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6篇)

来源:收集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B超;产科;胚胎胎儿

[中图分类号]R7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130-02

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超声图像诊断装置。它利用超声声束扫查的方式探测人体,以超声脉冲回声的辉度进行显示,形成人体内部脏器和病变的断层图。由于它能对脏器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因而十分直观。它既可作静态检查,如对各器官和组织的观察和分析,又可作动态检查,如对心脏、胎儿的观察和分析[1]。B超是对胎儿进行检测的重要医学方式,本文探讨了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胚胎早期异常的B超诊断方法

众所周知,超生是对胚胎发育早期监护的最好方式,通过超声可以对妊娠囊形状,周边状况及子宫着床位置,包括妊娠囊内部结构都能进行实时观测。通过研究阴道出血产妇的超声特征表现,可以为临床及早做出保胎或终止妊娠处理提供参考意见[2]。

在早期,当发生阴道流血时,可以通过B超检查判断妊娠囊具置,以利于筛查异位妊娠,及时为作出终止妊娠还是保胎的决定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进行B超检查时应高度注意以下几点[3]:①着床位置的判断,影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正常的妊娠囊着床位置,一般位于子宫底部。如果位置不当应及早处理,必要时终止妊娠;②注意妊娠囊外周的异常,有时妊娠囊外周会发现所谓的液性暗区,这时候应仔细分析判断,不能简单地确诊为宫腔内出血,特别是在孕前期发现狭三角形暗区时,当然如果孕7周后还有液性暗区,可初步判定外诊断宫腔内积血,同时注意定期随访;③观察胎心搏动,正常情况下,怀孕8周后就能在声像图上看到胎心搏动迹象,在这期间依次出现妊娠囊、卵黄囊、胚芽,如果8周后仍未发现上述声像指标,那就必须终止妊娠;④卵黄囊或胚芽一般在妊娠径线大于20mm时能发现,如果到时候没有看到,很可能是胎儿畸形或枯损卵的前期征兆,此时应注意及时终止妊娠;⑤卵黄囊的观察,卵黄囊的一些异常状况,比如形态的不规则,皱缩都是胚胎发育不好的重要征兆,必须注意的是卵黄囊是宫内妊娠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出现就可以排除假妊娠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卵黄囊的特征表现为:5~6周B超可以发现,一般10周开始缩小,12周不可见。大小3~8mm,最大时间一般在妊娠7周,如果太大也属异常。

2胎儿脐带绕颈的B超诊断方法

脐带绕颈指脐带缠绕胎儿颈部。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产前明确诊断对围生期保健和提示临床分娩具有重要意义。经B超诊断脐带绕颈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脐带一般长约30~70cm,平均直径1.5~2.0cm,内含一条较粗静脉,两条动脉呈“品”字形排列。脐带绕颈的B超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①脐带回声在胎儿颈前或颈后发生;②胎儿颈部发现有压迹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B超和彩色多普勒联合使用,对脐带绕颈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应指出的是脐带绕颈常易出现误诊,这是由于脐带绕颈的特殊性造成的,一般认为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羊水过少。胎儿颈后方脐带无羊水衬托加上脐带难以显示容易造成假阴性。②羊水过多,脐带过长,在颈肩部走行而并非缠绕或漂浮胎儿颈部附近时以致于显示假阳性。③枕后位胎儿颌下前部脐带回声诊断阳性。④过胖儿。胎儿颈后方软组织皮肤皱褶回声,容易被误诊为阳性。脐带缠绕较松,易造成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不符。颈部短轴断面“彩环征”是诊断脐带绕颈的重要征象,应用绕颈彩环多点探测扩大显示范围,在同一解剖平面综合显示弧度必须大于240°,如果绕颈的脐血流彩环显示弧度小于180°,可能为脐带自胎儿颈部走行,应追踪探测两端走向。因此,对于既往超声检查提示脐带绕颈者应在产前1周复查。

