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学生守则(6篇)

来源:其他

新中学生守则篇1

关键词排球规则修改技战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历次排球的规则以及排球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历次排球规则及修改后的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如书籍报纸杂志论文等,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和归纳整理,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综合的逻辑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引言

自从1895年美国的威廉摩根发明了排球这项运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自从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至今,世界范围内已有二三百万专业和业余运动员从事排球这项运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60年代开始,国际排联为了使排球比赛更加精彩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多次对排球的规则进行了修改。如今排球技术与战术正向着专业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在影响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因素中,规则的演变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推动着排球运动不断的向前发展,规则的改变也有自身的规律,因此了解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更好的促进排球这项运动的发展。

三、排球规则的修改对排球技术的影响

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的允许下,运动员所采取的各种合理的击球的动作和为完成击球动作所必需的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排球规则的每次修改都会推动着排球运动出现新的技术,引起排球技术的革命。如脚接球技术的出现,规则在修改之前,只允许膝关节及以上任何部位可以接触球,这样在排球比赛中,当防守队员看到对方进攻队员由扣球变为吊球时,手臂已经来不及去将球垫起,因为防守队员的重心已经偏移。而规则修改为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脚就可以参与到排球比赛当中去,从而救起一些端线外的球以及一些困难球,一来可以加强比赛的连续性以提升己队的士气,二来可以缓解目前比赛中攻强于守的状况,三来可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精彩程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再如1994年4月,国际排联将发球区扩大为端线后9米宽的地区,延伸到无障碍区终端。规则修改前运动员必须在3米宽的发球区内完成发球动作,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将运动员的发球路线限制住了,而规则修改后,运动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9米宽的发球区随意选择变化发球的路线,打破了原有的发球固定模式,以加强比赛的复杂性和对抗性。因此规则的修改对排球比赛和排球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比赛中的竞争性和观赏性,从而推动排球这项运动的发展。

四、排球规则的修改对排球战术的影响

排球规则的每次修改都会推动着排球运动出现新的技术,同样技术的创新又会引发排球战术产生新的变化。为什么要对排球规则进行修改呢?其实规则的修改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规则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比赛了,致使比赛处于攻守不平衡的状态。

(一)排球规则的修改对进攻战术的影响

“每球得分制”取代“发球得分制”在比赛中的运用,使一攻从过去的只能得发球权的位置提升到了直接得分的位置,并成为了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比赛中影响胜负的得分因素也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的变化。规则的修改提高了一攻在战术运用中的重要性,过去一攻组织的再好,也只能夺回发球权,得分仍然需要靠防守,而现在一攻可以直接得分就为己队减少了防守的压力,因此“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对一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想赢得比赛就要抓好一攻的训练,没有一攻,防反也就变得被动了。一攻好了,可以提高战术组合的精确度和变化,抑制对方的防反得分。随着排球技术的发展和规则的修改,发球威力逐渐加大,一传保证不了到位率,对一攻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攻战术组成的可能性。“每球得分制”的采用,失球就要丢分或多或少的对发球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发球攻击性就相对的减弱了,一传到位率也就相对提高,一攻就相对容易组成,一攻技术多种多样,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各种进攻战术的配合。

(二)排球规则的修改对防守战术的影响

1999年排球规则的修改促使自由防守队员的出现使排球比赛攻防对抗加剧,但更趋于攻守平衡。这项规则的修改为技术全面防守好但身材不高的运动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弥补了高大队员轮转到后排防守时的不足,他专门用于防守,因此他救起困难球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队员。自由人可以换下场上任何一人,因此可以把换自由人上场的运用作为一种战术以提高防守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使防守不太理想的队员下场休息,也可以稳定个别队员的心理。1995年发球区的扩大,为发球队员进入防守位置提供了便利,缩短了进入场地防守的时间和距离以及与其他队员换位防守的时间和距离,从而使己队能更有效的防守和阵型布置。

五、排球规则发展趋势的预测

(1)保持攻守相对平衡的状态。攻守平衡是保证比赛精彩的重要一环,目前攻守矛盾中,攻依然强于守,因此规则的修改依然是要加强防守。

(2)双发球规则的出现。在比赛中经常出现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因素而使发球失误,使对方就直接得分,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因此类似于网球的双发球规则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施。

(3)双自由人的正式采用。双自由人规则适合于排球比赛中保持攻守平衡的原则,双自由人在加强防守的同时也减少了后排进攻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攻,以使比赛中攻守更加趋于平衡。

六、结论

(1)排球规则的修改与技战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技战术的改革创新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

(2)排球规则的修改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以促进比赛中的攻守平衡,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3)新规则﹑新技术的出现,要求运动员向更全面﹑更专业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芳平.排球规则的演变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张欢,何胜.历次排球规则的修改给排球技战术带来的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2).

