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特征(6篇)

来源:其他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1

关键词:精密空调;机房;应用

社会的发展,直接带来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对于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与日俱增,众多数字设备参与到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并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众多的设备中,精密仪器是受到关注最多的一类,此类仪器以大型运算设备、医疗科研设备等为主,通常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担以重任。但是此类设备通常对于环境要求相对苛刻,对于温湿度以及环境的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有所要求,鉴于这种来自于设备的需求日益凸显,精密空调逐渐步入了设备维护人员的视线。

1精密空调的概念以及环境需求

所谓精密空调,就是指能够满足机房中精密仪器对环境的要求而设定的空调系统。精密空调对于环境的满足通常体现在恒温恒湿方面,对于空气也执行一定的过滤职能。机密空调的出现,大大延长了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各类仪器的运行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参与数据处理的高精度计算机以及存储设备而言,精密空调的引入能够有效防止静电产生,降低大型机工作干扰因素,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稳定性;同时对于大型医用设备诸如PET-CT、MRI、CT、DSA等,精密空调的出现可以通过温湿度以及空气洁净程度的提升影响到医疗设备的工作精度。

具体而言,精密仪器对于环境的需求特征聚集在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机房环境显热量大。所谓显热量,即通过对流、辐射和传导途径交换的热量,属于非蒸发性散热,显热最大的特点在于室内温度的升高,但是湿度并不随之有明显的改变。对于精密仪器的存放环境而言,高显热量是这种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诸如注意、磁带机、磁介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CT机、DSA等设备都能够给环境带来高显热,除此以外,此类设备通常还需要相应的外部配套设施,诸如UPS电力保障系统、辅助散热设备等,也会产生相应的高显热特征。通常而言,大中型计算机机房设备散热量在400W/m2左右,装机密度较大的机房中,设备散热量可以达到600400W/m2甚至更高,其显热比可以高达95%。其次,机房环境潜热量小也是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潜热量,即与显热量相对,指不改变环境温度,而单一改变湿度的热量。通常而言,无论何种精密仪器都不会产生潜热量,对于机房或者其他精密仪器存放环境来说,潜热量通常来源于外部环境,诸如操作人员带入或者内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等。针对于精密仪器存放环境中存在的潜热量,通常采取将相应的环境加以密封,控制内外部环境交流来进行实现,而从精密空调的职能角度看,则需要注重蒸发器内的蒸发压力,增大送风量,确保增发器表面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温度而不除湿,将空调工作产生的冷气量全部用于降温。最后,则是精密仪器存放环境可能存在的环境温度不均问题。由于此类环境中的热量散发主要来源于相应的设备,通过热传导以及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室内环境,因此设备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温度。针对于这种室内环境温度不均的情况,从客观上要求参与室温调整的精密空调在送风量方面有着良好的可靠性。

2精密空调的工作特征

通过上文中的浅要分析,可以知道精密空调对于设备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对于精密设备存放环境的调节需求也有了简单的了解。但是想要能够实现合理选择精密空调,还需要进一步对精密空调的工作特征做必要的了解。

精密空调的工作特征有很多方面,依据环境的需求,通常的精密空调都能够做到将注意力集中在降低显热量方面,在除湿方面不做过多关注,并且依据环境中热量不均的问题,通常都能够实现送风量大这一特征。几名空调在循环风量方面,比常用的普通舒适空调风量大一倍,相应的焓差只有普通空调的一半左右。相对于普通空调而言,精密空调能够承受更大范围的热负荷变化。设备存放环境的热负荷状况直接与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摆放位置有关,整个环境带给精密空调的热负荷通常会在变化范围上超过20%,因此想要能够实现针对于设备存放环境的有效调节,精密空调首先需要满足范围较大的负荷变化。与此同时,这种环境温度的不均衡还要求精密空调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送风,并且在面对相对比较重要的设备存放环境时,还应当能够酌情实现对于特定环境需求的送风方式。

除了对于温度湿度调节的作用以外,精密空调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空气过滤。虽然精密空调在空气过滤方面的功能不需要像洁净空调那样强大,但是鉴于空气中的微尘颗粒对于设备的运行精度以及寿命都会有所影响,因此精密空调也需要对空气实施过滤。通常精密空调可以采用粗、中效过滤,或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亚高效过滤方式,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国际计算机机房标准建立相应的过滤系统,并配之以相应的过滤器。

