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6篇)

来源:其他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1

一、20*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全市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45个。按灾种可分为:滑坡417个,崩塌242个,泥石流61个,地面塌陷2个,地裂缝4个,不稳定斜坡119个。按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级255个,较大级399个,重大级169个,特大级22个。威胁人口12.1万余人,威胁财产81653.36万余元。

2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处置工作,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群测群防工作,成功预报1起地质灾害,避免了30人伤亡和110万元的经济损失。

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46处,其中滑坡35处、崩塌206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4处,发生险情179次,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264.82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台预测,2009年我市总降水量与常年比较属正常略偏少年份。市区年总降水量为560—630mm(略少),川塬为530—600mm(略少),南部为530—610mm(偏少),北部为520—600mm(偏多)。初夏汛雨出现在7月上旬,接近常年。汛期有局部暴雨灾害,9月上、中旬将有弱秋淋天气出现。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5.12”汶川地震影响范围,结合20*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市气象台对2009年全市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预计2009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将呈平缓增长趋势,特别是受地震影响较严重的陈仓区,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将会增多,防治形势严峻。

三、重点防范的时段与地段

(一)重点防范的时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水趋势预测,预计全市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5—9月,其中7—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去年汶川特大地震不但加剧、引发了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而且使山体表层岩土体松动,在降水作用下极易引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在这段时期需加以重点防范。

(二)重点防范的地段

2009年全市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在局部范围内呈高发势态。主要地段为:

(1)渭河南北两岸的斜坡地带及其支流金陵河、千河、韦水河—横水河,以及麦李河、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沿岸斜坡地带。这些地区黄土台塬边坡陡峻,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较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削坡普遍,黄土滑坡、崩塌发育,受地震的加剧和降雨、暴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率较常年偏高。

(2)*县的嘉陵江及其支流小峪河、安河沿岸斜坡地带,太白县红岩河、太白河和桃川河沿岸斜坡地带。该地区为中低山区,汛期降水量偏多,雨机率高,修路、采矿活动频繁,汶川地震使岩体移动,预计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率较高。

(3)麟游县九成宫镇—两亭镇一带地质环境条件差,人工建窑、切坡活动较多,也是我市暴雨多发区之一,预计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三)重点防范的城镇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城镇有:*,*、*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以及*镇。上述城镇地质环境差,人类活动频繁,在降水影响下,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四)重点防范的矿山

我市矿山地质灾害突出表现为矿渣乱堆乱放引起的泥石流和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存在泥石流隐患的矿区有:*县银洞梁铅锌矿区、水晶沟铅锌矿区、柳树沟铅锌矿区、手搬崖铅锌矿区及太白县太白河双王金矿区。存在地面塌陷隐患的矿区为陇县戚家坡煤矿。

(五)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

(1)铁路

宝成铁路渭滨区—*县段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严重隐患,陇海铁路峡石—*阁岭段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陇海铁路峡石—阳平段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宝中铁路*段存在崩塌、滑坡隐患。

(2)公路

宝汉公路渭滨区—*县段,310国道甘峪—东岔段,姜眉公路太白—眉县段,省道*—千阳段、*翔—千阳段,上述公路位于秦岭山区或黄土梁峁区,修路切坡造成的不稳定边坡较多,若遇暴雨、连阴雨,局部地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投资修建铁路与高速公路,对于秦岭山区和黄土梁峁沟壑区正在建设的公路、铁路,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施工,工棚等生产、生活设施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

(六)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根据已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及危险性,筛选出30个作为2009年市级防治方案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确定了防治措施、监测人、责任人等(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强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宝强、市国土资源局长*任副组长,市公安局、规划局、城建局、交通局、民政局、卫生局、水利局、安监局、气象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水利、气象、交通、城建、卫生、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威胁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城建、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由危及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预报,并进行治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二)做好地质灾害详查和地震后的普查、调查工作

