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6篇)

来源:其他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语言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效率;研究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集艺术和知识于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艺术性势在必行。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用分析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言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从形式上来看,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可分为口头、肢体以及表情等几种语言形式。其中,口头语言又可以分为讲解、问题以及评价性语言等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语言艺术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语言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语言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对于实现差异性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生动、具体和形象趣味性的语言方式,这比较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以较为深刻、明朗或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形式为宜,同时这些都是语言艺术作用的表现形式。

第二,语言艺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思维定律理念,思维创造通常开始于惊奇、疑问或者好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在新课标下,当前小学教师通常会提前编制一些课间问题、预习习题等,要求学生根据预设的问题对指定内容进行阅读;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对学生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对一些疏导性、铺垫性或辅的问题进行疏导。在此过程中,注意利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艺术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艺术在现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基于高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应用策略

通过以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寓情于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而言,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和认可代课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付诸感情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这与一场精彩电影的演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课不能矫揉造作,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以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将感情融入到语言之中,更有说服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寓情于教,只有这样才显得情真意切,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最后一分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艺术的应用。对于这首富有激情的诗而言,它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国人民长期隐藏于内心的强烈爱国情怀,以及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美好祝福。此时,教师在对“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领读时,应当将激昂的教学语言换成提问模式,即此时此刻,若你站在交接仪式的现场,会想说什么呢?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切合实际的角色扮演,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语言艺术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游戏教学或者是知识竞赛的形式,并且要加强小学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课堂的艺术美感。其次,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对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去探索和发现,真正的领悟到课堂语言艺术教学的魅力。

(3)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艺术性

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始,需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这就需要从本节课的实际特点着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讲求艺术性,又要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开门见山,解析课题。作为课文的眼睛,题目是对整篇文章的提炼,需要充分的利用好题目,进行有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一首简洁优美的诗歌,引起学生对梦想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憧憬,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样可以直截了当清晰明朗。进而在围绕这一课题,呈现疑难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点燃思想的火花。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多使用一些肯定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棒”、“能想到这些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等等。实践中证明,这些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及其应用,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为小学生创造快乐、民主和自由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冉丽.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11).

[2]李琴.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03).

[3]龙美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14).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2

首先,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得以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它担任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其次,在人类沟通与交流过程中,语言是将其内心的心理表现与生理活动转化为外部交流语言的工具,它是对人类思维的反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语言交流锻炼其思维及表达能力,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重要前提,在一定层面上能够促进其智力的提升与发展。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则是保障学生掌握语言、合理应用语言的前提,是奠定国民教育、传承我国文明、延续母语的重要表现。因此,语文教育是终身教育,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始末。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传递人文风貌,提高整个民族语言文化水平的重要职责,它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与价值特征,属于传统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汉语言文学自身专业特点来说,它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重视语言教育的实用性,但其适用表现并非体现于实际应用的部分,而主要在于精神概念的影响方面。汉语言文学教育并非直接注重经济效益创造的学科,它更为注重社会效应。伴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神话与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同时,也正迈向与社会文化相交的轨道中,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三、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

(一)教学目的一致

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均在于为社会输送专业化的应用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汉语言文学教育从属于语文教育,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共通性,汉语言文学教学注重对学生精神面貌及文学素养的培育,而语文教学重点则在于突出其工具性特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与鲜明,要求所创作作品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及其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透过语言能够感受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事物的性质等。而生动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的独特性、灵活性与动人性。但汉语言文学教育同样是将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并将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其重点目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若脱离了基础的语文教学,则无法满足普遍性教育的需求,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专业程度差异

相较语文教学来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更多的专业性知识与内容,一般设立于中专、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强调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学底蕴,与汉语建立深厚的情感。而语文教学,除了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功能外,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能力。(四)在强调人文关怀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无论是语文教育抑或是汉语言教育,均关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求文学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文学渲染与洗涤作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洋溢着人文与理性的光辉。两者均重视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与情感的丰富,关注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一)教育理念的对接

