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技术(6篇)

来源:网络

煤炭科学技术篇1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务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尽快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煤炭科学技术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煤炭企业持续发展

随着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清洁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煤炭资源在消费和生产结构之中的比重和资源水平,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将煤炭作为核心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能源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比重为百分之七十左右,虽然政府制定稳健的能源政策,但是,在2050年之前,我国的煤炭能源在消费结构之中依然会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重,针对上述情况,对煤炭能源的整合和发展成为了能源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存在着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无法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缺乏对科技的重视,同时,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煤炭行业主要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生产和开采煤炭的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煤炭行业的回采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在一些资源富集地域的矿井之中,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煤炭企业的能源消耗十分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资源的使用效率长期在低水平之上。煤炭的使用效率过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超出国家标准,煤炭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上述污染物,有可能造成酸雨的危害,在我国酸雨灾害严重的山西等地区,会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会产生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因为我国目前在开采中还存在着技术手段落后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塌陷的现象,使水资源大量浪费,在排放废水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一些开采物在堆放的过程中会产生自燃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在挖掘煤炭过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百万吨煤炭在挖掘的过程中,会产生两人以上的死亡率,虽然我国的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死亡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很高。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除了人为因素之外,还有低下的技术水平,在一些煤炭企业之中,依然使用着落后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具。在煤炭科技投入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我国企业之间的技术投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二、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要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可持续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思路。首先,应该使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目前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利用资源问题进行解决。同时,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建立完善的发展战略,使煤炭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一些煤炭行业之中,应该重视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应该在煤炭行业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国家对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发现回收率和资源使用率不合格的项目应该立刻取消其资格,在源头上对使用率低的问题进行控制。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使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重视科技投入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对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企业应该进行惩罚,在全国范围之中,应该针对煤炭的实际情况,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避免民间私自开采的现象。

降低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对煤炭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水平,减少进行直接销售的现象,在源头上对环境进行治理,减少酸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用先进的技术,在开采的过程中使用新的设备材料和工艺,减少在生产中产生的地表沉陷和地下水渗漏等问题,在开采的过程中,应该对采矿可能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论证,对防治措施、排水量、取水量、开采层位、开采年限、储存量、井田面积和井田位置进行考察,减少开采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的开采系统,将无废开采落实到实处。

煤气层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因为技术的限制,无法被充分的使用,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对煤气层进行研究,使安全生产的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转变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文化创新,在企业的内部加强技术改革,使一线部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四、结语

总之,随着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清洁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存在着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无法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缺乏对科技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罗景一,牛建荚.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某些问题的探讨田[J].中国煤田地质.2006(3)

煤炭科学技术篇3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山西煤炭产业对策

山西能源工业投资、建设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各种能源产品的生产、外销大幅猛增,强势体现了山西在我国中的能源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的地位。全省能源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资产结构趋于合理。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世界及国内能源形势和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特别是中部崛起的大好时机。如何能在处理好历史积淀问题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山西经济的快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1煤炭产业竞争力及山西煤炭产业缺乏竞争力的表现

根据煤炭产业的特性和产业竞争力的一般定义,煤炭产业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的煤炭产业在拥有有限的煤炭资源和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生产或提供更好的煤炭产品(包括服务),实现规模经济和持续谋取利润的综合能力[1]。

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十多个主要产煤国家中大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更是如此。但在煤炭生产效率、采煤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后。山西煤炭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与机制因素

在山西除去山西焦煤集团等几个大型煤炭企业外,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也未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够明确,政企分开进程缓慢,大大束缚了国有煤炭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

(2)煤炭技术因素

山西煤炭产业仍然是一个以粗放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我国煤炭产业在煤炭开采、煤炭质量提高、煤炭深加工和煤矿机械制造技术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资料显示,科技进步对我国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左右,而国外己达到70%~80%。目前,山西乃至全国洁净煤加工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原国家计委、科委、经贸委等联合制定了一些净煤技术的发展规划,它包括4大领域、14个方面的技术。可见,目前正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大好机,山西煤炭企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发展自己的心技术,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山西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组建,就是原西山矿务局、忻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三大焦煤生产企业在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严峻考验后,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做出的决策。

