留下来,这种保护是不能够体现旧城文化遗迹的价值的。

3旧城改造的基本思路

3.1保护与再生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强调的是改造,但同时也应当重视其再生性。这种改造才是有最佳的方式。其实就是常说的修旧如旧和功能更新。这种改造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即保护和再生。保护,当然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对旧城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包括对其价值的突出保护,如:建筑结构、文化内容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建筑历史价值的正确评估上的保护,也就是围绕整旧城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来构建对保护的外部条件,但是这种保护不是建立在一味的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而是需要对进行持续发展的保护。再生,保护的基础上对建筑或者建筑群进行改造这就是再生的过程,如果说前面的保护解决的是改造中遇到的矛盾,而再生就是满足功能化升级对旧城的需求,因此这种再生是对旧城的功能性改造,以此改变旧城功能落后的情况,以保证其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如:在湖州市的旧城改造中,针对原有的衣裳街区和步行街的改造建设,加入了城市小品及历史人文雕塑,同时把休闲融入到购物之中。龙溪港东岸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功能进行了拓展,修建了城图广场、龙溪港滨湖休闲水湾,同时修建了项王和长岛公园,在对古老小西街的改造上,重点加以历史性保护。利用景观的设计和建设维护了原有的历史遗迹,体现了保护和再生。通过历史性景观建设连成一体,贯通一条主线。

3.2功能与内涵的统一

在保护和改造中实际上就是将旧城的功能和文化内涵的统一。这种保护首先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即将旧城中经过评估而确定需要保护的部分保留下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满足的是城市的精神内涵的需求,即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情节的满足。另外,就是功能性的提升,即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赋予旧城以全新的功能,此时需要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旧城,从经济和功能性上提升整个保护区域的服务功能,这样才能完成对整个旧城的真正的保护。

3.3完成持续发展的保护

城市发展中对旧城的改造,不能进行一味的保护,而应对其文化的内涵进行开发,即突出其特色,这样才能使其在城市发展的需求中体现其价值,这才能更好的保护,只注重保护而不注重开发是不利用对旧城的保护和改造的。此时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旧城的文化独特性进行重新的包装和宣传,使之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缩影,并发展其旅游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持续性保护。我国的一些旅游城市就是因为其历史和独特而成为了地区品牌。旧城改造完全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将旧城保护变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研究[J].城市建设,2009(4).

[2]莫天地.再生城市形态与旧城开发性保护[J].时代建筑,2010(3).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2

一、富阳党史胜迹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富阳市目前有各类党史胜迹50处,其中革命烈士墓(陵园)18处,纪念碑、亭等7处,烈士故居2处,其他23处。这些党史胜迹中,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6处,含国家和省级一处,即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杭州市级4处,即郁达夫故居、塔山烈士陵园、张绍富铜像及中医骨伤科医院院史陈列馆、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以上胜迹大都能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较为妥善地予以修缮和保护。另外,富阳还有革命老区乡(镇)5个,分别是常绿镇、龙门乡、窈口乡(今湖源乡)、渔山乡、环山乡。革命老区村18个,分布在湖源、灵桥、常安等8个乡镇。

2008年底,市史志办根据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要求,研究确定上报党史胜迹10处,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郁达夫故居及双烈园、孙晓梅烈士纪念馆、新登战役纪念馆及烈士陵园、视察大源纪念碑、新四军渡江会师纪念碑亭、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亭,解放战争时期的蒋忠烈士墓,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等。

二、当前富阳党史胜迹存在的现状、特点及原因

通过对全市各类党史胜迹的调查分析,我们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遗迹众多。但影响力不够大。全市有各类党史胜迹50处,可以说党史胜迹较多,但这些党史胜迹大多默默无闻,影响力不够大,不要说在外地的影响不大(包括在杭州地区的影响),就是本市范围或本地人对党史胜迹的了解也不多。而且从这些胜迹所拥有的各类称号来看,只有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为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文保单位,而这一处胜迹主要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其他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设施、历史文化遗址。另外还有杭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这些基地涵盖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影响力也有限,其他党史胜迹更是没有什么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清明节等传统纪念日,当地政府、学校等组织参观,接受教育外,这些胜迹出现了周边环境差,路难走,门难寻现象,常是门庭冷落,没什么人前来参观学习。

