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经济(6篇)

来源:网友

少数民族经济篇1

(一)矿产资源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比较重要的优势,在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比如稀土、钾盐等资源的存储量占据全国总量的90%以上;汞、锰、石棉等资源的存储量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以云南为例,锡、磷、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资源开发的方式恰当,将会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含的种类比较多,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中草药资源等都包含在生物资源的范畴之内。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呈现出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地域性显著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资源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长江,其发源地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现今,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建成多座水电基地,水能发电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能源,有效的改善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

(四)旅游资源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比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不仅吸引了国内众多的游客,同时闻名于国外,招来了大批的国外游客,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湖南湘西的张家界,将国内大小名山的特色融为一体,并且蕴含了大面积的森林,其中还有许多珍稀的动物,是非常珍贵的森林公园。除了自然旅游资源之外,少数民族地区还具有很多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民俗、传统节日、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

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面临的挑战

(一)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在过去,长江上游的森林总面积为3250公顷,时至今日,森林总面积只剩下463公顷,减少了85%,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森林的总面积正在不断地减少,由此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草原的面积也正在大面积的退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小,导致大量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

由于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沙化一旦形成,治理难度非常大,现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治沙的难度。此外,土地沙化面积的增大,导致大量的沙子进入湖泊当中,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珍稀动物及濒危动物,然而随着人们不合理的开采,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最终导致其分布区域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有些濒危动物已经灭绝。在云南及四川省,生存着大量的珍稀动物,然后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得生态平衡被打破,分布在这两个省份的生物物种灭绝了很多,有的生物物种大量的减少。

(四)水资源污染及短缺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再加上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污染十分严重,进而产生了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常年处于缺水的状态,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2000年,广西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1571万吨,到了2010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到了222439万吨,十年间,工业废水给广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之后,对空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尽管从2006年开始有所下降,但是总量依然比较大,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劣势

(一)优势

1.结构调整具备后发优势。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进入地区的企业具备先进入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并且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差距比较大,并且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最为符合的低碳经济的路子。

2.碳汇资源丰富。

森林具备吸收及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将森林该能力的大小称为碳汇,森林面积越大,碳汇能力越强。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总面积占据全国总面积的大部分,因此,具备丰富的碳汇资源。在广西,森林总面积为125205公顷,位居全国前列,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3.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我国越来越重视碳排量的多少,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二)劣势

1.环境脆弱。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多为粗放型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及设备上的限制,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这类型的工业碳排放量比较大,治理起来难度比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2.人力资源匮乏。

从平均受教育水平来看,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会由于人才的匮乏而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

3.能源结构单一且煤炭消费比例高。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据了总量的大部分,由此导致能源结构比较单一。另外,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结合

(一)大力发展优势低碳产业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低碳产业,真正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大力发展的低碳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农业方面,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备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并且具有地域垄断性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矿产品加工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发展矿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现今,已经拥有一些相关的企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冶炼基地,并积极地培育出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产业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产业链;第三,旅游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带动很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将民族地区的特色凸显出来,比如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等。另外,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云南省和四川省,二者可以共同来开发泸沽湖旅游资源;第四,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非常的丰富,尤其是水能,这都是清洁的绿色能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制定相关的措施促进二者的结合

首先,鼓励技术创新。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企业中,技术及装备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发展低碳产业,同时,这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其次,政府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资金及技术都比较缺乏,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所谓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这个机制的指导下,地区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少数民族经济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定位

少数民族地区是指以少数名族人民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1];与此相联系,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较为缓慢。基于此,笔者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逐渐全面、平衡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要真正做到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首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进行准确的科学定位。

本文在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涵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进行了探讨。

一、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一)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的重要性

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政府对自己在发展特色经济中的作用进行科学的定位。一方面,因为构建特色经济的首要条件是在对区域内的特色、优势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和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内的任何各级政府,要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区域内各类特色、优势资源现状,就必须准确理解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另一方面,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特色经济总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发展的,更何况特色经济的形成必须依托特色产业和构建相应的特色市场,所以作为充当服务者、顾问和助手等多重角色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只有在准确理解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明确本区域内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才能制定出完善的规则制度参与其他区域进行合法的特色经济竞争,以及正确引导本区域内的市场主体进行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特色经济运作。