地质灾害详查,是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国家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已完成了千阳县、陇县、岐山县、扶风县、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以上各县区要及时结合详查结果,修订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15年)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正在进行地质灾害详查工作的*县、*县、*县、*县、*县要做好配合、协助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20*年汶川“5·12”地震后国家下拨专项资金在我市*县、*县、*县、*县、*县开展1∶10万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在*县、*县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关县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1∶10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1∶5万的地质灾害的调查确保年内完成,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三)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对当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系统方案,是落实和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排查,编制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于汛期前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四)完善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要及时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市国土资源局汛期(5月1日~9月30日)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在汛期24小时值班,每日至少与市局值班室电话联系一次,通报地质灾害信息。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当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与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建立联动应急反应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进行判断,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应急处置和应急调查。

(五)落实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签定监测责任书,将“明白卡”及时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特别是对列入省、市、县三级年度防治方案的隐患点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监测责任,规范监测记录,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导致死亡事故。

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展以“有组织领导机构、有一划两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稳定经费渠道、有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有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联络员、有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有宣传画警示牌、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有报警简易器材和有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为内容的“十有县”建设,增强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完善防灾各项机制、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试行)》的宣传力度,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采取电视、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各县(区)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并把重点放到乡(镇)、村、组等基层单位。

宣传培训要有针对性。对于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治基础知识和岗位基本技能的培训;对于群测群防监测人员,要加强监测基本方法、临灾征兆识别和“防、抢、撤”方案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干部群众,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

(七)落实经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治理工作。今年各级政府都要安排经费,重点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远程会商能力以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御与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建立责任单位承担地质灾害治理的新机制。

(八)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法管理,切实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否则可行性报告不予审批。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时,要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真把好评估单位资质关、评审专家资格关、评估成果备案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与矿权审批、用地审批、规划审查、国土资源执法紧密挂钩,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发生。对于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强地质灾害执法监督力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对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要督促责任单位采取防治措施,确需治理的,要责令限期治理。

(九)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督管理,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度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标和监理,严肃项目管理纪律和管理程序。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追踪问效,加大对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治资金专款专用。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进度的管理,对20*年前已下达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要逐一进行清理。凡2007年前(含2007年)已下达的治理项目还未完成的县,今年不得申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治理工作,尽快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地震重灾区陈仓区,要按照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项目数据库,按轻重缓急将防治项目纳入项目数据库,把项目管理纳入到规范有序的轨道。

(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作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各部门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雨情等气象信息,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及其输水管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及时准确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水情等水文信息。

建设部门负责城镇及重要建筑设施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

铁路、交通部门负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沿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确保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加快灾后重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为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提供必须的资金保障。

地震部门负责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准确地震信息。

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区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立体式宣传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但如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而现今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仍是气象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2]。现阶段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比较偏向于平面化,不利于实际操作利用。建立自然灾害防御的立体宣传模式,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可以较好地达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要求,可以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达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1重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远超城镇,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显得十分迫切[3],而且这项工作还应当长期进行。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媒体的选择。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另外据2003年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显示,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因此,可以把电视作为农村的一个重点的宣传媒体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2建设立体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

深圳世界之窗的景观项目之一是以神奇的特技效果再现了20世纪末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特大洪水场景。而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的建设,其最终目标就是利用高科技特技手段,建立类似的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真实模拟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并宣传其防御自救措施,把灾害防御的条文、条例等平面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的、直观的特技画面,使之易被接受。

3定期、反复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演习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是长期和反复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1885年发表的试验报告中指出,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同时,有研究表明,记和忆是2个过程,记是将感块转化到大脑内储存的过程,感块进入大脑后就成了记块。忆是将记块取出来的过程。而记块并不是全部可以被唤醒成为忆块,记块能否形成忆块与时间、感块、原块的刺激程度、思维过程、深部感觉、随机性和生物钟有关。因此,应定期、反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4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宣传

必须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使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加强各种不同气象灾害的的防御措施和自救能力[4-6]。例如,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运河煤矿开展了防汛抢险撤人实战演习。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有针对性地选取宣传内容很重要,如果在夏天宣传寒潮的防御,而在冬天宣传又宣传高温的防御,这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因此,宣传一定要有针对性,夏季应做好高温、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宣传,而冬季要着重于寒潮、低温等的宣传,可以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一定要尊重实际,只要同心协力,与公众互动,积极进行宣传,相信效果会日益显见,可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5结语

