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前景(6篇)

来源:网络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1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教育改革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1983年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传播形态融合”,本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①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②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国内较早对“媒介融合”进行研究的蔡雯教授认为“内容重整与组织重构是实践‘融合新闻’的必由之路。”③中国传媒大学苏志武教授指出“‘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那种按各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更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其适应不同媒体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需求。”④

就目前现有研究成果来讲,学者们都已经注意到了新闻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并没有建立一种较有说服力的模式。媒介环境的改变导致过去的新闻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新闻教育体系需要重新建构。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单一

国内新闻教育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置往往围绕某一媒体来设置,呈现“单一化”特征。如新闻学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平面媒体的采写编评设置,广播电视专业课程则以广播电视为主设置,缺乏交叉性与综合性,忽略课程之间的多维度、多层次联系,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及技能操作上过于单一。同时,新闻学专业大多用培养文字编辑的标准培养学生,注重信息内容而非技术手段,强调对工作流程、文字加工规范标准的学习。显而易见,在媒体融合趋势及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传统新闻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远远滞后于传播技术的发展。

(二)教育理念与传播现实差距明显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对新闻教育理念与传播现实之间的有效整合提出了挑战。未来的新闻传媒需要团队合作,包括新闻策划、采访写作、技术支援等,而当前部分高校的新闻教育理念不明晰,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难以适应媒体环境。结合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未来我国新闻教育只有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介、懂技术、精专业、深内涵的要求来建立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三)专业细分与业务技能割裂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被各种媒介形式切割,很难达到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如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出版与编辑专业、传播学专业等把学生框定在狭小的专业研究领域。而其中,传播学专业又被分解成网络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方向,割裂了传播学应有的学科体系。媒介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新闻教育不能背离传统,更不能为突出精专而过分注重专业细分,从而割裂多种技能的培养。

(四)跨媒体新闻教育相对滞后

就新闻教育而言,国内高校在搭建实战性跨媒体新闻教育平台方面,还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多数新闻学院还没有将媒介融合教育纳入必修教学体系,造成高校新闻教育和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传媒发展和社会需求。跨媒体新闻教育,要改变传统新闻教育体制,让学生从纯粹的理论课堂走出来,走向现实传媒的真实环境。新闻教育改革应建立在媒介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涵盖新闻教育的一般规律,夯实学生的多种技能,任何单维度取向都容易造成人才教育的片面化、滞后性。新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新闻教育实践内容,并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适应传媒快速发展需求的新闻教学体系。二、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大潮引发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对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

1.改革现有课程

对现有新闻传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改革,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传播课程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各新闻学院可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淡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内容。同时,打破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方式,对新闻教育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融合式课程体系。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全院通用基础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新开设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数字传播技术应用两门业务性专业课程,使新闻学专业原来只侧重于印刷媒体的课程体系得到改造,使学生可以学习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业务和新媒体传播业务,全面掌握各种类型媒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当然,改革现有课程,还可以通过增设辅修专业、增加课题研究等形式来实现。

2.拓展学科内容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加快,国内一些知名院校纷纷加快优化课程体系的步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07年开始在新闻学专业中新增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南京金陵学院开设媒体融合专业;四川大学和成都商报联合组建四川大学跨媒体研究所,面向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公共选修课程。“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在大学本科阶段设定的专业方向,基本上是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前设定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因此,学科的组织架构需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以保证各个专业都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⑤

3.打造专业特色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新闻教育专业设置已不能满足当今融合媒体发展的要求。各高校在专业建设中,要打破院系鸿沟,整合力量,形成优势专业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自身实力及地域实际,打造专业特色。新闻传播原有专业,如经济新闻专业、法制新闻专业和体育新闻专业可以继续强化特色。传统新闻学专业可以在加强学生全媒体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某一个方面,在新闻评论、企业新闻、民生新闻、政府新闻、民族新闻、英语新闻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国人民大学从2009年开始,在本科教育阶段特色办学,推出六个专业课程包,让学生能够既打好学科基础知识,又能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课程。(二)有效进行融合新闻技能培训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内容多而复杂,需要对整个教育教学体系认真勾划,重视学生在校内外媒体的融合新闻技能培训。

1.校内媒体实训

主要是通过平时作业训练、学生自办报纸电台等,让学生就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全面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在校内报刊、广播电视、校园新闻网等实战训练,熟悉新闻采编制作流程,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为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建立数字多媒体播出平台。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利用学校网站搭建了“专门的网络电视台,集中了文字、视频、音频(主要是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把校报、校电台、校电视台和网络电视台的新闻和节目等整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融合新闻的实践平台”。⑥