(4)科技人才因素。

煤炭企业每年招聘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自己内部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培训的人才也不少,但往往不能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或是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没有能及时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其施展才华,人不能尽其才,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这种低效率的使用致使人才资源隐性流失。加入wto后,我国煤炭产业与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解和掌握跨国经营规律的高级管理和知识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国际竞争优势。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人才本来就十分匾乏,现行的国有煤炭企业高级管理者选用的政府任命制,又在相当程度上缩小了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范围。

(5)国内环境因素

我国市场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未形成[2]。主要表现在:①国内市场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产业间不正当竞争严重存在;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剩余人员分流困难;③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缺乏平等竞争的经济运行环境。

2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煤炭产业结构失调、资源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运行机制不合理、产业政策缺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能源产业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这要求山西省必须提高自己煤炭产业竞争力。

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本省本行业特点,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协调推进,笔者认为,提升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来解决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问题:

2.1实施科技创新,突出主业能力

山西煤炭企业应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的焦化、液化、气化、洁净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

(1)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部级技术中心体系建设的要求,重整现有企业技术中心架构,高度重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产、学、研之间资源的联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化、产业化。

(2)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保证重点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重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煤炭生产主导技术、产业升级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3]。

2.2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山西煤炭企业应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组织构架,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机体,更好地适应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

(1)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关键。因此,要建立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机制,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加强和完善专利制度。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在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采取技术创新人员的收入与创新成果挂钩的分配形式。在企业产权制度上,承认和保护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权,允许创新者以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入股。

(2)实行公平、科学的税收制度。山西煤炭企业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人为地制造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使得大量小煤矿得以生存,非常不利于煤炭产业的有序发展。表现在资源税征收上有: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对各类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征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二是税收政策不科学。现行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根据煤矿对外销售量按吨煤征收的。煤矿虽有开采权,但在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所有者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忽视了煤炭资源开采回收率,人为地降低了资源的价值,建议国家应按资源总量收取“地租”,实行差别税率。

(3)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潜能[4]。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煤炭企业塑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实力。煤炭企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业的自身特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甚至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差别较小,激励形式单一,这显然不利于激励公司的高管人员。

(4)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选拔机制。招聘工作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方面,招聘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形成;另一方面,招聘和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工作的基础。怎样选择录用,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树立人才就是效益的观念。第二,大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第三,讲究合理的人才结构。第四,杜绝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2.3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煤炭企业工人平均素质较其它行业偏低,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煤炭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煤炭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塑造完美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信念和行为,对企业职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实行有效的文化整合,可以培育和塑造“企业人”的文化特质,使其都受到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积极的文化熏陶。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配合,在企业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后就要选择相应的企业文化类型。

2.4合理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山西省是国内最大的焦煤基地,焦煤资源探明储量1400亿吨,占全国的57%,2004年全省焦炭产量6805万吨,副产品焦炉煤气约150亿立方米、粗苯70万吨、煤焦油约300万吨,这些丰富的副产品为生产尿素、甲醇和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提供了原料。山西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煤炭企业在当前效益较好的时候,应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根据矿山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通过发展与煤炭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分散经营风险,当前,煤炭市场形势良好,煤炭企业财力相对充裕,大型煤炭企业要尽快制定多元化产业转型战略,以煤炭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稳步转移,逐步替代,最终实现由地下向地面、由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精加工转变,实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山西的煤炭产业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但其中的不利因素影响较大,使得整个煤炭产业无论是和国内其他省煤炭产业相比还是和西方主要产煤国的煤炭产业相比,竞争力显得不足,尤其是由于产业壁垒、开采技术和加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竞争力较弱,因此,需要山西省政府制定相应地产业政策构筑较高的进入壁垒和降低退出壁垒,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开采和加工技术,提高回采率,降低事故率,以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正中,韩智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经济理论及管理[j],2001,(7)

:54-55.