新中学生守则篇2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1在这金色的九月,怀着对中学生活的憧憬,我踏进了全椒第三中学的大门,迈出了自己迅速成长的又一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在这个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希望展现自我的风采。为了让我们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学校要求我们认真地学习了《中学生守则》,让我们以新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中学生守则》可以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迈向人生路的一位优秀的导航,教会我们迈好青春的第一步!阅读《中学生守则》后,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应该有一颗爱国心。热爱祖国,自觉维护伟大祖国的尊严,在心中时时刻刻铭记——我只一名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母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文明进步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中国人民一向都是善良、勤劳、勇敢的,祖国母亲在近代饱受列强的欺凌和践踏,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中国就像一头崛起的雄狮,我们这一代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这条东方巨龙屹立在世界之上!

我们要怎样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呢?《守则》中说得好,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远离有害的垃圾信息,自觉地吸吮有用的文化营养,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不讲话,不开小差,按时完成作业。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要注意选择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中学生守则》不仅教会我如何学习,更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还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要孝顺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应多体谅父母的不是,多检讨自己的过错。要有礼貌,看见老师要说老师好”看见同学要说同学好”。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偷懒,不迟到,不早退,值日当天早些来,不和同学比吃穿,要比就比谁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生活的好习惯。

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都会奠定我们中学以后的命运。同学们,选择从现在开始,让良好的习惯成就我们的未来吧!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2最近,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次学校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发现那儿有黄色的稻谷,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叶。我刚要去摘,又想: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没有了,还是不摘了。这点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道奥数题,妈妈让我先看一下题目,我看完后,妈妈正准备讲解,我却大叫:'太难了,我才不学!'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学习,姿势也很重要。我每天学习时,腰弯弯的,手指也越过了界。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坐、立、行、读书、学字姿势正确'.

小伙伴也有不良习惯。有一次,我与伙伴们一同去烧烤,大家烧得十分开心。可一个伙伴从嘴里吐出一块'飞碟',我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还不知,还乱扔竹签,差点儿扎到人。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垃圾'.

我一定要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它告诉朋友们,让大家都做个遵纪守法、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除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外,更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我在升旗仪式时,能做到不讲话,在唱国歌时,我会做到高唱国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同样还应该知道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我会积极查阅中国的古典名著,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民情。

个人永远不能独立存在,终将会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现在的我们就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认为在班级中并不一定要担任某些重要的责任才可以,只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就行了。我身为班级的电教员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询问下节课的任课老师是否需要使用投影仪。当老师需要使用时,我会将投影仪打开,调试好,然后等待老师前来上课。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作业是反映学习程度的方法。所以在本学期我做到没有一次作业迟交或漏交。我们的学习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在本学期我学会了如何记录《备忘录》,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我忘做忘做作业现象的发生。

电脑与互联网这两个新新产物的诞生,大大增加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了解,它们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性的,电脑在给我们带来帮助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认为关键在于我能否做到文明上网。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认为该做到的事还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不会给给别人添麻烦。

作为一名中学生,毫无疑问遵守《中学生守则》是必要的,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重视。然而这些守则看起来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但要是切实的每天遵守,却并非易事。例如: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很少同学做到此条。游戏诶而同学不仅做不到,还对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尊重,乱花钱,东西吃不完随手就丢了。或许某些同学认为自已家庭富裕,不必节俭,只是我说,有钱人不代表可以浪费,这样只会显得自己的道德有问题,想一想,现在各地还有因为咩吃的而饿死的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哇!