2.校外媒体实习

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践等环节与校外媒体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与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软件公司、音像制作公司等“联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就业提供多种平台。学生在校外媒体接受真实工作锻炼,可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增强新闻敏感和策划写作能力。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网页制作等竞赛。只有让学生“走出去”,才能使学生真正把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结合起来。

(三)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1.培养新闻专业素质

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映在新闻专业素质领域,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人员成为新闻采编制播的“多面手”。无论是新闻采编还是音视频制播,都是传统新闻学教育的基本功。但在媒介融合时代,对采编制播等基本新闻传播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懂新闻,更要有技术、善管理,具有策划整合能力的新闻人才。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于新闻基本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不断加强。

2.培育新闻思辨能力

新闻教育的目标应注重培养新闻记者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随着新闻来源的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与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的生产与管理者。”⑦

(四)加强与媒介融合教学研究相应的“硬件”建设

媒介融合的趋势也影响了新闻教育的“硬件”设备建设。无论是平面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还是摄影实验室、电视编辑实验室、媒体融合实验室,将专业实践、仿真环节等引入新闻教育教学,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传媒实践开辟道路。

1.设备接入

在媒介融合时代,使用Wordpress创建博客网站、使用Twitter更新实时信息、使用Facebook上传文章日志、使用Flickr和Youtube分享图片视频、使用Deliciuos收藏保存资料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常识,而这些手段和方法是过去传统的新闻教育课程中所不具备的,它为新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硬件”设备支持。

2.技术支持

传播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壁垒与边界,多种传播媒介由共存共生走向互相融合。IT行业从技术上解决了媒介融合的“硬件”建设问题,具有无限包容性特征和海量信息存储能力的互联网络,千变万化的文字处理技术、视频音频技术、特效技术、动画技术以及存储、搜索、链接、上传、下载等技术的日趋完善,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3.构建融合型实验室群

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构建融合型实验室群,形成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借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模式,学生在自主创办《新闻周刊》的基础上,创办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台和网站,形成“接力传媒”集团,对学生开设跨媒体传播实验课程;2007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成立国内新闻学院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培养能在数码化平台上进行新闻业务的新型传媒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努力改善新闻教育教学设施与实验室设施,先后建立网络教室、电子排版系统、广播电视采编系统等新闻教学实验室,为新闻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

(五)解决媒介融合师资匮乏难题

1.整合师资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应在现有师资力量整合上下功夫。将拥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段的新闻传播学科教师整合成突破专业局限、具有跨媒体、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队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形成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精专业务能力、丰富从业经验的师资力量。同时,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内容,实践教学中有理论支撑。打破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形成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践教师参与理论科研的新模式。

2.送出培训

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传媒实践,通过跨媒体的采写编评摄制等技能培训和跨媒体的经营管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最新技术、最新经验及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带到课堂上。另一方面选派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其他高校交流学习,掌握新理论、学习新技术,使之成为新闻传播前沿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3.引进合作

引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在人才引进上应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把社会上具有真才实学的新闻传播教师引进来,或者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加以聘任。重视聘请兼职教授、资深专家、名记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从业者、管理者、经营者定期讲座,开设选修课程或创建论坛等方式,传授从业经验、介绍业界最新发展动态,补充扩大课堂信息量,形成业界和学界的良性互动。

由于国内多数高校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对于新媒体教育缺乏经验。为了解决师资匮乏问题,可以采取依托学校传统媒体院系的教学资源,将本校优势与名校经验相结合,采取联合办学,增强教育实力,在更高层面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注释

①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

②AndrewNachison。GoodbusinessorgoodjournalismLessonsfromthebleedingedge,ApresentationtotheWorldEditors’Forum,HongKong,June5,2001

③蔡雯:《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实现内容重整与报道创新——再论“融合新闻”及其实施策略》[J],《新闻战线》,2007年,第8期。

④苏志武:《媒体融合时代应培养“全媒体记者”》[EB/OL],http://gmw.cn/01gmrb/2009-04/23/content_912637。htm。

⑤高钢:《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EB/OL],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1104/19235467741.shtml。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2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为媒介融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而媒介融合的发展也分为不同的阶段,现阶段,时政新闻的传播观念应如何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背景相匹配,值得相关媒体工作人员进一步思考。

