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技艺的价值(6篇)
来源:网友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1
【关键词】中国民族工艺;经济市场;发展前景
1.中国民族工艺品
民族工艺品,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物品。中国民族工艺品类繁多,分为十几大类,数百小类,品种数以万计,花色不胜枚举。可分为陶瓷、雕塑、玉器、织锦,刺绣、印染啊、花边、编结、编织、地毯、漆器、金属工艺、工艺画、首饰、人造花等。近年来,流行时尚界劲刮民族风,走在前端的服饰、继而鞋子、包都演绎着各自的民族化魅力。在工艺品行业,也不例外。其中漆画,新疆地毯、玉石、花帽、乐器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精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工艺品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给我国的民族工艺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内外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水准的收藏家,他们为中高端民族工艺品市场注入活力。作为目前最大的工艺品进出口国家,国内各地工艺品企业数目众多,竞争激烈,其中深圳有工艺品美术企业1800余家,年总产值210亿,其中出口额达15.3亿美元,产值及出口均位居各省市同行前列。而全国的贸易总额远不止预计的3200亿美元。作为与文化、旅游、家居装饰产业紧密相连的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优势是资源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工艺品是传统的文化,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是民族璀璨文化的典型代表。工艺美术人才云集,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为民族工艺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是中国民族工艺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美誉度高,中国民族工艺品在荷兰乃至世界享有盛名,这对建立强势品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劣势是传统民族工艺品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营销观念。传统民族工艺品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融资困难。市场信息不完全,企业宣传不到位。销售渠道不完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令人堪忧。机遇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促进各国之间经济交往,为我国民族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辟道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给我国的民族工艺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家鼓励传统工业出口的政策为民族工艺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挑战是外国市场本土文化的抵触情绪导致产品滞销;贸易壁垒阻碍产品进入市场;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2.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分析
任何一个民族工艺品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想提供市场上所以消费者需要的一切产品,满足全部消费者的全部需求,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能进行市场细分,以保证其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内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按消费者对民族工艺品的具体需求,将国际市场进行细分并确定目标市场。
低端市场:这类消费者会购买一些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工艺品,对其磁疗、工艺要求不是很高,要求其价位要低。中端市场:他们要求工艺品不仅仅用来来观赏装饰,同时还要求其具有其他功能。他们愿意接受较高价位的工艺品,但他们对工艺品的材料、工艺、质量以及艺术性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其能集实用性及欣赏性于一体。这类目标市场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次在设计工艺品时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来使民族工艺品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高端市场:该目标市场主要是由一些工艺品收藏爱好者们组成的,他们对工艺品的文化含量、艺术性、用料、工艺等方面要求都欧式极高的。因此,针对该类消费者的投资、收藏需求,工艺精品要尽可能的体现中国浓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制作要细中求细,用料要精细考究,使其具备投资和收藏的价值。
3.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民族工艺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
产品策略,市场营销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产品。产品不仅包括实体的物质属性,还包括产品的包装、品牌、式样、售后服务等无形的特性。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中一个最基本的策略。中国民族工艺品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层次、全方面地开发新产品。要充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多层次全方面地研发新产品。凸现文化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充分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渗入挖掘其无形的精神内涵,充分凸现中国民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提高民族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这样才能使中国民族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运用创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对提高民族工艺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品牌策略是产品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势品牌的塑造,扩大中国民族工艺品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体工艺品品牌的塑造。
价格策略,价格是营销组合中唯一能创造收入的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之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迅速的改变。影响价格的因素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内部因素,民族工艺品本身特色在于多种多样,新颖奇特,能够满足高文化素质一类人的心理以及审美要求。民族工艺品生命周期长,反而时间越久越会提高产品的艺术以及文化价值。民族工艺品的价格敏感度低。外部因素,目前市场上专注于民族工艺品的公司较多,但是尚没有一个大型的市场领导者的存在。所以民族工艺品的定价方面采取声望心理定价方法。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为主。销售前期,公司主要在于在欧洲市场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宣传公司形象。进入市场的中后期在于获取产品利润。
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策略,价格制定策略。要确定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定价策略思想,即在制定工艺品价格的过策划你高中都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在制定价格前,首先要估算其成本,将最终的成本方案限定在没目标成本的范围以内;在定价时应选择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策略,将价格依据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对产品的需求来确定价格。
价格调整策略,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们需要在不改变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对原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价格调整策略有:地理定价策略、价格折扣策略、组合产品价格策略等。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2
摘要:水族马尾绣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民俗信仰价值、技艺传承价值。目前水族马尾绣面临着一步步失去独特性,传承人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保护和弘扬马尾绣手工技艺的工作迫在眉睫。水族马尾绣的保护应将其文化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进行资本化运作,以“活态”的方式将其保存与发展。本文主要是从以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内涵的再发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道路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与保护马尾绣人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保护的资本化运作方式。
