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前景(6篇)

来源:其他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1

冷水性鱼类是指生活于冷水水域中、栖息适温在20℃以下、繁殖适温在15℃以下的喜冷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1]。通常我们将以鲟鱼(acipensersturiolinnaeus)为代表的亚冷水性鱼类也称为冷水性鱼类[2]。冷水性鱼类多生活在清凉、流动、无污染的水域中,并且其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食比率大,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3,4]。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强、饵料易于解决、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发展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前景在业内非常看好[4]。

目前全球冷水性鱼类的年需求量约为5×106t,但年产量只有1×106t;而国内的冷水性鱼类年需求量约为1.3×105t,但年产量约为6×104t[5]。国内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地域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东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每年对冷水性鱼类的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6],市场供需缺口大,但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冷水性鱼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7]。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使冷水性鱼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特色水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渔业养殖结构的调整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对全省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目前的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

1.1资源条件

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1~14℃,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10mm。但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年内变化大等特点[7]。不过鲁中南山区及周边山前平原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该地区的冷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泰沂山脉周围的临朐县冶源镇和泗水县泉林镇都是山东省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部级风景区老龙湾和泉林泉群就分布于此,其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稳定在18℃左右,是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质水源。

1.2区域分布

山东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冷水性鱼类的养殖,但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积累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冷水性鱼类养殖才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加之政府的引导、科研院所在养殖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冷水性鱼类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宣传也深入养殖户中,使许多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地多集中于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鲁中南地区,目前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潍坊、临沂、济宁、淄博等市。

2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现状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2.1面积与产量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0年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面积超过3×105m2,商品鱼年总产量近7×103t,年产苗种超过7×106粒(尾)。随着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利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正逐年提高。许多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正在把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潍坊市正在大力推进山东半岛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临沂市也在规划集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沂市的罗庄区和河东区等地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凭借冷水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山东省鲟鱼养殖的领头羊”。

水源的流量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关键,由于流水养鱼,养殖水不再循环使用,又受水源流量所限,导致有些养殖场养殖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产量,养殖密度较低。临沂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源主要为地下井水,平均流量仅为0.4m3/s,平均养殖单产仅为6.95kg/m2。潍坊市养殖水源则为泉水,尤其是临朐县老龙湾的平均流量达到20m3/s,潍坊市的平均养殖单产达到39.32kg/m2,远高于其他地区。

2.2生产方式

2.2.1流水池塘养殖流水池塘养殖设施以源水预处理+进水管渠+砖混鱼池+排水渠”为代表模式,流水池塘设施的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例虽然很低,但却是高价值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8]。流水池塘养殖是山东省冷水性鱼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冷水性鱼类养殖设施多为山泉水和地下水加露天的砖混结构鱼池,其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对水资源和地域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可控程度低。冷水性鱼类养殖主要依赖流量和水温,源水流量是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流量很难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高密度养殖用水质量和高饲料利用率的要求,且养殖池塘大多采用串联模式,一旦发生病害,传播极为迅速。②用水量大,养殖排放处理困难。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每生产1t鱼的用水量达到180~270m3,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用水量的10倍以上,相比循环水养殖模式用水量更是超过1000倍,而且养殖排放易造成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养殖流量较大,采用设备处理养殖用水,显然使能源消耗剧增;生物处理是节能降耗处理养殖用水的有效方法,但关于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进行水处理的研究成果较少[9],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未见报道。

2.2.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设施是一种见效快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是内陆湖泊、水库和沿海内湾养殖的重要养殖设施。与流水池塘养殖相比,网箱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生产周期较短的优点,但是山东省多数水库水温较高,库底水难以达到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温要求。因受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制约,山东省仅有少数地区使用网箱养殖适温性较强的鲟鱼,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没上规模,冷水性鱼类发展有限。

2.3养殖种类及苗种繁育

2.3.1鲑鳟鱼山东省最早于1981年在临朐县引进朝鲜品系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随后虹鳟的养殖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1983年由山东海洋学院率先引进道尔逊氏虹鳟(道氏虹鳟),与朝鲜品系虹鳟相比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的特点,是目前省内主养品系。此后,又先后引进培育了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在2005~2006年,又从黑龙江省引进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山东省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量,仅济宁市泗水县一地,养殖产量就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7%左右。哲罗鱼虽然产量较低、养殖成本较高,但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此外山东省还有大西洋鲑(salmosalarl.)、太平洋鲑(oncorhynchusspp.)等鱼种,但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量不高。虹鳟鱼、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繁殖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培育亲鱼的温度为4~13℃,最适产卵温度在8~12℃,山东省境内的冷水水温一般在14~18℃,达不到繁育水温的要求,如进行人工干预,则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山东省尚没有鲑鳟鱼的繁殖企业,苗种主要从黑龙江、甘肃等省引进,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哲罗鱼鱼苗,成活率仅为30%~50%。

2.3.2鲟鱼山东省最早于1993年在济南市虹鳟鱼养殖场开始一定规模的鲟鱼试养,由于鲟鱼是亚冷水性鱼类,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比较广,并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所以养殖面积较鲑鳟鱼大,产量也高,经济效益更好。山东省于199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且有一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从鲑鳟鱼养殖转为