确立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建立开放的教学观点,在注重文化传承的同时,关注文学的创新与发展,以开放的目光迎接现代文化的融入与交流,实现语文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适量地注入更多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而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同样需要添加新时代开放理念与意识的教育,实现教学理念的对接。

(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对接

要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还需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以教师作为教学的指代者,展开开放式的教学方案,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采集更多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节目、教育频道、课程录像等,为学生组织更多教学资源片段,围绕语言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更多符合课程性质、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进而使学生应用能力得到强化,实现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对接。

(三)现代技术指导学习的对接

当前在部分高校已开展了开放式的远程教学模式,将课程的开展与现代技术的应用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与现代技术运用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在导学方面的能力相较传统教学而言提升明显。包括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系统操作等,自动化程度较高。为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技术方面的对接,必须在广大中小学内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放式教学,为日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对接

语文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出勇于实践与具备创新精神的符合型人才。细化两者的教学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与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学鉴赏与分析能力,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为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学校英语课程;教育性目标;批判性教育价值;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语言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5-0093-07

英语作为国际语(EnglishasInternationalLanguage,EIL)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进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学校教育设置最为广泛的一门外语课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全球化”作为文化交流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当代表征,而“文化全球化”之中的“文化渗透”作为后冷战时期的一种新动向则需要人们“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此进行冷静的反省[1]。跨文化交流被称做“软权力”战略,“吸引”和“说服”着异域或异邦文化[2],“跨文化交流实践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框架结构引动,而又受到这一框架制约的”,因此,“提高中国受众对跨文化信息包含的误导意图应有的警惕性、批判精神、批判能力、尤其是应对能力”显得十分重要[3]。近年来,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与教育借鉴批判性话语分析,逐渐突破语言文化的“表征主义交际观”转向语言交际的“社会行为”特征[4],表现出对霸权文化渗透、关注语言隐匿信息、注重社会批判反思的趋势。与此相应,培养外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批判性文化意识在外语教育领域开始成为新主张。外语课程的社会文化批判教育是紧密结合语言本身又超越语言表象、促进语言学习者透视语言内容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校学科课程教育的目标系统构成出发,以教育性价值取向为焦点,以学校教育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为论证逻辑基点,以学校教育和语言现象的社会批判研究以及语言教育领域的语言意识运动为理论基底,阐释全球化多元文化政治脉络中的学校英语课程应注重培养语言学习者的批判性语言意识,以体现英语课程独特的批判性教育价值诉求。

一、从“教学性目标”到“教育性目标”:学校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取向进阶

课程因其反映教育内容、体现价值取向、影响学生成长而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学校教育课程类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学校教育主要借助学科课程的教学得以实现。在学校教育框架中,学科课程的目标体系设计并非惟学科是从,而是聚焦学科本体的教学性目标和超越学科且体现学科特色的教育性目标的整合。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角度而言,学科课程应注重基于学科且超越学科的教育性目标的设计。当下,语言教育课程的目标设计更强调较为上位的教育性价值。

(一)普通教育学的观点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与任务是教学且主要以学科课程为平台。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内容,比如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它们不仅是学科课程界域划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科课程自身教学性目标的基本指向。因此,学科课程的教学性目标属于本体性目标或学科性目标。基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的考虑,学校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个性的社会化的人,学校教育具有“使……成为人”的“成人”教育性价值取向[5]。既然任何课程都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那么服务学校教育宗旨就是所有课程应承担的教育。因此,学科课程不仅具有教学性目标,还应具有教育性目标,且二者并非对立矛盾而是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所言: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6]。教育是目的,教学是手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学与教育应该互相依存。“但是,理论上,教学与教育是有区别的,教育必须被视为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则包括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充实、丰富学生。”[7]学生的发展并非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因此,教育性目标高于教学性目标。

综上所述,学校任何学科课程均应具有教学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前者关注学科传递,后者关注人的发展;前者是学科课程的个性目标,后者是所有学科课程的共性目标,但后者必须基于前者,故学科课程的教育性目标具有学科特性。如何体认和挖掘具有学科课程特色的教育性目标是学科课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语言教育学的观点