《中学生守则》是我们素质的模范,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智商且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4按照本周学习要求,我认真的学习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并再次阅读了旧版的《中小学生守则》,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体现了与时俱进、适应时展要求的特点,而且新版《守则》提供了很多具体操作的内容,更具实用性,也更具有德育教育的指导意义

从修订版的内容上感觉更注重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几乎把现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分析的很是透彻,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远离毒品等。这就给我们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家长、社会提供了更为详实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重视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信念,如"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热心志愿服务"等,体现了时代要求,它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好根,固好本,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重要一步,它告诉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和禁与行,使学生静有其位,动有其轨。

同时新版《守则》具有新的特点,注重落小、落细、落实,贴近生活、更加务实,注重在日常的践行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从自身做起、从教师、家长做起,言传身教,这样会更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幸福一辈子。

作为中小学生行为养成的指导性文件,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悟精神,并在日常管理中精心策划并落在实处,让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习惯教育更加有效,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读了《小学生守则》以后,我觉得制定守则首先要看对象,这守则是让谁来执行的。其次要做到具体,有操作性。相比之下,美国的守则首先考虑到对小学生提要求,很具体,每一条款孩子们都可以遵照执行。看起来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比较宏观,涉及的面太广,一些条款缺乏具体实施方式,还有一些条款似乎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执行起来也会不得要领。

如何制定规章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法制观念和教育理念。这些大的理念虽有差异,不能脱离教育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发展理论。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具体细微的行为指令,而不能给出太抽象笼统的规则,那会使他们在实施时感到困惑。美国采取的就是这种具体化法则,受这种影响长大的美国人,也习惯于行为规范化,善于遵守具体的规则。而中国的少儿教育在这一点上就显得空泛,偏爱讲大道理喊口号,看起来是教育新一代有远大目标,但不制定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步骤,起不到有效约束学生的作用。

我们的守则没有错话,但空话太多,学校作为摆设来悬挂,学生作为口号来呼喊,制定守则意义如仅在此,何等悲哀?衷心希望早一天看到适合我国小学生阅读和执行的守则!

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600字范文6《中小学生守则》是每一名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我们应当时时刻刻牢记它、遵守它。《中小学生守则》是每一名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我们天生就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国徽、热爱国旗、热爱国歌、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国徽、国旗、国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他们代表了国家的尊严,体现了国家的旺盛。我们作为一个的公民,一位合格的中小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语言、文明礼仪……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祖国,去热爱她,爱戴她,珍视她。

在学习上我们要勤劳好学,不懂的地方就要问,要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答案。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做笔记,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勇于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在课外我们要多多阅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我们要吸取别人学习知识的经验,学习别人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为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尽管课堂学习时间很紧张,我们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读读课外名著。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作为这一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就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国家的栋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遵守文明礼仪。

在荷兰的花展上,你就可以看到有很多中国人在辣手摧花”;在法国卢浮宫公共厕所旁,到处都有提示牌上面用中文写道——请不要随地大小便。难道我们就真的是一个不讲文明礼仪的人吗?如果大家看见地上有垃圾就弯腰捡一捡的话,地面上就不会有垃圾了;如果大家都是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啊;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大家不互相拥挤,有秩序地逃离现场,那还会发生这么多的踩踏事件吗?

新中学生守则篇3

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遵守学习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

三、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劳动。

四、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究。

五、自觉锻炼身体,积极参与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朴实大方。

七、诚实守信,明辨是非,自尊自爱,有错就改,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文明上网。

八、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爱护公物,爱惜劳动成果。

九、珍惜生命,注意安全,讲究公共卫生,不吸烟,不酗酒,不,远离毒品。

十、尊重外宾,增加国际理解,维护国家尊严。

观点交锋

俭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俭朴”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不是值得提倡,尤其在中学生中提倡?这在现在居然已经成了一个问题。莫非是部分经济学家“以消费拉动内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活越奢华,就越爱国,也越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大贡献?“俭朴”因此变为一种与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东西?可是,首先,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其次,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就是稀缺与效率: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资源。地球只有一个,物品是稀缺的,节制我们的欲望,避免奢华浪费,是对地球和我们子孙后代负责。

尤其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中学生的攀比风和高消费都非常严重。从现实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倡“俭朴”的生活态度,也没有过时。

“俭朴”和“谦虚”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提倡。即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们不断向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它也并未与新形势格格不入。韩福东

个性无须“格式”