另一个精密空调必须实现的职能就是稳定性。精密空调与普通空调不同,需要长时间运作,尤其是档期服务于机房服务器以及类似的存储运算和数据中心的时候,更需要全年无间歇工作,这就要求精密空调有着极高的可靠性,一方面应当确保长时间运作的保证,另一方面当室外温度处于相对的极限值时,精密空调仍然能够正常运作。以冬季为例,通常多数精密空调都采用乙二醇制冷机组,能够在室外气温降至-45℃的时候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在对精密空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空调的选型。不同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精密空调差异化的主要功能,如果在南方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的环境中,就应当选用单冷并且注重恒温恒湿的精密空调;相对应地,对于北方气候而言,湿度不在主要的考虑范围,但是必须应当考虑到夏天的高温以及冬天的寒冷,因此不仅仅要求精密空调能够实现制冷,对于加温功能同样重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根据环境内放置的设备需求对空调的选择进行考虑,大型医用设备常常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数据处理和传输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而言则较为一致。

3结论

精密空调的选择和应用,一方面需要对放置在相应环境中的精密设备的需求进行明确,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精密空调性能以及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在对相应环境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完全依赖精密空调,应当与其他诸如空间密封,人员控制,远程操作等手段进行结合,提升对相应设备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钟志鲲、丁涛,数据中心机房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2

关键词:气候变化;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气候友好;气候贸易壁垒;隐含能;隐含碳;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061.3;F7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1-0081-07

TheLowcarbonTransitionofChina’sTradeDevelopment

ModesfromthePerspectiveofClimateChange

XUGuangyue

(ResearchInstituteforIndustrialEconomicsandRuralDevelopment,Schoolof

Economics,HenanUniversity,HenanKaifeng475004,China)

Abstract:Tradeandclimatechangehavetherelationwithinteractiveimpactanddoubleeffectandshowtimespacefeatures.China,asthebiggestdevelopingcountryandabigtradepower,isoneofglobalbiggestclimatetradebarriervictimsbecauseChina’scurrenttradedevelopmentmodeposs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beingunfriendlytotheclimate,thus,Chinaurgentlyneedstradedevelopmentmodetransitionintheperspectiveoflowcarbon,shouldsetupnewstrategy,optimizetradestructure,establishmultilateraltradecooperationmechanismandinternationcoordinatedemissionreductioncooperationmechanismrepresentedbyWTO,makeandimplementgreentradepolicyandgraduallyrealizetheseparationoftradefromgreenhousegasesemissionabsolutely.

Keywords:climatechange;tradedevelopmentmode;lowcarbontransition;climatefriendly;climatetradebarrier;hiddenenergy;hiddencarbon;greenhousegasemission;carbonemission

一、引言

IPCC一系列研究报告的结果表明,人类消费化石能源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为此,以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倡在全球开展“低碳革命”以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和金融危机。于是,低碳经济被政界、学界和商界日益关注,同时国际社会也采取措施,应对当前全球最大公共物品――气候的变化问题(见表1)。

由于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因此,贸易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日益引起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07年11月,世界银行出版了题为《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经济、法律与体制的视角》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从经济、法律和制度角度全面尝试研究气候变化与贸易目标之间的联系。2007年12月,美国、巴西、日本、欧盟、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部长和高级贸易官员参加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非正式贸易部长会议。该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讨论国际贸易体制和气候变化关系的较高规格的会议。在此基础上,2008年5―6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分别举行了两次均以“贸易与气候”为主题的重要国际研讨会,深化认识了贸易与气候的相关问题。随着该问题的深入发展,WTO也开始关注与气候问题相联系的贸易保护和气候贸易壁垒问题,并在2009年6月与UNEP共同发表了《贸易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阐释自由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气候霸权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叶三梅,2010),广开气候外交(马建英,2009;周绍雪,2010;甘钧先等,2010),重塑国际贸易低碳新规则(黄河等,2010),目的则是为了通过确立碳减排目标为本国未来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发展空间和话语权。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要义。2010年,我国已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此相伴,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发展,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从而走完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历程(吴汉嵩,2009;裴长洪,2009)。在低碳革命和气候外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要避免以碳税和边境税调整、碳减排证明、碳标识、碳标准、碳补贴和政府采购为代表的气候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建立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我国贸易发展的气候非友好型特征及其原因,从而确立我国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图景、目标和路径。

二、贸易与气候的关系及其时空特征

1.贸易与气候的双重影响关系

气候变化问题是典型的环境问题,所以,贸易与气候关系的从属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准备期间就被提出,虽然当时把它看作一个次要问题,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发展,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逐渐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凸显出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后,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理论新热点(曲如晓等,2009)。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讲,贸易与气候间通过既定的作用机理,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双重效应关系特征(见图1)。

(1)贸易影响气候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

起源于Grossman和Krueger(1991)对环境效应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把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三部分:规模效应(scaleeffect)、结构效应(compositioneffect)和技术效应(techniqueeffect)。根据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解模型,贸易也是通过规模效应机制、结构效应机制与技术效应机制对气候变化发生作用。

