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6篇)

来源:整理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1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0104

1引言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并陆续建成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随着数量的迅速增加,类型也逐渐丰富,使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自然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存在着大量社区,保护区的建设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限制了社区对周边自然资源的传统依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为了解决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冲突,许多自然保护区积极探寻各种有效方法如通过开展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社区共管等措施,以缓解矛盾,促进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依然存在着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并于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近年来,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因此,本文围绕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社区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

2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概况

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0°16′~101°50′、北纬21°10′~22°24′,被誉为“动植物皇冠上的绿宝石”和“热带生物物种基因库”,是我国唯一的东南亚热带生物区系和印缅生物区系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生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区域,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由地域上互不连接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保护区组成,总面积242510hm2,保护区内有122个村寨,周边有138村寨,涉及二县一市,20个乡(镇),260个自然村和农场。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0742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30%,有常住居民44户221人;缓冲区面积为72602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9.94%,有常住居民170户993人;实验区面积为6248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6%,有常住居民4976户23054人。5个子保护区的面积分别为:勐养99840hm2、勐仑10933hm2、勐腊92683hm2、尚勇31184hm2、曼稿7870hm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存了我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4种,其中亚洲象、版纳鱼螈(Ichthyophisbannanicus)、白颊长臂猿、凹甲陆龟(Manouriaimpressa)、鼷鹿、小齿椰子狸、熊狸、印度野牛、印支虎等是我国珍惜濒危物种,在我国境内仅仅分布于云南,也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云南特有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同时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此外,保护区内还蕴藏着望天树等云南热带雨林特有物N。

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特有动植物,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着不可代替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量古老孑遗植物如鸡毛松(Podocarpusimbricatus)、木莲(ManglietiafordianaOliv)等,不仅单株生长良好,而且部分活化石树种还成为群落的主要种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丰富的野生种源如野生生稻、野生荔枝、野生芒果、原鸡、野生茶树等,是培育新品种的源泉,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尽管如此,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然资源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矛盾问题,而且历年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巨大价值,其研究意义也更加深刻。

3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问题

3.1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带来的影响

3.1.1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内社区较多,广泛存在立地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等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口素质低,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居民收入较少,多数村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长期处于原始的低水平利用和较高程度的依赖状态。在保护区建立以前,社区居民在周边林下放牧、狩猎、垦荒种田、采摘药材、采摘蘑菇、砍倒树木采摘野果等成为村民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保护区的建设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保护政策带来的自然资源约束和生产资源约束使社区居民失去了传统的依靠,如集体林地和耕作地面积减少、放牧活动的限制、狩猎和采集的禁止等。社区居民由于没有持续有效的替代性收入来源,社区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困难。

3.1.2对社区生活方式的影响

周边社区民众世代居住并依赖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固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生活资料大多有就地取材的原则,其原材料主要涉及木、竹、草、土、砂石等天然原材料,如傣族的干栏式竹楼,瑶族的木屋、土屋等。保护区建设以前,这部分资料来源于周边的原始森林,村民自由出入于林区开展各种生产活动,获取大部分生活资料。而保护区建立后,为了使生态资源免受破坏,相关政策明确限制或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产活动,禁止在保护区区域出入,尤其部级的自然保护区是禁止开发的重点区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生活范围,社区居民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不得不随之发生新的改变。

3.1.3对社区文化的影响

保护区周边社区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各村寨少数民族长久居住,形成了与周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保护区建立前由于居住封闭,传统文化一直保护相对完好。随着保护区建设的开展,外界信息和文化不断涌入,对当地社区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传统的工艺如编竹筐、纺织等被现代工业冲击而逐渐消失,穿着服饰、语言交流,行为举止等逐渐与外界相似。思想意识与外界融合,为了家庭生计和改变命运,年轻一代基本上都外出务工或经商,社区“空心村”、“空心户”增加,村内房屋“破败”现象严重,影响民族村寨的发展,甚至导致部分传统民族村落逐渐消失,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无人继承。