1媒介融合背景的相关理论简述

媒介融合”,也称媒体融合”,这一看法最先由美国一教授提出,它的本意是各类媒介的功效的结合,即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之后也有媒介研究人员将媒介融合”定义为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联盟”媒介融合背景众多,并且其广泛而深刻,总的来说媒介融合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众所周知,最开始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但是其更多的是依靠外界的力量,比如政治方面,然后通过这些外在的力量使媒体逐渐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虽然这使得各类媒体结合成一类集团,但是他们仍然是各自为阵,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犹如一盘散沙,这种名义上的媒介融合并没有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阶段的媒介融合逐渐露出萌芽,这一阶段的媒介融合涉及到媒介之间的收购和合并,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更大优势的媒介集团收购了其他媒介,而一些不甘落后的媒介集团或组织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合并使得自身得以发展,于是在市场无形的干预之下,第二阶段的媒介融合相对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阶段的媒介融合又不同于之前的各个阶段,其主要实现的是媒介的传播手段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技术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取代了传统的媒介,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并且现实状况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使得各类媒介的传播手段得以整合,这促进了各类媒介之间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这种由多媒体统一策划,并将收集到的材料再分配到媒介集团旗下的方式进一步表现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媒介形态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阶段,当今新兴媒介的发展总是在改变过去的传媒方式,在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这种新的媒介形态将集更多的优势于一身。不可否定的是,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媒介方式拥有甚至所有媒体的优点。

2时政新闻的传播观念概论

2.1主流媒体需要注重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

在媒介融合普遍而深入的布景下时政新闻一直是我国媒体传播的首要消息范例。众所周知,时政新闻的传播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有其重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党媒传播而言,时政新闻始终贯穿着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等,反映着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总的来说,任何性质的传媒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时政新闻的传播,对于广义的时政新闻而言,时政新闻又超越了意识形态领域,譬如政府的全部传播行动都可以看做是时政新闻的传播。时政新闻的传播以传媒作为中介,具有诉说”和解释”两个重要环节,通过了解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来考量一个媒体的专业水平。长期以来,至少对于我国的主流媒体而言,始终是把政治宣传等同于时政新闻的传播,态度严肃,始终追求宏大的叙述观念和语态,这种明显的刻板印象受到不少群众的排斥。因此,若想实现时政新闻传播承载的重要功能,首先要保持时政新闻在整个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地位和权威地位,其次要保证时政新闻在人民群众中的有效传播。这样才能表现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于此同时,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时政新闻是其主要的媒介职能。就如全国的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的政治活动,主流媒体相对来说会承担更加重大的时政新闻传播任务。事实上,对于时政新闻的传播,应该更加注重其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而很多以往的媒体总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报道数目和规模上下工夫,并没有从群众的角度考虑这种问题。换句话说,缺少理想的传播效果,过多的传播机会只是在浪费机会。

2.2网络化共建为时政新闻的传播奠定了新的优势

在当代世界时局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仍在不断向上、向前发展,由此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呈现出新的美好前景。在媒介融合此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为媒介融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在此根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做简要概述。众所周知,视频是电视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先天的优势也使得通过电视传播新闻始终在各种媒介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于此同时,电视新闻的传播还包含了音频、图像和文字,这种各方面媒介手段相结合、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闻传播方式更有利于大众的接受,也有着更加明显的传播效果。当媒介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媒体组织开始拥有更为有序的明确分工、合作,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也更为显著。在时政新闻传播之前,又涉及到了时政新闻的制作。无论哪一年,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会时常有重大的新闻或者历史事件涌现出来,奥运会、世博会、世界经济危机等,从这些新闻报道来看,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些许相似的特点:网络媒介推动着这些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并且看似星星点点的非官方的媒体在网络消息的采集等方面都提供着重大的线索,他们丰富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充分可行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优势,进而搜集正确的报道角度、挑选合理的素材、选择简单有效的报道方式,通过网络中网民对报道主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时政新闻更具有趣味性、丰富性,更能够贴近民众,也有利于报道往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更具有代表性的方向发展。然而,时政新闻的制作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拿来主义”,尽管在当今媒介日趋融合的背景下,仍然有网络、广播等同质化的问题,但是这完全可以看做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发轫期,因为这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当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发展趋势日益激烈,网络化共建的优势也将逐渐表现出来。如此一来,时政新闻制作的内容的说服力将大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也会更加乐意接受这种传播方式。

