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市场研究(6篇)

来源:网络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双反”措施;光伏产业;COMPAS模型;经济效应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A790043)

作者简介:宏结(1964-),女,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黄什(1991-),男,重庆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4-0049-07收稿日期:2013-10-16

自2006年美国对华首次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简称“双反”措施)以来,“双反”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中一种新的、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美国借此抑制中国产业,保护其国内相关方利益并促进产业发展。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其商务部认定的中国输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①存在倾销和补贴的肯定性终裁。同年12月,商务部对其10月份做出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做出修改。最终,中国出口美国年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将面临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②。美国的“双反”措施很快引起了欧盟的响应。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分别对华光伏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3年欧委会宣布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③。在两个市场上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直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占中国光伏行业年产值的90%以上。

毫无疑问,以美国为先导的一连串的“双反”措施将给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基本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同时,近年随着中国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也折射出美对华“双反”措施由传统产业向新兴制造业扩散和转移的新趋势。与传统产业贸易摩擦不同,由于中美两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国家间产业竞争涉及国家竞争力的竞争。新兴制造业的贸易摩擦更加激烈,表现出涉案产品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总金额大的新特点。因此,对美国涉华光伏“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不仅对中国光伏产业,而且也对中国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和运用“双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COMPAS模型在贸易政策分析中的相关研究

COMPAS全称CommercialPolicyAnalysisSystem,是由Francois等(1997)正式提出,用于对贸易政策进行分析的局部均衡模型。他们根据微观经济的弹性理论,在开放经济体的消费收入问题和局部均衡前提下的关税福利效应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COMPAS模型的完全替代、不完全替代和非线性三种变形。其中第二种是建立在Armington假设基础上的,也称Armington模型,而第三种是第二种的非线性形式。COMPAS模型相对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而言,所需变量大为减少,模型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强。此模型已经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用于终裁的指导性方案中,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效仿。近年,COMPAS模型在学术研究中也开始被运用并取得良好成果。Jung(2004)对COMPAS模型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并用来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美国西红柿产业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向洪金等(2009)用COMPAS模型对倾销行为的产业损害从同类产品价格、进口竞争行业产出收益和就业等方面进行理论推导,并以2002年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和实际数据较吻合的结果。向洪金等(2010)运用COMPAS模型分别对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和白羽鸡“双反”措施案件的贸易和福利效应进行拟合分析,都得到贸易保护措施保护了国内该产业,但社会总福利受损的结论。

(二)关于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经济效应的研究

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肯定性终裁时隔不久,目前对其经济效应的研究十分有限。Clark(2013)通过对奥巴马政府经济能源政策、“双反”调查内在缺陷和中国应对措施的分析,认为此案对中美经贸关系、美国下游光伏厂商和世界光伏产业均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政府应该避免这样的和宏观政策目标相违背的贸易政策。有作者从大国关税模型视角认为此案会造成光伏产品世界价格下降、中国出口量减少、中美社会净福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韩玉军等(2013)认为此案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虽然会造成我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丧失价格优势、出口额下降、继而造成国内光伏企业和关联产业损失、信贷系统和就业市场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光伏行业优胜劣汰、调整发展路径并提升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培育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吸取经验教训。廖玫等(2012)、张永(2013)运用GTAP模型对此案经济效应进行拟合分析后得到征收惩罚性关税会对中美光伏产业和中国整体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对美国福利水平有一定正效应而对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产业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回归等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进而得到反倾销、反补贴的各种经济效应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这样的方法不适用对个体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因为:(1)不具有大样本数据的条件,从而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2)对福利效应的分析显得力不从心;(3)无法对该案本身提供及时的评估和指导。而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COMPAS模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对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一案,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从原因和应对措施出发,在经济影响方面基本上停留在定性的描述性分析上,并且由于其缺乏实际数据支持而说服力有限。本文将在Francois等和Jung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OMPAS模型的Armington线性形式就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产业救济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对实际贸易数据分析证实模型结果的有效性。

二、COMPAS模型的理论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1.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

模型的基本思路:由于征收“双反”税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会发生变化,两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均衡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通过对比征税前基期和征税后预测期的市场出清状态下各经济要素的存量,得到其变动值,即是“双反”措施的预期经济效应。模型的前提假设:(1)在一国某产品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国家的产品相互间是不完全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为常数,而来源于同一国家的产品是同质的;(2)该国该产品市场的大小变化不会产生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产品的需求有结构性改变;(3)国民收入、汇率和消费者偏好等其他经济因素在考察期内不变;(4)在考察国市场上,来源于某一国家的该产品的供给,是其自身价格和来自其他国家该产品价格的函数。

根据Armington对产品需求函数的设定,有

QDi=JσiQD(Pip)-σ(1)

对上式两端同时乘以(PiPQD)并同取自然对数可得到市场份额函数

lnPiQDiPQD=σlnJi+(1-σ)ln(PiP)(2)

其中,QDi和Pi表示来源于i国的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P和QD分别表示美国市场上光伏电池产品的价格指数和总需求量,Ii表示常数项,σ表示弹性参数。

同样,采取线性对数形式假设得到来自i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式。

需求函数:lnQDi=KDi+Niiln(Pi)+∑j≠iNij

ln(Pj)(3)

供给函数:lnQ5i=KSi+εSiln(Pi)(4)

其中,KDi和KSi表示常数项,Nii和εSi分别表示对i国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Nij表示来自市场上i国光伏电池产品对j国光伏电池价格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

当市场完全出清时,有lnQDi=lnQSi(5)

将公式(3)和公式(4)带入公式(5)并化简可得:lnPi=KDi-KSiεSi-NSi+∑i≠jNijεSi-NSilnPj(6)

令i,j=1,2分别表示产地是美国国内和中国。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关于P1和P2的方程组。进行求解就可以求出“双反”税征收前美国市场上产自其国内和进口中国的光伏电池的均衡价格,进一步可以考察其他经济因素的基期值。带入征收“双反”税后的价格:P′2=P2(1+t),就可以求解出考察期各经济要素的均衡值。

COMPAS模型中的一系列弹性参数需要另行估计,包括外生给定的市场总需求弹性、交叉弹性、来自各国的产品供给弹性。而公式(6)中的各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交叉价格需求弹性则可以由输入的参数计算出来。下面给出计算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

根据两阶段消费理论,消费者先根据其收入决定在光伏电池产品上的总支出,再将其分配到不同来源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上。即对一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是总支出和各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函数

QDi=Di(Pi,Pj,j≠i,y)(7)

对价格i求导,可得dDidPj=DiPj+DiyyPj(8)

