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重要性(6篇)

来源:网络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1

摘要:根据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外贸总量规模和结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外贸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能力和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四个方面对义乌市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提高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环境保护1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1义乌市对外贸易是依托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资本和国内市场,是靠市场开发、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形成的。日益发展壮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势产品,全国各地生产的非常有优势的小商品都往义乌集中,“全国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个平台成了义乌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所在。义乌市场国际化水平逐年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商和外贸公司常驻义乌,把义乌市场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比如,义乌周边的浦江水晶、永康五金等优势产品都通过义乌市场来扩大出口。1.2“贸工联动”战略有力促进了整个外贸产业的发展随着“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义乌产品从“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转变为“小商品义乌造”,形成了义乌自身的产业基础,区域块状经济日渐崛起。义乌市一批优势行业和规模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义乌已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拉链、玩具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化妆品产业基地、中国袜业名城等称号。“贸工联动”既挖掘出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点,又有力地支撑起了市场的发展,销地型与产业型的有机结合,这就是义乌市场的活力之源。1.3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从整体上看,依托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结构层次还比较低,主要还是依靠低价竞争,必然会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因素及我国劳动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成本不断上涨等国内因素的不利影响。义乌市产业整体素质还不高,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不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缺陷,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市场秩序的规范和资源缺乏等都是必须要及时解决的问题。2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出发,可以得出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含义为“在维持本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内外资源,优化对外贸F易结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促进对外贸易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特点,对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外贸总量稳定增长和结构改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2.1外贸总量规模和外贸结构评价外贸总量的稳定增长,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是外贸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义乌市进出口总值和外商投资额都保持着较快的稳定增长,外贸依存度相应提高。另外,随着货物出口量扩大和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义乌已成为浙江省服务贸易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贸易结构的改善是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从各种产品出口结构和出口市场分布来分析。义乌市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还不高、附加值低,且容易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2007年,欧洲、亚洲和美国是义乌市场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各占总出口额30.68%、31.02%、16.13%。从单个国别出口总量的排名来看,依次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乌克兰、西班牙、韩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美国为16.13%、阿联酋为9.08%。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义乌市以低价竞争的小商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等国际贸易摩擦。2.2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外贸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把外贸企业分为生产性外贸企业和流通性外贸企业来分析。2007年,义乌市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107622.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55%;流通性外贸企业出口59791.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2%。从进口额看,2007年生产性外贸企业进口12148.14万美元,也多于流通性外贸企业的3252.90万美元。生产性外贸企业是义乌市外贸的主力,由于整个大市场环境的支撑和“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其经济效益较好。而义乌市流通性外贸企业的效益则较差,小型外贸企业居多,生命周期极短,且声誉不佳。出口退税的调整对流通性外贸企业的影响也较大。2.3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能力评价通过对外贸易,有效利用本地区的技术、资本、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能力可以用外贸对GDP的拉动度来衡量。义乌市对外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较高,尤其是2003年与2005年,义乌市净出口增量甚至稍稍高于GDP的增量。产业结构大体上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依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对外贸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为第二、三产业比重。义乌市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在三产业结构总体得到优化的同时,从单个产业层次来看,仍然偏低。2.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评价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物资基础,对外贸易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该保护和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与外贸有关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净排放量、进出口能源节约程度等反映了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即外贸带来的生产、开发、储存、转运以及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007年2月,义乌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工作较好。但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严重告急仍是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电力。3提高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探讨3.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应提高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鼓励发展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一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长远之计。例如,高新技术纺织产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纳米技术袜子、内衣等纺织产品,义乌纺织品出口量和纺织品企业都较多,但应用纳米技术的只有为数几家。从出口市场结构看,义乌出口市场集中,主要是欧洲、亚洲和美国。欧洲市场又集中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德国,亚洲市场则集中在中东几个国家。随着中非关系的加强和经济合作的加深,非洲市场可成为是义乌开拓新市场的重点,有实力的企业则可以直接投资非洲,更好地打开非洲市场。3.2规范流通性外贸企业经营模式,加强对外贸诈骗案防治力度义乌流通性外贸企业按操作模式分主要有三类:业务部、办事处和经合法登记注册的外贸公司。虽然义乌有义乌文化、环境及小商品的特殊性,但通过对经营方式上的规范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已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实际问题。义乌流通性外贸企业的操作模式导致义乌市外贸出口秩序的混乱,这是义乌市对外贸易诈骗案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发的外贸诈骗案反过来又影响到义乌市整个外贸行业的诚信形象,形成恶性循环。义乌市委、市政府已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对市场经营户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并实行公告“黑名单”制度以避免经营户再次上当受骗。但是,规范流通性外贸企业经营模式方能从根本上防范高发的外贸诈骗。目前,义乌市还应加大去外贸诈骗案的惩治力度,提高外贸诈骗者的犯罪成本。3.3拉长小商品产业链,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义乌市场中的小商品多为终端产品,“贸工联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同时发展了支撑产业链。义乌市要继续努力的就是寻找突破口,拉长小商品产业链。义乌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链向高科技行业发展,吸引更多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提高外资投资里中大项目投资的比例。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拉动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扩大进口的作用。重商主义思想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较大,重出口轻进口,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从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设置来看,以消费品为主,对本地区产业经济拉动有限。义乌市的生产企业仍将是进口高科技设备和中间产品,扩大进口作用的主体力量,应更加注重对生产企业的导向和扶持。3.4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两型社会”生产、开发、储存、转运以及销售使用等对外贸易带来的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存在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义乌这个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小城市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需要将负外部性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以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滥用,也应将正外部性的社会收益内部化,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达到社会最优的供给水平等等。因此,义乌市政府应把惩罚环境污染和奖励环境保护工作更加严格细致地开展下去。4结语对照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外贸结构层次不高、市场过于集中;流通性外贸企业存在效益和诚信问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资源“瓶颈”仍是摆在义乌市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道坎。针对上述各个问题,义乌市应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规范和扶持流通性外贸企业,加强对外贸诈骗案防治力度;拉长小商品产业链,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2

