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发展(6篇)

来源:整理

海洋测绘发展篇1

关键词:海洋测量结果;降低误差;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海洋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涉及海洋领域的工程项目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如果海洋测量时误差过大,就会造成海洋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的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工程的成本大大增加。怎样降低海洋工程测量结果的误差数值,已经日益成为海洋工程测绘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海洋测绘工作内容主要地包括以下几点,海上定位工作、海洋的大地测量工作和水下的地形测量工作。海上定位一般指的是在海上对船位进行定位的工作。海洋测量包括在海洋的广大范围中布置大地控制网络,并进行相关海洋的重力测量工作。在这一基础上开展水下的地形测量工作,水下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海洋大地的水准面的测定工作。伴随人类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的不断地发展,对于海洋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海图测绘面积越来越大,水下地形测量直达深海区域,海底滩涂的测绘已经涉及到近岸的浅海地区,港口的工程施工与港口的清淤工作以及航道的测量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对于海洋的测量工作中精度的要求也已经变得越来越高。造成海洋测量结果误差的原因,已经成为了海洋测绘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在海洋领域进行测量导致误差的原因

现代的海洋测量工作的特点显著,不仅具有与现代的陆地地形的测量工作共有的特点,比如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和效率高等,而且它还拥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比如全天候的特点、测量作业呈现连续性的特点、误差源十分复杂的特点、测量时的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由于海底地形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因而难以直观掌握相关实际情况的特点、测量的性质是属于水下声波进行探测,因此使用较多的是水下超声波方式进行探测的特点、观测时会产生大量测量数据的特点等。

海洋测量误差的内容主要包括船只因素造成的误差、船速因素造成的误差、潮位观测因素造成的误差、声速误差与仪器误差等。

仪器误差是指由于测量所采用的仪器在性能上的差异而导致的误差或由于对探测仪的装配不当等所造成的误差。由于探测仪自身在性能上的差异而导致的误差是指探测仪在使用过程中,或是在多次的探测仪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压电池的换挡因素与降低因素、元器件老化因素等所造成的在转速与声速方面的变化,因此对于水深的测量在精度上所产生的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型号的不同和使用程度的不同,相关探测仪对于反射声波加以接受时的敏捷度也是有所差异的。不仅如此,当与水草介质、杂物介质、泥浆介质等相互碰撞时,也会导致水深数据的虚假,于是对于测量的真实度与精度也是都会造成影响的。

声速误差是指走航式的水深测量会依据声波来对深度加以测量的误差。这类误差是由于当声波在水中进行传播时的速度将会对水深的精度方面的测量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导致的。

潮位观测误差是指水深测绘所得到的结果是通过理论上的这一区域最低的潮位的信息,应当把外业所测绘的数据计算到最低的潮位面上,因此,在对潮位加以测绘工作时的准确程度将会对水深测绘的精度而产生影响。

船速误差是由于探测仪的自身的工作原理而造成的,因此探测仪会在水面上朝着海底的方向来发射出声波,声波当触碰到了介质面而进行反射过程时,会被换能器来接受,依据接收到的时间原因、声速原因等,来推测地得出这一位置的水深。因此水深测绘本身是动态性质的一种测绘,而当水深比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声波在接受与发射间会产生时间差,在产生的时间差内,船只却早已航行出了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才会产生这类误差。

船只原因同样会对最终测绘所得的精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对水深地形进行测绘工作时,船型与船的大小将会使得测绘工作形成很大的影响。假如船只的体积太大,那么其在工作时就很容易产生搁浅现象,并且相应的船只在吃水方面会太深,对浅水带附近的数据无法有效的测绘。假如船只太长,在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测绘。假如船只短,船体进行回旋的半径就很小,在拐弯与掉头的过程中,就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近年来,海上活动与人工饲养十分频繁,在测绘的过程中,船只受到障碍物的影响,也会产生测绘误差。

在实际使用无验潮方式进行水深测绘时,测绘结果精度会由于船体的摇摆、采样速率、同步时差及RTK高程的可靠性等原因造成的误差的影响,这些误差远远大于RTK定位误差,从而成为无验潮方式水深测绘精度提高的瓶颈原因。

