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6篇)

来源:网络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1

关键词:城市垃圾;产生与来源;分类收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7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031-03

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约有67%的城市长期受到垃圾围城的困扰,每年城市垃圾产量就达到了1.5亿t。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城市垃圾几乎没有进行处理,大多暴露在空气之中,这使得城市面貌大打折扣,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质日益恶化,对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大量的城市垃圾无法得到处理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得资源利用率极低,如果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利用,将能够获得超过250亿元的价值。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富裕国家的城市垃圾每年净增1.3%,或者总共增加约38%,而同期,印度的城市居民制造的垃圾将增加130%,中国的垃圾增长将超过200%。

城市垃圾来源有多种,不仅仅包含城市人日常生活的产生的垃圾,还包含工业,建筑垃圾。中国城市发展一直坚持粗放型发展模式,在人民生活改善的同时各类垃圾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而且垃圾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环境造成很大威胁,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城市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利用是当务之急,这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果在城市垃圾集中环节对垃圾进行分类放置,可以大大的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和处理的效率,这是当前各国努力的方向。从一方面而言,对城市垃圾的处理程度还直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如果对垃圾进行混合收集处理,一方面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降低垃圾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好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分类回收工作不仅仅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城市垃圾的产生、来源与组成成分的特点

1.1城市垃圾的产生、来源

城市垃圾的来源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在此主要介绍建筑垃圾、饮食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等几类常见垃圾的产生与来源。

建筑垃圾主要包含两种,其一,拆除垃圾。其二,施工垃圾。建筑材料被运送到施工场所后,最后的归宿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将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物一部分。第二,成为剩余物。第三在今后的施工中再次利用到本项目。第四,成为废料[3]。建筑垃圾产生量最大的环节在施工时和剩余材料。当通常的情况下,建筑的剩料很难被储存和在销售,往往会被当做废料丢弃。在建筑建设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会产生建筑垃圾,必须做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回收工作。

饮食垃圾主要来源于厨房垃圾,占生活垃圾的一半以上。我国城市产生的饮食业有机垃圾量大、面广,主要是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残羹剩饭、下脚料等混合物。在大中型城市,这类垃圾资源数量巨大且集中,十分有利于资源化利用。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一次性用具在手术中的普及,造成的医疗垃圾不断增加。

工业垃圾指机械、轻工及其它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往往化学构成相当的复杂,难以被自然分解,对于环境的危害最大。要想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要求工厂将垃圾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出来。

1.2城市垃圾组成成分的特点

建筑施工垃圾大多是固体垃圾,例如,碎砖,混凝土和木桩等,这些东西占据了建筑垃圾的4/5。一般而言,在进行不同的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产生垃圾的数量也受到建设规模的影响。

饮食垃圾可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主要是有机垃圾。饮食业有机垃圾,以其含水率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极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食品的日益多样化及人们喜欢更换口味的习惯,不同饮食单位产生的有机垃圾成分不同;同一饮食单位不同时间产生的垃圾成分变化也很大。我国城市饮食业有机垃圾产生量大而集中,有利于实现资源化处理。并且,其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绝干物中粗蛋白含量约20.73%、粗脂肪约28.82%、粗纤维约3.53%,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混合收集的生活垃,这些垃圾的利用率却不高,如果运到焚烧厂,成本高、体积大、分量重、含水多、热量又不高。

医疗垃圾有传染性垃圾和非传染性垃圾,非感染性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及手术区非感染性垃圾,生活垃圾主要为办公垃圾,工作人员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及一些生活垃圾。手术区非感染性垃圾主要指在手术过程产生的未被患者体液及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外包装、药品包装盒,属于可回收垃圾。感染性垃圾在每个手术问分类设置一次性用品回收污物桶,不可回收污物桶、锐器桶、玻璃器皿桶、污物槽。医疗垃圾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而且有一定的问污染,具有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

工业垃圾根据不同的工程,产生的垃圾各不相同,对不同的污染物其组成成分相差很大。对于这部分是垃圾,要妥善处理,使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

