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规划(6篇)

来源:网络

道路景观规划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风景园林道路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园林部门把争创“部级园林城市”作为重要任务,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则为重中之重。因此,新道路的绿化建设,老旧道路的绿化改造,成为大多数城市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如何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使其既符合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又能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则成为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责无旁贷的任务。

1.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

1.城市规划对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的影响

道路绿地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路不仅是人们乘车时从环境的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更是与建筑物、风景融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主要来自于其在道路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混凝土或沥青的外表,也包括了道路铺面旁边的乔木和灌木,成行的行道树,因此,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1.2城市规划也间接影响到道路绿化的风格和特色

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初步了解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再根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土质情况、道路的设计车速情况,确定出道路的绿化形式。因此城市规划从某种角度上影响着道路绿化的形式风格与特色。

2.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鉴于对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分析,笔者初步总结了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2.1前期分析(综合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2.1.1充分研究所设计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与纵断面形式,为设计提供第一手依据。

2.1.2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建设条件。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与土壤等方面了解建设条件;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及城市特色等方面了解历史文化,确保道路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

2.1.3研究道路两侧城市规划的用地性质,所设计的绿化景观要以此为依据,符合用地性质的特点。

2.1.4了解市政管线在道路绿地内的走向及埋深,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性原则。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即贯彻以乔木为主体,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2.2.2安全、可识别性原则。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

2.2.3文脉延续性原则。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我们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

2.2.4协调性原则。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即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2.5服务性原则。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即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同时植物群落块面的大小根据车速有机合理地布置,以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

2.3设计要点

2.3.1空间尺度比例与空间序列的考虑。道路是城市的空间,它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即不可能同周围环境分开。换句话说,道路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当道路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高与宽之间存在着某种匀称感,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均称性;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两侧的建筑呈游离状,进一步增大,道路就有种空旷、萧条感;而D/H=1.5-2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人漫步其中会产生愉悦感。

完整的道路是协调的空间,无论是从城市规划的道路纵断面形式来看,还是从现代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道路绿化都是道路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在某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中,由于中间的机动车道宽37.5m,道路为典型的三板四带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考虑采用两侧绿带内种植高大的乔木来分隔空间,待到乔木成熟后,使整个机动车道路空间尺度更加舒适,不至于过于离散。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此廊道具有长度长、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为特点,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要满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一方面要强调道路沿线绿化风格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要求,又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所以在道路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动态景观的变化。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视觉上的协调统一,又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在配置上考虑了道路绿化模式段的长度,并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

2.3.2绿化形式的确定。绿化形式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关键。如何来确定绿化形式,根据笔者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两侧用地的性质;二是建筑特色与风格;三是绿带内管线的位置与埋深;四是要设计绿地的宽度。综合考虑了以上四点后,在设计时要注意加强高低层次分析与季相色彩分析的步骤,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又如某道路绿化的设计,根据分区规划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商业用地、中间分车带宽12m,因此设计确定了韵律感强的高大乔木组群与低矮的剪型植物间断出现的形式,满足两侧商业建筑展露的要求;而市政管线多集中在绿地的两侧,因此本方案考虑在绿地的中心种植高大乔木、两侧种植浅根的低矮的篱或者灌木的形式。形式确定后我们来分析层次和季相,根据城市气候等特点,我们考虑植物的层次变化及季相色彩变化来丰富冬季景观,因此选择了乔木组群的树种为樟子松与暴马丁香交替出现的形式,两侧采用低矮的冬季红干的偃伏莱木形成层次和色彩的变化。

2.3.3节点及端头的处理。道路绿化要注重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特殊处理,设计时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视线诱导的功能。如:在端头处种植低矮的彩叶花卉与图案式剪型篱,既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提示人们注意,起到诱导的功能;又可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此外,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和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侧,应考虑视线遮挡的问题,不宜建设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遮挡视线,要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绿化形式。

2.3.4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此外,由于建设过程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人为损害比较严重。因此在保证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的前提下,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和抗污染的树种,如:杨、柳、榆、糖槭、丁香、玫瑰、锦带、连翘、云杉等,才能较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减少扬尘和降温,又能提高绿地率,有着无法取代的景观效果。落叶乔灌木和常绿地被配合使用,可以形成特有的冬季景观,枝干扶疏而不萧条。开花地被,如二月蓝、白三叶等,可以在道路边形成大片花境,十分壮观。