[2]prahaladc.k,hamel.thecorecompetenceof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may-june):79-91.

煤炭科学技术篇4

关键词: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认识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2009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已达到30.5亿吨,煤炭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为77.2%,万元GDP煤炭消费为1.1吨。煤炭占据我国能源的主导位置,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2年,即使国家采取逐步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将在55%左右,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煤炭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经济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同时所带来的安全、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也较为突出。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立足安全发展和保护环境,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煤炭经济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构筑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保障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以安全为重、生态和谐、经济发展和民生为主的真正意义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以下就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谈谈四个方面的认识:

1.抓好安全发展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中之重。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从业人员安全保障和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既要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又要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于倚重煤炭,煤炭工业一直摆脱不了负重爬坡式发展模式,安全费用占比过低,安全投入存在很多历史欠账,造成安全问题较突出。2009年全国煤矿生产事故死亡263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6,是美国的10倍。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好转,但重大事故仍有发生,特别是中小煤矿,安全问题较明显。现阶段,只有通过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全发展理念为主导,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加快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全面提高煤矿安全防范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的安全状况。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中之重就是抓好安全发展,煤炭经济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是煤炭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坚固根基,更是最终提升煤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牢靠保证。

2.依靠科技创新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实现煤矿现代化是发展煤炭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方向,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科技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国有大中型煤矿在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却不断提高,无不得益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才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必须树立“科技立矿”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要强化形成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发展引领的方针,加快煤炭科技创新建设,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煤炭科技整体实力。要不断学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效益。目前,煤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煤田地质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高参数、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能力明显增强,煤炭转化和煤化工、多联产等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

3、紧抓国家煤炭资源规划的根本纲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是基础所在。

国家根据煤炭供需关系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煤炭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控制产量规模,控制煤炭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核准数量,及时调控总体产量规模,控制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中小煤矿企业过多,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煤炭资源配置还不趋于合理。国家只有严格把住煤矿准入关,提高办矿门槛,通过建设大型国家煤炭基地,优化煤矿结构和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达到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加快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步伐,2010年,国家规划建设的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已达到22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5%左右。“十二五”国家还将继续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4.紧抓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中心环节,积极培育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核心关键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主体,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利于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供给的大集团的核心保障能力,有利于稳定科学合理的煤炭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有利于按照市场机制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小煤矿正规开采。按照市场机制,以资源整合与集中开发为目标,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小煤矿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对不具备整合、改造条件的,关闭淘汰一批,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水平,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开采。“十一五”期间,我国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炭企业有46家,其产量合计超过2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向就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充分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应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最终目标。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达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做到煤炭、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物尽其用,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状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资源、资产、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煤相关产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煤炭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化经营综合能源集团。大型煤炭企业要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物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的同时,做实做优企业的循环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这样煤炭企业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源源不竭。

综上所述,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方向,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站在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中赢得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规划引导的有机结合,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全局的矛盾所在,用科学理念和系统方法,统筹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统筹开发与生态的协调,实现产业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现管理粗放型向集约性的转变,真正实现煤炭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俞珠峰?王立杰,《中国煤炭》2005年09期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张宏,《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煤炭科学技术篇5

[关键词]强化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20-01

煤炭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煤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对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就如何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各类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尤其是煤炭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要把作为基础的煤炭企业管理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固的支撑。煤炭质量作为煤炭企业的核心,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对于煤炭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

1.2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极低,所以政府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理念,使得我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球的温室效应及我国的空气污染愈演愈烈,这与煤炭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劣质煤炭的使用不仅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资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空气质量及人身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优质的煤炭是用户对煤炭企业的必然要求。