(二)特色经济的含义

关于特色经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如王生鹏等认为,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杨丽认为,特色经济是依托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选择、培育的一种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3];李澜等认为,所谓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4]。第二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体系。如曹阳等认为,特色经济是指某区域依托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构建并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所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5]。第三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如谢宝剑等认为,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6]。

比较上述三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对特色经济的本质界定是一致的,亦即都强调特色经济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点:一是特色,二是规模。因为无论强调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者是一种区域经济体系,亦或是一种经济结构,只有特色而无规模,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只不过是开展多元经营中的一种“小打小闹”,称不上是特色经济;同样,只有规模而无特色,没有质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特色经济。所以他们只是在表述上或者在强调的重点上有所不同而已。

(三)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1、经济定位的含义

所谓定位,简单说来就是指确定位置,具体地讲就是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如确定某一产品在市场中位置、某人在其所属组织机构中的位置(或角色)、某个物品在某一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

而对于经济定位的定义,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定位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7]。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与经济定位有关的几个问题:(1)经济发展的功能目标是由主导产业决定的;(2)经济地位目标是由主导产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3)主导产业的性质是由它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其发展趋势是国际性,而主导产业的地位是由其影响的范围决定的,分为全球范围、国际区域(几个洲)范围、国际地区(几个国家)范围。可见,经济定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即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发展目标的过程。但是,不能认为经济定位是经常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我们应明确它只不过是相对稳定罢了,一般至少可以稳定5~l0年。所以,可以认为经济定位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2、特色经济定位及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仿照经济定位的定义,结合特色经济的含义,笔者认为特色经济定位就是国家、地区或城市特色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是特色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顺此思路,笔者认为所谓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就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二、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意义

笔者认为,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一)有利于明确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为落后的现实,决定了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必然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由此又决定了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作用。

笔者认为,科学定位并发展特色经济的作用是很多的,但最突出的作用是逐渐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只有合理的地区经济布局和结构,才会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地区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特色、优势资源和民族文化上,与发达地区相比优势甚为明显,所以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将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了,又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必然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状况,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8]。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以及区域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既要提高水平和效益,又要适应并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规模扩大和经济结构调整上,确定自己在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层次,通过对特色经济进行科学的定位,既能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又能激活与国际、国内及其他区域之间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实践证明,因为特色经济具有很强的应变性和适应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加快城市化进程[9]。所以,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的探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特色经济定位时,总体思路上应进行多元定位,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特色经济定位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既有优势特征又有劣势特征[10],其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今在很多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区位特点和优势明显等几方面。

少数民族地区的劣势特征更加突出:(1)因为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硬成本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2)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因,隔断了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或即使有联系但并不快速畅通,进而限制了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流动;(3)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甚为缺乏或落后,因而对自然条件具有绝对依赖性和边际效益约束;(4)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观念和尊重人才的意识淡薄,使其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人才匮乏;(5)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体系的非均衡状态十分显著。

正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特征和劣势特征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和相互结合,使其开发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忧喜参半。所以,笔者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特色经济开发定位的过程中,必须依其特点和现有的经济社会基础,结合现实市场和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准确找到发展特色经济的目标所在,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对策,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优势、特色自然资源定位特色经济

前面述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特征之一。笔者认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然是优势,但只是定位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条件,非充要条件。要能准确定位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并日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特色自然资源定位特色经济。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周边也不乏个别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在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入手打造特色,而特色经济是在整体综合上的比较优势经济,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在对特色经济进行定位时,一方面要在特色资源定位上下功夫,找出人无我有,并进行产权定位如注册有关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的商标或申请地理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对与周边地区相同或相似的资源通过保护性的特色加工或特色营销等方式打造特色。

