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6篇)

来源:网友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设为学生呈现出刺激的数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增长其发现欲,唤醒其强烈的质疑猜想。可以说,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学科情境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情境空间,渲染一种优美的、智能的、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其基本特点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热烈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得到主动发展。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尤为重要。下面从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探讨。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

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这一关把握好,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新课学习的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优化新知识的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设计探索性练习题、学生动手实验、趣味性游戏等导入新课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数学的知识体系纷繁复杂,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等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综合在一个个鲜活而又具体的问题中。这些问题往往又是以数学所特有的题目的形式展现,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加以不同类型的情境引导,并形成几个高潮。

通过精心设计具体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设置恰当与否是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把握住情境与情景的区别。从内涵看,情境与情景,前者包容信息量较大,内涵更丰富,常常处于动态之中,具有过程性和动态生成性;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数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立体的环境。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我们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数学情境化与数学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接受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式创设,必须使问题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

三、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应注意其有效性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即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而言,不应单纯看数学知识的吸收率,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教学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情境创设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实际,从中找寻学习素材。如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考虑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切、实际和生动;结合学生感兴趣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自身有关事例和学习结合,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情境生活实际趣味性

现代教育强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去思考、去实践、去获得新知,从未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还存在着多种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只是从形式上采取情境教学的形式,没有真正理解情境教学的意义;有些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想上好初中数学课还需要数学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学生能够实际解决的问题,只有注意到情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设计可操作性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又为我们的生活实际服务。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把教学情境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具体,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亲自体验,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展开调查。调查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有哪些?受本班学生欢迎的书籍有哪些?学校旁边超市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商品有什么?等等。调查之后,让学生制作出统计图表,通过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得出结论。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情况入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都主动、积极参加到调查当中。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相联系,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就会被动地学习,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新知,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状况来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典故入手,可以安排一些有助于教学的小游戏。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小故事。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测量时的情景图片。听到这个故事,学生们对金字塔的测量感到非常疑惑,都想知道答案。教师在这种教学情境之下,导入到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当中,并在最后得出金字塔高度测量的原理,一定能使学生在整堂中保持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从大家比较熟悉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入手。“一个笼子里,既有鸡又有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问有鸡多少?兔多少?”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陌生,但是要想得出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事。这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通过学习,很容易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探索,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数学实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地认识,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以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实验教学多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演示或者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3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喜欢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生动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探究性学习”状态。

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节“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学生们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双方争论起来。我告诉大家,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64--1粒米,以100粒米/克计算,约为1845亿吨。显然国库里不会有这么多米。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数字264,它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组织学生探究乘方的意义。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急于释疑,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况中去。

二、利用儿歌创设情境

儿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有趣、朗朗上口的节奏,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给学生以美的愉悦感,使学生心驰神往。

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了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这个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问题产生一种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听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三、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情境

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我们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角平分线”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并提出如下问题:有交叉的一条公路和铁路,要在A区建一货场,使它到公路和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离交叉处的距离是2000米,货场的位置到底确定在哪里呢?通过引进生活实例,极大的触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从而使学生迫不及待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四、利用活动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学生能动手、动口、动脑去进行实践观察,实践探索,获取新知识。虽然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探索、归纳好的,但我们不能让学生简单、被动的接受,教师要适当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抽样调查——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什么方法估计出这个瓶子中豆子的数目?”接下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动手试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捉—放—捉’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如:估计鱼塘里鱼的数量和森林中某种动物的数量等。

五、利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促使数学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情境决定了教学氛围的热烈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而后者又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整体课程教学的质量。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导入一些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由此看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是势在必行的。

1联系数学发展过程,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在漫长时间中不断发展的古老学科,它有着许多可以被人们纪念的史实。创设以数学发展过程为基础、注入数学发展史元素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更深层的认识,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勾三、股四、弦五的数学故事讲给学生听,以此来突出勾股定理在数学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得到一些德育上的教育,同时还能切实地为学生今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数学史的材料当作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积极引入或是插入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和历史事件。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丢番图与年龄的故事,又例如,阿基米德在逝世之前仍沉醉于数学研究的史实,无一不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之情。不过,比起将数学史东拼西凑的加入到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要做的是将数学史料,尤其是数学思想及方法有机的融入到课堂中去。像是在讲解练习题的时候,就可以适时的将几个典型的历史数学名题引入其中。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不妨向学生介绍赵爽的证明以及西方算术中几何的特点,以此来比较东西方解题方式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想充分发挥借助数学发展史来创设的情境的教学价值,教师就要积极遵循适度原则,把握住引用的时机。