2.3时政新闻的传播要求媒体多向度并行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和方式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化的不断影响,我国时政新闻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是向大众文化转变,从意识形态方面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大众文化极大的降低了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严重影响着时政新闻的传播,其消极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传播礼仪的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首先,从传播礼仪的角度来看,若想抵御大众文化对时政新闻的消极影响以下两个重要途径缺一不可。1)时政新闻的源头;2)传播时政新闻的机构。对于第一个方面来讲,政府机构若想保证其自身的权威,就必须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在政务礼仪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免更深层次的造成致命的硬伤。而另一个方面,时政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够以讹传讹,同时也有义务甄别来自网络上的不实的言论,以提高网络上新闻的真实性。否则由此源头衍生出的时政新闻就没有过多的权威性、神圣性可言了。注重传播礼仪的另一个优点有关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即在收集有关时政新闻的材料和传播时政新闻的过程中应该与受访者进行融洽的交流,这不仅能够更大限度的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闻材料,还能够传播时政新闻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得传播的效果更佳理想。时政新闻的传播观念不仅要注重传播礼仪方面,还要考虑时政新闻传播的多向度并行,在时政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最反感的就是其内容的枯燥无味,传播方式的古板老套。而时政新闻传播的多向度并行就是建立在时政新闻制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满足各类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习惯和条件。其指向性和普及性使得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

3结论

客观而言,媒介之间经过长期的组织和联盟逐渐发展成一个共同体,即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对于新闻界业务来说是其统一和发展的源头,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传播就如同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经过长期而复杂的不断发展,逐渐向集所有媒介优势于一身的多媒体形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时政新闻的传播从语态到形态,从理念到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往更具有影响力。尽管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着媒介融合”,使媒介传播时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元素,但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这就需要注重时政新闻的传播礼仪和多向度并行,从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下功夫,尊重并认同新闻的传播规律,使时政新闻传播的观念得以回归。

参考文献

[1]陈佳玉.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观念新论[J].中国新闻产业报,2012,4(20):190-191.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3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

所谓媒介融合,实际上是信息时代不断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多元化媒介形式,也是多种媒介的结合。尤其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更是将传统纸媒、电视这类传统媒介所替代,实现了更为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媒介运作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信息传播本身的速度更快,同时其信息传播质量也相对较高。现在的电视新闻传播不仅依赖于期刊报纸、电视广播,更是将众多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从而促进电视新闻行业飞速进步与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

二、媒介融合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1)信息量较大。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最先涉及的就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本身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体系,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全国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新闻资讯,所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可以使得新闻内容更为全面。同时移动技术的实现也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的信息获取体验,其将传统报纸杂志以及电视新闻所局限的内容全部打破,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全面化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全球网络信息的全面覆盖。

(2)实现了采编一体化。电视新闻传播本身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然后配以相应的视频以及图片进行整理,最终促使节目形成。这样的新闻采编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也不利于新闻获取渠道的拓宽。这种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需要记者亲自走访,还需要对实地进行考察,这样才能获得相对新鲜的新闻资讯。而当前媒介逐渐融合的背景之下,则可以实现及时通讯,从而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再实现采编,进而完成采编一体化。

(3)多元化趋势。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一多元化趋势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新闻视点的多元化;另一个则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故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闻一旦出现,就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消息报道出来。

(4)对网络存在依赖性。在媒介融合趋势之下,电视新闻进行传播所依赖的平台主要是网络,同时其也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检索与获取,然后通过卫星信号进行传播,这些都需要以网络为载体。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国外进行采访时,会与国内实现实时连线,这时候就需要将记者的音频利用卫星信号进行传播。

三、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走向与对策

(1)树立创新意识,致力于好节目打造。新闻媒体工作者要以独特的且个性化的视角来对待电视新闻工作,并且在节目内容与形式方面尽可能实现观众的全方位参与,进而提升新闻媒体本身的价值,以吸引更多观众观看。故而为了打造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注重新闻主持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同时通过主持人独特的展示形式与主持风格提高节目知名度,从而将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其二,应该注重新闻内容的完善与丰富,同时将电视新闻媒体的个性化特点体现出来。比如中央电视台近些年来推出“记者日记”版块,这就更加符合当前背景之下电视新闻的创新要求。其三,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可以对重大事件进行追踪和报道,这样可以为观众第一时间提供信息与资料,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内涵与水准。