二、降低海洋测绘结果误差的措施

假如海洋测绘的误差程度较大,会使海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量增加,增加工程的成本。为了降低海洋测绘结果的误差,应当对测探仪来进行定时的检查工作,选用有模拟记录的专业测深仪来进行操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选用的船体应当满足灵活性和适宜性的具体需求,从而确保在外作业得以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由于考虑到气象原因对于船只的具体影响,当进行探测工作时,防止波浪对于测绘工作的准确程度的不必要的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测绘结果中的误差,当进行探测工作时,应当依据电池电压所产生的变化,来对声速、吃水线与正零线来进行选择工作,如果水深已经深于十六米时,应当对测探仪的换挡工作加以误差检验。在成图以前,应当把电脑所采集的数据与模拟记录的数据加以验证,从而减少假水深所产生的危害,并且要进行必要的改正工作。而在对于换能器加以安装时,应当首先使得全体的船员都上船,并要使船体尽可能地确保平衡与稳定,然后再对换能器加以固定,并努力地调整好其吃水的深度,从而确保换能器在吃水上的准确与稳定。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测绘误差,测绘前,先要确定测区范围与测图比例尺,设计图幅,准备图板与展绘控制点,布设测深线与验潮站,以及确定验流点与水文站的位置。测绘时,测绘船沿预定测深线连续测深,并按一定间隔进行定位,同时进行水位观测。测绘中要确定礁石、沉船等各种航行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探清最浅水深及其延伸范围。同时还要进行底质调查,测定流速与流向,以及收集水温与盐度等项资料。取得水深的原始资料后,要对它进行各项改正,检查成果质量,最后绘制出成果图板。

RTK高程用于测绘水深,其可靠性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作业之前可以把使用RTK测绘的水位与人工水准观测的水位进行比较,判断其可靠性。为了确保作业精度,可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RTK高程信息绘制水位曲线。根据曲线的平滑程度来分析RTK高程有没有产生个别或部分点出现急剧升高或降低的情况,然后使用修正的方法来改正个别高程存在错误的点。

对于声速误差,在进行测探之前,应该对测深器的数值进行测定,因此设置声速值的水平会对测深数据的精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出现了声速值设置不合适的问题,很容易使测深的结果变浅或者变深,假如没有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检验,很难对系统误差进行发掘。

对于采样速率及延迟造成的误差,可以在延迟校正中加以修正,修正量可在斜坡上往返测绘结果计算得到,也可以采用以往的经验数据。船体摇摆姿态与动态吃水的修正,可用电磁式姿态仪修正船的姿态。船的航向、纵摆与横摆等参数都可以通过姿态仪输出,借助专用的测绘软件可以修正这些参数。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水下地形测绘要求的提高,传统单波测深仪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多波束水深测绘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海洋测绘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多波束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海图数据库的建立,将会对数据库产品化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海洋测绘产品化的时间得以有效缩短,并能提高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卫星定位、声波测深、激光测深、遥感探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海洋测绘已越来越向现代化、高效率、高精度发展,测绘误差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参考文献

[1]郑克斌,翟国君,赵立霞.海洋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探讨[J].海洋测绘,2014,(2).

海洋测绘发展篇2

【关键词】海洋测绘;港口与航道;维护保障;应用

海洋测绘是对海底进行高精度的地形测量的活动,海洋测绘的成果对港口与航道维护保障有特殊的作用,可以为计算港口与航道疏浚工程水下挖槽量、回淤量和航道边坡土方量及超宽量提供有利的数据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应用做出突出的贡献。不断的扩大海洋测绘成果在港口和航道维护保障中的应用范围,能使海洋测绘由波动静态提供水深图,拓展到能够动态的进行试航水深和试航增深信息。这对确保港口与航道大吨位船舶的通行提高了通航等级。

1海洋测绘成果在港口与航道维护保障中的应用

1.1疏浚工程水下挖槽量计算

对于航行的安全与否直接与土方量计算的是否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土方量的计算对疏浚工程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土方量的计算也是港口与航道疏浚工程总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土方量计算中,有陆上填挖工程土方计算,陆上填挖工程土方的计算是由将工程施工后测量数据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进行叠加,通过对比各网点处施工的高程值计算挖方和填方。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对计算范围边界的处理一般较为简单,当计算区域的范围为不规则图形时,边界的处理相对来说就比较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计算范围的边界进行相应的处理,需要将格网划分为两个三角形然后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三角网数字海底地形模型叠加法,来求取水下疏浚工程量及施工期间回淤量的计算。有因为在维护疏浚工程中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地质的疏浚价格的不一样,计算过程就会更加复杂,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有:记录疏浚前与疏浚后区域范围的数据,将疏浚前与疏浚后离散水测量数据模型化,即自动连接成三角网模型海底地形模型,然后对疏浚后三角网模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含有计算区域内的新三角网,疏浚前水深模型的插值极为新三角网中的每个结点,然后对三角形面片进行逐个的计算,得出的挖槽量与未挖槽区域回淤量分别求和。