(三)根据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定位特色经济

因为各民族对于同一产品的加工和利用方法奇特各异,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反映出人类在环境恶劣、科学不发达、生产生活资料极其匮乏情况下,主动适应外界条件的结果。比如,水族风味独特的名菜“韭菜包鱼”既营养,而又有“久久有余”的文化内涵,布依族的“酥肉”则是该民族在猎物过剩,缺乏储藏条件而又不愿扔掉的聪明智慧反映。众多的市场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产品如民族加工产品等效益一直看好,所以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其民族文化定位特色经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仍以民族加工为例,根据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获的产品,因数量极少,市场供不应求,根本谈不上成为特色经济。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对各行各业进行特色经济定位时,要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注入其中,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在生产加工领域,一方面要发掘民族特色加工工艺;另一方面,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民族加工的生产效率;再一方面,加大扶持资金,注入相应的民族文化内涵,扩大规模,使其逐渐成为自身的特色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晓路,武友德,周智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57-160.

[2]王生鹏,祁明德.甘肃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甘肃科技,2006(12):33-36.

[3]杨丽.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边远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昀新课题——以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J].学术探索,2002(4):130-133.

[4]李澜,张丽君.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16-120.

[5]曹阳,吴燕,金石.从产业价值链分析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兼论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242-244.

[6]谢宝剑,王志凌.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开发研究,2006(4):20-23.

[7]戴武堂.澳门经济定位与鄂澳经济合作[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5-54.

[8]黄春英.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及应对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0-52.

少数民族经济篇3

[关键词]恒合土家族乡经济;主要问题;发展优势;对策

一、引言

恒合土家族乡地处万州区东南边缘,位于万州区的东南部(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东临普子乡,南毗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西靠龙驹镇,北依白土镇,直线距离万州主城(百安坝)73公里,属重庆市级贫困乡。

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主有龙驹河的上游,泥溪河支流小龙河。全乡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0.63%,乡内山丘起伏,最高点鹿鸣丫,海拔1470米,平均海拔1000余米。最低点普子乡交界处,海拔486米,境内相对高差为984米,低山、丘陵面积约占二分之一,平坝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二分之一。

恒合土家族民族乡农业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红苕等;经济作物有烟叶、反季节蔬菜、黄花、茶叶、油菜、药材等;畜牧业主要有毛猪、山羊、肉兔等。2009年末耕地面积27009亩,其中:田16700亩,地10309亩。2009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5709亩,其中粮食面积47910亩。

二、正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环境恶劣

恒合土家族乡地处万州区边远地区,最高海拔1470米,平均海拔1000余米。其中低山、丘陵面积约占二分之一,平坝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二分之一。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夏热,多伏旱;秋长,阴雨绵绵;冬暖、多雾。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7°C,年最高气温30.0℃,最低极端气温零下0℃以下;年日照时数较低,平均为年1484.4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

虽然近几年恒合土家族乡的经济发展得到万州区政府的重视,再加上多次的招商引资与调派技术员到此发展经济,但由于环境、气温、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均告以失败。土地流失面积越来越广阔,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并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以及对政府的信任。

2.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的限制,当地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农业基础薄弱,而工业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大中型企业,在第三产业方面,除现在计划建设的避暑山庄(在2010年7月召开民族乡大会,其副乡长讲到,大力发展避暑山庄,使之成为万州的后花园)、个体餐饮(没有一个规范的饭店)、食品、服饰经营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了。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97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0万元,财政收入50.2万元,人均纯收入处在贫困线(826元)下的有2406人。每个村里的贫困户不低于10户,全乡该人群所占总人口约百分之十,总体上农民人均收入2821元,粮食总产量10350吨,生猪出栏数14840头,肉类总产量1247吨(其中猪肉产量1100吨)。当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使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3.政策落实不到位

自民族乡成立以来,上级政府多次拨款建设恒合土家族乡交通,发展特色经济,但据调查这些政策除上层知识分子之外,贫民百姓基本上不懂也不知道。近几年随着外地打工人员的增多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一些人了解到相关政策,政府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小马路修到一半就停止,公路虽有些建设,但也还存在着多数的缺陷:如宽度不符合国家指标、质量不过关(一般一两年之后公路就存在大量的坑洼)等。