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土,应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力求避免沉闷单一。可采用一些低矮、观色植物如金叶榆(黄色)、云杉(绿色)、彩叶草(红叶)等构置成不同图案的模纹图案,以增加叶色的变化。其次可通过采用观花植物如春季的榆叶梅、丁香,夏季的黄刺玫、玫瑰、佛头花,观果植物秋季的山丁子、金银忍冬、接骨木、李子,冬季的白桦、京桃、山桃稠李、偃伏莱木等观干皮植物季相变化来达到动态的色彩变化之目的。

3.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视角下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设计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城市文化与绿化景观的融合与升华。在形成生态的廊道同时营造文化的空间,这势必将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2]王浩等著.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道路景观规划篇2

关键词:道路设计;解决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道路交通设计的传统观念中都是按照“以车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的,道路只是人和车进行移动的一个通道,所以道路设计人员大多都是思考车辆的快速通过这一方面。这种设计观念没有有效的结合道路的地形地貌特征,都是按照相同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导致道路单调乏味,并且道路设计主要是以车辆作为整体,没有正视自动车和人群的权利。面对这一问题,现如今采用的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也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规划的随意性

一个城市的道路就是城市的血脉,道路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来说有着极其重要长远的意义,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①事物都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计划永远不能满足变化的要求,因此规划显得没有意义;②地方政府或者是个体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进行土地出让,影响了规划的正常进行。

1.2忽略“以民为本”

城市规划中对于“以民为本”的原则都贯彻的不够彻底,主要是因为:①城市道路规划中人们对于这一过程的参与度还不够;②城市道路规划中大多都是直接根据领导者们的意志判断规划的好坏,违反了规划的公开性和独立性的原则;③城市道路规划的约束力还不足,人们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等降低。

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忽略了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的保护,一个城市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如何发展和壮大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所以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文化遗产,但是在许多城市道路规划中都普遍存在破坏城市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的问题;②忽略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道路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③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城市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城市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等。

1.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介绍:①城市道路规划中出现盲目的加宽道路。我国城市道路中红线宽度都相对比较窄,主干机动车道都比较少,但是最近几年城市道路因为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的堵车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多城市都不经过相应的规划设计就盲目的将一些道路进行拓宽,增加机动车辆的车道,导致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对于一些大交叉口是城市车辆进行交替、转换的重要地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对于交叉口的设计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那么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如果交叉口的排水设施排放不顺畅也会导致雨水出现堆积,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②城市道路相较于公路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同。城市道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建筑的密集度比较高、组织比较复杂、布线比较多、建设的施工工期比较短等,并且因为城市道路属于政府工程,所以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不但要按照工期完成,还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有些城市道路的干道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基础不牢固,导致在使用不久就出现断裂、下沉的现象,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③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结合我国人口的密集度进行设计,我国人口较多,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量也是非常大的。

2解决措施

2.1系统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于区域城市环境建设的规划,结合系统理论的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要超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总和。设计人员要结合系统理论原理确定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改变过去的只重视局部,不重视整体的观念,将道路融入整个系统中进行分析和探讨。

2.2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2.3寻找与发现地域特点

设计城市道路规划时要先对规划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道路周围的景观特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尤其是周围的的山林、田野、湖泊等要进行重点的观察和分析,设计道路规划时要注意将景观和道路规划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景观网络或者是景观走廊。

2.4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的道路是形成城市交通和节点的关键和桥梁,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不但有以车为主的车道,还有以人为主的步行街等,所以设计城市道路的人员要注意结合人和车的相应规划原则,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种植适当的树木等,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地块的作用和性能,从而创造出最有效的景观效果。

2.5城郊道路景观的设计

城郊的道路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功能主要是方便人们利用机动车往返在城市和城郊之间,城郊道路的主要特点是需要穿过许多的自然湖泊、农庄、村镇等,所以设计城郊道路需要结合平:曲线、纵曲线等,这样可以保证行驶人员的心情的愉悦。

2.6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结合现代新型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经验进行设计,结合城市的发展和具有的影响力和作用确定城市所处的地位,从而确定相应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保证一定的威严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从基础设计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从而逐渐确定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完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体系,确定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2.7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制定好相应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后要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并认真监督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个方面。其中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则要立即进行上报纠正或者是处理。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监督规划的实施,保证城市道路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进行。

3结语

综上,城市道路规划和城郊道路规划设计等都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线性空间设计等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设计城郊道路景观时要结合自然群落形态和自然景观资源等设计形成相应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在保证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等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道路景观效果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做到“以人为本”,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道路,从而不断加强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20(4):42~48.

