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6篇)

来源:网友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1

预防医学专业有着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丰富理论教学的同时,需通过实验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本文在分析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点与特点,讨论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势,以供预防医学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作为现代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和群体性特征。该学科实验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以及卫生微生物学实验等。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辅助工具而未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受到学科体系、课时安排、以及教学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影响[1],实验教学的操作表现出“菜谱式”特点,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大多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并被动的按照教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进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这一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2]。

1建设背景简述

目前,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的实验均是依附于理论课程,即“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课程”已成为普遍教学思路,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实验教学为验证工具”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学生缺乏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且实验目的多为验证理论课中的某个结论,实验内容以及操作过程缺乏开放性与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提高,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为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示实验教学优势与价值,构建和完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3]。其基本思路为:在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的基础上,可将其进行以下分类,基本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方法,其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仍属于该范畴。基本手段包括环境卫生实验、职业卫生实验、食品卫生实验、毒理学实验以及卫生化学实验等。上述基本手段,是在理化检测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整合过去的基本技术,形成新的理化检验实验、生物分析实验以及生物效应分析实验等,将地方病防治内容加至人体体质测量学实验中。在此背景下,借助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实现实验内容的划分,使得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与内涵,为构建健全的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奠定基础[4-5]。

2建设模块分析

在理化检测实验模块中,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课程,且涉及范围广,例如,空气、水、土壤的理化检测;食品理化检验及化妆品理化检验等,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理化检测水平。在生物分析实验模块中,包括卫生微生物检验、食品卫生学、医学消毒学等。本模块的教学以生物学实验为主线,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并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各种方法,掌握空气、水及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测定技术。在生物效应分析实验模块中,主要包括卫生毒理学、毒理学基础等相关课程。本模块教学中需要适当结合动物学实验方法,学习动态染毒技术及组织标本的制作等,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因素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掌握环境毒物的毒性评价方法和程序,探索环境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疾病控制实验模块中,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社会医学、儿少与妇幼保健等均属于该模块。该模块需面对所有预防专业学生,导致工作量大大增加,进而为实现实验的模拟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基础[6]。

3建设特点简述

3.1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教学规律的关系人才是任何行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预防医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而且包含实验技能操作,具有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性质。换言之,在建设预防医学实验体系过程中,应避免“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思想,要在市场需求指导下准确定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避免出现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与此同时,也不可因过分强调实验教学,而忽视理论基础。

3.2遵循教学规律进行课程整合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整合有着一定的规律,绝不能机械性的将某几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是其内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逻辑关系。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以及环境卫生学,这些课程的实验内容均以理化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为基本方法,理论基础一致,且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规律上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能够相互进行整合。

3.3推动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发展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各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反映国内外本行业的发展动态与热点知识,例如,《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大纲均应纳入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范畴当中[7]。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本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战略意识的培养,更好的反映预防医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水平。

4建设优势分析

4.1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实验课按照实验模块成为独立设置的课程,有相应的学分与考核标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得到提高,表现在预习质量的提高上。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下,每次实验课课前教师会对本次实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测验,不合格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前就对整个实验的原理、基本要求、主要方法、实验目的、以及教学目标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所准备,提前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还积极参与到教师备课的预实验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的重视度和完成度。

4.2提高学生对创新实验活动的参与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更加主动与积极的参与到预防医学专业实验中,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实验探究。例如,研究废弃电池的回收与利用问题、居民生活方式与健康水平关系的问题、水质变化与健康水平关系的问题、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问题等等。通过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后续发展以及今后从事工作的了解。

4.3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就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知识,理化检测、生物分析等操作技能,及毒理学评价方法,故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具有双向性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够为用人单位所满意。

5结语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本专业相关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在预防医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迫在眉睫。本文重点围绕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展开探讨,望能够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优化,以促进本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7):54-55,60.

[2]卢晓翠,楚心唯,万为人,等.现场实验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4):2682-2684.

[3]陈国元,杨克敌,运络珈,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5-8.

[4]于莎莉,鞠少卿,仲齐庆,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交通医学,2015,29(3):315-316.

[5]何艳,张永红,芮秀文,等.加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创新人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105-106.