2结合现实生活内容,创设情境

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同抽象的数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地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情境中去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认清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以生活为主要依据,进行数学概念及数学方法的框架的组合和构建,能使学生较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概念,反之,则会出现对概念认知偏颇的现象出现。初中数学中所涉及的理论概念有许多,但是这“许多”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联系着生活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地将现实生活利用起来,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获取更多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概念”的时候,虽然圆的概念简单明了,但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还是有些许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圆”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即向学生问道:“我们常常骑得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齐声回答道:“圆形。”“那么为什么是圆而非椭圆呢?”这一问题点燃的学生的探究欲,教学的氛围开始走向了高潮,之后,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滚的远”等角度出发,思考圆形边上各点与圆心的关系,以此来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生活无处无数学、数学无处不生活,教师只有将现实生活同数学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教学情境创设的更加合理科学和生动有趣。

3融入对比归纳理念,创设情境

在数学研究中,人们常用归纳对比来处理数据、概括经验、理解事实,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发现事物中的内在规律。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数学概念也都是借助对比归纳理念推理出来的,为此,要想教学教的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对比归纳理念融入到情境的创设中,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数学概念的本质揭示出来,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所蕴含的事实。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化的量,像是气温、水位等,然后,再通过对时间和路程、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等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一个量的变化,往往会有另一个量伴随其变化”。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由旧知识进行导入,让学生对线段、直线等概念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再向学生提问道:“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那两边之差又和第三边的关系是如何的呢?”新旧知识的碰撞,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获取。总之,只要教师将融入了对比归纳理念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学生就一定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改变“要学生学”的教学现状,促使学生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5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体会

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可以凸显出初中数学学科的魅力,让初中生感悟初中数学的真正内涵,进而让初中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初中数学的各种教学与学习活动中。

1引入新课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在对初中数学有关知识的认知上难免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利用这些矛盾与冲突创设引入新课的情境,则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对数学新课的求知欲,并能吸引初中生对新课的注意力,让初中生积极接受新传授的数学知识。

案例一:笔者在传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教学内容时,就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基本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去尝试“以此类推第5个、第6个格子中应该放多少粒麦子呢?”,接着列出可以计算出第64个方格子中的麦粒数目的算式。如此一来,初中生学习新课就比较轻松,学习新课也更有了好奇心。通过对故事中麦粒放置的基本规律的思考,初中生的联想力也提到了提高,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数学新知。

2探究新知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富有趣味性的各种数学问题,灵活创设探究新知的情境,尽量给初中生提供一些可以自主发展、自主思考的空间以及让初中生在亲身感受思考这些新知情境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很好地巩固与掌握两圆相切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初中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领会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笔者在某堂数学复习课上,精心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A与B外切,前一个圆的半径为1cm、后一个圆的半径为3cm;C的半径为5cm,它与A、B均相切,请学生思考一下这样的C能够画出几个呢?

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初步知识,在对圆的认知水平上具备了两圆相切的位置关系,可以说在这认知的基础上,初中生具备了条件去探求C的个数。

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一提出,原先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初中生改变过去消极学习数学的态度,非常积极地去思考数学问题,当他们成功画出2个、3个C时,他们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之情。而这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成功画出的第5个、第6个C之时,他们脸上也洋溢着自豪与自信。

3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

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将数学跟初中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初中生思考、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

案例三:笔者在传授“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知识点中,就在课堂上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某市购物商场A、B为迎接国庆节,均开展商品促销的活动,其中购物商场A是全场商品打六折进行销售;购物商场B是开展买200送100的促销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在哪家购物商场进行购物更合算?