关键词:水族马尾绣;保护;资本化
一、相关概念
1.马尾绣
马尾绣是指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是水族人民在悠久社会历史中创造出来并世代传承下来,是水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技艺传承、民俗信仰、审美艺术等价值。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列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尾绣这种水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是流传分布于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延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用于制作背带、女性绣花鞋、女子服饰、童帽、鞋垫、包等,图案多以花、鸟、鱼、龙、蝴蝶、牛等为主。
2.文化资本
布迪厄在其著作《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指出文化资本三种存在状态:“(1)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2)客观的状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等)(3)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的形式存在。因为这种形式被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财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的庇护”。其中文化资本的“客观的状态”,就是物化的状态,例如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等物质性文化财富。由此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的客观状态[1]。戴维.思罗斯比以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为基础在其论文《什么是文化资本》中从经济的广泛范畴上解释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境界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与此同时,形成了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并将文化资本分为有形的和无形两种形式①。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化主要是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确定鲜明的文化主题,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行为。水族马尾绣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民俗信仰价值、技艺传承价值,以及面临着一步步失去独特性,传承人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保护传承的资本化运作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本文将从以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内涵的再发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与保护马尾绣人才这四个方面对马尾绣的资本化运作进行分析。
二、马尾绣保护与传承的客观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精神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消费需求,越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重视与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水族马尾绣是水族人民在悠久的社会历史中创造出的属于本民族的独特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刺绣。在消费经济的背景下,水族人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与完善生活方式,将马尾绣实行产业化经营,这确实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资本的最好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马尾绣产业化后的产品一般都是建立在消费者的需求上,容易造成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使得产品丢掉文化的核心内涵,以及大批量的复制生产使得马尾绣产品失去其独特性。马尾绣的制作技法非常繁杂,并且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比如一张背带从材料的准备到成品制作完成需要约52道工序,耗时将近1年,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技艺制作。当前的艺人们为了很快的制作出马尾绣用于销售,对制作的材料没有以前考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材料,导致如今大多数马尾绣工艺品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纹样趋同,并且非常大众。
传承人在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水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进入以及对当地的冲击,马尾绣的传承面临着一个断代的尴尬局面,如今掌握马尾绣完整技艺,具有深厚功底的妇女越来越少,且大部分年事以高,而年轻一代的女子受现代教育、升学、工作、打工潮的影响,她们知识结构,文化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更愿意接受学习能够带来更高经济价值的主流文化,而不是学习马尾绣技艺,因为不能帮助自己解决生计问题。据统计,目前获得贵州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仅有韦桃花、宋水仙两名,获得黔南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有王金花、王玉蕊、韦引妹、石玉翠、潘水爱等10几名,因此,吸引更多马尾绣传承人是将马尾绣技艺传承下去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马尾绣作为水族社会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是水族的更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应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保护为前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马尾绣传统手工技艺以及体现的水族人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后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三、水族马尾绣的价值分析
1.审美艺术价值
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人类思想、情感、追求的外在表现,并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马尾绣无疑就是内涵深刻的艺术品。其具备了“浅浮雕感,华美精致,造型抽象夸张,线条饱满流畅”②特质,图案抽象古朴,组合灵活多变,想象力丰富,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并且还具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水族先民民族精神与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从马尾绣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可以窥视水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它以可视的符号、形象、色彩、款式传递着水族文化发展的信息③,这些都使得马尾绣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2.民俗信仰价值
马尾绣是是水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族文化的有形载体,蕴含着水族民俗、信仰文化的深刻内涵。水族原始信仰丰富,主要有自然、祖先和鬼神崇拜三类。马尾绣传统图案种类众多,有凤凰、蝴蝶、鱼、鸟、龙、牛、水波等,这些图案对于水族人民而言具有特定的象征含义,它能够反映水族的,展现了水家人崇尚自然、追求灵性、信奉祖先的特征。马尾绣在水家人的生活中有独特意义,在发挥其实用功效的同时,更包含着水家人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希冀。如在马尾绣产品中总是出现花、鸟、鱼、虫和谐的出现,这就体现了水族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不可以随意破坏大自然之物,要与之和谐相处。马尾绣的绣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比如背带中央不可缺少的“大蝴蝶”图案,寓意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蝴蝶救人的民间故事,为感谢蝴蝶的救命之恩,同样希望在“大蝴蝶”的保护下母子一辈子健康平安,长命富贵。
3.技艺传承价值
马尾绣是传承了千年的独特刺绣工艺,是水家人智慧的结晶。马尾绣沿袭最古老的刺绣技法,工艺繁杂,图案精美,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其制作分为六个步骤:制作马尾线、框定图案、填心、镶边、订金线和装订。这种绣法有两个好处:一是马尾毛质地较硬,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毛不易腐烂变质,经久耐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尾绣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刺绣技法与工序,其考究的用料、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针法,赋予了其极大的传承价值。
四、水族马尾绣资本化运作的对策分析
