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6篇)

来源:整理

自主创新篇1

关键词:高校;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经将自主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高校拥有众多实验室、科研人才、研究中心,在自主创新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民族产业实力还不是很强大,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机构比较少。可见,高校无论是在自主创新,还是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创新,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企业的创新往往重视应用性和功利性的创新,而基础和源头的创新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创新工作主要由高校来承担。

一、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无疑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拥有众多的高校,特别是随着这一些年来高校的扩招发展,我国高校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发展表现为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质量上的增加,甚至在牺牲质量的情况下盲目增加数量。高校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提高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质量上的跨越发展,增强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偏少,而且我们民族产业和跨国公司相比较并不强大。科研院所也多有企业化趋势。由此可见,自主创新的重担应当主要由高校来挑。政府通过扶持自主创新,发展我国科技,可以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优势,而科技优势可以在未来转变为持续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减少劳动力消耗,用来应付未来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高校的扩招也伴随师资队伍的增加,但是随着这些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增加,适龄学生越来越少,加上就业压力,可能会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高校可以利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人力转型准备,将高校富余力量的转移。高校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办企业和研究中心来吸纳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高效利用知识分子的岗位。同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参与本校的科研和创新活动,能够促进高校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在学术界的地位,保障高校的经济生存能力。再者,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关系到社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院校应尽快适应加入WTO和国际化教育的职业要求,如自动化类的ASEA(AutomationSystemEngineerAccreditation,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参与全球和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上,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手段,加强工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工程素质,以此作为基础,充实和加快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高校还可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并且更加利于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从而促进决学生就业和实现创收。

二、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自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许多弊端,包括一些体制和制度弊端。这正是说明高校在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高校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高校应当重视面向创新和研究的教学,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制度来奖励教师从传授型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人力和智慧改进教材和教案。

2、改进学分制和考试的内容,增加创新学分和试卷中创新性的内容。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相关的创新,并且建立对创新性人才给以破格认可、加分和奖励的制度。

3、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比如对创新的激励以及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创新,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4、高校应当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整理、积累和沉淀。学校的发展有赖于积累,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看的更远。学校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名师,还要让名师把他们的精华加以积累和整理,并且充分共享,才能让这些名师有一劳永逸的功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高了很好的基础,高校应当从工作量考核等方面来促进成果的积累。

5、通过宣传和其他的各种形式(比如研究型教学)大力消除教条主义、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知道记忆,不知道去自己思考和质疑的学习方法促进了教条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直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6、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传授学生创新方法,增强学生的洞察力和自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一些理科知识时用理解性记忆代替机械死记硬背。

7、建立良好的制度,促进和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工作,包括建立网络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各种猜想、不成熟的发明和创新等公开,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来合力地解决问题,并对各自的成果和功劳给予认可和奖励。

8、学校应当建立各种相关的机构为自主创新服务,促进自主创新各种工作的分工,让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做创新性工作,而其他的非技术性的工作,比如成果推广和成果产业化,乃至一些应酬则由相关服务部门来解决。这样充分高效地利用了人才,也防止了知识分子过劳。

9、改进项目组和课题组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的开放程度,建立有效的公开讨论机制,并且充分吸纳项目组以外的人员的智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在与市场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10、高校还要不断完善和修订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实验室、生产实习基地、市场化的培训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等,增加和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政府,包括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充分重视资金上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目前的政策存在一些弊端,另外一些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1、政府要注意到高校在自主创新方面对国家的贡献。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的民族产业受到跨国公司的冲击是前所未有,往往导致式“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进一步技术投入不足-进一步技术落后-进一步经济效益低下”的马太效应,为了避免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政府应当从技术上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高校能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投入,还可以吸纳一定的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效益”,因为创新工作最能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政府还应当将对高校的教育投入和科研投入分开计算,防止高校的科研投入被直接或者间接计算进入大学生的培养成本。