二是胜迹分散,保护现状不一。各类党史胜迹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呈现出胜迹小且分散的局面。其中烈士墓(陵园、纪念碑亭)较多,有25处,占已知党史胜迹的一半。通过实地踏看,一些胜迹维修保护一般,大多无专职管理员,兼职管理员(宣讲员)的待遇较低。如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屋顶瓦片破烂,落水管设计不合理,导致墙体渗漏,墙面发霉;展品和图板无遮盖(玻璃罩),加上厅内渗水受潮,导致部分实物锈蚀严重,部分图板开裂,图片颜色发黑或发黄、褪色;附属房屋(接待室)门窗部分破烂,屋内粉刷物开裂、剥落;兼职管理员每月工资仅350元,明显偏低;既无停车场,也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原514路在宋殿有一个停车点,外地来此参观的人员可从杭州乘车在此下车,较为方便,现该停靠点已取消,给参观人员造成不便,等等问题。市内其他党史胜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的困难或问题。又如新登战役纪念馆,系租用新登镇塔山村委住地(一层),年租金为8000元,讲解员工资每年4000元,亦属偏低。纪念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墙面渗漏、开裂,图版开裂,图片褪色(其中一幅图片文字说明有误),展品(实物)量少。塔山烈士陵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怀英亭内椅子破损,烈士墓和纪念碑四周地质塌陷、地面豁裂。又如,据1963年统计,当时全市有烈士墓穴84处,大都是烈士牺牲时就地掩埋的土穴,虽然此后进行了移并和改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知晓人的离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开发利用,一些烈士墓穴已难寻踪迹。另外,还有一些党史胜迹在种种原因之下,到如今也已无存。

三是形式单一。开发利用较低。从目前全市党史胜迹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形式单一,开发利用较低的问题。全市50处党史胜迹,有革命烈士墓(陵园)18处,纪念碑亭等7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有关历史或革命事迹的具体内容,难以引起他人共鸣,也就难以达到弘扬革命传统,启迪教育后人的作用。大多数的党史胜迹只在清明、建党、国庆等重要节日和时机才得以利用,接受参观教育的人员不多。同时,由于参观接受教育的人员较少,这些胜迹的讲解人员也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如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原讲解员林镇南是个对日军暴行有体会的亲历者和知晓者,其讲解就能够让人听得入耳人心。但林镇南于前年去世后,其讲解工作由目前的管理员兼顾,使得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的讲解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参观人员的减少。相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党史胜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特别是那些对党史胜迹有感情,了解历史真相,能够积极宣扬革命传统的讲解人员的老去和离去,使得党史胜迹的宣传效果下降,形成一个不好的恶性循环。其维修和保护也得不到很好地保证,党史胜迹作用的发挥就少。

分析上述特点,可认为是由以下几点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对党史胜迹的确立、修缮、宣传利用的职责没有界定,造成总体情况不太理想。二是参观党史胜迹,学习党史、革命史没有列入教育计划,造成参观不多,学习不热。三是受党史胜迹本身的历史地位和宣传的力度的影响,除个别有财政拨款以维持外,大多数党史胜迹的维护没有经费来源,制约了党史胜迹功能的发挥。

三、对富阳党史胜迹保护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自1927年1月组建了富阳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富阳小组至今,党组织的活动遍及整个富阳,也留下了许多党史胜迹。这些包括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上的重要遗址遗迹,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部立体的党史、凝固的党史、无声的党史。如何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些党史胜迹成为我们所面临一个重要任务,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不仅是党史等职能部门职责所在,也是各级党组织的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本地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抓好此项工作。

(一)要及时界定党史胜迹,将党史胜迹主动纳入全市大规划范围之内。目前,对党史胜迹的认定、管理、宣传等没有什么规范性的依据。因此,党史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反映,以求早日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明确界定的依据,管理的部门及职能,怎样宣传和谁来宣传等等问题,使之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保证工作的长效机制,而非现在的无序状态。同时,针对富阳市实际,可联合宣传、党史、民政、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对有关重要的历史遗址和遗迹,特别是与富阳党的重要事件有关的遗址和遗迹进行论证和讨论,及时认定党史胜迹。并且要把党史胜迹的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到全市大规划的范围内。如1954年初,主席到新登考察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在王关林家停留了解过相关情况,但因无人关心和制止现被拆除了,成为了一个永久的遗憾。因此,可对已认定的党史胜迹,结合全市大规划,每年通过财政设一专项经费,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加以修缮和开发,使党史胜迹的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与富阳市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相协调发展,并成为其中一个亮点。