可简单地表示为

Nij=ηij+ηiyηyj(9)

其中,ηij表示当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前提下i对j价格变化的偏价格弹性,ηiy为i的需求量对消费总额y的弹性,ηyj为消费总额y对j价格变化的弹性。

对需求的局部价格弹性进行斯勒茨基分解,得到

ηij=η*ij-θjηij(10)

其中,η*ij表示产品i需求对产品j价格的补偿替代弹性,θj表示j产品的市场份额。

根据艾伦替代弹性定义,有

σij=ηij/θj(11)

其中,σij表示产品i和j的替代弹性。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公式(9)可以得到

Nij=θjσij+ηiy(ηyj-θj)(12)

对于公式(9),当j=i时,有

Nii=∑ηij+ηiyηyi(13)

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13)可得

Nii=∑η*ij+ηiy(ηyi-θj)(14)

由希克斯需求函数的零阶齐次性质可知

∑jη*ij=0(15)

因此有

-∑j≠iη*ij=∑j≠iη*ij(16)

将公式(11)和公式(16)带入公式(14)可得

Nii=-(∑j≠iθjσij)+ηiy(ηyi-θi)(17)

公式(12)和公式(17)称为两阶段预算等式,表达了在两阶段预算模型下,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动怎样对另一种产品或该产品自身的需求量产生影响。

定义在第一阶段消费总额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价格和数量指数P和Q(P),将其带入ηyi,有

ηyi=yPjPjy=(PQ)PjPjy=(PPjQ+QPPPjP)Pjy(18)

相同偏好的假设表明了每种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都为1(ηiy=1),因此如果用NA表示对该产品综合价格指数P的总需求弹性(PPi=QiQ),则可以将公式(18)化简为

ηyi=(1+NA)θj(19)

其中,NA=QPPQ(20)

将公式(19)带入公式(12)和公式(17)可以得到用总需求函数、市场份额和替代弹性表示的不同产地产品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和自需求弹性:

Nij=θj(σij+NA)i≠j(21)

Nii=-θiNA-∑j≠iθjσij(22)

2.经济效应公式

征收“双反”税迫使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降低、市场份额减少。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会引致对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即使得其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COMPAS模型还可以对“双反”措施对美国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以及税收收入等福利效应进行计算。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根据Jung和向洪金等(2010)的相关研究直接给出以下经济效应公式。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

E=(σ-NA)θ2(ε1+σ)-(σ-NA)θ1=

(σ-NA)θ2ε1+NA+(σ-NA)θ2(23)

QD1P2=QD1P2+QD1QQP2PP2=QP(σ-εQ)NAσ(PP2)σ(24)

公式(23)和(24)分别表达了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变化对美国市场上其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影响,在市场出清的状态下,需求等于供给,得到行业的产出量。

福利效应:

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量:

a=P1D1(1+t)ε52ε52(N11+ε51)ct-1+1/2(25)

美国消费者福利变化:-(a+b+c+d)=P2D2[(1+t)N2(N11+ε51)ct-1][(1+t)ε52[ε52(N11+ε51)]ct-1]/2(26)

美国税收收入变化:c+e=tP2D2(1+t)(ε52+1)[ε52(N22+ε51)Gt]-1(27)

将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消费者福利变化和税收收入变化加总可得此次“双反”给美国带来的总福利变化:(b+d)-e=-(a+b+c+d)+a+(c+e)。

3.模型中弹性参数的估计方法

COMPAS模型的计算先要输入一些关键参数:基期关税率、“双反”税率、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美国光伏产业的就业人数、基期美国市场上国产和进口光伏电池的总量和总额。在这些参数中,四个弹性参数σ、εS1、εS2、NA需要利用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估计。本文采取佟苍松(2006)的方法估计Armington弹性σ,模型如下:

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于中国和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的消费效用CES函数为

U=a[βDσ-1σ1+(1-β)Dσ-1σ2]σσ-1(28)

其中,U为消费组合效用,β为消费者在两阶段消费中第二阶段给国产和进口产品的额度分配比例,其他字母含义和前文COMPAS模型一致。

当消费者对第二阶段支出分配达到使U最大化时,国产和进口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2D1=(β1-βP1P2)σ(29)

将公式(29)取自然对数可得

lnD2D1=σlnβ1-β+σlnP1P2(30)

将公式(30)中lnD2D1作为因变量y,lnP2P1作为自变量x,σln(β1-β)作为常量c,则问题可以转化为用回归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到σ的值。笔者对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以及美国市场对光伏电池的总需求弹性这三个参数拟用双对数回归的方法估计,在此不作赘述。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和弹性估计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可计算性,笔者选择HTS编号为8541.40.60.20项下的商品为考察对象,以1999年~2010年作为考察期,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中获得中国输美和世界输美的光伏电池产品的FOB金额和数量(片),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获取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的总销售额(美元)、总销售数量(峰瓦)和总进口数量(峰瓦)等时间序列数据。

笔者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查到征收“双反”税以前,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的进口税率为0。而“双反”税率则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取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的平均值之和。

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由搜集和处理得到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计算得到。估计中美光伏电池产品替代弹性σ的过程:先统一用未单位标准化的美国从世界和中国进口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片)算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的市场份额,将其乘以美国总进口量(峰瓦)得到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D2(峰瓦)。用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总销售数量(峰瓦)减去总进口数量(峰瓦)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D1(峰瓦)。用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年度金额W2(美元)除以数量D2(峰瓦)得到其平均价格的时间序列P2(美元/峰瓦),再以1999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P1(美元/峰瓦)。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得到x和y值的时间序列。对其进行ADF检验发现x和y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于是采用Engle等的两步法,运用Eviews7软件建模得到协整回归模型:

Δyt=0.176-0.814(yt-1-2.55xt-1+1.67)+0.22Δxt

(2.79)(-4.70)(0.216)

R2=0.78DW=1.5F=13.7

协整回归后的残差项通过平稳性、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检验,回归方程解释了被解释量的78%,F统计量显著。但是Δxt项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因此我们只能得到y和x的长期协整回归关系:y=2.55x,即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σ=2.55。

(二)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表1是此案中COMPAS模型计算输入的基本参数,将其输入专为COMPAS模型建立的Excel计算表格中。

表1COMPAS模型输入参数列表

参数名称数值参数名称数值基期关税率(%)0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值(美元)367,650,000“双反”税税率(%)149.52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量(峰瓦)461,400,750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替代弹性2.55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金额(美元)2,684,942,685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2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峰瓦)1,978,532,762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7.172基期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人数100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2.2资料来源:基期关税率、美国进口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根据USITC数据库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出;因为“双反”调查始于2011年年末,故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和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产品总金额和数量取2011年度数据;基期美国国内产业就业人数设为100。

