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的知识(6篇)

来源:整理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1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分析和探究,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当前,计算机已经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到处都离不开计算的运用,因此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做好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有效改革自身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计算机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随着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越来越频繁,对计算机的了解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教学,使得教学更加轻松,对于有效开展计算教学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具体来说,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如下两个方面:

1.1教学更加简单,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信息化运用的影子,学生随时都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能够学到相对应的知识,这就方便了教师教学,教师能够针对大家都了解的基础知识进行略化讲解,从而节省较多的时间用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这就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高校计算机发展也呈现了快速、快捷、高效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网络较快、教学内容可以略过简单知识,教学效率较高等,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加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相对比较充足,学生有一定的设备和时间进行知识学习,这就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提升了理解的能力,使得教学更加简便。

1.2教学内容由简单向复杂转变,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专业化技能

由于计算机逐渐普及,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水平不断提升,很多知识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够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向更加复杂的方向转化,教学的范围不断拓宽,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化技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因为那个时期计算机没有普及,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无法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专业知识的讲解存在较多的困难,教学的效率不高。而如今,计算机技术不断得到学生的运用,很多基础知识不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那么专业化技能的培养就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自身发展的整体水平。

2信息化背景下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其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具体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2.1计算机教学脱离实际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计算机教材过于老化,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计算机运用的内容不符合,使得计算机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无法学到应用的专业化知识。计算机行业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中,很多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如果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知识的改进和完善,就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有效地运用在实践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现实状况中,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往往会采用以往年度的教材,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做好教材的分析和探究,及时进行教材的改进和优化,确保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专业化的技能与当前计算机实际应用中的技能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2.2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过于注重理论方面教学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在实践中能够将知识运用起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比较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以及考试需求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会为学生讲解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开展,而理论知识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听取理论知识的时候效率往往不高,听过之后非常容易忘记,这就不利于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增加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记忆理论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技能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2.3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方面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进行知识的有效讲解,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地位,单一性进行知识的接受。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偶尔也会运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往往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所呈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往往是对照课件进行知识的复读,这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对策

在信息化背景下,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当充分分析并思考当前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做好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更加高效化和科学化。具体对策如下:

3.1及时更新教材,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做好计算机教材的引进和编制,根据当前计算机具体的运用状况和技能进行教材的引进,也可以教研小组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计算机教材的合理编制,确保所运用到教学中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所讲述到的技能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教学的意义。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依据,只有教材知识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学生才能从中学会应有的技能,才能促进学生将该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做好教材的选择和更替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学校要针对教研小组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该方面的技能,获取计算机专业化的知识,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先进知识做基础,提升教材编制的有效性。

3.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做好自身思想观念的更新,及时跟随社会发展的情况进行思想观念的升级和优化,摒弃传统理论教学的思维,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环节,为学生讲述更多实践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进行知识的灵活化和科学化讲述,不仅要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将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到的,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加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增加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得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发展趋势知识,全方位地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知识,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学校应当及时引进计算机设备,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技能做好基础,提供充足的资源。应当根据学生的人数以及教室的数量等合理进行计算机的引进和购买,增加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投入,为计算机教学更加高效地开展做基础。

3.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单纯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话,学生往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下,无法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更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授课,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技能学习产生兴趣和欲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比赛或者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在讲解完某一个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就该内容进行实践,在计算机上合理运用该内容,或者运用计算机制定表格、图形等等,制作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通过该种形式学生往往为了得到奖励或者表扬都会积极进行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再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授课,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教师在讲完某一章节知识之后,为学生布置任务,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小组学生合作进行任务的完成,并对任务进行分工,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与小?M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讨论。通过该种形式能够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有活力,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更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水平有效提升。

3.4优化教师队伍,增加应用型教师的比例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就需要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技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授课。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自身技能不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的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健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并增加应用型教师的比例,为学生更好地开展专业化知识的讲解做好基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感受计算机运用到工作中的作用,体会计算机的实际运用状况,并学习相关的专业化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授课。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经验丰富、专业化技能较高的人员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知识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构架,使得教师能够学到更多专业性的知识,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依据。另外,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开展创新性探索,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探究的积极性。还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将实践教学的效果与绩效挂钩,充分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价值。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2