3.1.4加剧了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保护区建立以后,狩猎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野生动物数量迅速增加。很多社区周边的庄稼遭到野生动物如野生亚洲象、黑熊、野猪、猴等的破坏,导致粮食减产,有些地方有田不能种或越种损失越大,甚至面临着野生动物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加剧了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社区群众承受着经济发展上的束缚为保护区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国家对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标准偏低,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社^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呈现出“穷人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的现象。

3.2社区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3.2.1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

社区少数民族有史以来的狩猎习惯,加上社区存在的非法狩猎、猎捕灌丛动物、偷砍盗伐木材、非木材林产品过度采集等一系列违法活动以及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火的不安全隐患,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造成了威胁。

3.2.2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

在经济作物种植带来的高利润诱惑下,不少社区居民私自沿田边地角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直接威胁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勐腊片区环境适宜,香蕉、茶叶、橡胶作物生长良好,伴随着经济作物种植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经济林地分配上存在的差距,社区居民在未取得管理局批准的情况下私自扩张橡胶地、茶叶地面积以发展经济林、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常有发生。甚至部分地方存在进入保护区内部擅自清除林下植物种植砂仁的现象,破坏了林下动物资源的同时也破坏了它们的正常生存环境。

3.2.3社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的影响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架设高压输电线、新建电站、水库、信号塔等,促进了社区的发展,但同时也直接破坏了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影响动物的生活环境,如公路建设对野生大象迁徙路线的影响,架设和维护高压输电线对保护区部分高大植物的清除等。勐腊大沙坝水库建设直接淹没了占保护区勐腊片区0.17%的面积,缩小了陆栖脊椎动物栖息活动的范围,影响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鼷鹿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导致了少量望天树、大叶木兰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植株的损失。其次,建设施工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社区生活废弃物、生产使用农业化肥、农药等使土壤和和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4保护区社区管理的措施

4.1美化社区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带领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周边村委会,与村民一同开展绿化美丽家乡义务植树活动,共同种植沉香等珍贵树苗;通过植树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增强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营造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氛围。2015年7月1日,保护区管理局在勐海县曼稿村委会曼杆新寨、曼扫秀村、回瓦村、曼稿村与村民一起种植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大红酸枝、桃花心木等珍贵树苗400株。同年,勐养管理所和勐养镇辖区30余家单位干部职工于曼景坎村委会曼卡村小组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沉香苗约3000株。美化了社区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态绿化意识,增强了社区居民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为了增加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相关力量重点解决困难社区存在的民生问题,让当地居民享受到社区建设带来的切实成果,同时加强保护区管理局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亲密度。如2009年,勐养子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与大干坝村小组村民共同修路;并于勐养子保护区西片的布朗族村寨昆满村,开展通电工程,为促进保护区与社区村寨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4.2发展替代经济,鼓励生态种养殖

保护区管理局通过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转移社区增收来源,提升收入水平,降低社区对周边林区资源的依赖,促进实现逐渐脱贫的目标。2016年管理局为勐海县曼稿村委会的帕点村5个贫困户和曼丙村送去600只优质鸡苗,并帮村民办理了领养手续,同时邀请景洪市农业局生猪养殖专家到曼稿村委会帕点、回瓦、曼丙、回过等村民小组,为一百余户村民和31户贫困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生猪养殖培训;2009年,管理局和西双版纳小冬瓜牧业有限公司联手到基诺族山寨茨菜塘村收购已出栏的小耳猪,使当地农民创收5万多元。同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项目资金4.8万元补助村民购买仔猪。

4.3保障村民利益,加大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力度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在农田里种植的各种农作物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成为部分野生动物觅食的主要场所,对农作物的大规模破坏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社区居民与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为保护野生动物承担的损失进行了补偿。2014年勐养子保护区经勘察核验,保护区内肇事野生动物主要有亚洲象、熊、野猪、猴子、鹦鹉等,共发生野生动物肇事受灾作物和财产47种,其中,受灾严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有玉米、稻谷、黄豆、橡胶、茶叶、咖啡、香蕉等。保护区勐养管理所、森林公安派出所联合组成理赔小组深入所辖村寨,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款(第一、二批)150余万元发放到保护区59个自然村1071户村民手中。