4.交通闭塞

恒合土家族乡地区属重庆贫困山区,交通闭塞及交通规划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第一,运输方式单一。主要有公路及小马路,而一些较偏远的村落,基本上就不通车,而是崎岖的小路;第二,交通设施落后。公路一般是用石子铺成的,基本上都没有硬化,而小马路则主要是以土垒成的,下雨时基本上不能通车。到目前为止,凤仪场规模仅1平方公里,主要有5条街道。

5.文化水平滞后

文化水平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机构较少,教育率低。恒合土家族乡平均每个村只有一个村小,而中学全乡只有一个。据2008年不完全统计,全乡户籍户数7548户,这就使得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13个村的恒合乡,教育机构分布率十分小。由于恒合乡地处边远山区,当地居民大多散居,偏远的居民距村小要走上一两个小时,并且大多都是浓密野草覆盖的崎岖山路,这就使得一些人不愿上学,大大地降低了教育率。第二,人才缺乏。2008年末全乡户籍户数7548户,户籍人口为27719人(男:14729),土家族人口13374人,其中:农业户6837户,人口26579人,非农人口1140人。劳动力18552人,其余的多从事个体经营和外出打工。从第一点来看,全乡的教育水平将长时期处于滞后的发展阶段;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外来暂时引进的,大多数年轻人及中年人都外出打工,人才大量外泄。第三,思维观念落后。由于交通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大多数人的思维都还停在“”时期。如当地一些人称农民为中农、贫农,建设农村公社;对外来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涉及到政治方面基本上不会谈论等等。同时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挣来的钱在拆迁或距老房子不远地区建新房,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落后的模式。

(二)经济发展优势

虽然恒合土家族乡存在诸多的不利,但在发展经济方面,仍拥有潜在优势:

1.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中药香料资源。其中森林覆盖率占全乡幅员面积的52%,鹿鸣原始森林1万多亩。而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近百种木本植物和200余种草本植物郁郁葱葱,松、柏、桦等树种四季常青,其中药用植物达百余种,还有山葡萄、蕨菜、猴头蘑、牛肝菇、黄花等名贵山珍和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果。而锦鸡、山鸡、黄莺、山鹰、大鸨、山鸽、喜鹊、画眉、大雕、老鹳等珍贵鸟类。豹、狼、狐狸、山兔、狍子、獾、刺猬等也经常出没于山林间。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天然香料植物和药材生长――花椒、香桂、百千层等香料;黄连、青蒿、党参、西洋参、贝母、杜仲、丹皮等名贵的药材和地道药材。

2.旅游资源丰富。恒合土家族乡,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墓(保存完好的可以追溯到乾隆时期)、寺庙、原始森林、水库、烈士陵园等,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夏天凉爽的气候可以建设避暑山庄来发展经济。而土砖房(冬暖夏凉的特点)、土家吊楼、土家文化,也可以开发利用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政策优势。自新中国成立并提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之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享有政策倾斜,而恒合土家族乡“既有西部开发、片区扶贫、对口帮扶等历史机遇,又有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特惠政策”[1]。同时,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方面,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特色经济发展对策

1.发展“绿色”农业。根据当地地理优势,利用高山的特点,发展“绿色”农业,这是山地致富的主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嫁接技术蔬菜和水果。嫁接水果―“柚橘”:恒合土家族以柑橘产业为主,距离梁平柚近,引进梁平柚,嫁接在当地柑橘树上,精心培植,发展成为“柚橘”,这样能起到很好的功效,同时又可制果酱、果脯、果酒、罐头等,做土家族风味的特色水果;嫁接蔬菜:选择那些既营养产量又高的蔬菜,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的土家族风情小吃。