鲟鱼养殖。目前,全省鲟鱼养殖种类繁多,主养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brandt)、小体鲟(a.ruthanuslinuaeus)、史氏鲟(a.schrenckibrandt)以及杂交鲟等。与鲟鱼纯种相比,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10],现在全省有许多养殖企业已开展了杂交鲟养殖生产。鲟鱼繁殖温度因种而异,山东省主要鲟鱼种类繁殖温度约在9~18℃。鲟鱼的性成熟年龄长,一般在8~10年,且多数鲟鱼种类不是每年产卵而是隔年产卵,在秋冬季繁殖,所以亲鱼养殖的投入很大,省内仅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展了培育亲鱼和苗种繁育工作。近年来,由于鲟鱼市场供不应求,促使许多养殖企业开始培育亲鱼,开展鲟鱼的苗种繁育准备工作。如临沂市等地养殖企业已开始鲟鱼的自繁自育,并进行苗种生产。

3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3.1苗种繁育与病害防治

原种引种工作滞后,养殖种类单一。山东省的鲑鳟鱼类养殖所需鱼苗基本依靠从外省直接引进苗种或者发眼卵进行孵化,缺少鲑鳟鱼苗种繁育企业。鲟鱼的繁殖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鲟鱼性成熟周期较长,培育鲟鱼亲本需较大的投入以及培育环境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鲟鱼的苗种生产也受到限制。此外,当前杂交鲟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性状相对稳定且被广泛认可的种类较少,一些企业自行实施鲟鱼杂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偶然性,选育目标也不明确,缺乏系统繁育理论的引导。冷水性鱼类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相对比较单一,且发病率也较低。经过长期养殖后,冷水性鱼类所发生的疾病已从病菌性疾病发展到原生虫类疾病,现在已出现了病毒性疾病,并且在诊断与治疗上都非常困难,发病也比较频繁[11]。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还存在着停药期执行不到位、药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养殖户还出现误用违禁药物的事例。

3.2销售与加工

目前山东省尚无冷水性鱼类深加工企业,冷水性鱼类产业产后服务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需求,冷水性鱼类上市方式绝大多数为鲜鱼批发,也有极少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采取直销酒店的形式销售;冷水性鱼类产业还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加之冷水性鱼类销售还处于千家万户、自由买卖的局面,存在着不良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并且一些养殖户受眼前利益驱动盲目上马冷水性鱼类项目,缺乏科学指导,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市场。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鲟鱼属大型鱼类,有很大的生长潜力,但苗种培育处于食性转化阶段,成活率低,1龄后抗逆性逐渐增强,成活率提高,因此养殖大鱼的相对成本较低[12]。鲟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鱼肉、鱼皮、鱼骨、鱼卵都可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皮具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目前湖北、浙江等省鲟鱼深加工企业的效益可观,带动了全国的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山东省因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鲟鱼养殖到0.6~1.0kg就作为商品鱼销售,在资源有限、苗种来源紧张的背景下,显然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种生产和消费方式是极不合理的。

4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建议

4.1开展健康养殖,挖掘发展潜力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着力研究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开展冷水性鱼类健康养殖[13]技术探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开展健康养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循环水养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用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等生物处理养殖用水技术是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的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对现有养殖鱼种提纯复壮,加大冷水性鱼类新种类的引进、培育、繁殖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鲟鱼杂交研究开展较晚,大量的基础工作尚未完成,盲目开展鲟鱼杂交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生存危机[11],因此对于杂交鲟的研究与推广要持谨慎态度;三是利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防治鱼病,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风险,生产无公害产品;四是规范冷水性鱼类饲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营养学的角度生产适合不同鱼种的全价配合饲料。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2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渔业管理制度,推动现代渔业发展,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突出区域化布局、园区化生产的特点,充分发挥渔业在荒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保持渔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城乡统筹,增强渔业发展活力;依法行政,严格发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权属纠纷。

二、科学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编制规划的范围及时间。根据2010年统计数字,行政区域内适宜养殖水域滩涂面积超过10000亩或水产养殖生产规模超过3000吨的县(市、区),要于2011年底前由县(市、区)政府编制规划并实施,同时报市水产办公室备案。未编制专项规划的县(市、区),可通过纳入经济发展综合规划等形式确定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

(二)重点规划对象。根据我市渔业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重点规划以下渔业资源:

1.集中连片的养殖池塘、宜渔荒碱涝洼地、废弃窑坑,按园区化生产规划;

2.合村并居、道路等基础工程建设取土,规划集中取土点,形成标准化生态池塘养殖区;

3.村边湾坑、调蓄水坑塘,在综合利用上搞好规划;

4.城市生活、工业水源水库按照以鱼养水、保护水质安全的理念,进行增殖放流,环库土地作为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划;

5.主要河流,作为重要捕捞、增殖放流渔业水域进行保护性规划;