其实,不管是“生活简朴”,还是待人“谦虚”,原本都应列入个人生活习惯和内在禀性的范畴,而该范畴内的东西也本不属《守则》之类调节的范围。就拿生活简朴与否而言,它首先取决于学生家境的宽裕程度。20多年前,大家大都不富裕,故而《守则》即便不将“生活简朴”之类的条文列进去,大多数人也照样得清清贫贫度日子,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学生,不用老师谆谆教诲,他也会比较自觉地使自己的生活简朴起来,故而《守则》中关于“生活简朴”的要求也纯属多余。可如今,在人均收入早就突破万元大关的上海,家境差的人家肯定还有,但绝大多数人家的生活与20多年前相比,不知上了多少个台阶。尤其在追求生活时尚化的都市人群中,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消费观念早已没了市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做到不铺张浪费才是消费观念的道德底线。这时《守则》依旧要求学生“生活简朴”,不仅显得不现实,而且有干涉他人“私生活”之嫌。

再说学生待人“谦虚”与否,就更属于人家的个性或禀性使然,“谦虚”固然是美德,但靠压抑学生个性甚至泯灭个人禀性而挤压出来的“伪谦虚”,就与美德无关了。就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阅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而言,每个人的个性都千差万别,有的人天生懦弱,待人低调而谦逊,而有些人则天生自信,处处透射出聪慧和傲慢之色。可不管是“谦虚”的前者,还是“傲慢”的后者,只要其行为没有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作为学校就不应乱施“外力”进行干预。而对待学生不同的个性,学校反而有责任予以保护和善待。周士君

众说纷纭<、b>

尊重外宾无须增加

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许多机构、许多行业给予外宾的特殊待遇,远非我们普通公民所能相比,让人想不尊重都不行——举例说,民航高标准与高规格的外宾休息室、外宾通道,许多公共场所标有“外宾”专用的档次更高的洗手间等,都在强化我们的“外宾”应该受到更好的礼遇,得到更多的尊重这一点,干什么还要另列一条,给“外宾”以特别待遇呢?而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外宾”和我们的公民同等看待、同等尊重,那些“外宾”也一定能够理解与接受。反之,那些只要是稍稍具有现代社会平等意识的“外宾”,或许会对我们过犹不及的做法提出质疑的。严阳

夹起尾巴如何做人

同“生活俭朴”的旧标准一样,“谦虚”的字眼也过于虚幻化,也缺乏严谨求是的量化标准。最近,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讲学,对渴望成功的年轻学子这样建议:“中国学生不要太乖,胆子可再大一点。”这是希望中国的学生不要老“夹起尾巴做人”。但要想大一点“胆子”,就不要动不动指责学生“不谦虚”。建立民主、文明社会的基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骄傲”和自信的良好氛围里才能做到。李辉

凸显人文关怀

全国版《中学生守则》里有9个“不”字“禁令”:“不迟到”、“不早退”……强调对学生的约束和纪律要求,《新守则》只提了3个“不”,且是对吸烟、酗酒、3种严重不良行为的要求,对学生道德修养、个人健康方面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一种很浓厚的人文关爱气息。例如,以前规定中学生“不喝酒”,现在改为“不酗酒”,这些细节变化都使《新守则》的要求更科学,也更合情合理。志雄

关爱生命成亮点

“珍爱生命”是《新守则》的一大亮点,想想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些大中学生轻生事件,还有“大学生伤熊”事件,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这背后其实是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此前,北京市修订中学生行为规范时,将“见义勇为”一条进行了调整,《新守则》写到“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可能也是一个“信号”。这些新条文将过去片面强调的利他主义提升到生命关爱的层次上来,更容易被接受。诒范

强调社会责任感

《新守则》的要求比以前高了很多,“诚实守信”、“珍惜资源”、“讲究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德要求得到了强调,而“热心公益劳动”也被写进了《守则》。今后,光在学校做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学生”是不够的,还要具备遵守社会规则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铭慈

做合格公民

新中学生守则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关怀用品设计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加大。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针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诸多问题。首先,留守儿童平时所用的产品存在着种类比较单一,功能上缺少趣味性与互动性,虽然有些产品暂时能给儿童带来快乐,但他们需要得更多的是到情感上的关怀,所以设计的产品在心理情感关怀方面存在这不同程度的缺失;其次,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很好的娱乐场所和产品,尤其是欠发达的地区,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经济生活水平并不高,所以在选择儿童产品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到价格的因素。因此,价格也是留守儿童选择的因素之一;再次,很多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视孩子情商、智商以及各种兴趣的培养,但是没有考虑到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人”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据统计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隔代教育,由于思想及文化的差异,在儿童产品的使用上,表现出疑惑,导致留守儿童产品没有很好的被重视。