2.1概念

分类收集是指在垃圾产生源头按不同组分分类的一种收集方式。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之所以要提出对垃圾分类回收,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是因为垃圾混合回收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垃圾的分类回收不仅仅降低了垃圾处理的难度,还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开支。

2.2分类收集的目的与依据

根据上文的叙述可知,对垃圾的分类回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开支和垃圾处理难度,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存在地区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垃圾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的。避免混合收集的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尤其是医疗垃圾中的可传染性垃圾,要进行严格治理,消除长期以来,医疗垃圾的处理成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其中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因为垃圾分类回收的实质上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结合,对我们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行业成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状态,进一步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3垃圾分类的类别划分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在社会形态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限定。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或者本地区垃圾的特点,创造性的提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垃圾分类标准,在通常的情况下,垃圾可以分为3级:

第一级:A,……A

第二级:B,……BB.……B

第三级:C.C……C,CCkCp……ClCq

第一级类别是各种垃圾的综合,但是,这种垃圾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例如,可以采用同种利用或者处理方法。根据垃圾性质的差异性大致包含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等类型。通过这种分类大大的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难度,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级类别主要强调各种物质在化学性质或者物理性质表现相近。还有部分是根据功能的一致性进行分类。

第三级类别垃圾特征最为典型、鲜明。对这种物质进行分类大大的提高了今后对这类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根据上述的三级垃圾分类标准可知,尽管在垃圾分类上存在区域性的差异,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2.4分类收集的优越性

基于前文的介绍可知,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够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其与传统的垃圾分类方法相比具有鲜明的优越性:

虽然传统的垃圾混合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但是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垃圾处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即使在对垃圾处理之后,也不能保证处理后的垃圾对生态环境产生副作用。另外,垃圾的混合回收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回收不仅仅可以充分的利用废弃垃圾,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此外,还大大的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和难度。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还有效的减少了传统对垃圾进行筛选分类的麻烦。将高污染的垃圾单独放置,还可以降低有害垃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将可回收垃圾重复利用,再次流入市场可以大大的减缓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实现物质循环,能量的重复利用,最终实现经济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三者的协调统一,同步发展,推动可持续社会构建的进程。垃圾的分类回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

3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城市的概况

城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实现人类生存,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进步。在城市生活中,人处于核心地位,正是由于人的存在,使得城市得以正常的运行,焕发出生机和光芒,彰显活力。

3.2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现当代人生活需要的同时,对于后代人的生存不构成恶意损害。具体而言,表示在当代社会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他们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当代人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合理的保护大气,淡水等资源,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前国家主席直接指出,“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交叉点,但是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可知,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资源,既满足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对资源的开发。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决不购买不环保的产品,要优先选择清洁,环保,绿色的食品,拥护和支持循环消费。此外,城市也应当对市民的行为进行引导,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知,这是一个任重而任道远的艰巨任务,切不可操之过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当代人努力的方向,也是子孙后代奋斗的目标,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城市的垃圾收集与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的研究和学习其他国家对建筑,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特别是要批判性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对垃圾的处理手段,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然,要想实现上述的目标,最为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和难度,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面貌。

下面将具体阐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城市生活垃圾很多都可以被重复使用。第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非常大,依靠当前的处理技术和手段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大大的克服上述困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然,要想推广垃圾分类这一举措,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宣传。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垃圾价值体现的程度受到垃圾混合和分类的标准。如果对各种垃圾都通过混合放置,这可以节省放置垃圾的时间。然而,要想实现对垃圾的利用难度相当大。同样,如果对垃圾进行分类放置,那么垃圾的利用效率将大大的提高,研究表明,垃圾混合程度和价值之间属于倒数关系,这也是分类收集的理论基础。资源的再生不仅仅表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还表明了经济的发展进步。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但是每年资源浪费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将大大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常用的垃圾处理手段有四种,其一,将垃圾焚烧。其二,用于堆肥。其三,将垃圾填埋。其四,多元化处理。将垃圾焚烧开支很多,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使用的并不多。此外,在建设焚烧厂的时候对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还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堆肥主要用于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的处理。这是由于食物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食物垃圾混在其他有机垃圾中时难以分开,处理难度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果将食物垃圾堆肥,一方面可以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还大大的降低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开支。但是,由于发酵技术的限制,我国垃圾堆肥使用还不够广泛,危险性也极高,这是由堆肥产生的甲烷气体易燃性决定当个]。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痛风性强。填埋法是我国使用最广的垃圾处理手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必需要考虑垃圾填埋时的渗滤液的污染。但是填埋对大气和水体污染作用非常显著。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利于城市垃圾的合理处理,达到“三化”的标准。在制定好垃圾分类标准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全民一起行动起来,同时,要做好垃圾的分类管理工作。使得资源得到循环使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分类可增加回收物的回收量,不仅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还保护了环境,符合“资源化”的要求;对于垃圾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应当单独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危害性;如果把混合垃圾中的这些种类的垃圾清理后,那么垃圾的处理难度和成本开支将大大的降低,保质保量的落实上述的垃圾处理原则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5结论