(二)要继续深入挖掘并整合党史胜迹,做好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资源只有通过挖掘,才会越来越富足、鲜明、突出。对党史胜迹保护、开发利用也是如此。党史胜迹通过整合,才能在开发利用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通过现有的党史胜迹,提炼、挖掘深层的、更有价值的潜在资源。比如,、等伟人都来过富阳,虽然时间都很短,但仍有值得挖掘和广为宣传的东西。又如田家英等中央调查组在富阳调查过,对农业六十条的出台作出了贡献,影响了全国。而且中央调查组在富阳时间并不短,可想而知,在他们工作生活中,如今仍在东洲、环山等调查地流传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田家英及其他中央调查组成员的言行以及吃的穿的用的食品、器物,倘能把这些细节东西挖掘出来,那么会比单纯搞一处纪念地的价值大得多。又如1949年4月14日至16日,富阳新登党的武装组织金萧支队江北办事处官山区突击分队12人,从新登长途奔袭百余里,成功将关押在杭州花坞的43位革命战友救出,其中有红军干部、苏南专区专员刘道明,溧阳县委书记程华平等。这是一次大胆的、出奇制胜的行动,是金萧支队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如果使用电视剧等形式将其再现出来,也会成为一个亮点的。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3

摘要:文章对于城市建设中对于历史地段保护保存的应用做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城市历史地段的现状,其次从提高经济效应、增强环境效应、增加社会效益等方面介绍了加强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的必要性,然后从历史文化地段与城市发展全面结合、完善立法并且提供法律保障、保护性开发并且建设性发展三个方面对加强城市建设中历史地段保护措施做了分析,最后总结。

关键词:城市建设;历史地段;保护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历史遗迹都已经销声匿迹,这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具有极其珍贵文化价值的珍宝,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古老文化的精华,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文化以及智慧方面的骄傲。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屹立几千年的精神力量,是繁荣强盛的历史见证,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历史文化保护是社会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也是使命。

1城市历史地段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脚步更是加快。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很多历史遗迹已经变成了灯红酒绿的街市。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处在一个成长的黄金阶段,城市以空前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忽略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导致如今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屈指可数,所以增强对于城市建设中历史地段的保护意识,增强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措施,是迫在眉睫的事。直到近些年来,历史地段的保护才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像一个被遗弃的了婴孩从新有回到母亲身边,开始表现出了生命的活力并且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2加强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的必要性

2.1提高经济效应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力度,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极其重视。历史地段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积淀,是一个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有利于提升人们对于古老文化的审美能力,提高我国的历史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并且带动当地的经济建设,提高经济效应。

2.2增强环境效应

如今随着城市的建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人们不注重保护环境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保护历史地段,同时也能为周边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历史地段那种淳朴、自然、舒适的感觉能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想,对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意义,从而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建立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

2.3增加社会效益

历史地段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是历史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古老文化的象征——这就是历史文化的社会价值。保护历史地段,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命力,也符合地方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增加当地的文化气氛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自豪感,是人们精神上宝贵财富。同时历史地段为人们传递了我国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的所有信息,历史地段就像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的珍珠,仿佛在为不断发展中的社会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的根源,时时刻刻在为中华民族增加着一种国富民强的信心。历史文化遗迹不仅能增加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同时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团结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3加强城市建设历史地段保护措施

3.1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地段与城市发展全面结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城市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增强历史文化保护理念,使得历史地段在城市的过程中能够完整保留下来。首先,为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环保材料以及倡导低碳理念,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需求,又能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对于历史地段加强保护措施,对已经发生破坏的历史地段及时修补,保持原滋原味历史地段风格。

3.2完善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完善法律体系是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基础,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发展的核心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对于及时地段缺乏保护意识,同时相关的法律也不够健全,使得很多历史遗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销声匿迹。法律是保护历史地段的有力武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仅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还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历史地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治理,并且根据实际概况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同时在保护历史地段的过程中要加强地方政府与国家的合作力度,灵活的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历史地段的完整。

3.3保护性开发,建设性发展

历史地段的保护并不是意味着停止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不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包袱,而是一种和谐发展、合理规划、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齐肩并行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手段,是既要发展城市建设又要发挥历史文化价值的科学发展策略。历史地段凝聚着浓厚的风土人情,散发着历史文化的气息,一方面可以继续使其发挥着原始的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应该针对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博物馆,或者在对历史文化地段保护的同时,发挥其传播文化的价值,在当地发展旅游业,将历史文化遗产变成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国之珍宝,从而不仅使得历史地段的保护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4结束语

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我国历史中摧残的明珠,为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历史价值传承,民族自豪以及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意义非常之大,它不仅可以使得我国的古老文化源源不断的传播,并且散发着浓厚的生命气息以及表现着古人高深的智慧,同时历史文化遗迹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地位中的影响力,并且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瑛.城市传统民居型历史地段的产权体系构建与保护更新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邓晟辉,姚亦锋.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策略研究——以南京明故宫地段为例[J].城市问题,2005,(5):38-42.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4

关键词:文物保护重要意义发展旅游保护文物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法令、指示和办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关于文物保护的条款。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又通过了重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就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在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文物意识以及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民众性多方位旅游活动的兴起和旅游业的迅猛超常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异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飞速提升,正在向世界级旅游强国迈进,因此,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愈为突出,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和谐共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二、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