道路景观规划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系统整合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028-02

现阶段,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城区道路建设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路绿化和建设工作的整合完成,确保道路通畅时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也已经完成。在道路监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景观植物的多样化和植物特点,构建优质的城市道路景观。

1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依据生态学和地理学分析,景观不但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还特指一些区域中综合审美特点和功能特点的景观。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景观具备一定的判断性和空间特殊性,在生态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多次划分,对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优质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国内当中,为实际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实际道路监管规划设计工作当中,设计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经济、生态以及美观等影响因素,在全面的生态价值理念当中,对道路景观实施优质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以此完善生态系统。现阶段,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当中,景观划分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划分,促使其满足城市道路多样化工作的建设需求。

2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规定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城市道路功能规划原则。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道路绿化有助于优化城市道路环境,为城市建设提供优美的环境。同时,道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工作、体育、货物等重要通道,因为在交通空间中多样化的人群出新目标是存在差异性的,由此对道路景观也会出现多样化的视觉感知。在对城市道路景观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人、车辆以及视觉等因素,对多样化植物实施不同的栽植方案,将路线设为视觉线形设计的目标,注重以人为本,提升视觉质量。在实际道路设计阶段,确保人们可以获取心旷神怡的感觉,需要防止植物景观出现阻碍视觉,并且在道路弯道的时候,不能出现大灌木或者是小乔木。道路绿化还具备一大特点就是遮阴和降温,随着四个季节的不断变化,植物的形态也会出现变化,而优质的道路植物可以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一定的绿荫。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生态协调原则。生态协调是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点,在实际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生态协调原则需要对植物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创造植物群落的魅力。第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原则。其不但保障植物的习性和环境彼此相符,还要结合艺术构成理念全面展现植物的形式美,促使创造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到一起。第四,因地制宜,满足土地和植物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区气候、种植的地理环境等,选择这一区域可以生长的植物,从而装饰园林,抵抗自然灾害。

3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交通性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在实际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交通性道路主要是依据路灯、地面标线、标识牌等设备构成。其是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工作一定要具备科学性,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关系到的工作内容较多,操作难度很大,而道路行驶车辆的数量又非常多,为了提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美程度,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道路空间规划设计中,以此提升道路形象,交通设施中要达到形象化和标准化。第二,步行道路景观和设计的系统整合。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步行道都处于城市中心商业重要区域。在步行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亲切性、丰富性以及文化特色,全面突显我国提出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内涵。在商业步行街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创造和谐优质的环境条件为基础,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商业街道及E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特色和色彩等特点,保障建筑体量和质感的改变满足商业接到监管建设工作提出的规定。至于接到地面的铺装,需要结合多样化城市实际需求,科学选择多样化的铺装素材。第三,绿化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在对城市道路实施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分析草坪、灌木或者是树冠、应用照明O形式以及植物类型。若是城市道路较为宽敞,需要在道路两边或者是中间设定绿化隔离实施科学化的空间划分。在实施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程中,需要深入分析道路周边环境和立地条件,为之后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1]。

4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重点

4.1科学选择植物类型

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工作中,要科学选择绿化植物种类,尽可能展现出区域植物的特点,出现植物种植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绿化用地的明确具备非常多的影响因素,人们主要是将道路建设中认为损坏严重的区域定位绿化应用区域。由此,在对道路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实施优质的管理,依据客土栽培为基础,结合就地取材的特点,选择抗病虫害水平和抗污染水平高的植物实施种植,以此提升植被的生态成果,促使律师的植物展现自身优质的能力,优化空气的作用。因为城市道路是行人和实际重要的活跃区域,在确保道路通畅、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创造出优质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视觉结果,由此需要对植物的层次和色彩实施科学化的搭配,展现出植物种植的影响力,促使道路景观的色彩逐渐向多样化发展,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绿化形式[2]。

4.2注重端点和节点解决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对分车带的端点和道路分叉状况实施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端点和节点处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实际规划工作中,需要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衔接和连贯为依据,在实际道路绿化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行人和通车之间的安全性能,提升视线以电脑作用。如,在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备低、矮恩典的彩叶花卉在端头实施种植,这样的设计不但提升了行车的安全系数,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的提醒,以此展现绿化景观的引导作用[3]。

4.3科学明确绿化形式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来说,绿化形式是工作的重点,因此明确城市绿化模式和方案是实际工作的重点。为了科学划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工作:第一,要确定绿化道路的质量,并且需要对这一城市的建筑特色深入了解。第二,在绿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明确管线地点,并且对相应管线实施深入处理。第三,要科学设计绿化面积。进行上述几点工作之后,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空气、地理位置等特点,科学设计景观绿色方案[4]。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加,道路系统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系统的构成一定影响着周边环境的变化,但是道路景观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这为实际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优化。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和社会经济情况,对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系统整合工作,从而构成城市发展最为优质的道路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秀阳.基于绿色交通模式的小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朱兴娟.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14.