立体宣传模式的设想,即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使气象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公众接收,并最大限度地在大脑里储存并形成长时记忆。此外,宣传时间应择在天气预报节目之前,建议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节目之前,选择性播放气象灾害短片[7,8]。通过各种立体式宣传,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记忆和掌握,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及时自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李阳,常石鸣.努力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J].人大建设,():.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3

编制:

审核: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银洞沟煤矿地测科

二〇二一年十月

银洞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刻汲取隐蔽致灾因素不清引发的水害、瓦斯等事故教训,从根本上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矿安〔2022〕121号)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关于转发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宁应急函〔2022]96号),按照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转发《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关于转发<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全面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各项工作要求,及时完成银洞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普查治理工作,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采取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地质勘探调查和煤矿开采调查)、探查(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清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通过开展地面普查,重点普查采空区范围、地质构造、含水性和瓦斯富集区等,通过开展井下探查,精细探查采空区、导(含)水体、构造、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域等致灾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达到消除隐患,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本次普查活动顺利实施,成立银洞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质测量科,具体负责普查活动的日常调度和协调。 

三、普查时间、范围 

时间:2022年11月至2022年3月底。

范围:银洞沟煤矿井田全范围(地表、井下)。

四、普查步骤 

(一)划分专业,明确责任人。2022年10月20日至31日,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矿井生产布局、设计和现状,从矿井地质构造、导(含)水体、采空区积水、周边老窑水、封闭不良钻孔、防灭火、瓦斯富集区、地应力异常显现区域和地表塌陷区、地质滑坡、地表水体等致灾因素方面,明确普查对象、责任人,制定实施普查进度计划表。

(二)合理组织,普查详实。2022年11月至12月,由矿各分管专职副总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从矿井地质构造、导(含)水体、采空区积水、周边老窑水、封闭不良钻孔、防灭火、瓦斯富集区、地应力异常显现区域和地表塌陷区、地质滑坡、地表水体等致灾因素方面全方位开展自查,对自查问题分类列出清单,汇总后上报总工程师。

(三)制定预案,落实整改。2022年1月至2月,对应各专业普查出的隐蔽致灾问题及隐患,由分管专职副总师、各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编制整改治理预案,明确整改及治理时限、治理措施、资金及物资来源和责任人,督促责任单位与责任人按照预案及治理措施和时限推进落实隐蔽致灾问题及隐患的整改工作。

(四)认真总结,编审报告。2022年3月,对普查隐蔽致灾因素结果和治理情况认真进行总结,编制修订《银洞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并及时报煤业公司总工办和煤业公司总工程师审查。 

五、普查主要内容 

(一)采空区灾害普查。采空区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灾害问题日趋严重,且具有严重性、多害性及时变性,由于采空区的隐蔽性,往往诱发采空区透水、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诱发的中毒、水灾和瓦斯爆炸事故及采空区诱发的其他工程灾害,成为附近区域及临近煤层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通过调查、物探和钻探勘查等手段查清煤矿井田范围内老窑、自采空区空间及分布状况和水害、有毒有害气体、煤炭自燃等隐蔽因素。 

(二)水害致灾因素普查。煤矿水害是指煤矿在采掘过程中,不同形式、不同水源的水通过特定的途径进入矿井,并给生产带来影响或灾害的过程和结果。采空区积水、含水层水害是导致透水事故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物探和钻探勘查等手段查清煤矿井田范围内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周边地表水体、老窑涌水及积水、封闭不良钻孔导水、主要含(隔)水层水、构造导水等。

(三)瓦斯致灾因素普查。地质构造分布、软煤分布及变化、瓦斯含量等是煤矿瓦斯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通过调查和钻探勘查等手段探测构造及煤层分布状况,准确测定煤层的瓦斯含量,查明矿井瓦斯涌出量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4