1前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对学生的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因而,其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时文化成绩较低,语、数、外等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下面简称“高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对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兴趣,同时,学生关注的是学好技术,对文化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对他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完全不用学习,这就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看小说杂志、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诸如此类现象的普遍发生;另外,有关单位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也只在乎聘用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片面追求技术等级证书而不重视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此外,教育部门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技能通过率、就业率有硬性的考核评价评估指标,比如看招生、开设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证书获得、就业率等情况,这样学校也就慢慢使文化课程给计算机专业课程让路,这就导致了文化课教育的艰难。

2文化课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文化课有时称之为基础课,或者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学得好的人,文化素质就高,反之,文化素质也差。文化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如英语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很难看懂机器上的一些代码,很难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编写,因此也就很难写出优秀的软件程序;一个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中的有些计算就很难完成。

文化素质也影响到后面的深造和可持续发展或者终身教育,基础学科差的学生,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都没有办法来进行。

由于文化基础课关系到人的文化素养,对素质影响很大,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2年)》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

提高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是关系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文化课与计算机专业课衔接的必要性

3.1文化课的学习是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文化课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化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学好基础知识,能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服务。计算机专业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如果没有打下好的文化课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

3.2文化课可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在毕业后很快就会被淘汰,人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胜任工作,就要求一个社会人不断更新知识,也就是持续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质,不断完善自身,因此,人的一生也是不断学习的一身。人的学习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学,另一种是到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深造,无论进行哪一种学习,没有基础文化知识,都不能完成,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才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完成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人自身的体力、智力、才能、创造力,以及各种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人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3]这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素质的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点”[4]在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中,陈艳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出发点和归宿。”[5]同时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包括人的德、识、才、学和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中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并预言说未来社会“最终将走向学习式社会。”[7]

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今天的发展是日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知识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才,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个人就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课基础知识是这一切的基础和根本。

3.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升人文涵养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拉伯雷认为全面发展应该是指对知识的全面学习、身心的和谐、德智的统一以及知识与实践的结合。[8]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想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加强文化知识教育,也就是人文教育。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如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只有一个全面认知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生活,真正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因此,在文化课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只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其人文素质。

4衔接的措施

4.1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基础太差,这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就被老师划归为“学困生”,对上高中或中职没有认真学习,对学习文化课程基本是放弃的态度,中学毕业后抱着学习一门手艺的态度来到高职学校学习计算机专业,认为学好技术就行了,因而对文化课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一方面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关系,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文化教育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个人素质,是学习任何专业技术的基本条件,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前提,专业课的学习就会遇到很多瓶颈;另一方面要求学校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如文化课对计算机专业课影响的讲座、毕业生回学校的报告会、文化课学习延长等措施,来加深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程的认识,明白基础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影响和学好文化课程的责任。

4.2将文化课知识与计算机专业课相关知识有机结合

文化课教师应多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知识,明确知道那些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有用,那些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帮助不大,了解后,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做到对计算机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知识多传授,不需要的少传授。在讲授时,也可以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在英语教学中,将一些词汇与现实生活和计算机专业联系起来,如在学习“power”一词时,将基础词汇意义“权力”、“政权”、“能力”与计算机专业词汇意义“电力”、“电源开关”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既比较实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强化文化知识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文化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2年)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部分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10]这就需要我在高职学生学习阶段,加强基础文化课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要讲究科学,提高实用。如在英语教学的安排上,就需要我们在重视英语学科基础性的同时,给学生传授实用的英文知识,以便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就业和择业,服务地方经济。如给市场营销专业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多传授实用文体知识,给文秘专业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多传授公函写作、计划拟定、表格填写。在教学时一方面介绍此类实用文体的特点、基本格式、如何去写及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结合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应用文的书写任务,以加深印象,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

4.4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在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高职学生基础差,这是普遍现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分析学情,摸清学生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科教学的最低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此基础上系统的进行能力训练和提升,不能将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让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一个水平高度,即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科上先达到一个层面的提高,然后再制定下一个较高的目标,运用克拉申的教学理论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必须适合学生发展和计算机专业特长,必须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和日常生活相关联。从教育体系上说,文化学科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通过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素养,充实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给予更好的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3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有机分子,从有机物结构入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分子水平上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础学科。在我校,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工学院、药学院二年级,以及海洋学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大类培养”的主干课程。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化学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把握有机化学发展领域的新概念、新动向和新技术,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现状