4.4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为了最大程度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保护区管理所走进保护区边沿村寨―基诺乡巴卡老寨村小组,为村民传授大红菌可持续利用基本知识。并与保护区工作者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在共管区域内有计划地合理采集菌子、木耳、竹笋、竹叶及野菜等野生植物,增加群众收入。协议要求村民自觉遵守保护区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擅自进入保护区从事毁林开垦、偷砍盗伐、狩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活动。发现进入保护区从事偷猎、盗伐等违法活动的人员和行为,制止或报告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护林员。此外,保护区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武装巡护和耕地清查工作。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不法盗猎盗伐分子的气焰,同时宣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提高了村民的保护意识。

4.5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区各管理所结合本区实际,深入辖区村寨开展了各种类型和多种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保护区曼稿管理所在辖区村寨学生较多的勐海镇中心小学以PPT教学的形式开展了“五个一”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该校210名师生们宣传了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知识。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发放宣传册、书签等760余份;曼稿管理所联合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在勐海县勐海镇长田坝村开展“山桂花与爱伲族民俗传统”有奖征文活动,让爱伲族村民直观的感受到森林资源保护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行动中来。

4.6有效利用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促进文化传承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区,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的交界处,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多样性的生物景观资源,天象与气象景观资源,水域风光资源等,如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热带水域风光等;以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傣族、哈尼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特色旅游商品等,具有重要开发价值。近年来,西双版纳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开发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如野象谷景区、望天树景区、雨林谷等。从西双版纳1993年开展旅游业以来,2010、2013年分别实现旅游全口径年收入8522万元、15896.21万元,收益持续增长,取得了良好效益。在景区运作的过程中吸收带动了社区的就业、参与和增收,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同时,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在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5保护区社区管理取得的成效

5.1社区群众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得到缓解

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确定的肇事野生动物种类主要有野生亚洲象、黑熊、野猪、猴、毒蛇等。2006~2010年,野生动物肇事立案次数达2675次,财产损失金额达510万元。而据2011、2012年及2013年1~3季度统计的数据,野生动物肇事立案次数分别为290、161和43次,财产损失2012年降低至330.67万元。由此可见,近年来野生动物肇事冲突的案件得到减少,降低了野生动物肇事对社区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5.2林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渐开始积极参与到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来,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能够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保护区内的天然有林地不断增多,森林覆盖率增加,社区生态环境相比以前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改善。人为森林火灾、伐木伐林、毁林开荒、猎杀珍稀野生动物等现象在保护区建立以前经常发生,但近年来得到了有效遏制。

5.3社区居民护林意识增强

经过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宣传和培训,社区居民逐步认识到了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加上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社区群众增收的方式,社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有所缓和,社区居民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家园环境的意识显著增强。除了能够支持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外,多数居民正积极参与到保护中来。

5.4社区居民生活的到改善

保护区管理局帮助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发替代性收入来源,引导相关企业带动发展,帮助社区居民就业、促进增收,实现了社区整体收入水平的极大提高。进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通路、通水、通电,沼气池以及电话、电视信号等的完善,使社区生活更加便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如勐腊补蚌村在望天树景区的带动下,不仅增加了就业,社区居民还利用游客带来的市场契机,开设农家乐、交易乡村土特产品等获得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带动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全村经济总收入逐年稳定增长。

6结语

经过世代更替,保护区社区与周边环境已经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社区在生态系统的角度上已经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保护区的建设不能单纯的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社区的发展也不能是单纯的搞社区经济建设。应该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建立以保护区社区居民为主体的保护,达到通过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保护体系。如建立社区资源保护小组、监督小组、合作社等;适当进行旅游开发,严格监管控制旅游景区开发、游客容量超载现象等对保护区资源产生的影响,强调旅游发展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带来的实际利益。如增加社区居民收入,带动社区就业,对社区参与自然资源保护的意愿和程度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杨宇明,唐芳林.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杨莉菲,郝春旭,温亚丽,等.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发展研究――以云南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2):151~155.

[3]杨燕同.云南民族传统自然观的特点及成因[J].生态经济,2011(7):188~191.

[4]李守雷.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双版纳汉族移民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1,12(10):23~25.

[5]和世钧,杨宇明,田坤.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46~53.

[6]刘林云,杨士剑,陈明永,等.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3~35.