2、研究目前的科研创新管理和考核体制的弊端,从而改进科研和及其考核体制,对学术作假和舞弊行为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同时允许和宽容一定的失败,建立失败退出机制,对于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科研项目经费多少应当更加重视与成果的质量挂钩,形成奖罚分明的直接激励和评价制度。弱化现在的项目申报决定资助金额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来改变经费拨付方式,如当科研项目进行有良好的预见性结果的时候,给评审并且给以项目补助,当科研成果出来后,给予事后鉴定评价和项目经费追助。通过这些类似制度来改变科研体制重视申报,忽视成果的弊端。另外还要限制项目的重复申报,促进项目的合作,防止科技资源和经费的浪费。此外还应当改进和完善制度,保证科研项目评审和申报的公平性。

3、促进科研项目向科研成果产业化转移的工作,政府和教育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比如某高校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性成果,可以通过沟通协调,找到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把理论性成果转变为技术成果和最终的产品。政府给予资助的项目要在一定程度上公开成果,这样不仅成果可以接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检验,也有利于让科技成果通过共享实现最大、最广泛的价值,促进成果产业化。此外还应当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让市场能够找到需要的科技成果,科研产品能够找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市场。

4、减少科研经费的集中程度,采取小额度,广泛资助的方式,这样实际出来的成果可能更多。另外科研经费一般人力成本偏低,这不利于项目吸纳更多的人力。此外项目的经费管理也太松散,经费支配权过于集中在负责人手中,有待于规范和细化,保障公平和协作,进而保障项目的质量。

5、政府应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宏观调控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目前一些房地产和商业等低科技含量行业暴利,但是一些重要的高科技行业却缺乏资金资助的局面。

6、科技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源于非功利的研究。针对目前高校过劳死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服务于创新,切实减轻科研和创新人员的负担,把科研人员从应酬、联系业务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低创新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充分尊重科技人才,注意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让他们从繁忙的琐事中摆脱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宽松、非功利的环境中进行自己的研究。

7、创新科研评价和奖罚制度,科研成果不仅要看数量等因素,还有看质量和创新。还应当加大科技期刊的引导、监管、投入和扶持,促使各期刊重视论文的质量和创新。

8、通过监管和奖罚措施引导良好学术氛围的建立,消除学术界有宁可不创新,不能犯错误,不能批判权威的作风。

9、文献《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提出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把科研和创新成果作为一种广义资源,将科研和创新工作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出来,由政府来出资负责科技和创新资源的开发,而对科技成果的利用则征收广义资源税来保障政府进一步投入创新产业中。在目前,我国民族产业无法与跨国公司抗衡的情况下,民族企业投入创新风险是非常大的,通过政府出资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划的自主创新是非常有利于我国民族产业振兴的。

三、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这个问题也说明我国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作为,高校提高自主创新也是顺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如果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能够充分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能大大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这些角度进行了分析,抛砖引玉地给出了一些建议。同时这些建议也对解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化需要问题、高校参与国际化竞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振兴问题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正午.“ASEA企业认可”是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J].自动化博览,2006(2).

2、王吉芳,崔新红.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5(6).

自主创新篇2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而且也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源头活水。美国企业家早就发出警告:“要么创新,要么灭亡。”“不创新,就灭亡。”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要形成对环境的应变力”作为企业长寿的三大秘诀之一加以强调,而创新则是企业“形成对环境的应变力”的根本途径。百年长安青春不老且历久弥新,源于其持续创新所激发的不竭动力。

“长安模式”打造“中国第一自主品牌”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长安汽车后,有感于长安自主创新精神及取得的辉煌成绩,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了“百年长安,自主未来”的题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后也赞誉长安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在就作好长安汽车自主创新的宣传工作部署中指出,长安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动的系统工程,走正向开发之路,才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阳光正道。