[摘要]为履行WTO进一步削减关税的义务,关税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削弱,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非关税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客观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管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关键词]国际贸易WTO技术性贸易壁垒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对我出口商品的关税壁垒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非关税壁垒的门槛将继续逐步降低,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并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认识这些新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于防范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采取正确措施突破它并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基本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11年出口达32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出口商品结构落后,产品档次有待于提高。由于一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出口商品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确实存在某些差距。从现实情况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影响我国越来越多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三、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我国出口的对策1.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既可以适当地保护本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又可构成对国际贸易的歧视和障碍。通过技术法律、法规的手段发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加强有关技术立法工作,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充分反映我国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的技术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应对我国现行有关技术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订,去除其中违背国际惯例、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的部分;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针对现存技术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进行填补空白、充实完备立法工作。促进技术法规、标准、认证认可检验工作的协调统一。理顺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的关系,理顺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关系,各行业分别制定技术法规的规划,并通过立法程序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法律、法规体系。2.总结农产品出口蒙受惨重损失的教训,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重要性的认识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实施禁令和日本不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损失了8亿多美元。从内因上看,与我国企业产品安全意识淡薄,产品技术、卫生和质量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国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从外因上看,有些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出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欺诈行为的考虑,但不少技术性贸易壁垒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对此,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是我外贸出口面临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3.加强国际合作,防范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1)建议建立由WTO成员认可的国际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监督机制,规范WTO成员正确执行《TBT协议》,特别是对有关成员实行国内外双重标准进行有效监督。(2)加强同欧盟、日本、韩国有关方面的合作,促使有关国家不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机构的工作,对我国具有优势的产品,应努力要求制定国际标准,同时积极参与其他国家提出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一部与之相关的权威性的立法,只有一些技术性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的法规,而且存在相互重叠交叉、空白及冲突。因此,必须解决我国现行法律冲突,填补空白,有必要规范我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在规范、有序、法治的良性状态下进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长期制约中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我国与相关企业之间必须加强密切合作,按照完善机制、加强引导、延伸服务、区分情况、重点跨越、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企业务实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出口健康发展。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3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2004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4.38%增长为2004年的55.3%。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浙江作为外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值得我们关注。1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2~2004年的十几年里,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2年的91.52亿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1477.34亿元,尤其从2002年始加工贸易增幅较大,从2002年的630.57亿元发展为2004年的1477.34亿元,增长了800多亿元。2004年浙江省加工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统计显示,2004年前11个月,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3%,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3.3%,在整个贸易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提高。长期以来,受国家贸易政策、企业自身条件和利益的限制,外资企业倾向加工贸易,内资企业倾向一般贸易。这在2004年有所改变,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增长迅猛,产业链延伸。2004年加工贸易从上游原料环节就从一般贸易转为加工贸易进口,通过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链条,直到成品的再出口。