1.以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内涵的再发现为基础
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不是指传统文化具有的历史价值、知识价值,而是基于现代诠释,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重新梳理、总结和运作,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④。马尾绣是水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属于本民族独特的优秀的手工技艺,其工艺复杂,成品具有浅浮雕感,华美精致,造型抽象夸张,线条饱满流畅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蕴含着水族妇女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以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考究的用料、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针法,赋予了其极大的传承价值。而对于水族马尾绣文化内涵的再发现是不能拘泥于此,必须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找到其文化资源的资本价值,这里的资本价值是与现代文化相适应的,比如马尾绣工艺中的绣花鞋,可以把其制作成高跟样式,除了增强鞋子的美感,同时也满足消费者对高跟鞋与民族工艺品结合成品的需求。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水族马尾绣的资本化必须是以市场为主导,只有建立在以市场的需求的基础上,水族马尾绣的资本化过程才能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的转换。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强,物质文化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其内心的需求。这就意味物质文化的追求不能够使人们得到满足,人们的追求重心由物质转向了精神文化,文化的历史、哲学、美学、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属性变成了娱乐、休闲、感觉、兴趣、互通和体验,成了大众文化⑤。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水族马尾绣更应该要是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保护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即马尾绣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及所蕴含的属于水族的精神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本的转换,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有利于水族马尾绣的保护。特别是要对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有个人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动机、兴趣、认知)两点,这对一个消费行为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一个消费者由于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观念使其具有购买马尾绣工艺品的动机,在对马尾绣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他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包括工艺、文化内涵、市场行情等,这个信息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利就会决定其对马尾绣产品的兴趣与购买欲望,最后在考虑到马尾绣产品的工艺精细程度、色彩的搭配、造型、价格的合适的情况下产生购买的消费行为。因此,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的过程,马尾绣艺人以及经营者要对即将开发的马尾绣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拥有什么样文化主题的产品?什么样的搭配?什么样的价格?是最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因此,只有以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才能做好马尾绣手工艺的开发,并实现资本转换。
3.走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道路
所谓文化产业,足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以充分发挥文化的知识功能为主要内容,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提供文化服务而获取社会经济效益的文化经济法人实体的总称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化运作,走文化产业道路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水族马尾绣是属于民族文化,那么其则属于民族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定义的基础上,民族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以民族文化资源为第一生产资料的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区或社会认可的规模程度,通过将民族文化资源、人才、技术、资金、企业或组织等生产要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蹂合为文化产品,将之投入市场成为文化商品售卖给消费者,实现其使用价值,换取经济利润的过程⑦。马尾绣的民族文化产业道路一定能够利用其文化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可是产业化的大批量复制生产容易导致商品的趋同性,导致民族文化产品毫无特色而言,这从长远来说是不可行的道路。
“创意”从本质意义上是创新的意思,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对发明和创新的关系的论述颇为到位。他称:“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invention),而只有当它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的时候,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innovation)”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发明与创新的关系,发明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发明的升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中的“创意”(创新)就需要有新的理解和阐述:这种“创意”不是仅指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成果上的“创新”,那还只是“发明”,只有将这种“发明”与市场结合,对其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传统资源规模性转化和传播,使得社会共享,实现文化资本的价值增值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创意或文化创新⑨。所以马尾绣走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道路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在现代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且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下,对马尾绣的文化内涵以及核心技艺进行再发现,这样就达到了所谓的“发明”,然后将这种“发明”投入市场,实行社会化、产业化经营,这样不仅能够弥补文化产业的大批量复制生产导致产品的趋同性,并且在文化不断创新中,使水族马尾绣的文化内涵得到保护并且手工技艺以及精神文化得到发展,这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4.培养与保护马尾绣人才
马尾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传承人,传承人是技艺以及技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载体,技艺得以传承下去必须是以传承人为主体的。对原有马尾绣人才的保护以及培养出新的马尾绣人才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工作:(1)加强对马尾绣原有传承人的保护与关注。对于马尾绣传承人,要让他们意识到马尾绣在水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独特性。并且也要让他们感受到马尾绣能给其带来经济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提高。(2)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传承马尾绣的关键所在。对于现当代,青年人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初高中学业,对于马尾绣的重要性意识不强,或者可以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问题都足以使马尾绣技艺失传。因此,培养青年人才是关键。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具有资本属性的。因此,实现水族马尾绣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以保护为前提的情况下,实现马尾绣保护的资本化运作,这样既能实现马尾绣的保护传承,同时也能转换为经济价值,促进水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注解:
①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②钟茂兰.瑰丽多姿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A]
③余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
④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J].文化视野.2007.