首先是规模效应机制。贸易的增加,使得国内经济总量增加,这样就增加能源的需求,在现有的以化石能源为消费主体的既定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也会逐渐增多。由此可见,贸易通过规模效应机制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日益增加,从而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结构效应机制。贸易自由化通过引起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不同的经济部门在经济总量中的地位和比重不同,从而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能源消费量及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也有所变化。具体说来就是,如果贸易引起该国培育出能源节约型和气候友好型的比较优势产业,那么贸易开放将导致该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反之则相反。

最后是技术效应机制。因为贸易能够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更好的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大,所以要求引进气候友好型技术。贸易通过实现气候友好型技术的国家间转让,可以提高商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从而减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获得气候友好型商品的生产技术能减少所需的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因为贸易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决于以上3种效应的大小,而规模效应机制和技术效应机制的作用相反,结构效应机制取决于各国的比较优势,所以,贸易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实际影响取决于3种效应的影响程度大小或强度的比较。因此,不能简单确定一国贸易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影响。

(2)气候变化影响贸易的比较优势机制和气候壁垒机制

贸易与气候间的关系绝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通过比较优势机制和气候壁垒机制,对贸易产生实质性影响。

第一,比较优势机制。气候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地位,进而重塑贸易格局。尤其是对一些具有气候或者地理因素比较优势的国家而言,这种影响甚是明显。由于气候变化而带来的农业产量的不稳定,将影响以农业为比较优势的国家的商品贸易。气候不仅对商品贸易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服务贸易产生作用。例如,许多旅游胜地因为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停止营业”,从而影响当地的旅游贸易的发展。另外,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使贸易线路受损,从而增加了贸易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气候壁垒机制。随着气候外交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西方国家,实施气候贸易壁垒,通过制定技术标准,为产品贴上“碳标签”,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碳关税。气候壁垒的实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为制造“气候剪刀差”,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日益处于一种弱势的发展境地。

所以,气候变化将通过比较优势机制和气候壁垒机制,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贸易与气候间具有互相影响的双向效应关系,贸易通过规模效应机制、结构效应机制和技术效应机制对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气候通过比较优势机制和气候壁垒机制对贸易产生实质性影响。这种双向影响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正确看待。

2.贸易与气候的时空特征

贸易与气候的双向影响机理,为深入认识贸易与气候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应看到这两者间的关系还具有时空特征。

(1)贸易与气候的时间维度特征

贸易与气候间的关系体现在时间维度上就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贸易与气候间的关系可能会不同。从长的时间段看,在经济发展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贸易与气候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贸易量所占比重不大,经济总体规模也不是很大,能源消费量较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也不大,再加上当时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对很强的碳吸收净化能力,因此,贸易对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仅如此,气候对贸易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在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贸易量逐渐上升,经济总体规模也不断增大,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较大;此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自然系统的碳吸收净化能力相对大幅度下降。所以,贸易开始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各国开始进行气候贸易壁垒,这样,气候也逐渐影响贸易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尽管贸易量和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但是随着贸易结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加上低碳技术的应用,总体看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下降。此时,贸易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随着各国按照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气候贸易规则进行贸易,气候贸易壁垒不复存在,气候对贸易的影响逐渐减弱。

所以,从经济发展阶段看,贸易与气候的双向关系会从初级发展阶段的微不足道的影响,到中级阶段的显著影响,再到高级阶段的弱化影响进行演进。当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内,这两者的双向关系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贸易与气候的空间维度特征

贸易与气候间的双向关系也同时具有空间维度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可能不一样。发达国家(地区)凭借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条件,在处理贸易与气候问题方面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地区)则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不但如此,发达国家(地区)还通过制定气候贸易壁垒政策,形成气候贸易的“剪刀差”,更加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贸易发展。尽管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在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上不断研究,试图制定新的有利于贸易自由化的制度规定,但是,目前距离完全自由贸易尚有一段时间。

所以,贸易与气候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还具有时空特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究贸易与气候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贸易与气候间的脱钩,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三、中国贸易发展方式的气候非友好型特征:基于隐含能和隐含碳视角的分析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但是,贸易也消耗了大量的“隐含能”,同时也为国外发达国家转移排放了大量的“隐含碳”。总体而言,我国贸易发展方式呈现出气候非友好型特征。

第一,总体而言,我国贸易的隐含能和隐含碳具有增长的态势,现已成为隐含能和隐含碳净出口大国(周新,2010)。1997―2006年,我国国际贸易中隐含能出口量远大于隐含能进口量,隐含能净出口值大约在1.1亿~3.6亿吨标准煤之间,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7%~17.5%(罗思平等,2010)。根据陈迎等(2008)的研究结果,2006年我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量达到6.3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高达162%。同时,1997―2006年,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齐晔等,2008)。