这个问题让班上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个问题跟自己生活紧密相关,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实用,从而充分调动了初中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去探究数学新问题。

4评价教育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对初中生的一些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行为,想方设法去创设评价教育的课堂情境,让初中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进一步增强他们探索数学殿堂奥秘的决心与信心。

案例四: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请求出方程中k的取值范围。

对于这道题,初中生往往会犯下这样的一个错误:由于方程具有实数根,因此≥0,从而得到k≤0.5。这种解答,有的教师就会自然地作出如下评价:漏了k≠0这个条件,这样就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显然,对初中生这样的评价是缺乏鼓励和启发,如果改为下面的评价:这个答案只答对了一半,你的思路也比较清晰,可以多想一想,当k≤0.5时,能否k=0,为何?这个评价的效果肯定更好。一方面增添了对学生的鼓励的成份,另一方面暗示了答案的不足之处,指明了思考问题的方向。

5实践操作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实验,可以让初中生将当前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与自己现有的知识,以及已经熟悉的事物密切联系起来,并可引导初中生认真思考,去构建目前需要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实验条件有所限制,则可以创设一些模拟实验情境来替代其功能。

案例五:笔者在传授“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初中生可以巩固仰角与俯角的定义,学会运用三角函数来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的问题,笔者就创设了下面这个实验:使用量角器、卷尺与直尺等工具测量校园里国旗杆的高度。笔者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设计实验的方法,接着再完成实验。这个实验一方面充分调动了班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以及数学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篇6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创设每一堂课的问题情境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目标来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要注意其有效性

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即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而言,不应单纯看数学知识的吸收率,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教学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情境创设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实际,从中找寻学习素材。如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考虑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切、实际和生动;结合学生感兴趣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自身有关事例和学习结合,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课堂的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同一情境中的不同策略,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策略,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教师要在课堂上接收各种不同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更加集中,对问题的深刻性更加突出,使情境对问题更具有发展性。

3.应采取措施确保情境的数学性,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情境既然为数学教学服务,就必须使情境有数学价值,能与教学目标水融:能形成有效的演算和推理,进而产生深刻的数学体验;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能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利用原有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自然延续和升华。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比如,一根直径为5/6厘米的电缆线是否可以穿进直径为7/8厘米的管道?

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解决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入新课,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三、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学实验等活动,来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从而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我出了一道挑战性的练习:一张方格纸,要剪下一个“十”字形,最少要剪几刀?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动手操作。剪的刀数随着思维的深入,由8刀到4刀减少到2刀,直至一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很好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出示实物或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实物、教具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给人以真实感,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的直观到数学的抽象.几何图形处处可见,处处都有运用,而学生只见其用,不知其理.于是我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简易的教具提出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正多边形和圆时,一上课,我拿出借来的蜜蜂巢胚问:“这是什么东西?”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养蜂,无法回答,只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养蜂用的巢胚。借此,我肯定地回答:“这个东西叫蜜蜂巢胚,它是一定数量和一定大小的正六边形的蜜蜂巢房组僵而成,不管是人工制造还是由蜜蜂本能而筑起的都是这个样子,因为六边形巢房容量最大.那么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怎样制作出这样的图形?”另外又提出:“你想不想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心理上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五、利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其课堂提问就必须更具针对性,特别是采取情境教学的条件下,当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为主要提问方向。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而难点则是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问技巧,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提问应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依托:

1.要抓住重要的概念提问。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生处于主要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往往是难以理解的,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解,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去引导,放任自流,学生的数学大厦就存在基础的隐患,很难将数学学好学精。所以,教师要对重要的抽象概念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来理解概念。

2.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提问。数学方法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之一,采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在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在思考,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这也就意味着要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向学生提问。例如,几何中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分配出足够的时间来,就这种方法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定势思维,引导他们合理添加辅助线。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优秀范文最美教师作文(精选4篇)

    - 阅0

    最美教师作文篇1她,澄澈的目光中闪烁着自信,她,动人的谈吐中散发着热情;她,甜美的微笑中流露中真诚。她,看似平凡文静,却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女教师!她就是我在高中.....

    国家宪法日学宪法讲宪法发言稿,国家

    - 阅0

    2018国家宪法日学宪法讲宪法发言稿学生学习宪法国旗下讲话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①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