[7]S海龙,何有才,郭贤明.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变化及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4~87.

[8]何明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隆阳管理所增强自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32~34.

[9]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1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检测报告[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10]胡晓.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论坛,2009,2(1):72~75.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2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意义;误区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44-1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陆生脊椎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

2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邻里关系,与此同时,野生动物也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一旦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不仅对于野生动物自身来说是不利的,对于我们人类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判断依据。一方面,野生动物可以作为人类农林生产的守卫者,另一方面,它们还是生态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一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在早期阶段,野生动物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和衣服,而今,野生动物资源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更是紧密相关的。现在我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相关的产业就有许多,例如:野生动物养殖、观赏旅游、特种皮革、传统医药、工艺品制造、民族乐器等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通过猎捕野生动植物维持生计。即使到了现在,野生动植物也依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充足的食用或者衣用资源。第二,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可以通过在国内外市场中进行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第三,野生动物具有游乐观赏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濒危动物来说,其更是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濒危野生动物也逐渐成为各大动物园、森林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游玩的招牌。

由上述野生动物价值的多样性可以看出,野生动物对于自然环境以及我们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维护其正常的生存发展,最终达到永久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3保护野生动物所存在的误区

当前,随着野生动植物种类的不断减少,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但是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我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其中最主要的误区就是认为保护野生动物即不伤害野生动物,任其自然生存及发展。这种认知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灭绝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所以放任濒危物种自然生存繁衍,其必然会逐渐被大自然所淘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人类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使得本应该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那么会不会又打破了自然界原本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目前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度保护,使野生动物丧失了原有习性,打破了自然界各物种间的制约关系。此外,人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野生动物自身对于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极高的。但是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人类并没有考虑到野生大熊猫在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是极强的,根本不需要人类对其进行额外的保护。真正的问题在于其生存环境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损坏。

实际上,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或多或少都会给野生动物自身以及自然界带来永远无法抵消的影响。所以,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尽可能的维持现状。

4总结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学美学价值,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随着当前生态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保护野生动物更是迫在眉睫。所以,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更应该提升到我国首要发展举措当中,并且重新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大意义,认识当前我国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认知误区,从而更好的建立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荣.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保护[J].四川动物,2011,

(02).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3

高一、20班孔芳草

大理的蝴蝶泉,是个有名的自然景点。每到幕春时节,蝶花盛开之时,便会引来万千蝴蝶至此、产卵,形成颇为壮观的蝴蝶奇观。但近年来这一壮观忆不复存在,这是由于蝴蝶泉边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工厂的废气废水,农村的农药,公园内的摊点,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蝴蝶的这一安静秀丽的栖息之所,再加上有人为牟取暴利而大量捕捉蝴蝶,导致蝴蝶剧减,蝴蝶泉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实在令人惋惜。惋惜之余,不禁要想,小小的蝴蝶都沦落至此,其它生物又将如何呢?若不加以制止,生物的多样性将消失殆尽啊!

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延续可利用的生物资源,对于人类,对于整个世界,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人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首先可以使许多珍稀动植物免遭灭顶之灾。由于人类破坏性的开发,世界上的丛林正以每分钟20平方米的速度消失,许多珍稀的动植物也因此失去了栖息地。以我国为例,近代在我国境内灭绝的动物就有麋鹿、野马、犀牛、高鼻羚羊等10多种,还有长臂猿、扬子鳄、野生梅花鹿、野骆驼等20多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在植物方面,我国约有30000种高等植物,其中3000多种都处于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为这些动植物营造一个安乐的家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对保护世界野生生物基因库有重大意义。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家禽家畜,由于长期的家养,抗病虫害能力极低,一旦遇上疾病,就会引起动植物的大量死亡。如美国大豆的线虫病之灾,历史上苏格兰的土豆黑腐病之祸,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英国也在疯牛病风靡之时损生300亿美元。而野生动物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如此我们便可利用杂交技术获得抗病虫害能力又强又能高产的作物,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才足以健全我们的野生动物基因库。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4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生态价值;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134-02