自主创新与自觉担当、自强不息一样,是长安一以贯之的品格或基因。作为洋务运动产物,长安既开当时开放与革新的风气之先,又率先探索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技术进步理念。1862年上海洋炮局的建立,相对于传统手工制作长矛大刀来说,其观念、技术、组织、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在李承干任厂长时期,他不但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带领职工钻研攻克技术难题,对机枪、步枪和迫击炮等武器均有重大改进革新,研制的宁式24式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等武器,因性能精良、质量可靠而享誉兵工界,曾9次获得政府嘉奖;还同时深入探讨中国兵工事业停滞的原因,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经营管理、职工培训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锐意革新、励精图治。回到新中国怀抱以后的长安,就更加重视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了。这些都为新时期长安的自主创新形成了必要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核心技术缺乏始终是制约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克服此瓶颈,我国汽车行业在探索中形成了联合、仿制、借外国平台来运用、买外国的产品技术和平台、自主研发等多种研发模式。这几种模式虽然不好说谁对谁错,但实践反复证明,用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用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事实上,针对我国企业较长时期存在的“以市场换技术”倾向,原日本驻华使馆官员伊藤忠太郎曾经提醒说:“中国似乎过多地希望外企转让技术,但是能否实现技术转让,值得怀疑。只靠引进生产线,与外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现在看来真是不幸被言中。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企业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最为成功。但是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日本人现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进口和采用他人技术的阶段,学会由自己来进行真正的技术创新。”对此,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深有感触,他说:“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对此,长安也有切肤之痛。在早期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由于核心技术被外方掌控,更换一颗螺丝钉都必须向外方报告,等待对方的层层审批。这使长安人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不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汽车行业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坚定了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在中国汽车行业逐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1987年,长安在微型单排座货车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双排座微型货车;1998年,历经4年与铃木公司联合开发的长安之星取得成功;1999年,长安就把“自主开发”正式写进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2001年底以CM8启动为标志,长安参与联合开发的程度从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逐步提高,历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我为主、联合开发”进而达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形成了自主研发、自主管理、自主品牌“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这一模式命名为“长安模式”,走出了“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中国汽车自主创新之路。

如今的长安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实力越来越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成果。2009年和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中,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实力连续2次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位。2011年,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全球品牌汽车的销量排名,长安汽车以168万辆的自主品牌销量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第1位,连续第六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自主品牌。“十一五”时期,长安累计投入120亿元,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在内的14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拥有安全碰撞与振动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国际公认的汽车研发领域286项关键技术中,长安已经掌握了262项。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长安已掌握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了重度混合动力技术难关,具备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水平。截至2012年6月,长安累计申请专利5223件,其中发明1141件,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产品创新厚积薄发,奔奔、悦翔、逸动、睿骋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经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2012年9月,第18届“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在英国揭晓,长安汽车品牌价值升至346.3亿元,位居第九位。

开放式创新优化配置和利用全球资源

自主创新并非像有的人理解或批评的那样是闭门造车。“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长安模式”,以广阔的世界眼光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自始至终坚持开放思维和开放式自主创新。

构建“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长安以全球化视野和开放式思维,整合利用全世界的优势资源。从把“自主开发”正式写进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起,长安即派人到意大利都灵设立办事处,2003年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外汽车研发中心,主攻汽车造型设计;2008年在日本横滨成立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内饰和精制工艺;2010年在英国诺丁汉成立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2011年在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设立我国第一家在美国的汽车研发中心,主攻汽车底盘技术。长安还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基本形成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协同研发。此外,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建立技术中心,探索“政产学研用”新模式。

打造“内培外引”相结合的人才体系。长安确立了“内培为主、外引为辅、放眼全球、为我所用”的人才观,网罗全球汽车优秀人才,打造全球人才聚集高地。目前拥有来自丰田、宝马、福特等全球资深专家70余人,其中,10名专家入选国家“”。已建立起一支6000余人的科技队伍,包括国内专家和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外籍专家300余人,拥有了比较雄厚的人才储备,为打造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提供人才支撑,成为推动长安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的重要力量。

坚持自主开发与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长期以来,长安认真落实国家“既开放又自主”的发展战略,使合资合作与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保持了良好的平衡。长安通过与福特、马自达、铃木、PSA等的合资合作,从思想观念、产品开发、制造技术、质量控制、过程控制、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借鉴。还通过人员的交流,一方面派一些员工到合资企业去工作之后又回到长安从事自主品牌的开发,另一方面还相继派出1000余人在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如20世纪80年代,长安即派人去日本企业学习,一批40人,每期半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这为长安的后期发展积累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多年在全球各地学艺的经历,既开阔了长安人的视野,也坚定了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信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长安还特别注重向竞争对手、客户和伙伴学习,注重技术的积累,注重技术创新的投入,注重体系建设的支撑,为自主创新之路夯实基础。