2.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业。坚持走“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农事体验相结合的三维一体”道路。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的方式,宣传农业基地,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以“亮少数民族品牌,走山区特色路”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一,发展民俗风情歌舞晚会,使独具风情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都可以通过这场晚会来展现。第二,着重集中规划发展当地的服务业,特别是饮食和工艺品。如:建设土家服饰一条街,土家餐饮一条街。第三,把生态自然景观游与避暑生态游结合起来。在展现生态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展现其生态农业基地。可以发展旅游业产业链:“大梁山”森林风景区―“王二包”―“潭獐峡”―“石桶寨”―“溪河”―“人头寨”等重要风景区,途中尽量经历重要生态农业基地。在旅游途中,导游讲解时可适当介绍恒合乡的旅游优势,可形成环带旅游开发区,让旅客穿上土家族服装,邀请他们参与土家族节日或婚礼,近距离感受土家族的文化,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3.打造民族品牌、促进民族特色产业链形成。第一,扩大中草药种植。由于恒合乡具有较高海拔的独特气候和山区土壤环境,野生与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种类繁多,产量丰富,药质优良,适于人工种植生产。其品种主要有天麻、黄连、党参、川贝等,大量地开发野生和培育人工种植植物,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第二,开发土家族蜂蜜、草药酒。土家族百草蜂蜜酒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土家族八珍酒能补气血,有利于强健身体。第三,发展歌舞(摆手舞、哭嫁等习俗)、刺绣、服饰等产业,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使三者相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4.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由于当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得大面积的土地荒废,这为发展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业――放养野猪、野兔等创造了天然的自然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循环”为中心,并进行合理规划,即大面积的圈养(当地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地面有天然的宽大的石缝,可作为饲养动物的槽穴,不需做任何的人工建设,便可圈养),同时将其粪便用于大棚瓜果建设和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经济成本,也可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不断的引进新技术,创新当地的经济机制。要求当地政府科学规划经济结构,引进新技术,引进技术人员,培养适应当地发展的人才并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

三、结语

从恒合乡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研究开始以来,恒合土家族乡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对恒合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以在某些方面发展与恒合地理相似的民族的经济,也可以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们深信对少数民族经济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及文化多元化和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经济篇4

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遵循如下基本链条: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科技落后—经济落后,由此链条产生的累积循环因果效应十分明显。教育落后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探究其原因有:1.经济的落后不能支持教育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却两极分化,农村所占的gdp不断缩小,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举步维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技术的支持,同时该地区的知识文化水平极低,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教育陷入一个恶性循环。2.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低,不能支持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低,辍学率高,尤其是女性儿童的入学率很低,教育的机会均等难以实现。与中国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所享受的教育条件不均等,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源配置不均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在中国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完全由政府财政承担,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仍然需要由当地民众承担部分费用。3.义务教育制度的落后以及经济上的困境,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边缘化,丧失了话语权。

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是:1.经济落后,无法保障教育的投入。2.入学机会不均等。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这样一种极其不平等的现象,那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入学机会不均等。3.教育条件失衡,差别巨大。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教师素质不高和数量不足的困境,这是因为本地的教育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使出现了优秀的人才也由于少数民族地方的经济条件等无法留住这些人才,而外地的优秀人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薪酬待遇以及其他条件也不可能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工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的执教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4.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低,学生的辍学率高。5.观念滞后。随着改革开放,金钱观念已逐步成为人们信奉的价值观,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成本巨大,而且经过大学教育之后依然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很多人都持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自己的子女经商或者加入打工潮。

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

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可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中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少数民族地区,且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越来越低,形成了资源富饶与经济贫困的强烈反差。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需要下大力气,还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发展经济,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可促进民族大团结

少数民族经济篇5

【关键词】:旅游开发社会发展生态旅游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人类还在原始时期就学会利用自然环境来获取所需的的食物,器具,而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进步也起到很大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就是这个意思。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因为长期居住在偏远地区,文化和经济都与中原腹地的汉族相差颇大。但随着改革开放,中央对西南各省的大力扶持,该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以文山广南县坝美等壮族村寨为例简要阐述一下旅游开发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坝美等村寨现状和发展

(一)坝美等村寨的现状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分布在云南省内的约有九万之多,而大约八万多人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该地在政策扶持下,人民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坝美村位于云南文山市广南县北部八达乡和阿科乡交界处,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很难与外界交往,坝美村长时期与外世隔绝,处于半封闭状态。

笔者于2013年9月下旬大致走访了坝美村,该村在1999年得到了开发,但实际发展的很慢,直到2009年才通上电,2010年才开始修路。修路限于与其相连的汤那村,法利等村寨。虽然也有与外界相通的山路,但崎岖路远不说,还耗时费力。所以直到现在村民进出村子还是划船从溶洞进出,加之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参观旅游,所以划船进出也就成了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以下是坝美的一些简单的数据和信息:

(1)教育方面:坝美、法利、汤那、出入洞村寨只有到小学三年级,再继续上高小、初中就必须到镇上,高中则是到广南县城。据了解村子考取大学的人数不多,大多都是脱盲程度。近年有几个考上大学的,都是女生。大部分青年都是选择外出打工。

(2)农业方面:坝美和其他村寨一样都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是村民自己吃,不进行买卖。也有种植一些苞谷,作为辅助粮食。也有一些经济作物,坝美村民还种植一种不知名的茶叶,没有名字直接叫茶叶,留一小部分自己喝,其他也会进行贩卖。而汤那村的经济作物是甘蔗,主要是进行贩卖。

(3)婚姻习俗方面:坝美村民的日常生活已与其他村寨的村民无异,村子的适龄男女一般都是在本村寨或与其他村寨互通婚姻,但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坝美等村的男女也有很多外出务工,与外地人通婚的也很多。

(4)旅游方面:随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泛宣传,坝美现在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旅游。其旅游旺季是早春二月,此时也是农闲时期,村民主要的精力就是接待游客。笔者九月去时,正值苞谷成熟,村民主要是摘苞谷,游客也较少。可见坝美目前也不是全盘的商业化。旅游算是其村民经济收入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二、坝美等村寨的发展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旅游开发给该村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与坝美村前后相连的法利、汤那、出入洞等村寨也都跟着发展旅游产业。几个村子达成了供应链式的旅游产业链,各自分管自己的区域。如进入坝美村前的一段陆路主要是法利村的人民以马车代步载游人到达溶洞口,再转接船只进入坝美。在坝美村内主要是住宿和饮食,在沿途转接船只和马车,这部分就主要是汤那和出入洞的村民进行运营。坝美村内只有大约160多户,六七百人口,有村长和副村长两名干部,没有什么重要的职能,只是在有特殊事宜时才行使职能。而汤那村有约200户,一千左右人口。有四个大队,每个大队有一个干部,共四个干部。这些干部可以对该辖区开发的溶洞进行维护,获取一定收入。

在旅游制度方面,坝美与其村寨有所不同。在法利买了门票后,进入坝美后都是单程的,要想在坝美留宿。返回时必须自己付费,不论马车还是坐船一次都是六元。坝美的村民在每次在载客后都是在固定的人员那里签名记录,然后依次为凭据作为收人凭证。而汤那和法利则可以自行收取这部分费用。

三、坝美等村寨在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旅游的发展,坝美的经济呈现多元化。笔者九月去时已不见其传统的吊脚楼,全是青砖白瓦的水泥房。照此开发速度,坝美等村寨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被同化。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以及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扰下,坝美当地的居民的价值观念有可能逐渐退化,原有的质朴、勤劳、坦率以及诚信价值等观念,在经济发展和交易买卖的过程中,也很可能被修改和重构。

第二,民族文化和习俗商品化。在坝美壮族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习俗中,有很多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为了吸引游客,这些原本质朴的东西有可能经过人为的商业包装后,呈现给游人。这会导致当地原有的民风民俗以及文化内涵消失和商业化。

所以要应对上述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优势的自然环境,对山地的自然环境要格外的重视,维持山地居民文化生态多样性,同时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也要给与一定的保护。在经济和旅游开发的同时,把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互相促进、互为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坝美等村寨的发展前景

坝美等村寨是以其原生态的民族村寨作为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动力,所以要想持续有利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充分保护民族村寨的生命力。在尊重和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促进原始生态村寨的良性发展,建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文化特色的文化民族村寨。

参考文献:

[1]梁雨华,人类文明与自然地理环境刍议[J],文史杂志,2003(3)