我县气象事业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关怀与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气象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气象事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测、人工防雹增雨、防灾减灾、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尚未形成、气象监测系统远远不能满足高准确率预报的需要、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气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亟待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等。为了进一步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144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我县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切实将发展气象事业提到我县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县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气象灾害特别严重,在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70%以上是气象灾害。近年来,我县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加大,损失逐年增加,气象灾害损失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7个百分点,尤其是*年的高温干旱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多元,其中农业损失达2.4亿元。另一方面,我县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生态与农业气候资源、空中云水资源、风能、太阳能等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保和生态价值。因此,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我县建成山川秀美、生活宽裕、文明和谐的“三峡门户”、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确保实现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形成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业务技术体制,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接近全市先进水平;到2022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工作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气象科技、业务服务和一流台站建设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二、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满足精细化天气预报要求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达到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一个自动气象站,布设密度在20×20公里。建成车载数字化雷达系统,提高对降水和风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重点加强主要江河流域、主城区、主要交通干线、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等区域气象观测网建设。把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市统一建设计划,通过市县共同加大投入,逐年逐步实施建设,保证完成建设任务和稳定可靠运行。县气象部门和县发改委等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县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建设重点予以实施,做到合理布局、统一建设。

(二)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要以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为核心,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十一五”末,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5个百分点。要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评估和应用,逐步实现天气预报的定时、定点、定量化。进一步完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组织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异常的监测诊断分析,提高应对极端气候、异常气候的能力。加大对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和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县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的提高。

(三)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现代化进程。要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化的公共气象服务大平台,实现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使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技术更先进,服务质量更优质,服务效益更显著。要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不断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公共气象信息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加强气象影视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影视的覆盖面、时效性和节目质量。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行企业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播发工作。气象部门可以在大型商业区、车站、码头、学校等重要公共场所已设置的公益广告设施上,设置气象预警标识,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市政管理部门要予以协助。

(四)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围绕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和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建设统一的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实现观测数据共享。气象部门负责气象信息共享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五)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规划实施重大科技计划中,要重视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建设,加大气象科研的投入支持。气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部门的合作,积极引进气象观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利用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含量。加强气象科技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气象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六)加快一流台站建设。按照总理视察中国气象局时提出的加快“一流台站”建设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多方筹资、分级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改善。把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改善的投入力度,实行中央、市级、区县政府配套投资、共同建设,促进气象台站快速发展。

三、充分发挥气象综合服务作用

(一)加强重大气象灾害预防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根据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需要,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灾害评估信息,要利用多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播发给广大社会公众。影视媒体要在显要位置悬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标识,并适时增播和插播重大气象灾害信息。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防御、救助和灾情调查工作,要积极采取人工影响天气等防御措施,减轻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灾害的评估工作。

(二)做好三峡库区气象服务工作。要围绕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加强三峡库区气象灾害及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建设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峡库区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同时,要加强三峡水库形成后库区局部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影响的研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三峡库区局部气候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三峡库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与适应措施研究。

(三)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服务体系,开展城市持续性高温、暴雨、大风、雷电、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和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及时城市气象灾害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开展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要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疗气象业务服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四)强化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加快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气象预报服务的精细化,提高农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获取气象信息难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服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建立信息完备、功能强大的农业气候资源信息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适应性论证,为发展特色农业、数字农业提供技术保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加强农业干旱、森林火灾、森林植被、作物长势、地表温度等方面的监测、分析和评估。要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业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要加强农村集镇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农村公共卫生等工程建设的气候论证和气象系列化服务,促进农村生存、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四、切实做好气象安全保障

(一)做好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服务。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构,构建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和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提高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和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做好交通安全气象保障。要加强气象与交通部门的协作,建立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交通气象信息系统,为公路、长江航运安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逐步在县域骨干公路关键路段、高速公路上建立安全特种气象站,加雨、大雾、高温、冰雪等影响交通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继续完善长江航道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电子屏幕、手机等形式为交通部门和公众提供服务。