在工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缩水”,如我校有机化学虽然是“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是其课时数被压缩到64个学时,教师必须在一个学期之内完成教学。而有机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必须在有限的课时数里掌握《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难度大,任务重。

另外,由于江苏省高考制度,较大部分的学生高中阶段选修的“物生”,进入大学后化学知识特别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一个教学班级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通常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学习无机化学,对于选“物生”的学生来说,没有化学基础,一开始就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学习有机化学时,多数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畏惧感。如果入校时对专业认知不够,不能看到有机化学学习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对有机化学失去兴趣。

再者,有机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由于有机物数量多,结构多变,机理难掌握。而工科院校的有机化学课时数又被压缩,教师为了教授完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采取“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被动“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期教学结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不好,除了少部分拔尖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知半解,学到的有机知识很少。

2.教学改革

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取舍;改进教学手段,选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做助理班主任,让他们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实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教考分离。

(1)改革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机”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几门基础化学课,有机化学基本不涉及计算,不涉及公式,说的是图片的拼接,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以构建新的有机分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有机思维”思考问题才是关键。当我们谈到如何面对课时数被压缩这个问题,如果抓住“引导学生进入有机化学这个学科”这个关键问题,就能依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在改革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研读多种版本的教材,最新版本的中、英文有机化学教材和专著等,从不同研读、分析深度的教材方面,准确把握“基础有机化学”教学重点、难点,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来取舍教学内容。二是关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前沿,发展动态,结合传统的知识,推陈出新,把最新的知识信息教授于学生,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感觉到目前所学知识的有用性。

(2)改革教学手段

我校近年实施了一项“班主任助理”制度,选派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

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经历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和考核,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已经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学习,对哪些知识对专业课学习重要有切身体会;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沟通交流更容易,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接触了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以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而且本科生可以在研究生的带领下主动做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这使得本科生更清楚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哪方面有不足,增强本科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有机化学课堂学习中更积极、努力。

(3)改革考核方式

良好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院不同专业实行统一考试,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统一出卷,流水阅卷、统一登分,做到公正、准确。但是,这种“统一”的方法抹杀不同专业对有机化学需求的不同,使得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结果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真正掌握自己专业需求的有机化学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实现不同专业单独出卷、单独考核的方式。卷面上可以体现出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题目,结合他们的后续专业课程。哪些知识是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知识是关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针对性的有机化学试题库,使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的题型,拓宽知识面。建立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试题库,有机化学课程理论考试按照一定的难度系数、教学要求、考试范围等,统一从试题库里抽调,实现教考分离。

3.结语

为全面提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我们要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总结,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杰,周冕,李又兵,王选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广州化工,2014(42):186-187.

[2]陶传洲,刘玮炜,曹志凌,史大华,王建,程青芳.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78.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4

关键词:有机合成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有机合成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本科学生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也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领域课程。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生化、材料、环保等学科具有密切联系。有机合成是对整个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主干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1]-[2]。

1.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代高校化学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种类繁多,反应复杂,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望而生畏,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但是传统有机合成教学方法与一般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类似,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以黄培强等人编的有机合成教材为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章节:绪论;逆合成分析法与有机反应概览;基于非稳定碳负离子的碳碳键形成方法;稳定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和酰基化;稳定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基于有机硼、硅、锡、钯试剂的碳碳键形成方法;自由基反应;极性颠倒;成环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不对称合成;合成策略与复杂目标分子的全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的近期趋势。纵观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在教材的开始和结尾均对合成策略进行相应讲解。一般教学方法是分别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后拿出部分的合成实例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有有机合成设计的概念。