垃圾分类收集是复杂难度大的工作,目前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如此,确立垃圾分类原则也是十分关键的,从而制订分类收集的具体实施。制定好垃圾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环境管理。当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都受到垃圾的困扰,各个国家都要尽快的研究出垃圾处理方法,提高对垃圾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从循环经济观点分析,垃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城市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转变为发展的动力。资源的分类回收处理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垃圾处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现阶段,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的潮流[22]。对垃圾的分类回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垃圾分类的价值,必须不断的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研究,争取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样化的垃圾分类标准,提高对垃圾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让垃圾分类处理职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郑连勇.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吴贤国,李建辉,杨婧.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组成分析[J].建筑技术,2009,(2):105.

[3]吴文伟.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红.手术室垃圾的分类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44-45.

[5]王开山,尹逊伟,邵美翠.利用工业废渣低成本生产优质水泥[J].四川水泥,2007,(1):39-40.

[6]卢英方,孙向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1):15-17.

[7]洪珊,戴红英,王超英.如何避免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J].中国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7):111.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法律;台湾地区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垃圾围城”问题备受关注。我国试图通过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但由于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缺乏必要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且实际管理混乱,迄今为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收效甚微。

第一章台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管理与实践

一、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管理状况。台湾地区人多地少,随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垃圾污染处理也曾是其一直深受困扰的问题。

台湾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这种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无到有从、从单一管理手段到多种政策综合运用,台湾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才最终实现。[1]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之所以取得成效,与其立法以及城市管理当局建立的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目标实现种种机制密不可分。

二、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有效推行之成因

1.法律明确,规定合理可行。台湾是世界上少数以立法推动环境保护的地区,颁布了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如《环境损害责任法》、《环境教育法》等。2006年,台湾颁布《废弃物清理法》,全文共分六章,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废弃物清理的管理、奖罚规则,使台湾垃圾分类有法可依。[2]

2.制度创新,采激励惩罚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处置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为先,大力推进和实施“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及“资源回收计划”等措施,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实行全民动员,鼓励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减量与资源分类回收。政府规定,民众于垃圾投放前,应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由资源垃圾回收车于指定时间免费清运;其他一般垃圾必须使用专用付费垃圾袋装袋后投放,不然清洁队可拒收,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分类将遭到罚款。这些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这种奖惩并行的机制实现了法律和经济的紧密相连,无疑是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实现方面开创了良好的范例。

3.宣传教育,公众与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台湾地区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走过了由试点到强制执行、由粗到细,逐步培养市民垃圾分类观念的历程。民间环保组织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台湾经批准设立的环保财团法人约150个、环保NGO约300个。[3]这些社会团体对推动环保、监督环境执法、强化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众的参与也是垃圾分类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养成。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政府专门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向市民解释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办法,让市民详细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除了短期的密集宣传活动之外,还在学校中开设资源回收再利用课程,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各生活习惯。

第二章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经验借鉴

台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我国面临的生活垃圾困境并非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困境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前提。

1.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在立法层面,要参照国内外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细则和各种配套法规,完善立法体系。在不断修订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应加紧制定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管理条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等。