⑤李昕.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⑥刘文颖.民族文化产业化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以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为例[J].哲学与人文科学,2011.
⑦刘文颖.民族文化产业化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以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为例[J].哲学与人文科学,2011.
⑧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5)
⑨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5)
参考文献:
[1]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澳)戴维・思罗斯比著,潘飞编译.什么是文化资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3]钟茂兰.瑰丽多姿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A].余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
[4]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J].文化视野.2007.
[5]李昕.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迅猛而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现实环境中,民族舞蹈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地冲击,而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这应该引起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的高度警觉。
舞蹈的民族属性渐渐淡化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一些现象中,在一些以歌星为主动脉的综艺拼盘式的大型晚会上,不少舞蹈成为大腕歌星的陪衬成为功效制作流程中的雷同标本缺乏独特鲜活的舞蹈语汇和形象塑造一些舞蹈作品只强调表演技法而忽略民族语汇的运用和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一些以表现自我为主的蹦迪之类的舞蹈甚至成为时尚等等。民族舞蹈属性的淡化显示了民族舞蹈本体的萎缩。当今民族舞蹈属性的淡化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与高科技相伴的艺术样式由于人们对高科技的热衷和依赖便会对一些古老的、传统的艺术样式渐渐淡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思想观念和财力等原因,不仅自然生态的保护往往被忽略而且民族文化生态也常常被视为陈旧或落后而失缺保护使得滋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土壤遭到了瓦解。民族舞蹈属性的谈化,实际是舞蹈艺术的褪化。世界舞蹈艺术理论家莱辛和普列汉诺夫都阐述过这样的观点。现代舞蹈是萎退的艺术。从舞者的精神投入状态而言这一观点不无道理。尽管民族舞蹈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进程中,需要以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展现民族文化的绚灿,表现中华民族的自信形象需要不断发展民族舞蹈艺术。因此作为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既要感觉到民族舞蹈面临的种种挑战警觉到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淡化趋势怀有危机意识又要认识到民族舞蹈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认识到民族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勇于坚守敢于坚持强化舞蹈的民族属性,发展民族舞蹈艺术,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如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有着独特的舞蹈语汇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鄂尔多斯地区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走发展民族艺术的道路几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民间体验民族传统汲取民族民间艺术营养,创作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舞蹈作品。使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在国内外文艺舞台上呈现了亮丽的光彩为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鲜明的民族属性正是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的可贵之处和亮丽的光源。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地区的舞蹈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处境坚定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的信念坚持走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的道路。在舞蹈创作中坚持以“我”为主充分运用民族舞蹈语汇,强化舞蹈的民族属性使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不断的发展。
舞蹈是动的艺术人的生命力可以化为跃动的形象在舞蹈中体现民族舞蹈是群体生命力的显现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群体跃动的形象。人们又常把民族舞蹈称作为“艺术舞蹈之母”正因为这样,民族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由于它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民族舞蹈会逐渐消失而富有时代感有新的审美情趣的民族舞蹈。在今后定会不断发挥作用从而增加艺术时代感使它更富有生命活力。
中国民族舞蹈是通过富有特色的形式美体现民族精神,它浓缩着中国文化精神显示着中华民族之魂是永恒的生命跃动。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4
关键词:艺术歌曲;文化;美学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艺术歌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音乐基础,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就是突出美学价值的过程,在当代艺术文化中不断凸显。对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产生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整理,对当代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特点
1.1鲜明的民族性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当代艺术歌曲鲜明的特点,它是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言。音乐界经过探讨,普遍认为艺术歌曲的演绎需要民族化,要与中国大众接受的风俗人情、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相结合,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都应该具备气质的气派,最终对艺术歌曲的唱法达成了共识,并将艺术歌曲的民族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1]改革开放以后,新思潮的涌入使得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奏出现多元化状态,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华民族的艺术歌曲作品在世界舞台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2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学习和借鉴的姿态容纳世界上政治和文化上的优点和长处。艺术上的体现更是丰富多彩,多种新思潮的融合让艺术歌曲的创作、演绎、传播迎来了鼎盛时期。当代艺术文化交流过程中,艺术歌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潮流。