但是,通过近几年教学我发现,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所教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相对其他课程,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很难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学习记忆,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有机化学讲述的基本知识点;其次,一些同学的学习意识淡薄,只为期末考试及格通过,并试图靠考前突击达到目的;再次,对学生学习监测手段不够高明,期中考试一般不进行,期末考试知识面太窄,难度较浅,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水平。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后果: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反应机理题根本无心学习,考试直接放弃,除非从教材中死记,对于合成题基本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再加上匮乏的基础知识,基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改进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对基础有机化学知识有系统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2.串联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课程内容中找出知识线索和规律,掌握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纵观基础有机化学教材我们发现:虽然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但是章节之间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教材大多以官能团不同对内容进行讲解,通过不同官能团可以将内容联系起来,在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醛酮、羧酸之间我们可以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联系起来,胺类、亚胺、醛酮肟、重氮、叠氮和硝基化合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联系起来。按这样两条主线进行记忆会使知识点显得少了很多,记忆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吃力,有利于同学们学习,但更利于对知识点的运用。我们以氧化反应进行各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例:烷烃通过脱氢氧化可以得到烯烃,进一步脱氢可以得到炔烃,烷烃也可以进一步脱氢得到炔烃,当然要求换成氧化性能力更强的氧化剂。上述三种烃可以分别通过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酮或酸甚至碳和二氧化碳等,但是,选择的反应体系肯定千差万别,这些差别需要我们特别记忆,别无他法,可以死记。但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也要求灵活,如同样用烃类化合物氧化合成醛酮和羧酸,对催化体系的要求就大不相同,一般合成醛酮不要考虑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高锰酸钾体系不能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运用,重铬酸钾也不能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运用,那么怎么能达到分级氧化的目的呢?那就是控制氧化体系的氧化性,我们可以用氧化性较低的二氧化锰代替高锰酸钾同时控制一些辅助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这样我们可以同时记住多种不同的氧化体系。

3.统筹相关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在系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们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个系统又明确的框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已知的、简单的原料合成所需的目标化合物。换句话说,利用相同的底物合成相同的产物,但是中间可以选择的路线有很多种,而且不同合成路线需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然而,有了足够知识积累只是学好有机合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高状态,几乎是所有同学都曾遇到的难题。要做到灵活运用,首要问题是灵活掌握,其次才是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同学们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点学活,例如,同样是羰基官能团,在有机酮和有机醛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羰基的活性是由碳氧双键的极性决定的,双键的极性越大则羰基的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由于碳氧电负性的差异,导致双键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从而引发双键的断裂,即化学反应的发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凡是能引起双键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的因素都可以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活性,不论是醛羰基还是酮羰基及其他含羰基化合物,那么,为什么醛的活性比酮的活性普遍偏高就不成问题了。反之,改变某个条件有没有可能使酮的活性比醛的活性高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想象把酮羰基的一端或两端引入强吸电子的基团,进而提高酮的活性达到甚至超过醛。如靛红这一类化合物的酮羰基的活性非常高有时甚至超过了一般醛的活性,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醛来应用。

4.结语

在有机合成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串联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对知识点进行统筹并能灵活运用。总之,只有把死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掌握,在自己的脑海形成一定的框架,在具体运用中才能手到擒来,才能顺利找到相关切入点,才能在遇到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时,顺利形成相关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计算机课;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0-0191-01

当今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科技当道,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计算机课和中职专业及文化课的相互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专业及文化课和计算机课教学现状

(一)中职业及文化课教学的现状

首先中职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模式落后。中职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较为严重,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其次教学方法滞后单一。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不能实现计算机知识和文化课知识的融合贯穿,不能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兴趣。

(二)计算机课教学现状

第一,计算机课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计算机技能的平衡发展。第二,中职教育中将文化课和计算机课独立开来进行教学,不能将二者进行融合渗透,不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同样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计算机和和中职专业课及文化课教学相互渗透的措施

针对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课和专业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计算机课和文化课的相互结合,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值得我们的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在中职专业及文化课教学中重视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

首先文化课教学中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文化课所学知识直观立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较好的实现两者的渗透。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化课的教学,学生对多媒体和计算机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的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通过运用计算机FLASH技术,将小池塘、荷叶、行人、月光等因素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深入其中的去了解感知,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再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电影或欧美流行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其次,根据中职各专业特色适当调整计算机课和文化课的比重。增加计算机课的教学比重,保障计算机课和文化课的平衡,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例如财会专业每周上两到三节计算机课,既能有效缓解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疲倦感,又能保障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稳步增长,加强了财会专业的解决能力,实现双赢。