2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2.1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分析

增值系数是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增值系数的提高表现为加工贸易在质量上的扩张。

从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均大于1,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点多提高到了近2点的水平,表明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额大于加工贸易进口额,即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增值系数整体上的上升趋势,说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顺差额逐渐增大,出口创汇力增强。

2.2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分析

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表示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亦即加工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乘积。拉动度=(X-M)GDP增长率∕GDP,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净出口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浙江省在20世纪90年代初民营企业兴盛发展参与加工贸易,大量的加工设备进行进口,此类贸易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导致浙江省加工贸易从总体上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初加工的基础上,浙江省民营企业中一些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浙江省加工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加工贸易进出口与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度越来越大,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3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在浙江加工贸易对GDP拉动度分析的基础上,文中选取相关数据,通过建立GDP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GDP滞后一期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更好的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拟合效果,本文对GDP、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取对数。建立二元回归模型:㏑GDP=a+b㏑GDP(-1)+c㏑TJ+u其中:㏑GDP--GDP㏑TJ--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GDP(-1)--GDP(-1)将有关数据带入SPSS,输出结果如下:㏑GDP=1.862+0.594㏑GDP(-1)+0.282㏑TJT:(7.585)(8.559)(4.685)R2=0.996DW=2.107F-statistic=1335.128

从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方程的拟和优度很高,R平方高达0.996,表明上述方程式的解释力很强,可信度很高。所有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表明㏑GDP(-1)、㏑TJ及常数项显著。从DW值可以看出方程中的随机变量不存在序列相关性;②对方程式运用戈里瑟方法进行异方差检验,以及运用逐步回归检验法检验自变量的多从共线性。通过检验得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

由回归模型可以得出,加工贸易对GDP有促进作用,加工贸易每增长1亿元,GDP将增长0.282亿元。加工贸易对GDP的推动作用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浙江省的外贸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进出口额的比重只有二、三成,这与全国加工贸易占五五成的形势形成较大差距,这种外贸比重上的失衡使得加工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所限制。

3结论及对策建议

上述的各种数据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对外出口,减轻就业压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出如下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加工贸易的宣传,消除长期以来企业认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产业链短受外商控制,不利于产业自主发展的这种认识偏见,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政府合理设置公共保税仓库,为深加工结转货物提供便捷、低廉的交易平台。

(2)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浙江的一般贸易虽然居全国第一,但走的仍然是低成本、低价格的老路,由于缺乏品牌和技术,这些产品、产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处于低端的不利局面,面临的不仅是贸易摩擦,更有难以跨越的贸易壁垒。因此,应在巩固浙江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走出一条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道路。同时,立足于一般贸易为主的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一般贸易出口的营销渠道优势、成熟的加工制造优势,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走浙江特色的加工贸易发展之路。