第二,从产业部门而言,无论是农产品贸易,还是工业部门贸易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基本都是“逆差”的。早在2002年,中国已经成为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总量为146.47万吨,其中,隐含碳的主要出口地区在亚洲,主要受益国则是韩国和日本(张迪等,2010)。对于工业部门贸易而言,以2005年为例,46种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总计约3.11亿吨标煤,分别占工业能耗和全国能耗的19.47%和13.82%。其中,1单位能源类出口产品的载能量约为1.08吨标准煤。24种同类或不同类的高耗能产品的载能量约9040万吨标煤,与能源类产品出口的载能量接近,占全国工业终端能耗的6.04%,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约4.02%。载能量最高的是钢及钢材产品,其次是陶瓷类产品(其中,家用陶瓷产品无论是出口的数量还是出口的载能量都要高于建筑类陶瓷产品)、铝和铝材产品、玻璃及玻璃制品、化肥等。18种大宗贸易产品的载能量为1.04亿吨标准煤,占2005年全国工业终端能耗的6.95%,占全国一次能耗的4.63%(刘强等,2008)。黄敏等(2010)利用因素分解技术,进一步解释了我国外贸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2002―2007年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是贸易过程中隐含碳增加的重要原因;同时,2002―2005年各部门技术效应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出口总技术效应为正向,进口总技术效应却为反向,但2005―2007年各部门的技术效应均为反向;另外,2005―2007年出口总结构效应为正向,但进口总结构效应却为反向;在2005―2007年间,进口总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之和超过了规模效应,使得隐含碳总进口减少。

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气候非友好特征,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候贸易壁垒受害国之一。在世界各国的气候谈判中,温室气体减排是正面交锋,隐藏在深处的则是气候变化标准的话语权,气候友好型产品标准、“碳足迹”标准、“碳标识”等可能成为新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气候贸易壁垒已对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构成威胁,也是我国贸易强国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贸易发展方式还是一种高碳型的黑色发展方式,具有气候非友好型的特征,处于一种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还没有脱钩的发展态势,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候贸易壁垒受害国之一。

四、中国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

鉴于我国目前的贸易与气候的关系,亟须改变现行高碳和黑色的贸易发展方式,只有通过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才能顺利走上贸易与气候协调发展的“包容”道路

“包容”发展和增长是我国新近出现的概念,详见杜志雄、肖卫东和詹琳的《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一文(《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10期)。,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为此,需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明确我国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图景与目标和适宜路径。

1.转型图景与目标

清晰界定我国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图景与目标,需要依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我国贸易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胡鞍钢(2009)的绿色现代化路线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2009)对碳排放变化所经历阶段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对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过程分析,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要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对脱钩阶段(目前至2022年的第一个15年)、贸易的温室气体排放弹性为零阶段(2022年至2035年的第二个15年)、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绝对脱钩阶段(2035年至2050年的第三个15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我国贸易低碳发展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具体如下:

(1)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对脱钩阶段(目前至2022年左右)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通过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倍增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并推进贸易强国进程的阶段。此阶段,要认真反思贸易与气候变化的问题,并着手应对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挑战。随着我国调整贸易结构,引进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从而实现贸易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对脱钩的目标。这就意味着,贸易虽然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但是贸易增速要远远大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速。

(2)贸易的温室气体排放弹性为零阶段(2022年至2035年左右)

此阶段中我国将顺利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型,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气候友好型产品的开发,气候友好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国家产业链地位的不断提高,贸易增量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为零,即贸易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弹性为零。

(3)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绝对脱钩阶段(2035年至2050年左右)

在2035年至2050年间,我国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能源消费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含量更进一步增强,逐步改变处于贸易低端的地位,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低碳技术逐步普及,低碳生活方式逐渐建立,低碳贸易发展方式基本形成,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主导力量,这样,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进入绝对脱钩的发展阶段。此阶段中,贸易量逐渐增加,贸易强国的地位不断增强,但是贸易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没有得到增加,从而实现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绝对脱钩的协调发展。

2.转型适宜路径

为了确保我国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应该从贸易发展新战略、贸易结构调整、贸易发展新机制、绿色贸易政策等方面明确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路径安排。

(1)新战略

为了顺利实现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必须制定贸易新型发展战略。要改变原来的通过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实现贸易价值顺差的战略,实现从生态输出到生态修复战略的转型,真正建立起环境优化贸易发展方式的新战略模式。该模式的理想目标就是:在绿色GDP理念的引领下,同时实现贸易价值平衡和贸易生态平衡的双重目标。所以,必须把气候因素纳入到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重新界定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重新定位在全球气候变化新形势下我国贸易发展的新战略模式。通过把能源及其引发的温室气体因素纳入到贸易成本中,把贸易发展的能源和环境成本内部化,为制定和实现贸易价值平衡和贸易生态平衡的目标奠定基础。

