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归纳(6篇)

来源:其他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1

一、实验探索式

1教师创设“科学探究”氛围和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是开展探索式实验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的创新精神,努力创设的创新情景,是学生主动走进探索式实验的强大动力,对在实验中能够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难题的学生及时表扬,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条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实验方法的学习,能够在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会设计实验、学会准备实验,更会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手脑并用。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把照相机、放映机给学生展示,发现它们的成像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亲自利用凸透镜成像装置,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不同焦距的条件下成像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发现在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以鼓励,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2教师诱发“探究动机”兴趣和学生重视“学以致用”是开展探索式实验的关键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探知愿望。教师要把学生引导到实验的具体研究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和科学发现的兴趣,保持良好状态,探究未知领域,养成系统研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在实验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经验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应用,加深理解知识、规律的本质含义。如在进行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时,引入“方砖”实验,提问学生:一块方砖在木板上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最大?把方砖哪个侧面与木板接触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不断的设问,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对方砖不同侧面放置的实验后,澄清了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数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有关的错误概念。

二、复习梳理式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分析归纳物理规律

在生活中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普遍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其内部的奥秘,揭示本质规律,又能够把所得出的方法、认识用于对其他现象的分析之中,实现从现实中学习的效果。对气体、液体对流现象的认识,对热传导规律的认识等等,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

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中,通过学生对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理解现象的本质,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进行理性的归纳,认识原理、发现规律,是学习能力提高的方向。如: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中,既要发现电流通过导体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又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关系。这里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观测方法、归纳方法,探究出一个因素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分析出实验数据影响的相关因素,经过改变相关变量,验证影响因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实验方法、数据归纳的方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分析归纳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3引导学生根据典型习题,分析归纳物理规律

学生对物理习题的分析是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具体应用。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线索的比较归纳是认识的飞跃和再实践。在多种习题的解答中锻炼思维,拓展知识视野,养成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发现与关注,实现知识点、线、面的合理结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如:对物体受力分析的习题进行练习后,归纳出有关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存在条件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情况,把知识、概念的认识转化为生动的题型,并从习题中发现归纳出各种力的应用规律和受力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虚拟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容量少,感性材料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设计出生动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生动情景,改变过去一本教材、一个挂图、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使物理现象中微观化直观,抽象化形象,单调化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式教学容易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生动的表现出来;可以虚拟现实中的物理现象,使学习成为轻松快乐的过程。如对于磁场概念的教学,利用虚拟技术可以描述出磁铁周围存在的磁场,两个磁铁发生作用时通过它们周围存在的磁场而发生力的作用,动态呈现的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可以把过去教学的难点十分方便解决好。又如可以用虚拟现实的处理手段,把汽车由于高速行驶,在紧急刹车时出现的危险情形再现出来,对物体的惯性的概念有了形象的理解,这在以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式教学,可以将抽象概念、复杂的结构形象地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物理概念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2

关键词:栏目;栏目功能;教学价值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从编写上实现了从“教本”向“学本”、从“文本”向“对话”、从“知识”向“素质”的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栏目的设置上和以往教材相比,设置了“整理与归纳”、“你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等新栏目。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充满启发性;而且赋予了教材新的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当然,不同的栏目有着不同的教学功能;而栏目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进行有效的科学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不同栏目的教学要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整理与归纳”栏目为例,谈谈本人对该栏目的功能与教学价值的理解。

“整理与归纳”栏目安排在教材各章末,该栏目和过去教材中的“本章小结”相似,但它一改过去章小结直接陈述或以框图表示本章知识点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理出一些问题(或线索),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小结的支架。栏目由“导语”和“正文”组成,“导语”对学习采用的方式加以说明,“正文”则指明了整理与归纳的内容。

1.关于学习内容――整理与归纳活动的问题

(1)从栏目提供的问题(或线索)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它不仅包含本章的重点知识,而且包括本章涉及的重要技能与方法,同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等。如《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整理与归纳”栏目中有下列一些问题: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你能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你知道这三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实现转化的?(揭示本章的重点知识内容)

你能用化学式表示纯净物的组成吗?你能否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涉及本章的化学用语书写、化学计算等基本技能)

学完本章,你对“物质构成的奥秘”有什么新的认识?(属于化学观念性问题)

(2)从栏目提供的问题(或线索)所要实现的目的看,所呈现的问题可以划分为知识巩固型、知识应用型、探究实践型、情感体验(或观念反思)型等。

实验室中是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氧化碳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复习巩固课本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化石燃料的燃烧将导致环境污染。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防止污染?(强调学生运用燃料燃烧的知识分析、解决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的问题)

什么是化石燃料?你对中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储量等情况有何了解?你所在地区使用哪些民用燃料?(要求学生开展资料查阅、社会调查等活动,解决有关的问题)

金属矿物和材料都是宝贵的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作为一个公民,你是否体会到“珍惜资源、节约材料”的重要性呢?(立足生产生活实际,反思自己是否形成某种观念、是否获得相关体验等)