3卵巢妊娠的B超诊断方法

对于卵巢妊娠一般不容易发现,很多孕妇在出现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或长时间停经时去医院就诊,很容易被诊断为先兆流产或输卵管妊娠,此时如果行B超检查,就能清晰地发现宫内有无孕囊等重要体征,为妇产科医生提供卵巢妊娠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这里应指出的是阴道超声比腹部超声效果更好,其显示的盆腔结构更为完整。所以准确对卵巢妊娠作出诊断,就要尽可能在破裂前或破裂初期获得清晰图像,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卵巢妊娠在临床表现与输卵管妊娠、黄体破裂有极相似之处,其声像图也极为相似,有时在腹腔镜下仍难以进行鉴别。超声诊断卵巢妊娠需与妊娠黄体、黄体破裂、输卵管妊娠等进行鉴别。由于卵巢妊娠卵巢表面没有肌性组织且卵巢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血凝块与卵巢、妊娠物混合,输卵管妊娠破裂不易鉴别,卵巢轮廓显示不清,包块回声杂乱,很难确定异位妊娠的具置,B超医生检查中没有能够仔细地寻找周边小卵泡或包块内为主要特征卵巢组织,而且绝大部分没有进行阴道彩超检查,还有就是人们对破裂型卵巢妊娠认识不足,是将卵巢妊娠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曹淑荣.超声诊断胎儿畸形临床报告[J].新医学导刊,2008,7(10):52.

[2]何德良,王小军,吕咏梅,等.B超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4):223.

[3]李雪莲,张晓涛,张玮玮.胎儿脐带绕颈的B超声像学特征[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7):636-637.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3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观察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通过脐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常在生后4~7天发病,故有“脐风”、“七日风”之称。随着人们卫生知识的提高,新法接生的普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明显降低。由于我县地处边远山区,旧法接生仍占相当比例,每年仍有新生儿破伤风零星发生。我科1997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病人均来自农村,旧法接生29例,乡村卫生员接生7例,其中男28例。女8例,男:女为3.5:1。临床表现均有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肌强硬和肌痉挛,治愈27例,治愈率为75%,好转出院6例。占16.7%,死亡3例,占8.3%,发病年龄为3~28天,7天以内发病20例,占44.4%,治愈16例,7~14天发病10例,占27.8%,均治愈。住院天数为1~34天,平均住院日为7.5天。

2抢救与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让患儿独居于安静、光线暗淡的病室,避免声、光、触等刺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护理完毕应注意手的清洁与消毒。

2.2控制痉挛

破伤风主要的死因为强直性痉挛导致窒息,脏器缺氧损害和脑水肿。所以,控制痉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镇静剂可抑制大脑皮层和皮层下部的活动,降低骨骼肌张力,使肌肉松弛。对频繁痉挛不易控制者,应报告医生,选用合适的镇静剂和给药途径。我们常用鲁米那5~8mg/kg/次、复方冬眠灵1~2mg/kg/次、安定0.1~0.3mg/kg/次交替肌注,交替时间可根据患儿发作情况随时调整。情况允许,可将安定改为鼻饲或口服。经过临床观察,认为安定的效果较好,并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2.3饮食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顺利度过“营养关”极为重要,因痉挛频繁,能量消耗大,应及时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保障机体的需要。病初频繁痉挛者暂禁食,应静滴液体血浆等;痉挛减轻后,坚持直接喂乳,喂乳时须格外小心,以免呛咳或刺激咽部而引起痉挛不要,必要时鼻饲喂乳。鼻饲管应在使用镇静剂之后方可插入,动作要轻快,每次喂乳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发生呕吐而引起窒息。本组病例无一例因喂乳或鼻饲而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4药物治疗

TAT:应尽早使用。因TAT仅能中和游离的外毒素,对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不起作用。本组病例均给予TAT1-3万单位静滴3天和脐周封闭一次相结合。抗生素;本病易并发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而致死亡,故适当选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非常重要。青霉素为首选药。本组都采用青霉素及其它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对严重感染者,我们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做好输液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2.5对症护理