[6]鲁彦,祝丽玲,杜宁,等.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4):569-571.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医改;临床药学;发展途径

国内外许多实践与研究都指出,临床药学的发展,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临床药师在医疗活动当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使用不良的事件发生。现阶段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地发展临床药学,并尝试着推广药师制度[1]。我国重要管理局与卫生部门在2002年所颁布的关于《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定规定》中指出,医院的药学部门应该建立起以患者作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并在开展临床工作的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作为核心工作,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为药学提供技术服务,从而提高医疗的质量,有助于药师制度的建立与形成,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1我国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临床医学发展格局非常不平衡,即使一些公立医院在卫生部门的督促下起作为改革的试点使得临床药学的发展得到提高,但是一些非试点医院临床药学的水平却并不乐观,加上大部分试点医院中临床药师对医师用药无法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使得大部分药学医务人员学习的主要方式依然以观察为主。而从我国的临床药学在发展中存在问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1.1以药养医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以药养医开始发展成为医疗系统的潜规则,在用药贵与用药多当中反映出看病贵与看病难的问题。加上临床药师在参加临床诊疗的初衷是为促进合理的用药,并构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用药机制,这和当前用药的潜规则相反[2]。

1.2临床药师参与诊疗缺乏激励机制与法律保障现行法律只对药师调配处方工作中做出义务性规定,并没有直接对药师参加临床诊疗做出明确的规定,法律效力低,约束力也有局限性,使得药师的职责与职权无法得到法律保障。另外,临床药学和普通药学相比,其挑战性更好,需要药师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与业务能力,并且工作的效果很难直接体现出经济效益。

1.3药学的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我国药学教育在总体上看,其主要侧重于药物的研发与质量的控制,并为医药企业提供大量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人才。药学的教育主要以生物或者化学模式为主,药师普遍缺乏相关的用药知识,无法达到临床需求标准。

2"医改"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机遇

2.1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为开展临床药学奠定工作基础在"医改"当中,明确的规定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改革,逐渐摒弃以药养医的弊病,遏制药品加成收入,开展药品零差价的销售对策。同时在医院中因药品的加成导致的收入减少问题应该由政府与医疗机构弥补服务费,并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使药师可以进入到临床工作中参与决策,给相关的工作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2.2我国药物制度在建立中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合理使用药物时药师工作的基础,临床药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专业优势,与具体病例相结合,给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预防与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并提高药物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药物资源浪费[3]。

2.3有助于促进药事服务的开展药事服务费是的是医院给病患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中,给予其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加收费用,而该费用应该由政府来定价,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并纳入医保中,允许报销等。

3"医改"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途径

3.1完善相关的药学法律法规医院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并明确药师的义务与权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约束药师的行为,加快临床药学法律法规的出台,确保药师的合法权益。对于临床医师与药师,要一视同仁,实施准入制度,和国家的药物制度有机结合,让临床药师能够更多参与到临床诊疗工作中,并逐渐把处方权交给药师。

3.2优化药学人才培养机制我国相关的医药类学校应该加强对药学的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并建立起相关的药学专业学位,重视临床实践,使药学人才更符合临床工作需求[4]。而医院自身也要加强培养药学人才的力度,重视对药师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

4结论

综上,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和"医改"制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并把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和"医改"政策相联系,完善药学法律法规、深化临床药学研究、优化药学相关人才的培养制度,从而为"医改"背景下临床药学发展提供有效策略,进而有效的推动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珂佳,黄健,崔岚.药学服务需求及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18):1722.

[2]王宜文,李国成,伍俊妍.临床药师查房记录实践[J].中国药房,2010,21(18):1725.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新医改;医药物流;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引言:虽然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泛,地域之间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医药物流业较为落后,因此本文就新医改背景下对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一、医药物流业概述

所谓医药物流业顾名思义也属于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是物流技术和管理在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式,通过医药物流业实现了对医药的实物运转形式和方式,从而实现了医药的消费地和产品地的有效流通。现阶段,我国医药物流业包括了对整个配送中心、资源管理以及制度、资金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通过在研究发现表明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受到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缺乏专业化人员,因此无法满足国家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模式[1]。

二、我国新医改相关政策研究

自从2009年起,我国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医改革,通过这种方法对整个药品的供应和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加有利于实现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医改革还提出了几项具有政策性指导意义的方针,这样能够将人才发展战略纳入到新医改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发展规划如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要搭理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因此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建立了一整套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管理机制,并且出台了医药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国物流业应该以信息化为主要发展目标,实现医药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在童年的3月17日,中央政府就颁发了相关意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改革体系,简称新医改,并且将这种理念和管理体系作为医药物流业发展的依据。