6.大型景观水体,规划建设休闲渔业基地。

(三)抓好与有关规划的结合。

一是与合村并居相结合。充分利用取土形成的坑塘养鱼植藕,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把“上粮下渔”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大中型水库建设和管理要注重发挥水库渔业功能。农村小型水库,通过租赁、拍卖水面使用权的办法发展渔业生产,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是与环保规划相结合,把自然渔业水域建设成“生态碧水”、“经济碧水”、“休闲碧水”;

五是与休闲旅游规划相结合。

三、严格程序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

(一)明确责任及任务。县级渔业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养殖证申请的受理、审核、公示、发证等工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村(企业)具体操作。2011年,各县(市、区)确定1—2个乡镇作为发证试点,2012年底,养殖发证登记率达到95%以上。

(二)明晰发证对象。对前期已确权发证的水域,经调查核实,可简化程序换发新版养殖证。经规划功能发生改变或目前处于荒芜的水域滩涂,不予发证。养殖水域滩涂权属不确定、承包经营权存在争议的暂不予发证。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不符合水产养殖要求的不予发证。

(三)明确主要原则。

1.不妨碍水域滩涂主功能使用。在以调蓄、供水为主功能的水域滩涂和河流从事水产养殖,须征得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保证主功能正常行使的情况下,发放养殖证。城市水源水库进行增殖放流,除申请渔业项目等需要外,不予发证。

2.不改变耕地的权属和用途。已领取土地承包权证书的农用土地进行水产养殖生产的,不改变原土地的权属性质及基本用途的,可以发临时养殖证。

3.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水域滩涂的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防止过度开发或荒芜闲置。防止投入品使用不当或外来病害对当地养殖环境的破坏。

4.保持养殖使用权的长期稳定。养殖证有效期应与承包合同期限一致,但不得超越农业部规定的最高年限。

四、推动现代渔业发展

(一)建设现代优势水产品生产区域,做大园区渔业。重点建设济德高速公路沿线“名优”高效渔业区、黄河徒骇河“上粮下渔”精细生态渔业区、鱼鸭混养高效生态渔业区、卫运河东岸新兴渔业开发区和水库有机水产品生产区。创建30处500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二)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做强优势产业。把罗非鱼、黄河鲤鱼、草鱼、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市的优势品种,开展品牌创建,力争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到80%以上。

(三)建设渔业支撑体系,做精休闲渔业。健全完善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重点培植苗种繁育供应体系,夯实产业基础。以水库、城郊池塘、景观水体为主要资源,开展垂钓、观光、餐饮、体验等项目,休闲面积10000亩,产值1亿元。

五、加强组织协调

(一)高度重视养殖证制度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化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养殖证制度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养殖使用权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养殖证的物权抵押、流转制度,盘活养殖使用权,开展渔业养殖权政策性保险试点,建立稳定的渔业养殖风险保障制度。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3

[关键词]黑山羊养殖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9-0252-01

我们嘉禾乡全乡的面积近乎五百平方公里左右,乡内河流纵横,水源充足,多山地和高峰,地处云贵高原,地势海拔比较高,乡内颇多陡坡和山脊,年降水量非常充足,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年降水量在1800-2300毫米之间,这样就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为黑山羊的养殖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乡内的山地地理条件,为黑山羊的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大范围山羊养殖规模的形成,同时充足的降水量保证了山羊的水源和食物来源,为黑山羊养殖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目前全乡黑山羊养殖业深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来黑山羊养殖的走向看出,本乡发展黑山羊养殖的地理条件是得天独厚,但是要想走向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生产道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首先,在全乡的黑山羊的养殖规划过程中,由农业生产部门牵头联合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由于当地的农户大多数以贫困人口居多,在面临羊舍建造、种羊选择、羊病防治方面还是心有余力不足,主要是经济条件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政策调整与财政支持,切实解决黑山羊养殖规划建设中的现实经济限制问题,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再者,由于当地山地陡坡居多,在规模化养殖方面构成了困难,当前地势地形的限制,黑山羊的养殖户大多数都比较分散,主要都是各自为单位进行独自的养殖,很难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为规模化的生产、畜牧疾病防治、集体经济分配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困难。然后,在当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农民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植物种植业为农业生产的结构基础,对于现代化的特色畜牧养殖的认识程度不够,缺少相关知识的了解,总是对特色养殖持怀疑或者观望的态度,缺乏深刻的逻辑认识,造成部门大力推广,百姓不积极配合的产业失调的发展局面,同样为特色养殖业的开展及农民致富的目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促进我乡黑山羊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乡在特色黑山羊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经过调查,特提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希望以此促进我乡黑山羊特色养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带动我乡的农民增收致富。

2.1加快产业政策的趋向化调整

全乡的黑山羊的养殖扶持政策要进一步进行趋向化调整,以局部的重点扶持带动整体黑山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在于,以促进现有的黑山羊养殖基础的产业村进行结构调整,确立其具体的发展方向,做好本村的试点发展,充分研究本村的黑山羊的养殖走向,深入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调查,提出合理的规划发展政策,不断变更养殖的规划走向,以重点扶持为基础,为实现全村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工作帮助,重点扶持贫困农民进行合理化的生产养殖,带动一批有致富脱贫愿望的农户进行产业开拓,做出成绩,增强农民的自信心,为实现本乡特色养殖奠定基础。