(三)强化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加强对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合理布设雷电监测网,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警预报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服务。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认真执行雷击风险评估制度和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制度,从源头消除雷电灾害隐患。要加强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防御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增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四)做好煤矿、非煤矿山气象安全服务。要加强气象与煤矿部门的协作,建立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特种气象观测系统,加雨、雷电等气象因素引发煤矿、非煤矿山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开展矿山水害、雷电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逐步完善煤矿、非煤矿山安全气象等级预警预报系统。

五、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一)深化气候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要依法组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研究光、温、水、风等各种气候资源分布规律,摸清气候资源状况,建立完整的气候资源信息库,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区划和评估,提高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前瞻性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时,要组织气候可行性论证。要建立重大农业开发项目的气候适应性论证制度,在新品种引进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中型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论证工作。

(二)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工作。我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性干旱、风雹灾害严重,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开发空中水资源,扩大云水资源利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建立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装备先进的探测和作业设备,建成以实时监测、信息加工、作业决策、效果评估为核心的作业指挥系统和高炮、新型火箭等多种作业手段相结合的作业催化系统。在产烟重点区、冰雹易发区和易旱区加密作业点,加强炮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作业条件,提高作业人员技术水平,逐步改善作业人员待遇。进一步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防灾减灾、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我县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气象能源,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利用价值,要进一步组织开展全县太阳能、风能资源普查工作,为我县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领导,依法保障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二)依法开展气象业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执法监督,改善气象行政执法条件,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系留气球施放等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普及气象知识。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标准体系。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气象事业财政预算比例,进一步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同时要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气象能力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系统设备的作用。支持为地方服务的气象事业,重点保障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防御体系、风能太阳能及空中水资源气象开发应用体系等重大气象工程和重大气象科研项目,切实加大对气象部门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投入。

(四)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要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与布局规划,进一步改进行业管理,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将有关部门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络的总体布局,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监督、指导。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5

2017年汛期,在自治区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卫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卫市气象局认真学习领会全区气象局长工作会议及2017年汛期气象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把气象预报服务放在首位,按照“主动、及时、准确、科学、高效”的原则,“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要求,立足防汛抗旱、为农气象服务及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汛期气象服务,现将汛期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中卫市汛期天气气候特点

2017年汛期(5~9月20日)中卫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5~9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为21.3℃,较历年同期平均偏高1.5℃;降水量为163.9~353.8mm,较历年同期多近3成,其中,5月、7月较历年同期偏多60%以上,6月偏少49%。

今年汛期,我市灾害性天气频发,主要有冰雹、暴雨、干旱、持续高温等灾害天气,对人民财产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自6月份以来,海原县平均气温20.4℃,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4℃,降水91.7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偏少27.5毫米,尤其7月下旬开始,气温持续偏高,降水仅为6.5毫米。根据8月8日固定地段(海城镇)测墒数据,土壤相对湿度仅为30%,全县范围内出现重度干旱。旱造成海原县18个乡镇(管委会)168个行政村,121033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800公顷,缺水大家畜1.59万头,缺水羊只18.4万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88万元。

7月24日,沙坡头区遭遇暴雨天气,强降雨持续2个多小时,形成洪涝灾害,造成兴仁镇、迎水桥镇2个镇12个村428户1375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73亩(18.2公顷),成灾面积265亩(17.7公顷),乡村道路冲毁8公里,6间房屋倒塌,72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9.8万元。

二、突出重点,做好特色气象服务

1、枸杞气象服务

2、硒砂瓜、马铃薯、苹果等气象服务工作

三、以气象防灾减灾及气象安全生产为抓手,积极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6月2日,中卫市政府领导带领市水务局、防汛办、气象局有关领导检查沙坡头区防汛工作。

检查组组织召开督查汛期工作汇报会,听取了沙坡头区防汛办、气象局汇报了汛期工作准备情况,检查组指出,进入5月份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汛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气象监测预警设备故障率高、维护维修难度大,设备正常运行经费保障问题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尽快形成督查报告报政府予以解决。