痉挛致窒息的抢救:痉挛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窒息,频繁窒息者预后差。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痉挛,避免窒息。对因痉挛致窒息者用托背式人工呼吸法抢救大多能缓解,利用此法抢救16例窒息患儿获成功。对痉挛难以控制并出现呼吸衰竭者,用东莨菪碱0.03~0.06mg/kg/次,并加用呼吸兴奋剂,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次数,此法抢救8例呼吸患儿获成功。托背式人工呼吸方法:患儿去枕平卧于床上,抢救者站于患儿左侧,用右手托患儿背部渐渐举起,使其胸部向前挺起,脊柱极度伸展,然后再渐渐放平,周而复始地进行,达到维持呼吸的目的。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脐部分泌物越多,预后越差,应及时清洗脐部分泌物,以减少不断产生的破伤风杆菌。本组病例脐部分泌物多者20例,死亡2例;脐部分泌物少者10例,死亡1例;脐部干燥者6例,均治愈。首次脐部护理:先消毒脐周皮肤,然后用TAT1500~3000单位做脐部封闭,脐部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2.5%碘酊消毒后涂龙胆紫,每日1~2次,直至伤口痊愈。所用敷料和棉签应焚烧,器械浸泡后再高压消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我们使患儿取恻卧位,利于分泌物流出,提高治愈率。给氧护理: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给氧0.5~2升/分或面罩给氧4~5升/分。用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缺氧状况是否改善,氧气装置是否漏气,吸氧管是否通畅。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冷热会引起抽搐,应特别注意体温变化。若体温过高,超过39℃以上时可松包降温,不已使用退热剂或酒精擦浴;体温不升时要注意保暖或入温箱复温,避免复温过快而引起肺出血。皮肤和口腔护理;破伤风患儿双上臂常紧夹躯干,双手紧握,要注意腋、肘、手掌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和更换内衣,以防褥疮的形成;对不能进食者每天须作口腔护理,以防口腔并发症,能喂乳者还应多喂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2.6并发症护理

并发症越重,预后越差。本组并发败血症4例,死亡2例;并发肺炎6例,死亡2例:并发皮肤硬肿6例,死亡3例,冬季病死率比夏季高,可能与并发皮下硬肿有关。硬肿病的发生可能与本病的能量消耗大,热量供应不足,肌注次数较多和外界温度有关。硬肿多发生在入院后2~5天内,为轻中度硬肿,经加强营养、保证热量供给、保暖、鱼肝油按摩硬肿处,大多数患儿在3~7天内硬肿消退。

2.7预防和出院指导

严格执行无菌接生,重点培养乡村接生员,加强卫生宣教工作。紧急情况接生时,可把剪刀烧红,冷却后断脐,脐带适当留长,结扎线要煮沸消毒,24小时重新结扎脐带,剪除远端部分,并预防性注射TAT1500~3000单位。出院前嘱咐患儿家长,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讲究卫生,合理添加辅食,多晒太阳等。好转出院者定期来医院复查。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新生婴儿破伤风病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57-01

1前言

所谓新生儿破伤风,是指一种叫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了婴儿的脐部,产生了痉挛毒素,进而引起婴儿牙齿紧闭和全身肌肉痉挛。这是一种急性感染疾病,这种病潜伏周期较短,造成的病死率较高。随着现代我国接生技术在城乡的普及,这种病在临床上已不多见。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病仍经常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熟悉这种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这对患儿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1]。

2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出生在5至12天之间。本组患儿均为传统接生法接生,并且全部患儿的接生消毒都是不合格的。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为:面容苦笑,肌肉僵硬,拒绝进乳,肌肉时常发生痉挛,体温较高,呼吸困难等。50例患儿中,有8例最为严重,呼吸已经非常紧促,面色发青发紫,四肢出现紫绀,并且抽搐不断。另外的30例为中度感染,剩余的12例为轻度感染[2]。

3护理方法

3.1为患者提供良好环境。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禁止尖锐或过大的噪音惊扰。要把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之间。室内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各项操作中,如测量体温、翻身等要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同时进行,而且要快,要轻,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2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新生的婴儿皮肤娇嫩,所以他们穿的衣裤及使用的尿布,被褥都要求是柔软的,并且保持干燥。每隔三个小时应该更换一次尿布,粪便排除后要将臀部洗干净,擦干后可预防性地涂抹适量的红臀软膏,以加强患儿的抗菌能力。要坚持每日用温水擦洗一次,同时要注意保持腹股沟,腋下等皮肤皱折处的清洁与干燥,预防皮肤糜烂,压疮或红臀现象的发生。

3.3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对患儿口腔的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患儿长期置胃管,加上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在对婴儿进行口腔管理,要在使用镇定剂后进行,因为患儿的咀嚼肌发生痉挛,牙关是紧闭不开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签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对口腔进行擦洗,每天一次,擦洗时要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擦洗的动作要尽量轻柔,减轻患儿的抵触情绪。

3.4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对患儿的眼部护理方法:可以用黑色的厚棉布制作眼罩,遮盖住患儿的眼睛,使婴儿眼部避免受到强光的刺激,这样做的作用是能够减少患儿抽筋次数。