1.3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性
将源自于西方的体裁中国化、民族化是创新,用中国传统诗词作为艺术歌曲创作题材是创新,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是创新,将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伴奏形式引入艺术歌曲表演是创新,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和民歌演唱风格融入艺术歌曲演唱依然是创新。[1]当代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中,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性贯穿于始终。中国艺术歌曲既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又吸收借鉴外来优秀音乐元素。中国艺术歌曲不断融合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体裁的西为中用方面,而且表现在中国艺术歌曲对西方艺术作品的理解、认识、应用上。
2艺术歌曲在当代艺术文化中的美学价值
中国艺术歌曲有接近于欧洲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也有具有美学价值的突出形式。当代艺术歌曲一方面体现了学习欧美作曲技术,走发展民族音乐道路的思想;另一方面,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诗化”的意蕴和典雅的气质等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在借鉴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音乐,为发展民族音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艺术歌曲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2.1意蕴深远的诗歌之美
诗贵意境,词贵意象,是诗界的一种习惯的说法,并非歌词歌诗无须讲究意境,恰恰相反,意境美是中国艺术歌曲歌诗的重要的美学特征。[2]中国古代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中国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将其引用到创作当中。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道家的自然乐论和儒家的礼乐文化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音乐思维方式。
2.2兼收并蓄的技巧之美
当代艺术歌曲是一种讲究技巧,对音乐技法有严格要求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是旋律与歌诗的完美融合,只有扎实的音乐功底才能将优秀的艺术歌曲演绎出淋漓尽致的效果。音乐艺术是技术性很高的一门学科,作曲家没有技巧就没有话语权。在艺术歌曲创作上忽视技术的掌握,让情感表现代替技术运用,用内容来取代形式,这种行为得不偿失。方式技巧的欠缺,会使作品编得无力与贫乏。当代中国艺术歌曲业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技术之美。作曲家在创作中体现出音乐风格的同时,也努力探索民族音乐表现技巧,突出了中国美学品位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2.3贴近社会的现实之美
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之美是中国当代艺术歌曲最普遍的美学特征。例如,歌颂祖国的艺术歌曲有《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描绘爱情的有《敖包相会》《草原之夜》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也成为了大众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作曲家不仅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突出了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之美。在人民的现实生活积极地讴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之美,起到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承担着反馈、监管社会形态、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整个艺术歌曲创作的历程见证了不断走向中国的复兴之路。在社会实践中,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存在,用这种方式真实地记录社会,及时地反馈社会,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
以传统技法创作与现代技法创作的现代艺术歌曲,表现出了兼收并蓄、尊重差异的整体美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让听者感受到了意蕴深远的诗歌之美。艺术歌曲的创作源于现实生活,折射出了贴近现实的社会之美。伴奏表演的技术之美,影响着艺术歌曲界的发展方向。对当代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立足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平衡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传递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我们要继承民族艺术传统和审美情趣,大力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为中国艺术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81-630.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5
【关键词】柳州;文化资源;经济;文化产业
一、柳州文化产业的特点
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是广西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市,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利用和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柳州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支柱产业,要从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柳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可以从各个角度扩展和提升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步伐。
二、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
文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家或地域的文明发达程度。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可以缓解地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以改变社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以民族区域自治县、乡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地区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精做深民族民间工艺品业。