会后,检查组一行深入沙坡头区各防洪工程和蓄水库实地了解防洪治理以及气象监测预警设备运行情况,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强化气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气发〔2017〕14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天气因素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3月,中卫市气象局与中卫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经过深入沟通对接,共同签订了《中卫市气象局中卫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部门合作协议》,明确了两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检查(督查)、协同部署应对气象灾害、共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及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和推动措施。7月28日,双方就贯彻落实《宁夏气象局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中国气象局>的通知》(宁气发〔2017〕21号)精神,再次联合印发了《中卫市气象局中卫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强化气象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卫气发〔2017〕48号)。就进一步提高做好气象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防雷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气象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五个方面细化了责任、措施和要求。

近期,中卫市气象局将按照《宁夏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夏气象部门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气办发〔2017〕23号)要求,联合中卫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气象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为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提高汛期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安全度汛,海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是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二是要超前行动,加强预测预警;三是要突出重点,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团结协作,形成防汛合力;五是强化督查,严肃防汛纪律,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7月20日-21日,按照中卫市政府安排,由市水务局、防汛办、气象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深入到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对防汛抗旱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再督促再检查。本次督查的主要内容包括:2017年5月31日-6月2日全市防汛抗旱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防汛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和旱情发展情况。其中,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检查了各县(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执行情况;智慧气象信息员平台推广应用情况;汛期重大气象灾害部门应急联动响应情况;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正常运行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要求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保障经费的情况;基层单位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及传播的落实情况;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检查组实地调查了解了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和旱情发展情况,听取了各单位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落实要求。在反馈总结中,检查组领导希望各县(区)政府及有关单位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切实加强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强化应急联动响应和汛期安全生产管理,全力做好“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期的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文\图陈永旭)

四、气象精准扶贫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责任明确到人

汛期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卫市气象局对汛期工作高度重视,把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心。今年上半年,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我市突发性天气过程较多,早在4月17日,即制定下发了《中卫市气象局关于2017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安排的通知》,落实气象服务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并细化到人,特别强调汛期服务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汛期气象服务顺利进行,要求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及气象服务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汛前,按照区局汛期自查工作要求,中卫市气象局调整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开展了组织机构、应急方案、业务系统、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自查工作,修改完善了应急预案、业务服务流程及《713C雷达维护规定》等预案、流程、制度,制定了地面观测、预报服务、农气观测、业务管理员岗位职责,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市防汛成员单位与对乡镇应急联系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队伍进行梳理与核实,更新了气象服务数据库,对预警信息设备、业务系统等进行了检查、对区域自动站进行巡检和标定。全市业务人员认真学习了业务规范、流程、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加强执行与监督力度。严格值守班和重大突发天气报告制度,预报值班员昼夜24小时手机开机,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

三、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1.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1)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组织业务骨干走上街头,深入学校、厂矿、乡村、集市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2)在关键农事季节、灾害天气前后、墒情普查、农情调查时将农村实用技术、气象防灾减灾及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等向农村和农民普及,开展“直通式”服务,提高农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3)在腾格里沙漠沙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镇罗镇蔬菜合作社、天瑞种业基地、宣和镇敬农村苹果种植密集区、中宁周塔枸杞观光园建设了《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科普宣传专栏,深入基层,增加气象科普知识普及面。

2.全力做好应急响应期间工作

汛期,按照宁夏气象局启动的应急响应命令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应急值班制度,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确保业务运行正常,并着力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尤其加强降水天气和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及时与区气象台会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市(县)委、政府领导和涉农部门、气象信息员提前气象服务信息。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雷达实时监测等资料积极开展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定时向市(县)委、政府领导和涉农部门通报雨情,并通过电话向政府办、防汛办、民政局、农牧局、各乡镇和气象信息员调查灾情,及时上报。

3、强化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完善灾害防御联动机制。根据应急保障预案和目标任务要求,继续履行好与各部门联动与合作,市局与农牧、林业、公安局交警支队、国土资源、交通、民政、水务、移动、电信、联通、保险等多个部门签订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合作协议,中宁局与农牧、水务、国土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海原局与县农牧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水务局广播电视局和电信通信部门等单位签订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合作协议,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决策气象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四、人工影响天气