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经济因素变化量经济因素变化量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价格(%)7.0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销售收入-63.2%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量(%)8.5消费者剩余(美元)-1,964,290,179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销售收入16.1生产者剩余(美元)17,609,086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量9关税收入(美元)548,409,068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价格(%)124.6国家总福利(美元)-1,398,272,025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83.6资料来源:根据为COMPAS模型设计的Excel表格计算得到。

根据表2的COMPAS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后对两国产生的经济效应:

1.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33.1%~265.3%的“双反”从价税,迫使中国出口企业将其出口价格提升:一方面,以弥补被征收额外关税后产生的出口成本上升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争取在行政复议和日落评议中获得有利地位。价格上涨使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减少。由于出口金额受出口数量减少(-83.6%)而减少的数额大于因价格上升(124.6%)而增加的金额,总出口金额减少(63.2%)。因此,“双反”措施对中国涉案产品产生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市场份额减少的同时,总体销售收入也大幅降低。

2.对美国光伏产业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当光伏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化以后,其可变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很高,这决定了中国的大型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的供给弹性较高(17.172)。因此“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迫使中国涉案出口商让渡出大量的美国市场份额。这部分市场份额一部分为美国生产商占有,从而对美国光伏产业产生保护效应。对美国光伏电池产品需求的增加引致了产出效应:拉动其价格上涨(7%),推动产出增加(8.5%)和就业增加(9%),产业总收益提升16.1%。

3.对美国的福利效应:美国此次“双反”措施付出了巨大的政策成本。虽然“双反”措施使生产者剩余增加1700余万美元,关税收入也将增加5.4亿美元,但是消费者(包括下游的光伏电池产品应用供应商)将承担因国内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消费减少而造成的高达19.6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三项加总可知最终美国社会总福利将损失近14亿美元。

(三)模型预测分析结果的初步检验

下面根据美国采取“双反”措施前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海关统计数据来初步验证模型的预测分析效果。

图12011年和2012年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的

月度数据及其变化率统计图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到。2013年3月整理。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1年11月美国开始“双反”调查以来,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最初的三个月还维持高位④,但随后迅速减少,反映出“双反”措施的调查效应显著。在2012年10月份美国商务部终裁前的数个月内,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低位震荡,显示出进出口商信心低迷和对仲裁结果的观望态势。随着10月份美国商务部和11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做出肯定性终裁,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进一步下行。为了避免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再观察两年数据的同比和环比变化率:2012年的同比变化率,除了在1月和2月为正值,在其他月份均为负值,整个序列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4月至10月的同比变化率与模型估计的-63.2%十分接近;2012年的环比变化率除了5月和9月,均小于前一年同期的环比变化率,并且2012年大多数月份数据呈负增长,这和2011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对中国出口商的贸易抑制效应上,目前的实际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当然,COMPAS模型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其拟合结果是理想状况下征税后新的市场均衡值,只能代表现实状况下一段时期内市场的走向和大致范围,与现实数据相比难免会有所误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持续观察。

四、结论

本文运用可计算的局部均衡COMPAS模型,基于产业数据,对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少,销售收入缩水;而对美国光伏产业而言,行业产出、行业收益、市场份额、就业人数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美国初步达到了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的初衷;不过“双反”措施也给美国产生了巨大的政策成本,由于消费者下游厂商必须购买价格更高的光伏电池产品而遭受到了大量的福利损失,而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和关税收益并不足以抵补,因而社会总福利水平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来保护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由于可能产生贸易转移、直接投资效应等经济效应,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产业保护效应,因此“双反”措施能否真正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也需进一步观察。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从此次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中得到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1.“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会给涉案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实施国市场。因此一旦遭受“双反”措施,企业和行业组织应该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利证据,积极应诉,争取终止调查或否定性终裁。如果被征收“双反”税,也可以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争取有利的国际仲裁结果。

2.“双反”措施对实施国标的产业能产生增加行业产出和收益、促进就业等产业保护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运用“双反”措施保护和支持国内尚处于幼稚阶段且又受到贸易伙伴国企业倾销和其政府补贴损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注意“双反”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双反”措施会扭曲国内市场,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从长期来看“双反”措施可能产生贸易转移和直接投资效应而抵减产业保护效应。因此,要真正促进产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高,还应该出台系列产业政策。

3.“双反”措施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一种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手段并被美国频繁使用。美国涉华光伏案件预示着,美国不仅将“双反”措施用于钢铁等传统产业,而且会用在光伏这样具有战略性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成为战略制高点争夺的手段。因此,中国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合理地将其用于贸易反制措施,从而对外国滥用“双反”措施打击我国产业的行为形成威慑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当然,在运用“双反”过程中,中国同样应当注意,采取“双反”措施可能给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失(可以给予消费者适当补贴避免国内市场萎缩);也可能引起贸易报复,恶化贸易环境。

①涉案产品为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85016100.00、85072080、85414060.20、85414060.30。

②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整理(/cacs)

③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cacs)

④由于国际贸易合同基本上都有一段期间的设定,因此“双反”调查前签订的订单会使得“双反”调查展开的调查效应具有时滞性。但是随着“双反”案情的发展,进出口厂商具有了理性预期,因此初裁和终裁的贸易抑制效应的时滞性会因为进出口商的持续关注和理性预期而减少甚至消除。

参考文献:

韩玉军,李雅菲.2013.美欧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成因与影响[J].国际贸易(7):18-22.

廖玫,张倩.2012.惩罚性关税的多重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分析[J].江苏商论(12):63-68.

佟苍松.2006.Armington弹性的估计与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相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3):45-48.

向洪金,柯孔林,冯宗宪.2009.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42-52.

向洪金,赖明勇.2010.我国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和福利效应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4):23-31.

张永.2013.美国反倾销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4):16-26.

CLARKDP.2013.SheddinglightontherecentUS-Chinasolardispute[J].GlobalEconomyJournal,13(2):251-259.

FRANCOISJF,HALLHK.1997.Appliedmethodsfortradepolicy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JUNGJ.2004.Understandingthecompasmodel:assumptions,structure,andelasticityofsubstitution[D].Florida:UniversityofFlorida.

(编校:薛平)

AnAnalysisontheEconomicEffectsoftheADandCVDDutiesSimultaneously

ImposedonChina’sSolarEnergyIndustrybytheU.S.