语言课程目标设计曾先后受到传统语言学关注语法、结构语言学聚焦形式分析、交际语言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影响,目标定位侧重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性目标),缺乏教育性的目标取向,即语言课程重“制器”轻“育人”,重“实用”轻“人文”,其结果导致学生思维训练缺失、思想内涵肤浅、人文素养不够、主体意识欠缺。外语教学陷入纯工具性认识的窠臼,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及其文化的批判意识和能力。

刘炜:论英语课程的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国际语言教育界在对待语言课程的目标问题上强调更为上位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目标[8]60-61,形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多元目标系统设计思想:全面的语言课程应区分学生接受教学之后能够做事情的“结果性目标”(productobjectives)与注重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的“过程性目标”(processobjectives)[9];语言课程除了指向语言知识与技能获得的“结果性目标”或“语言结果”(languageoutcomes)之外,还应反映学习者中心、社会重建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价值,因此,“过程性目标”超越了语言取向,指向学习者的个人、社会、文化、政治需求与权利、思维技能、学会学习、语言与文化等“非语言结果”(nonlanguageoutcomes)[10]。针对英语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外语教育学者注意到了仅仅关注语言及其使用的“英语教学”与注重基于本学科课程的学习者培训与人文教育的“英语教育”存在区别[8]59。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确立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维目标与内容标准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专业课程回归人文学科、加强人文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英语学习的价值取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前者指向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后者关涉语言学习的思想性、内容性。语言课程既要体现个体获得语言之后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的工具性价值取向,同时又应强调如何将语言学习过程视为基于语言的个体的认知、情感、文化、行为全面发展的人文性价值的追求过程。因此,英语课程目标不能停滞于学习语言及其使用的教学性目标,而应高度重视更为上位的教育性目标,着力提升和促进学习者语言人文素养。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后现代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与语言审思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融合了多种社会批判理论的后现代主义成为在欧美等西方世界兴起与发展,并在全球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泛文化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崇尚批判工具理性,审视和批判传统理性,揭示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因而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否定性的思维方式[11]。后现代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关于学校教育与语言现象的透视对于普通教育与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重要启示:“批判性思维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学校应大力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12]

(一)教育的批判研究及其教育蕴含

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社会批判理论包括批判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等。这些理论主张对学校教育及其课程进行社会性批判与反思,引导学习者形成对教育及其课程的质疑、反思、重建的批判性学习意识,注重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作为教育哲学的分支,“批判教育学”被Giroux称之为旨在帮助学习者形成自由意识、识认权威倾向、将知识、权力以及采取建构行为的能力予以关联的一种教育运动[13]。Shor将“批判教育学”界定为[14]:

对任何行为、实践、客体、过程、组织、经验、文本、知识、政策、媒体或话语的思考、阅读、写作和言谈的习惯要深入表层意思、第一印象、主流神话、官方声音、陈词滥调、公认智慧、纯粹意见,理解深层意义、根本缘由、社会语境、意识形态和个人后果。

批判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的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将学校教育活动问题化,并对教育知识及其传授过程进行批判性分析,展示学校教育是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工具。批判教育学“强调批判性,尤其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影响教育实践的特殊的价值观进行批判”[15],倡导教育过程应始终贯穿批判性的思想,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树立批判意识,因为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并使其成为能动的、具有独立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政治主体和社会公民。

在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教育是社会文化政治传播活动,其内容的选择、组织与传递与社会、文化、政治因素不无关联。教育政治学认为,教育与政治二者关系密切、互为渗透,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教育内容或教育知识可以反映政治[16]。反映教育内容或教育知识的“课程”被教育文化学和教育社会学视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17]、“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18]和“社会文本”[19]。作为教育活动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的社会性体现在内容的社会控制、社会差异、社会文化阐释、话语策略等维度[20]。阿普尔(M.W.Apple)关于课程的社会文化政治观指出,课程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本形态,课程表征和映现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控制权利、价值观念、文化霸权等,因此,课程不是纯粹客观的、也不是价值无涉的,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课程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蕴,课程作为政治文本的理解可以引起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与批判[21]。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此,英国教育学者巴罗(R.C.Barrow)强调[22]:

我们在对我们的年轻人进行社会化时不让他们变得毫无批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我们传递文化传统,并且开始使他们初步了解社会的一切方式和信念,但我们需要培养他们以一种批判的、理性的和自主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教育的含义则是以人的心智既倾向于又能够对文化传承过程中所提供的一切信念和假设做出理性反思这样一种方式,去培养人的心智。

英国课程学者L.Stenhouse也指出,学校教育过程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着眼于动作技能获得的“训练”(training);着眼于知识信息获得的“教学”(instruction);着眼于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得的“引导”(induction),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23]。由此可见,对教育及其课程只认同、顺服而不反思和不批判,从根本上说就不是或不符合教育的本义,因为教育要促使学习者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走向独立自主的教育反思与重构境界。

(二)语言的批判研究及其教育蕴含

基于价值是需求满足的基本属性的考虑,人们把语言作为符号工具而加以使用,这一符号工具又被用以传递思想与内容,因此,语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价值负载统一体。工具性是语言的外在价值,人文性是语言的内在价值。体认人文性是看清语言本质、透视语言现象的关键。语言的人文性审视对外语课程教育培养语言学习者关于语言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语言意识具有启发。

“自20世纪以来,哲学家、文论家和语言学家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把语言视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语言对社会化过程和个人生活的干预作用。”[24]“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镜像关系,语言不是规约的集合体,而是社会和社会主体的全息图。一方面,语言生动体现着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的不同立场、观点,社会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权势关系;另一方面,语言积极地构建社会关系,打造语言使用者的身份。”[25]38“当我们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审视语言时,我们不无吃惊地发现,语言并非如传统语言学告诉我们的那样是一套‘清白’的符号系统,它原来在各个层面上充斥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看待世界的视角”[26]75,比如语言系统的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都存在意识形态指涉问题。语言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栖息地,其本身也是意识形态,比如人们在语言使用中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语言选择、声调变换、词汇使用等手段来暗示社会地位、权利关系等。语言作为人与社会的认知媒介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过滤器的作用,在认知表征上留下了种种印迹。因此,作为一种认知体现形式,语言与权力、身份、意识形态等社会性思想认知范畴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语言不可能与形塑它的社会语境截然分离。语言形式不可能与其在语境中的交际使用方式各自独立地予以考虑。而且,语境交际的个体行为和形成语境适切性规约的社会力量也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27]217语言使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现了社会结构、社会范畴与社会关系。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政治等关系性认识超越了语言符号本体论,使人们得以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透视语言符号的人文性。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视野,语言学领域中的批评语言学、政治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对语言符号中的意识形态指涉的揭示均有所贡献,成为语言社会批判的重要分析框架和有力工具。

语言的批判研究对于学校语言课程教育具有重要启发。就学校教育而言,任何教学或教育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教学或语言教育,语言课程因语言的“目的-手段”(endsmeans)二重性更具特殊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意识到什么时候关于学习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关于语言的问题,有必要对教育过程中的语言维度进行基于理论的研究”[28]。“学习语言”(learninglanguage)不能满足于学会使用语言,还必须要“了解语言”(learningaboutlanguage)――把语言作为客体对象加以认知、获得关于语言是如何运作的知识。语言知识不仅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内部系统,而且还牵涉语言与社会的种种思想认知范畴。语言分析的社会批判路径揭示出日常语言使用与现实社会中的控制、权力、意识形态等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意味着语言课程要培养学习者关于语言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学会透视看似清澈的语言现象,建构超越语言表层、字面意义的批判性语言意识,对语言及其使用予以深度分析与理解。语言学习者只有认清语言本真面目才能理性驾驭语言,而外语学习尤其应重视对目标语的社会思想性的深刻体认。语言教育领域的语言意识运动对通过“了解语言”来促进“学习语言”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从“一般性语言意识”到“批判性语言意识”:语言教育领域的语言意识运动进阶