中卫市气象部门有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业点22个,共有火箭发射装置23部和6门“三七”高炮。其中固定作业点17个,移动作业点5个。为切实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宁政办发〔2012〕200号)、《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近期抗旱人工增雨作业工作的通知》(宁气防办发〔2014〕7号文件精神。2014年以来沙坡头区对各固定人影增雨点进行了标准化建设,目前基本竣工。中宁县政府已批准了中宁县气象局上报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海原县也已立项规划。截至目前全市共进行了32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1310枚,人工消雹4次,耗弹90发。人工增雨作业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0.1万平方公里。

五、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1、加强转折性降水天气的预报服务

7月24日我市出现大范围降雨,北部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期间,引黄灌区降水量普遍在20~50mm,环香山地区在10~30mm,海原大部在10mm以下.全市最大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出现在镇罗镇李园村,分别达52.1mm和21.6mm.超过40mm降水的站点:镇罗镇李园村52.1、柔远镇蔬菜基地47.3、迎水桥镇孟家湾村47.2、迎水桥镇沙漠设施农业45.5、柔远镇44.9、柔远镇柔远村44.9、柔远镇莫楼村42.2、柔远镇冯庄村41.9、永康镇北滩村41.9。

此次降水天气,全市大部达到大雨以上量级,灌区各地有效缓解了农田灌溉用水压力。山区各地,春小麦正从分蘖期进入了孕穗期,硒砂瓜、玉米、谷子、胡麻作物正处于幼苗期,降水有效增加了土壤水份,对各种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另外,降雨天气对我市生态植被恢复、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改善空气质量等均有利。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Ⅳ级应急响应命令的要求,中卫市气象局于23日12时46分进入重大气象服务Ⅳ级应急响应状态,局领导亲自督阵指挥,全市各固定、移动增雨作业人员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针对此次降水天气,市局领导坐镇一线指挥,服务人员有条不紊,雷达跟踪加密观测,积极与区台市级预报会商沟通,及时汇报降水实况,并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微博等诸多渠道将降水实况、最新预报在第一时间对市应急办、防汛办、决策层领导、部门领导、气象信息员、公众等开展服务。

2、为缓解旱情,努力做好增雨作业

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6月以来我市南部山区持续高温少雨,尤其7月下旬到8月上旬,气温持续偏高,旱情加重达重旱。海原县地膜玉米大喇叭口期生长受阻,无法正常抽雄吐丝,株高在1.2m左右,棒细小,基本绝产。马铃薯因受旱严重,许多植株结署很少甚至尚未结薯,长势差。

中卫市人影部门抓住有利天气形势,于23~24日配合宁夏人影中心实施大规模空地集中增雨作业,使有效降水明显增加,作业后旱区大部出现了30mm以上的降水,旱情得到缓和。

8月24日08时~25日10时我市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其中海城镇山门85.1mm、史店乡62.9mm,海原气象站55.4mm,达到暴雨;兴仁及海原西南部出现中到大雨,降雨量在15.0~36.5mm。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海原气象站达24.4mm。

此次降水有效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缓解了前期严重的旱情。根据降水结束后测墒数据,海原各地渗透深度普遍在15~25cm,0~50cm平均重量含水率在8.5%~12.6%,比降雨前增加2~4个百分点,其中0~1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在14.2%~20.1%。海原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墒情得到极大改善,部分地区旱情基本解除。此次降雨使南部山区水库、窑窖蓄水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引黄灌溉压力,节省用水成本。中卫市万市长肯定了人影部门增雨工作,在中卫市气象局上报专报材料中批示:“旱情关乎民生,本次降水,南部山区雨量较大,有效改善了山区土壤墒情,对山区的生态建设及农牧业生产非常有利”。

此外,气象台对3日28日、5月15日、6月30日、8月13日等天气过程均提前预报预警,并在灾情出现后及时联合民政等部门到灾情现场调查灾情,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按照《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要求和格式,向区局科技减灾处、应急办、决策办上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2017汛期,气象台共制作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45期,其中《气象信息专报》39期;制作《农用天气预报》39期;制作枸杞气象服务专报7期;制作供电气象服务电报13期;制作林火监测气象信息专报36期;硒砂瓜专报11期。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各种预报、预警信号及雨情短信162条831384人次;通过电子屏、大喇叭向沙坡头区各镇(乡)、各村发送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和科普宣传知识323次;有12份决策服务材料分别受到市政府领导表扬和批示。