HONGJie,HUANGShi

(BusinessSchool,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Beijing102249,China)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2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光伏产业;政策;低碳

一、国际国内发展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自从1954年第一块实用电池问世以来,光伏电池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73年)。1954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威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开始了缓慢的发展。

第二阶段(1973~1980年)。1973年爆发了中东战争,引起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从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第三阶段(1980~1992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未能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这个时期,太阳能利用进入了低谷,世界上很多国家相继大幅消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

第四阶段(1992~2000年)。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人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更加活跃,规模扩大,使世界太阳能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新世纪,原油也进入了疯狂上涨的阶段,从2000年的不足30美元/桶,暴涨到2008年7月时接近150美元/桶,这样世界各国再次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加强了人们发展新能源的欲望。此一阶段,太阳能产业也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加强了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补贴力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产业发展的几次阶段性的起落。

1.快速发展期(2004~2008年)

随着德国出台EGG法案,欧洲国家大力补贴支持光伏发电产业,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迅速形成规模。2007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业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市场追捧。光伏发电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公斤。

2.首度调整期(2008~2009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加之欧洲如西班牙等国的支持政策急刹车等导致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经历了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其中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落到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

3.爆发式回升期(2009~2010年)

德国、意大利市场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预期削减和金融危机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发了抢装潮,市场迅速回暖。而与此同时,我国出台4万亿元救市政策,光伏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作为光伏产业晴雨表的多晶硅价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4.产业剧烈调整期(2011~2013年)

上一阶段的爆发式回升导致了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再次经历挫折,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多晶硅价格在此时期一度跌落到约15美元/公斤的历史最低位。

5.产业逐渐回暖期(2013年至今)

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中国以国务院24号文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多晶硅价格微涨至约18美元/公斤。

二、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地位

江西省一直把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因为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必然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江西的光伏产业从2005年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光伏快速发展,江西省也进入了快车道。2010年起,江西省将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予以扶持,先后出台了“十二五”光伏产业专项规划和光伏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引导资源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与融合。这两年,尽管面临全球产业调整的严峻形势,江西省光伏产业仍然逆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突出体现在:一是规模优势更加突出。二是通过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是光伏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下游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从2009年的320兆瓦,发展到现在的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光伏设备、背板、切割材料、光伏玻璃等配套产品领域涌现了新余银龙、宜春明冠、萍乡金葵等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企业,成为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新增长点,形成了较为完备、颇具优势的光伏产业配套集群。从2012年开始,光伏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国际市场萎缩乏力,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美国“双反”雪上加霜,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2008年更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等影响,欧洲主力光伏市场国家加大了削减补贴的力度,严重压缩了市场空间;同时也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光伏投资过热,产能明显过剩,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导致风险叠加。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高利向薄利的急剧变化,对企业战略眼光和经营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验。但在这两年间,江西继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技术进步、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使江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江西发展光伏产业对江西经济的意义

光伏产业是清洁能源和新型再生能源,是江西最具竞争力和爆发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把做优做强光伏产业作为江西省重大产业发展战略,是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方省份也是积极跟进,培养优势产业。江西省抓住机遇,凭借粉石英(硅材料主要原料)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出台多方面措施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短短3、4年时间,使得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迅速在江西集聚,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暖,江西光伏产业呈强劲复苏态势,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2012年以来,江西多条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进入量产阶段,中下游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产业链延伸的发展趋势向好。2013年6月,江西省正式启动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鼓励全省城乡居民利用屋顶进行光伏发电应用,促进江西可再生能源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4月,江西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4年全省要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8万千瓦,2015年至2017年按国家当年计划确定建设任务,力争2017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以上。江西省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融资、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加强重点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省内光伏产业合规收结汇、落实保险,积极支持光伏产业集聚地建设公用和自用保税仓,适时建设综合保税区。

四、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国内光伏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依然依赖国外进口,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这导致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受制于人,并且随着国内光伏组装产能的释放,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从2010年的1.4美元/W降到了2013年的70美分/W。此外,国内光伏产品也大多销往国外,欧美市场成为光伏产品的最主要市场。国外市场的繁荣极大的拉动了国内光伏产业,但国外市场的波动也注定对国内产业产生极大冲击。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市场急剧萎缩,欧美国家迫于财政压力,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终端市场的萎缩使得国内光伏企业销售受阻,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过分倚重国外市场也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于保护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的目的,美国和欧洲先后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使得国内光伏制造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原料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使得国内光伏企业普遍经营艰难,以2013年破产的无锡尚德为例,2012年尚德的毛利率为-1.4%。2012年1-9月份,江西省规模以上光伏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利润率为4.98%。

2.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属于组装加工型的低断制造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带来的廉价资金,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然而其技术仍然属于国外引进再消化吸收,相对国外同行竞争者并不具备技术优势。为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在税收、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光伏产业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高速增长。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政策托底,出现了光伏企业较高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不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与成本控制上,而乐忠于资本运作及套取政府各项补助上。

3.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发展方向,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实业、银行基金、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中国在2007-2008年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到全球的一半。自2006年以来,光伏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急剧扩张,很多省或地区都将光伏产业列入“一号工程”予以重点扶持。江西省也提出将光伏产业纳入“三个千亿工程”。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光伏市场突然出现井喷,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达到153%,企业误以为行业触底反弹,纷纷盲目扩张。而市场的需求却以欧美为主,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装机容量占全球的70%,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大大下调,这极大的影响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在内忧外患之下,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暴露无遗。

五、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1)注重基础的原材料方面的发展,如高纯的硅片、多晶硅锭的研究发展,为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突出重点,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的厂家,太阳能电池的厂家是光伏产业的中心,能够辐射到光伏产业的上下游;(3)抓好配套,光伏产业的离不开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形成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措施:(1)抓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光伏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时期,相应,还没有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果能够获得主导起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那就能够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2)抓人才,只有通过一流的人才,才能够研究出一流的技术,从而造就一流的企业,成为光伏产业的大省强省;(3)启动光伏产业的内需,我们以前发展光伏产业,主要靠外贸出口,一遇到外国的双反制裁,就会有很大的波动,显然很被动,应该鼓励省内的单位使用光伏产业产品,能够极大地改善被动局面。

六、我们兴中科技正式和下一步做哪些工作

江西核工业兴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积极参与在整个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显然,作为一家以技术为自己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司不可能也不善于参与投资巨大的硅片或者电池的整体组装产业,只能够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做技术含量高、投资小、市场需求大的项目。