3.5对患者进行脐部护理。对患儿脐部的护理方法是:患儿的脐部要用双氧水进行清洗,这样可以改善脐部局部的无氧状况。洗完后要涂上安尔碘,这样就给破伤风杆菌的繁殖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并且要以TAT进行脐周封闭。脐周封闭的做法是:用1mL的注射器抽取1500U的TAT注射液,在脐部周围的腹壁以及脐带的根部做环形的封闭。换药后要及时将所有的会发生污染的敷料清理掉,以防止带来新一轮的感染[3]。

3.6执行消毒隔离的规定。患儿入院后要置于隔离病室内,隔离病室的窗帘要用颜色较深的,灯光不可太亮,要保持光线的暗淡。工作人员进入室内要更换隔离衣,接触患儿的前后都要使用1∶100的金星消毒液侵泡三到五分钟进行消毒。患儿使用过的棉签,药物等,都要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患儿接触过的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用2%的过氧乙酸浸泡进行消毒。患儿出院后,对室内要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然后对其密闭,1小时后才可通风。

3.7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应尽量安抚好患儿,要避免患儿躁动而导致针头发生松动或者移位,同时注射人员还要注意输液管是否有空气进入,如果有气泡出现,要及时进行更换,避免造成损害。当患儿的药液即将输完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者拔出针头,不然容易因为空气的进入而造成危险。

3.8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要将其用药情况,抽搐发病时间、频率,强度,心率等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了解并通知主治医生,及时做好相关的救治工作。

3.9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患儿通常牙关紧闭,不能够主动吸吮,痉挛发作频率较高时要暂时停止进食,而只能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来维持所需营养。我院采用的是快速插胃管的鼻饲喂养法。这种方法的做法是:在婴儿注射镇定剂后,将患儿的头部及颈部尽量向前倾、屈,并快速、轻柔地为患儿插入胃管,要注意在胃管与接有针筒的输液延长管连接后悬挂起来,高度要一致。针筒抽去针芯后要记得加奶用,在上面盖上无菌的纱布进行喂食。对患儿的为食量,要根据婴儿的成长进行,每次的喂食量要适度,不可过多或过少。

4护理体会

新生儿破伤风由于抽筋频繁,容易引起喉肌和呼吸肌的疲惫,进而导致呼吸衰竭,面色发青发紫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窒息。因此,把频繁发生痉挛的问题解决掉是医治破伤风患儿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护理人员要时常注意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控制好痉挛的发生。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顺畅,要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要随时保持患儿脐部、皮肤、眼部、口腔等部位的清洁,要避免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对于患儿破伤风的治疗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看护理人员是否能够对婴儿的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而对于社会,要广泛加强卫生宣传,呼吁广大民众要到医院去进行卫生合格的接生,避免因接生卫生的不合格而给婴儿的健康带来隐患。

参考文献

[1]崔英姬.11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14)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5

庆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庆城745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2组,一组68例初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68例初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的SDS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护理满意度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推广。

http://

关键词剖宫产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2(a)-0142-03

[作者简介]杨梅(1971.11-),女,甘肃宁人,中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妇产科。

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及知识、新生儿的护理以及产后的保健知识普遍缺乏[1],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还要面对手术切口的恢复问题。母婴床旁护理便是在初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高质量、个体化的产科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知识。现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进一步对比论证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2组。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1~32岁,平均年龄(25.47±3.25)岁。孕周时间37~42周,平均时间(39.61±1.04)周。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26.12±4.08)岁。孕周时间38~43周,平均时间(40.54±1.25)周。两组初产妇的一般状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新生儿送到专门设立的婴儿洗澡间,给予集中沐浴、脐带消毒。然后,在治疗室进行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发放《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2],每名初产妇一册。具体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的好处;产褥期自我保健护理、怎样坚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产后如何避孕、产褥期45d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足血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更换尿布、新生儿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等。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母乳喂养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的指导。

研究组:68例患者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剖宫产后送回病房,由责任护理人员为其发放自拟的《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结合不同的时间情况给予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关于照顾新生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在初产妇床旁由责任护理人员完成,主要是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抚触法、游泳、洗澡、更换尿布、母乳喂养技巧等教育[3]。为初产妇提供单人间或双人间的病房环境,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演示,同时鼓励初产妇自己操作,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纠正指导。游泳、洗澡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十点左右,室温调控在26~28℃。游泳或洗澡的设施使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游泳池或浴盆,水温控制在38℃~40℃。新生儿游泳完毕后,护理人员准备好抚触车,利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婴儿油,取适当剂量从眉心开始,依次是额头、下颏、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4],给予有效抚触。通过十指指腹轻轻按摩,每个部位至少按摩4次,每天抚触一次,每次抚触时间5~10min。新生儿游泳、洗澡以及抚触时,对初产妇或其家属进行演示指导,以利于其熟练掌握有关技能及知识。