此外,应在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中详细规定明确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中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最大缺陷之一就是分类标准不为居民们所理解。多数居民在判断一种垃圾属于何种类别时,依照的往往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政策制定者确立的分类标准。制定规范与遵守规范的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有偏差,运作起来就必然产生混乱,也就偏离了分类的初衷。立法者有必要根据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不同,列举不同类别的垃圾,确立不同城市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标准,使规则更明晰,并通过宣传使其为居民们所了解和熟悉。使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变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

2.建立归责制度,加强监管职能。立法应对个人、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法律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应针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拒不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其一,明确生产者的法律责任。为了充分体现“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应该将生产者责任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在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中,将生产者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规定定生产者(包括销售者)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责任,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其二,明确居民的法律义务。[4]居民生活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力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一直不到位,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回收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当通过立法确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义务。

其三,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5]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应视程度的不同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经济上的制裁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3.推行环境经济管理手段。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应由命令和控制向利用经济方式加以规制转变。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一直作为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买单,已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我国可以尝试借鉴台湾地区“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措施,[6]将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费征收相结合,以法规建立利益关联,形成“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以此激励和引导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我国可以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提高经济激励,对那些目前来看没有多大经济回报的垃圾提供分类补贴,促进这部分垃圾的分类。(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卞雯雯,王婷,丁燕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台湾地区为借鉴对象[J].改革与开放,2012,(14).

[2]张忠诚,,谢红等.借鉴台湾环保经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政策,2013,(11).

[3]范瑞迪.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4).

[4]李洁,徐丽艳,谢毓焕.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3,(7).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3

近日,广州市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再动员大会。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直言,广州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大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设备配置还没有完全到位,许多家庭还没有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要求。同时,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进步缓慢,但现在由于没有大规模处理设施,离餐厨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陈建华希望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2000年原国家建设部更加明确地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这些城市的减量化实践亦步步推行,并不断强化垃圾分类减量的推进力度。但是十多年之后,分类减量效果并不如人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自然之友的《2011北京市垃圾真实履历报告》显示,“仅有4.4%的社区做到了居民按标准分类投放。而有41.1%的社区,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有50%的社区,尽管已有部分居民进行了分类投放,但另一部分居民仍然混合投放。”

上海在2007年确立了“大分流、小分类”模式,即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绿化枯枝落叶专项分流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场所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分类方式。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仍在“推进中”,如2012年上海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试点拓展”,即在巩固2011年1080个试点居住区成效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向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公园等1050个各类场所推进。

从全国范围来看,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如今遍地“开花”,但几乎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会不会“结果”,何时“结果”,均是未知数。坦率地讲,迄今没有一个城市称得上已经具备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的体系。

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减量的经济激励不够明晰,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尽管出台了奖罚分明的强制性分类制度,但如何实施还面临着管理对象众多、分散、监管成本高的难题。已有的对居民个人的经济激励局限于分类行为的奖励,还缺乏与垃圾分类质量与数量的挂钩。同时,政府给予餐厨垃圾、碎玻璃、旧织物等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企业的补贴制度,存在部分失灵。

城市垃圾,谁能率先“突围”?当务之急是找到垃圾分类减量的最优化路径。

首先,衡量各环节减量的激励作用,对分类垃圾、混合垃圾等实施不同的财政拨款方式。具体到某个城市而言,激励的源头来源于市对区的激励,通过该发散性网络层层传递到各垃圾产生源头,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

其次,构建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垃圾阶梯垃圾收费制度。如,以小区、企业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质量的梯度价格制度,调动垃圾产生者的分类减量积极性。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4

关键词:家用垃圾桶多适性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TS9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12-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这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家用垃圾桶样式和解构单一,不能较好的发挥分类和回收的功能。因此,设计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环保垃圾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作用。

本产品是一种多适性分类垃圾桶设计,对传统家用垃圾桶进行了设计改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实施了多开口的设计,使开口可依据袋口大小进行套挂,并且将桶口区域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套装区块,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使垃圾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该产品造型简洁大方不乏趣味感,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进行了分割与简,变形处理,生产技术成熟,因此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图1顶视图