道路景观规划篇4

关键词: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

一、泉州滨海路的规划功能定位及实施意义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是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实现国家战略和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上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将泉州台商投资区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泉州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之一,提出统筹环泉州湾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拓展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综合服务功能等要求。

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正处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海岸带上,现状贯穿有湿地生态保护区、沙滩浴场区以及崇武古城区。沿线包含有惠女文化、侨乡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闽南文化等多种文化。滨海路的规划功能定位为:基于泉州海岸带资源优势,具有鲜明泉州特色的城市标志性休闲旅游景观大道,是泉州国际旅游度假海岸的重要城市资产和标志性吸引点之一、是未来连接和服务泉州滨海主要旅游景点、聚焦和发展本海岸带旅游文化的主要纽带和载体。该道路将提升为一条生活型、慢行为主(限速每小时40公里)、标志性城市景观主干道。其主要作用为展示海岸特色,组织海岸交通,打造经典游线,拉动旅游发展。

二、泉州滨海路规划、设计要点介绍

(1)CA规划解读

泉州市当地政府曾委托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做了《崇武至秀涂滨海区域生态保护和景观旅游规划》。在CA规划中,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发展的总体理念为:

①生态理念――人工与自然共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完善滨海路(后渚大桥东桥头―崇武)海岸带沿岸现状岛礁资源与景观资源,尽可能不破坏动植物原有的生态栖息地,突出其自然生态优势,进行空间环境的再创造。使人工与自然空间布局相辅相成,有机共生。

②文化理念――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以现代化的科技和手段拯救,保护地域传统和文化底蕴.创新文化内涵。

③人本理念――功能与需求统一:利用当地独特的湿地,沙丘,海洋资源,塑造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以至思考自身的空间与场所。

④特色理念――特色与标识彰显:结合沿岸特有的景观特质,充分发掘风景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突出特色性与标志性的展现,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受。

此次规划设计就是基于此,对滨海路的道路景观规划方案做进一步的深化设计。

三、泉州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理念

对于泉州滨海路的特殊性,其景观设计上已不能仅仅的局限于道路景观的简单范畴,而应该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处理好道路与地理环境、人文文化、商业运营、自然海景、社会审美之间的关系,使泉州滨海道路景观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在统筹考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以“五型景观路,绚丽泉州湾”作为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即:将泉州滨海路景观规划成为一个高标准五型景观――艺术型、人文型、风情型、生态型、健康型,富具文化内涵、集自然生态、运动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带。

2、设计方案介绍

在美国CA所做的《崇武至秀涂滨海区域生态保护和景观旅游规划》方案中,对滨海路全线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做了系统性的分析。为此,我们立足于这基础上结合现状区域环境以“游客”为中心,以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基准点,提出了多样性、公共性及局部区域立体化等景观设计原则,分区域进行设计。

2.1道路线形

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就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在道路布线选形的同时就从景观建设和技术性双方面角度来统一考虑道路选线的定形。

因此,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在满足环保、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景观的需要。道路与自然岸线相结合、相协调,临海看海,最大限度保护沙滩、及自然岸线的同时,使自然海景得以更佳的方式向外人体现。为此设计中不占有现状自然沙滩,利用沙滩的同时应兼具考虑护岸、防浪堤的建设上遵循海岸演变规律,与沙滩的保护开发相结合。

由于滨海路的定位为旅游观光性质的,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上可打破规则平直的直线型。以自然、流畅的曲线性布置,以扩大道路中或边分带的尺度,并将交通的停车、公交站等服务功能弱化布置在其中。这点在我们的白沙湾试验段设计中充分体现(图4)

2.2绿化景观

绿化是滨海路景观设计上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美化、软化道路的生硬感。同时起到引导交通组织的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行驶环境。是对外展示滨海路景观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

(1)适地适树,选址乡土树种。既体现区域特色,又兼具功能需求。

(2)树种选择上以抗风性强的耐盐碱的乡土植物作为骨架树种适当搭配高杆棕榈科植物为主。

(3)植物配置上,注重空间疏密、高矮层次的变化。花相、色叶、常绿植物的搭配,以体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满足游客遮阴需求及观景效果。

(4)整合梳理现状沙滩及岸线原有的植被,保留现状长势较好或已形成的良好效果的植被区域。适当散落的增加种植一些适合海边环境生长的黄槿、马鞍藤、月见花等植物,以丰富沙滩的景观效果。