2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管理技术不科学、企业的管理评价方法不全面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2.1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限,使得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较低。在煤炭质量管理中我们只重视煤炭的质量检查、检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煤炭质量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煤炭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它的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事前管理可以把煤炭质量问题扼杀在生产过程前,事中管理可以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只有事后管理的片面性。

2.2管理技术不科学

现在煤炭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一般有检测和检验,对于目前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则很少采用,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致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数学统计及风险防范是目前企业管理中较为采用的方法,但煤炭质量管理没能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煤炭质量管理极少采用风险防范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其使用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风险防范分析。

2.3管理评价不全面

煤炭质量管理评价中各个环节缺乏联系,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地质条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生产作业条件、机械化水平等都对煤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把其纳入管理评价的范围之内,使用科学的管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煤炭质量管理的水平。

3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方法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做到管理到人,责任到人。由总经理或书记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组长,公司的副经理或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技术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调度室负责人、生产作业负责人及经理助理为小组成员。公司要建立明确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要随时到实际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顺序及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高灰分与低灰分的开采作业要进行有效的搭配,以确保煤炭质量的可靠性。对于表现好的员工公司要及时的给予表彰奖励,进而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要根据科学的奖惩制度,及时的进行处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3.2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煤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定期的邀请一些管理界的专家把最有效、且最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管理技术。现阶段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技术有统计分析法、风险防范法、信息技术反馈法及监测检验法,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煤炭的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法要求企业有完整的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人员,根据公司的统计信息,分析煤炭质量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质量的解决措施。信息技术反馈法,需要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信息技术组加强与生产环节的联系,使得煤炭相关质量数据能有效的传输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煤炭的质量。监测检验法是确保煤炭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卡,监测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对煤炭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招聘检验人员时,要注意对其专业知识的考验。

3.3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

煤炭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生产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其中的某一环节,要对多个生产环节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才能发现煤炭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主成分分析法、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法等,首先要确定各个环节能量化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对煤炭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煤炭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并对其进行改进,为煤炭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4总结

本文对现阶段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详细分析了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如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技术不科学及管理评价不全面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等,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波.提升煤炭质量管理确保煤企健康发展[J].中国煤炭,2015,41(1):138-140.

煤炭科学技术篇6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弥散,煤炭资源型区域作为煤炭及相关产业占据其经济主导地位的特殊资源型区域,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形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该区域煤炭资源的要素比较优势己经逐渐弱化,区域内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承载力系统正面临严重的风险。探寻生态风险规避的合理路径,成为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交往的媒介,为人类社会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尽管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但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最终还需要技术驱动来实现。只有以科学技术的非自然属性,强化其生态本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积极平衡的物质技术基础,最终以强大的科学技术驱动力,为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找到突破口。

2研究综述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系统的高脆弱性,以及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重要科学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到该领域研究中来。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从技术风险伦理本质出发,探讨生态风险规避的技术驱动问题;②针对不同研究视角,剖析技术驱动的模式选择问题。

对于前者,西方国家关注较早,通过对技术风险属性进行哲学探讨,研究了技术风险引发的社会状况。比如美国学者路易斯(HWLewis),其著作《技术与风险》成为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启蒙书籍;D普罗斯基于2008年编写的CatalogueofRisks:Natural,Technical,SocialandHealthRisks则详细阐述了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和监控风险的类型和内涵。我国不少学者徐治立、毛明芳等,在西方研究的带动下也对技术风险伦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体系进行了分析。

对于后者,国外学者提出了应对生态风险技术驱动模式的新概念,如英国RobinClarke倡导替代技术,EESchumacher主张发展中间技术KWWilloughby则认为要开展适用技术一月。其中,技术生态位驱动模式,由于其能对技术可持续创新产生推动作用,引起了不少学者关注。我国学者中,叶芬斌、许为民、毛荐其等人对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的变迁、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生态风险技术驱动的模式选择做出了贡献。

通过研读文献,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技术驱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相关研究更是比较少。鉴于此,本文将研究视角立足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技术驱动分析,从技术驱动力不足的本体思考入手,以价值重构为伦理指导,重点关注生态位视角下的技术驱动模式选择,并结合制度设计,为区域生态风险技术驱动力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本体思考