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就是属于这样的项目。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是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了将产生的电流导出,需要在电池表面上制作出正、负两个电极。制造电极的方法主要是丝网印刷,而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电池正面银浆、电池背面铝浆和电池背面银铝浆。通常把制作在电池光照面的电极称为上电极,为负极,选用银浆印刷烧结而成。把制作在电池背面的电极称为下电极或背电极,为正极,由铝浆和银铝浆组成。银浆、铝浆和银铝浆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产品技术含量高,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其制备技术是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几家铝浆浆料生产厂家,没有银浆、银铝浆的生产厂家,全部依靠进口。江西只有我公司一家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公司为江西的江西光伏产业形成产业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江西光伏产业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公司从2010年开始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的研究,在技术了已经获得了突破,本公司已经具备了生产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成熟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料的各项要求,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2011年,公司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型导电材料的研制与生产》项目,获得了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支持;2013年,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电极铝浆料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江西省工信委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

公司已经建设了一条年产300吨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生产线,包括生产装置和相关检测分析设备。生产装置有:高温炉、三辊研磨机、料桶倾倒机、搅拌机、分散机、混料机、行星球磨机、反应器、电热干燥箱、自动包装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相关分析测试设备有:气氛控制烧结炉、丝网印刷机、太阳能电池片试验线系统、电子扫描显微镜、液相色谱仪、振实密度仪、荧光光谱分析仪、四探针方阻测试仪、激光粒度仪等。

公司下一步,一是准备对现有的铝浆浆料性能进行改进,重点提高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为促进产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研究开发银浆、银铝浆。在太阳能电池银浆市场上,中国制造尚处于空白状态,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所用的银浆全部采用进口,每公斤售价高达上万元,造成太阳能电池银浆成为比多晶硅料对外依存度还更高的原材料,银浆成本占电池片每瓦成本在15%左右,严重的制约了江西省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当前国内的铝浆技术水平与国外的知名厂商相比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与银浆的匹配度上和转换效率两个方面,这也是铝浆产品无法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的最大因素。与银浆的匹配度不好,显然是国外浆料生产商乐意见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为国内的铝浆与他们的银浆的匹配制造障碍,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自己的银浆,能够打破国外厂家在银浆、银铝浆方面的垄断,一方面,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进,使银浆与国内的铝浆进行较好的匹配,从而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

参考文献:

[1]罗永红.柴达木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12):15-18

[2]王斯成.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2007(2):7-11

[3]许静.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光伏产业政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4(12):28-30

[4]张楚,黄涛,刘晶,沈家文.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反思――以光伏产业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136-140

[5]朱伟亮.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2(23):55-57

[6]张兴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2(4):104,107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光伏产业绿色制造

1.光伏产业发展背景

生态价值观是处理生态、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基础,也是我国各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1]生态价值观要求科技既要满足人类经济利益需求,又要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容,实现生态进化、人类发展的稳态变迁。在实现全球化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对全球变暖,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已探明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具有储量的无限性以及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普遍可利用性,可视为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能源。

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光伏产业为具体研究对象,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激励措施,针对地方政府、光伏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在政策制定、生产活动、研发活动和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2.1光伏产业发展形势

上世纪90年代,日、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启动“屋顶计划”、“电价补贴”等项目,扶持光伏市场,拉动了光伏技术和产业的发展。[2]1997-2007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41.3%。

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强大的国际需求背景下发展迅速,于2007年超越欧盟、日本,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经历几年高速扩张后,2011年10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欧洲在2012年11月正式宣布对华太阳能产品“反倾销”调查立案。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导致包括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在内的欧洲多国削减光伏补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产值和销售额均下降,光伏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增长。

面对严峻的外部贸易环境和内部产业危机,我国2012年起颁布了多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发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潜力。快速扩张的光伏企业在积极消化前期过剩产能同时,也急需调整发展布局,加强技术创新,统筹生态环境,促进全产业链稳态升级。

2.2光伏产业污染问题

目前大规模生产使用的是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作为重要原料,生产过程极可能外溢的三氯氢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对人眼睛、呼吸道有严重刺激性。大批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和回收工艺不够成熟,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隐患。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碲化镉电池的制造成本低,转化效率较高,但是有毒元素镉以及镉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砷化镓电池也是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太阳能电池,但其原料砷加工过程中如不慎接触皮肤或吸入烟雾,也会导致中毒。

边远农牧区可造成环境污染的光伏产品主要是废弃铅酸蓄电池内的铅、镉、硫酸和荧光灯内的液体汞。居民对危险废物污染的严重性不够了解加之废弃物量较小,一般做法就是随处丢弃堆放,掩埋。[3]这种污染目前虽然较为分散,但不及时采取措施统一回收处理,污染物积累到土壤、地下水中,将对居民健康,农业、畜牧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太阳能本身是洁净、绿色、可再生能源,但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背离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初衷,所以在发展光伏产业时需要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实现综合效益协调最优化、推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光伏产业发展政策

3.1国外光伏产业政策

光伏制造、应用大国在本国光伏产业发展阶段,纷纷制定激励、补贴政策以及绿色生产法规,开拓光伏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绿色制造、引导生态消费。

日本是最早制定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国家。197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1994年对家庭安装光伏系统提供补贴,1997年“七万太阳能光伏屋顶计划”,1998年对政府、学校等公共建筑的示范性光伏项目进行补贴。[4]这些政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光伏生产与安装第一国家,直到2005年取消屋顶光伏系统补贴后市场萎缩,2006年被德国赶超。2008年日本的“福田愿景”再次启动了国内市场。政府给予财政、政策支持的同时,成立研发机构,负责光伏技术综合研究,集中全国的研发力量促进技术创新。

社会效益方面,日本2008年开始向安装光伏系统的用户颁发绿色电力证书,给予相应补贴。在校园实施生态校园示范项目,向消费者实施绿色行动积分工程,促进消费者购买节能绿色产品。国家要求电气产品零售商回收旧产品,运输到回收站,给予补贴。

德国2000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4年、2008年进行修订,形成在上网电价基础上的长期市场激励体系,成为光伏激励政策中最科学有效的政策。在政策引导下,“1000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十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得以保障,形成了从家庭起步的光伏市场机制,吸引了大批社会投资。激励政策促使德国超越日本,连续几年光伏发电安装量世界第一。2011年德国大幅削减太阳能光电补助费率,使得德国光伏装机量增幅下降,体现近年德国逐步退出政府财政激励、增强市场调控机制的倾向。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在全球生态环境方面法律最为完善。2003年2月,欧盟建立了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限制有害物质指令(ROHS)。欧洲光伏企业联合会和德国商业联合会启动的“光伏循环项目”,建立了欧洲范围内的回收循环和再利用体系。[5]