1.3评价标准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初产妇护理技能、知识进行评价。知识水平主要包括:产褥期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用药知识、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活动以及产褥期饮食,每一项分为不了解、了解、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四个等级1~4分,总分共8~32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知识水平越高;技能水平主要包括:抚触法、脐带护理法、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洗澡、母乳喂养技巧、会阴护理,每一项分为不会、一般、熟练三个等级1~3分,总分共6~18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护理技能越好。满意度评价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指导、技术操作、宣教力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评价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抑郁情绪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进行评价,很少时间抑郁为1分;少部分时间抑郁为2分;相当多时间抑郁为3分;绝大部分时间抑郁为4分,满分为20~80分,总分超过40分说明产妇抑郁。

1.4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研究两组间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技能及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及抑郁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的抑郁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国内产科临床多采取产妇集体教育的方法,通常产妇仅通过理性认识,而没有实践过程。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掌握不牢靠,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健康教育效果[5]。因此,在产科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应该推行床旁护理模式。

母婴床旁护理内容主要是新生儿的一切护理行为均在母亲床旁操作[6],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剖宫产后早期实施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让产妇充分掌握新生儿保健知识。产后早期积极开展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让产妇从中获得更多的新生儿保健护理知识,同时通过责任护理人员观察、提问、产妇的反馈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在健康教育期间,应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例如现场指导、观看录像、示范、降解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以提问或解答等不同方式了解产妇的反馈信息,整改教育计划。鼓励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参与,增强家庭的支持。母婴床旁护理是结合初产妇的特点,因人而异的不断调整进度、难度,改善护理工作。通过不断为初产妇现场演示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例如脐带消毒、更换尿布、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母乳喂养技巧等,强化初产妇对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

该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结果我们认为,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满意的健康教育效果。该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初产妇的SDS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此结果与闻爱群等人[9]研究相一致,说明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减轻初产妇的抑郁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产妇在分娩以后首要的心理需求便是能够看见自己的孩子,向更好的照顾孩子,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及安慰。但是因为绝大部分初产妇或其家属缺乏照顾、护理新生儿的技能及知识,若是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科学的迟到,很容易出现抑郁剂焦虑的心理情绪。研究组产妇适时的获得了需要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获得专业护理人员亲自在病房中演示操作,使产妇或其家属可以随时了解新生儿,了解新生儿在各种状态下的反应、处理措施。所以,母婴床旁护理更加容易让产妇及其家属接受、获益,有效减轻由于对照顾新生儿缺乏经验而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使产妇的心理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有助于产妇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对剖宫产初产妇、新生儿实施床旁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一方面,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性、针对性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不但对初产妇或其家属护理知识教育十分重视,而且还特别重视初产妇或其家属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程序性、连续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更迅速的帮助产妇或其家属掌握照顾新生儿的方法,适应承担新生儿的责任。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将健康行为“行、信、知”模式与健康信念模式作为实践的理论基础[7-10],以不同方式、方法将产褥期卫生保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教给每位产妇及其家属,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健康教育,重点强调正确认知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与此同时,及时缓解产妇的心理疑虑,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通过优质、针对性的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让每位产妇及其家属建立起护理新生儿的自信心。增强护理人员与产妇或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落实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完善健康教育的宣教,尽最大努力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次试验中,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这与崔改英[10]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床旁护理工作应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规定,积极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初产妇机体免疫抵抗力非常低下,很容易继发各种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做好各项消毒隔离的工作,而且严格限制探视。总之,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李莉梅,陈春华.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36):84-85.

[2]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4(26):2791-2793.

[3]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4]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5]邓文娟,肖艳兰,黄河凊,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6(23):22-23.

[6]谢丽梅,王晓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7]孙琴,杨烨,朱凌怡,等.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25):371-372.

[8]闻一华.母婴同室对母婴健康的好处[J].中外医疗,2014,21(14):412-413.

[9]闻爱群,王丽莉,赵灵.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1,33(24):371-372.