(5)强化道路的引导性,兼具考虑道路景观整体风格的连续性。同时以大面积的植物片植景观来满足行驶中的景观效果。(图5)

2.3海岸边界线景观设计

滨海路的海岸边界线景观主要指海洋与道路之间区域的过渡景观空间。我们根据沿线不同区域在功能及防浪等级各异的情况下,设计了不同的边坡、护岸、挡墙的防浪堤形式。使其在防洪、防浪功能的前提下保证道路行驶的安全及景观场地的亲水性。

(1)保持原有岸线的基础上,对防浪墙做立面上的景观改造,在堤坝底部根据现状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处理措施。在安全允许的区域适当的考虑创建亲水空间,为游客营造与大海亲近接触的岸线空间。

(2)海岸线距离道路较远的区域。我们考虑采用绿化边坡处理与沙滩之间的衔接地带,以绿色植被固坡,通过乔灌木草皮之间的搭配,形成自然、生态的软质边坡。若沙滩与道路间的高差较大,距离较短的区域,我们建议采用半硬化的边坡护岸。即绿化处理高潮位以上的防浪堤立面。

(3)对于道路直接与海面相接的。需用人工化的工程防护措施,才能满足安全防浪等级需求,建议以消浪块、条石丁砌、直立式弧形护岸、直立式挡墙为主。

(4)对于局部港湾式的沙滩区域且可开发沙滩浴场的区段可建设台阶式的护岸形式,以便游客进出沙滩。(图6、7)

2.5景观分区设计

滨海旅游路景观就犹如篇流动的乐章,其应该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又兼具着丰富的、多主题的、多功能性、多层次的景观内涵。景观规划中根据沿线的区域现状,人文条件对景观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并赋予其主题和功能。(图8)

(1)湿地生态区(后渚大桥东桥头――秀纬三路)

该段长约3.7公里,现状周边为滩涂湿地,规划定位为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景观设计充分结合现有滩涂,打造湿地生态景观路,利用滩涂湿地打造生态特色慢行道。绿化以“水岸叠绿”为主题,以恢复生态系统、吸引鸟类栖息,打造自然生态为目标,植物选择以树形挺拔的小叶榄仁为基调,以常绿、色叶乔木、地被灌木及红树林植物“高、中、低”群落搭配,层层相互叠加,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岸叠绿”的绿化景观效果。(图9)

(2)时尚都市休闲区(秀纬三路――绕城高速)

该段长约3.1公里,现状周边以村庄和鱼塘为主。规划为CBD泉州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重在突出CBD核心区形象,打造都市一流的城市阳台,以多彩绚丽的植物景观,烘托CBD繁盛景象。景观设计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法,在轴线端部的城市广场上设置标志性的观景眺台,沿岸曲线式慢性步道的绿化、小品、铺地等的设计都着意于打造时尚、休闲、都市化的景观空间。(图10)

(3)康乐运动体验区(绕城高速――张经3路)

该段长约8公里,现状周边以村庄为主,周边规划有西山体育公园、大坠岛旅游风景区等。以规划的西山体育公园为依托,打造充满活力,健康绿韵的道路环境。景观设计以植物营造、突出健身林荫大道的氛围,采用榕属类植物为基调树种,突出“乡土榕荫”的绿化主题空间。

(4)活力阳光沙滩区――白沙湾试验段(张经3路――张经12路)

该区段长约3.5公里,周边规划有蓝色经济区、月亮湖旅游核心区、海洋文化主题公园。该区段现状海岸除自然沙滩外,东面海岸以自然海礁石为主。自然风貌优越,视线通透,效果佳,可为游客提供海滨特色娱乐、观光活动的天然场所。景观设计上提炼滨海景观路、游艇码头、阳光沙滩这三大元素,打造海西唯一的沙滩活力岸线,打开泉州旅游又一新门户。设计上为完全保留现状的天然沙滩,将道路北移50-100米,留出景观过渡带,采用“海浪”柔和曲线元素作为设计构成,使沙滩、绿地、道路、建筑等不同的环境区域在空间上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一体化概念。(图11)

3、滨海路景观设计的亮点

滨海路旅游景观带将是泉州城市景观特色的展现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览休息、海面活动的场所。我们将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进行了组织与塑造,通过与泉州现状旅游环境的结合开发,营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海旅游空间。泉州滨海路景观不仅会是城市功能需求的直接反映,还将是城市生态结构和人文结构的深层次综合体现,它将不仅是一个人工形式的美,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功能良性循环的美,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之上的文化意蕴的美。

四、结语

城市滨海区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中的关键区域,而滨海路景观带作为滨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和作用。本文以泉州市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探求城市滨海路景观带建设的最有效途径,提高滨海城市的形象及滨海路道路和景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李娜.大连星海湾与黑石礁滨海路地区规划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6).