所谓自然保护区就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地质构造以及水源地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保持自然状况。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综合体的陈列馆,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而且也是维护环境安全的主力军。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为的过度乱砍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人类一系列野蛮方式的结果――森林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许多稀有物种濒危,自然景观遭到毁坏,而当人类所做的一系列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事情时,尚未意识到威胁的脚步已经逼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保护自然的重要措施,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已被视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往往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科教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存自然的天然本底,为人类评价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系”;保护各种珍稀濒危物种及其他生物物种;为科研、教育提供条件、场所等重要任务。可以说,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是物种基因的宝库,是生态旅游的胜地,也是天然食品的净土,更是自然知识的天然课堂。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科研价值等。

(一)生态价值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积极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加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在原始状态或接近原始状态,消除人类的破坏和干扰。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典型性。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地处汉江之流酉水河的源头。长青自然保护区在陕西省地貌区划中,属于秦岭山地区、秦岭南坡中山亚区。区内地貌类型比较复杂,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岭系统和沟谷系统。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各地段地貌类型组合又各具特色:海拔1500m以下,以峡谷峰岭为主;海拔1500~2000m之间,以宽谷深切河床及浑圆状山头与缓梁地貌为主;海拔2000m以上,以宽谷峰地貌为主,山上有原始的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桦、红桦、青e、油松、铁杉、高山柏、槭树类、小\类、凤仙花类、忍冬类、卫矛类、竹类等植物树木,共同构成了典型的生态景观。

二是稀有性。植物种类丰富,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I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秦岭冷杉、大果青e、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树、野大豆、水曲柳、香果树。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

三是多样性。保护区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135科、603属、1556种,分别占秦岭种子植物总科数的88.2%,总属数的61.3%,总种数的60.0%。有药用植物426种、淀粉和糖类植物100种、观赏植物312种、纤维植物72种、鞣料植物52种、油料和芳香植物187种。有蕨类植物18科、35属、61种;有大型真菌4纲、10目、39科、98属、192种;有野生脊椎动物311种,隶属29目78科213属,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739种的42.1%。

(二)美学价值

1.活力美。生命力的光辉和韵律充满美学特征,植物的生态美体现在永不衰竭地利用太阳能、转化太阳能维持自己的生命,养育所有的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运转,使整个大自然充满生机,显示出生命活力之美。

2.创造美。生态美是生命与环境共同进化中创造出来的。人类具有创造力,当人的创造力违背生态规律,这种创造力就变成破坏力,面对现在地球的环境创伤,人类应积极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创造合力,恢复、重建和繁荣地球的生态美。

3.和谐美。生态美的和谐指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支持,互惠共生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当人们欣赏热带森林时,人本身就是热带森林系统的一部分,森林除了给人带来众多生物组成的繁荣外貌的美学享受,也给人带来呼吸必不可少的氧气。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使人在感悟自然中得到心灵上的美学享受。

(三)旅游价值

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比起目前其他的资源利用形式,生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所能提供的保护与发展结合的机会却最大,它是目前旅游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当地资源保育的旅游形式,从永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正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冲击可减到最小程度,它既不损坏自然环境,又能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环境效应主要有:生态旅游有助于培育人们热爱自然的环境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生态旅游有助于人们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有助于发现新物种,加深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生态旅游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保护区实施环境产业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

(四)科研价值

1.有助于加强生物物种的研究和利用物种资源。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增大,不少物种在未被充分认识之前消失了,这给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科学研究表明:每灭绝一种植物,就会有10~20种依附于该种植物的动物随之消失。

2.可以深刻地了解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反映在食物链的组成上,构成一个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只有人类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才是自然保护区重要目的之一。

3.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这就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普及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实习的天然课堂。

此外大自然是最原始、最古老的东西,没有被雕饰过的痕迹,人们往往更喜欢纯大自然的东西。社会的进步越快,城市化程度越高,人们与大自然接触机会就越少,他们便会迫切的需要有一个自然的环境。自然保护区正好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享受大自然的机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未来人类文明进步、繁荣的基础,是达到社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谐稳定的前提。

二、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5・12”汶川特大地震,山崩地裂,致使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山体滑坡,道路阻断,输电线路、供水管线损毁,大量房屋倒塌,众多人员伤亡,灾情极为严重。我们要痛定思痛,要用宏观的长远的眼光来开展生态评估,弄清造成严重损失的多重原因,弄清潜在的危险性。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的自然保护工作才能做得更周密更精确,甚至做得更细致更完美。