2.2建立产业扶持体系

在黑山羊养殖繁育的过程中,农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养殖难题,会深刻阻碍农民养殖致富的道路,此时,就需要相关部门抽取人力物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养殖户切实解决问题。在种羊的选择及培育的过程中,要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去深刻体验农民在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人员为养殖户解决疾病防治、繁殖培育中的技术难题。在成羊的出售及统一销售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为农民建立统一的销售体系,切实维护好百姓的经济利益。对于偏远及道路不通的养殖户,要组织好相关人员的深入,为养殖户建立相应的养殖保障,防治疾病及其他灾害的发生,为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加大特色养殖的宣传力度

在黑山羊的特色养殖的过程中,要想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必须群策群力,深入做好农民的养殖开展工作,就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户投入到黑山羊特色养殖的产业之中。过度的分散化养殖是不利于地区产业发展的,只有走向集约化的养殖生产道路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更客观的经济效益的,所以相关部门在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发动人民的力量,深入做好百姓工作,做好产业的宣传工作,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财政支持,技术服务,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能切实感受到黑山羊养殖能给他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全乡的黑山羊养殖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同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方面,要懂得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现代传媒的技术手段,让产业的发展深入人心,能让更多农户看到产业发展的前景,使百姓能深刻理解到黑山羊养殖的产业知识,提高百姓的致富意识,能根据实际情况向百姓说明情况,清晰他们的思维逻辑认识,让他们感到政府是有决心,有毅力,有保证,有重点的促进产业发展,是实心的为老百姓服务的。

3结语

发展黑山羊的特色养殖是本乡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虽然目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为了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促进本乡黑山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解决当前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使黑山羊特色养殖产业成为带动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析景东黑山羊发展潜力及措施[J].云南农业,2009,01:24-25.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4

(1.正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正安563400;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作者简介:王金娜(1988-),女,研究生,正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E-mail:895609959@qq.com

通讯作者:安苗(1970-),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增养殖的教学和鱼类种质资源。E-mail:gzuam@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22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又称彩虹鳟,三文鳟。体呈长纺锤形,吻圆、鳞细而圆,背部和头部苍青色或深灰色,下腹部银白色,体背、体侧与鳍上有分散的小黑点,性成熟的个体体侧中部沿侧线上有一条类似彩虹的紫红色彩带,并延伸至尾鳍基部而得名。虹鳟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鲱形目、鲑鳟亚目、鲑科(Salmonidae)、鲑属(Salmo),是北半球的冷水性鱼类,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西岸,是适应性较广的一种冷水性鱼类[1]。虹鳟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要求水体流速在2~30cm/s之间,溶氧量达到5mg/L以上,水温为8~18℃(稚鱼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够摄食生长;虹鳟为短日照型鱼类,其繁殖季节为10月至翌年的2月。

虹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驯化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为典型的肉食性、冷水性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几乎不含胆固醇,并且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DHA、EPA等优点[2]。美国在1874年就开始了虹鳟鱼的人工养殖,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养殖虹鳟鱼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人工增养殖探索,如今虹鳟鱼人工养殖已遍及世界五大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养殖地区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养殖方式也由单一的池塘流水养殖,发展到海水、淡水网箱、围栏养殖以及湖泊水库增养殖。相对而言,我国进行虹鳟鱼的人工养殖起步较晚(比国外晚近一百年),最初是在1959年,朝鲜金日成主席赠送周总理50000粒发眼卵以及6000尾当年鱼种,由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负责试养成功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虹鳟鱼试验场,从而揭开了我国的虹鳟鱼养殖序幕[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不仅对水产品需要的数量日益扩大,而且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人们对淡水养殖的鱼类需求而言,中高档的冷水性鲜活鱼(如虹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鲤科鱼类产品,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中补充蛋白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由于虹鳟鱼具有形态别致、容易上钩等特点,现已成为极好的旅游垂钓对象;又由于其具有刺少、肉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产量高、生产经济效益好等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最具广泛养殖前途的推广对象之一。