美国联邦政府对光伏产业干预较少,激励政策体现在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相联系推出贷款补贴和税收政策。各个州政府的政策力度较大,例如加利福利亚州,实行了补贴退款、上网电价和净计费等。美国十分重视光伏技术研发创新,制订了太阳能技术计划,提供大量研发资金,促进产学研合作机会,为光伏示范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2013年美国太阳能光伏新安装量达到4.2GW,主要由大型电站项目主导,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光伏市场。

在生态环境方面,1986年美国建立了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毒化学品报告制度。依据《联邦资源保护及恢复法案》以及各州的法律对光伏产品进行废料处理、回收、再利用、储藏和分解。美国环保署制定《废弃物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CLP),用以确保潜在的有毒物质无法进入垃圾处理站附近的地下水。

3.2我国光伏产业政策

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行,随后两年陆续出台了配套实施细则,为可再生能源入网提供了法律依据。2009年“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特许权招标等大型计划的实施,显示了政府发展光伏国内市场的决心。

2012年7月,国家能源局出台《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上调“十二五”光伏发电规划装机规模至21GW。2013年7月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装机规模再次调整到35GW。随后,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的文件。其中,发改委2013年8月颁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正式确定了地面电站及分布式电站的补贴电价。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成为新兴光伏应用大国,受益于政策拉动成效显著。

作为国内光伏制造和应用第一大省,江苏省2009年5月《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成为地方首部新能源规划。2012年11月初了《关于落实新一轮促进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实施办法》,明确了2012年至2015年的上网电价。2013年底江苏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容量达65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也是该省注重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

光伏制造大省河北2010年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托产业优势,发挥市场资源配置。2012年河北省召开光伏产业银企对接会议,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和光伏企业对接,解决光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2014年《关于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光伏制造企业每月15号之前将光伏产品的产销存情况报送主管部门,严控产能过剩。

光伏应用大省青海2011年5月,推出了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当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电站享受1.15元/度的上网电价,吸引大批光伏企业投资,拉动了光伏电站为主的应用项目大规模建设。2013年,青海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占到全国累计装机的19%。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核算体系。

4.光伏产业政策评价与建议

通过分析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光伏相关政策,结合截止至2013年的累计安装量,可以得知这些国家在政策激励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机制中优先受益,并形成了稳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值得我国发展国内光伏市场借鉴。上述国家在光伏绿色制造、回收和民众绿色消费方面的约束和激励政策相当成熟有效,较大程度发挥了光伏产业的综合效益,也为我国推进光伏产业绿色制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范路径。

国内选取的三个省份,分别处于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不同的光照资源、导致其发展路径也有不同特点。江苏作为光伏制造和应用大省,各方面政策相对完善,并且光伏创新研究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也相应完善;河北作为光伏制造大省,在继续发挥产业示范同时,大力扶植本省光伏应用市场,积极消化过剩产能;青海凭借其丰富的光照资源以及率先推出光伏上网补贴政策,奠定了全国光伏市场领先地位。在光伏绿色制造方面,我国目前没有特定政策,但随着国家和各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绿色发展制度保障也将逐步完善。

2013年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光伏产业出现回暖,但供需矛盾,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布局,实现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相关政府、企业以及研发部门和每一个消费者思考的。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国际光伏市场动向,做好光伏形势预判。扩大光伏屋顶工程、光伏下乡工程和学校,行政机构的光伏项目建设,做到需求引领市场,市场带动产业,使上网电价真正发挥其最大化作用。鼓励银企合作,发挥市场金融杠杆作用,确保光伏企业正常运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和研发机构研发制造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环境友好的光伏产品。制定相关条例促进创建绿色生产,建立包括光伏产品在内的电子垃圾回收政策。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宣传,组织研发机构和媒体,对民众开展科普、宣传,和激励绿色消费的活动,为进一步扩大内需铺路。

光伏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增强生产效率,合理调整布局。在保障光伏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同时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力度,制定产业集聚化目标,在规模平台上优势互补,实现共赢。规范太阳能光伏企业责任延伸,设计并制造易于安全回收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整个光伏产业和供应链中确保工人和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

光伏产业研发机构要提高研发水平,为企业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做出技术指导。加大力度研制转换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生产过程安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减少并最终在生产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质。对新兴材料与生产过程进行大量广泛的安全性测试,提早确保其安全性。

民众要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理念。购买太阳能电池板之前,查明企业是否愿意回收再利用使用过的太阳能电池板。了解太阳能电池板中有毒物质的信息,以及这些物质的潜在危害。在处理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电子产品时,确保通过可靠的方式循环再利用,而不是将电子产品随意丢弃。

参考文献:

[1]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马胜红.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J].电器工业,2004.10.

[3]王恒生,尼玛江才.对青海光伏废弃物污染状况的调查[J].青海社会科学,2007.9.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5

一、充分认识建设光伏高新区对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秀洲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工业区的历史转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秀洲工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产品附加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政府税源的主力军;新兴产业是发展的引擎,是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秀洲工业经济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更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结合秀洲产业基础,从增长潜力、带动效应、技术优势等方面看,加快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最好的选择。

(二)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

从长远看,传统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将枯竭,再加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且进程日趋加快。光伏产业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的新兴产业,近两年由于受国内市场启动缓慢、国际贸易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全行业陷入低谷,但这一困难是暂时性的、结构性的。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光伏企业结构调整,开发国内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信贷支持等,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看,国内光伏行业已经“回暖”,态势向好。同时,随着目前光伏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整合提升、大规模技术创新、大规模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阶段,对于不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的秀洲而言,是“中途发力”、“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三)光伏高新区创建以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光伏高新区建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至2014年4月,累计已引进光伏类项目23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亿元,今年在谈的意向项目也已有16个。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华东区总部项目等“国”字号单位纷纷在秀洲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南源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也正在密切对接之中。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引进的企业。可以这么说,光伏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最重要的成效是理清了建设光伏高新区的思路,且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围绕一个产业,建设专业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符合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应用促创新、创新促发展、改革促发展、开放合作促发展”的开发模式,符合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坚持从秀洲和行业的实际出发,高端切入,错位发展,主攻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符合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坚持专业化招商,委托专业中介机构编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符合产业招商的特点。坚持自我加压,倒排计划、倒排时间,在园区成立的第一个100天和第二个100天分别举行活动,邀请一批客商,签约一批项目,推介园区,展示园区,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有一支很强战斗力的队伍。

第三,最“给力”的成效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政策集成创新本身就是“五位一体”试点内容之一,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得到省、市的有力支持。同时,近一年来,光伏高新区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批示,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领多次实地调研,高新区已经获批承建国家“863计划”项目,也有望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称号,这为下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建设光伏高新区、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是秀洲工业经济应对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得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也是省、市交给我们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同时,通过近一年来的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扎实奠定。因此,下一步,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