柳州民间工艺品业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资源储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人才潜力,如三江县同乐乡的刺绣、剪纸等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柳州民间工艺业由于主要是家庭型、手工作坊型,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细型、规模经营型,须开发出了一批较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民族文艺演出业
柳州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艺演出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而且颇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民族文艺演出业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但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优秀的民族文艺开始失传,如《侗族大歌》、《侗戏》、《高沙锣鼓》等。
3.发展新兴体育文化产业
柳州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十分充裕,并且具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观赏性和娱乐性较强等,如赛马、斗牛、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等,如三江县内的斗牛场已形成规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柳州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深度开发民族饮食业
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食物资源,开发了不胜枚举的美食佳肴,如米酒,酸鱼、酸鸭、牛腊巴等,浓郁风味的民族饮食文化,烹制方法和食物种类构成了与我国菜系迥然不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5.不断挖掘民族节庆会展业
最近几年,柳州各级有关决策部门已经把节庆会展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总体上而言,这些节庆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促进消费,塑造良好区域形象,提高知名度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作用。
三、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应用价值
1.产业价值。在柳州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产业开发资源和宝贵的产业开发价值。只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对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就能够形成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群,为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柳州新的支柱产业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2.社会价值。柳州各少数民族在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包含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和符号载体中,深刻而又久远地影响和制约着这个民族成员的思想、观念、习惯和行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价值。
3.审美价值。柳州民族文化具有鲜明与质朴的美学特征。真实、真诚和纯真,是柳州民族民间工艺在造型方面的一个重要风格。其既没有装腔作势、哗众取宠,也没有矫揉造作、无病。真正的民族民间工艺是坦诚、直率和真切的。她凝聚了人们的真诚心声,积淀了丰富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4.技术价值。柳州民族文化是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运用聪明才智和手工技术,通过改造自然,经过总结升华的生存智慧。它不仅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表达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尚待开发和破解的文化和技术信息。
5.文化价值。柳州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具体到拥有它的群体身上,它将表现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技能,这些文化素养和技能又反过来成为个人参与社会的重要条件,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富和发展的基础。
四、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实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两个共同”工作的重要动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2.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跨越式发展是民族不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打破少数民族在自身所处的条件下按部就班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条件下,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超常规增长,跨越某个经济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跃升。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道路。而发展文化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最好方法,现实选择。
3.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民族技艺的价值篇6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2(2016)02-0005-xx
Protectio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folkartintheviewofgeneralizedvirtualeconomy
GUANHong
(HunanUniversityofCommerceInstituteofartanddesign,ChangshaHunan4100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aminesthegeneralizedvirtualeconomyperspectivetoanalyzethecurrentsurvivalconditionoffolkartandtodiscusstheprotectio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it.Folkartisanimportantnationalcultureheritage.Commonsayingasthelivingfossilofhistoryandculture,also,describedasaspecificsketchofethnicmemories,theinheritanddevelopoffolkarthasthesamesignificancein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Onlybyemphasizingtheapprovalvalue,creatingthebrandvalue,diggingandrebuildingthecommercialvalueofethnicculture,cansupplyafertilefieldforfolkarttosurviveandachieveacontinuousinheritanceandaninnovativedevelopment.