(2)调结构

贸易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我国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平衡发展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建立起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稳态发展的良好推动机制。二是建立贸易产品升级的基础。在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继续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贸易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贸易产品能源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率。

(3)重机制

一是建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合作机制。根据“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优运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持环境”的宗旨,WTO倡导市场开放与环境和社会目标相一致。随着将贸易与环境纳入谈判日程,建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由贸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倡导气候友好型产品的自由贸易,努力实现多边贸易的多赢。二是构建国家间协同减排合作机制。虽然贸易是在市场经济中由市场主体自发完成的,但是国家政府也对贸易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发挥国家间协同减排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在有关贸易制度约束下,推动绿色基金的运行、低碳技术的转让、气候友好型产品的生产、气候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等。

(4)抓政策

改变“重经济利益、轻生态利益”的黑色贸易政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绿色贸易政策。一是绿色贸易产品政策。根据产品特性,依据鼓励贸易类、允许贸易类、限制贸易类和禁止贸易类等分类标准,严格规范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二是绿色贸易行业政策。实施严格的贸易产品准入制度,对重大行业项目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适当修改和完善《对外贸易法》。三是经济激励政策。对一些气候友好型贸易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激励,给予财税、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

五、结论、展望与不足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如何实现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是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和转变过程中的一大课题。本文在分析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黑色特征,进而提出了我国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三步走”图景及其目标,并指出实现贸易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路径安排:创新贸易发展战略、调整贸易结构、实施新型贸易机制和绿色贸易政策。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这也是对我国贸易发展方式转型的具体要求和深刻体现。我国要统筹处理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约束下,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内在转型的应然要求,更是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必然之路。

本文在气候变化视阈下对贸易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做了初步分析,也对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进行初探。当然,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深化研究我国贸易高碳模式与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关系,低碳政策对我国贸易低碳转型贡献的数量分析,等等。

参考文献: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2008.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7):1125.

杜志雄,肖卫东,詹琳.2010.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11):414.

甘钧先,余潇枫.2010.全球气候外交论析[J].当代亚太(5):52-6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2009.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胡鞍钢.2009.绿色现代化[J].学术月刊(10):7378.

黄河,赵仁康.2010.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J].外交评论(5):123133.

黄敏,蒋琴儿.2010.外贸中隐含碳的计算及其变化的因素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3):6876.

刘强,等.2008.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8):4655.

罗思平,王灿,陈吉宁.2010.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能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77-480.

马建英.2009.全球气候外交的兴起[J].外交评论(6):30-45.

裴长洪.2009.中国对外贸易60年演进轨迹与前瞻[J].改革(7):512.

齐晔,李惠民,徐明.2008.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813.

曲如晓,马建平.2009.贸易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的新热点[J].国际贸易(7):39-42.

吴汉嵩.2009.论实现贸易强国的方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6):5157.

叶三梅.2010.从哥本哈根会议看西方大国的“气候霸权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3):9599.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2010.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73874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绍雪.2010.气候外交的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应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60-62.

周新.2010.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J].管理评论(6):1724.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3

此后,斯特恩出任英国财政部第二常务次官,成为布莱尔政府经济事务部门的负责人,同时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他还多次来到上海,反复传递着自己关于低碳经济的主张――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正是“气候经济学之父”,并因此在本国获得了“勋爵”的殊荣。

“身处糟糕的空气中,就像每天吸20到30包烟一样,燃烧化石燃料确实会在每一年伤害很多人,数以百万计。”遗憾的是,就在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之邀来到上海的前一天,斯特恩刚在北京经历了PM2.5达到300的天气。

尽管此行是以在英国伦敦政治学院和英国社会科学院任教的学者身份,但显然,斯特恩更愿意将他的观点传播到更多的层面。他建议,中国政府未来可以对碳排放征税,每年相应的税收收入可能高达2800亿美元,而这超过2015年全国税务部门总收入的16%。在他看来,从去年底《巴黎协议》确定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看,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很大挑战。全球GDP或因气温升高降低10%

1903年瑞典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万特・阿伦尼斯早在1896年就在实验室里验证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温室效应”,但直到2006年,斯特恩在英国政府及首相布莱尔的邀请下,经过一年调研主持完成长达700页的《斯特恩气候变化经济学评论》,才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财政、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因为这份报告问世在国际社会受到高度关注,他本人享有“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奠基人”的美誉。“我们通常会用二氧化碳当量来测量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二氧化碳浓度的快速增长。”斯特恩告诉记者,《斯特恩评论》时的温室气体浓度大约为430ppm,到目前为止是以每年2.5ppm的速度增长,“即使是保守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未来将以3ppm~4ppm速度增长,这意味着21世纪末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将达到750ppm。”