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开发,才构筑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再如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自1999年引进第一家机电企业,经过10多年的坚持,才发展成现有规模。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同样如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劲头。绝不能抓一阵子,烧三把火,也绝不能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更绝不能一有困难就轻言放弃,定了干,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到位,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光伏高新区绝不仅仅是秀洲工业园区的任务,应该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区级各部门包括各镇、街道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建设光伏高新区需要聚全区之资源,进一步强化土地、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保障,也需要汇全区之智,出谋划策,共同探讨、研究建设的思路和举措。要通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打造秀洲工业的“升级版”。

二、发挥光伏高新区在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核心作用的举措

回顾光伏高新区创建一年来的情况,成效明显,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园区尚未成型。尽管引进了一批项目,但真正对园区建设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成都双流新能源园区、中国电谷·保定国家高新区等相比,差距比较大。二是面临技术和市场风险。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存在一定技术和市场选择的风险,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三是工作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由于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应用、商业模式、技术、金融等方面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如何向上向外争取更多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内,加强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招商选资、产业培育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瓶颈制约的突破上需要进一步创新。

如果说,2013年是光伏高新区创建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2014年则是完成全省“五位一体”试点三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抢抓国内外光伏行业整合良好机遇,创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中国光伏科技城的发力之年。因此,2014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对新的形势,进一步以百倍的工作努力,全力以赴推进。具体要进一步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方向

围绕“五位一体”试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光伏高新区的发展方向,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光伏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园区。

全国领先,就是定位要高,这也是全省“五位一体”试点的要求。要全国领先,最核心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重点企业,要在光伏电池、系统集成、新一代产品、光伏配件等领域,着力培育若干家销售规模上百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应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一批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创新型成长性中小光伏企业。最直观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要加快实现园区光伏发电全覆盖,原有屋顶全面改造,新建建筑逐步安装,真正全面打造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

具有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创新方法,聚集资源,打造高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一要走“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道路。紧紧围绕光伏整个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依托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相关环节上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聚集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道路。坚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三个环节的协同推进,打造工作推进机制的核心竞争力。三要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道路。在继续完善高新区基础政策硬平台的同时,加大检验检测、投融资、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软平台建设力度,打造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园区,就是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来打造园区。这一主导产业主要聚焦光伏产业,但同时也要树立“泛光伏”的理念,要把与光伏相关的光电一体化、电力电气、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纳入培育的范围,以拉长产业链、抵御单行业风险。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明确招商重点。按照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按照光伏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按照高新区需要尽快成形的要求,必须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即以“四个为主”为重点开展招商选资:要以重大项目为主,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市场“大起大落”的新兴产业,要把具有较强实力、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招商的重中之重,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支撑高新区发展。要以电池及组件制造为主,光伏电池的特点决定电池及组件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有引进了电池及组建制造的龙头企业,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也更容易突破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装备项目。要以“泛光伏产业”为主,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拓展LED、新一代环保高效储能系统等产业,整体打造产业优势。要以光伏制造业为主,通过引进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要在继续发挥“招商地图”等有效招商手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四个“专业招商”:要推进专业中介机构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信息量大、招商专业性强、组织网络覆盖面广、招商成本低、市场空间充分的优势,在继续加强与欧洲清洁能源协会、SEMI、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知名专业中介机构合作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招商。要依托专业人员招商,加强与一批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客商、专家和领导的合作,通过他们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成功度。要参加专业展会招商,组织参加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日本东京国际光伏展、上海太阳能光伏展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专业展会,积极筹划举办“光伏发电应用博览会”和“中国(嘉兴)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接和汇聚国家产业联盟、国内外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产业关键人物等产业资源,推广光伏高新区。要强化专业化队伍招商,探索建立区光伏产业招商组,以光伏高新区为主体、区相关部门全力参与和配合,共同开展招商;进一步开展学习和培训,提高光伏高新区招商人员素质;健全招商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实效性。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才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招商形势看,服务、推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将成为下一步光伏高新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建立1个重大项目+1个推进服务小组的机制,由区相关领导牵头,抽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的精兵强将,建立推进服务小组,在审批、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超常规集聚资源,超常规解决问题,超常规提供服务,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推动示范应用

一是更好服务于产业培育。要紧抓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重大契机,把握“市场促产业”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光伏发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推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聚集行业内的目光,不断完善光伏产业链。要在继续抓好今年6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规模,妥善处理好有限屋顶资源与项目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新一轮项目规模,积极稳妥予以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示范性。继续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规模适度”原则,注重应用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在继续大力抓好企业、集中式屋顶发电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国家“863”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示范。在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储能系统的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模式。

三是更快推动应用模式创新。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鼓励以第三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为主,鼓励用户自建,逐步建立健全光伏发电标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租赁、收益权抵押、企业债、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发挥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作用。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资源集聚、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扶持一个”的建设思路,在园区内建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太阳能光伏省级及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是积极引导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园区内联合建立包括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大公司地区研发总部等在内的光伏技术创新综合平台,对新型光伏技术、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公共应用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输出,从“制造”向“智造”并举。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电通、36所、中科优恒公司等机构,积极筹建部级光伏质检中心,实现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服务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加强相关规划衔接。进一步细化光伏高新区建设规划,注重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方案规划的衔接,制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与社区居民服务体系三个产业专项规划,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空间的优化布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伏高新区及其周边交通网构建,加快东升西路延伸段、新08省道建设,完善加创路北段、洪高路延伸段等次干道和支路网络,着力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光伏高新区内燃气、供水、绿化、污水处理等重大设施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山西路、新塍大道绿化建设或改造,实现光伏高新区内道路绿化全覆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上级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以及鼓励光伏应用的政策,争取光伏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技术创新、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等资金补助。加强财政资金整合,向光伏高新区建设倾斜;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合作;设立园区天使投资基金,组建政府创司,支持处在孵化期的光伏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科研团队项目。依托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平台,组建民间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园区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直接融资,引导光伏企业进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光伏高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做好光伏产业用地规划。对于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条件的光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力争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单列下达解决。对于预评估好的光伏产业项目,确保全区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倾斜。鉴于光伏高新区内不少地块已开发建设,必须加快“两退两进”工作步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光伏产业;贸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20-04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急剧缩减和光伏产业发展步伐严重放缓。而2011年10月美国又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下简称“双反”调查),至此,“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人了“寒冬”时期。欧美光伏市场需求的缩减和“双反”调查带来的严重冲击反映出了中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市场布局失衡等问题。分析“双反”调查及由其引发的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审视其制约因素,对确定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进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电池组件产能和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21GW、8.7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多晶硅产能达8.5万吨,产量为4.5万吨,同比增长了100%;全国多晶硅进口量达4.75万吨,进口额为26.7亿美元,同比增长57.1%;中国光伏企业达500多家,在海外上市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多晶硅产量前10家企业中中国均占据了4家。5家中国光伏企业进入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前10强。形成了江苏、河北、浙江、江西、河南、四川和内蒙古等区域产业中心,100多个产业基地,涌现出了英利、保利协鑫、赛维LDK、尚德、天合、阿特斯和晶澳等一批知名光伏企业,涵盖多晶硅材料、电池片、平衡部件、拉单晶、铸锭、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但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呈现急剧下滑趋势,中国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已经停产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超过了50%,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马绍栋,2012)。全球6家光伏企业被列入危险指数评级企业,其中包括中国的尚德、赛维、阿特斯和晶科。