(2)对新闻内容进行丰富。电视新闻传播依旧保持传统电视新闻播报的样子与形式,主要是主持人在镜头前向观众播报当天的新闻和消息。这样的形式长期下去将会使得观众有一种审美疲劳之感,同时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发展。故而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将电视新闻传播作为发闸门目标,并且通过实况直播的形式一改之前直播的常态化。只有注重电视新闻传播过程的创新点选择,才能将新闻的新颖与独特展示出来,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3)充分利用媒介平台进行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之下可以要求新闻工作者利用数码设备记录下新闻素材,从而搜集更多的新闻材料,带回到电视台当中进行素材整理。或者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拍摄之后,直接将素材内容上传到网络环境当中,使得人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这样将可以使得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扩散,推动了新闻出新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新闻本身的影响力。

(4)充分提高记者专业素质与道德素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当前背景之下,更加需要基础扎实、专业性强且具有较高素质的记者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工作的开展。记者本身应该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对新闻采集与报道始终秉承真实的原则。同时记者还需要具备高度的思想道德觉悟与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当前媒介逐渐融合的背景之下,不受到其他消极现象的影响,依然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平台,报道出最具报道价值的电视新闻内容。

四、结束语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4

关键词:融媒体背景;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

一、引言

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电视新闻领域中的重点研究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介方式快速发生转变,必然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对以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相关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转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与推动下不断融合、演进[1]。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资源融通的融媒体。根据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各种特点,必然会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提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研究,致力于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证明该创新路径的有效性,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二、融媒体背景

融媒体指的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又能够结合不同媒体,由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共同构成具有资源互通性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主要针对宣传、人力以及内容进行整合,能够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媒体整合到一起,实现资源融合的最大化。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为:具备成熟的媒体市场、大众传播途径广泛、媒体与利益不存在直接关系以及信息传播具有明显针对性,由此可见,相比传统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多样化、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基于此,本文进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

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创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一方面是媒介方法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媒体形态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第三方面是传媒人群扩大化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针对这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实现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

(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变。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中,传统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主要依靠独立媒介实现,导致其在媒介传播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完全能够实现构建信息传输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互通,逐渐演变为综合平台[2]。结合谭天教授在谈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演变过程中指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实现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平台中的重大转折”。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与融媒体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再是线下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线上传输的方式,打造个性化的电视新闻传播综合平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的演变,能够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速率[3]。总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同步传输以及有效性数据的传输,并且在当下社会时代社会背景下,支持多个终端媒介对相同新闻进行传递,此种方式更是激发了大众对新闻的热爱,并做到了对电视新闻用户的拓展。

(二)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或报纸期刊,而是将电视新闻采用一种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可视化处理[4]。在融媒体背景下以UGC为核心,针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整合内容。通过融媒体背景新媒体资源的充分利用,以UGC为核心整合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利用融媒体背景下的多种媒介,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提供资源数据。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对交互信息的三维建模等手段,将记者多渠道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视新闻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即便无法对事件重演,但同样也可使人们在虚拟场景中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5]。例如,周杰伦与邓丽君的同台演唱,这一事件的原理便是动态可视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此种方式使人们感知事件,做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三)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专业采编到大众参与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媒介和传播形态的颠覆性变化,伴随新闻采编手段与编辑技巧的广泛普及,造就了群众广泛参与的新闻传播途径。不同于传统的专业采编组,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也可以成为一个热点新闻的助推节点。大众生活中的任何一点新鲜事,不再需要专业记者的猎寻,事件的亲历者、围观的热心群众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当作简易摄录设备记录下新闻发生的全过程。大众参与的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与真实性两大特点。及时性体现在,新闻发生的同时,大众充当的“采编组”就已经就位,实时的记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并且是从多个视角同时记录,再通过近于同步的方式到各个新闻传播平台,用实况转播的方式记录着身边事,能够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互动参与新闻评论,甚至能够左右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传统新闻产业难以做到的。真实性体现在,新闻报道员不再是第三者视角的专业记录人员,而是变成了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或者参与者,报道新闻时的措辞组句都带有了事件相关人的情感因素。由于是事件相关人,对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就更为深刻,传达给受众的新闻信息就会更深、更远,同时,新闻受众得到的是第一手的资讯,感受的是讲述者真实的情感倾诉,这样的意境更为容易形成共鸣,将新闻受众带入到新闻事件中,仿佛亲历者一般读取新闻事件。这个真实性特点也是融媒体背景下广泛传播特质带给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深刻创新。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普及了新闻采编的专业技巧,拉低了新闻传播行业的技术门槛,新闻稿件的编制得以大众化参与,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融媒体的到来,拓展了新闻传播的平台,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拉近了新闻传播机构和受众的距离,颠覆了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理念、展示方法甚至观众参与方式三个维度的创新。