新生儿脐部护理科普知识篇6

选择的2300例新生儿均为我院收治的患儿,且所有新生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有45例、31例;足月儿与早产儿各有43例、33例,年龄15min~27d。根据调查发现,所有患儿的院内感染部位及构成比如下表[2]。

2新生儿院内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

2.1医院环境较差。新生儿病室因受条件限制,空间小,各种不同疾病的患儿均住在同一病室中,且床间距离较近,甚至是相连,这样的空间空气流通均较差。其次是人员来回走动较多,不仅使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飞尘中,随着带动的气流而飞扬,易造成空气受到污染,而且给清洁、消毒的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3]。

2.2自身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全,其黏膜屏障、皮肤等功能较差、胃酸分泌减少、白细胞吞噬能力低且血清的补体成分减少而导致杀菌和灭活病毒等的作用差,从而使得患儿较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因分泌型IgA不能通过胎盘而出现缺乏,这样就极易使得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2.3器械、固定装置及患儿的分泌物等因素。新生儿的分泌物、大小便未能及时进行清理,且医疗垃圾的管理不规范,加上医疗器械与固定装置如暖箱、婴儿床、消毒机、操作台等未能做到每天清洁消毒,这些均会造成空气污染。

2.4医护工作人员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只关注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却较易忽视在治疗护理操作中手的清洁,尤其是在工作较忙时,接触新生儿前后的洗手往往忽视了,再去接触另一新生儿,这些就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易造成交叉感染;其次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的操作与奶具、配奶等是否消毒无菌、卫生,加上患有流感或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坚持工作,这些因素均会对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构成威胁。

2.5侵袭性操作因素。如呼吸机的应用、静脉置留通路、气管插管、静脉采血、反复吸痰等的技术应用,都会造成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损伤的可能,而使机体的环境因而改变,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软组织的感染。

2.6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往往医生为快速控制新生儿本身疾病的感染,未做药敏试验就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而使用的剂量大、疗程较长,这样较易使得正常菌群紊乱,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真菌感染的发生。

3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3.1健全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成立一个由科主任、护士长、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院内感染质控小组,由科主任带领,并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医院制定好的、可行的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制度,在此之前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有效的普及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从而使他们意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做好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人人都能有责任心共同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素质。

3.2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新生儿的病房应选阳光充足的病室,且室内的空气保持流通、新鲜,安置性能较好的空调和空气消毒机,一般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在60%左右,每天分早中晚行3次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次保持120min,且在早晚期间应开窗通风;其次严禁家属与非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入内。

3.3加强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医护工作人员手的污染是医院感染较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医护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皮肤黏膜的患儿以及在同一新生儿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的时候,针对这类问题,可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也可放置快速皮肤消毒剂,使医护人员做完每一项操作或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后,能够方便快速的喷手进行消毒,这样既可方便了工作繁忙无时间洗手的问题,也确保了新生儿的安全。其次对于患有流感或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调息。

3.4加强儿科病房物品、器械等消毒管理。加强并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将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对新生儿的分泌物、用物、大小便及时处理,可在分类盛装后送至指定地点焚烧做无害处理。而对于新生儿的用具如奶瓶、奶嘴、滴管等行一人一具、用后及时消毒,听诊器及血压计均要每7d进行一次消毒,新生儿的婴儿服、床单及被罩等都要每日更换,并清洗晒干;对于新生儿暖箱、操作台、消毒机、输液泵等设备都要每日进行常规消毒,防止造成空气污染[4]。

3.5减少侵入性操作且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对侵入性操作的指征要严格掌握,进行无菌技术以防止病性微生物扩散,并尽量缩短侵入性操作或减少其操作;另适时对患儿进行吸痰,切勿频繁吸痰避免气管黏膜损伤,适时吸痰的目的是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在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并每天更换吸痰管、消毒液及生理盐水等,并做好吸痰用物的常规消毒。对于发生了院内感染的新生儿做好隔离控制措施。3.6加强基础护理。每日为新生儿洗澡,水温要适宜,在此过程为其行全身皮肤按摩,在臀部涂抹强生护臀膏,之后每天都要勤换尿布;口腔护理方面则将0.9%的生理盐水擦拭口腔黏膜,2次/d,以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避免口炎发生,若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可使用棉签蘸取制霉菌素做护理;而脐部护理则使用75%的酒精擦拭于其脐窝和脐带残端处,若发生脐炎则使用双氧水洗去,然后使用酒精消毒。

4结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关于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阅0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1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

    我是一只蝉作文范文(5篇)

    - 阅0

    我是一只蝉作文篇1我是一只小小的蝉儿,你也许会问我:“你在地下等待了那么久,就只为了唱响这一夏,值得吗?你就没有想过放弃吗?”我想说的`是,有啊,我当然想过放弃,但每次一想到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