二、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公司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及其他6家美国公司匿名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调查申请,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光伏反补贴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光伏反补贴税率为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有关税率为4.73%,其他单独税率资格的企业税率为3.61%,并追溯90天征税。虽然这一结果低于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提出的“向中国企业最高征收100%关税”的预期,但由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会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一)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力削弱,美国市场萎缩

成本低廉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大型光伏企业在美国销售光伏组件的成本约为0.75美元,美国平均价格为0.97美元),“双反”调查的裁定必将增加中国光伏产品成本和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再加上尚未裁定的反倾销税的影响,其对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将造成更大冲击。有业界人士指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补贴、反倾销综合税率可能达30%。该预测一旦成为事实,那么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将面临成本优势尽失和市场份额被严重压缩的风险。事实上,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11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约19.5亿美元,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尚德、英利、天合和阿特斯四家对美国太阳能的最大出口商出口美国产品的数量已经分别达到总量的19%、14%、20%、10%。0按照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的出口量计算,仅反补贴一项,中国光伏企业就需多支付至少4.45亿美元,如果反补贴税再向前追溯90天,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将蒙受更大损失。正是考虑这一因素,中国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停止对美国出口光伏产品。

(二)加快中国光伏企业调整市场布局步伐

原材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两头在外”,国内市场启动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虽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其中欧洲市场份额最大,形成了极高的对外依赖性。由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和投资过渡所引致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在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光伏企业陷入了倒闭或破产的困境,由此英国、希腊、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停止或者削减光伏补贴幅度,欧美光伏市场需求严重缩减。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双反”调查已经引发了一定的连锁反应:欧盟很可能会跟进美国的“双反”调查,近期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拟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申诉。在国内产能过剩、内需启动不足与欧美市场萎缩的“内忧外患”夹击的困扰下,调整市场布局将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推动中国光伏产业转型

此次“双反”调查既有美国保护本土企业的因素,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光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是集中在获利最薄弱的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产品的制造及生产环节上,只能依靠简单加工组装来赚取微薄的利润。而高端原料、装备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规模、数量小。二是企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企业整体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单位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多晶硅企业为例,中国大型企业的成本高达35—50美元/公斤,一些中小企更是高达60~70美元/公斤。而德国瓦克、美国MEMC的生产成本仅有15~20美元/公斤。三是核心技术缺失,技术水平落后。中国光伏技术虽然在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及新兴电池的开发上具有相对优势,但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基本为发达国家所控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在多晶硅提纯中也主要是采用非闭环改良西门子法,而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是技术更高、污染较小的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由此可见,在贸易保护频繁、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技术掌控权,实现产业转型。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走向及对策

可以预见,由经济全球化的深化,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导致的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的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发达国家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手段实现保护本土企业发展和抑制国外产品进口的局面也还将延续,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强化和多样化。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市场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和增强贸易保护争端解决能力将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向。

(一)调整市场布局:扩大国内市场、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

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对于把欧洲作为光伏产品主体市场、国内市场潜力大而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实现扩大国内市场、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应该是其市场布局的战略指向。(1)扩大国内市场。中国光伏市场潜能巨大与应用市场启动不足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加速启动和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布局的核心命题。下阶段至少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已经实施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金太阳工程”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强化光伏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增强各种政策之间的组合带动功能,加强政策实施监管,确保政策得到落实和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加快光伏电站建设。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强非并网式、离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应用,解决阻碍农村光伏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农村光伏市场开发。三是加快上网定价,突破电网瓶颈。要尽快形成国内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机制,加强光伏并网发电、分布式应用、离网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发并尽快出台。以并网为主流,分布式作为重要补充,离网为配套,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并用协同带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2)巩固欧美市场。一方面,适当鼓励和引导中国光伏企业到欧美国家投资建厂,规避“双反”调查制约,扩大光伏产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加强与欧美国家的光伏技术项目的研发合作,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欧美光伏企业投资,增强与欧美光伏企业合作水平进而建立产业同盟,通过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强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3)开拓东南亚、印度市场等新兴市场。此次“双反”调查的目标主要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晶体硅电池片,如果将生产基地转移出国内生产再向美国出口就可以规避这个问题。东南亚、印度的光伏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而且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运输成本较低的优势,将中国光伏市场向其转移既可以抢先占领市场,又可以解决中国光伏产能过剩而欧美市场需求缩减带来的相关问题。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光伏企业应加强与上述国家的沟通协调,研究上述市场需求及特点,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中国光伏企业到其投资建厂。

(二)加快企业转型和产业整合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

1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光伏产品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墙内开花墙外香”局面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光伏核心技术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光伏产业由市场驱动向创新驱动,增强光伏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式加强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重点推进以多晶硅节能降耗、副产物综合利用、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及硅烷法、流化床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构建、完善光伏产业“产学研”结合模式,以新兴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尽快推进部级光伏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建设,搭建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和提高;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交流合作及高技术引进、培养。

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强行业统筹规划,调整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国家能源开发、供给、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重点扶持产业链完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突出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推进资源整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和引导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和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兼并改造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益差的光伏企业,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优化。坚持光伏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和外部横向合作化相结合,推进光伏产业链建设。就企业内部而言,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光伏企业,把产业链向前和向后延伸,实行垂直一体化建设;从外部来看,重点是加强企业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结合各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建立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以光伏产品及发电系统技术标准、光伏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光伏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行业监管体系等标准体系或制度建设,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光伏产业市场和行业良性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最新的中秋节活动方案范文(精选2篇

    - 阅0

    最新的中秋节活动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

    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1今年所带的一年级有28人,学生年龄在6-7岁,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行为能力发展不一,男有18人,女生有10人。班级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