1国内外虹鳟鱼养殖发展概况

1.1国外虹鳟鱼养殖发展概况

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西岸,阿拉斯加的克斯硅姆河、落基山脉西侧的加拿大、美国以及墨西哥西北部是虹鳟鱼的天然分布地域。虹鳟具有陆封型、降海型、湖沼型三种类型,陆封型虹鳟生活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的上中游水域中,是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类型;降海型虹鳟包括冬季入海与夏季入海两大群体;湖沼型虹鳟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及其沿岸带水域中。1872年美国的生物学家将野生虹鳟鱼发眼卵从太平洋西岸移往内陆进行养殖试验,他发现虹鳟鱼的发眼卵具有便于运输、其稚鱼开口便食人工饵料适合于家化养殖的优良性状,从此以虹鳟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很快传到欧亚大陆,如今已成为遍布120多个国家及其地区的养殖鱼类;美国华盛顿大学道纳尔逊博士,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从降海型虹鳟鱼中选育出生长快、怀卵量多、肉质鲜美的速生品系,并很快传遍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虹鳟鱼养殖业已经发展为世界性的水产养殖业,养殖方式主要是淡水集约化流水养殖、海水网箱养殖以及淡水网箱养殖;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主要养殖虹鳟鱼的国家的养殖总产量高达46万t,其中美国、挪威、智利、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丹麦及意大利等国家,依次被称为鳟鱼的养殖大国,这些国家的年生产量都在2万t以上;目前法国的养鳟场达800多个;日本的养鳟场从1877年接受美国赠送的10000粒虹鳟鱼发眼卵开始,到现在已经遍及全国;丹麦的大小养鳟场也达600多个;而美国作为最早养殖虹鳟鱼的国家,如今已有45个州进行虹鳟鱼的养殖[5]。

虹鳟鱼的养殖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动了虹鳟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1920年美国西部鱼类营养研究所,开始了虹鳟等冷水性鱼类的营养生理学研究;1957年提出虹鳟鱼全价配合饵料的饵料配方;针对饵料成本高的问题,日本在1962年研发了成本较低,适合于广泛使用的全价配合饵料;全价配合饵料的产生,解决了因营养不良导致的育成效率低下的问题,促使虹鳟鱼的养殖饵料进入了社会商品化的新时期。此外,在虹鳟鱼的生物学研究上,科技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37年,美国的学者通过改变光周期的方式促使虹鳟鱼性腺成熟提前的研究取得成功;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野村等人通过光控制虹鳟提前产卵并获得成功。有研究表明,雄性虹鳟鱼的性成熟较早,因此会使生长受到阻碍,但可在稚鱼期通过性转变的方式将虹鳟鱼全部雌性化,然后放入12℃的水体中生长14个月,结果其生长迅速,体重可达500g以上;另有资料显示,虹鳟鱼养殖的过程中,细菌与病毒性疾病是集约化养殖虹鳟的主要威胁,而美国、挪威、日本等虹鳟鱼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在虹鳟鱼病原、病因、预防以及治疗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1970年,虹鳟鱼养殖业已经成为生物学基础研究雄厚、经营管理科学以及养殖技术先进的水产养殖业[6]。

1.2我国虹鳟鱼养殖发展概况

与具有悠久历史的家鱼养殖业相比,我国的虹鳟鱼养殖业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兴产业,直到20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7]:

第一阶段:1959年至1965年是虹鳟鱼试验养殖及初期发展阶段。1959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赠送周总理50000粒发眼卵以及6000尾当年鱼种,由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负责试养,并于同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虹鳟鱼养殖试验站,从而揭开了我国的虹鳟鱼养殖序幕;1963年,该试验站育成我国第一代虹鳟成熟亲鱼,并取得人工繁殖的首次成功;1964年,北京市接受朝鲜平壤市赠送的24尾虹鳟亲鱼、200尾当年稚鱼,并在北京市水产研究所试养;1965年,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虹鳟鱼养殖试验站迁移至宁安市渤海镇莲花村。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是虹鳟鱼养殖停滞阶段。1968年,虹鳟鱼发眼卵生产能力达到200万粒,向黄河流域的几个省、自治区提供发眼卵并推广虹鳟鱼的养殖技术;经过近10年的虹鳟鱼人工养殖试验,养殖技术基本具备了推动虹鳟鱼养殖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但1966年以后,刚刚起步的虹鳟鱼养殖业停滞了10年。第三阶段:1980年前后是实验研究的恢复阶段。我国虹鳟鱼养殖业从1978年开始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将渤海虹鳟鱼试验场扩建成我国唯一的综合性冷水鱼试验站,通过该站的规划设计以及设施改造,建起了封闭遮光式自流水孵化室;此外,该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中国虹鳟鱼养殖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基地以及国内外虹鳟鱼养殖科学技术交流的窗口;1980年以来,我国与国外的技术交流逐渐增多,农业部以及有关省、市,先后多次组团前往法国、日本等考察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并向海外派出留学人员,促进了我国虹鳟鱼养殖业的发展。第四阶段:1981年至1983年是政府指导、大力宣传阶段。为了向广大养殖户普及虹鳟鱼的养殖技术,1981年,原国家水产总局在北京市水产研究所举办了首次虹鳟鱼养殖技术培训班。第五阶段:1984年至1988年是扩大生产规模,向产业化发展阶段。1984年,全国虹鳟鱼养殖技术的培训班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举办;1984年至1988年,全国性的虹鳟鱼养殖、虹鳟鱼繁殖育种的前沿技术讲座,先后两次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举办;1987年,我国将虹鳟鱼养殖列为国家科委的星火计划,并在吉林、山东以及黑龙江等省实施,虹鳟鱼养殖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第六阶段:1988年以后是虹鳟养殖业的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中国水产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际性冷水鱼养殖技术研讨会”,增加了我国对虹鳟鱼养殖前沿技术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我国虹鳟鱼养殖技术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第七阶段:1996年至今,虹鳟鱼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迅速的发展。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虹鳟鱼游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北京市延庆、怀柔等六个山区县的虹鳟鱼游钓业已经初具产业化规模。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虹鳟鱼发眼卵的年生产量已达2500万粒~2800万粒,全国已有虹鳟鱼养殖场达8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北京、辽宁、甘肃、黑龙江、云南、山西以及浙江等29个省、市、自治区;虹鳟鱼的主要养殖区为山东、北京、辽宁以及甘肃等省、市,这些地方虹鳟鱼的产量,占国内虹鳟鱼总产量的90%以上[6]。