二、情感关怀的儿童用品设计表达

(1)人性化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把情感关怀因素纳入留守儿童用品的设计之中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题试图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留守儿童用品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分别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状态、情境状态、意境状态分析,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用品设计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具有情感关怀的留守儿童用品。

(2)产品的互动性是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的重要要素。由于留守儿童增多,缺乏与父母和心理年龄相适应的沟通语言、游戏伙伴,而容易形成孤独感和失落感的现状,我们可以设计出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的亲子式的通讯设备,通过用品的外形、声音、表情和图像等形式的设计使其与儿童沟通,且在设计当中加入群体性娱乐玩法的产品,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达到情感的互动。

(3)情景体验的表达。把情感关怀因素纳入留守儿童用品的设计之中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设计实践中,进一步分析情感关怀要素与留守儿童用品设计的契合,通过分析情感化的表现形式,例如形态的同构、情境的同构、装饰手法、和系列化等,并将情感关怀体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用品设计、学习用品设计、玩具设计等等;最后通过整合,将情感关怀与留守儿童用品进行创新设计的体验,包括拓展用品的功能,将产品外形与心理情感相结合,玩具用品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对具有群体合作性的用品设计进行创新研究等,通过综合分析来设计出具有情感关怀的留守儿童用品,来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情感关怀的儿童用品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是留守儿童用品最基本的原则,父母外出务工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安全性设计是儿童在正常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受到来自产品方面的任何伤害,即使在无意识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儿童的安全。大多数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完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在使用产品时,任何潜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性原则是留守儿童产品体现情感关怀的首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不论是留守儿童产品在造型上、色彩上和材料使用上,都不应该给儿童造成任何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

(2)趣味性原则

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产品的趣味性是仍是设计的重点,因为儿童产品开发初衷都是抓住儿童好动且注意力易涣散的特点,将趣味性有效的融于产品设计当中,增加产品与人的情感互动。群体的娱乐更是缓解孩子孤独心灵的重要方式,要想让孩子身心愉悦的在产品中找到乐趣,不但要求产品外表有足够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一起互动,一起玩耍时的快乐心境。另外,据儿童心理学专家研究;95%的儿童均能在玩耍娱乐的氛围中领会更多知识。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的开发应讲各领域知识巧妙的融入结合,使寓教于乐中,并分享快乐(如图1,图2)。

(3)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是指通过儿童产品让其肢体和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并得到相应的锻炼,通过产品让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进行留守儿童用品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打开新鲜知识的大门,还要通过合理科学设计,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娱乐游戏中体验到合作互助的群体乐趣。

童年是在各类过家家游戏中度过的,他们会模仿各类生活场景,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力,设计一些具有“玩伴参与性”或者“生活情境性”的设计产品,以供留守儿童共同合作完成,是培养孩子作为“社会人”的重要方法。“怀抱?细语”椅的设计(如图3),以现代社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的情感交流为出发点,作品意于改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缺失,模拟父母在家时的情景体验,设计亮点有,一是椅子外形以拟人化的形体,正是父母与子女间缺失的温暖怀抱;二是椅子上三个音响的设计,椅子的系统可录入子女对老人的“细语”,父母对孩子的“细语”,在思念的时刻,体验在“怀抱”中爱感觉。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高度关注,其使用产品也收到人们的重视,当留守儿童情感产生缺陷时,此时作为从事设计的人员也有责任来帮助和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这是作为设计师应有的社会责任,因为设计不仅是解决某种生活方式,更是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对一种对人类尤其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关怀和尊重,设计不仅是为一种个人行为,更是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身心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佳,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亲子产品设计原则,中国知网

[2]罗仕鉴,《儿童产品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9

[3]朱娜,基于情绪体验的亲子产品设计研究,中国知网

新中学生守则篇5

2016讲规矩+有纪律+做纪律合格的明白人思想汇报【1】

尊敬的党支部:

守纪律讲规矩这六字言简意赅的指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的方向与目标,是广大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一、守纪律是基本准则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只有严明纪律,我们党才能团结一致,战胜各种困难,推进事业的发展,赢得民族的振兴。如果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就会形成一人违纪,众人随之的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统统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强化纪律意识,让自己的言行紧紧地装在纪律的套子里,只有这样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讲规矩是基础要求

讲规矩,就是要熟知规矩,守住规矩。一支队伍没有了规矩,就会步调不一,形如散沙;一项工作没有了规矩,就无法开展,不能成功;一个社会没有了规矩,就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新时代的规矩,有新的要求。新时代的规矩,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的规矩,懂党纪国法,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标准礼仪等规矩。要清楚的知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怎样做,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问题、犯错误,原因之一就是不讲规矩。但是讲规矩,不意味着要墨守成规,不意味着要束手束脚,规矩与创新不是一对矛盾概念。讲规矩是要求党员教师在遵守党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联系实际、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为学生解决问题,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真真切切的为学生服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要做到守纪律的表率,就是要做到三个忠诚守信。对党忠诚守信,对人民忠诚守信,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守信。

贯彻落实守纪律讲规矩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修好政德官德,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学习、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学习重点,纳入到经常性学习中,纳入到生活与工作之中,切实把守纪律讲规矩的教书育人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教师主动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2016讲规矩+有纪律+做纪律合格的明白人思想汇报【2】

尊敬的党支部:

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为文明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为文明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成俗、行之有效,需要全党、全体干部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郑重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系严密、内涵丰富,党纪、党章、国法和党的优良传统,都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此外,还要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懂得并自觉遵守这些规矩,党员干部才能不触雷、不踩线,党组织才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进一步提升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我郑重承诺:

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不打折扣,服从组织安排,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县委十项规定及四要十不准、《廉政准则》、十严禁和十不准等规定精神,按政策法规和制度程序办事,不越雷池半点。

三.严格遵守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八不准,自觉维护国家公职人员良好形象。以一身正气,书教师形象。严格教育、管理家属、子女,严禁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礼品、会员卡、购物卡或各种有价证劵。严禁收受地方土特产,不得在公务活动时接受超标准接待。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四、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师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原则,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热情服务,工作中杜绝生、冷、硬、顶、推等不良态度和行为。

五、不得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以商业为目的销售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不得以任何方式加重学生经济负担。

六、杜绝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教辅资料发行者和个体经营者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财物、回扣,不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七、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决不参与拜兄弟、认干亲等庸俗活动;决不利用同学会、同乡会、宗亲会搞小圈子;决不串联上访、非法集会;决不搞个人攻击,诬告诽谤、泄私愤、图报复,损害团结等。

践行承诺,违者必纠。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的内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严格信守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创一流,再创辉煌,推进后勤服务工作新跨越、新发展。

此致

敬礼

新中学生守则篇6

“”结束后,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一次历史性转变,教育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二是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转变。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调整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的重点一是拨乱反正,中小学教育走出“”阴影,全面恢复由于“”而中断了的教育秩序,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如何抚平“假、大、空”德育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心里的阴影;三是新时期的德育该如何进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这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的最后一次表述,此后党和政府重要文献中再无此提法。可以说,教育目标正在为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过渡作艰难的尝试与努力。

1981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2]尽管“是沿用了过去的提法”,但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方针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单一的为政治服务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多元服务取向的转变。《决议》结束了旧时代,真正启动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随后,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三个面向”的题词,更是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现代化方向。

由于“”时期德育完全被政治教育所取代,因此,这个时期德育政策将确立德育发展方向、加强德育建设、关注青少年思想的转化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作为当时的主题。以下以《中学生守则》为例略加说明。《中学生守则》是国家对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教育部在1979年和1981年连续两次颁发了《中学生守则》(各10条)。这两个守则之间没有太大的不同,但较之1955年和1963年的《中学生守则》,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全国中学生的行为准则,1981年版的守则精简到10条,20世纪50年代《中学生守则》中强调的“热爱领袖”“对教师绝对服从”之类的话语也被修改成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正常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进行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尊敬人的人类良知的启蒙,这也为之后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打下了基础。这个专业性德育文件的颁发,使德育脱离了“无规范”“高要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的随意性,德育活动逐渐步入正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建立时期