三、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医药物流业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医药物流业属于一种新型的物流行业,其起步较晚,因此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尤其是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而言,有很多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较低,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严重影响了整个医药物流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医药物流业的实际发展。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医药物流业技术人员都是从物流行业直接转移,对于整个医药的相关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医药物流业的整体质量。

(二)医药物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很多医药物流业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不规范,严重阻碍了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包括日常管理制度和责任问责制度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关的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不到位,很多医药企业并没有对医药运输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严重忽视了整个药品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医药运输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医药企业忽视了整个医药产品的责任问责制度,对于实际运输工作并没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无法满足整个医药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医药物流业管理模式单一

对于整个医药物流管理工作而言,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严重忽视了整个医药物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无法满足医药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整个医药物流业运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相关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促进医药物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作为整个医药物流业的利润源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医药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医药物流业发展的效果。这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相关医药物流业管理人员要多学习、不断学习课本知识和网络知识,将二者能够有机融入,并且在实际操作和检查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医药物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企业要对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培训,在其上岗之前都需要经历必要的培训和管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整个医药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物流基本管理理念能够与医药行业二者有机结合[2]。

(二)创新医药物流业改革模式

传统的医药物流业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新医改背景下的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医药物流业改革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提高整个医药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医药物流业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信息化发展策略,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与当地政府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企业信息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从而提高整个医药物流业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将日常设备、操作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管理到位,防止其出现任何不合格事件,进一步强化责任问责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整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够在优化整个医药物流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医药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新医改背景下做好整个医药物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健全医药物流管理制度、创新医药物流业改革模式以及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等策略,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物流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4

生物医学光子学是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辅助手段而发展起来的,它以生物或医学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物学和光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充分融合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生物医学研究或临床应用提供检测或监控仪器和方法,所以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和成功应用除了对生物或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对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客观上推动和促进了这些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4]。生物医学光子学可分为生物光子学和医学光子学两个部分,分属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但二者的研究内容并无严格界限。也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将生物医学光子学划分为光子诊断医学技术和光子治疗医学技术两个领域[5]。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跨度大,不能明确界定在某一单一学科领域内,所以并无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而是根据导师隶属单位情况和科研项目需要,在光学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一级学科下设置该研究方向,招收并培养研究生。

2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多学科知识的交融,需要生物学、医学、药理学、病理学、脑科学、光学、电子学、图形图像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色。这种特点促使我们在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时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先进的培养模式来保证。目前,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还面临以下问题。

2.1缺乏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知识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都很快,不断有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出现,国家和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可以在某一行业领域担当领头人。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不足,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缺乏让学生开拓视野、跟随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综合交叉性课程。

2.2研究生培养环节缺乏规范性

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其本身的专业背景多属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范围,攻读的研究生学位也多属于此范围等。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这门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博,而导师的科研课题又非常具体,使这种以导师科研课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载体的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无法兼顾研究生的专业背景、科研兴趣和科研课题几方面的因素,常常是为了完成课题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未能在研究生对知识的综合—消化—应用方面下足功夫,在研究生的科研培训和能力培养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3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

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生培养大多依托于导师现有科研项目,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以完成特定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课题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过程等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无法让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备综合多学科知识的素质和能力;有的导师的研究课题仅是借用了其它学科的名词和概念,而未真正开展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结果是研究生的理解、认识混乱,甚至出现概念错误等现象;还有研究课题仅仅是生物医学和光学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真正的融合和借鉴,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无法深入下去。以上种种,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反而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阻碍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高。

2.4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学科交叉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世界各国对交叉学科研究极为重视。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生物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中心,便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和沟通,为前沿学科建设开辟道路。反观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重点大学或中科院的研究所设立了专门从事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立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而大部分学校院、系划分都是长时间不变的。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教师要有确定的学科“归属”才具有所在学科的资源(包括经费和科研设施等)使用权,而研究生也是通过某一特定学科的入学考试内容,遵循其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进行学习和科研培训[6]。严格的学科界限使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导师无法合理整合校内资源为交叉学科研究服务,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直接障碍。

3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完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培养顺利进行的保证,我们需要在人才输入(招生)—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学位授予)这三个方面都留有足够的空间,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完善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