(3)健全社会相关部门共管机制,坚持鼓励合法发展、打击违法经营并举的方针。加工贸易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外汇、银行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起与国际接轨、以"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为特色的加工贸易综合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加工贸易外部环境,推进浙江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兴,蔡宜斌.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2(5)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4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必要性

一、浙江省外贸发展总体现状

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从1986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391.5亿美元,年均增长49.6%。其中,2006年出口总额为1008.9亿美元,继2005年增长26.0%后又增长了29.6%,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居沿海主要省市第四。无论是进出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还是进口增长率,浙江省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进出口占全国比重稳步上升,1998年以来,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四。1986年浙江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6%,到了2006年,进出口比重增长到7.9%。1998年以前浙江出口在全国的位次徘徊在第六、七、八、或九位,1998年以后,出口规模己连续九年稳居全国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依存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986年浙江进出口依存度为8.9%,2000年提高到38.2%,2006年则升至65.1%。

二、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贸易摩擦逐年增多

浙江贸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居高不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在全球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出跃的浙江商品已成为贸易壁垒的受害者,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增长方式弊端日见,浙江外贸发展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产品遭遇的“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和知识产权壁垒案件日益增多。

2.资源约束日益突出,高消耗、高污染、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对外贸易中获取了巨大利益。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浙江是市场大省,却是资源小省,缺煤少电无油,土地、能源等各种要素资源短缺,这使得浙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强的资源约束,而国际市场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这些都将继续制约浙江外贸的发展。同时,浙江对外贸易是粗放型增长,输出大量的物,却换回数量不对等的“钱”,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输出资源、输入污染,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浙的外贸发展单纯通过数量扩张来促进增长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和资源等诸多性因素的制约,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因此,以打造外贸强省为目标,按照科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外贸工作关键。要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对外贸易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浙江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1.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浙江省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浙江省以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从总量、结构、效益等多方面己制约江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粗放型增长的对外贸易“大”而不“强”,而存在很多的问题,浙江外贸的“粗增长”之路会越走越窄。浙江省要想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贸易利益的持续获得和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动比较优势,提升外贸竞争力。

2.当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增加己成为世界各国外贸发展的目标。浙江省经济增长要求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浙江省作为我国的贸易大省,其外贸方式的转变不仅对浙江省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外贸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3.转变增长方式对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种增长方式不进整和转变,不仅使增长停滞,还会带来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浙江外贸发展由增加到质的突变,由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式经营方式,是实现浙江外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浙江由贸易“大”省转变为贸易“强”省的正确选择。尽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一个长期的动程,在现阶段,浙江省粗放型的外贸增长可能还会持续,但是根据相应的外贸规律,积极转变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浙江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

1.优化浙江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转变浙江外贸增长方式就要遵循动态比较优势、贸易条件等几个原则,优化浙江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优化,要看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有利于改善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或贸易条件处于有利于地位的商品是否占主导。从这个衡量标准来看,在国际分工形式中,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要优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国家则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要遵循动态比较优势和出口效益这两个原则,看商品结构是否按照本国或本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发挥要素或资源的动态比较优势。

2.大力发展进口,突破资源小省的“瓶颈”限制

注重进、出口的相互协调,既要坚决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又要注重进口资源、能源和技术。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资源短缺已对浙江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增长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突破资源小省的“瓶颈”限制,浙江应该利用市场大省优势,选择若干产品积极扩大进口。