3、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

今年汛期,中卫市气象台针对2017年高考、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届“沙坡头杯”全国大漠健身运动赛等大型社会活动开展气象保障服务。

6月4日,中卫市气象台召开了“高考”期天气信息通报会。此次信息通报会主要通报了2017年“高考”期间中卫市的天气状况及对高考的影响。中卫电视台、中卫日报等多家当地媒体的记者到会参加,并就高考期间天气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报道。

环湖赛走进中卫,中卫市气象台全力做好此次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2017年第十五届环湖赛将于7月28日转战到沙漠水乡中卫,于29日开启第十二赛段的赛事。中卫市气象局提前准备,精心组织,努力做好此次比赛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为了全面、贴心做好赛事的此次环湖赛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卫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提前半月成立了“环湖赛”气象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制定了气象保障服务方案,从7月20日开始制作环湖赛专题服务材料向市委、市政府及组委会等部门进行服务,并积极联系赛事组委会,建立环湖赛组委会通讯群,发送逐日天气预报及温馨提示。

为提高服务针对性,气象服务保障小组特地制作赛事期间天气温馨提示卡片、展板,将放置于环湖赛组委会及运动员入住的宾馆内,便于组委会成员更好了解天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全力做好此次赛事气象服务工作,中卫市气象局推陈出新,细化服务要求,提升服务水平,赢得了组委会一致好评。

第三届“沙坡头杯”全国大漠健身运动赛于9月5日至9在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举办。项目包括沙漠穿越、铁人三项、沙漠卡丁车、沙漠滑沙、羊皮筏漂流、飞黄腾达等,赛期5天。为了全面、贴心做好此次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卫市气象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前成立了气象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制定保障服务方案。中卫市气象台提前一个星期与宁夏气象台开展专题天气会商,对活动准备期间和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作了精准的预报,以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专报、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温馨提示小卡片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特别是对活动期间逐小时天气状况、温度、风力、紫外线强度等做了温馨预报,为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保驾护航。

每次重大社会活动我台均提前制定服务方案,提前进入应急服务响应状态,提前向赛场组委会提供气象服务专报,专人送达赛场组委会领导和赛事安排组织领导手中,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向组委会及各相关单位领导提供天气趋势预报与精细化预报手机短信服务,比赛当日,气象服务保障车进入赛区,进行实地气象资料观测和适时气象保障服务。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随着气象业务改革的深入实施,市局本部预报服务人员工作重心向服务方向转变,需加强预报技术、决策服务、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学习、借鉴及总结,提高预报服务质量和科研能力。

2、针对目前业务改革,继续完善本市气象台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气象灾害普查工作总结篇6

**市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暴雨(雪)、雷电、寒潮、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49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市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加快区域气象自动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风廓线雷达、气象卫星工程、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雷电、酸雨、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市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山区、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建立并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对东南大风、暴雨(雪)、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三)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加快**市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系统、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及时东南大风、暴雨(雪)、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在学校、医院、车站、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设施接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进一步畅通农村、牧区、山区等预警信息渠道。

三、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要尽快启动**河南山山区人工增水工程建设,提高人工增雨作业能力。气象部门要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对森林草原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应急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要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切实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对本辖区、本领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快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辖区自然灾害的特点,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收集本辖区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规定的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

(二)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三)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要结合本辖区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本辖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二)加强气象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市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仓库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

    - 阅0

    仓库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回首今年的工作,有与同事的联手攻关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惆怅,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满希望的一年伴随着新年伊始而即将来临。现就本.....

    车间质量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车间质量工作总结篇1一、工作概述:根据审计室要求完成生产车间相关核算工作;根据人员工资情况对劳动工时定额进行核定;月生产完成产品的分类统计及产值核算;对车间设备、物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