图2前视图

1家用垃圾桶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适应性差

家用垃圾桶常用规格为开口直径24cm、26cm、28cm,高度也不超过30cm。专用垃圾袋专用于特定型号的垃圾桶,成为收集垃圾的一项必要开支。这不仅为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塑料制品的使用,导致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危害环境健康。如果能将生活中废弃的的购物袋盛装垃圾,不仅使废物得到再利用,而且可以减少对专用垃圾袋的依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支,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生活中的废弃购物袋种类多样,规格繁多,想要使固定规格的垃圾桶适应多种垃圾袋的套装,就必须使垃圾桶具有较强的多重适应性。因此,垃圾桶的规格固定、适应性差就成为废弃购物袋再利用的突出问题和巨大障碍。过大的购物袋使用效率不高,受到垃圾桶口径与内部空间限制,大袋子得不到充分利用;过深的袋子由于受到桶高限制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型号较小的袋子由于无法套装在垃圾桶上而无法使用,开口较大袋身较浅的袋子由于挂不牢容易滑脱同样无法正常使用,即可惜又难以从垃圾中分离出来成为环境危害物。

综上所述,与垃圾桶相匹配的废弃购物袋相对较少,所以增强垃圾桶的适应性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1.2不具备分类功能

通常家庭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其中可回收垃圾一般有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木制品等,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有瓜皮、果壳、剩菜等有机无害物和废旧电池等有毒物品。但是在我国,垃圾分类的观念提出比较晚,重视程度不高。通常只有室外的公共垃圾桶做到了分类设计,而室内空间相对较小,不适于放置体积过大的分类垃圾桶。现在家用垃圾仍处于单筒设计状态,不具备分类功能,无法将垃圾分类处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3挂接不牢

当垃圾袋比较浅时,挂在垃圾桶上容易脱落,无法正常使用。虽然有部分垃圾桶有套圈设计,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但是,当遇到垃圾袋过薄或过厚的情况时,套圈会出现卡不牢或卡不上的状况,以致垃圾袋无法使用。另外,带套圈垃圾桶设计属于分体式设计,成本偏高,套环也容易被污染。

1.4成本低廉

家用垃圾桶一般成本低廉,人们通常不会在此物品上花销太大,导致设计简单,功能单一。

2家用多适性分类垃圾桶设计

2.1功能分析

该产品设计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实施了多开口的设计,使开口可依据袋口大小进行套挂。被分割的桶口因其向外张开具有撑架功能,分割的挂齿单元具有一定韧性,可将袋口紧紧套挂。受手撑袋子启发,模拟手撑状态与手撑袋口原理类似。

另外,垃圾分类处理是本产品的另一重要功能。将桶口区域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套装区块,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如图3。依据袋子的大小及用户需求,也可以将桶口区域按其它式分割。

图3垃圾分类图

2.2形态分析

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设计增加了齿状构造,钩挂垃圾袋。可依据袋口大小选择钩挂齿口。这种外翻的锯齿形挂接构造上大下小,在套挂时其钩状构造能够很好的把牢购物袋。套挂时斜拉购物袋代口,在盛放垃圾时,垃圾的重量所产生的拉力能够使购物袋口均匀收缩,不容易滑脱。齿口设计多样,可以是花瓣形态、锯齿形态、牙齿形态等只要具备挂接功能即可,设计可在保证挂接功能的情况下兼顾美观性、趣味性。色彩也可做的更加美观丰富。桶口构造可以应用于不同形态的桶身设计,例如,桶身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方形、六边形等。

2.3成本低廉

该产品造型简洁大方不乏趣味感,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进行了分割与简单变形处理,生产技术成熟,因此成本低廉。

3前景展望

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绿色环保节能的社会,要求设计者所设计的产品利与保护生态环境,不产生环境污染或使污染最小化,同时,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且这一特点应贯穿于产品设计生命全周期。