750ppm意味着什么?如果在温度计上找到对应值,就会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这一浓度下使气温上升5℃的可能性达到了近50%,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到本世纪末,预测全球气温将升高4℃~5℃。”

在斯特恩的气候模型中,这种程度的升高在地球过去几千万年的时间维度中都找不到先例,“我们估算,考虑到突然大规模气候变化的风险,温度上升5℃~6℃将造成相当于全球GDP5%~10%的损失,而欠发达国家遭受的损失成本将会超过其GDP的10%,而预计在今后200年内,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总风险的成本将相当于平均降低GDP的5%以上。”

“从科学的角度看,气温升高超过2℃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的共识,我认为最好低于2℃,所以尽快实现零排放才能实现这种平衡。”斯特恩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根据他的研究,在430ppm起点上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550ppm以内,大致需要花费全球1%的GDP,所以从现在开始减排,未来50~100年间每年耗费大约1%的GDP,将远远低于30年后开始减排所耗费的每年4%的GDP。

这为严格减排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斯特恩认为,若要稳定在“气温最多上升2℃”这个目标,必须要在2018年以前实现,“如果需要更好地控制气温,2016年就应该采取这样的行动。”

斯特恩还对记者分析,未来20年将成为这项事业的重要节点。“现在全球约有50%的人口在城市地区居住,大约是35亿人口,但到了25年后将会有70%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将达到90亿,如果我们还以现在的方式建造城市,将会制约在高碳耗的城市结构中。”建议中国对碳排放征税

具体到中国,斯特恩也强调了过去10年中国在全球减排事业中扮演着突出重要的角色。“目前2/3排放量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所以还需要在全球新的气候机制之下加强国际合作,在过去10年,太阳能板的成本降低了90%,风电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是中国相关产业带来的历史性革新。”他说。

这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呼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长江特聘教授齐晔是国内低碳经济代表性学者,曾历时7年撰写成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他就认为,从经济新常态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和“十一五”期间的11.3%比,大幅下降,终结了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实际对于能源的消耗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能源消耗的速度开始大幅度下滑。”

记者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和“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速下降了50%之多,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只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这是自从1974年以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增速最慢的一年。在国际能源署最近的报告中,2014年全球的碳排放与上年保持基本持平,2015年维持了这一态势,齐晔认为,中国碳排放增速的减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2013年时,中国碳排放总量曾是美欧总和。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7.5%,美国16.9%,欧盟10.4%,印度5.9%,俄罗斯4.7%。

斯特恩建议,中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碳排放税收调整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激励结构,可以对污染进行征税,也可以用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于环保技术,税收合理增加了,也可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称煤炭其实是很昂贵的资源,“目前一吨煤平均下来大概是50美元,如果我们燃烧煤产生一吨碳排放,在美国的碳交易市场报价是20美元,这样来看燃烧煤的成本比风能和部分地区的太阳能价格更贵。”

据他计算,中国每年差不多消费40亿吨煤炭,如果对碳排放征税,将会达到2800亿美元,这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的2.6%左右。“可以把碳排放的税收作为一项非常大的政府收入来源,一方面使企业有意识地减少碳排放,以及煤炭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在这笔税收中支配一部分用于激励企业投资于环保技术。”

但由于税收杠杆牵扯到多方面,尽管数年前已经被国内学者广泛讨论,但对碳排放征税目前仍未实施。记者注意到,2010年就曾有消息援引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话语称,碳税专题组的基本研究工作已经做完,正在与全国人大等做进一步的沟通,希望是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征收碳税。还有来自媒体报道援引财政部相关专家话语称,碳税改革将最迟在2013年启动。

据记者了解,当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调研报告就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中国开征碳税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并从税制诸因素角度初步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包括碳税与相关税种的功能定位、中国开征碳税的实施路线图,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议。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后,还需要推动碳排放价格上行的机制

不过,碳税的暂缓推出并不代表中国减排努力的停滞。斯特恩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中国征收碳税将是一个“一步一步来走”的路径,“明年中国会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场,然后中国可以发放碳排放的许可,其实可以先从发放碳排放执照或者许可开始,再逐步推进征碳税,这样一个路径是非常清晰的。”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将2013―2015年定为试点阶段,但碳交易的总量并不符合市场预期。去年9月25日,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显示,明确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世界银行曾预测,2022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而中国国内的多个研究机构都预测,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以上,并且在2022年之后达到万亿元的规模。但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8月底,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只有约12亿元。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4

关键词:空调器CFD流场温度场

1引言

空调设计是以经济技术合理的系统以及设备选型实现所要求的室内气候环境(温度、气流、污染物浓度等的分布).为实现对这些环境参数的合理控制,有必要把握其分布特征,CFD计算是除模型实验以外的可详细研究室内气流分布特征的重要手段〔1-41.相比传统的模型实验与经验公式预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CFD计算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资料完备等优点.