3.提升浙江省加工贸易地位,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5

[关键词]贸易壁垒预警系统技术创新

2006年2月《国际金融报》上刊登的《中国外贸全球第二的梦想・博弈在荆棘和玫瑰之间》一文有一句话,我至今难忘――“如果说中国的外贸发展是一条玫瑰之路的话,那中国面对的外贸摩擦便是玫瑰之路上的荆棘。”当初看这篇文章中写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屡屡受挫,外国不断修订咄咄逼人的新外贸政策,以致我国的许多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被逼上绝路却又像“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外国的新规定既没有违反法律,也没有与WTO的规则相悖,甚至这些新规定还体现着对人民福利提高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都是对我国外贸事业的严重摧残与限制。而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与贸易,是一个国家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遥想我国当年闭关自守,被英国商船轰开国门的惨痛历史,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堕落保守、不思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落后闭塞、盲目乐观的国家是要被世界所淘汰的。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了我国的选择。为此,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如何避免贸易摩擦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后,中国外经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入世四年多来,我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新贸易大国地位正在逐步崛起。回顾这四年多来的外经贸发展历程,统计数据的确令人振奋:200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620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达3255.7亿美元,增长22.3%(数据来源于外经贸部网站),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200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8512亿美元,已超过2000年全年的货物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双双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总体贸易增速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位次已升至第四位;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再奏高歌,出口和进口增长双双超过30%,贸易总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中国进出口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总值达14221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三位。透过辉煌的外表,我们更应当看到其背后的无奈――国外屡屡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来限制我国的出口。

二、贸易摩擦呈现出的新特点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外经贸迅速发展的背后,可谓是危机四伏:在高贸易额的表象下,隐藏着OEM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且逐年增长的隐患,这将会引起高端创新性产品严重匮乏、产业技术水平低下;此外,对外贸易逐年迅猛膨胀,TBT和SPS通报量大幅度增长的隐患……目前,我国处在入世的后过渡期,中国与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特别是主要发达成员方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从性质上发生重大变化,从一般性贸易摩擦转变成为战略性贸易摩擦;而且,中国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呈现出“与知识产权相结合、重点在人与环境、影响从个别产品转到整个行业”的新动向。

知识产权是当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也是最新的一个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技术的支撑。很显然,跨越技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支持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虽然近几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较快,但是国内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增长缓慢。例如:在200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外专利占50.6%。中国高新产品中,发明专利的产品比例1996年到2001年一直在7%左右,高新专利产品出口中,发明专利的产品出口比例2001年为13%,比1996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高新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按出口额计算,2001年引进国外技术的产品占71.3%(数据来源于WTO经济导刊2005年7月11日《中国应对技术壁垒面临三大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技术壁垒应对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家整体技术竞争能力。技术壁垒的设置、破解与跨越实质上是各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较量。其次,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日益增长的SPS措施是中国今后应对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另外,欧盟2003年初公布了《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涉及面很广,它广泛影响到了应用化学品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家具、家电以及通信等中国主要出口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贸易摩擦的危害性

目前,不管是传统的一般贸易壁垒还是新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限制了我国的出口,摧毁了我国许多吸纳众多劳动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增加了失业率,也打击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它还导致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对我国整体贸易环境也造成了危害。贸易摩擦经常是通过一种商品而打击整个产业链,危害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四、应对战略的选择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我国的学者和外贸工作者都做过许多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我国不应该以干涉外国制定的进口政策为重点,而应以发展完善自身、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因为即使我们可以及时制止外国制定新的进口商品管理规定,但各种各样的新规定还会接二连三地出台。只要我们国内的生产流程、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存在问题,外国仍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我们出口。但如果我国企业能够注重创新,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并且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转变中国某些企业竞争策略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的状态,那么国外便无机可乘。这样不但解决了贸易摩擦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是当务之急。可行的战术策略主要包括:争取更加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规范企业行为(包括外国贸易伙伴的行为),整顿外贸秩序;建立、完善贸易争端应对机制;建立、扩大自由贸易阵线;与贸易伙伴合理分享贸易发展利益,削弱其发动贸易争端的内在动机;主动运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商业仲裁机制;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责任以及知识产权等等。