语言意识(LanguageAwareness)的经典界定是指“个体对语言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敏感程度和清醒觉知”(aperson’ssensitivitytoandconsciousawarenessofthenatureoflanguageanditsroleinhumanlife)[29]。这一界定包含了如下两个方面:聚焦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征的“一般性语言意识”和关注语言符号传递什么信息的“批判性语言意识”。语言教育领域的语言意识运动经历了从“一般性语言意识”到“批判性语言意识”的发展,前者是对语言自然属性的了解,体现了语言课程的教学性价值取向,后者是对语言社会属性的了解,体现了语言课程的教育性价值取向。

学校教育领域的语言意识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英国,最早是由E.Hawkins教授倡导,其主要目的在于挑战学生就语言质疑、激发学生对其他语言的好奇和兴趣、给予学生学习语言所需的内在认知工具。根据Hawkins,学生有必要反思语言并从中获得关于语言是何种现象的一定认识;语言意识对于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非常有用,语言意识可以让学生挖掘自身语言潜力,把隐含语言知识变成清晰语言知识从而促进有效的语言学习[30]。英国诺丁汉大学Carter教授认为,语言意识不仅注重语言本身,同时也强调对语言反思的认知价值;语言意识是指人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外在知识的强化了的有意感知和敏感性度,这种意识体现在对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中;语言意识与语言学习的关联体现为“反思性(reflective)――有效性(effective)”:语言学习中关于语言的反思性越强,语言学习的效果越好[31]。进入20世纪90年代,《语言意识》杂志和“语言意识协会”在英国相继创办和成立,为语言意识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学术话语交流平台,也促进了国际语言意识运动的深入发展。

基于语言研究关于语言的社会文化批判,语言教育领域关于语言意识的认识逐渐分离出“一般性语言意识”和“批判性语言意识”:前者关注语言本身,聚焦基于意义的语言形式特征;后者超越语言,重视语言的社会实践功能,强调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表现样态总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脉络之中,而这种脉络是现存社会关系重演和角逐以及各种不同利益得以满足的场域。“批判性语言意识”将种族、身份、性别、年龄、权利、控制、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与语言使用密切关联,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形成实践性而非抽象性语言能力。语言教育应使学习者既要着眼语言的自然属性,更要重视语言的社会属性。前者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后者是语言的内在本质。“语言教育不能只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一般]语言意识的培养,还要引导学习者透过酷似透明的语言符号解读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内涵的社会本质,领悟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建构与被建构的关系。”[25]37针对外语课程,Timothy等认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从社会视角去思考外语教学,批判性教学法对于外语教育至关重要,外语师生都应具备批判性语言意识,由此反思语言中的社会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诸多要素[32]。

四、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英语课程独特的批判性教育价值诉求

语言意识是一种语言思维活动,语言意识培养的实质是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作为一般性语言意识的重要补充,则是文化全球化境域中跨文化语言交流着眼语言的社会性认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学科课程如何避免沦为空心课程、如何避免培养唯语的单向度的人值得高度警醒。因此,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对于提升英语教育水平至关重要,更是英语教育应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霸权渗透的当务之急。

针对英语作为国际语的多元政治与文化色彩特征,澳大利亚学者Pennycook挑战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政治无涉观,强调任何学科都应从其得以支撑的特权利益和其产生的历史语脉中加以评价,任何具有普遍性的宣称都值得批判性地重估;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教授的,语言可被视为政治斗争的轨迹[33]。Pennycook借用“中心与边缘”概念指出,来自发达国家的英语媒体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这种单向信息流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文化认同、政治独立等产生磨蚀作用,因此,学校作为课程信息传递的中立场所的观点受到质疑,教育机构应被视为不同价值交锋的文化政治竞技场,教学是政治参与的过程,课程应建立在学生的社会相关性主题基础之上[34]。