少数民族经济篇6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决定论的角度来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具有某种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就必须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所提供的方法,充分把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必然性规律,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并且能充分改造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性政策,才能健康持续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词]决定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超越决定论原指肯定事物之间具有因果制约关系,事物发展受必然性限制,后来决定论引申为肯定物质世界存在着客观普遍性、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学说。决定论,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它是一种承认客观存在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内在因果关系的,并且这种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学思想,这种关系会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就西南地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代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据1999年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其中包括了非民族地区经济)要比东部落后15~20年。以此比较的话,如果是单一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东部落后起码要在20年以上。用马克思主义决定论视角来看,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这是由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具有某种必然性。只有把握这种必然性,才能利用这种必然性,并通过对决定和影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改变,达到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的。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2005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仕民同志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认为,在“十五”时期,民族地区自己和自己相比发展很快,但与全国或东部相比,经济发展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许多。“十五”与“九五”相比,民族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从8.9%下降为8.5%;人均GDP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比重从39.2%下降到2004年的36.7%。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可以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东部地区的差距是很大的。西部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种滞后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存在于其自身赖以生存的诸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之中。换言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条件恶劣表现为居住环境差、干旱、自然资源贫乏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高山和陡坡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比较差的地区如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高寒山区。还有一些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区、牧区、散杂居住地等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困人口分布区的自然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由于受制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客观自然环境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当然有些民族地区如城市、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整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社会条件较差。就社会条件来说,由于历史性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发育程度低,使得其在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多数还保留着较多传统习俗,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差,文盲现象严重,劳动技能差;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遭受地方病、传染病等干扰;地理位置边缘化,基础设施较落后;等等。社会条件较差还表现为交通设施差、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政府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人、政府发展经济能力不强等,无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人才严重缺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分量越来越重,甚至可以说科技主导甚至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突出表现为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缺乏,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培养是由教育部门来实施的,人才严重缺乏显然是教育极为落后所造成的。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近年来实施的西部人才培养计划有重要意义。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有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些因素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变,经济发展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就现实来看,东部地区靠海,属于平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好,交通方便,文化教育程度高,对外开放早,并且很早就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比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优越得多,所以东部发展快。从这个角度上说,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显然是自身的优越条件和国家的倾斜性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最根本原因是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差,而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显然不能马上通过一定的外部力量的作用立刻就把这种劣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转化为与东部地区具有相当优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条件来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12二、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是一种要求人们要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和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哲学思想。它要求人们把握事物和过程的历史进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认为,只要一种决定事物和过程的某种关系的因素发生改变,事物和过程之间原有的因果关系会发展变化,原有的规律性、必然性将不复存在,或者它们将会发生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对决定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进行及时改造,把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必然性关系给予调整,使得这种滞后性的因果关系不复存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才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阶段。这就是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摆脱经济发展规律性的制约和影响,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发展上的超越,必须把决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改造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把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改造为有利的社会条件,对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彻底改造,才能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上的腾飞。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首先要加强自然生态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加大对地质灾害、草场退化、沙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治理,并优先安排与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电改造、乡村公路、民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并努力解决特困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其次,国家要重点建设一批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和支线以及机场等尽可能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以此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等等。2.加强教育、优势产业和社会保障等建设,改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发展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民族地区拥有各种各类资源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适合民族地区的能源、工矿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中草药业等优势产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新型民族工业发展模式。其次,利用沿边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接壤的优势,加快边境贸易和对外开发的步伐。再次,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投入,重点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当地需要的初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第四,要致力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最后,要对民族地区政府进行改革和政府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稳定的政府运行机制,运用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采用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和方法,以达到节约政府运行成本,高效率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办事和为人民提供各种急需的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和政策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3.加快人才的培养。有人认为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政策和措施是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但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政策是加大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社会管理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即人才引进和教育投入。要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加大民族地区的高级人才培养,并提供能留住人才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只要有了社会各个领域急需的各级各类高级人才,运用现代社会管理技能经验并加上资金的到位,经济必然能高速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缩短与全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才能又好又快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跨越性发展。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是一种科学探求事物和过程之间因果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人们对事物和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阐述;同时有利于人们了解和把握事物和过程之间本来的关系和规律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它为人类服务。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把握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规律,通过改变制约和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政策和措施等,特别是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等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等的功效,找出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才能有力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财务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精选1

    - 阅0

    财务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篇120xx年很快要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通过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的帮助和关心,让我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使我在工作方面.....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第

    - 阅0

    有关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推荐)篇1《火车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