持续实施开放式自主开发战略。2004年,长安总结了自主创新战略的三步走与五大特点,即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以我为主的自主开发战略——为培育长安的自主开发能力,在新车开发过程中,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世界资源,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之路。坚持从联合开发向自主开发转移的方针,实现‘三步走’,全面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具体讲,近年来长安在自主开发上有五个特点:一是借助全球之力;二是坚持自己队伍的培养;三是站在高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建立自己的开发系统;五是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

2012年,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又概括了在新阶段长安自主创新的三大思路:“第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用全球资源武装自己,而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把全球优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长安这个平台来。第二,把技术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将七大总成、四大工艺、一万多个零部件、几百项关键技术都进行了分类,一项一项对标,全球是什么水平,长安是什么水平,差距在哪儿,然后制订自己的技术路线图。第三,在一些缺项技术上,加紧补缺,特别是在海外补缺。比如,我们在美国的研发项目是底盘,有助于把我们的底盘总体调校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此外,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也可快速弥补关键技术缺口。”

坚持不懈并且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实行开放式创新,成为长安自主创新的显著特点。

全方位系统化创新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长安的自主创新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在于其一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维度、立体化创新实践,从而为持续自主创新创造了必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体制机制与物质条件。

全方位持续建设创新文化。在《长安文化手册》(2004年版)中,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洋溢在字里行间。如“长安精神—学习、创新、敬业、树人”。“长安经营哲学——观念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要适应未来竞争,具备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思想,具备创新意识等五种意识,才能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在“科技创新理念”中,认为“长安得以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百年企业,其秘诀就在于不断地创新”。提出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研制开发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为长安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企业准则”中,将“创造激发在收获前”作为六大准则之一。将“勇于创新,不守旧”作为“员工行为规范”。把“广大共产党员必须做抓创新的表率”作为四个表率之一。

在《长安行天下——长安汽车领先文化理念体系》(2009年版)中,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如“长安精神”之“激情创新:我们对汽车事业保持激情与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敢于打破一切束缚和常规陋俗,鼓励一切有助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想法和行动;我们鼓励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大胆尝试,把失败当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产品与技术理念”之“自主创新: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以此形成长期核心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研合作,广泛吸收和借鉴汽车行业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如“销售理念”之“激情创新:充满激情,勇于创新。我们打破一切常规,勇于尝试,探索和创新销售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如“管理理念”之“制度完善:我们坚持学习、总结和创新的原则,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制度与流程体系”。如“合资合作理念”之“共赢发展: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不断改进,不断超越,逐步实现世界一流的汽车的梦想”。

培育“创新实践者”队伍,提升创新领导力。熊彼特认为:“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创新领导力,长安构建了自己的领导力模型进行修炼。从《长安汽车领导力模型》CL1513(2010年版),到《长安汽车领导力模型》CL1721(2012版),其领导力七大角色之一的“创新实践者”角色,由二项内容增加至三项,即“对标学习、创新变革和不断改进”三大能力。强调“以不断创新、自我批判的理念,认真审视所有的工作,以开放的心态结标国内外一流企业,积极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改进和提升;勇于打破陈规陋俗,敢于闯、敢于试,积极推进各项创新活动;每时每刻、全员、全过程,不断改进和完善,追求更加卓越的事业成就”。

在“创新变革”能力中,长安要求“用‘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理念,不断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深化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运行机制,充分释放机制活力;建立管理创新平台,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大力提倡11种创新变革行为,即“牢固树立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手段的理念,要‘永不满足、永无止境’地创新;围绕价值创造和减少成本费用,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挑战,运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工具等方法,通过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的合作,进行商业模式、战略、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组织、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活动;树立‘时时、事事、处处、人人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束缚和陈规;对长安事业永远保持激情和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正确认识和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在可承受的风险内鼓励大胆尝试,宽容失败,把失败当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积极进行机制改革,特别是组织、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做到不断催生动力、激发活力、传递压力、提升能力;改革有风险、有挑战、有压力,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推改革;积极做好预案,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尽量减少改革中的成本;建立管理创新平台,鼓励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活动;大力鼓励、倡导、宣传和推广创新的精神和成果”等。要求以“从我开始,从今天开始,让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自觉习惯”为创新责任用语。指明了提升创新能力的必须掌握的工具与方法。