(一)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

为什么要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快速反应系统呢?首先,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缺乏预警和快速反应的结果。例如:2002年1月23日欧盟向中方报告,称在中国出口欧盟的蜂蜜中检测出氯的残留成分,1月25日欧盟作出暂停进口建议,而中国有关部门4月22日才要求国内停止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含氯蜂药,5月10日才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蜂蜜严格检验。而快速反应避免规避风险的情况也有,以中国皮革行业为例:1995年,德国开始要求纺织品、皮革制品禁止使用有害的偶氮染料。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获悉后立即向企业预警,要求出口企业做好准备,并组织企业研究“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当得知欧盟有可能在2002年年内开始实施出口欧盟纺织品、皮革制品禁用有害的偶氮染料的指令后,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宣布,全行业正式启动“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工作。其次,对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现有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加强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有效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是一项政府职能,政府在出口方面应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上海已经首先自主开发完成了“反倾销措施监控预警系统V1.0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早日建立起全国的预警系统,培养大量的应付技术性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使我国能够提前预知国外的动向,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必备环节和必由之路。

(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开发研制我国特有技术和产品,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我国不必拘泥于低廉劳动力成本一条路,如果我国能够开发许多独具特色的创新产品,尤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那么在整个世界市场上,我国的产品将处于垄断地位,这样不但有利于我国出口,而且还会对国外的限制形成一种制约。比如说,我国的纺织品可以加入某种我国特产或开发、研制的材料,达到某种独特的功能,作为一种专利技术。我国的制鞋业也可以从材料和外观上入手,争取创造出特色。

(三)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

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建立有双边贸易危机争端的解决机制,但并非总是能够奏效。以中美纺织磋商为例,美国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形成了多套方案,在贸易谈判方面美国还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要使磋商能产生实际效果,能真正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依据WTO多边规则比靠双边的,主要依靠政治、实力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公平、公正,因为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更讲规则与程序,这对我国相对来说比较有利。要适当调整过去只依靠双边解决问题的传统做法,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要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鉴于WTO复杂的磋商程序和高额的费用,我国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并且培养专门的人才,以便能够最大开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四)转变出口战略,适当动用贸易报复措施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举世无双,从而给一些国家形成竞争压力,许多国家常常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实行限制,采取保障措施等手段来阻止我国廉价商品的大量流入。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出口竞争策略,改变出口削价竞争、以量取胜的思路,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或者采取转变外贸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矫正过度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尽力化解贸易争端于未然之际,尽可能通过平等理性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防止贸易争端失控而酿成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但在适当情况下不排除通过贸易报复措施抑制某些贸易伙伴国内有关利益集团的道德风险。从政治角度来讲,我国在强调双赢的思想下,应当通过转变外贸结构,让出部分低端产品市场,实现真正的双赢。

(五)动用行业外交策略

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有时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没有政府的支持不行,但政府出面又很容易把贸易问题政治化。除政府外,化解贸易纠纷还需依靠多方面力量,行业外交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加强沟通和协商,化解摩擦,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贸易摩擦日趋升级的时候,协会和商会积极配合商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与国外政府和业界的斡旋,并积极自发组团出访,加强与国外业界的沟通与交流,为化解贸易摩擦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去年,在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方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协会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发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作用,因为这些组织在华有商业利益,并且熟悉国际规则;还可以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和在进口国开展有效的政治游说,降低摩擦爆发的几率;在贸易摩擦发生之后,抑制其烈度。

(六)积极采取规避措施尽量避免贸易壁垒

在目前的贸易中,一方面由于许多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入世的时候做出了很多具有牺牲性的承诺,因此在世界上有许多专门针对我国的贸易条款。为了发展我国的外贸,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比如采取中性包装的措施进入国外市场;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在东道国寻找合作商或者直接设厂等方式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同时我国相关行业应当重视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强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摩擦的意识,进一步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使我国的外贸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腾飞。