Keywords:generalizedvirtualeconomy,folkart,protectio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它源于民间,传于民间,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特征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它不但记录、保留了人类生产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伦理观念等历史文化元素,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情感的再现。民间艺术在生活中除传统的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功能外,它同时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和精神需求,价值特征由单纯使用价值(实物价值)和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范畴(虚拟价值)共同组成。
以林左鸣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广义虚拟经济学说认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可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随着“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转化,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创造物质财富并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的经济形态(实体经济)逐渐被不但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附加其上的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形态(广义虚拟经济)所替代。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与视角来研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发展,不但能将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最大化的转化为文化竞争力和生产力,还是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
民间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更是民间手工艺人一种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是一种民间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不断地被高科技的发展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所谓的“时尚”的东西,而对于民间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少,导致了中国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产品的丢失。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其发展也会受到民间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随着岁月的流失,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大师的逝去,以及现代工业化社会文明冲击下,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社会的民间风俗和艺术面临严重生存危机。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刻不容缓、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二、民间艺术的生存困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今天我们已从过往的农耕生活向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社会转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度来说,变化是根本性的,其终结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以诗情画意、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为显著特征的时代。而我们过往所创造的民间艺术正是建立在传统的乡村生活之上,它们正是以浓厚的乡土民情为母体,滋养出具有各种风貌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仿佛自然生态一般具有不可复制的多样性。而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进程显然颠覆了以往的那种风貌各异姿态丰富的民艺自然生态,使得各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民间艺术生存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传承基础的缺乏,目前我国的民间艺术仅是少数对民间艺术充满热情的人在创作,而且大部分是年长者,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投入这项事业;市场观念的缺乏,存在单纯艺术的观点,没有充分地把艺术与市场联系起来,对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认识不足;品牌意识的缺乏,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古老的传统技术局限了作品内容的拓宽,所以难以形成知名品牌;现代科技支撑与人才投入的缺乏等方面,一些传统工艺作坊和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存在,现代机器制作的工艺品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繁琐的手工制作流程因逐渐失去了固有的文化价值而被消解,许多传统工艺技能和民间艺术形态濒临失传和消亡。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域下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建议
(一)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价值,提供民间艺术生存沃土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来的,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本民族文化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并对本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他主张每个民族都应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各抒所长,最终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境界”。
传统民间艺术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文化,是古代历史和现代文明的一种连接形式,是承载文化的有效载体。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化自觉”是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为,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只能是本民族的广大群众,而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本民族群众必须对本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并在认同感的基础上形成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只有认识到本民族的文化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才会自觉地参与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也只有在民间艺术创作主体形成高度文化自觉时,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才能有稳固可靠、坚实的基础,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借力名人效应打造民间艺术品牌价值,实现活态传承
品牌是一种典型的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虚拟产品(虚物),是企业拥有的一种以非物质(信息)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或者虚拟资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一种满足人们心里消费需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一种非功能性的“虚拟使用价值”。在商业化高度发达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有限的消费资源面对着过多的消耗取向,消费者无限也没有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品牌消费是其必然的选择。
如著名民族舞蹈家杨丽萍策划创作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为例。《云南印象》借助杨丽萍的个人品牌,消除了受众对原生态歌舞这一新产品的怀疑,在进入市场的引入期阶段就一起了强烈的关注,产生了票房号召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作品的自身魅力征服了观众,形成了口碑效应,引发了持续的票房高潮。造就了本土艺术作品的市场奇迹。《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作品对散见于云南的自然传衍着的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进行深入、广泛的开掘,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它不仅正确继承了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同时成功地利用了现代化的舞台、灯光、音响等艺术手段,对原生态艺术进行了深度极致的扩张渲染,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更具有观赏性,更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先生说:“杨丽萍以推出这部原生态歌舞集,来保留濒临失传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臻宝,是对世界文化一种无私的赞助行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首先,名人作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易为人们普遍认同,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构成商品的附加值,很容易成为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和示范标准被接受。因此,我们在民间艺术传播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力名人(民间艺术传承人)效应,创造品牌效应。其次,所谓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不是一个完全封闭、固定的概念,我们的保护不能将其“冷冻”起来,而必须正视社会文化环境变化,才能使其活态传承。否则,保护就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应当看到,不是社会文化环境要去适应民间艺术,使其得以传承,而是民间艺术保护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得以传承。必须培养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到适应性调适,从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三)开拓性传承,创新中发展,挖掘和再造民间艺术的商业价值
广义虚拟经济就是“人本”经济,是立足于价值再造,创造和交换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商品经济,是虚拟价值的价值量大大增加的经济。今天,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文化艺术必然走进大众的生活,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之一的民间艺术,要在新时期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发扬光大,必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贴近时代,使其逐步适应并融入现代文化,服务于现实生活,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在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新民间艺术发展观念,传承与创新并重,形成产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产业观。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以市场化、规模化和工业标准化作为运行机制,重视艺术产品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将民间艺术作为产业来经营,不仅仅是简单的能否营利问题,更多的是以此扩大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并从产业化中发现、建立艺术文化发展的规则,在依靠市场支持艺术的同时,也利用市场运作,使艺术成为社会化生存和发展的一项事业。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阅0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篇1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态度、履行职责方面本人身体健康,对工作热情饱满、兢兢业业,讲求实效、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满负荷或.....
我和我的老师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
- 阅0我和我的老师作文篇1我是天空中翱翔的风筝,是老师用那双有力的双手为我牵引方向。我是那孤怜的一滴水,是老师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苏老师。他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