为调动广大基层员工参与持续改善创新创效的积极性,长安已经持续10多年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合理化建议618000多条、采纳实施412000多条、节约创造价值近20亿元,累计奖励汽车72辆。这既激发了全员参与创新的智慧与热情,也为长安汽车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管理、制度、流程、品牌建设等全过程不断创新。1999年以来,“以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和“做四有长安人,造一流长安车”理念为灵魂的MLDQ管理,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所创立的以市场、现场、素质、品质为重点的系统化、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于2001年荣获第八届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创造了第一个民族汽车管理品牌。基于“速度和安全”为核心、时间标准管理为基础、以实现敏捷管理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的长安敏捷管理,荣获2003年第十届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长安3SC管理中,提出在严格管理为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基础上,实现以全员创新为灵魂,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创新。截至目前,长安已经构建设计、采购、制造、质量、售后五个方面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3000多项流程规范和近5000项试验评估标准,牵头并参与制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形成了独具长安特色的管理体系。其以开发流程为核心的自主研发管理体系(CA-PDS),面向成本设计管理体系(DFC),供应商技术支持体系(STA)、长安精益生产体系(CPS)、质量全面体系(QCS)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体系(CRM)等也先后荣获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年10月,长安汽车全新品牌战略成功,形成了以企业品牌为主导、主流,乘用车品牌为核心、商用车品牌为支撑、企业公益品牌为提升的互为依托、互相呼应、互补互利的品牌矩阵,确立了品牌建设三阶段目标,打造品质长安、品格长安、品德长安。

自主创新篇3

对创新的需求激励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过去,创新的供给促进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但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突出的问题是研发费用的支出与创新项目是否成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之间缺少直接、稳定的联系。许多科研工作往往具有强烈的鉴定和评奖导向,而不是市场和效益导向,导致研发与市场“两张皮”,浪费了大量的创新资源。许多研发成果获奖一大堆、专利也不少,却未能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另一个问题是不能对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有效支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的创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初,由于生产规模小、研发费用分摊大以及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社会化的生产配套体系尚未形成等原因,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往往较高,需求容易受到抑制。同时,创新产品的性能和优点可能还不为外界所熟悉,导致潜在消费者的使用意愿较低。不少企业认为,其创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所面临的困难要大于研发阶段。

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经济,通过需求信号引导供给方的创新和生产活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可以避免创新资源的浪费。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和价格优惠、直接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购买创新产品,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购买创新产品,或者通过强制性标准和倾向性措施引导公众使用创新产品。这些政策措施也可以看成是对创新产品的补贴,但这种补贴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企业的创新成果要表现为产品,而且是因具有技术优势而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的需求激励政策能在创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有效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概括而言,实行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可以有效提升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消除创新供给方对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感,减少其财务压力,从而刺激创新活动。

创新需求激励政策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

发达国家的创新政策体系也曾以供给促进政策为主,如欧洲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和日韩在微电子领域都组织和资助过大型研发活动。但近十几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在提升全社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创新产品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著地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活动。