最后,在文化课教学中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穿插讲解整合。文化课教学中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普及,既有助于学生对文化课知识的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两者的相互渗透开辟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例如财务会计专业财务课上,excel软件的应用与财务报表统计的有效结合,使学生今后在没有专门财务统计软件的情况下,能变传统的报表统计为简单化、方便化,实现有效便捷的数据报表统计。Excel软件中,最底下的状态栏有求和、计算平均数、衡量最大数或最小数的选项,通过运用excel软件,有效的减轻财务会计课上计算繁杂的现象,提高了专业课的上课效率。

(二)计算机教学中穿插文化课教学

计算机课程中的许多知识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知识的综合表现,通过计算机知识和文化课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实现学生对两种知识的重点重复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计算机中储存单位MB、GB和KB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学生通过计算既能够提高数学计算速度,又能掌握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再比如对编程的学习,编程主要来源于数学,例如对于C语言或JAVA技术,都需要大量数学知识才能完成编程工序。例如对于概率的学习,数学课堂上可能比较泛泛,但是计算机课堂上需要对概率的知识进行编程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这样保证程序的顺利使用。在编程过程中还能了解VB等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实现数学、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共同进步。另外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讲到黑客攻击或计算机病毒章节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维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掌握了必要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例如以“熊猫烧香”案件为例,设计者为了追求刺激设计出“熊猫烧香”病毒,给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带来严重的干扰,最终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被判处相应的徒刑。通过该例子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种类及相关计算机知识,并且认识到缺乏政治知识的危险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通过在计算机课上贯通思想政治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肯定也会涉及历史知识的学习,根据历史课的学习经验,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专业文化课和计算机课之间的渗透,提高两种教学活动的效率,实现两者共赢,进而为国家培养新世纪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

有机化学的知识篇6

无机化学是我校化工类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总授课时为72学时。本课程既是衔接大学与中学化学知识的桥梁,又是贯穿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专业课的纽带。因此,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无机化学教学特点及方法上分析,得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无机化学教学特点

1.内容庞杂,学习难度大。无机化学的知识覆盖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方面,既有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又有抽象的物质结构知识,还有知识点分散、内容繁杂的元素化学。对于不熟悉大学高信息量教学方式的大一新生,如何保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能理清无机化学的知识脉络,掌握重点知识内容,这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难题。

2.知识更新较慢。无机化学课程的教材种类较多,内容编排也具多样性。虽然几乎每年都有新出或修订版的教材出版,但总体来说知识点更新不多,内容较为陈旧,其中还包括高中化学的知识。所以学习初期有的学生容易产生轻视的情绪,听课和练习的投入较少。而中后期课程知识量显著增大,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对于新的学习模式适应不佳,导致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与后续相关课程知识存在交叉。物理化学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知识是无机化学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无机化学的平衡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而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对后续学习有机化学及结构化学也进行了扎实的准备。此外,很多化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涉及无机化学知识。所以,无机化学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重点。无机化学课程的授课学时较为紧张,在课堂上通常无法详细讲解教材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计划的删减知识点,优化课程内容。比如,氧族元素和卤素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接触较多,知识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其中和高中知识衔接比较紧密的部分就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另外,无机化学教材中一般也穿插该章节相关背景知识及实际应用的内容。如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分别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氧化还原章节补充介绍了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化学电源实例等知识,通常此类知识也应归为自学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节约出更多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教学。

2.采取互动式教学,引发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无机化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良性互动。其中,在课堂上向学生设置问题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比如,讲到电化学电池这一节时,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电池为什么能发电?电池发出的电能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这时,学生便会思考电池发电的原理是什么?就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便可自然的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如,涉及到高中知识,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回答高中时所学内容是什么?再详细讲解大学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能力。无机化学是进入大学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实验实践来讲述相关知识点。比如,讲述某一具体化学反应时,应讲解其反应现象及反应机理等,便于深入理解反应事实;反过来说,对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就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给学生直接演示,以加深印象。当然,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要自己动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这既更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术,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学中也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比如,讲到“缓冲溶液”,可以探讨人体自身血液中缓冲溶液的作用机理以及土壤中缓冲物质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司机辞职信范文(整理6篇)

    - 阅0

    司机辞职信范文篇1尊敬的管理处、管理所领导:您好!我叫,于xx年10月25日到隧道管理所工作,担任车牌号为的皮卡车驾驶员。很遗憾这个时候我向单位提出离职,来到这里也快四个月了,.....

    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精选2篇

    - 阅0

    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总结范文(通用5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