我国的虹鳟鱼养殖业,现已由山泉水养殖,发展到水库以及海洋养殖,由单一的流水池养殖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扩展至旅游业,成为旅游业上的一个亮点和游钓的对象。虹鳟鱼的养殖、游钓在我国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2国内外虹鳟鱼养殖现状

虹鳟鱼是重要的淡水以及半咸水鲑科养殖鱼类之一,尤其对于欧美地区的国家而言,因其发眼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温度较低、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也较强、孵化时间较长、比较适合于长途运输、便于引种,所以虹鳟鱼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冷水性经济鱼类[8]。我国虹鳟鱼养殖业开始于1959年,虽然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正在加快开发冷水资源,扩大冷水性鱼类(如虹鳟)的养殖规模与范围,但其实际产量较低,仅占全球虹鳟鱼产量的0.05%[9]。目前,我国市场年消费虹鳟鱼总量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内养殖产量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极大部分仍需要依靠进口。到上世纪80年代,虹鳟鱼养殖业成为了世界性的水产养殖业,已经推广到86个国家和地区[10],其养殖方式主要是集约化流水养殖、海水网箱养殖以及淡水网箱养殖,美国的虹鳟鱼养殖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日本自1877年从美国引进虹鳟鱼发眼卵开始,迄今养殖鲑、鳟鱼类已经达到27种;欧洲国家挪威、丹麦、瑞典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大型海水网箱养殖虹鳟鱼,其虹鳟鱼养殖设施研制以及高脂肪饵料的开发均占世界首位[11]。

虹鳟鱼是我国冷水性鱼类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养殖方式根据水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山涧溪流水(如贵州山区);二是地下涌泉(如山东济宁);三是井水(多在南方地区)等进行流水养殖;四是水库或水库坝下河道设置网箱进行养殖(如刘家峡水库)[12]。辽宁省采用水库底层水进行虹鳟鱼商品鱼的养殖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3];南方虹鳟鱼养殖场多设在高山、冷水泉、谷地等区域[14];甘肃省虹鳟鱼流水池养殖面积达1?6万m2,网箱养殖面积达0.35万m2,虹鳟鱼年产量达1222t[15];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虹鳟鱼养殖业发展壮大,目前在东部地区至杭州市、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等地、南方地区至广东省、北方地区至黑龙江等29个省、市、地区进行引种推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需求量将会逐渐增加,因此,我国虹鳟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发展潜力更加巨大[16]。

3虹鳟鱼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与方向

3.1虹鳟鱼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虹鳟鱼养殖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虹鳟鱼养殖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虹鳟鱼的养殖场大多数属于自主经营的单位,并且还有许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其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虹鳟鱼生产效率较低。我国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单位水体的产量和人均生产方面。有研究表明,我国的虹鳟鱼养殖主要是流水池养殖,其产量通常在30~40kg/m3,但不同地区的人均生产率具有较大的差距,高达20000kg/人·年,低至5000kg/人·年,有的地区则更低。

3.2虹鳟鱼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与国外的交往更加密切,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能够促使我国虹鳟鱼养殖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虹鳟鱼养殖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使用高能量饵料,降低了虹鳟鱼的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收入,有力促进了我国虹鳟鱼养殖业向专业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实践证明,积极稳妥地引进国际先进的养殖技术,建立苗种、饵料供给体系,促使虹鳟鱼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继续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的养殖户,实行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能够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虹鳟鱼养殖业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玉祥,高峰,曲淑珍,等.虹鳟鱼养殖及项目开发与效益评价[M].北京市: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2]刘雄,王昭明,金国善,等.虹鳟鱼养殖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3]王洪亮等编著.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农牧渔业部水产局.虹鳟鱼养殖资料汇编[M].1984.09

[5]李勤慎,陈静.冷水性鱼类养殖实用技术[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王昭明,吴凡修,深希顺.虹鳟鱼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张红敏.论我国冷水鱼养殖[J].农家科技,2013(8):218

[8]李明华.伊朗虹鳟鱼养殖[J].水产科技,2006(5):39-42

[9]杨建宝.甘肃金鳟部分形态学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以及IGF-I、IGF-Ⅱ基因的SNPs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甘肃,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2

[10]马志坚,朱国强.虹鳟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09(4):23-28

[11]张秀荣.欧洲虹鳟养殖概况[J].齐鲁渔业,1995,12(1):47

[12]郭焱,马明宝.虹鳟养殖技术之二-新疆天然水域虹鳟增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水产,2007(11):39-40