家用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与传统垃圾桶相比在垃圾分类、垃圾袋套装及套装方式上进行了改良。实现了对不同型号垃圾袋的适应性,以及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现实需求,并且不增加生产成本和制作难度。家用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在废物利用过程中节约生活成本。因此,该产品良好的适应性和使用效果使其在市场中极易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家平.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守平,张瑞峰,高巍.绿色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垃圾;分类排放;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也得到快速惊人的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了各个城市所面临的首当其冲要认真妥善解决的问题。党中央与各级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地努力与奋斗,各个大中城市已经相继地实施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各个城市的环境与卫生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比差距我们才会不断改进、不断进取,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排出总量也在急剧的攀升,如何才能妥善地处理好数量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之一。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法。而能否成功地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制造城市垃圾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合作,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尽量地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与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良好习惯,只有城市居民的通力合作,城市的环卫部门才能顺利地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才能对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建设部就曾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的试点,可惜大多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推广。就算实行得很好的地方,与发达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情况相比,差距明显还是很大的。本人认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无法顺利实行,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将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带到了城市。长期生活在农村那种粗放式生活环境中,使他们养成了随时、随处、随意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对城市里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排放意识淡薄,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与此相同城市居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垃圾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的方法,已经形成了排放生活垃圾习惯的城市居民要马上改变垃圾排放方式,他们从心里也会有一定的排斥,适应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

2.落后的环保意识与垃圾非资源认识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我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环保意识都相对的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只局限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水源等的污染,很多居民都天真地认为环境污染与自己无关,那是应该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与我们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完全忽略了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实际上是与整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只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位个体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那么整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我们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也是阻碍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资源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那些可以直接换钱的资源垃圾上,比如:报纸、纸盒、易拉罐等,除此之外都被他们当作毫无价值的垃圾一起扔掉了。实际上被扔掉的垃圾里还有许多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资源,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垃圾称作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他们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达到80%,而我国还只有20%。这里除了有一些是被居民自己、收破烂儿的人以及拾荒者从中截留了之外,大部分是由于居民在排放垃圾时不实行垃圾分类而是混淆在一起的缘故,致使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环卫工作者很难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导致了我国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率持续低迷。

3.法律、法规的欠缺与宣传力度的不足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我国虽然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试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很多地方都半途而废或不了了之了。因此单靠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自觉的行为是无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才能真正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排放。另外,就是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实施垃圾分类排放的计划的流产。我认为这主要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至今为止我们很少能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宣传,才使人们无法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既然人们缺乏对这方面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就会觉得垃圾分类排放没有必要。如果要强行实施,反而会招致人们的反感,甚至是抵制与排斥。

4.垃圾分类方法的模糊与泛泛化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至今为止我国试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大体上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有毒垃圾。单从字面上理解,有毒有害垃圾还较容易理解与区分,但是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令人难以理解。另外每一项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很全面,不能与时俱进随着垃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令居民感到很困惑无所适从。再者就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册制作的比较粗糙,实用性差。我们知道一般家庭生活垃圾排放的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一些内容复杂、长篇累赘的东西本身就有抵触,因此他们对那些宣传册根本就没有兴趣和耐心去阅读了解,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垃圾分类排放的实效性。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的不断丰富,使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更是雪上加霜。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要产生多达1.7亿吨的垃圾,每年的垃圾处理费用高达数十亿元,而通过城市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0.3亿吨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清运处理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这些垃圾的存在极大地损害城市的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几年来加大力度整顿城市环境卫生,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虽然城市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的垃圾清运及处理工作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发展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城市垃圾清运及其处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哪?本人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分类收集。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卫工人从如今繁重的垃圾分拣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使生活垃圾的制造主体-城市居民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使垃圾从源头上彻底地减少排放量。