综上所述,对贸易摩擦我们应当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要冷静对待,看清问题的本质,并持以平常心态;另一方面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其实,贸易壁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经济增长率令多少国家叹为观止,作为一个劳动力成本优势国,我国的廉价产品挤占了多少国家的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顺差又让多少国家眼红……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发展我国外贸,避免我国的贸易摩擦,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够做到的。但是贸易摩擦的解决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无论进口方采取何种贸易壁垒措施而引发出不同性质的贸易摩擦,其实都是可以发现规律的,比如说“量增价跌”;贸易摩擦并不是不可预防的,无论什么样的不公平规则的出台都可以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并及时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无论多么棘手的状况发生,我们都可以通过转变出口战略、开发特色产品、鼓励技术创新加以解决。总之,为了使中国顺利渡过入世的后过渡期,为了使中国成为贸易强国,为了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同心协力解决这一任重道远的问题。只要坚定信念,相信路就在前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新奎.战略性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监控预警机制的建设[M].

对外贸易重要性篇6

对外贸易法是指国家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宪法、对外贸易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外贸易法在当今世界各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一部法律的重要性,是由该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决定的。对外贸易法调整的是一国对外贸易及投资法律关系的。而在当今世界,各国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外贸法地位也日趋重要。随着WTO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加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经济大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所谓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经济最发达的占世界经济总量1/4的大国美国,外贸依存度为20.7%,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为20.1%.【1】这些国家重视外贸法的程度也愈来愈高。美国从其独立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外贸,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00多年的外贸发展历程中,尤其是二战之后,美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中起主导作用的国家,但是从60年代起在日本及70年代日益强大的欧盟的强烈竞争下,使其外贸法既有管理本国进出口功能,又有在竞争中趋利避害的服务功能。“在美国,国际贸易是最热门的话题,外贸法也是最为社会关心的法规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外贸易法在这些西方贸易大国早已越出了一般部门经济法的范围,无论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都赋予其特别重要的地位,给予非同小可的重视。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对外贸易的管理权直接掌握和控制在国会手中。该对外贸易管理权是通过制定法律、批准条约、决定征税以及掌握开支等方式行使的。行政部门则负责外贸法的实施和执行。美国政府中负责对外贸易管理的机关决不只由商务部负责,它同时还设有其他部门共同负责,主要有美国贸易代表以及一个独立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美国还专门设有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区上诉法院,分别受理一审和二审的国际贸易案件。美国总统作为行政最高长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享有很大的权力,他可以直接介入贸易事务并根据有关部门的建议采取措施,在是否采取保障措施、贸易禁运、贸易制裁等方面享有最终决定权。

美国对外贸易法的内容丰富而具体,仅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就达1000多页,其内容涉及贸易待遇,包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待遇、普遍优惠待遇、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进口救济与贸易秩序,包括反倾销法、反补贴法、保障措施、调整援助【3】、市场扰乱【4】、不公平贸易做法【5】和非经济原因【6】的进口管制;出口促进与管制,包括301条款制度【7】和贸易促进、出口管制。日本政府的贸易管理组织主要包括日本贸易会议、经产省、大藏省、日本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经济企划厅、公正交易委员会等。但日本贸易会议的主席由内阁总理大臣亲自担任,其成员包括经产省、大藏省、农林水产省、外务省、运输省等重点省大臣、日本银行及进出口银行总裁、公正交易委员会委员长、经济企划厅长官等组成。日本的特点是总理亲自处理,重要部门联手共管外贸。

欧盟负责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的主要机构包括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的执行机构)、欧盟议会(代表欧盟的公民)和欧洲法院。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外贸法的特殊重要地位表现在:

(1)由最高权力机关立法;

(2)由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实施;

(3)全国一盘棋,主要部门及其第一把手亲自参与对外贸易法的执行;

(4)内容详细灵活,在管理国内进出口的同时,强调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和拓展。