[13]刘丽艳,袁国志,刘学光,等.虹鳟鱼养殖技术之一利用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鳟[J].中国水产科学,2003(03):47-48

[14]李周明.南方虹鳟鱼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12(7):37

[15]陈昌.甘肃省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甘肃,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5

关键词近岸海水养殖;网箱;现状;发展对策;广西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在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高效益的刺激下,近岸海水网箱养鱼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90年代末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面积逾2万m2,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可观的效益,促进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现就其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1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分布情况与主产区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的石头埠海区和合浦县沙田镇的沙田海区、钦州市龙门港海区和钦州港海区、防城港市江山镇的珍珠湾海区。其中主要产区是北海市铁山港兴港镇的石头埠海区和钦州市的龙门港海区,这2个海区的网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1.2养殖现状

据统计,2009年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殖总面积达248万m2,总产量达8550t,总产值为2.3亿元。主要养殖鱼类有石斑鱼、金鲳鱼、鲈鱼、真鲷、黄鳍鲷、美国红鱼、军曹鱼、川纹笛鲷和篮子鱼等,其中金鲳鱼(卵型鲳鯵)、鲈鱼所占的比例最大。

1.3网箱结构与布局

广西近岸海水网箱框架都是木质框架结构,为厚度10cm、宽20~30cm的方型耐腐蚀硬木板用不锈钢螺钉固定连接成长方形框架,框架下安装塑料泡膜或塑料桶作浮子,框架和浮子整体连接而成浮排,浮排内框也用木板固定分隔成大小相同的小框架,每个框架内吊装1个网箱,网箱网衣为聚乙烯网。在浮排的中部选择1个较小的框架面,上面铺设木板,在木板上搭建简易的木质结构的管理工作房子。网箱的整体布局为浮排与浮排之间是首尾相接,连成整片分布,形成棋盘式排列。但这种结构也存在问题,即其排列方式会对网箱内外水体的流动交换产生影响,往往使处在网箱浮排中部的网箱内水体的溶解氧远低于网箱外的溶氧量,很容易引起鱼病的发生。

1.4标准化管理状况

目前网箱养殖比较规范的是北海市铁山港区石头埠海区星星海丰养殖场。该养殖场于2004年开始逐步实施标准化养殖,2009年申报的金鲳鱼无公害产地认定现已通过自治区级认定。2008年在水产部门的引导下,石头埠网箱养殖户联合起来成立了铁山港区水产养殖商会,对网箱养殖鱼进行标准化管理,共有59户养殖户入会,管理效果比较好。但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大部分仍然是沿袭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分散养殖,多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对投入品的管理不够规范,主观性强,不是按照有关标准来操作,特别是养殖生产日常记录不规范或不详细,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有待提高。

1.5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

近年来,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的病害越来越频繁[1],特别是2009年尤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广西沿海3市海水网箱养殖发病率在40%以上,多数养殖成活率为50%左右。在病害防治上,多数养殖户不注重预防,偏重于发病过程中使用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科学防治技术,有些养殖户病急乱投医,没有进行相关检测,不注意对症下药,存在滥用药物现象。

1.6产品包装与流通

至2009年底,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企业或个体养殖户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鲜货销售给收购商,产品没有包装,也没有进行商标注册,大多产品的销售去向主要有广东、福建2省,小批产品主要销往区内的14个市,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柳州、桂林和贵港等,流通市场主要是在农产品批发地和海鲜酒楼等。

2广西近岸海水网箱养鱼发展对策

2.1保护生态科学开发统一规划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日显复杂,各种生物资源的生态位发生急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生态的保护矛盾突显,任何一种工程建设或其他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环境生态的改变。近岸海水网箱养殖生产虽然是与海洋生态最为融合的经济生产方式,但由于是人为的强加于海的一种生产方式,养殖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养殖动物的粪便和残饵等对海洋而言是“额外”增加的,养殖动物在海域当中形成了新的“生态位”,自然就对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造成冲击或打破[2]。因此,近岸网箱养殖场的建立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要科学测算安置网箱的海区海域环境的载鱼量,根据载鱼量来控制养殖容量,统一规划布局网箱和鱼种的投放量,确保网箱养殖系统与所在海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2.2调整网箱投放海区与工业开发协调并进

临海工业项目是广西重点发展项目,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不可动摇的大开发、大项目,其他一切项目都要围绕这些项目协调发展,这是广西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岸网箱养殖项目的布局要与临海工业项目的布局协调发展。或将网箱养殖区域划定到远离工业项目的排污口的海区,将网箱安置在15~20m等深线的水域,可确保网箱养殖生产不受工业发展的冲击,促进海区养殖与工业开发的共同发展。