2.关于学习方式――整理与归纳活动的思维机制和过程

栏目导语指出:“你可以参考如下的问题或线索,与同学交流、讨论,并整理和归纳本章的学习内容,”强调开展“整理与归纳”的学习时,可以参考给出的问题或线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学问交流、讨论,并进行反思、评价,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并获得思考、交流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根据栏目对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习思维活动过程,可得出整理与归纳活动的思维机制和流程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整理与归纳”学习活动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栏目所提供的问题或线索,并进行思考、整理与归纳。这一阶段强调学生个体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与同学开展交流与讨论。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后,发现自己和同学的异同,并企图达成共识。形成最优化的知识系统(网络)。如果达成共识,则顺利进入“获取结论和体验”的最终阶段;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将产生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思考与交流”或重新进行整理与归纳,直至达成新的共识。

第三阶段:将形成的共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得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拓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体验到归纳与整理、思考与交流、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3.关于栏目价值―一“整理与归纳”的教学功能

“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栏目指定的学习方式、解决栏目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做到系统掌握知识、优化认知结构、发展学习能力、形成正确观念等。具体来说,该栏目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栏目提供涉及本章主要内容的问题或线索,让学生进行整理与归纳有关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稳固的知识结构,将所学的零散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和条理化,以便找到知识的内在规律,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

(2)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栏目的定位是要求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分类、对比、归纳、图表等常用方法。因此,通过整理与归纳等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分类、对比、归纳、图表等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归纳与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栏目导语中指出:“……参考如下问题线索,与同学交流、讨论……”等,强调通过同学间的有效沟通、相互支持与配合,并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关于栏目教学――“整理与归纳”的教学要求

前面深人分析了“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内容特点、学习方式要求以及教学价值。从上面分析来看,“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章节学习的有益补充,是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学效益呢?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为落实“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替代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

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理解和建构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正确认识整理与归纳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归纳与整理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整理与归纳活动,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整理与归纳的欲望和能力、尊重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在宽松条件下积极参与。

(2)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整理与归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

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个活动中来,根据栏目提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充分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交流,只有充分思考的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给予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教师作为整理与归纳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问,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了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反思,进而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从而发挥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最大效益。

(3)给予学法指导

学生虽然具有自主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愿望和潜能。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方法、完整有序地归纳、整理一章内容并科学、合理、简约地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自行整理与归纳知识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学法指导,并将整理与归纳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如指导学生学习联系、比较、图示、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图或网络图。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知识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应用范围,打破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的封闭状态,增加知识的弹性;对于探究实践型的问题,强调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实验、访问、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等。

(4)及时反馈与评价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栏目问题(或线索)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知识关系图(表)等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只涉及部分内容,不够全面;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等。这就要求对学生整理与归纳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与评价。

要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价,首要的工作是对整理与归纳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如何展示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引用,并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讨论;(2)在板报或专题栏中展示,组织同学们相互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3)召开交流会、讨论会,让同学讲述、介绍并相互探讨。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要及时观察、认真听取、深入剖析,同时做出评价;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好的整理结果等,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新教材中各栏目的教学功能,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目标有机地渗透到不同栏目的教学中去,以切切实实做到“领会新课标,用活新教材”。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渗透策略

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主要包括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两种基本形式。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而得到该事物全体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则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所有对象的情况而得到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不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广泛,它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重要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将知识和盘托出,而是要逐步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演绎,探究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有理数乘方”时,通过引入“抻面师傅做抻面”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借助白色毛线模拟抻面情景,并做好每次对折捏合后面条根数的记录,然后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推理出乘方的基本定义。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归纳推理出乘方的定义,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在很大程度仍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如果解决问题要求的概括能力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自然活跃不起来。而渗透数学归纳推理的教学方法是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相符合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有效地向学习渗透数学归纳推理意识。

3.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猜想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实践表明,归纳推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散乱的数学知识进行自我整合,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还可引导学生掌握寻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数学创造性活动中,观察、归纳、猜想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策略

1.注重新知识生成过程的分析,积累学生的归纳推理经验

在学习新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理解归纳推理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的生成过程,积累归纳推理经验,为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师先给出三个方程:①(3-2x)(5-3x)=10②(x+1)2+(x+2)2+(x+3)2=(x+4)2+(x+5)2③(x+6)2+72=92.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方程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归纳出其共同点:三个方程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最后教师再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概念生成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归纳推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2.明确归纳推理的方向,进行有目的猜想

发展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关键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敢想是培养归纳推理能力的基本前提,会想是培养归纳推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根据数学规律学会归纳推理,掌握归纳推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和适当的指示,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偏差。如在讲解不等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完成下列不等式填空:4>3

4×2()3×2

4×()3×

4×(-1)()3×(-1)

4×(-2)()3×(-2)

4×(-)()3×(-)

然后提出问题:(1)若在不等式4>3两边同乘以2或时,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与原来方向一致?对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请再多举几个例子,验证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若在不等式4>3两边同乘以一1,-2或-时,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仍与原来方向相同?由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请再多举几个例子,验证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这样在教师的指示下,学生自然为朝着教师给定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目的猜想,从而达到预想的目标。