四、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践

根据上述在融媒体背景下,提出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将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应用在实践中。例如,在早期人们仅依靠电视获取新闻信息,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直接使用终端手机设备实时接收或发动信息。并且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们也可以在终端媒介上利用了解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此种现象便表明了新闻主体已经发生了转变。除此之外,在融媒体背景下,每一人都可以称自己为“记者”,社会群体将其自身看到的信息上传到网络媒介中。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后,从而在社会中产生热烈讨论,此种舆论现象也称之为新闻效应,也正因新闻传播主体对象的增多,当下时期也称之为“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时代下,社会群体、媒介平台、新闻产业三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充分实现在网络中交互。针对某个发表的新闻,多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这也使得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面向主体更加丰富。为了确保在多元主导社会背景下新闻的积极效益,应尽量降低在新闻前的“审核人”,降低新闻的议程,并重构新闻在市场传播的主体格局,接收大众对新闻的点评,从而使得新闻传播覆盖面更广。但是作为职业媒体人,还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发现融媒体蓬勃发展造就的新闻广播事业繁荣背景下同样存在着短板甚至风险点,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才是职业媒体人的职责所在。问题表现为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性导致新闻稿件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观点不正甚至道德水准低下的稿件充斥其间,污染了观众的视听,也容易形成新闻误导。在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对所有融媒体平台中播送的新闻进行审核把关,建立稿件审核发表的标准化规范,明确分类以及审核要点,用严格的条框筛选掉质量低下的新闻稿件,推送积极向上、质量优良的新闻稿件,才能为观众奉上有品质、有内涵、有意义的佳作。由此可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实践中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受众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同样新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上述媒介传播新闻信息。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明确融媒体背景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所赋予的价值,能够明确融媒体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媒体背景的变化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已经尽可能地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完善,但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针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主体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这一点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通过上述研究,能够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专业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韩舒宜.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2(03):43-44.

[2]霍学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途径[J].中国报业,2022(16):32-33.

[3]张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创新理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9(04):76-77.

[4]阳.融媒体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08):87-89.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5

一、媒介融合简介

多种媒介或者各种媒介一起体现出来的将很多功能融为一体的走向即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这个基本概念是由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先提出的。媒介融合最简洁的定义是将不一样类型的媒介整合在一起。而广义的新闻媒介融合概念是指将各种媒介以及与媒介相关的各种要素整合到一起,这种融合不仅仅包括媒介形态的整合,还包括媒介的功能、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特点、媒介的优点等要素的融合,所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媒介融合应运而生,媒介融合也在不断发展充实中。由于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整合在一起,所以各种媒介的优点也融合在一起,缺点也得到了互补。媒介融合将新闻传播速度明显提高了。技术融合是媒介融合中首当其冲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媒介内容中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传送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将图像、文字、视频、声音转变成数字信号后,可以进行快速的传播。数字化也推进了各种媒体的融合程度以及融合速度。在媒介融合中,内容融合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它实现了各种媒介共享资源,实现了同一新闻不同表现方式的新型新闻传播模式。最后媒介的融合还包括各个行业的融合,因为,一则融合了各种传播方式的新闻将广播电视业、娱乐业等产业也都涉及了,实现了与电视新闻有关系的各个行业的得发展。综上,媒体融合是传播技术网络化数字化、电视新闻产品多媒体化、行业融合化、组织整合化。

二、将电视新闻地位主体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

由于媒介融合的出现,为了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竞争力,必须提高电视新闻实力,这样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电视新闻历久弥新,有着自己的优点留住观众的心。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媒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被社会进步的脚步取代,所以加强电视新闻的竞争力是刻不容缓的,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整合的强化

信息整合的强化即是增强对大量信息来源具有甄别甄选的能力。在当代社会信息大融合的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信息来源广泛了许多,接受信息来源的速度也快了很多。但是面临这样迅速而来的大量的信息,甄别甄选正确有用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味地争取独家新闻,争取最快而不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将对电视新闻的传播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认真的筛选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信息是提升电视新闻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二)表达方式的创新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人们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电视新闻传播上也不例外,应用创新的表达方式也是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手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不仅仅运用文字语言的形式,还可以借鉴网络,对新闻内容进行有趣的编排,加入一些流行词语,更加贴近生活,这样就可以加快电视新闻传播的脚步。