3.1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鼓励跨学科招生

招生机制是人才培养机制三步曲中的第一步,高质量的生源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第一关。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人,创造适合的环境,让通过适当的机制选拔进来的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的交叉学科人才[7]。因此,为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调动导师在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学校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应采取特殊的政策:首先,对交叉学科的招生名额分配有倾斜政策,以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第二,鼓励跨学科招生和报考,例如,光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招生,即可以招生简章中列出欢迎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研究生报考,并增加相应的入学考试可选科目;第三,学校保留部分名额优先录取优秀的跨学科学生或接收跨学科推免生等。

3.2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环节

(1)设立跨学科联合指导教师小组。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导师责任制,是一对一的责任关系。但对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而言,应结合科研需要、本单位研究特色以及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合理配置跨学科联合指导老师小组,整合本校内的优势力量,实行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师生关系,如,以生物显微成像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细胞生物学、光学工程和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导师队伍,以光学医疗仪器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光学、测控技术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导师组。来自相关学科的高水平教师共同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对研究生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和高水平研究课题的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生也可以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以补修和自学等方式学习欠缺的跨学科知识。

(2)严把培养环节质量关。导师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从入学、选课、选题、科研实践、、毕业答辩各个培养环节全面负责,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首先,入学之初,指导小组即对每个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和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初步确定科研方向,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为学生完成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课题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具有“新兴、前沿和交叉”特点的课程;其次,安排跨学科的学生补修部分相关学科的本科生课程,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第三,指导小组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平台,在未正式进入课题之前,指导学生参与短期(2~3个月)科研轮训,使学生对本学科方向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有所了解,进而因势利导明确研究课题;第四,导师指导组应随时跟进研究生的科研进度,在研究生论文选题和中期检查时对所开展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大平台,引导研究生学术成长。良好的科研环境是个人学术成长的关键因素。构建生物医学光子学科研大平台,吸引更多相关学科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熏陶,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多学科导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团队精神也会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其学术成长;此外,导师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保护研究生跨学科研究的科研热情,重视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只要使用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可以碰撞出很多新的思想火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4)多途径培养创新人才,完善知识体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研究生从事学术交流,如吸引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科技竞赛、制作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针对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资源全方位的整合。鼓励老师多开设前沿性课程,邀请本领域国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类课程;通过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科研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及与本单位研究特色的相关性,重视学生集成—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3正确把握学位内涵,严格学位授予工作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表明个人学术水平的资格证书,是在某一学科、专业上达到一定标准的凭证。具体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完成研究生教学环节,达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是表明该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标志,应具备以下特点: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能够在相应的学术背景之中提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能够论证该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研究问题的难度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周密的实施计划;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实验,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将结果整理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组,除在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外,更应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与监督,严格课程教学、论文选题、答辩等方面的工作,严审研究生毕业资格,扭转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心态,真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革新和创造力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5

20世纪后期,世界科学技术在分化的同时也不断综合化,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据统计,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一半左右属于交叉学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总数约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8%之多,其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1]。当今,很多热门话题都涉及交叉学科研究,如脑科学涉及物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纳米技术涉及材料学、化学、药理学等;许多重大的科研成就也都是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如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实质上就是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是交叉学科能产生丰富成果的有力证明[2]。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不断提出单一学科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适应时展需要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造就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的跨世纪复合型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3]。近年来,作为与人类健康状况监测、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剖析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而探索适用于该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医学光子学是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辅助手段而发展起来的,它以生物或医学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物学和光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充分融合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生物医学研究或临床应用提供检测或监控仪器和方法,所以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和成功应用除了对生物或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对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客观上推动和促进了这些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4]。生物医学光子学可分为生物光子学和医学光子学两个部分,分属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但二者的研究内容并无严格界限。也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将生物医学光子学划分为光子诊断医学技术和光子治疗医学技术两个领域[5]。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跨度大,不能明确界定在某一单一学科领域内,所以并无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而是根据导师隶属单位情况和科研项目需要,在光学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一级学科下设置该研究方向,招收并培养研究生。

2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多学科知识的交融,需要生物学、医学、药理学、病理学、脑科学、光学、电子学、图形图像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色。这种特点促使我们在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时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先进的培养模式来保证。目前,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还面临以下问题。

2.1缺乏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知识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都很快,不断有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出现,国家和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可以在某一行业领域担当领头人。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不足,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缺乏让学生开拓视野、跟随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综合交叉性课程。