要站在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人居环境优化,要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应该被看作是环境保护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建设工作,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环境。人类破坏自然最终受到惩罚的命运不可避免,而破坏的结果将使天然环境越来越少,人类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人类要想不断进步、发展,必需正确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珍惜每个自然保护区带给我们的自然资源。

三、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蕴藏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部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但一些不法之徒,受利益驱使,乱砍滥伐现象屡犯不止。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捕杀动物而获取高额利润,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发展。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自然环境的好坏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无关,即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也不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恰恰是这样一种错误观念,纵容了一些人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为谋求一己私利,恶意破坏自然环境,射杀珍稀动物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大量物种缺失,甚至灭绝,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自然原始的生态状态。

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同样遭到大自然对人类的严厉惩罚。全球正面临着资源严重浪费、生态遭受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当自然生态环境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提倡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

1.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要深刻反思经济快速发展、高强度建设,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给人类带来严重生态危机的思维定式,在不断总结、重构与升华中,真正理解弘扬生态文明的实践意义,从而自觉地实现科学发展,构建、保护美丽家园。

2.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努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组织生产过程。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把关注森林、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让人们真正生活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之中。

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以绿色智慧谋划发展之路,研究制定城区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体现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治污保洁,优化规划布局,拓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区品位。

4.充分利用各级各宣传阵地,让全社会每个成员都自觉承担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要在学校、社区、工厂、机关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倡导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活动。如向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员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周边社区居民在保护区内毁林开荒,确保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及意义,提高人们自然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全民自觉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化解社会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五、结语

如今,我国已建立了大大小小若干个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并不只是划定一个范围、一小块区域来界定,而是小到街道、附近的公园,我们周围的树林、花草、即使没有被圈定范围的区域,只要是绿色植物,国家规定保护的动物,我们都应珍惜,小心呵护。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身感受大自然环境,感受一草一木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周围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我们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这是我们维护人类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我们大家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热爱我们的自然保护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美丽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战刚,任毅,王学杰.陕西长青部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刘诗峰,张坚.佛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5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人工引种重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

中图分类号:R2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11-02

1人工引种重建喀斯特山地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研究的意义

1.1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恢复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喀斯特(Karst)是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和改造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喀斯特典型山地地表崎岖破碎,山高坡陡,基岩率高,水、土要素出现结构性缺损,石多土少,成土速度极慢,地表干旱,可利用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抗外界干扰的阈值较低,一经自然或人为因子或自然与人为因子的共同破坏特别是反复破坏后很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被及土壤的恢复上,其植被恢复或重建的难度极大。

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是指分布于喀斯特地貌特定生境上自然形成的野生药用植物群落,是其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基本上是任意采挖和使用,缺乏保护,加之“大炼钢铁”和“毁林造地”等,对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产生了长期累积破坏效应;近年因野生药材资源稀缺、锐减和价格爆涨,无度采挖野生药用植物的行为更加疯狂,越少越贵,越贵越采,越采越少,陷入恶性循环,对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更加严重。由于与分布在非喀斯特地貌山地上的野生药用植物在生境上有显著不同之点,因而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是一类相对特殊的野生药用植物;还因为野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避免不了人为索取,又与喀斯特地貌上一般的生态植物有较大的区别。故如何恢复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成为非常重要和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及实践的任务。

1.2喀斯特山地的人工引种重建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原则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包括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自然植被要达到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要40年以上,人工植被恢复则可明显缩短这一周期。人工恢复目的是通过人为手段加以调控,改变演替方向和速度,缩短生态恢复时间过程,并不一定恢复原状,而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恢复或重建,并使之达到自维持状态[1]。人工恢复中,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是关键技术之一[2]。人工恢复效果的评价中,人工重建植物种类的适生性、多样性和经济性是主要的原则,不能只强调恢复其原状。