很多学者对空调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采用稳态的模型,其研究大多不考虑室内与室外的热源、房间内部主要是空态的,这与实际运行时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本文的研究是比较壁挂式空调在窗辐射、室内热源与墙体热源的情况下,对室内三维流场、速度场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室内的流场与温度场.

2几何模型

为了简化实际问题,便于分析,在建立数学模型前对室内气体的流动作如下假设:

1)室内气体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为牛顿流体;2)室内气体温度变化不大,密度可视为常数;3)室内气体的流动形式为稳态紊流;4)在紊流中心区,忽略能量方程中由于粘性作用而引起的能量耗散.

以传统室内壁挂式空调为研究对象,对其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建立房间三维立体模型,长、宽、高分别为5m、4m、3m.如图1,空调安装高度为2.5m.X、Y、Z3方向坐标也表示于图中,设定空调的原始参数如下.

几何尺寸:800mm×300mm×200mm;出风角度:45°;

出风速度:送风速度2.6m/s;制冷量:2500W;

出风温度:制冷时18℃,制热时18℃.

根据已知参数,建立适当的房间有限元模型.为使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边界条件设定为:6面墙处于绝热状态,制冷运行时的壁面固定温度为30℃(制热时为5℃),空调本身不发热,房间内部无任何热源.

2.1k-ε方程模型

数学模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3].模型的基本微分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紊动能k方程及紊动能耗散率ε方程,分别表示如下:

k方程:

ε方程:

式中:

ρ和μ分别为容积分数平均密度和分子粘性系数;μt为紊流粘性系数,它可由紊动能k和紊动能耗散率ε求出:

式中,Cμ=0.09为经验常数.σk和σε分别为k和ε的紊流普朗特数,其中σk=1.0,σε=1.3.Cε1=1.44和Cε2=1.92为ε方程常数.Pk为由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紊动能产生项,定义为:

数值求解算法采用控制容积法,在每个控制容积单元中对微分方程进行积分,再将积分方程线性化,把控制方程离散为可以数值求解的代数方程,就可以得到相应各未知变量,如压力、速度、紊动能k及其耗散率ε等变量的代数方程组,然后再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就可以求出各未知变量及其空气的温度(或焓值和).

2.2k-ω方程模型

k方程:

ω方程:

式中: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5

【关键词】温室气体;量化;低碳

MethodofGHG’squantificationinCorporate

Zhang-Jinbao

GuangDongInternationalEngineeringConsultantCorporation

Abstract:WiththewordofdomesticGHGemissionreductionindepth,GHG’squantificationinCorporationbecomestotheinevitablechoiceofachieveGHGemissionreductiontargets。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dthecorporateGHG’squantificationmethods,discussedseveralkeypointsofcorporateGHG’squantification:1)Determinetheemissionboundary’smethod2)Selectthebaseyear’smethod;3)DeterminetheemissionssourceofGHG’smethod;4)Howtoselectaquantization’smethod;5)Themethodofcollectactivitiesdata;6)Howtoquantizethedataandmakeuncertaintyanalysisaboutthequantifieddata。Themethodswhich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canguidetheenterprisetoGHGquantification。

Keywords:GHG;Quantification;Lowcarbon

1.引言

2009年6月26日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该法案规定从2022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碳产品,如钢铁、水泥、铝炼、部分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在任时提议,向环保立法不如欧盟严格的国家征收进口产品“碳关税”,税率为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征收17欧元,此后逐步递增。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我国向世界宣布到2022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随着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深入,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

2.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

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排放边界

在开展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时应首先确定该企业的组织和运营边界,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确定企业的组织边界:

(1)股权比例法:根据企业的股权比例划分企业组织边界;

(2)控制权法:根据企业的财务或运营控制划分企业组织边界。

选择以上两种方法时优先考虑满足温室气体量化要求的划分方法。

2)设定运营边界

确定企业组织边界后,设定企业运营边界,以便将其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企业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排放量,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企业活动导致的,但出现在其他企业是由或控制的排放源。(图1)

3)选取基准年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绩效通常为相对一个过去的参考年来度量,此参考年即为基准年,基准年可以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可以获得量化数据的年份或数年的历史平均值。基准年选取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满足企业温室气体量化的目的、用途要求;

2)能够获取有代表性的数据,一般是典型年的数据,或多年平均值/移动平均值;

3)选择具有可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年份。

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量化的历史信息,可将企业首次对温室气体量化的时间作为基准年。