2.2研究生培养环节缺乏规范性

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其本身的专业背景多属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范围,攻读的研究生学位也多属于此范围等。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这门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博,而导师的科研课题又非常具体,使这种以导师科研课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载体的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无法兼顾研究生的专业背景、科研兴趣和科研课题几方面的因素,常常是为了完成课题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未能在研究生对知识的综合—消化—应用方面下足功夫,在研究生的科研培训和能力培养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3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

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生培养大多依托于导师现有科研项目,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以完成特定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课题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过程等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无法让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备综合多学科知识的素质和能力;有的导师的研究课题仅是借用了其它学科的名词和概念,而未真正开展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结果是研究生的理解、认识混乱,甚至出现概念错误等现象;还有研究课题仅仅是生物医学和光学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真正的融合和借鉴,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无法深入下去。以上种种,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反而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阻碍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高。

2.4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学科交叉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世界各国对交叉学科研究极为重视。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生物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中心,便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和沟通,为前沿学科建设开辟道路。反观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重点大学或中科院的研究所设立了专门从事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立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而大部分学校院、系划分都是长时间不变的。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教师要有确定的学科归属”才具有所在学科的资源(包括经费和科研设施等)使用权,而研究生也是通过某一特定学科的入学考试内容,遵循其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进行学习和科研培训[6]。严格的学科界限使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导师无法合理整合校内资源为交叉学科研究服务,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直接障碍。

3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完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培养顺利进行的保证,我们需要在人才输入(招生)—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学位授予)这三个方面都留有足够的空间,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完善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

3.1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鼓励跨学科招生

招生机制是人才培养机制三步曲中的第一步,高质量的生源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第一关。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人,创造适合的环境,让通过适当的机制选拔进来的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的交叉学科人才[7]。因此,为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调动导师在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学校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应采取特殊的政策:首先,对交叉学科的招生名额分配有倾斜政策,以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第二,鼓励跨学科招生和报考,例如,光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招生,即可以招生简章中列出欢迎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研究生报考,并增加相应的入学考试可选科目;第三,学校保留部分名额优先录取优秀的跨学科学生或接收跨学科推免生等。#p#分页标题#e#

3.2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环节

(1)设立跨学科联合指导教师小组。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导师责任制,是一对一的责任关系。但对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而言,应结合科研需要、本单位研究特色以及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合理配置跨学科联合指导老师小组,整合本校内的优势力量,实行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师生关系,如,以生物显微成像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细胞生物学、光学工程和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导师队伍,以光学医疗仪器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光学、测控技术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导师组。来自相关学科的高水平教师共同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对研究生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和高水平研究课题的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生也可以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以补修和自学等方式学习欠缺的跨学科知识。

(2)严把培养环节质量关。导师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从入学、选课、选题、科研实践、、毕业答辩各个培养环节全面负责,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首先,入学之初,指导小组即对每个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和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初步确定科研方向,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为学生完成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课题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具有新兴、前沿和交叉”特点的课程;其次,安排跨学科的学生补修部分相关学科的本科生课程,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第三,指导小组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平台,在未正式进入课题之前,指导学生参与短期(2~3个月)科研轮训,使学生对本学科方向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有所了解,进而因势利导明确研究课题;第四,导师指导组应随时跟进研究生的科研进度,在研究生论文选题和中期检查时对所开展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大平台,引导研究生学术成长。良好的科研环境是个人学术成长的关键因素。构建生物医学光子学科研大平台,吸引更多相关学科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熏陶,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多学科导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团队精神也会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其学术成长;此外,导师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保护研究生跨学科研究的科研热情,重视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只要使用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可以碰撞出很多新的思想火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4)多途径培养创新人才,完善知识体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研究生从事学术交流,如吸引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科技竞赛、制作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针对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资源全方位的整合。鼓励老师多开设前沿性课程,邀请本领域国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类课程;通过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科研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及与本单位研究特色的相关性,重视学生集成—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3正确把握学位内涵,严格学位授予工作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表明个人学术水平的资格证书,是在某一学科、专业上达到一定标准的凭证。具体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完成研究生教学环节,达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是表明该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标志,应具备以下特点: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能够在相应的学术背景之中提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能够论证该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研究问题的难度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周密的实施计划;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实验,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将结果整理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组,除在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外,更应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与监督,严格课程教学、论文选题、答辩等方面的工作,严审研究生毕业资格,扭转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心态,真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革新和创造力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电工理论;新技术;交叉;发展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探索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在对电加以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更多实用新科学技术,其中电工理论新技术包括数字电子、微机、工程电磁场、网络理论与分析、计算机相关技术以及数值分析等。