1.从教育宣传入手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千秋大计,教育为本。一个事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盛发达,都应该是始于教育。我想环保事业也不例外,要想使垃圾分类排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行,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应立足于长远,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它所能带来的环保功效是不可估量的,也是环保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点已经被环保先进国家的德国和日本所证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为了唤醒国民的环保意识,他们也是率先在中小学校实施了环保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初那些接受过环保教育的青少年,长大以后就成了推动环保立法和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首先应该尽快在我国的中小学校设立环境教育的课程,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和理念。真正地意识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真正地参与到垃圾分类排放创立美丽家园的环保运动中,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带动周围人乃至全社会人共同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垃圾分类运动中。(2)要面对现实,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重点宣传教育。第一,从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入手,对居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与传授,是唤醒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排放意识的最佳途径。由各地方政府定期组织相关的专家与学者深入到各个街道与社区,做有关垃圾分类与环保方面的科普讲座,使居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垃圾分类排放的行列。第二,从宣传材料的制作工艺与形式上入手,使居民自觉地索取、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执行。针对居民对宣传册等一些文字类的宣传材料有抵触的现象,环卫部门、街道以及社区应该仔细研究、集思广益,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方便实用的挂历啦、环保购物袋啦等容易让居民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从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入手,真正地达到宣传的目的与作用。环卫部门应该与街道、社区联合,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例如:文艺演出、板报以及传单等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达到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排放的理解与认识。另外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不定期的在各个社区及居民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场示范或不定期的进入居民家中进行实际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从感官认识到实践行动的真正飞跃。

2.从法律、法规入手强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垃圾分类排放工作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垃圾分类排放的顺利实行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了。他们的成功一个是源于国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下转第81页)

(上接第26页)例如日本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实施垃圾分类排放以后,就先后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设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绿色购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规范了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还无形中的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广州市政府于2011年4月率先颁布实施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真正地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开始规范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希望全国其它的各地方政府也能够尽快地颁布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能够尽快地步入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先进行列。

3.从荣辱观、奖惩措施入手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罚款、处罚只是起到一种警示和震慑作用,并非其最终目标;其真正的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能够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规定。要想真正地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应该以街道或社区为主导,对本辖区的居民小区以及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查与监控,定期地进行评优活动,实行“流动红旗”制,哪个小区实行的好、哪户居民实行的好就将“流动红旗”挂到哪,并且在辖区的醒目位置将每次的评选结果公示于众;还要组织居民到先进小区进行参观学习,从而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2)应该以各小区或居民点为单位,对每户居民排放垃圾的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指导他们如何将垃圾分类排放,监督他们是否分类排放垃圾。对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要相应地进行物质奖励,例如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对一些不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进行规劝、告诫或批评。以此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热情。(3)创建节能环保型城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取得了成倍的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滞后的问题也逐渐地凸现出来,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相继地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影响城市形象、阻碍城市发展的垃圾处理问题,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暂时缓解了困扰城市持续发展的垃圾问题。要想彻底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我国政府已经制定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只有提高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改变居民的排放垃圾的习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分类排放,才能顺利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确保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必方.环保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35

[2]贾菲菲,李多松.浅议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专业文库.2010

[3]潘希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6)

[4]陈曦.日本垃圾处理的启示[J].环球中国.2010(5)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6

万庆良亲自上阵动员?陈建华愿当“垃圾市长”

为了推动广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市委书记万庆良时常亲自上阵动员。2011年,万庆良作为广州市市长期间,就曾多次为解决“垃圾围城”在公众场合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2012年6月2日,万庆良出席“垃圾分类齐参与、幸福广州共分享”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大型宣传活动,为宣传垃圾分类助阵;7月10日,在全市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上,万庆良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5点要求,号召市民打一场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作为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更是身先士卒,8月4日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陈建华掷地有声的一句“愿当‘垃圾市长’”即是诙谐的自我调侃,但同样也表现了市长及广州市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坚定决心。

从2000年被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十余年广州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步履艰难,但是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未降低对创建城市美好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要求,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创建幸福广州?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10余年努力,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政策实施手段不足,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不完善,宣传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进程。

2011年,广州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1.8万吨,仅一成可用于燃烧发电;厨余垃圾超过四成;其次是可回收的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数量约占25%;剩下的竹木、布类等可燃物质占14%,渣石泥土等无机物为19%。

从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看,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38万吨,以填埋的方式处理的将近80%;再生资源回收率约占14.8%;焚烧发电部分接近6%;而生化处理仅为0.7%左右,每天约有4000吨垃圾无法清运处理。按3%至5%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广州每天将产生2.27万吨垃圾。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些年广州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也还是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一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深入人心,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三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成效初显。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量较上年同期日减少765吨,可回收物收集总量同比每日增加近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