1.2航道边坡土方量及超宽量计算

在手工计算的方法中,航道边坡土方量、超宽量的计算是最难的一个课题,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疏浚前与疏浚后水深测量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出土方量和超宽量,中间要用坡度、底宽、疏浚深度和超宽量作为计算指数。土方量与超宽量的计算也有一定的步骤:输入航道边线及边坡、超宽指数,读取疏浚前与疏浚后的水深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由航道边线及边坡底宽,计算边坡超宽平面矩形范围,计算设计浚深,边坡土方量计算与挖槽量计算所不同的是,此时的设计浚深基准为一个斜面,因此需要逐个进行坡边的浚深,进行航道边坡超宽量计算,输出计算结果。

2港口和航道建设的必要性

2.1发展水运与航运的必要性

在现在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水路运输始终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城市对水路运输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使运输成本得到降低,还能对港口资源大量的开发,港口城市一般都具有矿产资源数量大、附加值低、所需周期要求不高、适合航运等的特点。发展航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记录记载,水运的城市都有丰富的航运经验,发展航运可以稳定城市居民的就业,同时帮助沿江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有利于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

2.2发展航运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从我国的发展确定了以工业为载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国工、商、贸都有了长远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项目的普遍增减,交通基础落后的症状日益严重,成为了方案总也发展的一大问题。加强港口,航道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改善交通紧张的局面,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城市的交通缓解一定的压力。

3发展海洋运输的对策

3.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过程中,发达国家会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一系列公路、铁路、空中交通的建设,同时也对航道网的现代化建设十分的重视,能够充分的利用天然河流,进行大力的开采疏通,为航运的发展建设提供前提条件。我们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好好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让航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政府来说,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航运对我国的帮助,进一步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港口和航道建设列入我国重要的记事日程。

3.2科学规划,逐步建设

随着我国港口城市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方式不断的得到新的提高,但是在港口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应当结合港口城市的发展方向,对港口进行合理的选址和规划,并逐步进行实施。在认真宣传港口运输法的同时,要严重禁止乱建码头现象和破坏航道行为,促进港口的有序的发展。根据目前的现状,我国要进行多渠道筹资金或者采取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加快工业建设的步伐。

4海洋测绘成果应用范围拓展问题

4.1适航水深

常规海图与水深图的图载水深是根据测定的水深,适航水深则是能够满足船舶航行和靠泊运行安全的航深,增加通航水深,提高通航等级。对于适航水深测量结果的应用,仅仅能够改变海洋测绘手段和工艺,在不进行任何的水深维护疏浚情况下,提供的海洋测绘的成果由常规的水深变为适航水深图,可以增加通航水深。

4.2适航增深

适航增深是通过人工的搅稀方法,使其重度减小到符合适航要求,增加适航水深,将重度大于适航淤泥重度的淤泥进行搅稀。目前有专门为适航增深专用设备喷搅式人造适航水深发生器。适航增深的作用主要是增加适航水深,延长水深维护疏浚周期,在不挖走海底淤泥的情况下,减少水深维护的成本。

4.3复合适航增深

复合适航增深是适航增深的升级,既是在进行适航增深的同时,增大适航水深,延长适航水深的有效时间,将中毒大于佘航淤泥重度的淤土,采用复合适航增深新工艺,可以确保设计通航水深,确保大吨位船只能正常通行的首选创新技术与新工艺。

5总结

航道与回淤港的实时通航等级,并不只是按照原定的等级来进行设定的。一旦实时通航水深小于设计通航水深,就要根据实时通航水深降低相应的吨数使船舶进驻。只有将海洋测绘成果应用范围拓展到航运的新模式中,使航运水深满足设计通航水深要求,才能确保港口大吨位的通航设计等级。所以,要在原有航运基础上,开拓思路,穿件海洋测绘成果新品种,推出适宜的适航水深图,以满足港口航道设计施工与维护疏浚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平生.天津港适航水深下界面淤泥容量值确定与适航水深测量[J].海洋测绘,2002(03).