4)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源

企业温室气排放源一般分为两个“范围”(范围1、范围2),其中范围1为直接出现在企业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如企业持有的锅炉、熔炉、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企业持有或控制的工艺设备生产化学品所产生的排放(涉及到炭汇,生物质燃烧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计入范围1);范围2是核算企业消耗电力或外购蒸汽(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5)选择量化方法

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可分为现场监测法和采用排放系数折算法。其中现场监测法要在企业稳定运行的工况下进行监测,排放系数折算法采用已公布的排放因子进行折算。

6)收集活动数据

范围1内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静止燃烧数据:如企业内的锅炉、烘箱、焚烧炉等消耗燃料量以及职工食堂消耗燃气量;

2)移动燃烧数据:主要指运输工具的燃料消耗量,如企业原料、成品运输等;

3)工艺排放数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理或化学工艺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如水泥生产过程中煅烧原材料消耗量,石化工艺中催化裂解消耗量,企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降解排放量。

4)无组织排放数据:主要指设备“跑、冒、滴、漏”以及煤堆、冷却塔等散失损耗数据。

范围2内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外购电力数据:主要指企业外购电量;

2)外购蒸汽、热力数据:主要指企业外购蒸汽、热力品质及数量。

7)量化温室气体排放

一般情况下量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采用排放系数折算法,即:

P=AD×EF×GWP

P-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

AD-活动数据;

EF-活动排放因子(官方公布);

GWP-温室气体全球暖化潜值(官方公布)。

通常,现场监测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在某一工况下温室气体量化。

8)对量化数据进行不确定分析

不确定性是估算一份完整企业温室气量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企业温室气体量化不确定性有误差传播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误差传播法是利用误差传播公式对单个不确定性进行合并,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的方法,进而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温室气体的特征篇6

关键词:红松,阻燃,氧浓度,热解动力学

1前言

据统计,室内火灾是造成人员死伤最多的火灾。而木材作为室内装修中的常用材料,是导致室内火灾发展和蔓延的客观条件之一,木材的热解过程和动力学参数与其引燃和燃烧有直接关系。木材热解是个复杂的过程,受本身特性、气体流量、升温速率、粒径大小,氧气浓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如施海云,刘乃安,J.J.M.Orfao等对木材热解条件、过程及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空气条件下木材内部微观分解机理,各因素对热解和燃烧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1~4]。李爱民,孙兰军等学者对不同氧浓度下红松,棉麻等整个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5~8]。但有关氧浓度对阻燃木材热解动力学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在火灾现场,由于可燃物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空气中氧含量逐渐降低,从而对可燃材料的燃烧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氧浓度对室内常见木质装饰装修材料热解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免费论文参考网。针对火灾发生发展蔓延的过程中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实际情况,本文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氧浓度对红松阻燃前后热分解过程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

TGA851e型热重分析仪(瑞士梅特勒公司产)

CS101-1E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公司产)

2.2阻燃红松试样制备

采用常压浸渍的方法,用10%的聚磷酸铵阻燃液对干燥后的天然木材样品红松木屑进行阻燃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红松样品在干燥箱内70℃下连续烘干12h以上,至恒重后,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2.3热解实验方法

将10mg左右的样品放入体积为70μL的Al2O3坩埚中,控制一定的升温速率、气体流量、氧气浓度,用TGA851e型热重分析仪测得试样的热解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氧气浓度的控制采用如下方法:N2和O2经过各自的减压阀后,通过调节流量计流量大小来控制混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后将混气通入热重分析仪的反应性气体入口。

3氧浓度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3.1氧浓度变化对红松热解的影响

在升温速率15℃·min–1,气体流量为30ml·min-1时,对红松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图1给出了红松在不同氧浓度下的TG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G曲线图上,样品都先后经历了两个主要失重阶段,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学者在空气中所得热分析曲线相似[4]。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红松的TG曲线有右移的趋势。在热解的第一个阶段,各氧气浓度下的TG曲线几乎重合,说明氧气浓度对这一失重过程的影响很小。在热解的第二个阶段,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曲线右移,热解终止温度升高。

图1不同氧浓度下红松TG曲线比较图

表1是不同氧浓度下红松样品的特征温度值,定义DTG曲线上两个峰值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1、T2,失重率达到80%时的温度为T80%。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特征温度都逐渐升高,热解进程减慢。这是因为氧浓度越低,与单位体积样品发生反应的氧气量越少,样品燃烧越不充分,反应越不剧烈。

表1不同氧浓度下红松样品的特征温度值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导购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 阅0

    导购年终工作总结篇120xx年也是大丰收的一年,在8月份的大型特卖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一次次的业绩突破记录中是充分发挥着我们的团队力量,很骄傲也很荣幸有这么个团队。在过.....

    仓库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

    - 阅0

    仓库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回首今年的工作,有与同事的联手攻关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惆怅,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满希望的一年伴随着新年伊始而即将来临。现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