无庸置疑,那些色彩纷呈、精美绝伦的大量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历史有所了解,更愿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去感悟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凸显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遗迹则能予人以直观、形象、写实、生动的感受。观赏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品味,激发活力,同时,那些人类遗存之精美之绝世,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活跃的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所仰望,而文物自身所持有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要重点以开发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为要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海内外游客出行游览,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和满足欲望。为此,保护好文物,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些美伦美奂而享誉世界的文物古迹奇观暂且不论,伊通作为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满族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在这个人口不到50万,幅员仅23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至今仍然保存着辽金遗址、清代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革命烈士纪念地以及革命旧址等多处古迹和大量的满族文物,境内有省、市、县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成为东北亚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也势必让我们充分利用文物之优势,打造以文物古迹为主题,研制和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旅游事业整体推进。

三、文物古迹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

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为吸引众多的游客,旅游界必然会注意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态。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应。为了使文物能长久地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的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应对于大量的文物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缺少经费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与保护而惨遭毁灭。文物既然能为旅游区(点)带来经济效益,那么,旅游景区(点)就应该从其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区内文物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生动鲜活地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教育,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可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使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四、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物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守的原则,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两者不可偏废、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要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5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科。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历史遗迹的意义篇6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设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名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魅力,城市的个性并非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然而,纵观当今祖国大地,城市中泛滥的浅薄、粗俗、烦躁和功利,使得众多的城市失去了记忆。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每一幢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历史和民族的沉淀使之产生引力,发散魅力。然而越来越多的旧街老巷,还有散发着传统气息的老房子,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而迅速灰飞匿迹,在高楼林立、日趋格式化的都市里,它们消失的身影让人们心生怀念。

冯骥才先生在《当代知识分子文化良心录》里写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巨变之后,从俄罗斯到东欧诸国都进入了经济开放和开发的时代,但是他们并没有急于改天换地,没有推倒老屋和铲去古街,没有吵着喊着‘让城市亮起来’相反,他们精心对待这些年久失修、几乎被忘却的历史遗存,一点点把它们从岁月的尘埃里整理出来。联想到前两年在柏林,我参观过一个专事修复原东德地区历史街区的组织,名叫‘小心翼翼地修改城市’,单是这名字就包含着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无上的虔敬。于是,从圣彼得堡到柏林、华沙、布拉格和卡洛维发利,都重新焕发了历史文化的光彩,并成为当今世界与巴黎、伦敦、威尼斯一样重要的文化名城……在从布拉格回到维也纳的路上,我暗自神伤,彷徨不已,因为我想到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古城正在迅速地变为新城!”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要与国际接轨,要遵守世界上共同遵守的原则,那就是要有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这就是科学、合理与诚实。

一、法律法规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在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规划法明确要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可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进入科学化,法制化的道路上了。

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历史建筑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城市规划法》都对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做出了规定。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城市规划和改建中一般应考虑保护的历史建筑为:在城市发展史、建筑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建筑或某种建筑技术的代表作;具有较强个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在建筑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优秀建筑;艺术价值较高、造型优美,对丰富城市面貌有积极意义的某种外来艺术形式的建筑;代表城市发展某一历史时期特点的民居建筑、保留较为完整的典型街区;历史上同某一重大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有关的纪念性建筑;一些同城市文化传统有关的街区,某些造型别致、地方色彩浓厚的建筑形式或街区。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研究国家和民族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史,均有重要意义。历史建筑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也可得以发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1内在价值

历史建筑记载了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符号。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2外在价值

从规划角度看,历史建筑在城市规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因素。从景观角度理解,历史建筑是形成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城市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它只是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仍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心区布局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文脉,被成片、成街、成坊地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难道我们的城市发展到只有依靠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去寻找那曾经的记忆不可了吗?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文脉,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三.放眼看世界

1964年5月25日――31日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即威尼斯)。该提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古迹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

法国1962年8月4日颁布《马尔罗法令》规定建立“历史保护区”。1967年英国通过《城市文明法案》,也提出了历史保护区的概念。它规定,地方规划部门有责任对其管辖地区内具有特别建筑艺术或历史价值的地区划定保护区。保护的概念从威尼斯提出的古迹及其环境逐步引申出历史地段的概念。

到了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既《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所涉及的历史城区,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这里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结束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所存在的局限性。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和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相对应,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容易陷入孤立,没有和城市肌理、周围环境文脉联系。改善现状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希望在发展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要湮没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教师业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3篇)

    - 阅0

    教师业务工作总结篇1暑期远程教师培训,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活力,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下方是我透.....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篇1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本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幅简单而又有趣的画卷,有让人欢喜的地方,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