[2]翟国君,黄谟涛.我国海洋测绘发展历史[J].海洋测绘,2009(07).

海洋测绘发展篇3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转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部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高潮。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山西省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印发《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北斗应用及服务,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民用化步伐加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地区正在根据政策方向和产业特色孕育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空间地理信息产品,促进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带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洋测绘发展篇4

关键词:海深测;多波束测深系统;国内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07

1引言

不同于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在测量断面内形成十几个至上百个测深点,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回向散射强度数据,从而保证了较宽的扫幅和较高的测点密度;另一方面,较窄的波束、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精密的声线改正方法的采用,也确保了测点船体坐标的归位计算精度,因而多波束测深具有全覆盖、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多波束测深系统正日益受到海道测量同行的认可,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由多传感器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自身性能、辅助传感器性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对于系统的野外数据采集和波束脚印的归位计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下面介绍系统国内发展进程、以及优缺点的比较、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国内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该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传统的模拟波束形成技术,形成25个波束,沿着航迹方向开角为3°,垂直航迹方向开角为2.4°到5°,覆盖宽度120°。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尝试,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未能投入实际应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从国防安全和海洋开发的战略需要出发,委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持,海军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和原中船总721厂参加,联合研制了用于中海型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该系统属于用于大陆架和陆坡区测量的中等水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它的工作频率45kHz,具有左右舷共48个3°×3°的数字化测深波束,测深范围10到1000米,覆盖范围2到4倍水深(覆盖宽度126.8°)。该型条带测深仪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功跻身世界具有独立开发与研制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少数国家之列。二十一世纪初---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重点开展了基于相干原理的侧扫声呐的研究工作,在基于侧扫声呐的地形地貌探测理论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便携式高分辨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结果满足IHO国际标准要求,鉴定专家认为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现阶段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十一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已拥有不同技术指标和特点的HT-300S-W高分辨多波束测深仪、HT-300S-P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HT-180D-SW超宽覆盖多波束测深仪三个型号。其中HT-300S-W高分辨多波束测深仪:小批量生产阶段;HT-300S-P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小批量生产阶段;HT-180D-SW超宽覆盖多波束测深仪:样品阶段。在2014年5月由中科院声学所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研制”在京通过验收,其系统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第三代水平,打破了挪威、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垄断和限制。

3国内外现状比较

从测深技术的发展来看,国外多波束测深技术尽管经历了短短三十年的发展,其研究和应用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随着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全海深测量技术的发展、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发展、集成化与模块化的发展、高分辨率测量技术的发展。

与之相比,国内多波束测深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精度和稳定性而言,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与国外精度相近,稳定性与国外有一定距离,只能小规模投入生产;中、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采集到的信号误差大,精度低,产品处于研制阶段。

4总结

由此可以总结到国内除了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已经满足现阶段同类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以外、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还有待打破外国的垄断和限制。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鲜明的军民两用特征,该技术对潜艇水下作战有重大价值,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虽然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与国外水平相近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研制水平,但远不到国内普及的地步,国内绝大部分民用多波束还是引进国外的产品。

所以说,国内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内推广打破国外垄断为目标,研制出更加成熟、稳定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黄谟涛,翟国君,管铮等.多波束测深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海洋测绘,2001(03):2-7.

[2]刘经南,陈俊勇等.广域差分GPS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3]朱庆,李德仁.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23(01):43-46.

[4]黄谟涛,翟国君,王瑞等.海洋测量异常数据的检测[J].测绘学报,1999,28(03):269-277.

[5]丁继盛,张卫红.声速断面对多波束测深误差的影响[J].海洋测绘,1998(03):15-19.

海洋测绘发展篇5

关键词:现代测绘学数字地球

1993年和1994年美国先后以总统令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步骤,时隔五年,这一计划的实施初见成效,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于是去年又以美国副总统演讲形式推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构想,并计划到2022年试图达到地球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亮出了美国这一近期全球信息战略的底牌。由美国政府高层出面提出的这一"数字地球"构想引起全球各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中国学者尤其在地学界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不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国要准备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已成共识。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这里我们想就现代测绘学的发展从学科的观点稍为具体地探讨一下它与数字地球的关系和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