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普及义务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培养问题渐露端倪,并在课程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在8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198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目标。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标志着为“”所破坏的教育法制建设重新起步,从此,法制建设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四十多年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所得出的宝贵经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八项基本原则,并指出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在《教育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新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这一时期,由于国情的变化,德育领域自身开始反思和重新建设。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教青少年认识我国国情?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尽快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新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德育关注的重点,也成为日常行为规范要解决的问题。1988年6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首次颁布试行稿,全文包括五个方面,共40条,主要内容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2)真诚友好、礼貌待人;(3)遵守纪律、勤奋学习;(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这五个方面大致体现了道德教育的几个核心内容,即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懂得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生活。同时进一步教育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日常行为的训练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区别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的能力。随后,1994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首次正式颁发的《规范》,总结建国以来中学德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以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目的是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针对当时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希望通过《规范》让学生受到最基本的行为养成教育,更好地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达到提升学生德性的目的。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发展时期

与20世纪80年代新潮彭湃、思想飞扬不同,90年代教育开始出现整合态势,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发展,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一时期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德育也逐步改变,开始了从强迫性、指令性、封闭性而向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转变。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德育,《决定》强调了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还要求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这一文件提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00年,教育部对德育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重点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次修改,将中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仍是10条,反映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身发育提前、衔接紧密的特点,体现了道德的恒定性和遵从道德的连贯一致性。其中,第2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第3条“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第4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第10条“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都是新增加的内容。《守则》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一些具体行为的要求都列入到《规范》中。新修订的《规范》更加符合时代特色,增加了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等内容。“按时到校,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都是学生伸手可及的“低标准”要求、实实在在的要求;“关心父母健康”“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表示歉意”等,则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让学生感到规范不再是宏大的、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每天都会在身边发生的细枝末节的“小事”。无论是合并后的《中小学生守则》,还是新制定的《中学生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如此重要的专业性德育文件,开始走出“假、大、空”的痼疾,变得更有“人味”,更加具体化,更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的德育教育,可以发现以下重要变化。

1.不断调试过强的政治色彩

无论是宏观教育政策的调整,还是学生守则等具体的德育文件的修订,从中都可以看出,我们正在不断调试教育中过于突出的政治色彩。从“又红又专”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培养“四有新人”,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关键词语的转变也代表了我国德育价值观的转变。“红”代表了一种有色的“道德人”,是被政治和伦理充斥的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道德人”,这种“道德人”的道德理想以及对价值世界的追求,是被外在的道德秩序与社会秩序设计好的、强制的、缺乏个体自主意识的,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生活价值、权利与人性的尊严。[4]而之后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对于“又红又专”,政治色彩就淡化很多,而且也更现实化一些。

2.坚持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这一时期对教育方针有了明确而科学的表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渐入正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健康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教育中,它力图克服我国学校教育的整齐划一、僵化的性质和偏重学历以及极端的教育管理造成的青少年“心灵的荒芜”。国家连续颁布和修订了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我国中小学德育走向“依纲管理”和“依纲育人”的规范化道路,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丰富心灵”的培养,文明礼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重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学校德育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历史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理想化地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198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要求“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2004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特点的规范性要求。

4.爱国主义教育的始终强调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

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出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的角度第一次专门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部署,显示了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也使得爱国主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成为德育的中心,也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十年,“孝”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遗留,曾一度被批判。“”后,经过专题研究以及思想解放,统一了认识,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后的《守则》和《行为规范》中才又见到“孝敬父母”的有关条款。

5.法制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国际主义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等新德育内容的呼唤

由于中学德育与国家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所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总要在德育中体现出来,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在新的《守则》中,增加了有关法制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等内容。2004年《中小学生守则》第2条指出,“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在同年颁布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第8、第10条增加了“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以及第37条“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不参加各种非法组织”等条款。从中可以看出德育内容的发展和变化。

注释:

[1]宋恩荣,吕达.当代中国教育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9.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7.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实用的护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八(整

    - 阅0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篇1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要成为过去了。暮然回首20xx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和护士长的关心与直接领导下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较好的完.....

    驾驶员简历范文怎么写,如何写驾驶员

    - 阅0

    2023年驾驶员简历范文怎么写篇1为了规范驾驶员的行为,以便驾驶员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公司先就制定该制度,供驾驶员遵照执行。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公司驾驶员的管理,本制度未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