人类的实践行为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力的增加,必须使生态风险技术驱动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通过成因探析,进行技术驱动的本体思考,实现技术驱动的价值重构。

3.1技术驱动不足的成因探析

生态危机的严酷现实,凸显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力不足的现状。其原因:①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常人为制造出技术生态风险;②解决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问题的新技术尚未得以充分涌现与成长,比如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缓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功能变化等生态风险问题的技术,缓解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排放等环境污染生态风险问题的技术,均未能满足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需求。

显然,除了技术本身的特质因素外,作为技术主体,经济行为人对生态风险认识不足以及生态责任意识淡漠,是导致驱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技术是思想的物质体现,人的意识、认知能力等内在要素制约着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行为人没有准确估量煤炭资源开发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合理、不适时地使用科学技术,忽视了技术的生态选择本质;另一方面,新技术创新研发阶段,更多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态导向缺失,技术的生态影响考虑不足。

3.2技术驱动提升的价值重构

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考量,技术是自然生态进化的结果,同时又成为影响或干预自然生态进化的因素,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决定性因素。技术的实质是能量转换的媒介,纯自然之物以科学技术为中介,转变为能被人类使用的物质产品。在新的价值观下,技术生态风险真正的根源归于人类对技术认识的局限。科学技术不再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不再单一具有改造自然的价值,它是区域生态风险控制的一把双刃剑,是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助手,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价值重构,是技术伦理价值观与技术主体伦理价值观协整的过程,是一个涉及技术设计、技术产品制造、技术产品社会应用在内的全方位复杂系统。通过重新界定技术的非自然性,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导向,来弱化技术生态风险,要求科学技术从涌现到成长再到消亡,都必须满足生态适应性的要求。也即是说,从技术产品设计开始,就要将人与自然的生态考虑,作为煤炭资源型区域技术研发的内在维度。在技术产品的制造与社会应用的全流程,要时刻将技术主体的生态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作为技术实践的核心准则。确保在对环境负起伦理责任的前提下,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使用活动。

4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模式选择

煤炭资源型区域技术驱动的模式选择,是决定驱动力大小的又一重要问题。新形势下,必须摆脱传统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生态导向打破利益分配和经济博弈,开始技术创新的绿色生态之旅。

4.1技术驱动模式的生态位研究视角

从生态学中衍生的生态位(EcologicalNiche)理论,对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功能和作用进行界定,描述了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秩序和安排润。作为生态位理论与技术创新领域结合的产物,技术生态位描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所建立的避免和主流竞争的保护空间。它能够有效揭示技术与准演化微观技术环境的共生存在关系,阐述技术之间的竞争、共生、寄生等生态状态。

以生态位为研究视角,通过将技术驱动过程,置身于人、财、物等生态因子和一定技术水平、环境容量、与其他企业技术关系等生态关系湘,能够更好地揭示煤炭资源型区域不同技术之间、技术生态因子和生境因子间在生态风险规避过程中复杂的作用关系。进而从技术政体氛围探讨规则、法规、方法、系统、结构等要素,实现主流技术缝隙中的利基(Niche)技术在特定生态位保护下的涌现,带动整个生态风险规避技术进化,完成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技术驱动。

4.2技术驱动的生态位进化模式

以生态位为视角,选择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模式,荷兰学者构建的技术生态位战略管理(SNM)理论架构,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SNM利用技术生态位分析技术演化,实现了技术进化研究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突破。本文在该理论构架微观分析基础上,结合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特质,提出该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生态位技术驱动进化理论模式。旨在从煤炭资源型区域技术生态位主体出发,设置示范性技术生态位通过市场生态位进行渗透的可供选择路径,提出由技术生态位到市场生态位再到技术范式的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演变阶段。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实现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技术生态位阶段,在技术驱动政体作用下,将有利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纳入特殊保护环境,远离主流竞争并进行实验,形成示范型技术生态位。通过技术培育,进入第二阶段市场生态位阶段,将利基技术的原始市场雏形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需求连接,形成具有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市场生态位。最终经过市场渗透,进入第三阶段政体转变阶段,拉大新技术对旧技术的优势,实现生态风险规避旧的技术范式向新的技术范式政体转变。