一、测绘学的现展

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象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象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基本地图的成图或更新周期可望从十几年,几十年缩短到几年或更短,测绘业的体力劳动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大的提高。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米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公里,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转贴于二、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藉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NSDI要建立在NII上,要在因特网上运行,要求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宽带、高速图形图象网络,当然其中宽带高速问题需要国家投资在NII中解决。数字地球构想的另一个高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模型。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象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但如何将这一技术用在因特网上对多种测绘产品和普通用户提供虚拟模型甚或虚拟现实模型,则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多分辨率、统一性的三维数字化整体表达,这里强调了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球多源数据无缝无边的连结和整合。从空间数据框架来说,其统一性和整体性是由大地测量来实现和给予保证的。大地测量是传统测绘的基础,对当前信息化测绘和构建未来数字地球更是基础的基础,即空间数据框架的框架。它要求全球采用统一的参考椭球模型和相应的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如ITRF);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即统一定义和使用的大地水准面;全球统一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基本网);全球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上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数字地球对全球大地测量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GPS配以少量SLR和VLBI站是各国保持和维护各自的地心参考框架的基本技术,但局部坐标到全球坐标的转换目前还难于达到优于米级的精度;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大地测量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最终要通过全球重力数据,特别是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和卫星海洋测高计划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实现。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海洋将是21世纪资源开发的主要竞争空间,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又是决定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阀门"。数字地球向海洋测绘提出了挑战。从全球来说,目前海洋的精细测绘基本上还是空白,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国领海海底地形的测绘,但要将陆地坐标参考框架以相近的精度扩展到海洋仍存在困难,海上GPS定位精度还低于5米;由于陆地高程基准不能用水准测量传递到海洋,在卫星测高技术的支持下用某种去掉潮汐影响的平均海面作深度基准,精度可达米级,和多波束测深精度相当。但广大的开阔深海的海底地形测绘不可能用船载测深仪完成,用卫星测高结合重力数据(低阶或中阶重力场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目前试验精度可达10-100米。数字地球将要求海洋测绘技术有新的突破。

测绘学由于其技术的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赞成活数字地球或动态数字地球的提法,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地球上。现在在全球性的观测中,各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已可能连续快速获取地球表面(或浅层)随时间变化的几何和物理信息,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因此测绘学或者说测绘业则应当利用3S技术结合合成孔经雷达干涉技术(INSAR)以及其他新技术(如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等)对地进行观测,为构建活数字地球提供描述地球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数字地球构想是推动人类大踏步跨进信息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有挑战也有风险。测绘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测绘工作者也将是构造数字地球的"尖兵",也要求测绘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CD2〗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例如近地空间航天器的导航定位,近地空间重力场的测定,大气层甚至电离层的信息;其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处理电磁波信息和影像信息,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四、建议

本文漫谈了测绘学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地球构想的关系。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根据我国目前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主要是大地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部级的大地定位框架;

2.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

3.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4.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

海洋测绘发展篇6

【关键词】工程测绘;数字测绘;数字摄影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测绘科学以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是融合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测绘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将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空间,在数字地球等测绘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测绘学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传统测绘已经逐渐被新的测绘技术和方法取代,下面就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的研究方向

空间测绘、航空航天探测以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3S”(GPS、GIS、RS)集成构成了现代测绘技术。从研究方向看可以分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测量工程与大地测量、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三个方向。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图像信息处理以及摄影测量等专业,以遥感测量为理论基础,将地图制作为建立地理信息的目标,达到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目的。大地测量将海洋测量、空间测量以及摄影测量技术融合,将导航与管理,城市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测、国土资源调查等为研究方向,实现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已从传统的地图绘制发展成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工程。

现代测绘学时高新技术参透的结果,内同广泛涉及面大,与传统的测绘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手段先进,方法新颖,而且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三、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测绘学较之传统测绘学,在测绘手段、测绘方法、研究和服务对象上都有较大变化,其范围更广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现代测绘技术将以数字化为基础更加突出信息的作用和能力,要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逐步形成信息化服务功能。在将来的测绘技术发展中,将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GPS运用与遥感技术的多元化。GPS将测量的局域静态测量带入整体动态测量,研究范围从地表几何特征变化向内部结构和特征研究转化,同时在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等方面亦可精确观测,这为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预测,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在测绘遥感技术应用更加全面,遥感技术的多级分辨、多频谱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实现智能化信息处理。我们将可以运用RS对地面进行实时卫星遥感监控,在监督违法滥占耕地,扩展用地规模等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运用遥感技术勘探地球资源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2、工程测量和监测优化。工程测量信息化将进一步深化数字测绘,提升软件功能齐全高效,使用将更加灵活。控制网的观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将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同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监测网优化设计软件,对于观测数据的处理也将进一步智能化。