2.3政府要加快扶持建设海水养殖苗种体系工程

苗种是养殖的关键。由于缺乏资金与政策扶持,铁山港区沿海除了有一批设施完善的对虾育苗场外,几乎没有海水鱼苗育苗生产场点,所有的海水鱼苗全部靠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调入,苗种供不应求,而且由于长途运输和地理差异,采购回来的鱼苗应激大,养殖成活率普遍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广西海水鱼养殖生产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广西海水鱼类养殖生产的有效发展,建议政府加强扶持建设海水养殖苗种体系工程,在沿海3市建设一批海水鱼苗繁育场。具体操作上可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对虾育苗场进行改扩建,使之具备海水鱼苗繁育生产能力。此外,应重点扶持建设鲈鱼、青石斑鱼和卵型鲳鯵等广西自然分布有的名优品种的原种场。

2.4科技立项研发高效配合饲料

饲料是海水鱼类集约化养殖必不可少的投入品,是决定能否开展规模化养殖的首要因素。目前,广西海水鱼类养殖使用的饲料有配合饲料和海水野杂鱼。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研究,许多养殖品种还没有适口的或适宜鱼类生长的配合饲料,加上多数养殖户的养殖观念还没有转变,尚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意识中,因此,许多养殖户在开展海水鱼类养殖时仍然以投喂野杂鱼为主。只有养殖某些品种如卵型鲳鯵[3-4]、鲈鱼和某些鲷科鱼类,因为其饲料配方比较成熟而且易购买,才会在养殖全过程使用配合饲料。但是由于缺乏专题技术研究,广西还没有专门针对某一品种的且让养殖户放心的配合饲料。目前广西沿海使用的95%配合饲料是来自发达的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其余的5%来自当地。这种状况造成了广西养殖海水鱼类的成本居高,从而影响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科技立项研发高效适口、适宜的海水鱼类配合饲料是广西加速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业的重要措施[5]。

2.5建立信息平台提高疾病预防监控与市场流通信息的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只有信息畅通才能保障产业发展的顺畅。对海水鱼类养殖而言,疾病控制预防信息和产品市场流通信息是影响现代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的最大瓶颈。建议广西省级科研机构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尽快建立海水鱼类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和海水鱼类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有关病害防控和市场流通信息,确保广西海水鱼类养殖生产朝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6]。

2.6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操作水平,适时推行就业准入

目前广西开展海水鱼类养殖的群体主要是滨海居民、农民和部分转产渔民,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上而言文化素质较低,加上行业部门尚未推行就业准入,致使广西海水鱼类养殖业现状处在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下的水平。建议省级主管部门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专题立项加强海水鱼类养殖从业者的技术操作培训,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适时推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7]。可以联合劳动部门先在条件较好的市县开展试点工作,获得经验后向其他市县推广。

2.7走标准化合作化品牌化道路,做强区域渔业经济

“以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联合农户参与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必将是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目前广西已有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沿海投资网箱养殖生产业,政府和行业部门应该鼓励、扶持、引导这些企业联合分散养殖的个体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经营,共同打造统一品牌,把分散养殖集中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区域渔业经济的发展。

2.8引入休闲观光理念,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休闲观光是开展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常需求,是连接农业生产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必要环节,也是农业生产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转变增长方式的便捷途径[8]。广西沿海海岸线长逾1500km,沿岸滩涂、岛屿众多,而且滩涂平坦,水质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这些自然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建议政府作统一规划,改造近岸网箱的布局,增加景观装饰,提供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观光平台,使近岸网箱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与岸边自然风光景观相互照应相互协调,打造发展成为当地新的观光景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9-11]。

3参考文献

[1]陈知算.近海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防治方法[J].中国水产,2006(11):62.

[2]郝民杰,周文宗,张平.养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8-20,24.

[3]蓝祥宾,陈文,翁如柏,等.卵型鲳鲹近海网箱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5(8):37-37.

[4]M.C.柯里默,张建,蓝祥宾,等.在海南采用膨化饲料近海网箱养殖长鳍鲳鲹的生长表现[J].中国水产,2003(12):90-92.

[5]M.C.柯里默,张建,蓝祥宾.近海网箱中的鮸鱼养殖--来自中国温州的试验结果[J].中国水产,2005(8):87-88.

[6]MichaelC.CremerH.R.SchmittouHsiangPinLanJesseChappell美国大豆工业海洋网箱水产养殖技术近海海水鱼类养殖网箱工程技术手册(八)[J].中国水产,2010(4):89-90.

[7]近海网箱养殖渔业的主力鱼种—海鲡[J].渔业现代化,2004(3):51.

[8]关长涛,王清印.我国海水网箱技术的发民与展望[J].渔业现代化,2005(3):5-7.

[9]景发岐.深海网箱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比较研究[J].河北渔业,2010(3):58-59,61.

水产养殖业前景篇6

随着全省沿海经济开发的推进,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专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水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优秀范文最美老师作文(精选3篇)

    - 阅0

    最美老师作文篇1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喜欢穿着漂亮的连衣裙,说起话来一副笑呵呵的模样。这就是我最爱的胡老师,也是我眼中最美的老师。“孩子们,记住。我爱咱们十班的每一个小朋.....

    关于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学生会工作总结篇1时光荏苒,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院学生会在校团委、院党政的亲切关怀下,在院团委和校学生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