[2]刘冰,刘陶冶,王牧.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J].山西建筑,2012,38(13),8~9.

道路景观规划篇5

关键词:过境公路;改造;街景;风貌规划

1.背景概述

随着近年来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过境公路发展起来的众多城镇,由于规模扩大,发展加速等需要,不可避免的面临公路外迁的问题。原过境公路改造为城镇街道之后,如何对街景风貌进行规划控制,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由于过境公路是以服务快速交通为主要服务内容,公路沿线景观风貌较为单调乏味。因此,改造为城镇街道后的道路,面临着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于街景风貌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构建科学全面的规划系统需要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更深入的探讨路改街背景下的街景风貌规划思路,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规划思路,希望为之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2.案例背景

2.1规划背景

2.1.1西店镇及甬临线概况。西店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本次规划区域甬临线的前身为$214省道的西店段。西店镇境内的甬临线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城镇,全长13km。借助甬临线省道的交通优势,西店镇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的城镇。由于温甬台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分担很大一部分的现有交通量,在此背景下,甬临线由过境公路向西店镇主要街道转型。公路改为街道,对甬临线的街景风貌提出了新的要求。

2.1.2上位规划与周边规划。上位规划:根据《西店镇域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西店镇区空间结构为:“两轴两心、东居西工、一带双网”。“两轴两心”,规划中将甬临线作为城市主要发展轴,“东居西工”,甬临线沿线东部多规划为居住区用地,西部多规划为工业用地,“一带双网”,甬临线靠近海滨滩涂,贯穿多条水系,并且道路全线两侧均有景观绿化带。周边规划: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衔接,另外街景规划与东西向贯穿西店镇的五市溪景观规划体系衔接。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甬临线人文环境现状分析。①建筑现状:建筑层数均为六层以下,高度较低;建筑颜色较为丰富,其中灰色,白色稍多;建筑材质多样,其中以马赛克和陶瓷贴面较多;建筑总体较新,在南段有部分较旧建筑;建筑屋顶平屋顶和坡屋顶各占一半。②用地性质:道路两侧以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商业用房多于居民楼结合,北段局部有公共绿地。③产业分布:以工业为主,农业比重较小,中部商业较多。④文化分布:甬临线周边有众多历史遗存,其中镇东桥及宗祠等古建筑,仍然维持其使用功能,得到持续的修缮和维护。亦有部分良好的文化元素较有价值,如海洋文化,牌坊文化等均可以进行深挖体现。

2.2.2甬临线自然环境现状分析。沿线多分布绿地,近处为道路绿化,远处为农田或林地,少数地段为山麓。道路两侧大部分有人工沟渠分布,共有六处溪流与道路交叉,其中包括五市溪,紫溪等较大溪流,另外分布两处较大水塘。

3.甬临线街景风貌规划思路

由过境公路改造为城市主要街道后,街道整体景观风貌水平亟需提高。在经过多次现场深入调查以及较大范围的居民问卷调查发现,城镇建筑形象对于整体风貌影响度非常之大,因此,在规划中决定将沿线建筑风貌规划作为特别部分构思,其它方面在整体规划中逐一展开。

3.1甬临线景观风貌规划总体构思

甬临线作为西店镇发展的主要轴线,沿线分布了全镇70%的自然村,60%的农田和海产养殖业,80%的工厂制造业。在2010~2030年城镇总体规划中,甬临线的这一主导地位将会得到加强巩固。作为改造后的城市街道,以城市发展主脉来表现甬临线在西店镇中的重要地位再合适不过。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规划的不同方面,将发展主脉的概念细化为4个方面:历史文脉,生态绿脉,交通动脉,休闲新脉。

3.1.1历史文脉。西店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沿甬临线分布最多的是反映当地家族文化的宗祠和寺庙。由此梳理出甬临线的主要文化脉络为宗祠文化,具有当地特色的海洋文化以及代表村落的牌坊文化作为文化脉络的分支。

宗祠文化的保护:将现存在寺庙宗祠按照需要维护程度,分为修缮类,维护类,拓展类。修缮类针对建筑较为陈旧破落的寺庙宗祠,维护类是针对现状较好,建筑较新的文化景点,拓展类是对文保重点单位,进行配套设施的增设,指示牌说明,服务范围的扩大等强化文化景点辐射范围和辐射强度的工作。