三、结语

媒介融合的前景篇6

1.媒介融合的涵义分析

媒介融合所涉及的信息交流范围较广,在多元化交流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报刊与电视的重要性逐渐不如新兴的互联网信息网络。本文所指的媒介融合主要是以新型的通信技术为依托,把多种的信息媒体融合为一体的技术方式,其核心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换,针对各类的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把各类媒体的信息资源全部迁移到统一的媒介平台,便于受众浏览。笔者认为媒介融合当中主要包含着三大因素,分别是组织结构、传播手段、所有权属,可实现对信息交流发展的持续促进,推动信息传播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步。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契机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迎来了诸多的契机,集中体现在新闻观点的阐述以及新闻采编的方法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2.1多元化的新闻观点阐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独家新闻的形式几乎不再存在,其所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往往会呈现出较大的共同之处,电视新闻的看点逐渐由类似的新闻内容向不同的新闻评论点与播报点的方向转变。鉴于各家电视台对新闻评价的立足点与切入点均有所不同,因此新闻观点的多元化特征更为明显,跟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强化。电视新闻传播的立足点越贴近生活,就越能受到受众的喜爱与支持,简而言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观点的阐述更加趋向多元化,可引导受众以更全面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新闻事件。

2.2合作式的新闻采编方法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信息采编,信息来源匮乏,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员来完成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工作,效率较低,且所采集而来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影响了电视新闻播出的效果,难以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之下,可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无论的图片、视频,还是文字均可在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最全面的采集与编辑,节约电视台内部的人力资源,对电视新闻的实时转播大有益处。扩大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可由普通人提供,确保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采编基本上都是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两种方式混合的做法,可提高新闻信息整理的效率,保证新闻西信息采集的快捷性与真实性。

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走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与传统的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表达方式创新、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等方面,具体如下:

3.1表达方式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突显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到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再从还原新闻事件本质到针对新闻事件作出创新的解释。如今的新闻传播方式繁多,电视新闻传播的固有优势被逐渐削弱,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传播在表达方式上作出创新。

针对相似的新闻,不过分注重内容的细小变化,而是着眼于新闻评论点的创新性与独特性,以期给予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继而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彰显其余的新闻传播所无法达成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加大电视新闻传播特色栏目的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新闻栏目,以吸引更多的电视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方式与表达方式积极进行创新,以增强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竞争力。

3.2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

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关键前提之一,诸多不同的传播方式被强大的网络平台所涵盖,而电视新闻传播也应当看到这样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视新闻传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新闻门户,连接客户端,用户能够实现电视新闻的电视新闻,这是典型的电视新闻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的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电视新闻的浏览量,无论是对于网络门户,还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均是大有益处的。

双赢原则是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必须要遵循的核心原则,应当充分重视资源以及产业链条的完整性,通过方便快捷的新闻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发展与传递的速度均可大幅度提高。同时,开发报纸类刊物的潜在价值,如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与深入剖析,加深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理解,通过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的方式,可切实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与有效性。

3.3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

新闻信息资源来源的无限化可能源自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庞大而完善的新闻信息资源库可作为电视新闻传播信息来源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个信息库仅仅是针对新闻播报而言的,如果要作出符合受众心理特征的新闻,同时讲解促进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进步,那么增强电视新闻整合的能力久显得尤为必要,在强大的信息资源当中寻找到合适有效而独特的新闻信息资源,而非胡乱地把许多看似相关的新闻混合播报。

完成有效新闻的整理工作之后,选定独具特色的视角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阐述,以确保电视新闻播报的整体效果。针对电视新闻传播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进行革新,要求新闻视角必须要具备独特性与创新性,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整合并筛选新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总经理助理个人简历优秀范文(精选4

    - 阅0

    总经理助理个人简历篇1周先生目前所在:湖南年龄:35户口所在:湖南国籍:中国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身高:174cm体重:78kg求职意向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市场营销:营销总监,高级管理:.....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范文收集(整理5篇

    - 阅0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篇1时间在飞速,转眼我们又走完了xxxx年,而我们的每一天,好像都是紧张而忙碌中度过,就我的工作而言,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一、商务方面:1、了解专业知识,不断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