3、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利用航天航空技术达到全面覆盖海洋信心的目的,测绘过程实现自动化,测绘的范围更广精度更高。卫星定位技术提高海洋测绘定位精度,通过与海洋图自动制图技术的连接建立海洋图数据库,最后海洋测量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在地图学方面,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自动制图技术的发展,地图学也朝着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4、空中摄影测绘可以形成三维地面主体模型,这种模型利用自动数码航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连接全体定位系统生成测绘图样。摄影技术已经实现数字化,数字化测量必然朝着信息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极大的促进了测绘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生产结果的信息化,再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了少和无地面控制点的航空摄影测量,使繁重危险的野外摄影测量工作变得更容易。

四、工程测量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1、工程测量地图测绘技术应用。地理测绘信息技术以测绘数字技术为基础,工程测绘技术是以地图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不断发展的,然后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方面降低了测绘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供了测绘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在工程测绘中,通过全球定位技术,采集数据然后将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分心和反馈,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真实性。GPS通过时间性来对获取信息精确排列,可以进行快捷的数据查询,根据要求对测绘区域数据进行严格控制,得到相应的坐标图,为后期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工程测量测绘“3S”技术。“3S”是GPS、GIS、RS简称。当前的GPS已经于RTK相结合形成GPS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通常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或三角测量技术来进行测绘,当前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将GPS与RTK技术相结合,从而能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利用RTK技术的实时动态性,能够在仪器无法检测到情况下检测出各个控制点,并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控制点,灵活性强。在实际工作中,通过RTK技术大大缩短了GPS的工作时间,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提高数据处理的质量。GPS技术与RTK技术相结合的测绘技术是测绘方法中的又一先进技术,我们将其称之为GPS全站仪。

GIS通过模拟将数据信息已图形方式来表达,形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和分析,形成图形表达。这种方法能够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煤炭工程测量中,在检测煤矿资源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来了解其所处的详细位置,并且还能够对测定的信息进行管理。RS遥感技术也就是从高空或者外部空间来获取地面的各种地理信息,然后再对这些技术进行扫描、传输以及处理,最后在对地面的各种现象或者物体进行远程控制的一项现代化综合技术。一般来说,这种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病虫害预测等方面最为常见,还可以对地面沉陷、环境污染等进行全面的测量。

3、工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测量技术,其主要是以技术为基础、GPS手段,通过软件构成三维激光测绘技术,与传统工程测绘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测量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和信息准确性更高;应用的范围更广操作更为方便,此外还可以获得比较完整和详细的三维图形。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对地质边坡的稳定性或者地表移动情况的测量当中。

4、工程测量数字测绘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是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图像的过程,也称计算机成图技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通常应用大比例尺来进行实地测量形成图形,因此需要对这些原有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果形成的地面数字图在满足一定精确比例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通过常规的方法、数字以及摄影方式进行数据擦剂,最后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将地图中的坐标以数字化存储方式表示出来。在测绘技术发展的现阶段,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在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GPS、GoogleEerth、bingMap等地理信息网络的应用,通过对设备测绘技术的革新,研发出数字化测绘软件,使现阶段工程地理测绘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五、结论

因为新理论和成果的不断涌现,测绘方面的新技术也不断获得新的进展,使得现代工程测绘朝着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方面发展,使得测绘工程越来精确和实时、快捷。

参考文献

[1]张连贵,梁广泉.《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研究》[M].地矿测绘出版社2010年版.

[2]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等.《测绘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

社2011年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有关小学四年级周记范文集合(整理4

    - 阅0

    小学四年级周记篇1过年前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超市。她给我选了新衣服、新鞋子,给外公、外婆买了保健品、自动煎药器,给爸爸挑了电动刮胡刀,还备了好多好多的年货……看着满满的手.....

    [优秀范文]四年级周记(精选6篇)

    - 阅0

    四年级周记篇1今天,我们打算去老家那边的流水白吃烧烤,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匆匆忙忙的到了。到了流水白,我们租了他们的'烧烤用品,打算做烧烤了。这次我们打算比赛,评委是我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