二我国应对对外贸易法予以特别重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的外贸发展特别迅速。1978年进出口额仅为206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为2000多亿美元,而200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达到6200多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位置已上升到第6位;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协议投资金额已达8300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达4500亿美元。我国共批准设立三资企业已超过40万家。同样,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也十分高,有经济学家统计,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44%.【8】尽管各国测算外贸依存度的方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经外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调整外经外贸工作基本法的对外贸易法理所当然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西方贸易大国,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起步晚,重视不够,当然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进出口数量有限,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弱有关,但是,从现在我国外贸的实际情况出发,外贸法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外贸法应该予以重新定位并提到重要日程。

三当前对外贸易法的若干前沿问题

(一)透明度原则

1.透明度原则的由来

透明度原则源于西方世界。它早期是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作为商人,面临市场的巨大挑战,就要设法克服市场因政策法律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商人们迫切要求市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要求政府管理市场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透明,以便公众能方便地获得政府管理和服务市场的信息。因此透明度原则早期又称之谓“阳光原则”或“知晓原则”。

透明度原则的日趋明确,那是在二战之后,它作为调整战后贸易制度的基本规范,被引入了“关贸总协定”,其内容逐渐明确,尤其是该原则被引入到WTO的各主要协议之中后尤为突出。透明度原则的核心条款是关贸总协定的第10条。随着WTO影响的扩大,该原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数十年以来,透明度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外贸法的强制性规定而列入其主要条款。

2.透明度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

根据WTO各主要协议的规定,透明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公布和告知原则。该原则要求成员方管理机构必须将正式实施的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政策予以公布;必须将与另一成员方政府或政府机构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现行条约及政府协定,予以公布;在实施具体贸易过程中的法令、条例以及一般援用的司法判例及行政决定,都应迅速公布。二是关于行政和司法过程中的透明度。

要求各成员管理外贸过程及审理外贸案件的过程透明,并要求能对政府管理外贸过程中的决定进行独立的司法审查。

透明度原则已经成为WTO基本原则中带有基础性的一项重要原则,能否切实地履行透明度原则,不仅是衡量中国承诺履行WTO各项制度的法律基础,而且也是衡量中国遵守WTO各项法律义务的信用基础,更是我们运用WTO规则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重要前提。

3.中国正积极地遵守透明度原则中国依据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作出的郑重承诺将使中国的经济环境更具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中国政府在原则问题上的承诺,关键的或者说具有突破性的一点就是政府在管理外贸工作中取消内部文件(亦称红头文件),即凡是执行的,必须是公开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

中国对履行WTO透明度原则迅速而全面地做出上述承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该原则的重视,也表现了中国全面履行WTO各项法律规定的决心和能力。

(二)对外贸易经营权

西方国家对外贸易法历来重视对外贸易经营主体问题,把它作为外贸制度的基础。美国外贸法专家认为,是否允许个人或所有企业从事外贸,这是一国对外贸易法的基石,犹如一国宪法是否保护人权一样重要。因为对外贸易主体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的自由度(即自由化)问题。它涉及对外贸易的几乎所有制度,比如工商管理、海关、外汇及税收等一系列法律,也就是说,对外贸易经营权是整个外贸制度开放的晴雨表。西方各国的外贸法对此都作出了相当宽松的规定,美国、欧盟及日本等西方国家都规定了其自然人、法人及合伙企业都能自由获得对外自由贸易权。

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3年内放开外贸经营权。即在加入WTO3年后,即从2004年12月11日起应对这类企业(包括自然人)放开外贸经营权。

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法应参照国际惯例,规定除在特定的贸易领域内从事国营贸易的专营权或特许权外,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业都可以享有外贸经营权。

(三)国营贸易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关于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学生会工作总结篇1时光荏苒,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院学生会在校团委、院党政的亲切关怀下,在院团委和校学生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机械厂实习总结范文(精选9篇)

    - 阅0

    机械厂实习总结篇1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如此之快,我已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事业部轮岗实习了两周时间。在这两周的虚心学习的时间内,有过艰辛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