牌坊文化的保护分为2类:修缮维护类,现存牌坊均属此类,以清洁维护为主;拓展新建类,对于沿线分布的各个村庄,增设牌坊或融入牌坊元素的指示牌加以注明村庄名称,增强村庄的可识别性,美化环境。

海洋文化的保护:在甬临线近海地段设置指示牌,对于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点进行说明引导,今后可发展滩涂观赏,海产养殖农家乐等旅游产业。

3.1.2生态绿脉。甬临线沿线具有较好的绿化基础,当地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比较重视,鉴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在规划中引入绿道概念贯穿整段甬临线。根据现场感受较为突出的景观要素,除了传统的沿线绿化,对远山,景观视线和水体也将给与同等程度的重视。

远山:在欣赏远山景色视线较佳的地段,布置平台供休息赏景,并设置指示牌说明山体分布。

水体:对人工水系的处理,如道路较细边沟,应加盖石板,较宽沟渠,增种水生植物,在与溪流交汇处,选取合适的观景地块,设置景观亭增加亲水性。自然水系主要指较大水塘,布置木平台,配套休闲设施,增加标识牌指引。

沿线绿化:由于全线较长,沿线现状条件较为复杂,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将甬临线分为三段,北段为城郊区,中段是城市区,南段为乡村区。

北段绿化基础较好,但是存在树种单一,植物层次单调的问题,因此,增加植物群落层次,丰富植物品种是北段绿化的主要手段。在北段入口处开始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利用原有植物基础,增加中层常绿乔木。中段地区以商业为主,并分布居住区,本段植物景观以精致美观为主,结合树池种植时花灌木,以观赏为主。南段主要分布工厂和乡村,植物种植设计以实用性为主,在工厂种植具有良好抗性的树种,村庄人口置石注明村庄名称,选择局部地段砌路边花坛,植物选择以自然生长不需后期过多养护的粗放型树种为主。

3.1.3交通动脉。甬临线承载着较大的交通量,尤其是南段,大型货车流量较大。目前交通情况并未做到人车分流,存在安全隐患。

人行道:全线向两侧拓宽2.4m作为人行道,不能满足拓宽要求的地段,可适当减少人行道宽度,保证全线95%的分布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由于城区段非机动车道较窄,仅有3.7m,不能满足停车之需,因此,在城区人流车流较多的地段,非机动车道向外拓宽1.8m,保证满足停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需求。与游步道系统衔接:选取2处节点,设置二级游步道连接主道,布置配套标牌系统,指引说明甬临线沿线景点。

3.1.4休闲新脉。在观赏视线较好的地段,设置休憩设施,引导使用者到达。布置花架,坐凳,亭廊,景观平台等设施。在居住较为密集的地段,增设运动小广场,安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丰富当地居民的休闲生活。

3.2甬临线沿线建筑风貌规划

3.2.1近期建筑整治。通过对甬临线两侧建筑的现状分析,对建筑维护进行分类,并统计出具体数据明确工作量,按照建筑的新旧程度分为保留建筑,立面整治建筑,店面整治建筑,补空建筑,规划建筑。其中保留建筑约占70%,立面整治建筑约占15%,需对立面进行粉刷,店面整治建筑约占5%,对其进行综合整治,补空建筑约占3%,对其立面进行规划后再建,规划建筑,约占7%,需按设计进行建设,风格上符合城市整体风貌。

3.2.2近期沿街户外广告整治。现状户外广告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凌乱,部分路段广告牌低档劣质。针对需要改造的户外广告牌,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如相邻经营单位牌匾底线必须整齐划一。横匾设置应采取全封装工艺,不支架等。对于新建建筑广告牌,主要措施有闲置门头牌匾高度宽度厚度,采用全封闭工艺,不得支架等。

3.2.3远期总体建筑风貌规划。由西店镇及甬临线的区域特征和周边环境,推导出建筑风貌的元素有海元素,生态元素,工业元素等,从而确定沿线建筑的基本风格为简约清新的滨海建筑。新建建筑主要分为人居类和商业类。人居类建筑形式统一规划,可根据不同村庄进行分类。商业建筑形式全线应统一,可根据店面规模进行局部形式调整。

3.3总结

规划总体思路是在解决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历史文脉,挖掘区域历史文化遗迹,利用历史元素提升区域认知度,营造宜人的人文环境。生态绿脉的启动,伴随着绿道的贯穿全线,水体的充分利用,沿路景观观赏点的开发,以及对观景视线的利用等,并结合总体规划中远期的工厂西迁,近期的对于工厂周边绿地进行绿化品质的提升工程,必然对整体风貌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动脉的疏通,针对现状交通方面出现的问题,增加人行道满足步行安全,拓宽城区段非机动车道满足停车之需,增强了甬临线的交通功能。休闲新脉的提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休闲氛围,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对于建筑的整治和新建,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