在语言课程中提升或唤醒学习者的批判性语言意识有利于培养其客观看待语言现象、批判性和分析性地审视语言及其使用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语言课程中的独特着力点。在当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进程中,外语教育不可能将语言形式与内容割裂,不可能把外语单纯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传授。因此,超越语言、透视语言是外语课程教育目标从教学性迈向教育性较高层次的体现。学校英语课程的目标体系设计应体现教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特别应强调结合本学科课程内容领域指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以此体现其独特的学科课程的批判性教育价值取向。注重培养我国英语学习者的批判性语言意识是外语课程从唯语的语言教学走向以人为本、促进“成人”和体现人文性的语言教育的理性价值诉求和应然发展路向。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批判性语言意识要根深蒂固,必须有赖于语言学习的信念和态度发生改变,从去语境化的、明晰的语法取向路径转向包容语言使用的政治文化维度的路径”[35],而“批判性语言意识的目标与范围则有赖于对学习者赋权增能,即通过向学习者提供批判性分析框架以帮助他们反思自身语言经历与实践、反思在所属机构以及所处更为宽泛的社会中的他语实践”[27]217。批判性语言意识培养是批判性跨文化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其核心关键在于训练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内容及其传递方式的敏锐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忽略批判性思维”[36]的培养。

五、结语

社会心理语言学将社会人作为新的语言研究参照系,认为语言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工具和重要载体,而外语或第二语言是更高层次社会化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上,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具有相当的特殊性[37]。外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公民,这种更为高级的语言社会化过程关注外语的社会性、思想性、文化性就显得尤为重要。Kulsiri指出,学校英语教学的作用既是作为国际交流工具,更是作为增强能力和社会发展的手段;语言课程发展不仅要促进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升,更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文化素养的语言学习者[38]。外语课程作为文科教育的有机组成,是基本的文化素养教育,也是立德成人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课程,应该体现文科教育的人文价值追求。思维训练对于文科课程而言意义重大。因此,从结合学科课程教育特点的角度来说,在英语学习者获得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后,培养其批判性语言意识和能力应成为英语课程超越语言的批判性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维度。“注重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实质上是文化意识论的进一步延伸,是语言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26]76

参考文献

[1]隋岩.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3):38-42.

[2]刘向达.略谈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J].理论导报,2012(7):36.

[3]刘亚猛.跨文化“交流失迷”及其因应之道[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89.

[4]纪玉华.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育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0-15.

[5]夏中义.精神成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9):92-93.

[6]赫尔巴特,J.F.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14.

[7]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55.

[8]刘炜.关于学校外语学科课程教学的教育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6).

[9]Nunan,D.SyllabusDesig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70-71.

[10]Richards,J.C.Curriculum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133-137.

[11]韩秋红,史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社会价值[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47-49.

[12]刘叶涛.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J].学术论坛,2009(9):30-33.

[13]Giroux,H.LessonsFromPauloFreire[EB/OL].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10-10-27)[2011-01-29]./article/LessonsFromPauloFreire/124910/.

[14]Shor,I.Empoweringeducation:Criticalteachingforsocialchange[M].Portsmouth,NH:Heinemann,1992:129.

[15]钟玲.后殖民主义与批判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批判精神[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9-12.

[16]成有信,等.教育政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000:113;265.

[17]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8.

[18]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05.

[19]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37.

[20]吴康宁.课程社会学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50-278.

[21]阿普尔,M.W.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忠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

[22]巴罗,R.C.文化繁衍与教育[J].黄向阳,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l):21-28.

[23]Stenhouse,L.AnIntroductiontoCurriculumResearchandDevelopment[M].London:Heineman,1975:82.

[2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

[25]谷小娟,张迈曾.语言意识与批评语言意识:外语教学再思考[J].中国外语,2006(3).

[26]董宏乐.语言系统中的意识形态与外语教学[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春季号).