出台政策意见规范垃圾分类处理

为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广州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7月10日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意见》,对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投放普及、分类收运规范、回收利用等各方面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和指引。同时了《关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社会动员方案》等4大方案,作为《实施意见》的配套。4大方案从垃圾分类工作、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废弃物和社会动员4个方面,都作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广州市也即将出台相关评价奖励办法,对在垃圾分类处理上表现优秀的集体与个人给予奖赏。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种模式

垃圾处理,看似琐碎,实则事关广州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因此,寻求其解决之道,必须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层考量”;既要以循环经济助推科学发展的高度,开放胸怀借鉴他山之石,又要在行动上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契合广州市情的办法。面对这种倒逼,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的可行模式;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小区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先行者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台北模式”,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垃圾分类模式。

借“他山之石”攻“垃圾围城”

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的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因文化相近,其垃圾处理的经验对中国内地城市更具参考价值。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有着同样的“先决条件”:民众支持、合理选址和做好分类。“广州范本”就是以台北经验为基础建立的。

开展垃圾分类需要听到的声音

针对广州市政府高调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等活动,《南方周末》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政府须避免“猴”性》为题在肯定广州市政府勇于担当的同时,提醒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有长期性,能坚持下来。而不是一两个主要领导出来动员一下,简单“发动一下群众”就算完。

未来三年广州市将新建六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此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质疑,“不知道6个垃圾焚化厂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分类后垃圾量肯定会减少,是否还需要这么多垃圾焚烧厂,形成垃圾焚烧厂围城。”

针对陈建华甘当“垃圾市长”表达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新快报》指出广州推行垃圾分类单凭市长一个人的诚意和决心是不够的,如果职能部门——城管委在贯彻执行时打折扣的话,垃圾分类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总之,垃圾分类是长期的工作,仅靠市长的决心以及政府的作为不行,光有公众的热情不够,单由企业处理也不能完成,而必须是三者分工合作,只有形成源头上由公众参与分类,回收市场上企业完成回收利用,清运和最终处理靠政府做好配套措施的垃圾处理链才能把垃圾分类事业越做越好。幸福广州才能越来越近。

万庆良、陈建华经典语录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垃圾处理的城市典范,坚决打赢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7月10日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发出号召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6月5日在《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强调

垃圾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垃圾中的99%能回收利用,只有1%有毒害的部分需要单独分开处理。

——7月8日在调研广州市“按袋计量”的试点工作时指出

垃圾分类,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当旁观者!

——7月10日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对市民发出号召

如果我能够把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我愿意当“垃圾市长”。

——8月4日在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

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

每周一图

7月25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在会上了2012度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百强、广东省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广东电网、平安保险、华为三家营业收入过“千亿”企业位居500强企业三甲。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美的、格力列制造业百强前三位,平安保险、中石化广东公司、华润万家列服务业百强前三位。2011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8家,超过500亿的企业为20家,1000亿以上的企业为6家。在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有19家企业增长幅度超过了一倍。在由《财富》的中国500强中的前100强中,广东企业就占了10家,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第一。

每周一数

7月1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33号。公告显示,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审计署对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包括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心城区在内的66个市县。结果表明,2011年,18个省区市由国家下达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654.64万套(户),当年上报完成705.71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811.6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83.61亿元),支出2210.56亿元,年末结存988.44亿元(含上年结转387.38亿元)。重点审计的66个市县,2011年上级政府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161.16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75.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2.84亿元),支出562.47亿元,年末结存298.29亿元(含上年结转185.37亿元)。截至2011年底,18个省区市累计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27.63万户,比2009年增长1.12倍。但部分省区市被查出保障房用地被挪用开发商品房、盖酒店、盖办公楼等问题,另有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注册资本验资和市政工程建设等。

【链??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邀请公司邀请函范文集合(精选2篇)

    - 阅0

    【精华】邀请公司邀请函范文集合5篇大家对邀请函一定不陌生。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偶尔会使用上邀请函,那么邀请函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邀.....

    体能训练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体能训

    - 阅0

    描写体能训练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近日,我有幸的参加了由学校团支部组织的主题为“岗位角色再认识,加强执行力,提高团队意识”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本次拓展,不仅让我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