通过对不同规划要素的分项细化,为甬临线完成公路向街道的转变提供指导性规划,这一规划不仅仅是单纯的提出街道景观规划,而是建立在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道路角色的转变而量身定做的规划方案。

道路景观规划篇6

【关键词】:老城区;道路景观;生态设计

1、老城区道路景观类型分析

1.1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自然景观包括各种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如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地貌特点,具有城市个性的乔木、灌木、花草等绿地景观与植被构成,除此之外城市水循环与气候循环系统都属于城市生态自然景观的范畴。城市的整体构成离不开生态自然资源,不同的地形环境与地表特质造就了不同的城市结构及构成体系,意大利威尼斯街道景观具有水上城市的特质,中国的重庆是名符其实的山城,这都与该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分不开。老城区道路景观的改造不但不能脱离原有地表与地形及水文特征,还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强化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特质,才能使城市旧街道焕发生机与活力。

1.2历史人文景观

老城区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道路景观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以实体构筑物为载体构成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2、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不因短期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期整体的环境代价,使得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口]。可持续发展是体现在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如何结合自然环境,在合理使用规划和设计手段,达到最小破坏环境,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强化作用,使得整个社会和生态和谐共生。

2.2注重生态性

从城市规划阶段开始,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理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城市生态效益,建立{效、节能的城市道路绿地生态系统。在植物配置,遵循生态原则,考虑植物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的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植物,以避免植物种间竞争的发生,增加绿色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提高整体质量,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针对在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道路规划先斤,道路景观设计次之和道路景观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应提倡"生态绿地"的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而且在道路规划时应该考虑道路景观的整体性,使得新元素与旧元素融为一体。

2.3以人为本

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则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的角度出发,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及也理的道路景观,充分发挥道路绿地的降湿遮荫、防风防火、防尘减噪、防震减灾等生态功能,体现出对人文关怀,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空间。道路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分,不同车道形成不同的空间;而不同的行人又对道路景观的要求是不同的,上班、上学、办事的人无论是步行还是行车速度都较快,在路停留时间较短,对道路景观的观赏时间较短,他们对道路的交通状况和安全较为关注;而散步、观光游览的人在道路上停留时间较长,速度较慢,对道路景观有更{要求,他们希望能够路边有景可观。

2.3发扬地域特色

城市道路景观存在千城一面、千街一面,没有特色的问题,每个城市的道路景观都大同小异,缺乏可识别性,忽略了不同城市D有的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而一个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可看出这个城市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尊重、继承和保护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结合现在,注重地域文化的表现,以体现城市的景观特点。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尊重场地的特点,保留其历史文化遗迹,结合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建筑和其它的景观应体现地方特色,利用历史元素,选择承载地方文化和地方风格的景观要素,展示其地方特色;植物配置上多选用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3、杨凌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3.1人文景观的保护与继承

保护与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保留传统风格特征和空间面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对原有建筑立面或古树保护,包括一砖一瓦、一木一叶等,同时对这些景观要素加以提炼,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这样能让人感觉到深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继承与保护必能促进城市运转,合理考虑效益回馈,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3.2空间活力塑造

在老城区原有道路景观的基础上追加新的构成要素,与原有要素之间持续发酵,是新的景观形式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盘活老城区的景观系统,恢复其活力,激发人们的兴奋点,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一方法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带来不一样的景观体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必须始终把握功能这一前提,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才能使盘活的街道景观长时间保持生命力。

3.3生态系统的恢复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主要通过景观小品设施、绿化种植来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最好的景观。小品设施的设计,因道路绿地的范围有限,故在设计当中多以景石做点缀。通过对景石的一些造型处理,突出文化与人文精神,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性与观赏性。在植物种植方面以物种多样化为原则,在确保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的前提下,构建生态化植物景观。大量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桂花、红木等等。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提高,景观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和创新,为了能够创造更优越的城市道路景观体系,景观工作者们至今仍然在不断的探索着。根据杨凌老城区的特点,采用科学的生态设计理论以及生态设计手法,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道路景观系统。只有不断创新,我们的城市环境景观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性化,才能营造一个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有关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八(整理6

    - 阅0

    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10届高一(2)班数学教学工作,本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高一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现就本人的工作小结如下:一、师德方.....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精选9篇

    - 阅0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导,完成了必修1、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