[27]Clark,R.&Ivanic,R.ThePoliticsofWriting[M].London:Routledge,1997.

[28]Halliday,M.A.K.LanguageandEducation[M].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2007:269.

[29]Donmall,B.G.LanguageAwareness:NCLEPapersandReports6[R].London:CILT,1985:7.

[30]Hawkins,E.Awarenessof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4-5.

[31]Carter,R.LanguageAwareness[J].ELTJournal,2003,57(1):64-65.

[32]Timothy,G.,etal.TheForeignLanguageEducatorinSociety:TowardsaCriticalPedagogy[M].NewYork:Routledge,2002:138.

[33]Pennycook,A.CriticalAppliedLinguistics:ACritical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2001:i-xv.

[34]Pennycook,A.TheCulturalPoliticsofEnglishasanInternational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4:32;297-300.

[35]Farías,M.Criticallanguageawareness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J/OL].LiteraturayLingüítica,2005(16):211-222[2011-01-28].scielo.cl/scielo.php?pid=s0716-58112005000100012&script=sci_arttext.

[36]王建华.英语教学不应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忽略批判性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6-11-06(5).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语言艺术;规范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音韵和谐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课堂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达到相关标准,还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运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学会体会语言的魅力,尽快掌握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中作者将对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教学语言规范准确

重视教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小学是学生对语言知识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积累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小学生语言基础掌握的牢固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语言应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规范性进行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使用流利的标准普通话表达情感和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进行规范,普通话等级在二级乙等及以下的人员不得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用清晰的语音和标准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要确保教师在讲课时所使用的语句和词语正确无误,在对语文相关知识和语言知识进行讲解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传授的准确性、不能使用具有模糊性或存在歧义的语言进行教学,否则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简练性,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直接的意义,这样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防止语言反复非学生带来抵触情绪和疲惫感。教师确保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能够对学生学习语言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规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推动小学语言教学质量提高。

2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讲课的语言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使语文课堂的氛围得到活跃,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课堂注意力并不容易集中,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早已僵化的模式化语言无法达到集中学生思维的目的。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升教学内容的画面感,实现教学内容的情与理的完美融合。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使用口诀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句子将生字的特征完美的体现出来,不仅确保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认“坐”字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两个小人土上坐”的口号来让学生对“坐”字的结构和形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点,还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不仅是趣味语言的一种,更是教育教学艺术的一种。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调味剂中的鸡精,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迸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语文教师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此外,幽默还具有一个更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和善性。它能够非常有效地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为和谐融洽。一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全能的演员,要使他的学生与之产生共鸣,能够共同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要想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要学会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要使教学语言幽默化,教师就必须善于使“小词大用”“用大词小用”“抖包袱”等语言技巧,以达到幽默风趣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还要明白,幽默风趣不是为了博取一笑,它还要具有“高雅”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时,一定要出于对学生的爱心,而不是讽刺挖苦,还要注意到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层次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4教学语言音韵和谐

音韵是构成中国语言的基础要素,也是汉语的主要特征之一。汉语在朗读和日常应用中具有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和整齐押韵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音乐的主要特征都是共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汉语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通过使用停顿合理、扬上得当的语言可以准确的表现和传达情感,同时也能将汉语言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课堂中使用音韵和谐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舒适程度,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迅速掌握语言音韵表达的特点,还能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完善语文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音韵美进行建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还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不但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能对小学的审美能力及辨别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语言在应用过程中的音韵和谐,以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5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语文课程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这个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学习效果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日后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重视语言艺术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素质培养,通过实践不断弥补自身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足,以此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马丽丽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羊草镇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研究

我国是文化大国,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整体实力中国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味提倡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的发展。我国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更是不如以前,因此对汉语言文学的散文赏析及相关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简介

(一)汉语言文学概述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培养起文化悬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的整体特色

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汉语言文学能够传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汉语言文章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开阔国民的人文情怀,增强国民的人文素养。