3.体验归纳推理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4

关键词:归纳法;演绎法;联姻化;语法课;高效

语法是指语言本身的组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方面,即语言自身的语法系统,是社会上自然存在的、约定俗成的语法体系。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语法课课型往往走两种模型,一种是学生先练习,教师后总结,如主谓一致语法课;另一种是教师先讲解,学生后练习,如定语从句语法课。也即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讲解模式。下面试着从“如何辨析that引导的从句类型”为例,使归纳法和演绎法联姻化,实现语法课堂的高效性。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都起步于一个完善的课堂构思或学案制作。下面先对“如何辨析that引导的从句类型”这节课进行学案呈现:

如何辨析that引导的从句类型

1.LearningObjectives:

Afterlearning,studentswillbeableto:(1)masterthemethodsofanalyzingthat-clause.(2)analyzethat-clauseandsolvetherelevantexercisescorrectly.

2.Learningguides:

(1)Analyzingandconcluding.(2)Doingexercises.

3.Learningprocedures:

Step1:Analyzingandconcluding

PartA互动辨析:

(1)Thenewsthatyoutoldusyesterdayistrue.(2)Thenewsthattheywonthematchistrue.(3)ItwasonthestreetthatJohnmetMaryyesterday.(4)Itisobviousthatthestudentsshouldgetwellpreparedfortheirfuture.

PartB归纳总结:

(1)定语从句:成分法(根据关系代词that可以在从句中充当主、宾、表的语法功能来判断);(2)同位语从句:试加法(在名词和同位语从句之间试加be动词);(3)强调句型:还原法(把Itbe和that去掉,还原);(4)主语从句:掐头法(把形式主语It掐掉,进行句子归位)。

Step2:Doingexercises

Step3:Conclusion

Step4:Reflectionafterlearning

归纳法或称归纳推理(Inductivereasoning),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有时叫作归纳逻辑,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采用分析推理,走向归纳的过程,即“Step1Analyzingandconcluding”,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强调句型及主语从句的有关知识点,对that从句进行剖析,最后在老师的引领启发之下,归纳出一套辨析that引导的从句的方法,即定语从句――成分法,同位语从句――试加法,强调句型――还原法,主语从句――掐头法,此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左右。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研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作用,可以很好地把此方法总结出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演绎法或称演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思维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演绎法是认识“隐性”知识的方法。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就是采用借助已归纳结论,走向演绎实践的过程,即“Step2Doingexercises”,这个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基本题型演绎实践,共计12道小题,分为4组,学生进行充分研讨之后,每组抽代表翻转整个课堂,演绎“小老师”角色,此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和语法表达输出,适当提示和补充;第二步是拓展题型演绎实践,共计1个小题,所有学生一起讨论含有多个that的从句,辨析每个that在句子中的用法,此环节大约共计需要20分钟左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剩余的5分钟左右对整节课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复习,使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系统化。最后,进行学后反思,也即“Step3Conclusion”和“Step4Reflectionafterlearning”环节。从分析推论到归纳总结,从归纳结论到反馈训练和拓展提升。不难发现,通过对“如何辨析that引导的从句类型”这节语法课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联姻,两者双向结合。环环相扣作用于整节语法课,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杰.实用日语语法[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5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生物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篇6

二期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习。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也就是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解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则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也就不可能有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有所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为什么要采用归纳法

归纳法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也只能采用的认知策略。为什么人类面对这个茫茫宇宙必须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呢?因为“这个宇宙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某种内在的结构、秩序、规律,并且这些结构、秩序、规律对于人类来说是可知,而不是完全不可知的”,即是说,宇宙内部自在地存在着某个起决定作用的“本体”,它有秩序有规律有一定结构性地“操纵”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但是,对于人类以追求掌握这个“本体”的认识活动来说,宇宙的这个“本体”却只能体现在无数个个别事物中,而不能整体地展现自己。这就决定了人类在这个宇宙面前必须首先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事物,再把这些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反映宇宙“本体”的核心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认识活动必须首先采用归纳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

具体到化学这个学科,因为化学学科相比其他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总是由“外在的一致”到“内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一致”,内在的一致则是“必然的一致”。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归纳法中所要寻找的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正是潜藏和表现于这个“必然的一致”之下,必然的一致越充分,本体也就越暴露,人的认识也就越能够发现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有根据”的假设的,只是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得到证实的假设就是“思想”,反映宇宙本体及事物本质,并在人类精神中建构一个类似于客观存在世界的主观存在世界。思想与知识不同,思想同宇宙本体、事物本质一样,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与唯一性,而知识只具有个别性、有限性与多样性。通过唯一的思想掌握众多的知识,即通过“一”掌握“多”,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用归纳法教学,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用归纳法阐明,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还应更好。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就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等。要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地得到收获、提高自信。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引导,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否则归纳会变得无序而低效。

3.归纳法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保险公司年终总结范文(精选15篇)

    - 阅0

    一、什么是总结篇1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

    优秀范文动物熊猫作文(精选4篇)

    - 阅0

    动物熊猫作文篇1大家好!我是中国的国宝——熊猫。我是哺乳类动物,属于熊科。我的英文名是pander。我头圆尾短,有一个肥胖胖的肚子,我身上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色,一种是黑色。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