面向创新产品的税收、价格和补贴政策。首先,在税收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对创新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来降低用户的购置成本,鼓励消费者购买创新产品。比如,美国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减免最高可达34**美元的所得税;英国对采用太阳能、水循环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的“绿色住宅”减免印花税;德国对可再生能源免征生态税,而对汽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征收较高的税;日本对居民使用的****种节能设备减免税收。其次,通过区别定价,提高创新产品使用的经济性。许多国家都实行累进制水价,促进节水设备的应用;对可再生能源以高于普通能源的保护价进行收购。德国、日本等国的家庭可将自己节余的太阳能电量出售给电力公司或政府。第三,通过直接补贴家庭和消费者,提高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英国、日本等国对采用节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补贴;日本对购买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金额约为节能环保汽车与常规汽车价差的50%左右;德国对私人安装太阳能装置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有关国际研究表明,在许多领域,政府采购比研发补贴更能促进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通过采购创新产品来推动企业创新,这些政策被称为创新导向的采购。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是政府采购创新产品的重点领域。政府采购创新产品,不仅为新技术提供了先导市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且由于以“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定价依据,从长期看还可降低政府支出,为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机会。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大都集中于战略性技术领域。比如,美国政府技术采购的很大比例在国防和航天领域;欧盟国家的重点领域包括电子、医疗、医药、物流、环境、能源和安全等;韩国则把信息通讯技术作为重点。

促使企业创新的标准设定。标准是影响技术需求和供给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能源、环保、健康、保护消费者等方面设立越来越高的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这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越来越细,欧盟制定的针对进入欧盟市场产品的技术指标、规定已超过**多万个;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年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的出台意味着其环保标准规范已经由企业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延伸到了售后环节,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引导创新型消费文化的倾向性措施。倾向性措施主要是指政府引导消费的行为,包括限制性规定、宣传号召、行为示范等,通过向社会发出崇尚创新的信号对建设创新型消费文化起到导向作用。

建立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创新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已开始引入和实施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国务院颁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6—2022)〉的若干配套政策》明确规定,要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有关部门也提出对相关创新产品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创新需求激励政策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与现实的创新实践需求差距明显。同时,由于重供给、轻需求的观念由来已久,已有的创新需求激励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建立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创新政策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当前,需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提高对创新需求激励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创新、应对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加剧的国际创新竞争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深刻理解实施创新需求激励政策的重大意义,按照以需求激励为重心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创新政策的目标、重点和实施机制。当然,强调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并不意味着供给促进政策可有可无。供给促进政策仍然可以对创新起到积极作用,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作用还不可或缺,但其设计和实施也要适应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变化,在符合战略目标要求的条件下重视市场和效益导向,并与创新的需求导向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与创新需求激励有关的政策工具的研究和设计。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有关国际经验,注重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好的政策因缺少可操作手段而难以落到实处。税收优惠、区别性价格和用户直接补贴等要能直接启动对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并鼓励创新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必要竞争。政府采购要适度扩大创新产品特别是体现国家技术进步战略目标的产品的比例。政府的标准设定要对产品性能规格和功能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而不是指定具体技术方案。政府制定的倾向性措施要有助于营造“以创新为荣”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时尚”。同时,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篇4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当今之下,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实践证明,哪个企业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哪个企业就有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现代化大生产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开辟新的产业、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加工新的产品,使企业发展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源,才能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俗话说:“大树抗风在根深,万丈高楼在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提高现代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强盛,企业的强盛必然带来国力的强盛。当今,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横观中外,纵观古今,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是支撑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企业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贵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主,核心在创新。我们要大胆引进国外科学技术,但绝不能搞“爬行主义”,一味地照抄照搬,比葫芦画瓢,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企业自主创新,就是要挺起腰板,牢固树立以我为主、奋发图强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知识产权、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保证自主创新取得良好效果。科学技术发展史证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自主创新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节省时间,避免高价引进技术的代价。集成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集成创新是加速科技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言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充分发挥科技院、校、所的作用,围绕优势产业,集成科技力量,实施科技攻关,加强高技术研究,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了起来。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新事物正是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克服是发展中的连续性的中断,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则是发展的历史延续,是发展中的连续性。因此,我们进行自主创新,就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联系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盲目排外,割断历史,不去继承和借鉴,就很难做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对外开放客观大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埋头苦干、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多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我们要以重大技术为主线,加强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快速进步,构造创新型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决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为更高层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政策和策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命,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依托大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等技术服务,以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与技术创新组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增强企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搞技术革新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有一股子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劲头,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放大一点,要敢于超过前人。那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守思想,必须抛弃,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甚至一事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必须具有远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多个领域创出了品牌。但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差距。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牢固树立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和打造创新人才队伍。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有位哲人说得好,人是万物之灵,人才是兴企之本。在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作用发挥得好。由此言之,必须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对创新有功者予以重奖,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从教育培养、竞争择业、评价使用、报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给人才以肯定、尊重和激励,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参与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依靠人才在研发战场冲锋陷阵。要倡导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效益、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价值观和创新风尚,弘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自主创新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成果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可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