4.3煤炭资源型区域的技术驱动模式检验

将生态位技术驱动进化理论模式,再次置身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实践,探讨其对技术驱动能力增长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当技术驱动生态位进化模式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实践相结合时,一方面,通过规则限制、结构优化等政体保护,在特定的生态位中有助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利基技术得以涌现与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示范性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的演变,新旧生态技术间实现交替与演变,确保了不同范式下技术生命周期的完整性,使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力得以延展与提升。

具体而言,基于SNM的煤炭资源型区域技术驱动生态位进化模式,具有独特的保护试验阶段。在该阶段,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转移,通过市场需求检验、技术生态监督等手段,有利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行为人准确把握技术发展和使用的生态性,及时在实验阶段取缔不利于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的技术,并完善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导向。同时,生态位技术驱动进化模式在市场生态位向政体转变过程中,凸显了规则、结构、方法等对生态技术的监督和影响能力,给煤炭资源型区域政府管理留下了作为空间,使技术驱动拥有制度约束的协整动力。

5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制度实现

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最有效工具,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确保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技术驱动的生态导向,保证技术驱动生态位进化模式的有效应用,是该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物化实践必不可少的协整动力。

5.1政府推动技术驱动力的制度实现

首先,完善生态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以法律护航,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导向。在一部效力和影响力具有纲领性的生态领域基本大法之上,修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相互配合的生态法律体系。以科技立法,有效控制技术创新过程中经济至上的唯利原则。将社会生态效益作为科学技术发明、应用、推广的重要标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

其次,针对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特殊需求,制定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战略,鼓励先进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建立煤炭开采生态化技术标准,对煤炭及相关产业技术准入设置标准;实行专项财政、税收制度优惠,通过减免、调整税收以及低息信贷等制度措施,对有利于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核心技术研发给予扶持;完善煤炭产业环保技术成果转让、吸收和推广的制度建设,确保研发成本回收和创新成果有序扩散。

最后,设定煤炭资源型区域技术评估制度。一方面以区域生态风险规避对技术研发的需求评估制度确定技术研发供给,减少生态技术供给的误差;另一方面以环境技术评估制度,对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生态影响进行监控和指导,确保生态技术从涌现到成长的生态属性。通过政府的力量,以制度为媒介,在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技术创新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市场失灵的负而影响。

5.2市场拉动技术驱动力的制度实现

一方面从生产制度入手,完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成本内部化的价格机制,将技术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生态生产拉动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力。比如,通过煤炭资源产权制度、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煤炭产业生态成本核算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资源税制度等,真实全而地反映区域生态价值,使生态生产在市场运行中占有优势,从而给予生态技术创新强大的市场拉力。同时,辅以规划、准入、退出制度形成的约束系统,以制度约束非生态化煤炭生产、加工行为,保证煤炭及相关产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要从消费制度入手,为生态技术创新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环境。比如,对于使用生态化技术进行煤炭加工及其衍生产业的组织,给予补贴及税收优惠制度,修正生态化技术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其市场适销性,形成生态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强化政府财政支出在煤炭绿色生态化技术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生态技术成果提供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公众参与制度,通过公示监督制度、群众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使煤炭资源型区域民众对煤炭资源利用技术的生态化使用过程、技术产品的生态属性实施监督,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

6结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物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2023物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1经过又一年的物流管理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回顾物流全年的工作历程,既有辛酸的汗水,也有进步的喜悦。过去的一年在公司各部门的配合支持及部.....

    最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范文(精选3篇

    - 阅0

    最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范文(精选6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