(三)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意境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赏析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境,作者在进行写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古诗是最能够体现汉语言文学意境的文体,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营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让自己的诗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汉语言文学中散文鉴赏及教学现状

(一)汉语言文学散文的鉴赏

我国目前在开展汉语言教学和汉语言鉴赏的过程中,散文鉴赏是十分中重要的内容,在开展汉语言散文鉴赏的过程中,对于现当代散文的鉴赏主要是对白话散文的鉴赏工作。现当代散文有着自身的特点,这种散文能够在文章中表现音乐层次的美,同时能够营造出美好的意境,。同时,白话散文的叙述内容个别国家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让人们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亲近感,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理解,达到更高的散文鉴赏水平。

(二)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教学的缺失

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教学和鉴赏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汉语言文学散文的教学和鉴赏工作。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的汉语言文学散文的教学和鉴赏比例。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于散文的鉴赏和教学工作,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教学风格死板

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散文教学和鉴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和鉴赏风格较为死板,在进行散文讲解的过程中往往是将散文通读一遍,然后划分出散文的结构,对散文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差,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不能够更好地学习单文。目前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热情在不断下降,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体会到散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只是对散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提升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和赏析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改变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及赏析的风格

要想提升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和赏析的整体水平就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改变教学的整体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学校做起,要能够在学校建立起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高校要十分重视对于哈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要能够制定出完善的文学散文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进行改革。

(二)丰富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及赏析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和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时代精神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改革。要能够在开展教学工作和鉴赏的过程中推陈出新,让语文的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看一些相关的动画的影像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散文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意见,加深对于散文内容和散文意境的了解。

(三)拓宽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学习途径

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学习途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散文的诵读,要能够通过诵读对散文的意境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散文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风格死板、散文赏析教学缺失、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汉语言文学散文的赏析质量和教学质量,因此应当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过程中拓宽赏析和学习途径、丰富教学和赏析方法、改变教学和赏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艺术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运用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所运用的语言表述中,评价性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准确的使用评价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性语言不仅要准确,还要具有艺术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使用的重要性

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语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性的语言,适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符合小学生认知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使用评价性的语言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现象,而且在孩子的认知习惯中,使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性语言,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虽然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基础和必要的课程,又是我们的母语语言,但是由于中国的语言和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很难理解的地方。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经常会由于内容的抽象难懂而出现畏难的情绪,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出现,而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

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许多教师在评价性语言的使用上比较随意,经常受到教师自己情绪和心态的影响,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使用的时机也随意,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点正确的使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也使用评价性的语言,但是通常只是比较单一和单调的语言,如“很好”、“不错”等,对学生评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长久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解中,都将评价性的语言与赞扬性的语言等同,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赞美和表扬并不能使学生在根本上得到提高,而应该在评价性语言当时适当加入一些批评或者建议,更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1.加强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视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首先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并且对评价性语言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仔细研究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和规律,使评价性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积累评价性语言词汇

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枯燥乏味,教师应该加强对评价性语言词汇的积累,形成具有教师特色的词汇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彰显教师的语言和性格特色,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

3.注重评价性语言使用技巧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性语言的使用上要特别注重技巧,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尽量选择比较鲜活的词汇,给学生不同的新鲜感,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语言,在肯定了学生现阶段的进步同时,又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前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课堂的教学氛围来随时调整评价性语言的使用,增加评价性语言的灵活性,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

四、总结

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性语言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办法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性语言词汇的积累,采取适当的技巧运用评价性的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中.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33):102-103

[2]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

    - 阅0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1秋天,是每一年都要轮回的季节。如果我问秋天的特点是什么?大家一定会不加思索地说,粮食会丰收,大树会结果,叶儿会变黄,就像我们的课文一样,多数是描写北方.....

    文明美德伴我行作文范文(4篇)

    - 阅0

    文明美德伴我行作文篇1最美四月天,不知礼仪谁裁出,文明春风似剪刀!清晨,一踏进班级的门,就看见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穿着绿油油的校服,别的班级却没有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