(一)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

首先,缺乏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实行对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创新项目及创新基金大多面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少量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导致创新的效果不佳。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

最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目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服务质量都不尽人意,阻碍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R&D投入的力度很小,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R&D投入,以致靠仿造度日。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

其次,自主创新人才短缺。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交流合

作。

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在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已有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针、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政策,建立贷款担保、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

2.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还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径,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转移和扩散,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打开有效通道。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先进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要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技术信息、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4.中小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要有计划地落实到位,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二要明确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专利及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自主品牌,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开辟新的途径。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四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5.中小企业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小企业应把创新教育、职业培训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王勇.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北方经济.2008(4)

[2]肖智润.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自主创新篇6

一、繁而有序的准备

1.共同参与,制定计划

为了让分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早锻炼。我们根据新《纲要》的目标、内容与要求,针对场地小、人数多这一特点,年级组内共同讨论、制定幼儿早锻炼活动的目标及计划。把场地划分成了十二块,每块场地提供一种游戏。十二个游戏区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的活动机会就增多了。

2.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活动内容和场地的选择和划分,为早锻炼分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老师和保育员各尽其责,为自己组织和指导的区域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和保育员也都按照计划认真地指导,让自己所带领的区域活动材料活起来。

二、忙而不乱的组织

1.活动的游戏性

为了让幼儿对分区活动感兴趣,使活动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训练为基本内容,开展了许多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如玩报纸、有趣的圈网、好玩的夹子等。并且抓住活动中的重难点,主动观察,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分区活动中我们还遵循全面锻炼的原则,注意难易动作、新旧动作的搭配,让幼儿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全面锻炼,避免了内容的片面。

2.活动的灵活性

每一个活动内容,老师注重在组织方式上多变化,使幼儿不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时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而且老师还要根据活动场地和人数的多少来灵活地改变活动形式,每个区中准备十多份的材料,幼儿在选择的时候根据材料的数量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这样在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照顾,更加得心应手。在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自由或结伴去玩,并且随机地提醒和建议幼儿尝试一些其他的活动内容,以达到幼儿活动的全面性。

三、乐而不疲的活动

1.轻松的活动氛围

在分区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他们带着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用优美的音乐代替口令声,既增强了节奏感又活跃了气氛。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始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使幼儿完全没有拘束感,在活动中自然、愉快、和谐,不会因为是陌生的指导老师而感到害怕和拘谨,对锻炼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了。

2.充足的活动材料

陶行知先生说:“自古以来的大科学家都是自造工具。”因此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大多是幼儿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老师的加工就成了幼儿游戏的材料。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动等特点,为幼儿准备了丰富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激起他们活动的欲望。如有趣的草垫子、七彩轮胎、小鱼网等都是幼儿的最爱。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幼儿的新鲜感会逐渐减弱,于是我们再根据材料使用时间的长短,将废旧的材料整理起来,重新制作新的材料替换上去,让幼儿感到每天都有新的活动材料出现。因此充足的材料提供,使得幼儿能够很快地作出选择,而且在交换重新选择活动内容时也能更加明确、快速地进行。使分区活动的目的更快的达到了。

3.适中的活动强度

幼儿的特性是爱玩,有些幼儿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这是由于幼儿期大脑兴趣占优势。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时刻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运动量,及时让幼儿调整活动强度。而且每个幼儿的活动量、强度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时刻提醒不同层次的幼儿活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有关小学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七(

    - 阅0

    小学教师年终工作总结篇1转眼间,从2xxx年9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三年有余,在学校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之下,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

    - 阅0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四班班主任工作,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一学期下来,班级在各方面工作都还可以,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班风和学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