1电工理论

电工是一个电气工程学名词,是指有关电力、电气工程专业的简称,也是一门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学科。电工理论是指一切与电气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电气相关的基本概念、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方面。1753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实验证实了电流的存在;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使人类进入了开始使用电的电气时代,后来在斯旺、爱迪生的苦心钻研下,发明了电灯,从此人类进入了光明时代。电的发现与利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已然超越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尤其在当今社会,人类的正常生活完全不能没有电:照明、网络、通信、交通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电不断的被应用于社会的生产发展和日常生活,关于电的研究和发现也不断得到补充,形成一套内容充实完善的电工理论。

2电工理论的研究现状

在电气时代的基础上,人类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时代。新时代,信息行业快速发展,引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大程度的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生物科学作为未来的前沿学科,研究进展快速、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学科,国外的研究水平远高于国内,但是总体来说,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目前均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化学等其他基础学科也在适应着新时代的需求,快速发展着。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信息器件新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医学还是其他基础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电工理论或者电气的辅助作用,同时,学科之间的交叉为科学的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工理论与信息通讯技术、生物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是目前研究的一个大方向,并形成了很多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也始终存在着困扰的难题。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干扰影响机理是科学界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电磁干扰自从十九世纪的单线电报间出现串扰问题至今仍有大量的难题没能被解决,我国开始电磁兼容研究比国外要晚,陆续有一些进展,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系统越来越复杂,电磁干扰问题变得越来棘手,制约着电工理论新技术的发展。

3电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电工理论可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其技术应用在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由于技术发展的需求,很多学科的发展不再仅限于原有的领域,而是逐渐边缘化向交叉学科发展。一些新兴的技术手段都与电工理论紧密联系,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学迅速发展,与电工理论新技术紧密相关,成果显著。此外,电工理论与其他基础学科的交叉也获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进展。

(1)电工理论作为一种技术性指导知识与生物医学交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首先在生物医学的信号方面,由于该信号具有信号弱、频率范围低的特点,加上噪声强、外界干扰大、随机性强的影响因素,生物医学信号的采集很难做到,但是借助于电子、传感等电工理论与技术,可以精确的采集生物信号,并加以处理,可以形成特定的电磁信号,例如心电图、肌电信号、磁信号等;还有一些生物医学影像,例如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此外在医学仪器方面,电工理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不需要手术就可以体外治疗结石体外碎石机,各种激光治疗仪等。

(2)数学理论与方法与电工理论的交叉在电路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忆阻器的发现。忆阻器又叫记忆电阻,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是一种新型电工原件。向其施加不同电压时阻值可变,如果利用其不同阻值代表数字信号,将在数据储存中大有前途。在发现存在这一原件之前,一直忽略了电路变量之间的一个关系,因此一直以为电工理论中只存在电阻、电容、电感三个基本元件。后来科学家蔡少棠在进行数学分析时注意到这一被忽略的关系并将其揭示,补充完善了电工理论,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分析对电工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电工理论与一些基础学科交叉时将产生良好的应用前景。

4前景展望

作者认为,电工理论最为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是在医疗器械方面将会有更好的前景,无创和微创技术是目前的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生物某些体征信号的识别能力,即开发体外识别能力更高的生物信号无创检测仪器与成像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发方向。其中电磁辐射就是这种生物体征信号的一种,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就能够准确地收集生物发出的电磁信号,并行程影响信息。此外,其他科学与电工理论的交叉也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电工理论新技术研究与实验室建设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

5结束语

电工理论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在经历了电气时代有过辉煌的发展之后,在信息通讯越来越发达、生物医学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电工理论新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将会促进医疗仪器的进化,提高检测分辨能力和疾病检测能力,而将数学等其他学科应用于电工理论也能擦出智慧的火花,这些都说明了电工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将促进自身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平,豆兴伟.从忆阻器的发现看在电工理论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

[2]蔚承英,彭海英.电工理论新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1篇)

    - 阅0

    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篇1我于20XX年2月份来到山西同昌项目部工作,任职近一年以来,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能够出色完成本项目部的工作,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职工食堂创新方案范文(精选3篇)

    - 阅0

    职工食堂创新方案范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