在喀斯特山地上恢复野生药用植物同样可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两种方法。由于喀斯特山地原有野生药用植物群落保留较好的已经不多了,故自然恢复周期太长,应以人工恢复重建为主。人工重建的目标应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形成的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要处于可自维持和可产出野生药材的状态,故人工重建的试验和研究过程中,应同时引入多种野生药用植物重建为主,构成物种多样性,而不宜只针对少数目标野生药用植物,以利于整个植被系统的恢复;一定要考虑人为可能不断索取野生药材的经济因素,以多种适生性野生药用植物重建为主,同时兼顾原有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系统恢复;针对喀斯特山地退化程度不同,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在生境较好的轻度退化生态系统中先行,积累经验、形成技术和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再在退化程度高的地点逐步推行。研究重建的同时,并行试验优势野生药用植物种植,给药农解决好眼前的经济利益问题。

1.3喀斯特山地的人工引种重建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喀斯特山地上重建野生药用植物的试验研究,包括如何从与研究基地环境基本相类似的周边现有的野生药用植物中,有针对性地人工引入多种野生药用植物,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自然野生状态下生长,连续观察,初步研究该基地适生的野生药用植物物种,在自维持前提下可能形成商品的野生药材品种和数量,野生药材采挖方法及质量评价等,在该研究基地初步建成可自维持和产出野生药材的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初步形成可以应用的喀斯特山地小区域适生野生药用植物人工引种重建的方法。

2喀斯特山地的人工引种重建适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研究的应用前景分析

我国常用的300余种和非常用的数千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很多分布在喀斯特地貌浓缩的环境梯度和高度异质化生境中,它们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但喀斯特地貌脆弱的生境和人为因素,又使这些宝贵资源处于不断的毁损之中。可以说,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否持续利用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所以,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建,具有国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意义,又顺应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性,可为子孙后代留下极为宝贵的野生药用植物自然资源。随着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其重建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可复原性也可能越来越差。因此,应尽快开展恢复重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恢复面临的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是要把被破坏的野生药用植物群落重建起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踏踏实实地开展后续可持续利用的深入研究。人工引种重建,其人工因素仅局限于野生药用植物物种的引入,可以促进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恢复,弥补人工封禁自然恢复的不足;远期基本可以使野生药用植物群落恢复到原有自然状态,应是喀斯特山地野生药用植物群落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应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舒俭民,刘晓春.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540~543.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篇6

关键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浙江庆元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15′~27°51′,东经118°49′~119°29′。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最高海拔1857m,最低海拔240m,相对高差达1617m。境内山地起伏,山峦重叠,立体小气候复杂多样,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一些岩成土,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其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1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经实地调查,庆元县共有野生经济植物112科476属804种[1,2]。根据植物经济用途,可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分为12类[3],现将其各类植物资源介绍如下:

1.1药用植物资源

经调查,庆元县药用植物有256种,其中用作预防药的有野菊花,用作战备药的有鱼腥草,用于止咳平喘的有胡颓子,用于清热解毒的有金银花,用于祛风除湿的有八角枫,用于收涩的有金樱子等,用于驱虫药的有苦楝皮,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山乌桕、乌桕等。还有鸡矢藤、车前草等可用作草药或凉茶。

1.2观赏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观赏植物有216种,可作园景树有华东黄杉、香果树、福建柏、红豆树、浙江楠、南方红豆杉等;可作行道树的有香樟、鹅掌揪等;可作庭荫树的有香果树、伯乐树、红豆树、榉树等;可用作盆景植物的有白马骨、赤楠等;可作观叶植物的主要有深绿卷柏、青荚叶、豪猪刺枫香、山乌桕、厚朴、福建柏、鹅掌楸等;可作观果植物的为朱砂根、冬青、铁冬青、波叶红果树、野鸦椿等;可作观花植物的有含笑属、杜鹃花属、山茶属、绣球属、秀丽四照花、大叶白纸扇、厚朴、鹅掌楸、蛛网萼等。此外,还有马蹄金、垂盆草等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有异叶爬山虎、忍冬、金线吊乌龟等。

1.3用材树种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用材树种有93种,特类材有花榈木、红豆树等;一类用材有榉树、香樟、闽楠、南方红豆杉等;二类用材有石栎、福建柏、榧树等;三类用材有香港四照花、毛红椿、伯乐树等;四类用材有山杜英、厚朴、香果树等;五类用材有华东黄杉、金钱松、猴欢喜等。其中可作船舶用材的有榧树、榉树等;可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用材的有红豆树、闽楠、香樟、毛红椿、榉树等;可作建筑用材的有鹅掌楸、华东黄杉、香果树、长序榆等;可作室内装修用材的有福建柏、南方红豆杉等;可作乐器的有福建柏、厚朴等;可作工艺用材的有榉树、长叶榧、闽楠等;可作雕刻用材的有樟树、花榈木、南方红豆杉、毛红椿、福建柏等;香果树、厚朴则属速生优良用材树种。

1.4野生水果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野生水果有132种,比较重要的种类有野山楂、山杏、山桃、山莓、桃叶石楠、杨梅、赤楠、中华猕猴桃、蓝果树、金樱子、乌饭树、胡颓子等。

1.5油脂、胶用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油脂植物有2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种类有马尾松、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山苍子、香叶树、乌桕、野桐、油桐、枫香、冬青、无患子、油茶、算盘子、黄连木、构树、猴欢喜、糙叶树、紫苏、苍耳等。胶用植物有37种,如薜荔、毛冬青、豆腐柴、魔芋及猕猴桃属等。

1.6芳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芬香植物有35种,多为柏科、木兰科、樟科、唇形科、芸香科、菊科等,主要有野含笑、深山含笑、含笑、樟树、山苍子、檫木、吴茱萸、枫香、胡颓子、络石、小果蔷薇、牡蒿、黄栀子等。

1.7淀粉植物资源

野生淀粉植物的开发利用,对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人口剧增所带来的对淀粉的大量需求有重要意义。据调查,庆元县淀粉植物有28种,主要有米槠、板栗、锥栗、甜槠、青冈栎、细叶青冈、菝葜、狗脊、野葛、、薯蓣、木防己等。

1.8纤维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庆元县纤维植物有26种,其中较重要的种类有藤石松、柘树、朴树、苎麻、白背叶、大血藤、钩藤、扁担杆、梵天花、青钱柳、野葛、糯米团、棕榈、芒、毛竹、菝葜、薯蓣、石蒜、灯心草等。

1.9鞣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鞣料植物有24种,其中含量较高、资源量较大的有杉木、杨梅、小叶青冈、栲树、苦槠、虎杖、枫香、青榨槭、金缨子、小果蔷薇、盐肤木、华杜英、山杜英、枫杨、算盘子、厚皮香等。

1.10蜜源植物资源

蜜源植物含有丰富的蜜汁和花粉,是蜜蜂食物的主要来源。据调查,庆元县蜜源植物有20种,主要为柃属、悬钩子属、李属、蔷薇属、山胡椒属、乌饭属、胡颓子属、松属植物,以及牡荆、夏枯草、截叶铁扫帚、乌桕、盐肤木等。

1.11蔬菜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蔬菜植物有47种,主要有鱼腥草、何首乌、马齿苋、香椿、苦苣菜、马兰、鼠曲草、地榆等。

1.12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庆元县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这类植物虽占整个植物区系的比例不大,但其中不少种类均为古老的残遗植物或中国特有种,对研究该县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调查,列入1999年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的保护区分布物种有2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分别为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如福建柏、浙江楠、鹅掌楸、榉树、花榈木、半枫荷等,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5],如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铁杉、沉水樟、紫茎等。

2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墙报、各类媒体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和《野生植物和动物保护条例》,严禁乱砍、乱伐、乱采,以及破坏野生植物等行为。

2.2加强引种驯化工作

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水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加强引种驯化。通过人工驯化和大批量繁殖栽培,不但能使这些资源免遭破坏,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3坚持以保护为主

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在采收野生经济植物时,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3参考文献

[1]程秋波.吴鸣翔.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6)1-7.

[2]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1-8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采矿cad心得体会范文,采矿cad心得体

    - 阅0

    主题采矿cad心得体会范文篇1甲方(兼并重组前原采矿权人):乙方(兼并重组后采矿权人):丙方(兼并重组主体、乙方出资人):鉴于:1、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 阅0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篇1其实《理想国》是政治学的著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明白的是,在人与人之间构.....